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强化,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并尽快解决。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
一是文化底子薄。我县农村党员30244人,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达24165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9.9,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人不多。据调查,50岁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人只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6,且大都以经验性技术为主;50岁以下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干部只占农村党员总数的8.6,且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74.6的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
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我县612个行政村和居委会,有集体经济的只有465个,其中2万元以下的317个村,2万元以上的148个,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满足于收取税费和抓计划生育;只想着应付上面的各项检查;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怎样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太好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但是呢从目前看,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致富的明显偏少,富裕户只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2.8,有的甚至处在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以下,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由于82.7的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加上外出党员较多,由于管理跟不上,他们难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的增多,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我县税费改革后,通过精简村组干部,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现有农村无职党员27637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91.5,比往年增加26.4。农村无职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素质不高。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达24159人,占无职党员总数的87.3,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责任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在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时,一些无职党员只愿与亲戚邻里结成帮带,对组织上分配的非亲非故的帮带对象,感情上不投入,上不卖力;一些党员从村组干部岗位上卸职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强化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
一是精心选好农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线路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限制。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
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强化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要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高基层水平
现在农村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方式和办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办法不管用,新的办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一是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风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气氛。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成份呈现多样
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1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广西各级党组织通过大力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配备选拔工作,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积极建章立制,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为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用提供有效载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数量上得到了精简,年龄上趋向年轻化,知识和专业结构有了改善。全区现有乡镇干部中,年龄45岁以下的占8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0%;村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54%,46至55岁之间的占42%,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占45.4%。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想观念保守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相当多的村级干部任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乡镇干部受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也很难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培训。由于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力不从心。
干部作风不实,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工作浮在面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在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资料多、事务多;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的感情;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目前,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乡镇干部中,具有高中以下文化的仍占相当大比重;村干部有一半以上未接受过初中教育,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极少。基层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远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后备干部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以“老、少、病、残”为主的村庄,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凸现。乡镇后备干部也存在进出渠道不宽、不畅的问题。
2影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是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目前,上级对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够重视。有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基层干部,没有从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的高度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的对基层干部缺乏正确的态度,认为基层干部水平低;有的乡镇党委在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和规划,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抓一阵、松一阵等问题比较普遍。
二是干部的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选任机制不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不强。对村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乡村干部的“进”、“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镇对村干部布置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村民由于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无法实施监督;村“两委”内部及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也难以实施监督。
三是环境因素的制约。受自然环境制约大。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现在乡镇党委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乡镇有调控和执法职能的机构大部分收归上级部门管理,乡镇党委权力越来越小。税费改革后,乡镇站所职能发生了变化。中专毕业生、军
转干部、下派干部“恋城不恋乡”现象,成为选拔优秀年轻农村基层干部的一个较大障碍。
四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干部的收入偏低,村干部误工补贴减少,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的措施乏力,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乡镇干部职级普遍较低,工资不高,而且很多同志
没有任何补贴,不少乡镇干部出差、下乡、培训没有差旅费、交通费。乡镇经费困难,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乡村公益事业难以举办。乡村党组织对农民缺乏必要的服务和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
3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当前,要紧紧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难得机遇,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上狠下功夫。
首先,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分层次、分期分批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支持、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各种学历学习。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除强化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外,侧重进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工作、实用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推行“学时累计制”、“自主择训制”,多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班。对村干部,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多购进和制作高质量的录像片,进行观摩教育。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建立与财政收入相适应的投入制度,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实行财政预算、核拨。制定单位和个人出资培训制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办学,与企业联合办班,进行市场运作。探索建立教育培训主体单位的竞争机制,实行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制”,择优培训。充分挖掘、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允许并鼓励多渠道和多形式联合办学或合作办学,实行办班委托制。把学习成效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其次,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和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的富裕程度、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选拔村镇干部的重要标准。要抓住村“两委”换届和乡镇党委换届的有利契机选准配强干部。