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篇:《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书笔记
- 第二篇:读书演讲稿:修身养德,治学立教
- 第三篇: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 第四篇:严谨治学_轻松做人_——读季老《读书与做人》有感
- 第五篇:读书修身
-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书笔记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读书笔记
其实一看本书的题目,心中已明白了大概。看了书后大家对此书的评论,才知道郑老师的才华,能把社会学这样一门听起来乏味枯燥的学科讲得让人一拿起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不禁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它的欲望,接下来的过程便是一种享受,下面就来聊聊我的所知所悟吧。
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除了那些本身对读书有很大兴趣的人,大多数则是有选择的学习了吧,遇上一个好老师,这便是你踏进这学科大门的开始。不像其他的教授级别的大师,一上来就是长篇大论的哲理,很高兴可以在书的开始就感受到郑老师那颗年轻、跳跃的心,不知不觉就被这种积极的气氛给带动了。我很喜欢郑老师第一讲中的“喜欢和有用”这一小节,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做事的出发点早就不是心随我愿了吧,人们背负了太重的包袱,有太多的责任要承担,这也怪不得说现在的人利欲性重了。也许是我还处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面,少了一点被世俗的熏染,所以我还能讲我做这件事是因为我喜欢,一个特别喜欢的人绝对不管这事是有用没用的,在一点上许多人就会变得盲目,经常是头脑发热想到啥就做啥,有时学院里搞个啥活动,先且不说对我们有没有用,就凭它刚好对我的胃口,我就义无反顾的参与了,但是呢事后想来我其实是可以拿这个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这边是喜欢的缘故了。可是作为师范生的我们,除了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以外,教师技能是一定要去锻炼的,很平常的演讲比赛、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等,可以说这些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并是有用的,但这并不代表是你所喜欢的,所以出于某些原因你还是不得不参加。现实就是现实,容不得你太随心所欲,保持你做事的一些热情,多考虑有用性,最后经过锻炼、积累,得到的远比你只从其中一方面出发做事多得多。
社会学是一门帮助我们解释周围的事情的学问,学习社会学就是在学习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分析问题的办法。说到这我也不禁想到这是属于有用这一类吧,好在我还能有想学下去的欲望。搞社会研究首先就是要发现社会问题,要发现问题就必须要做调查了,调查完才能写出好论文吧,这就步入我们的正题了。做社会调查、写论文 ,我想说就是从三个方面讲,第一要以读书、知识的沉淀为基础,第二就是涉及调查的环节,第三就是最后的拟写了。
第一所谈的读书,我用一句话总结郑老师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
开发兴趣其实就是要热爱读书,从你自身的欲望出发,才能有博览群书的伟大动力。我从来都认为每一个人读书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各个领域的书都读精,既然大多数都读不精,那就博一点吧,先从感兴趣的开始,不一定是专业书籍,向我们政治专业的,天天对着马克思,天天谈理论体系也是很乏味的。啥学科的都可以了解一点,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无形之中你就已经改变了自己,在做调查研究时,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说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思维更开放,才能捕捉到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这样你提出的观点新颖,在起步上就可以超出别人一截。有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既然我们有图书馆这样一个庞大的资源库,就不要让这资源水漂了。总之,读书终身受用。
第二是调查,首先是善于发现问题。现在我们看惯了千篇一律的报道,所以就有很多编辑、摄影者等来到民众间,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看似平凡却触动人心的镜头。做研究也一样,密切注视身边小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论题,做出来的调查既可以反应现实,也能大家都明白、接受。随身带个小笔记本,记下精彩的一瞬间,心里的某些触动、一时的灵感等,培养这个良好的习惯。接着就是选题,中学我们经常会看到作文时这样写道: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偏离中心就行。选题之意就是打开人们思维的禁锢。郑老师在书中提到:好的选题时成功的一半。足见选题的重要,每一个人的眼光都不一样,视野所放之处到处都有人们思维存在,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大家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着手调查。这点就是要放远你的目光了。再就是论文的范式了,我们写论文,应该是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某家理论出发,我们所侍奉的应该是问题,不是某家大理论。而我们现在所写的大多数论文都是以某个理论为核心而展开的讨论。中学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写记叙文,因为简单易懂,写论文也如此,文章写出来就是要让大家看,最好的希望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出改变。我们所做的理论文章很官方,除了本专业的人能看懂,拿出去人家一看,一是全是理论既看不懂也灭了兴趣,所以叙事体是郑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建议,最容易走进大众,最容易被外行人阅读和理解。
