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人际关系辅导
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中,学生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最为关键,最为躁动不安的时期,也是各种心理负担最为沉重的时期。因此在中学时期,处理人际关系尤为重要。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心理特点
1、强烈的交往需要和渴望独立的心理是中学生交往的最显著的特点。
婴儿交往——由家长陪着——缺乏独立性,依赖性较强。
小学交往——打招呼,不用家长陪——既想独立,也有依赖。
中学交往——不打招呼,更不用家长陪——摆脱依赖性,独立性较强。
客观上:
告别小学时代,由于知识的增长,原来的教育关系和教育力量已起不到直接的作用。
②教师、家长已失去往日的“威严”,不再是“正确”的代名词。
③小学时代交友情感性明显,中学生交往目的更突出些。
④新的伙伴,新的集体,新教师,需要建立新的交往模式。
主观上:
①告别童年时期,步入青春期,进入第二反抗期,父母进入更年期。
②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并逐渐强化。随之而来的进入更年期的父母自我意识也较强。“两强”相遇“麻烦”多多。
2、中学生交往既想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另一方面,也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①开始注意自我形象,并自己进行自我观察,思考自已的特点,同时也更加留意别人,目的是把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同别人进行比较。(生活中多一面镜子就足以说明)
②常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当成一种束缚。(心中潜意识地把自己当作成人,渴望自己独立成长,但现实往往也不允许,所以束缚就成为一种“必然”。)
③十分需要伙伴与友谊,以补偿失去的对父母的依赖。
④渴望独立,显示自我,是中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同伴面前的表扬,并得到同伴的赞美与鼓励,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更起作用。
3、开始趋向于关系性交往。
①中学生自我主体性评价的进一步增强。不再像小学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老师与家长欣赏和赞美的小孩,而是选择脾气相投,相互理解,话语投机,彼此好感等。
②中学生交往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的同时,也有了很强的目的性,例如:想把数学成绩搞上去,有意,有目的与数学教师套近乎。
③不少学生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有益,当作自己选择朋友的标准,可能此人并不是自己完全接受的人,这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4、正视异性问题,开始关注异性,希望接近异性。喜欢与异性交往,也是中学生交往动机的也一个显著特点。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意识觉醒,这是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对自己变化性特征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和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
①无性意识阶段(0——5岁)婴儿阶段,男女孩在一起玩耍,无性意识。
②疏远阶段(7——12岁)小学阶段,男女生在生理上发生急剧变化,因此引起青少年对性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和男女界限分明。
③吸引阶段(14岁以后)中学阶段,男女生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吸引,开始喜欢一起学习娱乐,性意识朦胧,带有一些神秘色彩。
④恋爱阶段: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及社会生活影响,爱情种子开始在青年学生心中萌生。这个时期多为内心隐蔽的爱情,多以精神内容为主,重视纯洁的感情。
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心理问题
1、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人际交往中,特别对于学生这一交往主体而言,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中学主交往特点所决定的。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一是理想化。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经常是先在自己头脑中塑造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与实现不符。则交往产主障碍。中学生的交往特点之二是自我中心,即以理想的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而理想自我的不现实性往往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如,自己对某人印象不好时。就觉得啥都不顺眼,产主坏的看法和否定的态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以为别人也喜欢,认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是美好的,而自己所讨厌的东西则是丑恶的;自己对某人有看法,就认为对方也在搞鬼。如此等等,使人际认知失去客观性,造成交往障碍。
2、情感障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由感情而萌发,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的重要部分,中学生由于感情丰富、变化快,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和不重客观,重一时不重全面而使行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产主各种障碍。
1)恐惧引起的交往障碍。有些中学主有交往的欲望。但无交往的勇气。常常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在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尤其害怕与比自己水平高、能力强及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怕他人瞧不起自己。有的同学一到人群中就觉得紧张不安,在课堂上、教室里、图书馆,都会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至无法安下心来听课、看书、做作业。这些恐惧使生活暗淡、不愉悦,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
2)嫉妒引起的交往障碍。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主的情感。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住挫折。容不得甚至反对别人超过自己。对胜过自己的同学轻则蔑视,重则仇视,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地攻击、报复对方。嫉妒的种类很多,有的因容貌,家庭条件等因素而产主嫉妒;有的因智力、能力,交往等因素产生嫉妒。进而引起交往障碍。
3)自卑引起的交往障碍。在交往活动中,自卑表现为缺乏自信、自惭形秽,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当出现深层体验时,便觉得自己啥都不行,似乎所有的人比自己强得多。因而,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范围内。
4)自傲引起的交往障碍。自傲与自卑的性质相反,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总是把交往的对方当作缺乏头脑的笨蛋,常指责、轻视、攻击别人,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因而影响彼此交往。
