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示范高校申报材料德育示范高校申报材料德育示范高校申报材料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德育示范高校申报材料

全省德育示范高校申报材料

 

创新德育工作 培养合格人才

——**科技大学德育工作报告

**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矿业见长,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省属大学。学校在**、**、**三地设有五个校园,有16个学院、9个直属教学系部和一个独立学院,在校生3.9万人。

一、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科技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长期实施了“强化一个理念,抓住一个关键,建设一支队伍,突出一个重点,形成一个系统,确保一个实现”的“六个一德育工程”,即坚持“以科学体制为根本,以完善制度为保证,以骨干队伍为依靠,以师德建设为龙头,以系统教育为主线,以文化建设为依托,以严格管理为前提,以经费投入为保障”的“大德育”理念;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实施大纲》为重点,抓住完善领导体制、建立工作机制等关键性工作;以政工干部、“两课”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为骨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不断完善落实“三育人”机制,突出强调师德建设在德育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以系统教育工程为主线,全方位延伸,全过程贯通,立体式进行,形成德育的大系统;把握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融入人本精神,实施“立根·铸魂·养心·育人”工程,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站 http://www.haoword.com/)

学校独立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部和思想品德课教学部,专职教师65人,开设了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工作制度,完善了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13名辅导教师。配备专职辅导员131名,聘请231名老同志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就业导师”。成立“**科技大学文学艺术联合会”,有204个学生注册社团、2.9万名注册会员。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等工作组织,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近20项规章制度,定期表彰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先进人物。学校德育经费充足,校报、电视、网络、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齐全。三地五校园设施齐全、环境幽雅、育人功能完善,周边治安秩序良好。学校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机构和组织,有一批高水平的德育研究成果和全国知名的德育专家。

近几年来,学校多次在全国或全省会议上介绍学校教育工作经验,获得了全省“依法治校示范高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文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示范基层党校”、“思 想政治工作创新奖”、“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军训工作优秀单位”、“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百优社团”、“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涌现出了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十大师德标兵刘元法,全国模范教师、**省师德标兵王世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师德标兵。

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

几年来,学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统领,坚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方法和渠道,大力实施“立根·铸魂·养心·育人”工程,让德育触及灵魂,使学生的心灵变得鲜艳、柔软、纯净和轻盈,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爱党教育塑造学生心灵

近年来我校开展的以教育学生信任党、热爱党、向往党和忠于党为主要内容的“爱党教育”,既是德育的主线之一,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工程。**社《内参选编》2008年第32期,以“高校党建工作要贯穿于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为题,用5000余字的篇幅向全国推广了我校经验。

一是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认真做好“三进”工作。利用“两课”教学,对广大学生加强党史教育;利用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重点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依托“双学小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活动;开展“优秀文化进科大”等系列教育活动,用爱国主义精神把学生塑造成仁人志士,进而塑造成共产主义信仰者和接班人。

二是充分利用业余党校,加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学校党校教育体系完备,在三个校区建立了一个校级党校和两个分校,成立了17个二级党校。定期举办“新生入党引导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向学生讲授党的知识和党性教育。近三年累计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5000余名、发展对象6000余名。我校业余党校获得“**省示范基层党校”荣誉称号。

三是按照“确定一名发展对象,树立一个榜样;发展一名预备党员,树立一个标杆;转正一名预备党员,树立一面旗帜;成立一个学生支部,建成一个堡垒”的要求,三年来发展学生党员3700多名,实现了年级有支部、班级有小组、宿舍有党员。

“爱党教育”升华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广大学生爱党感情深厚,入党愿望强烈,申请入党的学生保持在70%左右。如省委高校工委号召全省大学生学习的“**高校十大优秀学生”隋永波,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生前在和病魔决斗的最后一刻,最大愿望就是转为正式党员。其事迹被排成《终极渴望》话剧后在学校长演不衰,感染着我校一届届学子,成为新时代学生党员的一面旗帜。