第三就是论文的拟写了。最开始讲的就是文献收索,因为其他的调查工作已经做好,只做最后的整理,论文格式也是现成的套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记录。最关键的就是文献收索,因为我们需要文献做指导,做背景。先是收集文献的办法:网络、图书馆。网络收索是较为明确的办法,因为你必须输入你所要收索的
类别,得到的就是这一类别的书,指向性明确。而图书馆内的书很多时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从分类栏里面找书,各种各样的都有,专业的书大家都能找到,从旁科类找到与论题相关的书就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了。再就是文献的类别了:刊物、辞书、年鉴。我最常用的是刊物,一是刊物更新快,我可以获取最新信息,而是刊物易收索。辞书则是做概念的解释,年鉴则是做相关数据长时间的统计了。有方向做事才更有效率。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多的是做调查之前的一些准备,而不是简介的一些论文套路东西。我还是觉得随心一点好,从自己的喜欢出发,当然必要的有用的不得不做的除外了。生活把每一个人都逼得那么紧,功利性的做事过程是痛苦的,就当是为了自己以后的考虑,短暂的一生,多做点让自己满意的事,如果不去做那个人人鼓掌称赞的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从论文与治学中,找出你人生的目标与意义。
第二篇:读书演讲稿:修身养德,治学立教
修身养德,治学立教
————品读《菜根谭》有感
宋文华
中国人喜言修身养性,也往往有人著书立说,讲修身养性之道。诸多著作中也以《菜根谭》最为有名。传说旧时文墨世儒人家的子弟成弱冠之礼,先辈则贻赠他两件东西,一件是锦冠,另一件多为先贤集作、四书五经,但偶也有以《菜根谭》或诸如此类者代替,寓意学后能明心净性,得其真谛。《菜根谭》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商人可以从中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从中发现博大和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书中的修身篇和治学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要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必须悠然恬淡、恬情修德、明志进取修身。作为一项关系到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工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教师修身养德,必须心静如水,具有不为利益所动的坦然心境;甘为人梯,具有不为世俗所惑的奉献精神;清贫乐教,具有不为杂念所左的孜孜之心。概言之有三:
其一:明志致远。“立志明道卓然特立,为学之一必先立志”,“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星振衣,泥中濯足,怎样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角藩,怎样安乎?”“修其大业人心自顺”。《菜根谭》有道家无为的处世思想,我认为“无为”的“为”,为个人谋利,这个“为”要小;而“作为”的“为”是“事业”,是“大为”,要谋“事业”,在“谋事业”之时要抛开私心杂念及“无为”,一心一意为“事业”而“作为”。事业上成就了,而“小为”自不待言。这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怎样摆正“小为”的位臵,而目的造就“大为”,以达到“无为境界”。它还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实现自我价值。曹雪芹一生清平,
成就了不朽的巨著;梵高一生潦倒,留下了伟大的艺术。或许教师一生难成就如此伟业,但也可体会“待到山花烂熳时,她在众中笑”的惬意。
其二:淡泊宁静。《菜根谭》提到“性定菜根香”,“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令人深思。就是位高三公,富夸天下,所食者不过三餐,所居者不过一榻,也有啥可羡慕的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甘做个“胸中无半点物欲,眼前自有空明”,淡泊名利,淡泊世俗的人梯。一言以蔽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三:厚德固本。“故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是影响整个人生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必厚培其根”,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打好人生基础的前哨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责任之重从中可见一斑。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应该更加行之有效的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台湾教育家高震东曾说过:“爱自己的小孩是人,爱别人的小孩是神”,此言得之。
学高为师,治学是为人师的基础,修身也离不开治学。感悟有三:
其一:个体发展之必需。古语:“不学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所不取也。”“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也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这些言论形象地说明不学习如同白痴,跟猴子没啥区别,这是不可取的。学习靠勤奋,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学,我们就不会迟钝、平庸。知识就是黑暗中指明方向的明灯,人多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并能从中看到自身不足之处来加以修正。说起“三味书屋”,大家都不陌生。“三味”的真正涵
