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篇: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 第二篇: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情况的报告
- 第三篇:农村牧区卫生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 第四篇:农村牧区改革与发展调研提纲陈书记
- 第五篇:关于牧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一、过去一个时期农村牧区卫生卫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对农村牧区卫生院落实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统一上划到旗卫生局管理。
对卫生院实行了“六保一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保一不”即:一是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优质高效;二是确保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确保专项基金的提留;五是确保养老保险金的足额缴纳;六是确保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不”就是职工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当月不准发生亏损。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在大部分卫生院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二是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各卫生院的收支单据必须经卫生局财务监理的审核后方可入帐。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管理,杜绝了浪费现象。
三是对基层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实行了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各卫生院在采购药品前必须将品种、规格、数量、采购地点、采购价格等报送卫生局经专职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进而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
四是对合乡并镇后的卫生院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重新确认了11所中心卫生院和17所卫生院。并对卫生院按重点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增强了中心卫生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了重点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五是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了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级卫生组织分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两部分,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体诊所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是前些年卫生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卫生院通过职工集资的方式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前些年卫生投入不到位,导致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负债经营,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近8年来没有进入大中专毕业生,亟需引进专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需要制定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
三是还有7所卫生院的房屋和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有3所卫生院亟待新建业务用房xx平方米。
四是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基层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随着业务的开展、事业的发展,应重新核实卫生院的人员编制。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落实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实行定额补助。
2、制定一整套卫生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落实工资和编制等待遇。
3、协调编制部门重新核定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人员编制。
4、在卫生院投入到位后,卫生院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或零加价销售,真正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第二篇: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调研情况的报告
卫生局关于农村牧区卫生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过去一个时期农村牧区卫生卫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对农村牧区卫生院落实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统一上划到旗卫生局管理。
对卫生院实行了“六保一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保一不”即:一是确保以
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优质高效;二是确保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确保专项基金的提留;五是确保养老保险金的足额缴纳;六是确保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不”就是职工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当月不准发生亏损。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在大部分卫生院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二是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各卫生院的收支单据必须经卫生局财务监理的审核后方可入帐。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管理,杜绝了浪费现象。
三是对基层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实行了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各卫生院在采购药品前必须将品种、规格、数量、采购地点、采购价格等报送卫生局经专职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进而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
四是对合乡并镇后的卫生院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重新确认了11所中心卫生院和17所卫生院。并对卫生院按重点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增强了中心卫生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了重点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五是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了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级卫生组织分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两部分,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体诊所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是前些年卫生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卫生院通过职工集资的方式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前些年卫生投入不到位,导致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负债经营,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近8年来没有进入大中专毕业生,亟需引进专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需要制定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
三是还有7所卫生院的房屋和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有3所卫生院亟待新建业务用房2014平方米。
四是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基层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随着业务的开展、事业的发展,应重新核实卫生院的人员编制。
三、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落实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实行定额补助。
2、制定一整套卫生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落实工资和编制等待遇。
3、协调编制部门重新核定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人员编制。
4、在卫生院投入到位后,卫生院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或零加价销售,真正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xxx卫生局
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农村牧区卫生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一、过去一个时期农村牧区卫生卫生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对农村牧区卫生院落实了“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人员、业务、经费统一上划到旗卫生局管理。
对卫生院实行了“六保一不”的管理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保一不”即:一是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工作优质高效;二是确保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的落实;*是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确保专项基金的提留;五是确保养老保险金的足额缴纳;六是确保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一不”就是职工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当月不准发生亏损。这一管理模式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对卫生院的管理,在大部分卫生院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二是对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实行了财务管理制。各卫生院的收支单据必须经卫生局财务监理的审核后方可入帐。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管理,杜绝了浪费现象。
*是对基层卫生院的药品采购实行了统一审批管理制度。各卫生院在采购药品前必须将品种、规格、数量、采购地点、采购价格等报送卫生局经专职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进而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让利于患者。
