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通用14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季》导学案——总( )课时
主备人:王咏勤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导学目标】
1. 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2.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办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 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办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导学难点】景物描述办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学习课时】两课时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 )南 镶( ) 水藻 ( ) 贮( )蓄
发髻( ) 澄( )清 着( )落 看( )护
2.释义:
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3.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解题
《济南的冬季》是1931年春季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也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天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自主学习】
1.听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季的特点是啥?
(2)课文是从啥角度,用啥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办法,请分析作者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季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研读精彩语段,学习景物描写办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么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啥修辞办法?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Lenovo。“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虚拟主机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感情朗读第3语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课外练笔,感受一下自己故乡冬季的特点,看谁写得好。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技巧,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比较下列三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为啥?
(1)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季也特别暖和。
(2)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啥?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啥用“卧”字?和文章啥地方相呼应?
【课后反思】
李家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季》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办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 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办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办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简介。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表达的?2、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季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季,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季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啥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季,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故乡的冬季是啥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故乡冬季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季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办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
1、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么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冬季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呢,在老舍眼中冬季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季》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 简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
的语言大师。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室同堂》。他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本文是写在1931年春于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2、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思考:济南的冬季最特别之处在于啥?
参考:温晴。(主要让学生说出温暖之意)
3、冬季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怎样的?老舍笔下的雪也是怎样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办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怎样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办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办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冬季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Lenovo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一两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由此延伸。
1、阳光朗照下的山同样别有情趣,认真品读课文第二节。
2、用心观察学校,仿照课文,用“我的校园”为主题,写一篇侧重写景的散文。
3、课外查找并阅读其他写雪的文章,进行比较。
2004-9-2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季》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办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 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办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办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简介。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表达的?2、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季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季,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季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啥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季,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故乡的冬季是啥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故乡冬季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季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5
阅读理解在作答前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济南的冬季》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济南的冬季》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也那么宽敞,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②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漫漫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的树影;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7、第一段文字是围绕文中的哪个字来描写的?从哪四个方面具体加以描述的?(5分)
答:
8、有人认为第一段文字是按虚拟主机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为是时间顺序写的雪,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
9.文中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水纹的花衣”指________,“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指__________。(4分)
10.体会下列句中加点字的作用(4分)
①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答: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
答:
11.划线句①②,请选一句,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分)
答:我选第___句,
答案:
7.妙从四个方面加以描述: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
8均可以,按虚拟主机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或按由白天到傍晚的的时间顺序来写,其标志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9、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春季来临满山的花草10、顶,生动写出积雪少,在树尖上,且位置高写出了雪之美。镶,生动形象描绘蓝天与白雪在山顶相接处的美丽情态。11、.①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村庄、雪的情态,活灵活现,表达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②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写水有了灵气,,突出绿的珍贵、美丽、可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季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办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办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办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办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当“冬季”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Lenovo?(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季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季》去领略“济南的冬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季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季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啥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季的山,冬季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季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季的总体特点是啥?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季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啥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啥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季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季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也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季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啥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季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季,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办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办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啥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怎样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啥?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啥济南的冬季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啥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啥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啥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进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故乡冬季的景物,倾注你对故乡不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季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季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7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很有人情味的散文。文中抓住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从山、水、城等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季”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中,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季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么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么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典题例析]
例题: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所谓“语境”,就是指对词语影响最直接的上下词语、上下句子等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是由词义、词的搭配、前后照应、立意、文体等因素构成的。有时,还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起变化有关。所以,解释时要注意前言后语,结合上下文仔细辨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指天非常晴,阳光十分强烈。“响”有“非常”、“十分”的意味。
(2)指气候温和,合乎心意。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从每题后面的括号中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注音,写在横线上。
1、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jì jí jǐ)
2、暖和安适地睡着 ……(zháo zhuó zhe)
3、好像日本看 护妇(kān kàn)
4、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ó báo bò)
二、填空题:
1、《济南的冬季》一文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 代著名的 、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季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季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济南冬季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
3、下面语句是一位诗人对生命与尊严的诠释,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据语境,为他补上恰当的一句呢?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
三、理解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啥?)
答: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的“秀气”二字有怎么样的表达作用?)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也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 ) 贮蓄( )( ) 长枝( ) 澄清( )
2、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3、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5、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季 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要是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季。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季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进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日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天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尖削( ) 澎湃( )( ) 拨划( ) 憎厌( )
9、选文第②段中再现了风的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答:
10、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季的风的原因?
答:
11、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啥?