义,乃是清朝顺治年间一个叫王了望的人写的中堂,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穿得布衣、食得菜根,饱读诗书,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立身之本,尤其是诗书这一“味”,更是须臾不可或缺;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却不可以一日不读。尤其像我们这些“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读书治学,何以立教。
其二:教书育人之必需。凯勒说过,“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不限广阔的生活海洋里。”我想,一个好的“老师”就像老船长,驾驭航船达到理想的彼岸,他需教育学生许许多多丰富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之成为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宋朝诗人黄庭坚说:“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面对知识更新之快的新时代,如不补充新知识,旧知识不是“坐吃山空”,就是“过期无用”,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思想僵化,头脑空空,讲起课来,照本宣科,味同嚼蜡。开卷有益,书有乾坤。读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讲起课来,方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形象生动,讲者带劲,听者入迷。
其三:修身养德之必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学习就落后,落后就不能进步,无进步就难求发展。一个人没有学问,就不明事理,不明事理,就会固执,也就不知道通权达变,谈修身也从何来?难怪有人说,不读书只能活一辈子,就是“这辈子”;而读书可以活三辈子,就是“这辈子”“上辈子”“下辈子”。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知环宇之广,能明古通今,晓人生,知冷暖;能从容面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修养提高了,何乐而不为。读书治学,远离了喧嚣与浮躁,净化了灵魂,启迪了心志,性情会变得特别开阔、灵动、乐观、旷达。
品读《菜根谭》,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悟一世禅意,更如和智者静心交谈,收获了沉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生活中学着嚼嚼“菜根”,不时地
校准生活的座标和努力的方向,这是至要。相信你我能经历更多的风雨,肩担更多的责任,在从容淡泊中,拥有安宁、充实、快乐的人生。
第三篇: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读后感
应当说,谈读书论学问,是读书人永远感兴趣的话题。怎么读书做学问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一定之规与模式,但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方式与办法,尤其是大师们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当代中国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季羡林谈读书治学》的小册子,是季羡林先生专门谈论自己读书、治学体会的文章汇集,其中还简介了诸如陈寅恪、胡适等学术界前辈的治学经验。拜读后感受很多,也深受启发。
季先生是学术大师。他读了一辈子书,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仅专著就有100多部。由他谈读书治学论学问,是当之无愧的;他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摸索、积累与总结出的一些做学问的经验与做法,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汲取与借鉴的。季羡林早年就读于德国一所大学,并获得瓦尔德施米特著名教授的博士学位。德国教授在大学里是至高无上的,不肯轻易收博士生,一旦收留,对博士生的论文要求也高也严。季羡林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待论文写成后,他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一篇很长的绪论,自我感觉良好。当他把绪论交给教授时,不但没有得到夸奖,反而被退了回来,彻底给否定掉了。教授对他说:“你的文章(绪论)费劲很大,引书不少。但都是别人的意见,根本没有你自己的创见。看
上去面面俱到,实际毫无价值。”在这剧烈的打击面前,他悟出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创见,不要写文章。”从沉痛的教训中总结出的这一真理,成为日后季先生写文章的信条,并坚持了一辈子。收集在这本小册子中的近40篇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有着新意与见解。与此同时,他的学问之道也颇见特色。
在一般人眼中,像季羡林这样的大师级学者,做学问会有一套独特的办法,一定很神圣、很神秘。其实,季先生读书治学的做法也很平常,使用的是笨办法,是从基础做起的。通常情况下,他“是用比较大张的纸,把材料写上。有时候随便看书,忽然发现有用的材料,往往顺手拿一些手边能拿到的东西,例如通知、请柬、信封、小纸片之类,把材料写上,再分类保存。”他顺便简介道:向达先生在做学问时亦是采用这种办法,即“把材料写在香烟盒上。”而陈寅恪先生采用的办法则是,把有关资料用眉批的形式写下来:“今天写上一点,明天写上一点,积之既久,资料多到能够写成一篇了,就从眉批移到纸上,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他们的这些做法虽各有不同,但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动脑也动手,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积累资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问题,再科学运用材料。写出的文章(出手的成果),才有见地,有说服力,更有价值。这使我联想到,在电脑早已普及的今天,还用得着这种手工作