四是对合乡并镇后的卫生院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重新确(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认了11所中心卫生院和17所卫生院。并对卫生院按重点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进行分类建设与管理,增强了中心卫生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了重点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五是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了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将村级卫生组织分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两部分,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卫生工作任务,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体诊所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卫生组织的管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六是前些年卫生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卫生院通过职工集资的方式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前些年卫生投入不到位,导致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负债经营,拖欠职工工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近8年来没有进入大中专毕业生,亟需引进专科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卫生院技术力量,需要制定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优惠政策。
*是还有7所卫生院的房屋和设备没有得到更新。有3所卫生院亟待新建业务用房2014平方米。
四是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是基层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确定的,随着业务的开展、事业的发展,应重新核实卫生院的人员编制。
*、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落实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卫生院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实行定额补助。
2、制定一整套卫生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专科以上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落实工资和编制等待遇。
3、协调编制部门重新核定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人员编制。
4、在卫生院投入到位后,卫生院药品实行顺价销售或零加价销售,真正让农牧民得到实惠。
*卫生局
二〇*年*月*日
第四篇:农村牧区改革与发展调研提纲陈书记
关于“怎样推进农村牧区改革与
发展”的调研提纲
银号镇党委书记陈永胜
为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对“怎样推进农村牧区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调研,针对走访调研结果,制订了如下调研提纲: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镇村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以镇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开展镇村中心村的村庄规划,合理确定农牧产品生产布局以及重点建设区域。通过镇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布局一、二、三产业,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石材、矿选企业为支撑,旅行业为延伸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各产业融合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劳动力转移充分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二、坚持“两个优先”,大力实施“五化工程”建设
以“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为契机,优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镇村环境建设。加快镇所在村路网硬化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镇村绿化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镇村亮化、美化工程建设、狠抓镇村净化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提高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着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和投资环境,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牧区经济社会也好也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营造良好气氛。
三、创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
创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发展现代农牧业和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对农村牧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性改革,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理顺农村牧区经济运行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经济运行模式,有效开展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制改革,使村民的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而受益。
四、依靠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村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农村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理顺农村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旅行业的发展。通过
二、三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民非农就业空间。同时,制定和强化鼓舞外出就业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有序转移。
五、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平台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区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合作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环节。鉴于目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流转信息不畅、流转程序不规范等矛盾和问题,要搭
建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一是建设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咨询、指导、服务、调解等工作。二是探索土地使用权转让交易方式,促进土地流转的高度市场化运作,规范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制度。最后,要积极研究探索非农就业农民和老年农民以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机制,实行政府和集体先征收后转性,农民交回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坚持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强化基层民主管理,继续巩固和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镇村党组织体系构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内涵;强化村委会建设,把学习法律法规纳入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计
划;探索建立农村综合保险制度,增强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加快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民生问题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乡镇义务制教育硬件建设,同时强化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的软件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强化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目标,注重开展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基金缴纳比例,形成农民养老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第五篇:关于牧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盟政协副主席宝新民任组长,盟政协、盟教育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盟各旗县市职业教育、农牧民培训及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6个旗县市的5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及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走访了农牧场管理局公主岭牧场和6个旗县市的5个乡镇苏木、5个嘎查村
的农牧民,并召集旗县市政府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职业院校教师学生和农牧民等进行座谈24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广泛征集了职教教师、职高及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农牧民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目前,全盟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0所,其中旗县市职业高中5所,盟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达到1.28万人。在10所职业院校中,有2所为自治区级重点职校,1所为国家级重点职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有序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总的看,全盟职教事业有了长足长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投入不断加大。近几年,各旗县市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对职业院校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校舍建设上,能够及时协调配套资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难题,使我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职业高中教学大楼;中旗投资3534万元启动实施了职业高中迁建工程;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达到了4.2万平方米;乌兰浩特为职教中心购置了设备,扩大了学校容量,增强了办学实力。
2、办学能力有所增强。目前,全盟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到763人,学历合格率达到80%以上,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28%。调研中发现各地师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紧缺的问题,但各职业院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强化了对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推进职业化建设,鼓励教师考取行业技能资格证书。扎旗政府2014年以来,面向盟内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学士学位毕业生,在旗内招聘了20名优秀教师,充实到职业教育的第一线,使职业高中师资队伍得到优化。从设置的专业和学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畜牧、酒店服务和管理等20多个学科体系。其中乌市职教中心的汽车驾驶与修理专业和前旗职高的农学专业,2014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区级精品专业点,前旗职高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和突泉职高的电焊专业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机融合。近几年,全盟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农业、扶贫、劳动保障等部门合作,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培训、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等纳入职业教育的服务范畴,为提高农牧民和城镇待岗、转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各旗县市不断完善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促进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推进。如乌市教育行政部门给市属各初中下达职业招生指标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导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扎旗实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两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减、免、缓交学费政策,拉动招生;中旗对初三学生进行初等职业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接轨,保证了职业高中生源。各地还积极探索“校校联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据统计,平均每年全盟职业院校输送各类人才4000人左右,就业率达到95%,月工资在1000-2500元左右。
