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精选3篇)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精选3篇)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精选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精选3篇)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精选3篇)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篇1

  为切实担负起本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本辖区的稳定与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一、信息报告制度

  社区要及时向综治联络员、信息员收集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充分发挥其在群众中优势,多方收集情况,对本社区发生的重要情况,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及时上报街道综治办及相关部门。

  二、学习例会制度

  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一是总结前期工作,组织学习上级文件、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二是分析治安动态、不安定因素,商讨疑难纠纷的调处方案;三是布置下阶段的工作任务。

  三、矛盾纠纷化解制度

  社区调解委员会要认真落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明确上交街道有关部门调处的矛盾纠纷,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当事人要求上级调处的报告;2、有社区调解委员会的调查材料和初步意见;3、有确实解决不了的理由。

  四、归正人员帮教制度

  摸清本地区“归正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因人而异,组织帮教力量,开展帮教工作并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力争使每位帮教对象弃恶从善,走上正路。

  五、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制度

  积极开展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法制宣传栏,健全法制教育阵地;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宣传窗等多种行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

  六、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全面掌握本辖区出租屋的分布情况,强化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好流动人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登记注册。

  七、安全防范制度

  强化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发挥好义务巡逻队的作用,根据每阶段治安形势状况,开展护村活动,作好执勤记录。

  八、突发性事件处置制度

  发生突发性事件,综治干部必须及时赶到现场,采取果断措施,妥善稳定局势,防止事态恶化,同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遇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集体受到损害时,要全力组织抢救,属刑事或治安案件的,按规定保护现场,收集、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尽快侦破案件。

  九、台帐、档案制度

  建立台帐制度,对本社区的信息传递,矛盾纠纷化解、帮教工作、流动人口、出租屋等情况要手续完备,及时登记,及时归档,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及时上报各类月表,真正做到台帐与报表相符,报表与实际相符。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篇2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三创”工作为载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坚持人力、物力、财力向基本倾斜,在基层建立起维护社会治安的工作机构。真正做到层层有人领导、层层有人办事,层层真抓实干。

  2.工作方针

  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与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社会治安,综合使用政治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打击改造犯罪。教育感化,挽救失足者,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建立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保护人们安居乐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3.主要目标

  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好,群众有安全感。

  4.基本任务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适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政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工作要求

  5.1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

  5.2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

  5.3各项工作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普片增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6.工作范围

  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打击是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途条件;强化防范工作是减少各种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强化教育,特别是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这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强化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堵塞犯罪空隙,减少社会治安问题,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改造工作是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六个方面的工作环环紧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有所偏废。

  7.领导责任制

  是指把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一方平安,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之一,并同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晋级和奖惩直接挂钩的考核奖惩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综合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分管综合治理工作的副职是第二责任人,党委专管和政府(行政)分管综合治理主要责任人。

  8.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四项制度

  一是各级党委都要成立“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工作小组”,建立党委直接领导下具体抓稳定的工作制度;二是各级党委都要建立例会制度,每月由书记主持分析一次社情、民意、敌情,排查不稳定因素,研究制定对策;三是要建立重点地区派工作组的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地区要组织精干的工作组,驻进该单位或地区帮组工作,把治穷、治乱、治愚结合起来,力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四是建立热点问题部门负责制。

  9.重点治理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层上,排查出秩序混乱,治安问题较多的地区、街道、乡镇村落和单位,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整顿治理务使这些地方尽快改变面貌,它是迅速改变局部地区治安面貌的最有效的办法。

  10.“黄牌警告”制度

  10.1实行对象

  实行黄牌警告是指社会治安治理领导机构对所属地区部门、单位因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重视、措施不落实,导致治安状况不好或出现重大社会治安问题,但未达到应实行一票否决的程度实行警告。黄牌警告的对象包括区、县(市)、乡、镇、街道、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

  10.2行使的权限

  一是区、县(市)和市直部门、单位及中央和省驻辖区那的处级以上单位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行使警告权。

  二是乡(镇、街道)和区、县(市)、直属部门,单位及省、市驻区内的科级以下单位,由区、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行使警告权。