业吗?回答是否定的。电脑里储存的资料固然应有尽是,但那是人家的,并未转化成自己有用的材料。再说,电脑里的资料太多太杂,往往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难以辨别真伪,或浅尝辄止。正如季先生在书中的文章中说的那样:如果你的脑海里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所有的资料对你都是无用的。反过来说,只要脑海里有某一个问题,一切资料,才有可能对你有用。这就告诉我们,不论通过啥渠道,采用何种手段搜集资料、做学问,都是在深入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论啥时代,工具怎样先进,要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须沉下心来,老老实实思考些问题,认认真真搜集属于自己的资料,踏踏实实做点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除此以外,别无捷径可走。有一分投入,才有一分收获。
季先生在他的大半生中,既教学也搞科研,有一阵子还担任大学主要领导,社会活动肯定少不了,哪来得那么多时间著书立说,写下那么多文章?让人难以理解,这里固然有其“秘诀”。他在书中写道:“我既然没有完整的时间(写文章),就挖空心思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在会前、会后,甚至在会中,构思或动笔写文章。有不少会,讲话空话废话居多,传递的信息量却不大……在这时候,我往往只是用一个耳朵或半个耳朵去听,就能兜住发言的全部信息量,而把剩下的一个耳朵或一个半耳朵全部关闭,把精力集中到脑海
里,构思,写文章。当然,在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甚至自行车上,特别是在步行的时候,我脑海里更是思考不停。积之既久,养成?恶?习,只要在会场一坐,一闻会味,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联翩飞来,?天才火花?,闪烁不停。在掌声中,一篇短文即可写成。”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精神与境界。
在我看来,不论在何种环境下,只要勇于确立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明确方向与目标,并持久以恒,坚定的走下去,胜利的“果实”就会频频向你招手。
在我熟悉的一些知识圈里的人,当年的确才华出众,亦立过大志,曾亦轰轰烈烈拼搏过一阵。然而,热度过后,就凉在一边了,久而久之,学业上大都平平。还有一种情况,研究学问,写文章,像狗熊掰棒子,一个题目(问题)做完了,一篇文章写成了,便转移了视线,不再问津了。这样一个研究问题、做学问的态度与方式,很难在学术领域,在专业上,有所见树,有所作为,即便有,也是蜻蜓点水。大师则不然,他是始终持这样一种态度与做法:抓住一个题目,得出了结论,写成了文章后,并不把它置诸脑后,而是念念不忘,甚至终生不放。1947年他发表过一篇论文《浮屠与佛》,限于当时的条件,文中有几个问题勉强得到解决,后心里总是不踏实,时常挂在心上。直到1989年,季先生获得了新的材料,便也写了一篇论文,解决了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季羡林先生对此反复强调:“学术问题,有时候一时难以下结论,必须锲而不舍,终生以之,才可能得到越来越精确可靠的结论。”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学无止境,真理的探寻没有终结。在学术上,只有孜孜以求,永不满足,才能不断有新的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四篇:严谨治学_轻松做人_——读季老《读书与做人》有感
严谨治学 轻松做人
——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先生,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亦足以动人。《读书与做人》一书是季老先生生前最后一部授权作品,这也是吸引我去品味它的原因之一。此书精选了季老对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计六十余篇,反映了先生学术精神与人格魅力
我的大学生活是比较长的:在中国念了四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也念了五年,才获得学位。我在上面所说的“这一套”就是在国外学到的。我在国内时,对“这一套”就有兴趣。但苦无机会。到了哥廷根大学,终于找到了机会,我简直如鱼得水,到现在已经坚持学习了将近六十年。如果祖国不急于召唤我,我还要坚持学下去的。
读到季老《读书与做人》中“假如我再上一次大学”的章节,给了我郑重的警鸣!以其几十年来一如既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终其一生认定最为宝贵的人生经历(在德国的求学经历),教诲我们年轻的一代,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这让我突然感到自己多么需要深刻的反省,有必要改掉自己啥事情都认为可以“随随便便”、可以“满不在乎”的态度, 1
人生绝对是——该轻松时则轻松,如生活;该严谨时必严谨,如学习,如工作。
所谓修养,主要是指思想问题、认识问题、自律问题,他律有时候也是难以避免的。在大陆上,帮助别人认识问题,叫做“做思想工作”。一个人遇到疑难,主要靠自己来解决,首先在思想上解决了,然后才能见诸行动,别人的点醒有时候也起作用。佛教禅宗主张“顿悟”。觉悟当然主要靠自己,但是呢别人的帮助有时也起作用。禅师的一声断喝,一记猛掌,一句狗屎撅,也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宋代理学家有一个克制私欲的办法。清尹铭绶《学见举隅》中引朱子的话说:
前辈有俗澄治思虑者,于坐处置两器,每起一善念,则投白豆一粒于器中;每起一恶念,则投黑豆一粒于器中,初时黑豆多,白豆少,后来随不复有黑豆,最后则验白豆亦无之矣。然此只是个死法,若更加以读书穷理的工夫,那去那般不正作当底思虑,何难之有?
