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根据区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区委办、区政府办、区经贸委派员组团赴姜堰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考察团实地走访了罡扬镇、华港镇、梁徐镇,参观了罡阳股份、飞船股份、双登集团等企业,听取了姜堰市经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的简介,深入研究了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姜堰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总体评估近年来,姜堰工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供求大变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两个抓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前期。

基本参数近几年,特别是“十五”后几年,姜堰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年年迈上新台阶,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31,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均居泰州市四市两区前列。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工业企业5937家,比2014年净增2246家,其中列统工业企业389家,比2014年净增224家。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现价产值320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其中列统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份额的53来自于工业。今年1-5月,全部工业完成产值178.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列统工业完成产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44.8;107家新增列统企业完成产值1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7.3倍,拉动全市列统工业增幅13.5个百分点,贡献份额达30.1。

主要特点1、优势产业初具雏形,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机械(汽车、摩配零部件、石化通用机械、船用机械)、轻纺服装、化工医药、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和尿素、药品、电池、柴油机、钻杆、齿轮、曲轴等近20个名牌产品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新格局。2014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5,20个重点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市列统工业的57。2014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37家,比2014年底净增26家,其中:产销过10亿元企业1家,产销过5亿元企业6家,利税过亿企业4家。市重点培植的22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22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列统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2.4、43.1、55.7。今年1-5月,22家重点企业完成产值4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3。

2、工业投入增势强劲,投资质量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社会技术改造总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28。2014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同比增长47。在投资总量、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投资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项目不断增多。2014年,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50项,其中投资过3000万元项目55项,投资过亿元项目6项,为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保证作用。今年1-5月,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226项,计划总投资52.1亿元,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55项,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8项。

3、技术开发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创新机制初步形成。至2014年,全市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1件,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技术中心2家。全市累计有257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认证。其中扬动股份和太平洋精锻通过了ts16949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标准认证,飞船股份通过了qs9000美国汽车及汽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发创新机制的形成极大提高和培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双登”商标继“春兰”商标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扬动股份“多缸柴油机”继“春兰空调”、“lg冰箱”后成为泰州地区第三个国家免检产品。

4、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至2014年,全市市属及乡镇工业企业改制面达100,以“三置换一保障”为重点的市属工业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全市累计置换公有资产12.6亿元,置换土地134.7万平方米,置换职工身份2.2万人。各企业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注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4家,省级以上企业集团6家。

5、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园区载体作用初步显现。近几年来,姜堰市不断加大考核和激励力度,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一批项目纷纷落户姜堰,进一步促进了全市工业总量的扩张,推动了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开发区、龙溪工业园、苏陈工业园、曙光工业园、双登工业园、兴泰工业园为主线的“一区五园”的建设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市在建工业园22家。五年中,全市新引进的进区企业数达1300家,其中每年新增规模企业数80家左右,工业园区企业占全市工业产销的30以上。

二、姜堰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区域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支撑。工业强则区域强。姜堰工业经济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发展经验突出表现为“五大”。

1、突出“大企业”,培植一批支撑姜堰工业发展的企业群体。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力量。姜堰把培育一批规模档次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也选择11家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专门研究制订了“2211”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扶持政策,努力促进优势企业尽快脱颖而出。坚持在骨干企业不定期召开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及时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扶持促进企业发展。对其他重点企业和38家成长型企业,以及各镇自己培养的后备力量,也通过“一厂一策”的重点扶持,不断培育规模企业群体。二是积极探索资产运作。以资产为纽带,强化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大规模引进境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及营销渠道,扩大经济规模和效益,实现滚雪球式发展。大力整合产业链上游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或融入产业链下游企业,争取更大的外力支持。抓住省政府实施“310”工程的机遇,积极推进海外上市,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目前双登集团已在伦敦上市,首期募集600万英磅,今年可望募集800万英磅;苏中药业已结束辅导期,飞船公司正进入辅导期。三是提升竞争实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把打造区域经济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主导产品品牌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太平洋精锻公司每年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达100多万元,罡阳公司与江苏大学联合办学,飞船公司仅2014年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30多名。目前11家重点骨干企业中,拥有中级技术人员423名,高级技术人员67名,职工中技术工人比重为22.3。

2、突出“大产业”,打造一批彰显姜堰工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姜堰重点发展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冶金等四大支柱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小企业、大生产,小配件、大协作,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板块、大作为”的产业发展格局。机械制造方面。根据全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实际,以及具有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品牌优势的情况,把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首选产业。罡阳、飞船、扬动、太平洋等企业,加入国际汽车配件供应链,向高端市场发展。同时,不断提高集中度,发挥规模效益,在短时间内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产业关联度最紧、组织协作水平最高的产业集群。2014年,机械制造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87家,完成产销1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48。纺织服装方面。在实施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核心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下功夫,以集群优势参与国际国内竞争。2014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7家,实现产销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9。医药产业方面。以泰州市建设“中华医药产业园”为契机,以苏中药业园建设为载体,积极引进医药产业群,扩张医药产业规模,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以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014年,医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9家,实现产销44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4。冶金方面。这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主要有炼铁、轧钢、不锈钢制品、铸造等门类,2014年,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8家,实现产销37.5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2。在积极培育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姜堰还致力于发展“一镇一品”。注重以功能布局引导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一镇一品、一域一业”的鲜明特色,白米、娄庄的波纹管,华港、罡杨的汽车零部件,溱潼、兴泰的不锈钢制品,俞垛的钨钼,沈高的袜业已初步形成特色。

3、突出“大招商”,引进一批提升姜堰工业发展水平的增长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招商,是姜堰工业提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姜堰每年专门举行推介会,向社会推介姜堰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产业优势及招商方向。一是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本土企业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多头多路招引资金和项目。强化横向联合,以要素优化重组为基础,通过运用品牌、科技参股、资本参股、技术合作、产业链接等,进行企业的重组、联合、兼并,实现新的飞跃。二是发挥产业招商凝聚作用。把优势产业作为地方招商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工业招商的重点。围绕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同类企业,形成集聚效

应,并努力向上、下游领域拓展。引导同类产品适度聚集,发展专业化生产,促进区域经济向规模化发展。借助华东五金城建设的契机,以大市场带动大产业,招引五金加工项目,努力引进旗舰型企业。三是发挥园区招商承载作用。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加快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引项目进区上,全力抓好华东五金城等重点项目,加快五金工业园建设。在抓好市开发区建设的同时,用心经营各镇工业园区及企业主题园区,促进各类企业走进各类园区,并加快引进一批配套企业,努力形成气候。

4、突出“大投入”,实施一批带动姜堰工业提速发展的大项目。积极引导各企业都坚定不移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以投入保产出,以投入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把握“三点”,即选择项目准,围绕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科学选择技改项目,提高投资的准确率和项目实施的效益;新上项目快,对看准了的项目,“该出手时快出手”,迅速形成生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资金渠道宽,更多地将自有资金用于再投入的同时,大胆引进民间资金投入技改。把主攻大项目放到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开发资金投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航母型项目。重点抓好投入300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如飞船公司重型汽车驱动桥主被动齿轮、双登公司35千伏电线电缆生产线、扬动公司薄壁铸造生产线、化肥公司热电三期工程、苏中药业瑞替普酶、曙光公司加重钻杆等项目。每一家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分别有投入30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有定报企业都有技改项目。