  10.3实施程序

  可以按年度进行,也可以根据情况及时进行。黄牌警告不是实行一票否决的必经程序。属区、县(市)、行使警告权限内的,后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备案,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行使警告权,由区、县(市)上报警告材料,共同核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对其实行警告。实行黄牌警告的形式:按警告权限,由有警告权的机构按发文程序发文进行警告、同时视情况在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予以公布,被实行黄牌警告的部门单位在限期内整改措施不办必须坚持实行一票否决。

  11.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对辖区内的所有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委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协调指导权,监督检查权,表彰批评权和对主管领导以及治安责任人的党纪、政纪处分建议权。街道综合委对辖区的驻区各部门,各单位有评先晋级一票否决的建议权;区综治委有评先晋级一票否决的决定权,其办会有建议权。

  12.一票否决权制度

  其目的是建立一种奖惩结合、奖罚分明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督促后进单位和个人改进工作,其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没有达到当地或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或有下列情形之一予以否决:

  12.1因领导不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不健全,造成本地区或本单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的;

  12.2对不安定因素或内部矛盾不及时化解、处置不力,以致发生集体上访、非法游行聚众闹事、停产、停工、停课等问题或造成严重后果,危害社会稳定的;

  12.3因主管领导、治安责任人工作不负责人,发生特大案件或者恶性事故,造成严重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12.4因管理不善,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刑事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也不认真查处,改进工作的;

  12.5存在发生治安问题的重大隐患,经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提出警告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整改建议、限期改进,而无有效改进措施和明显效果的;

  12.6因教育管理工作不力,本单位职工中违法犯罪情况比较严重的;

  12.7发生刑事案件或重大治安问题,有意隐瞒不报或作虚假报告的;

  12.8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认为其他需要予以否决的。

  13.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核心。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和工作范围、结合本身业务,积极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职责,强化内部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到“管理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认真抓好该项工作,防止因本身业务工作偏差而对社会治安造成消极影响、积极承担起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整体责任。一旦发生问题要酌情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14.综治措施落实到基层的主要标志

  基层党政领导重视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议事制度,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有专人办事;建立了一定形式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有群防群治队伍和严密的防范措施;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敢于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较少,对发生问题能及时处理。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篇3

  一、专职治安巡逻员的管理制度

  1、 社区要建立专职治安员登记簿,并建立治安员档案。

  2、 治安巡逻员参加社区学习、会议、考勤、考核奖惩。

  3、 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专职治安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工作培训,集中培训每年不得少于两次。

  二、巡逻制度

  1、负责社区日常治安巡逻和重点防范工作。

  2、负责社区治安秩序稳定,防止发生刑事犯罪案件

  3、预防、制止破坏社会秩序和扰乱社会治安,及时提供线索。

  三、法制宣传教育制度

  1、社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有记录。

  2、学习《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宪法》、《婚姻法》等法律为主要的各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得到落实。

  3、 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四、国家安全防范制度

  1、 认真贯彻《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2、 强化社区安全“联络员”队伍,制定国家安全工作细则,会议制度,工作情况报告制度,提高“反渗透、反窃密、反策反、反破坏、反心战”意识。

  五、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条例和法规。经常对社区干部进行安全防火教育,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宣传。

  2、预防重大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无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3、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

  六、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1、 对流动人员进行登记、造册。

  2、 宣传各项法律规章制度。

  3、 参与社区各项组织活动。

  七、出租房屋管理制度

  1、 签订出租房屋协议书。

  2、 通知限期内出租双方到社区报到。

  八、精神病人防治与监护管理制度

  1、 社区及时掌握居民生活动态,有情况及时上报。

  2、 做好精神病人监护人员的工作。

  3、 认真执行精神病人防治和监护管理制度。

  九、矛盾纠纷情报信息员报告制度

  1、 及时掌握社区的各种矛盾纠纷,有情况第一时间内报告办事处。

  2、 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结果及时反映给上级部门。

  3、 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化解不安定因素,防止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推荐站内搜索:空间日志、小学周记200字、歌颂党的演讲稿、情人节日志、六级准考证号查询、高考成绩查询、专科最吃香的十大专业、药师考试报名时间、我的故事作文600字、周记200字、

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精选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制度(精选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2235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