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把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放到乡镇。在村一级,可以从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企业骨干、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知青以及留村优秀青年中选拔村干部。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方式。根据村镇直接服务群众的特点,采取“三推两考一选”(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两票”(民意测验票、选举票)选举、“海推直选”等办法产生乡镇领导干部。全面推行“公推直选”产生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方式,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群众基础和凝聚力。积极探索在部分行政村村干部异地选聘及挑选优秀国家公务员、乡镇驻村干部或公开招考的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主要干部的新办法。四是坚持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探索建立党务工作岗位与经济工作岗位、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基层与上级、机关与一线、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干部流动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回避交流制度,对在条件好的乡镇和条件差的乡镇的一般干部也要定期交流。五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对乡镇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将村干部的任职年限由原来的三年改为五年,与乡镇干部任职年限同步,使乡村工作衔接起来。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支部委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六是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长效机制。试行将市、县区分配到各村镇的大学生或本乡镇、村培养的大学生直接列为村镇的后备干部。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村干部从发达村进行交流或尝试在一定范围公开选拔村干部,由乡镇实行动态管理。
其三,探索建立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和管理。一是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年度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重点是推行“阳光政务”。在乡镇要落实好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在村一级,要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村务、财务公开。加大组织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乡村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乡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纳民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志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在村一级,要落实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把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交给群众。四是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在乡镇探索群众和党代表列席党委会议、聘请群众监督员监督党委和政府重大工作等制度。在村一级,要落实好民主理财、村“两委”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和接受群众质询等制度。坚持和完善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制度、村党员大会制度,健全村、镇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制定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
其四,强化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信访首问责任制、信访责任追究制、群体上访责任制和重大上访责任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二是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强化民主法制建设,组织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积极推进乡镇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程序等公共行为,强化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熟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办法,扎实推进村民自治。
三是营造基层干部求真务实的良好环境。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村基层干部讲实话,办实事。真正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一心一意抓改革,谋发展。
其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为农村基层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体制改革。按照“党政职能明确,人员交叉任职”的原则,在撤并乡镇的基础上,精简乡镇机构与工作人员。理顺乡镇站所管理体制,实行站所干部聘任制,对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站所,逐步推向市场;除保留公安、工商、地税和司法等县(市)实行派出部门与乡镇双重管理外,其他派出机构一律下放乡镇管理。建立财政激励机制,扩大地方税的比例,改革乡镇财政体制。进一步清理乡镇的历史债务,遏制新债务的产生。
二是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可以选拔到乡镇事业单位,或通过公开选拔方式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探索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职业化管理的办法。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聘任为合同制干部。将符合条件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纳入乡镇后备干部人才进行培养管理。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有较强议政能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参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探索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有效办法和措施,解决乡镇干部中思想政治素质高、工龄长、政绩突出同志的级别问题。合理确定村组干部职数,取消专职群团干部的配置,提倡交叉任职,让村干部兼职兼薪,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重奖。要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干部报酬的最低保障线,研究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离职补偿制度。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国际上对公务员津贴的普遍做法,统一东西部公务员津贴补助标准,允许有差别,但应缩小差距。要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是着眼长远解决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同时,建立东西部地区乡村的对口帮扶机制,组织协调东部发达地区,从财力、物力、人力、干部挂职和培训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的对口扶持。
浅谈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国家在我省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政策试点工作拉开了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不仅对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以免征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为起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能否深化,成果能否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能否确立,关键在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全面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全县共有10个乡镇,98个行政村,这次列入调查的5个乡镇,48个行政村,共有乡村干部620名。经调查,620名乡村干部中,年龄30岁以下的108人,占17;31岁至40岁之间的有270人,占43;41至50岁之间的有190人,占31;51岁以上的52名,占8.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60人,占58;中专学历的有120人,占19;高中学历的有110人,占18;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0人,占5。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队伍经过几年整顿,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广大乡村干部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和小康目标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大中专以上(绝大多数是函授)文化程度的仅为18名,所占比例仅为17,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则占83;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农村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2、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于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与南方发达地区、先进地区比,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不敢涉足新领域,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发展新产业,而是老守田园,安于现状,上边逼一逼,下边动一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驾驭市场、把握发展机遇的眼光和能力。金城乡幸福村与正义村经济发展的对比就很说明问题。幸福村与正义村村挨村、地挨地,自然条件相同,距县城只有5公里,具有地理交通的优势。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立足村情,确定围城发展战略,大上棚室蔬菜,扩大奶牛生产规模,使全村很快富起来,人均收入2014年达到3200多元,而正义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陈旧,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使村的地理、交通、资源等优势得不到发挥,结果在他的任期内,山河依旧,面貌依旧。
3、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有些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的乡村干部囿于小团体和自身利益,执行政策走样。用农民的话说是“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还有一些村干部不顾国家政策规定,乱摊派,加重了农民负担。更有个别村干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能依法理政,依法治村,有时还激化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4、工作作风飘浮,办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乡村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短期行为严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干部工作一靠骂、二靠罚,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5、个别干部在任期内滥用权力,为政不廉,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偏亲向友,仗权种地;有的村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不顾乡情民意,外出雇小车、配手机,出入歌舞餐厅;有的村干部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为官几任村貌依旧,而村干部的住房却一个比一个漂亮。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因素作祟,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以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使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有些基层干部轻视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整天忙于事务,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一些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实惠的资本、享乐的依托,由公仆蜕变成老爷。从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对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往往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有的乡一年两次调整乡镇主要领导,使得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长远的打算。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总觉得人才难找,干部难选。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乡镇抓这项工作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措施不到位,选拔干部筛来选去,总是局限在几个人身上,致使工作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三是有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弱,布置工作时不切实际地压数字指标,不能给乡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矛盾。