5、突出“大服务”,营造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气氛。积极在全市上下强化大服务的意识,动员方方面面支持工业、助推工业,努力为企业发展、为工业跨越营造优质的环境和良好的气氛。一是积极推崇四种意识。“争取时间,加快发展”的意识,树立时间就是发展、时间就是前途、时间就是命运的紧迫感,把时间看成力量、比作金钱、等同生命,腾出更多的时间多办实事、快办实事。“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意识,各镇、各部门之间开展“比、学、赶、超”竞赛活动,每月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排出名次,让群众来监督。“关心企业,支持发展”的意识,建立企业问题库,筹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引进股份制金融机构参与,建立完善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的协调机制。“勇于创新,敢于发展”的意识,勉励企业家们,树立强烈的人生追求、强烈的开放观念、强烈的争先勇气,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姜堰看企业,努力推进“二次创业”,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为姜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是不断强化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把工业经济作为发展的第一支撑力,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工业发展。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抓工业,庄重承诺24小时随时为企业协调矛盾。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与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挂钩联系制度,市各有关部门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政策和规划引导。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原则,切实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着力打造最优政务环境。三是努力夯实各类扶持帮助措施。及时出台各类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激励措施和指导性意见,通过税收、财政、土地、规费等手段,调动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制订工业经济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实行责任分解,强化督促检查。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努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

三、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坚持工业经济“第一方略”,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落实关键措施,工业经济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十五”期末,全部工业完成现价产值109.3亿元,自建区以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58家,比“九五”期末增加79家,年均增加16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6.5亿元,年均增长20.6;实现销售收入72.3亿元,年均增长20.77。“十五”期末海陵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多。二是贡献份额明显提高。“十五”期末,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比“九五”期末高出4.8个百分点。来自工业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九五”期末提高个百分点,三是运行质态逐步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4年的33498.7元/人,提高到2014年的64702.8元/人,增长93.2;2014年末,全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9.8,比2014年下降了6.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首次突破97%。四是民营经济增势强劲。积极实施以“三置换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区属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开放式改制,企业改革重组基本结束。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民营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海陵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2014年全区民营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18家,比2014年净增80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产值比重由“九五”期末的42上升至“十五”期末的63.1%,提高了21.1个百分点。五是培大育强初见成效。制定实施工业经济培大扶强的政策措施,重点企业发展较快。2014年,全区销售达亿元以上企业12家,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3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比重达44.9%。综观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机电、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线切割机床、内河船舶、外贸服装、车辆配件、家电配件、液压工具等产品的集聚优势日趋明显,海陵工业园区进入省级经济开发区行列,企业集中、产业集聚作用更加突出。

存在问题从区域经济的竞争态势看,我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发展不快、后劲不足的劣势比较明显,主要经济指标在泰州市四市两区排名相对滞后,工业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严峻。审视我区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基础需进一步稳固。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全区重点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有减弱趋势;在建和储备的亿元以上大项目不多,特别是龙头型、拉动型和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少,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工业经济结构需进一步改善。从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看,产业层次偏低,主要以配套加工为主,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传统行业企业多、新兴行业企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低档产品多,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少。从企业组织结构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中小企业居多,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三是企业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强化。全区工业的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工艺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影响了我区工业企业的运行质态和综合效益,制约了我区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加快海陵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特征,即“市场向规模企业集中、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效益向品牌企业集中”。我区工业重点企业不大不强、一般企业不精不专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机整合或联系的缺陷,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地障碍。学习先进,是为了借鉴别人的经验,充实提升自己,并实施追赶跨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刚刚闭幕的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工业经济更加注重培大育强,“十一五”期间,力争形成销售过亿元企业3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5-10亿元企业3家。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大会将号召全区上下,唱响工业经济主旋律,创新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推动工业企业锐意进取,力争三年实现工业经济“双百亿”工程(2014年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实现200亿元)。看法改变做法,思路决定出路。按部就班,只能步步落后;循规蹈矩,总是慢人一拍。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向工业倾斜。

1、优化结构,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增强我区工业发展后劲,扭转当前工业经济被动局面。加大技改有效投入。着力提高投入质量,重点围绕提高项目的装备和技术投资比重、提高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资比重、提高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产业投资比重,切实把好项目的技术水平关、资源能耗关和环境保护关。充分发挥技改贴息、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技改进口设备减免关税等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调动企业增加有效投入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优化技改投资结构。继续强化银企协调、对接工作,建立和完善“推荐好项目、落实好政策、建立好信誉”的良性运作机制,切实加大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快支柱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支柱产业集中度,努力提高支柱产业对全区工业发展贡献率。围绕培育我区车件、线切割机床、内河造船、液压工具四个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规模企业快速扩张、大力发展协作配套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加快组建行业协会,强化资源整合,培植新的亮点。按照工业向园区集聚的总体要求,优先安排优势产业项目和企业进园区。培植壮大民营经济。强化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降低门槛,放宽条件,最大限度激活民间资本。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调高发展目标,调优发展思路,调实发展举措,促其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做大做优做强。加快民营企业信息、技术、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经济动态、创业咨询、市场需求等信息服务和技术、人才服务。

2、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为抓手,以强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进一

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注重引导各类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进研发人才,创建技术中心,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主导体系;注重引导企业积极积极地挂靠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快完善以产学研为纽带的技术创新协同体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完善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做好科技成果的申报、转化资金的上争工作,用好区级科技三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研究制定支持品牌创建的政策措施,鼓励重点企业创建省、市名标、名牌;继续完善“企业为主、社会促进、政府推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创建中的各项难题。

3、加快载体建设,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完善区域功能。按照“争一流、创品牌、上档次”的要求,加快海陵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彰显园区特色,做大园区规模,打响园区品牌。围绕“三电”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产业定位,走高新化、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规划、政策意见和实施方案,培育“专、尖、新、特”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着手建设一批主业突出、个性鲜明的特色园中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拆迁安置区二期工程和商住区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思路,加快园区信息、仓储、中介咨询等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切实增强产业承载功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尽快完成功能区域规划和标准厂房设计工作,着手研究制定标准厂房管理制度,加大厂房招租、出售力度,切实提高厂房利用率。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工业经济借力发展。围绕产业抓招商。根据我区产业定位,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产业发展方向,研究细排出产业招商项目库,集中招商力量,有的放矢。海陵工业园区重点围绕数码、电器、电机开展产业招商,积极发展以“三电”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九龙台商工业园现有产业优势,着力引进整车项目,拉动自行车配件、摩托车配件、汽车配件“三件”配套企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批有规模的产业集群。突出主体抓招商。海陵工业园区是我区招商引资的主体。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集中精力招引项目进园区。积极探索新的招商引资运作模式,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成立专业招商机构,实施市场化运作,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实效。各街道和相关部门以园区标准厂房为招商基地,强化招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专职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专门的招商班子,落实人员、落实经费,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正常开展。重视招商网点建设,根据国际资本和国内产业流动的趋势,把招商重点放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落实招商责任,分解引资任务,实行区域包干。强化服务抓招商。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建立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对有利于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的,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绿色通道”政策,简化办事手续,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能办的及时办、能快办的立即办,难办的灵活变通办。