前些天,在朋友博客中看到了《随便》一文,其间讲了一个小典故:
说来有趣,有人以吃饭点单为例总结和揭示了世界三大文化的特征与内涵。其中第一是美国文化,美国人到饭店吃饭点单时会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就餐者的个人意愿,咖啡、苏打、威士忌等各取所需,表现出了尊重自我、张扬个性的文化特征;第二是日
本文化,日本人到饭店吃饭点单时会充分地尊重长者的意见,大家都会按照长者的意愿来安排餐食,表现出了尊重长者(含领导和长辈等)、服从和执行的团队文化特征;第三是中国文化,中国人到饭店吃饭点单当东道主客套地征求每位在场者的意见时,会得到大家几乎一致的答复——随便,表现出了自由、随意和弹性空间大的文化特征。
细想一下,“随意、弹性空间大”还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特征,从某种角度上讲,我们不够严谨,尤其是处在飞速发展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自己也很容易的学到了如此的“随意”,生活中可以这样,但对待工作与学习,恐怕决不能如此。我很庆幸,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季羡林老先生的这本《读书与做人》,注意到了他对我们的教诲,这样的话并非刚才看到,但却不曾深往心里去,我想唯有首先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季羡林先生谈起人生来深入浅出,没有生硬的说教,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哲理,让你感觉是一位睿智慈祥的长者向你娓娓道来,能句句深入到你的内心。他的感悟对我们这些后人是一种鼓励,一种帮助。看了这本书,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中是一片澄静明澈。他的人生感悟是全方位的,对人对事许多看法和理解深刻,激发人进一步学习和思索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我想每一个人都在生活着,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活,这才是有质量的生活。
作者季羡林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县(今临清市)。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艾、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数授、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主要论著:《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沦文集》、《印度占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天竺心影》等;主要翻译作品:《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家庭中的泰戈尔》、《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并撰写过《留德十年》等传记作品及《赋得永久的悔》等散文集。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等。
第五篇:读书修身
“读书修身,书香经管”系列活动策划书
一、 活动宗旨:为了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气氛,激发师生
的读书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深化广大学生的思想体验,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建设书香经管,我系特举办“读书修身,书香经管”校园文化活动。
二、 活动主题:读书修身,书香经管
三、 活动对象:经济与管理二系11(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级全体学生
四、 活动内容:
对班级: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
要求:1.在全班范围内展开,每个同学积极参与,每个班委做好带头作用并做好活动开展情况,十二月九日前落实并将总结书交到各专业学习部成员处。
2.以班级或者专业形式召开。
3.班会开始前统一上交活动策划书且班会开始前由各班班长通知专业学习部成员,学习部派出两名人员出席班会并记录班会开展情况,这次记录作为学年评校院级优秀班级体依据之一。
内容:(1)积极积极学习弟子规,发扬名族优秀传统文化。同学积极积极发言,讲述各自对弟子规的理解,以及自己今后怎样实践弟子规。
(2)积极备战四级,由班委组织班级英语成绩优秀者讲授学习经验,提升大家通过四级的信心。
(3)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大家要找紧时间备考,并在考试中坚持诚信原则,提倡优良考风,杜绝作弊现象。
(4)本月班委提倡每个同学至少读一本书,种类不限。
(5)班会中可开展各种活动,增进班级内部甚至是专业同学之间的认识与团结。 对个人:(1)所读名著或文章的读后感。
(2)所观经典励志电影的观影感。
(3)自身经历体验感言及心得体会。
备注:文体不限,字数要求1000字以上,诗歌需20行;以手写稿上交,统一用长沙理工专用信纸写;力求创新,创新成分越多,评分越高。
要求:每班至少5人参加,作品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
活动时间:
(一) 宣传报名阶段:(11月25日—11月27日)
学习部成员已海报形式在校园宣传,并由各专业部门负责人下达到各班,做好与各班学习委员的衔接工作。
(二) 组织实施阶段:(11月28日—12月09日)
各参赛成员将作品统一交到各班学习委员,再由学习委员联系各专业负责人,再统一交给蒋洁。
五、 活动奖励:这次征文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
名,三等奖6名,优胜奖若干。授奖者可加相应的德育学分。
六、 活动寄语:望广大同学踊跃参加,祝此次活动圆满完成。
经管二系学习部2014年11月24日
频道推荐相关范文:
读书修身
读书笔记与心得
读书笔记的要求与格式
有关教书育人、读书治学等名言汇编(精华)
关于治学风气与学术风气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公务员考试时间、北京成人高考分数线、四川自考网成绩查询、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学习廉政准则心得体会、村官报名入口、湖北学位英语成绩查询、新疆成人高考成绩查询、专升本报名网站、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