鉴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全县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宏观上制定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治本措施。通过制定规划,使我们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制定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在五年内使乡镇干部普遍达到大专上文化水平,村级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班子成员年龄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使乡村两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改善,进而大幅度地提高乡村干部贯彻党在农村的线路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本领,进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
第二,花大气力对乡村干部队伍进行全面的整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提高素质。要抓住基层干部素质升级的良好契机,对部分乡镇和薄弱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整顿。制定整建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按照考核、调整、整改建制、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和先乡后村的顺序进行。整顿考核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民主评测与民主推荐相结合,个别谈话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考核与经济审计相结合。在考核的基础上,下气力对后进乡镇和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整顿,本着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少数贪污腐化、践踏政策法律的乡村干部要坚决惩处。调整中,重点是选准用好党政一把手。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拔干部看谁听话、谁老实、谁稳当的弊端,把那些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市场经济头脑、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村主要领导岗位上。要注意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拓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发现人才,采取内选、下派、交流等多种办法选拔人才,尤其要注意从科技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的优秀党员中发现和选拔村干部。要从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中选派干部,注重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强化乡村两级领导力量。通过调整整顿的乡村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乡村干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认真组织乡村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国内省内的先进典型,学习本地发展市场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对照典型找差距,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围绕市场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运用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道路;牢固树立开放、竞争的观念,积极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干部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更新,带来我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上的飞跃,进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搞好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培训。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措施,基层干部调整面的加大,更需要培训工作的紧密配合。要制定全县乡村干部培训规划,各乡镇也要制定规划,分层次、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要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以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普遍进行一次理想、宗旨、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大党的农村政策教育的力度,使乡村干部的政策水平有明显提高,达到学习宣传政策要透彻,理解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要自觉,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同时,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乡村干部把努力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教育培训阵地以县乡两级党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以农广校、农民技术函授为网络,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县委党校培训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培训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乡镇干部,乡镇党校培训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县职教中心长年培训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35岁以下的乡村干部以函授的形式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培训方式办法除系统授课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多购进和制作一些高质量的录像片,进行收看。还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到先进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县的一些先进乡镇去实地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第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办法,让农村基层干部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要强化对干部的宗旨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提高干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使基层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办法,尤其是教育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讲究领导办法和领导艺术,注重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思想引导;注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注重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注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杜绝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
第六,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一是要强化领导,把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各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责任制中,至少要每半年研究部署一次。各乡镇党委和各有关领导部门要为乡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干部的行为。要支持和鼓励机关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工作。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完不成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打不开局面,干不了事、不干正事或给村集体经济和其它事业造成一定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该罚的罚,该处分的处分,该调整下来的坚决调整下来,绝不能姑息迁就。三是搞好干部监督。村干部每年至少要向党员和村民述职一次,让广大党员和群众认真评议乡村干部的思想、行为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每年由乡镇经管站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审计一次,对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及时进行离任审计。坚持实行县委组织部门对村党支部书记上管一级制度。防止个别乡镇党委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的随意性和标准不高的问题。四是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干部的待遇。实行基本工资挂钩的结构工资。对实现当年责任目标,实绩突出,贡献较大,尤其是在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本村人均收入,增加村集体积累和完成急难新任务方面工作出色的,以及被上级表彰的干部要予以重奖;根据实际情况,搞好养老保险,让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第三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关键。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成份呈现多样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一、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丰城各级党组织通过大力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抓好配备选拔工作,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积极建章立制,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创新基层组织设臵方式,为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用提供有效载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数量上得到了精简,年龄上趋向年轻化,知识和专业结构有了改善。全市现有乡镇干部中,年龄45岁以下的占8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0%;村干部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54%,46至55岁之间的占42%,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占45.4%。但与新形势、新