答:
12、虽然白马湖的冬季寒风呼啸,但是呢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答:
一.1.jǐ 2.zhe 3.kān 4.báo 二.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现代 作家 戏剧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 2.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秀美 城外远山 淡雅 暖、清、绿、亮 3.尊严就是翱翔 三.1.不可以。因为若去掉不合实际,济南并没有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 2.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季的济南的山的美丽而娇弱,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济南的冬季》训练二
1.zǎo zhù xù cháng chéng 2.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4.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5.拟人 蓬勃的生机 6.自上而下的整个虚拟主机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略。 7.温晴 8.xi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9.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呼呼作响,好象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10.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11.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1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季》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办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 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办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办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简介。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表达的?2、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季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季,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季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啥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季,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故乡的冬季是啥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故乡冬季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季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9
12 .《济南的冬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办法目标: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 受自然之美。
【重点难点】
1.本文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反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自读点拨法。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点拨。
2.导读法。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几个能引发学生兴趣、有助于课文理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春季的生机与稚嫩,夏季的茁壮与炎热,秋季的丰硕与肃杀,冬季的蕴藉与冷酷,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特性展示于人们面前,引发人们不限的Lenovo和感慨。
谈到冬季,大家都会Lenovo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季,大家也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季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季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季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2.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3.词语解释
响晴:天空无云,非常晴朗。 毒:日光极强烈,晒得人难受。
响亮:这里不是写歌声,而是形容热带天气的晴朗。
摇篮:可以摇动的幼儿的卧具。这里用来比喻济南周围的小山形成的地理环境。
4.文章以“济南的冬季”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季,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季。最后的“这就是冬季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季”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季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也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二、课文录音,学生听后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济南的冬季的特点--济南的冬季是温晴的。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季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2.作者是怎么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
3.作者是怎么样描述济南的山的?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是济南全景,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第二段首句是过渡句,由上段总写济南的天气转入描写济南的山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第三段首句是该段的总领句,一个“最”字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可爱;第五段“那水呢”,一个“那”字既使上下段文气贯通,也指明这正是继上段的写“山”来“水”。这几段的首句不仅从结构上展示了作者思路,也标识出各段所描写的对象。
⑴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⑵用拟人手法描述济南的山: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⑶用比喻、拟人描述济南的山: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⑷从人们的感受描述济南的山: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⑸描写雪后山景的时候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写了雪后山景的“妙”。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⑹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季城外远山的特点。
★★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啥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啥地方相呼应?
“卧”字用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4.作者也是怎么样描述济南冬季的水的?
第5段写冬季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也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Lenovo到绿的精神,Lenovo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5.作者所描绘的济南冬季的景象给你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是啥?
使人感到冬季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激发了我们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三、梳理、总结、扩展
1.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季”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作者以亲身感受写济南冬季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季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季”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也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季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季,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季的不限生机和在冬季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3.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也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也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季,我爱冬季的济南”的情意。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4.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遣词造句非常精妙。还有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么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季》进行了阅读分析,对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贴切手法加以描写中融入深切感情的写法有了一些领会。通过课文我们领略了20世纪30年代初济南冬季的独有景色,天气的温暖慈善,山水的明丽淡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遗憾的是这种美丽景色今天已难以看到了我们应当认识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了迫在眉睫的历史课题。我们这一代一定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努力为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课后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 《济南的冬季》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不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季》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季》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办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办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季》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故乡冬季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季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啥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办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办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办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办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季、写济南的冬季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办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也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办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办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也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进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例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季”和“冬季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季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办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季是啥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季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季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积极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办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季啥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季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办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啥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办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办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办法,有无新的写景办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办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办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季的?你是怎么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啥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季》改成《冬季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办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七、示板书:(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11
《济南的冬季》教学设计
一、课题:济南的冬季
二、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办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 :
1.怎样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办法。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办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季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季,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季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季有啥特点?
(2)用了啥写法?
2.学生思考(办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啥景,是怎么样写景的,为啥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么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季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啥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么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么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虚拟主机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啥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么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季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季的水有啥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Lenovo到绿的精神,Lenovo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啥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啥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也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季”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季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季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季”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也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办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季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季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季的山水景物。
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季的水色。紧扣“暖”字。
十一、课后小结: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12
教案:杨世雷
济南的冬季
老舍
教学目标 :
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季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情景导入 (出示课题)
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天)
(二)本文作者简介:
1、本文的作者是谁?
2、请一个同学简介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
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三)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季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
(四)分析课文
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啥办法来揭示济南冬季的特征的?
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 第二段写了济南啥的景物?
(2) 作者怎么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 第三段写了啥?按怎么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5) 作者怎么样写城外的远山?
(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成温柔慈爱的妈妈,娇柔秀美的少女,那水呢?阅读第五小节,找出济南的水与众不同的地方。
3、老舍是一位名家,但对于名家,我们也要有怀疑的精神。对文章的结尾安排,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4、小结全文:
(1)、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
(2)、用词讲究,富有表现力:
(3)、表现手法多样,表达传神。(比喻,拟人)
(五)、布置作业 :
1、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写一篇关于“德宏的冬季或异地的冬季”的写景散文,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季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季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季也有雪后的美景、不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季”。(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啥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啥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季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季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也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季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啥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季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季,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啥济南的冬季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季》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季”一文为参照,简介冬天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简介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简介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家乡的冬季,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季》 学案设计 篇14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季》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办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办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www.定制ifanwen.com)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办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简介。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表达的?2、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季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季,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季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啥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季,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故乡的冬季是啥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故乡冬季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季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推荐站内搜索:纪律教育心得体会、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考研英语一历年国家线、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窗作文、2013成人高考报名、一句话致自己、作风转变心得体会、阅兵式观后感500字、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