5、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为工业发展造势鼓劲。区四套班子领导进一步密切挂钩培植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联系,及时研究协调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上,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活放宽。海陵区培大育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跟踪了解掌握企业培大育强工作情况,排出名次,按月进行公布,鼓励争先进位。各有关部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定期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各类经济能人,努力营造举全区之力,发展工业经济的良好气氛。

第二篇:关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征

(一)工业生产保持恢复性增长。一是工业增幅逐步提高。3、4、5、6月份的累计增幅分别为:14.45%、14.6%、16.84%、16.86%,可以看出,增幅由3、4月份的14%上升到5、6月份的16%;二是企业获利能力逐步提高。工业文秘杂烩网效益综合指数由3、4月份的175%左右上升到5月份的180.98%,

在全省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下降7.9个百分点的形势下,我市反增2.7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用电量逐步提高。工业用电量增幅从2、3月份的10%上升到4、5月份的14%左右。

(二)部分行业回暖趋势明显。一是建材行业。随着房地产业的回暖,建筑陶瓷及水泥等建材价格回升,陶瓷行业发展迅猛。陶瓷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增长52.1%;实现利税3.7亿元,增长139%;陶瓷基地上交税收3181.8万元,增加2864.4万元。二是鞋革产业。目前鞋业基地有企业25家,投产8家。今年1—5月,鞋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亿元,增长54%;实现利税8200万元,增长36%。鞋革基地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5.9%;匹克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3.9%,实现利税5491万元,同比增长36.5%。三是纺织产业。文秘杂烩网纺织产业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亿元,增长32%;实现利税9800万元,增长27%。重点企业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和天顺纺织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1.02亿元、1.13亿元,分别增长57%、32%、16%,对纺织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贡献率达到60.7%。四是竹木加工行业。1—5月,文秘杂烩网竹木加工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增长36.6%;实现利税2900万元,增长15.2%。

(三)百日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动员会以后,各地快速行动,制定措施,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招商队伍,分赴沿海各地开展产业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宜春经济开发区制定出台了机电锂电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活动方案,强化调度,目前已正式签约机电锂电产业项目12个,签约资金近45.6亿元。袁州区新引进江西鼎吉豪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同缘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和江西美伦医药有限公司等3个医药类项目。丰城市全力开展“双百双十招商竞赛”活动,组织100名招商人员,以100天为竞赛周期,瞄准10个重点区域,开展产业招商,到目前为止,共签约工业项目29个,合同资金2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樟树市成立了由市领导带队的14个招商分队,分赴外地招商,到目前为止,新签约项目11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新签意向性项目7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此外正在洽谈项目28个,合计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奉新县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百日大行动”,深入开展以商招商,1—5月共签约引进新项目、扩(续)建项目4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实际到位资金10.8亿元,其中引进外资1787万美刀(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hAOwORd.COm),同比分别增长193.8%和92.9%。1—5月,高安市建陶基地共有8家企业相继落户,总投资达21.2亿元,正在洽谈项目10个。宜丰县成立了3支竹加工产业专业招商队伍,各乡、镇场及县直有关部门均有竹产业招商任务,书记、县长带头外出招商,现与台湾百和集团、台湾南良实业签订意向协议,拟投资兴建竹纤维、竹碳深度加工项目,同时力求在服装、食品、医药等新产品上寻求突破。

(四)“五上”活动有序开展。市政府关于开展“五上”活动以来,各县(市、区)认真研究,精心部署,成立专门机构,在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全面启动“五上”活动。一是抓组织领导。丰城市成立市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五上”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组织新闻媒体进行专门报道,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对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进行考核奖励。樟树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关于全面开展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五再上”活动意见》,按照“产业再上规模、项目再上质量、效益再上台阶、信用再上等级、基础设施再上水平”要求,明确提出樟树到2014年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发展举措和发展目标。奉新县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和相关部门挂点责任,制定了“五上”活动落实意见,确定了工业主攻目标,总体部署了产业发展、项目招商、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宜丰县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竹加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了竹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制订了《关于加快竹加工产业基地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抓项目建设。各地抓住当前低成本建设机遇期,着力做好新建、扩建、技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热情高涨,形势喜人。丰城市建立了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领导小组,下设9个推进工作组,高位推进事关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6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77亿元,其中盛丰新能源科技、汇德邦陶瓷等5个项目列入全省重点调度项目,5月份省政府召开第32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调度9个项目,其中丰城市就有4个。高安市拟上新、扩、改项目90个,投资总额达50亿元,其中亿元投资项目15个,陶瓷项目29个,拟建生产线46条,在新中源、新明珠、普京、立维等外来

陶瓷企业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本土企业加快项目扩张,全市共有太阳陶瓷、新景象等16家本土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新上20条陶瓷生产线,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到该市新、扩、改陶瓷项目的一半。樟树市目前有60个新、扩、改项目正在实施,合计投资总额40亿元,湖南省五江集团投资32亿元的项目,立项、环评、安评等手续已经基本通过,预计9月份可以正式开工,拟投资20亿元的四特“两城”项目征地工作已经结束,一期年内可以全面开工。奉新县工业园区现有在建项目31个,其中重点在建项目19个,总投资39.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37亿元。靖安县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内已开工建设项目5个,项目投资总额9.3亿元。三是抓设施配套。高安陶瓷基地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着手提前建设二号变电站,同时开展铁路货场专用线的征地拆迁工作。袁州医药工业园规划面积扩大至25平方公里,功能分区已有雏形;新征工业4500亩土地已完成测量、规划设计等工作,主干道的路基全面拉开,完成投资4000万元,路基部分已基本成型,正在预埋雨水、污水管道;水、电等配套设施正在规划设计。靖安县硬质合金工具产业基地规划总面积3000亩,分二期建设,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已完成公路、供电、供水、电信、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基 础设施建设。