任务的要求相比,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想观念保守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相当多的村级干部任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培训,缺乏岗位所需的法律、科技、经济等基本理论知识,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乡镇干部受师资、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也很难得到正规系统的教育培训。由于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力不从心。
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目前,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乡镇干部中,具有高中以下文化的仍占相当大比重;村干部有一半以上未接受过初中教育,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极少。基层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远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下发展的需要。
后备干部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以“老、少、病、残”为主的村庄,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凸现。乡镇后备干部也存在进出渠道不宽、不畅的问题。
二、影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是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目前,上级对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的培养不够重视。有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基层干部,没有从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的高度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的对基层干部缺乏正确的态度,认为基层干部水平低;有的乡镇党委在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和规划,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抓一阵、松一阵等问题比较普遍。
二是干部的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选任机制不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策的系统性、配套性和规范性还不强。对村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乡村干部的“进”、“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镇对村干部布臵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村民由于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无法实施监督;村“两委”内部及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也难以实施监督。
三是环境因素的制约。受自然环境制约大。也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现在乡镇党委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乡镇有调控和执法职能的机构大部分收归上级部门管理,乡镇党委权力越来越小。税费改革后,乡镇站所职能发生了变化。中专毕业生、军转干部、下派干部“恋城不恋乡”现象,成为选拔优秀年轻农村基层干部的一个较大障碍。
三、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
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当前,要紧紧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难得机遇,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上狠下功夫。
首先,把培训作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性和基础性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分层次、分期分批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手抓。把学历教育当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治本之策,支持、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各种学历学习。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除强化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外,侧重进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工作、实用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其次,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和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标准。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把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的富裕程度、群众的拥护程度作为选拔村镇干部的重要标准。要抓住村“两委”换届和乡镇党委换届的有利契机选准配强干部。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坚持把党政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放到乡镇。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公选制、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对乡镇一般干部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将村干部的任职年限由原来的三年改为五年,与乡镇干部任职年限同步,使乡村工作衔接起来。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支部委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
其三,探索建立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监督和管理。一是规范乡镇干部工作制度。重点是建立健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逐步完善年度考评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村组财务审计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等制度,实现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重点是推行“阳光政务”。在乡镇要落实好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在村一级,要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村务、财务公开。加大组织监督管理力度,建立乡村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在乡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纳民意,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意志贯彻于决策全过程。在村一级,要落实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把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交给群众
其四,强化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要认真贯彻执行信访首问责任制、信访责任追究制、群体上访责任制和重大上访责任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其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为农村基层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可以选拔到乡镇事业单位,或通过公开选拔方式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探索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职业化管理的办法。
调研人:邓丰萍、熊国林2014年11月18日
第四篇: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编者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进一步强化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好,才能妥善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既定目标。中心镇党委积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强化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其做法值得各乡镇学习借鉴。现刊发《关于中心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各乡镇党委做好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所启发。
为扎实开展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全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我镇党委于10月10日—11日,分三个调研组组织人员对全镇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基本掌握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中心镇党委现有31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041名,正式党员1032名,预备党员9名,其中女党员111名,占党员总数的10.66;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党员65名,占6.24,36岁以上59岁以下的党员448名,占43.04,60岁以上的党员528名,占50.72;从文化结构看,高中及其以上42名,占4.03,小学至初中643名,占61.76,文盲195人,占18.73;从党龄结构看,5年及其以下56人,6年至28年267人,29年至55年717名,56年以上1名;从业情况看,农业生产626人,外出务工422人,个体工商户12人,业主10人,无劳动能力393人;从经济状况看,特困党员83人,贫困党员125人,致富能手46人;流动党员情况,流出县外292人,县内流动59人,共351人。绝大多数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各行政村负债在1.2万元至2.5万元之间;村党支部基本无活动经费,少数无活动室。
(二)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镇农村党组织建设基本上是完善的,无论是支部书记,还是班子成员,年龄和文化结构都是比较合理,相对成熟的,战斗力、凝聚力都比较强,随着体制调整,农业税停征,村级收入减少,全镇只有3个村有少量的集体经济收入,其余28个村均无集体经济收入,且村干部垫资较多,行政村负债较多,共计86万元,多数村有支部活动阵地,但目前尚有5个村无活动室,3个村租用活动整地,开展活动经费筹集难,开展党员活动召集难。虽然如此,但各支部都能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线路,呈现如下特点:
1、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2、能够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大部分党员的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
3、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能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5、能够与不良风气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昭示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经过抽样调查,80以上的党员都认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及时的、受欢迎的。
二、主要问题
尽管绝大多数党支部和党员都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妇女党员偏少,仅占10%,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及下占到95%;
2、部分党员思想困惑迷茫。新形势下,不少党员沉迷于怀旧情绪中,不能正确看待党员队伍的主流,对党内个别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以偏概全,对党的前途产生怀疑,失去了信仰,丧失了政治荣誉感;个别党员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一些低级的、腐朽的、封建的迷信思想,背弃了马克思唯物主义;有的党员认为“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3、少数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好。党员的政治热情下降,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责任感不强,言行不一致,带头不履行义务,拒绝完成任务,在群众中造成了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4、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村级负债重,村干部垫资的工作费用多。外出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3.72,一些党员长期与支部失去联系,占14.12,