(二)建设和谐校园滋养学生心灵

作为最早提出并深入实施和谐校园建设工程的高校之一,我校和谐校园建设成果丰硕、影响广泛。2006年10月9日的《光明日报》以“和风吹来满园春”为题长篇介绍了我校建设和谐校园的经验和做法,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2007年在学校召开现场会,推广了学校经验。

一是大力建设“三宽”、“三公”、“三善”、“三家”、“三化”的和谐文化,即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学习、生活和成才环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倡导“树善良之心,成善良之事,做善良之人”的风气;汲取“儒家进取、道家淡泊、佛家善良”的精髓;“简化、优化、净化”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人人思“善”、人人思“进”、人人思“诚”、人人思“爱”。建立学生“人生导师”制,开展了如“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讨论和辩论、“感动校园人物”等评选活动,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养成,形成了以促进和谐为荣、影响和谐为耻的舆论氛围。校党委书记刘向信为学生所作的“和谐人生漫谈”,被省委高校工委作为学习材料向全省高校印发。

二是注重把学生的情绪点作为研究学生工作的着眼点,把学生的意愿点作为思考学生工作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利益点作为决策学生工作的落脚点,凡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都优先办、尽力办、认真办。成立学生意见答复委员会,开设“海天一色”和“北极星”论坛,编印学生热点信息简报,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设立在线答复平台,公开学生工作干部电话和信箱,及时收集学生热点问题,认真为学生排忧解难。2006年,学校一次性投资300余万元,解决了学生反映的25个热点问题。如校领导根据学生的一个热线电话,解决了全校学生假期自行车存放问题并形成制度,在广大学生中传为美谈。

三是除“三结合”成才工程建立的贫困生资助完备体系外,还大力开展了“爱心捐助”、“1+1资助”等活动。历届毕业生离校时把自己不用的衣物洗净、书籍压平、物品修好,捐出来留给困难的学弟学妹使用。近三年来,学校7个“爱心捐助中心”共计接受捐助服装17400多件、书籍9700册、物品5450件,被社会众多媒体广泛报道。

融入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德育,让学生看到了人间爱心、社会公正、学校关怀,滋养了学生心灵。一届届毕业生离校时优良的秩序、整洁的校园、师生的眼泪就是证明;**省第三例非血缘关系干细胞大学生捐赠者张波、受到贾庆林接见的援非志愿者刘斌、“全国百名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贫困生陈丹就是典型; 2004级学生文淑媛患病,学生捐款123076.6元,2006级研究生李云良患病,学生捐款134590.69元就是事例。

(三)打造校园文化陶冶学生心灵

学校狠抓文化建设不放松,注重以精神文化塑造人、以行为文化影响人、以环境文化陶冶人。

一是大力弘扬“科大精神”,打造师生共同品格。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总结凝炼了“科大精神”,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严谨认真的求实精神、求同存异的团结精神、令行禁止的忠诚精神”,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电视等媒体,通过会议、报告、文件、典型等方式深入宣传,使“科大精神”在学生心灵中扎根,产生了思想、认识和情感上的同频共振。正是在“科大精神”的感召下,产生出九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次入围八强、一次全国亚军、一次全国冠军的学生男子篮球队。这支有着“东北虎”美誉、受到省教育厅通报嘉奖的铁军,在多年的征战中,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诠释和传播着“科大精神”。

二是加强学生行为养成,培养校园文明风尚。学校不但坚持开展“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活动,还在全国高校率先组建了大学生文明礼仪宣讲演示团,开展演示活动41场,观众达11万余人次,《光明日报》以“**科大学生成为‘文明使者’”为题予以报道,国内几十家媒体广泛宣传,**省精神文明办公室向全省推介。

三是开展“文化进公寓”活动,建设学生公寓文化。在公寓楼道进行设计装饰,悬挂和张贴相关名言、画像、富有哲理的警句、学生作品等,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启迪;以公益广告设计、摄影大赛、学生征文、门饰与公寓文化展等为主开展学生公寓文化节活动,打造学生自我展现平台;组织党团组织、辅导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及学生会“五进公寓”,在公寓设立党团活动室、学生谈心室、心理指导室、心理放松室、文化影视厅、文体活动室等,把公寓建成温馨家园。