(五)一批重点项目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竣工项目将加入今年保增长的行列。丰城市东鹏陶瓷1条生产线、唯美2条生产线、盛丰多晶硅200吨生产线、斯米克3条生产线、华雅包装等项目相继投产。下半年,上高县裕盛二期、匹克新增10条线相继开工建设,已完成3条线,预计可新增产值3亿元,旺旺集团的饮料、膨化线投产全年可完成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上高江西和发陶瓷有限公司、江西如意实业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袁州区金特建材新上第二条硅酸钙板生产线项目,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可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奉新县已有宝源纺织一期、新卡奔科技等8个项目完工投产。万载县由武汉凯迪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凯迪电力项目,办公大楼、主体厂房、百米烟囱、冷却塔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预计10月底可试发电;由浙江安吉客商李坚华投资1亿元的嘉华竹业项目,18000平方米厂房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预计10月底可试生产;宜丰县总投资5亿元的欧尔玛陶瓷生产项目,第一期投资1.6亿元,已于今年3月底竣工投产。投资2990万美刀年产1000万双鞋的容盛鞋业,现正在进行土建工程,预计今年投产。总投资1.2亿元水泥生产项目,今年2月底已开工,预计年底投产;投资5000万元的万吨改性铵油炸药项目,目前正在土建施工,力争今年试生产。投资8000万元年产80万平方米竹地板江西天能竹木有限公司,预计今年试生产。二是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袁州区江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低压大功率变频调速电机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2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6500万元,完成冲压车间1.5万平方米和全部设备安装;联合车间1.8万平方米,完成招标工作并开工建设;全部设备245台(套)已签订合同,水、电、气、道路等项目辅助设施全面完工;济民可信药业投资1.2亿元用于金水宝系列产品扩产扩能改造,10月完工试产。江西百神药业总投资1.6亿元“克黄利胆胶囊”以及“2014”等生物制药产品、远大生化总投资1亿元的二聚酸及聚酰胺树脂产品、江西明月钛业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钛产品深加工项目进展顺利。万载县金源农业二期扩改近30000平方米,新建的综合办公大楼、6000吨储存量冷库等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奉新赣锋锂业二期、三邦实业二期等9个项目建设顺利。三是一批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上高县江西金唯冠陶瓷有限公司、江西粤东纸业有限公司等有前景、有市场、有实力的重点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上高鞋革基地江西本领泡棉有限公司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8000万元,占地50亩,主要生产海棉制品的鞋革配套企业,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3000万元,就业岗位560个。万载县由浙江绍兴锦舜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百业食品项目,已完成地勘、附属工程设计、投标方案、平面布局规划等;由浙江温州客商杨驰勇投资1.1亿元的海坦磁力电器项目,已经租赁厂房进行生产,另外已选址准备开工建设。宜丰县投资15亿元年产30万吨氧化法清洁浆项目,项目正积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做环评;铜鼓县完成了江西波尔高科技项目建成投产、江西碧彩数码开工建设,年底将完成3万平方米厂房建设任务。靖安县南特机械工程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240亩,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收3000万元。江西斯若普年产25兆瓦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计划投资4.16亿元,预计今年11月开工。

二、工业“双过半”情况分析

(一)差距较大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尽管工业经济有复苏迹象,但上半年工业“双过半”压力较大,大部分县市难以达到“双过半”目标,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过半”压力大。

从全市情况看:1—5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84.8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30.6%,比目标进度相差1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58.9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0.5%,比目标进度相差11.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5.4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5.5%,比目标进度相差16.1个百分点。

分县市区看:工业增加值:十县(市、区)均未达到进度要求,差距较大的有靖安县、袁州区和铜鼓县,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2.6%、22.7%和23.5%,分别与进度相差19.1、19和18.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十县(市、区)均未达到进度要求。差距最小的是宜丰县,完成全年目标的40.6%,比平均进度差1.1个百分点,靖安县、铜鼓县、袁州区、樟树市、上高县和万载县六县(市、区)的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利税:十县(市、区)均未达到进度要求,差距较大的是万载县、袁州区、靖安县和樟树市,与平均进度相差在17个百分点以上。

(二)主要问题

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各县(市、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市场价格下跌。如江特电机价格与去年相比下降达23%,百神药业生产的中成药从去年的11.6万元/吨下跌到7.9万元/吨。靖安县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机械铸造业是该县的两大主导产业,占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受金融危机影响,上述两大产业产品市场持续萎缩,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自去年10月份以来,市场铜价下跌严重,最低时跌到2.5万元/吨,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导致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金发铜业、南特公司产能下降50%。樟树市盐化工产业同样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企业订单减少,产品价格下跌,主要产品如三氯氢硅价格下跌了40%、液氯下跌了近50%,盐酸下跌了30%,工业用盐下跌了46%,1—5月,全市盐化工企业销售收入仅增长2.7%,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分别下降17.9%和28.8%,高安市南特东腾公司几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外向型企业出口未有好转。虽然国家对外贸企业连续上调出口退税率,但是呢仍然很难扭转出口下滑的态势。1—5月,高安市江西龙工、泰豪特种电机工业产值同比分别下降56.3%和39.02%,沃纳(江西)工量具有限公司5月份因无定单而停产。1—6月份,靖安县企业出口创汇预计640万美刀,同比下降10%。高安市1—5月完成外贸出口877万美刀,仅完成全年任务的29.6%。丰城市港源硅业1—5月创汇120万美刀,同比下降81%,海丰新材料公司没有出口。

3、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目前,各地金融部门均加大了对工业、民营企业的放贷规模,奉新县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区33户企业融资额累计达24234万元,另外园区企业异地融资余额达23600万元,当年新融资达到9100万元。1—5月靖安县各金融机构对工业和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为14520万元。尽管如此,融资难仍然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高安市新世纪工业城、陶瓷基地企业资金缺口达9.02亿,工业企业贷款满足率不及20%,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新、扩、改项目急待贷款开工建设。3月中旬,丰城市对26户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情况反映26户企业累计缺口资金2.3亿元。樟树市5月中旬对企业贷款需求进行调查摸底,结果是全市工业企业需求贷款10.62亿元,其中医药企业2.3亿元、盐化工企业3.9亿元、机械五金制造和其他企业3.6亿元。

4、部分重点企业形势短期难以好转。袁州区的济民可信、江特电机、罗宾公司和宜春钽铌四户企业仍未走出下降通道,1—5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53、1.1、1.08和0.4亿元,同比减少10.85%、29.55%、33.79%和15.16%。丰城丰电一期,1—5月,累计发电量20.1亿度,同比下降22.4%,实现利税总额1135万元,同比下降20.8%,其中亏损6311万元。丰电二期累计发电量20.1亿度,同比下降20.6%。丰城矿务局实现原煤产量86.8万吨,同比下降11.9%。万载声佳实业有限公司实现利润708万元,同比减少605万元、昌圣实业有限公司实现利润94万元,同比减少246万元。樟树市蓝恒达集团销售量缩减1/3,冠京香料复盘子酮全球销量第一,1—5月销售收入下降22.4%,上交税收同比下降23.8%。奉新县工业园区丰硕电磁目前开机率为60%,去年第四季度50%,三邦线业目前产品库存1000吨。

三、几点建议

随着中央和省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转好,部分行业释放出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将有望进一步好转。全市上下要按照“一个加快、两个力争”的要求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一个加快”:工业发展速度要进一步加快;“两个力争”:工业主要指标在全省排位力争前移,全年目标任务力争完成。

1、巩固百日招商成果,尽快转化为落地项目。目前,各地百日产业招商均取得了很大成果,储备了一批在谈或签约项目,对重大项目,要落实责任单位、人员继续跟踪,强化联系沟通,直至转化为落地项目。建议适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督查。对签约项目多、合同资金多、实际进资多的通报表扬;对合同资金多、实际进资少的要督促县市区查明原因,强化举措,努力改进。