与党组织联系的少,参加组织活动少,开展集体活动难。
三、原因分析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改革大潮的影响。一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整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办法和手段没有及时加以改进,以及一些农村党员本身
文化低、年龄大、思想素质较差,给工作开展造成一定障碍。二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一些党员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一些党员的价值选择出现困惑,产生了误区,人生观转轨、道德观混乱、是非观模糊、价值观扭曲,正确的理想信念淡化、动摇甚至丧失。一些党(好范 文站推荐:Www.haoWord.coM)员的价值观念向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倾斜,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变成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一切向钱看”的信条。
(二)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一定针对性和说服力。二是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力度不够。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治党偏宽偏松。对长期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处分的不处分,往往偏宽偏松,给党员和群众造成“只要不犯大错误,谁也抹不了他党籍”的印象。
(三)党员理论武装的力度不够。农村党员正面典型宣传少,对社会上流传的错误观点反击不力,造成党员思想困惑越积越多,乡村两级经费紧张,村支部组织党员学习时间较少,一般村党支部1年只有2—3次;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分不清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还有的党员思想片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导致无根据的怀疑或悲观失望;甚至个别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理想信念动摇,严重堕落,甚至违法违纪。
(四)党员队伍新血液不新,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的少,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对策思考
(一)基本思路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立足教育,提高素质,注重实效,纯洁队伍”的工作思路,以学习教育、解决实际困难、扶贫攻坚、评优树模与处置不合格党员为重点,以两找为突破口,设置流动党员宣传辅导站。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活的季节性,建议集中在11至12月两个月,开展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形式上,以通过院坝会、听广播、看录象资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主;在写作上,大部分党员写作能力交差,建议三职干部写相关材料,其他党员不作过高要求;在经费上,镇村两级财力若,建议将村先教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每村1000元的标准解决经费问题;在活动阵地上,建议县委与相关部门协调,租用学校空教室开展活动。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解决党员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激励和引导党员发挥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使党员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成为先进思想理论和先进科学文化武装起来的优秀分子;保持行动上的先进性,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榜样;保持生产上的先进性,成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急先锋;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成为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表率,增强党性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二)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1、选准突破口,切实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
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强化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把建立健全制度、强化制度建设,作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来抓。
一是严把入口。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工程,以把致富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为重点,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二是流通出口。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滞留在党内,将严重腐蚀党的肢体,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损害党的形象。要坚持把民主评议党员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制定《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暂行规定》,严格不合格党员的政策界限,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对确定为不合格限期改正的党员,实行帮教责任制,指定专人进行帮教,做到“无情”评议处置,有情帮教转化。对受劝退、除名处置的党员,不能“一出了之”,而要扎实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其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是探索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争先创优”、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线路、基本知识教育,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同时定期召开支委会,有针对性地对党员思想意识和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探索新途径,努力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
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改进与强化结合,积极探索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努力增强工作实效。
一是探索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强化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训中要因人施教,注意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增强针对性,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入党时间长的党员,注意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对年龄较轻、入党时间晚的党员,注意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促使其进一步强化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
二是强化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手段。要把强化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党员电教化普及率。
3、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党员致富本领。
结合农村实际,用光碟音响宣传。一是宣传农村实用技术,有针对性地播放生猪、蚕桑、甜橙专题片。二是开设农村法律法规服务窗口,宣传法律、法规和案例分析节目。三是利用《农村科技》及先教明白纸进行宣传。
第五篇: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2014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014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强化。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办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进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积极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办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责任、增强吸引力、健全机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明确责任主体,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落实责任
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强化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要从教育引导、典型宣传和示范带动入手,以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和具体典型的说服力,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为指导,认识到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进而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工作的开展。抓落实,就要明确责任。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这一责任自然包括干部队伍建设。乡镇党委要按照村干部一职一备的要求和年轻干部“四化”标准,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建工作规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是完善档案,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二是实行定期考察、动态管理,既要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也要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要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具体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每年结合民主评议工作推出三名以上后备干部,指定专人培养,分配具体任务,严格管理考核,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促进村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环境,在壮大村级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吸引力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也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例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气氛。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2014年达到3亿元,2014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进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章丘市委出台了《关于强化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取。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0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选、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积极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章丘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教学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强化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推荐站内搜索:变形记作文变成路灯、窗作文、金华电大专升本、教师资格证考试题、201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保定学院分数线、高考报名入口官网、湖北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公务员考试题、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