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引领 兴研强师
临川四小 余巧玲
一、提出背景
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怎样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支部工作的一大课题。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困难是教师结构失调,队伍偏老龄化。老年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青年教师涉教不深,;名师骨干缺乏再创新动力。近年来,在市、区教体局党委的引领下,支部落实“五融入,五引领”要求,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创建了“党建+教研”的特色模式,走出了一条破坚冰,振师气,提师能的内涵发展之道。
二、主要做法:
(一)组团队,明要求
打破传统教研模式,变个人参与为团队参与。以小组合作的模式,促进团队成员的分享、沟通、协作、互补。明确要求教师在教研中做到“三必会、三必有、三必展”。1、“三必会”练真功:会发现、会交流、会吸纳。2、“三必有”讲实效:有主题,有团队,有方案。3、“三必展”铸多能:展思路、展才情、展自信。“小组合作”模式初启时,已习惯传统办法的教师们有茫然,有质疑,甚至有抵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支部立即挑选优秀党员担任学科、年级教研组长,并开设讲座进行了专业指导和演习。在严谨探究中,在开心碰撞中,在趣味展示中,老师们初步领略到了小组合作的好处,爱上合作模式的教研。
(二)下一线, 传帮带。
支委带头下一线,将党小组建在学科组、年级组,打通教师成长的最后“一公里”。小组合作模式曾在具体的教学中遇到困难:比如在课堂上,形在神无的小组合作模式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教师们信心受挫。支委、党小组长就通过举办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知识论坛,每人确立学科组的帮教对象来言传身教、排疑解惑。几番努力,教师们得法善用,新课型全学校遍地生花。
(三)抓典型,树标杆。
支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催化效应、先锋示范岗的辐射效应,抓典型,树标杆,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学校掀起教改创新,教研提能的热潮。连续两届两名教师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这是打破学校纪录乃至全区纪录的一段佳话。青年教师吴小勇,从乡村调入四小时还是一名普通的年轻党员教师。当冲刺全国竞赛的重任落在他肩上时,他百般推拒。就连经验丰富的叶梅芳老师也以年龄大为由推诿。支部书记用耐心、贴心、热心打动了两位教师:赛前,听课、评课,改稿,支委带领教研团队全程陪护打磨。终于,历经区、市、省、国家级角逐,叶梅芳和吴小勇均获得全国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佳绩。经历了这次参赛的打磨,吴小勇脱胎换骨,成长为名师。如今,他已作为优秀人才被提拔到区十三小担任工会主席。吴老师变身的蝴蝶效应很快彰显。其他青年教师备受鼓舞,比学赶超,争当一流。学校增添了桂云、李华媛两名省学科带头人,郑润娥、何珍、饶妃参加市优质课竞赛、教学基本功竞赛均获一等奖、江春涛成为区学科带头人。叶梅芳老师被评为市“十佳”教师,临川区“龚全珍式好干部”、 “十大感动临川人物”。2024年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2024年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更重要的是,在备赛中积淀的教学素养,让她重新审视一位大龄教师的教育价值。她积极请缨在青蓝工程中做师傅,青年转岗教师邓芳在她的帮导下,迅速成长为数学教学骨干。
(四)新激励,兴教研。改变传统重个人奖励的方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表彰,设立“最佳奋进团队”、“最佳协作团队”、“最佳创新团队”等奖项,通过量化评估,纳入绩效成绩,激发教师的教研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成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临川四小通过开展“党建+教研”的特色工作,有效消除了教师职业倦怠等突出问题,激发了教师教研的内驱力,提升了教师科学育人的本领,切实取得了破坚冰,振师气,提师能的实效。近几年来,我支部曾获市先进集体、区教体系统先进党支部、目标考评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曾5人国家级课题结项,多人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文章,多人多次参加省市区级各类竞赛载誉而归……
四、启示
1.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
2.组织建在“链”上(管理链,年级链,学科链),才能夯实党建基础。
3.党员挺在“线”上(教研教改第一线、教学示范第一线、导拨帮扶第一线),才能激发党建动力。
4.结合教学工作抓党建,党建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推荐站内搜索:高考报名入口官网、建筑工地实习周记、2014成人高考分数线、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河南自考成绩查询、作文今天我当家、江苏省自考网上报名、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廉政准则心得体会、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