2、落实责任,加速推进在建项目。项目早建成一天就早发挥一天效益,对保增长就早作一天贡献。各有关部门、企业、项目业主单位均要从大局出发,抢工期、赶进度、破瓶颈、保质量,全力加快在建工业项目建设。一是强化责任推进。明确市县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力以赴抓推进。二是强化协调推进。每个项目推进班子要定期组织会商,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涉及项目服务的部门要靠前服务,积极服务,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要素协调会,对交办涉及审批的部门服务事项,检查服务结果,公布服务情况。三是强化督查推进。各地要按照项目化、责任人、时间表的要求,自我加压,力争项目早日竣工。必须强化督查,坚决按时完成工作量。市、县领导牵头督查,通过各种形式公布项目完成情况。可以考虑设立专门奖励资金,项目按时竣工投产予以奖励,重点奖励项目服务班子和企业业主。对项目进展缓慢的,必须由责任单位说明情况。

3、全力服务竣工项目,促其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在高度重视招商的同时,要把服务竣工项目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上半年竣工和下半年投产的项目是我市保增长的重要生力军,它们每一份产出都是净增,要尽量使这些竣工项目达到合同约定能力或设计生产能力。对这些重点项目要继续实行领导包挂、专班服务,坚持领导围着项目转,部门围着项目干,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和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竣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水、电、气、运输、市场、专业化配套和原辅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帮助解决建设用地、审批核准、环评、水电、资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鼓励企业抓住有利时机,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4、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减轻成长型、就业型困难企业税费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更加开放、灵活、务实的政策措施。各地要强化政策宣传,将这一系列政策不折不扣、完完全全落到实处。各地要正确处理财政增收与让利企业的关系,即使财政增长慢一点也要将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执行到位。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到政策范围“能宽则宽”,补助标准“能高则高”,办理环节“能简则简”,审批原则“能办则办”,为政策实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围绕企业发展,加大要素保障。一要加大金融支持。全市中小企业要紧紧抓住目前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机遇,积极扩大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要进一步引导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政银企沟通合作。各县(市、区)要逐步组建起自己的担保中心,解决担保手续繁杂、费用高、时间长的问题。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抵押范围,提高抵押率,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要引导企业多元化融资,多种模式运作各种金融产品,使其获得融资的渠道多元化。要继续促进银企合作,组织金融部门与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对接,召开银企洽谈会、项目推介会等“窗口会议”,促进银企合作沟通。二是要搞好招工、培训。要充分利用“千企万岗”等活动平台,继续加大为园区企业招工、培训力度,市、县公共职业简介机构、工业园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发挥好用工对接作用,积极发挥“三个台帐”的信息导向,根据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进园区应聘。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的力度,以赣西实训中心为龙头,以各县(市)公共职业实训中心、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开展培训对接。三是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强化管理,练好内功。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些企业开工不足,市场占用率不高,在这个关键时刻,要动用政府的资源,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适时组织企业参加各地的产品展销会,在同质同价的前提下要优先使用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特别是政府出资建设的工程。四是要搞好煤电油运。健全运行预警机制,突出抓好对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县(市、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保障。切实强化电力调度协调,确保企业顺利迎峰度夏,确保重点企业的生产用电,指导帮助企业节约用电。强化重点企业、成品油等重点物资运输协调服务,满足重点企业、重点物资公路、铁路运输需求,加快铁路专用线和货场建设,推进铁海联运,提高园区物流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第三篇:关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快工业发展是调优经济结构,促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期,我深入企业、基层,就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调度、工作讲评等举措,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好发展。2014年,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5亿元,比07年的137.8亿元增长2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4亿元,比07年的120.7亿元增长24.6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3.53万元,比07年的42.1亿元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1亿元,比07年的35.3亿元增长15.1%;实现规模工业利税25亿元,比07年的21亿元增长19%;区国税本级工业税收收入2424万元,占区国税本级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0.76%,所占比重比07年的13.31%提高7.45%;年末实有规模工业企业58家,其中自主创新型企业5家,同比增加1家;高科技企业11家,同比增加2家;08年全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24.8%,比07年的21.4%提高3.4%。全区工业企业安置就业人员2万多人。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区人大下达的目标任务,荣获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市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突出重点,强化协调,优化服务,进一步推进了项目建设。中信新城、长沙电机厂、中电集团48所太阳能电池厂房及生产线、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二期厂房、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龙盛实业、塑峰实业等8个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其中,中信新城竣工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长沙电机厂新厂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年产值有望达到8亿元;天鹅工业泵二期工程已竣工投产,扩大生产能力2亿元;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完成厂区建设并顺利投产;塑峰实业1.2万平方米的2栋商业用房已建成使用;长庆机电主厂房已竣工,将于今年5月投入运营;东方厨具完成全钢结构新厂房建设并投产;新引进的奥特莱斯、五田医药等5个项目相继入驻我区。

(二)抓园区建设,聚集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近年来,我区举全区之力加快园区建设。夏书记、曹区长亲自对“两路一基地”项目进行部署和调度,亲自协调解决建设资金和拆迁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两路一基地”建设进度,全年 — 1 —

共拆迁腾地1313亩(含光伏基地112亩),拆除房屋297栋,动迁人数1270人,中信绿化广场等9个项目全面完成扫尾工作,光伏产业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实现了6条道路的开工建设,总长4.8公里,总投资达1.2亿元。

(三)抓企业改制,激发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是认真做好了区属企业改制扫尾。区委、区政府强化调度,整合法院、规划、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单位和部门的力量,经过区企改办及各企业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已基本完成了我区12家区属企业的改制工作。二是切实做好了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区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企改办要求,对接收的移交人员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整理,建立了移交工作资料库,并已将移交人员分解到各街、镇,顺利完成了08年第二批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接收和分解安置工作。

(四)抓技术改造,培育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力。一是以技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工业投入力度。2014年,我区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8.92亿元,同比增长122%,企业荣获产品及项目专利26项。湖南开关厂的zf□-126/t2014-40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项目荣获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天鹅工业泵的高效节能大型立式斜流泵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长沙水泵厂的水泥涡壳泵项目和国浩工程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推广项目被评为市级技术创新项目。长庆机电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2个新产品并投产,赢得了新的市场,再次被评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天鹅工业泵强化研发,新建立的大型水泵试验站解决了大型泵不能做真机汽蚀试验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泵行业空白,保持了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三远钢结构改造引进了3条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8000吨。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重视品牌经营,搞好品牌策划宣传和名牌申报,努力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群体、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天心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沙电机厂“长利电机”、长沙水泵厂系列水泵和长庆机电系列教学仪器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防火装备厂生产的防火防盗门、南泥湾食品厂的生鲜湿面、“采鲜园”蔬菜在全市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抓环境优化,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制定奖励政策。2014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从纳税贡献、新办企业、招商引资、创优创新等方面对企业给予奖励。二是全力优化服务。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帮扶措施。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人员对企业改制、经济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各职能部门强化了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去年共为区内企业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 — 2 —

