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品牌调研报告医药品牌调研报告医药品牌调研报告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医药品牌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念

医药行业作为关系人类健康的特殊消费品,在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相应法规的严格控制,参与这些环节的组织机构或者个人都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的权限。对药品的使用者来说,获得和使用某些药品也不是任意的。根据消费者获得和使用药品的权限,目前我国将药品分成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根据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只允许在专业媒体内进行广告宣传;同时根据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广告审查办法》,无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凡为药品广告的均需进行审查。可见医药品牌建设是受到相关法规具体规范的。

医药行业中通常将由外资医药企业的产品归入“洋品牌”一类,将由内资企业创建的品牌称作“本土品牌”。随着行业对外交流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洋品牌”与“本土品牌”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但行业内统一认为外资控股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所使用的、从境外引入我国的产品品牌均为“洋品牌”。

消费者在选择药品品牌时通常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首要因素是医生意见,特别是在处方药领域,现行医药制度下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直接为患者确定是否需要用药、使用哪一种药物,消费者实际上并没有选择品牌的自主权;此外消费者还收到如产品能否医保报销、价格承受能力、品牌知名度、产品口碑等因素影响。考虑到医药产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在产品选择过程中患者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用药指导,价格通常是作用力最弱的影响因素。 

二、基本情况

(一)“洋品牌”基本情况

目前北京共拥有外资医药生产企业65家,拥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超过150种;外资医药生产企业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32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利润约42.4亿元,同比增长28.1%。

北京医药行业“洋品牌”分布在除中药行业外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其中拜耳、诺华、赛诺菲、通用电气等企业品牌均广为市场所认可,拜阿司匹林、拜唐平、扶他林、开同等产品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在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6款医药产品中“洋品牌”占据四席。

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洋品牌”明显占据高端位置,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确实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在生产环境、质量控制、原料采购等方面更加严谨规范,在药品生产流程、人员管理方面较“本土品牌”更富有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它们通过面向医护人员的专业化学术推广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广告宣传及口碑宣传,树立起专业、优质的良好品牌形象。客观的说,“洋品牌”在产品推广方面是“本土品牌”的启蒙老师,引入了学术营销、医药代表等现代化的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理念,在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京发展的医药“洋品牌”企业多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在我市建厂,为尽快打入国内市场,企业当时多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如拜耳、诺华、费森尤斯卡比、第一三共等企业均是与原北京医药集团合资在京建厂。90年代后期,随着医药行业的成熟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合资企业纷纷走上独资的道路。“洋品牌”在京开展并购案例的数量并不多,除上述合资转独资的企业外,近年来并购较活跃的领域为医疗器械行业,如2006年瑞典医科达AB公司收购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80%的股权并成立医科达(北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10年美国捷迈公司以4900万美刀现金方式收购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原企业品牌得到了保存,但已完全置于“洋品牌”之下。

“洋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凭借其母公司的强大实力,在资金投入、市场宣传等方面确实较“本土品牌”更具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其发展体现出一条与“本土品牌”并不相同的思路,“洋品牌”相对“本土品牌”而言较少参加药品交易会等展会,但更愿意组织专业性的学术会议。另外,“洋品牌”的发展得到了政策层面的较大优惠,一是针对“洋品牌”的单独定价政策,二是在药品招标工作中,“洋品牌”可以通过“一品双规”的政策避免与“本土品牌”直接对抗,这一系列政策使得“洋品牌”更具市场灵活性,获得更大的盈利机会。

(二)“本土品牌”基本情况

目前北京共拥有本土医药生产企业165家,拥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超过500种;本土医药生产企业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6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利润约59.4亿元,同比增长17.6%。

北京医药“本土品牌”目前仍处在成长培育期,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品牌并不多,在这一阶段内一部分企业通过聚焦于特定的疾病领域树立起具有领导地位的品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1、同仁堂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同仁堂享誉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华人圈中广受赞誉和推崇,是中药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同仁堂对于品牌建设高度重视,将企业品牌、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诚信、厚重的品牌形象。

此外同仁堂还有一批知名产品品牌,如同仁安宫牛黄丸、同仁感冒清热颗粒等,同仁堂将其系统划分为“同仁堂十大王牌”、“同仁堂十大名药”、“同仁堂十大新品种”和“同仁堂十大保健品”。这些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在特殊疾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奠定了产品的领导地位。

2、双鹤

双鹤药业以大输液享誉国内,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在降压药和降糖药领域,双鹤也逐步树立起领先品牌地位。早在2005年,双鹤便提出了打造三个“第一品牌”——“输液第一品牌”、“降压药第一品牌”和“降糖药第一品牌”。特别值得研究的是双鹤降糖药品牌“糖适平”实际为双鹤药业与德国柏林格-殷格翰公司合作的产品,该产品在国内的生产、经营权全部为双鹤所有。

3、紫竹

紫竹是我国计划生育领域的领导品牌,相关产品占有相对重要的市场份额,公司定位于生殖健康领域,是国内第一家提出紧急避孕药概念的企业,目前企业的产品线已经拓宽到安全套,在既定领域中实现了扩张。

推荐站内搜索:周记600字初中、重庆专升本院校、湖南考研成绩、初一周记300字、馫龘飝鱻灥麤靐飍朤淼馫譶龘组词、常识判断题库、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查询、记住这一天 作文、cet4报名入口官网、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医药品牌调研报告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医药品牌调研报告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3613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