四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以**高校首家组建的“文学艺术联合会”和相关社团为阵地,大力开展文学、书画、艺术、摄影等创作和展示活动;坚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两节”活动;社团活动月、大学生读书月“两月”活动;周末文化工程、强身健体工程“两工程”活动,实施社团“三个一”建设计划,加强社团建设,发挥社团在育人中作用。先后组织“人文大讲堂”系列活动20期,“相约**下”对话活动68次,“树魂立根”文艺展演系列活动13场,“优秀文化进科大”系列活动12场、“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24场。

五是加强绿化美化工作,打造优美校园。学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新校区进行了整体设计,栽植名贵苗木320余种、11万余株,种植水生植物16类、139个品种,校园绿化面积达到1050亩,使校园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季相分明、物种丰富的“植物园、百花园、生态园”。建设了**广场、名人广场等6个广场,砺志坊、砚湖等10余处校园景观和校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教育设施,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大课堂,提升了文化品位,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四)实施成才工程放飞学生心灵

几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了关爱机制、激励机制和嫁接机制“三结合成才工程”,促进学生成才。

一是为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奋发图强,学校建立了“贷款保学费、助学保饭碗、补助保重点”的贫困生关爱机制,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助学金、学费减免、绿色**、爱心捐助、1+1资助、临时困难补助等八大措施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为20%左右的学生解决了学费贷款问题;按照学生总数20%的比例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三年来发放学生生活补助1684万元、临时困难补助479.6万元、减免学费323.48万元,为635名家庭困难学生开辟了绿色**,重点解决了特困生的困难问题。

二是为促使广大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学校以扩大奖励面为主完善了学生激励机制。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以组织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以开展学生科研立项为平台,以举办学生科技学术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开展了素质拓展“七个一行动”和科技创新“五个一工程”。三年来投入学生科技创新经费近400万元,举办活动近300个,立项课题近600个,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类奖励近300项,省级奖励100余项;设立学生科技实践基地134个;有科技学术型学生社团12个,聘请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500名。学校定期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评比表彰,年年评选学生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同时,设置的各种奖励改年度奖为学期奖,受奖面由35%扩大到100%。

三是为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实施以专业学习为平台,以合作交流为途径,进行校内不同专业之间、国内不同大学之间、国际相关高校之间合作培养的“三嫁接”方案。在校内9个本科专业,实行“双学位”培养,组织学生在校内“留学”;与**经济学院、**财政学院等高校互相交流学生,每年组织近百名学生到校外“留学”;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的高校开展了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2个学生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到国外留学。

“三结合成才工程”的实施,使学生“读书得一份激励,成才多一份动力,就业多一份砝码,母校留一份温馨”,强化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努力学习的动力、立志成才的愿望,也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普通本科生一次就业率稳居省属高校前列。肖金等三名学生组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获团体金奖并代表获奖集体和个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会上发言。全国三好学生、**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省教育系统“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唯一的学生典型管晓薇,毕业时收到美国11所高校的邀请,最后选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学习,享受全额奖学金。

三、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从德育工作地位上看,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才能肩负起“科教**”的重任。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加强,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存在,新技术革命发展挑战的形成,正对当代学生的思想产生着消极影响,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政治思想上、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高校不以育人为本,育人不以德育为先,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将很难全面实现。

从德育工作机制上看,只有不断优化德育系统,树立“大德育”工作理念,才能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德育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横向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纵向贯穿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如果德育仅仅停留在政治课程和文化活动层面,就很难奏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只有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所有环节中去;充分发掘社会、家庭德育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德育一体化系统;体现出德育目标、方法、渠道的层次性,才能开创德育工作的好局面。

从德育工作内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也是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基础。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融入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附件:新闻媒体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报道

推荐站内搜索:味道作文、江西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湖北考试院成绩查询、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网、江苏自考通知书打印、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ntce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官网2021下半年、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兰州大学历年分数线、

德育示范高校申报材料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德育示范高校申报材料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299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