3800多万元。三是强化政企联系。组织召开了全区工业企业联席会,并就会上收集到的27个问题及建议提出了解决意见,明确了责任部门,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企业满意度高,效果比较好。四是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依法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2014年是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极富挑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加剧,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这次金融危机对今年工业经济影响超过去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超过大型企业,同时我区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

(一)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不大。我区区域面积在内五区中本已偏小,这当中还有大部分区域属市区中心地带。而向南拓展区域为省府核心区,整体规划偏向于发展第三产业。环保工业园存量土地也已不多,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抑制了工业投入。土地制约成了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二)企业融资难,发展内劲不足。虽然当前国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但由于融资门槛较高,我区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部分企业土地是租赁的,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主要实施面向大企业、成熟企业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的收缩;加之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比较紧张,融资比较困难。

(三)企业分布零星,集群效应。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依靠老南区时期的传统工业布局而生,分布较为零星,直接导致现有工业布局缺乏合理性,且知名品牌相对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现有工业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产业入区,很难产生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

三、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2014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攻坚克难、推动经济逆势而上的挑战之年。

(一)把强化服务作为主要手段,努力营造工业发展气氛。一是要统一思想。首先,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区域经济的 — 3 —

快速发展,保住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就保住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其次,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维护民生”的现实需要。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对劳动者技能要求较低,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因此,抓好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连接市场、繁荣经济、解决就业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区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区域城市化的建设速度依靠工业化来推进。工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市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路子。二是要提振信心。虽然当前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发展的优势和有利的条件:其一,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力度大。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低息贷款、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其二,“两型社会”建设支撑力度强。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方案全面获批,大河西开发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我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前所未有。其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快。沿海不少产业正在向中部转移,我市制造行业、汽车行业产业链正在不断拉长,节能减排、能源战略正在催促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这都为我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后发至上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要形成合力。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我区工业发展。首先,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对接,用活用足省市优惠政策,确保我区工业经济得到上级更多支持。其次,要全力服务企业。通过建立由县级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组织政企和企业间的联席会,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我区工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

(二)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主攻重点,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一是纵向拉长产业链。依托骨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大带小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中国数码科技集团第48研究所,正以自有技术为龙头,以装备、硅材料、组件封装、下游配套产品为支撑,以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为核心,打造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使其早日建成、顺利投产、形成集群。二是横向延展产业链。引导区内能够配套的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搞好链接,形成一个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专业化生产企业配套的产业链条和经营网络。例如长沙电机厂、天鹅工业泵、湖南开关厂、南方自动化、新兴电器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着力在产业配套、优势互补、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尽快构建形成配套完善、协作紧密、分工专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三是壮大中小企业群。一方面继续组织召开银政企座谈会,以项目为媒介,以政府为中介,向银行推荐企业,为企业发展争取资 — 4 —

金。另一方面筹建天心小企业创业基地,积极承接核心大企业的配套环节,提高本地配套率,实现产业配套的“内循环”,形成大小企业和谐共存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把推动技术创新作为主要方向,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动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其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积极支持天鹅工泵、长沙电机等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抓产品关键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尽快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强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推广引进先进技术,并促其消化、吸收和创新,指导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先进工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究开发机构,为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天成汽车配件厂和长沙市防火装备厂等企业申报市级技术中心提供扶助,重点发挥其科研优势,力争在优势产业的重点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关键技术和工艺创新。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视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政治上给予鼓励,经济上重奖激励,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气氛,努力形成激励企业家成长、有利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主要内容,努力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一是完善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体系。把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市场调节、严格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将节能降耗减排的阶段计划和任务目标,落实到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引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二是强化新建项目准入管理。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准入,项目优先考虑环境容量,企业优先考查污染指标,坚决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严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尽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对区内三远钢结构轻型钢机构生产线节能改造项目等节能项目,及时跟踪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三是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抓起,积极探索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成熟模式。同时强化“三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实现积极增长、良性增长、和谐增长。

(五)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大力强化工业发展支撑。一是开发储备一批 — 5 —

好项目。在广泛了解、全面掌握本地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发展潜力以及所处的周边市场、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开发储备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技术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良好、能够激发客商投资欲望的重大优势项目,形成高质量的项目库。二是引进争取一批大项目。强化与省市和东部地区的对接,谋划一批投资额度大、可研论证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说服力强的新项目,争取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注意收集整理重大项目信息,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产业转移、资本扩张、产品配套的动态信息,强化跟踪联系,抢抓机遇争取,力争年内在引进争取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建设、竣工一批新项目。年内,对龙盛、塑峰、防火装备等工业项目,按照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不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项目建设的良好推进机制,确保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六)把园区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全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园区的建设上去了,才能吸引到更多企业落户。按照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发[2014]7号),我们将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园区建设。一是抓园区规划,促进建设提质。按照夏书记提出“把园区当城区建”的要求,突出抓好园区规划,提升建设品味,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与“省府新区”的对接,彰显三市融城核心园区的新形象。二是抓资金投入,促进建设进度。按照“拉通大路网。打通微循环”的路网建设目标,全年投入

2.5亿元左右,修建道路总长7700米。续建的5条道路年底全部实现竣工通车,拉通园区“三纵三横”大框架,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适时启动5条道路的建设(新岭路、新梅路、新兰路、新园路和机场三街)。同时加快电网、水网、气网、电信、排污、学校和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按照园区产业规划的定位,重点突出光伏产业、奥特莱斯及重大项目中信、长电等周边的配套。加快发挥这些项目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让投入的效果更明显,产出的效益更显著。

— 6 —

第四篇:关于赴外地考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

由省农委组织,我县县委副书记**同志任团长,县农委主任**同志任秘书长,全县**个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参加的赴外地学习考察团,于11月18日至12月6日分别学习考察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合浦县常乐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云南省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协会和楚雄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北京市朝阳区的观光农业。通过边走边看,边看边议,感触很深,现将这次学习考察情况、体会及建议作以汇报。

一、先进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

--目前,广西全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已有3300多个,其中种植业占58%,由农民经济能人牵头领办的占66%,经营内容呈多元化格局。据统计,广西经营性合作经济组织有会员51万多人,辐射带动农户106万户。截止2014年年底,广西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拥有总资产95.1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72.55亿元,有经营收入的村5784个,总收入9.19亿元,合作组织数量及整体规模居国内中上水平。其中,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于2014年9月成立,现有团体会员5个,流通个体会员98人,种植大户会员300户,协会在本市设立农产品销售点8个,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成都、长沙、重庆等地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销售窗口,协会有"八桂绿"自己的果菜商标,2014年上半年,协区长在区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会为菜农、果农销售农产品12014吨,带动协会内种植户增收136万元。合浦县常乐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于2014年9月成立,在册会员近600人,截止2014年年底,协会会员共有蔬菜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2300亩,蚕桑基地50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村23860户农民,流通协会自登记注册以来,已收购各种农副产品达十多万吨,销售额近两千万元。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成立于2014年5月,现有会员893人,拥有10万元的启动发展基金,建立有菜干加工厂,有4000平方米的"高新大棚育苗基地"及80亩优良品种种植示范基地,与福建闽清县美金水禽养殖有限公司合资兴办了年产3 0万羽鸭苗的种鸭场,辐射带动农户9130户,每年销售额均超过200多万元,会员每年增收492元。