(二)农牧民技能培训开展情况
近年来,各旗县市和农牧场管理局把提高农牧民技能做为促进转移增收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整合了相应资金,扩大了培训规模。各地为此也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例如,盟农牧场局采取集中办班、对外考察、选送高校、外派挂职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及场部干部进行培训;乌市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中旗、前旗把科技培训办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扎旗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宣传科技知识,并在旗电视台黄金时段请农牧业专家结合农时举办电视专题讲座;阿尔山定期组织农民到乡镇集体收看全盟农牧业科技讲座网络视频,并向农民发放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宣传册;突泉县将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资金捆绑使用,把职业高中做为培训基地,聘请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执
教,举办了全区首期农民电焊技能培训观摩班,培训学成人员先后到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就业,平均月工资达到2500元。
(三)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盟职教中心作用发挥情况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明确以社会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在抓好常规学历教育的同时,培养职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完成了劳
动力转移输出、农牧民职业技能及干部培训等任务,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2014年,学院成为盟示范培训基地和科右前旗“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按前旗“雨露计划”800人的培训任务,总计培训汽车驾驶、农机驾驶与维修、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家政服务、保健护理、用工维权等各类长、短班学员12期共计820人次(672人就业)。通过转移培训的学员月收入平均达到1300元,比务农的农民高500元。近两年,学院完成培训各类农牧民职业技能3862人次,培训农村牧区干部1240人次,为万家会馆、安华保险公司等培训企业员工近400人次,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了3次“三下乡”活动,受益农牧民近300人。
近两年,盟职教中心积极发挥对全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指导、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就业指导、职业实习训练、职业教育科研、职业技能 鉴定等职能作用,完成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鉴定1357人,培训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557人,完成建设行业中级管理人员继续教育460人,鉴定乌兰浩特地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1410人,培训全盟机关事业单位技师、高级技师37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气氛尚未形成。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加之宣传引导不够,造成普职比例失调,个别地方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
2、职教经费的短缺制约了有效发展。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由于政府投入主要是学校教职员工经费,学校要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大部分学校为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运行。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负债达到1252.7万元,中旗职高也存在负债运行情况。办学经费不足,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缓慢,全盟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设备老化短缺的问题,多数职校的实习设备在性能上远落后于生产一线,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达不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
3、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盟职业院校教师编制短缺,而在现有师资队伍中,既能教专业理论知识,也能教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随着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及在校生的增加,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和总体数量偏少的问题日趋明显,如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乌市职教中心分别有70名、23名教师未进编,盟职教中心、突泉职高、中旗职高也存在专业课教师紧缺问题。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健全的农牧民培训管理体制。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协作,培训经费分属劳动、农业、扶贫等多个部门,条块分割,不利于整合。
二是农牧民培训缺乏广度和深度。农牧民培训主要以短期实用技术普及培训为主,对农牧民骨干的技能性和创业性培训较少,培训领域不宽。
三是培训机构不健全。由于没有固定的培训机构,部分培训基地设施落后,影响农牧民技能性培训的效果。
四是农牧民参加培训的认识不高。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就业技能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仍面临一定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大教育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尽快出台《自治区关于免除兴安盟职业院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的补贴政策》,同时盟委、行署要制定《全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旗县市制定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统筹管理好部门培训经费,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资金、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再就业培训经费捆绑使用,将培训任务交由职业院校完成。
2、在办学经费上给予必要保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十一五”期间,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和学生资助等方面给以大量投入。自治区、盟和旗县市三级共投入5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和盟市旗县各配套资金2.5亿元。因此,建议盟和旗县市政府有比例、有重点地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重点抓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和骨干专业建设。凡是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在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应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盟和旗县市两级财政的配套资金要按规定给予配套。同时,政府要调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可定期对职业院校专业进行督导评估,对专业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或者叫停,增设农畜产品加工、电力和重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专业,做强做大一批盟级、区级、国家级精品专业。
3、强化政府行为,强化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政策和办法,各级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门要认真解决师资队伍短缺的问题,尽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聘用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院校活力。各级政府要支持职业院校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职业院校独立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的工厂、车间给予征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高职与中职、盟级与县级、学校与企业等多种联合办学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职业院校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开放式办学,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二)农牧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成立由各级政府牵头,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劳动、扶贫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农牧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定期研究和解决农牧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当前建议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争取加大对我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和指标方面的倾斜。
二是做好农牧民培训规划。把农牧民培训放到职教体系中统筹规划,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和资金投入机制。把引导性培训交由乡镇苏木组织好,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技能性培训由政府统筹好各职能部门和职业院校完成,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注重农牧民培训实效。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培训工作“实例”宣传“实证”教育的力度,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围绕地区产业特色、主导产业为农牧民编写易操作、见效快、适合对路的乡土教材。
四是建立农牧民技能人才储备库。对已参加培训农牧民进行分类建档,定期开展技能升级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定期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和用工推介。完善企业、农民工“双向选择”模式,实现劳动力转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本站 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卫生局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改革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牧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推荐站内搜索:河北省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英语六级报名入口官网2021、小学生演讲稿、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三星智力快车题库、味道作文、西安工程大学分数线、考研考试时间表、2019国考报名入口官网、河北北方学院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