5)孤僻引起的交往障碍。孤僻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与人不合群,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属于有某种特殊的怪僻,使人无法接纳,进而影响了人际交往
3、人格障碍
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人格,简单他说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从气质角度看、有些学生属胆汁质气质的类型,他们常因一点小事而突然间怒不可遏,对人大发雷霆。使对方深感委屈和不满。
有些学生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他们反应慢,不灵活。办事慢慢吞吞,难以同时处理几样事情,难以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常使多血质的学主不耐烦,催促他、指责他,而产主不快。
从性格角度看,有些学生属外向型性格,他们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他们既具有吸引力,也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起冲突,有些学生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不喜欢与人交往,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使交往不能顺利进行。
人格障碍,还表现为有些学生人格不健全,动不动发火、生气、脾气暴躁、态度生硬、对人充满敌意,或者自我陶醉,受人摆布,易受委屈等,由此而经常发生人际冲突,中学主交往中党见的人格不健全还表现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为人不正派、不尊重他人等现象,引起交往障碍。
4、能力障碍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当前,不少中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人,可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然而总感到没有机会,交往中想表现自己却不能如愿,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却是硬梆梆的,如此等等,阻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会给他们的学习、主活、情绪、健康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还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我国已故的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受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重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重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如,有些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这些看似学习上的问题,其实有些并不是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而是人际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指导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和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
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提高交往认识
1、认识交往动机
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源于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主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交往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们参与交往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等复杂心理因素构成的。
人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由一定的交往动机所引起的。
中学生交往动机来源于两大方面:
①内部动力:包括需要、兴趣、信念、志向、抱负、价值观等等。
②外部动力:家庭、亲友、老师、同学的期待,必须履行的职责,监督,检查及竞赛等等。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外部动力则起鞭策作用。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抱负水平则是影响中学生交往的动机,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而且起着决定作用。
2、认识人际距离
我们常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良是善良的良,其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测量的量。“量”好的人际关系较最好,像尺子丈量一样,不近也不远,距离产生美。不交往可以随时离开,想深入交往可以马上接近,富有弹性。过密交往,会影响你发展的虚拟主机,过疏交往会使人孤独,失落感增加,个人潜能难以发挥。
人际关系中还有一些谐音的词语是很有意义的,如说人际关系要和谐,a,和谐关系:即“和”有饭同吃,“谐”有话同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b、协调人际关系:即“协”十分努力去办,“调”说话尽可能照顾周全,即协调能力。
3、把握交友原则
①真诚原则——一份让朋友信任,放心的“自我说明书”。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
②互酬原则——给别人以接受你,喜欢你的理由。
不能强调别人怎样!要考虑我有“啥”让别人喜欢、接纳的。
③功利原则——让别人感到交你这个朋友值得。
传统人际交往是愿谈人情,忌谈功利。而事实上,不管啥人都希望从你那里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二)培养交往能力
1、双向沟通能力
心理游戏:我说你画(启示:双向沟通,相互交流才能增进了解)
2、换位思考能力:
盲人摸象的故事;看到杯子的不同的面的情境;
发展人际关系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总而言之,学会看谁都舒服,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三)指导交往艺术
1、倾听的艺术
人的生理结构是两只耳朵一张嘴巴,这也就说明了要我们多听少说,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听的艺术放在第一位。
交往是相互的,交谈是主要的,但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是否会倾听,善于倾听,将直接影响他人际交往的质量。
学会“倾听”是人际交往时受欢迎的第一步。
一旦专心“倾听”,讲话人顿时感到被别人尊重的感觉。
不认真倾听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错过许多重要信息。
倾听是一种承诺,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承诺。
倾听说明你在乎说话人,对于这种积极倾听,通常对方会以好感和感激来回报。且记:在别人说话时沉默并不是真正的倾听,至少做到以下四点:
a、理解某人 b、欣赏某人 c、学习某些东西 d、给予帮助或安慰
推荐站内搜索:云南公务员考试时间、浙江大学考研成绩查询、关于童趣的作文、2013年成人高考时间、天津自考考生服务系统、最伤心的日志赣南师范学院专升本、辽宁高考数学答案、湖北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