--云南省是中国花卉第一大省,从1994年开始产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2014年年产鲜切花13亿支,占全国总量的一半,花卉总产值50亿元,出口创汇4100万美刀。云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以花卉协会为主,其中云南省的花卉产业联合会是全国的先进花卉协会,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协会成立于1989年,会员总数168人,该协会生产的茶花、杜鹃和兰花是全国的知名品牌。楚雄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8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止今年3月末,全州已发展各种农技协672个,会员4.5万人,从组织形态上划分:有技术交流型369个,技术服务型183个,经济实体型120个;从专业上划分:有种植业396个,养殖业115个,经济林果业75个,加工营销业44个,其它行业37个,分布10个县(市)农村,最终形成以科协为枢纽,乡(镇)科普协会为骨干,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为依托,覆盖各产业的农技协网络。该农技协把"种给农民看,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旅行观光农业是依托北京市的巨大市场,充分发挥区位、科技、信息等优势,抢抓都市市民向往自然、和谐的心理,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建成生态休闲农业园,将农业发展的产前、产中、产后阶段作为一个载体,推出系列旅行景区,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以生态休闲农业园为核心,开发系列产品,带动了相关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广循环经济,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

二、先进地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我们考察团通过与先进地区各种产业协会交流、与地方政府座谈、走访协会会员等形式,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会成立时间早。广西南宁市的农产品产销协会和合浦县常乐镇农副产品流通协会都成立于2014年9月,柳城县六塘镇农民种养协会成立于2014年5月,而云南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花卉协会成立于1989年,楚雄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80年代中期。他们这些协会通过多年的发展,机构不断完善,组织不断健全,农民认识程度较高,参与人数较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其作用非常明显。

二是协会组织健全。我们考察的这些先进地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都建立了非常完备的规章制度,设立了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内设机构。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1-2次,负责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和讨论决定如修改章程、罢免协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开设分支机构等重大事件。会员代表由各地会员按会员人数比例推选头脑灵活、带动能力较强的会员担任。理事会、监事会及其成员,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理事会主持协会日常工作,监事会监督和检查理事会的工作。

三是协会原则一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不触及农民的财产关系,坚持以民为主,"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性合作组织。

四是协会作用明显。合浦县农副产品流通协会除了收购农副产品外,还经常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举办蔬菜、水果、蚕桑等栽培以及市场、法律、法规、工商、流通信息知识讲座,提高了会员科技种田水平和获取市场有关信息的能力。南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在本市设立8个购销点,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销售窗口,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云南省花卉的销售90%以上都是由花卉协会组织销售,无论是国内的各大公司,还是国外的客商订购花卉从不找政府,也不与花农直接对话,而是找花协,花协代表会员的利益直接与公司谈判,商讨销售问题,花农只管种植与管理,不管销售,提高了农户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千变万化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几点体会及建议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顾名思义,是一个经济组织。它是在一定社区内,以从事某项专业的农民为主,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自然灾害"两个风险",克服一农一户难以克服的困难,自愿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经济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具体的说,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加速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的问题;可以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代表农户强化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解决农业产业化推进慢的问题;可以代表农户按照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解决农民商品意识低的问题;可以大面积的推广新品种、新科技,强化农民科技意识,解决科技推广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等。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必须要统一认识,积极参与,强化领导,做好服务,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步伐。

二是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作用不明显。据调查,全县各类合作组织有53个,仅辐射带动各种经营活动农户4000多户,其中大部分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称之为协会,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经济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关部门缺乏重视,缺少引导区长在区委七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农民对合作组织重要性认识不足,热情低。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世纪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来抓,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切实强化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抓好一批章程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完善、机构比较健全、利益机制比较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建议可以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完善考核领导机制,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纳入考核内容,强化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强化技术、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是要改善发展环境,制订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应该说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县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缺乏成熟的经验,必须要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多方予以优惠,促其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合作组织的经济主体地位,明确登记管理部门。其次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售的农产品,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对待,给予免税政策;对专业合作组织联办或自办的加工企业,要给予扶持。第三,要积极协调建议金融部门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信贷优惠政策。第四,政府要加大对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投入,建议建立农业合作基金,专项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改贷款贴息,合作组织的人才培训、信息收集、举办销售活动等。

四是要坚持发展原则,促进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第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规范行政措施,既要坚持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献策而不决策,也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推动、扶持、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民办方面,要突出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要独立自主、进退自由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和营销合作;在民管方面,要注重"一人一票",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会员大会讨论决定;在民受益方面,要通过有效服务,建立入会基金、政府保护基金等,采取制定保护价、最低收购价和二次返利等办法,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实惠。第二,要坚持"民办、官助"的原则,应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性、创造性、坚持民办性质,减少政府干预。要强化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在的财务和组织运行机制。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紧紧围绕我县主导产品,根据农民的要求,因地制宜兴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组建形式上既可完全由农民自办,也可以由技术经济部门、事业单位与农民联办,还可由涉农企业(公司)、科研院校与农民联办。在服务内容上,可以是单项或多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第四,要坚持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原则。合作经济组织为成员提供信息、开展服务的同时,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通过兴办实体等有效措施来壮大自身实力,提高与市场的对接能力,维护农民自身的利益。第五,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要采取宜宽则宽、宜简则简的方式,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入条件要适当放宽,只要农民和其他组织有合作组织起来的愿望,就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应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同时,再循序渐进,逐步规范提高。在我县可以选择有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协会作为试点。

五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大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政府的指导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依法行政,从宏观指导上支持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要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可越俎代庖,不能直接干预合作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应帮助制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布局,制订农产品加工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制订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保护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预防市场风险,帮助合作组织强化人才培训,特别是要选配好合作组织的"当家人"。

六是要健全运行机制,切实做好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是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好机制问题,特别是实践中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以规范促发展。第一,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二,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要以联办、联心、联利的联结机制为核心,正确处理好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利益分配关系,通过产销订单、最低保护价、随行就市、合同、契约等形式,实行初次分配。同时,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利润,通过股份分红、按农民提供产品数量或价值分配等形式,建立、健全利益再分配机制。第三,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建立规范的帐目,定期向会员公开收支情况,做到帐目清楚,收支有序,监督有力。

第五篇:关于赴英国、法国考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的报告

为借鉴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经省政府批准,由苏北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省委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苏北农村人才市场办公室和无锡、徐州、苏州、宿迁、江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单位派员参加的考察组一行12人,于2014年12月赴英国、法国考察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历时12天,圆满完成了预定的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组在外期间,先后拜访了苏黎世金融投资公司英国分公司、法国欧中贸易及文化交流协会,与当地投资公司基金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投资基金的运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英国和法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是较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历史较早、积累的经验较多、政策的制定比较成功,区域政策的运作也比较规范,成效明显。通过考察,我们对欧盟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以及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有了一定了解,学习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研究和制定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苏北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英国、法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

英国、法国一直把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不同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据统计,从1987年到2014年,英国和法国通过参与欧盟地区发展基金、社会基金、农业指导保障基金等方式对欧洲欠发达地区进行了援助和帮扶,使生活在欧洲最不发达地区的10%的人口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国内生产总值从占欧盟平均水平的67%上升到79%,初步达到了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理划定扶持地区,使各欠发达国家普遍受益。英国和法国作为欧盟经济较发达国家,不是简单地按照国家确定扶持对象,而是根据欧盟的统一规划,积极参加欧盟区域经济合作。欧盟按照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有关指标分为250个地区,再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自然、人文等条件分成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最不发达的地区、相对劣势的地区、发展滞后地区、特别不利的地区等等,以此确定扶持对象和扶持的先后秩序。这样就确保了对欠发达区扶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欠发达地区能够真正受益。

(二)建立专项经费,确保帮扶资金到位。欧盟每年拿出超过35%的预算,建立结构基金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2014-2014年结构基金的总额为1950亿欧元,平均每年约280亿欧元。结构基金对欠发达地区的帮助效果极为明显,也得到了受惠国的普遍欢迎。

(三)明确目标,突出帮扶重点。英国和法国对本国及欧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目标和定位十分明确。主要是三个方向。一是基础建设。重点扶持欧盟欠发达地区的道路、机场等基础项目建设。二是重点扶持农业。他们每年要拔出专款帮助本国和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国家发展农业,尤其是帮助他们克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英国2014/2014年度对农业的公共支出高达31.82亿英镑,主要是对农业和农场主的直接补贴,以2014年种植业为例,按播种面积计算,小麦和大麦的补贴金额均高达222英镑/平方千米,油菜子和亚麻子分别高达337英镑/平方千米和422英镑/平方千米。另外就是重点帮助欠发达地区扩大就业。通过多种途径,主要是劳务培训和输出,帮助欠发达地区提高劳动就业率,进而增加收入。

(四)强化培训,提高受教育程度。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始终坚持的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政策。他们的政府积极要求欧盟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文化、高新技术等领域。通过提高欠发达地区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受教育程度,来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创造力,进而为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英国和法国普遍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技术推广、进修深造,都有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英国于1982年颁布了《农业培训局法》,1989年改组了农业培训局,在全国成立了16个地区培训中心。目前,每年约有30%的农业劳动者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培训活动,并有不少农学院毕业生加入农业劳动者行列。法国也有900多所农业院校,在校学生17万多人,此外,每年还有10多万农民接受职业培训。

(五)强化责任,完善对扶持资金的监督。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把资金交给欧盟后并不是甩手不管,而是通过资金运作程序,强化监督,强化对扶持经费的管理,以对纳税人的资金负责。一是严格审查欠发达国家提供的扶持项目。在欧盟会议上,英国和法国等成员每年都要派专人,主要是经济专家负责对援助国项目的分析、评估和审定。一旦认为所申请项目不符合援助计

划,就提出调整或否决。二是通过成立监督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跟踪。欧盟为了使区域发展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就是确保扶持资金使用的质量与有效性。英国和法国以成员国的身份参加该委员会,并通过技术、财务和成果评估对扶持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三是利用激励机制,保障资金高效使用。英国和法国等国家为了鼓

励各成员国高效、成功地使用扶持基金,采取资金提留的办法,即从分配给各成员国的扶持资金中提留4%,对效果优异的项目进行奖励,进而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者的积极性,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三、加快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省虽然是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客观存在,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小康的基础还不牢,以2014年为例,苏北地区人均gdp为848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7%;人均地方财政收入41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1%;人均本外币居民储蓄额44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2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80%。“十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宽裕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苏北的发展在我省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全省“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江苏在新世纪的地位和形象,直接关系到我省富民强省和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因此,必须加快推进苏北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学习和借鉴英、法等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苏北地区跨越式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发达国家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迎接苏南等发达地区的辐射。从发展的角度看,越是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的地区,越要增强加快发展的愿望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较快的发展,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苏北地区要加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确立跨越式发展的思想,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迎接苏南等发达地区的辐射。一方面,苏北地区的广大干群必须要有一种自力更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立足点必须首先要放在自力更生上,尽力把优势发挥好、条件利用好,不要“等、靠、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强化北南经济合作,营造有利于对外开发的良好气氛,树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意识,重点向苏南等发达地区全面开放,使得苏南、苏北在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源等诸多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加快苏南、苏北共同发展步伐。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扶贫开发力度。

(二)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骨干企业,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苏北经济发展,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形成支柱产业。因此,苏北地区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为指导,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工业、临海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积极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建立新的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部门,退出和淘汰已丧失优势和没有市场的落后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能够体现苏北群体优势和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骨干企业,全面振兴支柱产业,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比较合理和有利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区域经济结构,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经济优势,加速实现工业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三)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苏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农业优势,而工业化刚刚起步。因此,在构建产业结构时必须从区域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追赶发达地区,更不能照搬苏南的模式,而应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农业优势。一方面要以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纽带,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通过相对集中开发某种农副产品的区域性规模方式,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区域化的特色生产;另一方面要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龙头,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大财政对苏北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发展“公司+农户”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合理配置、利用和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利用农产品加工业的前后关联的连锁反应,可进一步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形成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工农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结构协调和优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根据现阶段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苏北地区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方面,要加快和完善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革和改制,积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组织体系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秩序,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更加灵活的方式、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推进城乡经济联合,建设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转移农村人口,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苏北地区正处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城市化也仅处在发展初期,因此,必须加快建设卫星城镇,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步伐,扩大城市规模,重点培植中心城镇,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以小城镇为连接点,推进城乡经济联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

(六)加快发展科教事业,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科技和人才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推进苏北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苏北地区必须大力发展科教事业,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抓好基础教育,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强化技术培训,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各级人才运作市场,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和人事关系上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近年来,苏北地区的基础实施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发展公路、铁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苏北地区和外界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的相互沟通,为苏北地区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因此,要继续加大对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改善苏北地区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不仅要加大苏北投资硬环境的建设,强化交通、水利、能源、农业、通信等基础实施建设,为苏北地区接受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苏南地区的辐射和外资的进入提供更好的条件,而且更要注重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制订和实施优惠的政策,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全方位、全领域地对外开放,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进苏北的发展。

(八)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推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江苏金融部门要服从、服务于这一发展战略,实施“全面提升苏南、加快发展苏中、大力扶持苏北”的金融发展战略,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中实现金融业自身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人民银行要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支持江苏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继续强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微观机制研究,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信贷窗口指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全面、准确贯彻货币政策导向,从江苏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均衡投放,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努力满足江苏经济合理有效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和鼓励苏南企业带资到苏北发展,引导苏南企业与苏北企业进行产业联合和经济合作,推进区域产业整合与梯次转移,使苏北地区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主要接收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促进苏北县域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建立适应中小民营经济特点的客户准入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为众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

推荐站内搜索:逗人开心又撩人的话、中秋节的周记、专升本报名入口官网2021时间、我的乐园作文300字、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我的名字作文、母亲节演讲稿、广东高考信息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作文2020年、

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赴姜堰市学习考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06124.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