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精选19篇)《荷花淀》教案(精选19篇)《荷花淀》教案(精选19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荷花淀》教案(精选19篇)

《荷花淀》教案(精选19篇)

《荷花淀》教案 篇1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 ( 即“荷花淀派” )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办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进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二 ) 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首先,指导学生用10 — 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 ? 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啥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 ? 水生嫂从啥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 ?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啥作用 ? 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进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 三 ) 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

  本文教学难点是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 ? 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么样和日本鬼子打仗 ( 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 ) ,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怎样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清风、明月、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进而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般的意境,既清新脱俗,也含蓄隽永。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 一 ) 对话描写:

  1 . 说说“夫妻话别”一节中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啥作用 ?

  思维提示: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

  答案要点:

  a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 ” ——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b . “你总是很积极的。” —— 这是水生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后说的话,话中既带有责怪也有赞扬,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c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 —— 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去参军打仗,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d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 深明大义,她爱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和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她所要得到的安慰只是丈夫能明白家里的难处。言为心声。这一段对话描写,细腻而也真切地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的内心活动。读了这一段,水生嫂这个平凡而也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就在我们面前站起来了。

  e . “爹呢 ? 小华呢 ? ” —— 故意岔开话题,怕立即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妻子一时接受不了。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的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这样一个革命战士形象。

  2 . 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啥性格特点 ?

  a .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 .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 .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啥看头啊 ! ”

  思维提示:结合语境,揣测弦外之音。

  答案分析: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说得委婉含蓄。“听说”二字告诉别人不是她自己存心积极打听的;声明“不拖尾巴”是怕别人讲她拖尾巴;不说自己想见见丈夫,而找了“忘下了一件衣裳”的借口。可见这个妇女的性格特征是文静而内向,说起话来不露痕迹。第二个妇女则不一样:“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毫无掩饰,不绕弯子。她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要去和丈夫说句“要紧的”话。显然,这个妇女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爽朗直率,感情较为外露。水生嫂讲:“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提出了大家没想到的问题,提醒大家去的路上不安全。这说明水生嫂性格稳重、谨慎,考虑事情比别人全面。但究竟去不去呢 ? 她却没讲出来,感情是含而不露。读者能想得到,水生嫂也是希望看到丈夫的,之所以不讲,是担心大家的安全。“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 我们快去快回来。”从语气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话自然是第二个妇女说的。急迫的心情溢于言表,所以不免有点冒失,看来缺乏冷静也是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最有情趣的是第四个妇女的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啥看头啊 ! ”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明明自己想去,却说本来不想去,而是婆婆叫她去的:

  “有啥看头啊”一句,则更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她那种忸怩含羞的神情。她爱面子说没啥看头,可她无意中说出来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她已去看过丈夫了。现在是也一次想去了。品味一下她的话,完全可以断定她是腼腆的新婚媳妇。我们说作者不愧为写人物的高手,短短一席对话,就写出了几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写得那么逼真,传神,真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

  ( 二 ) 细节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答案分析: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呢,“明天”就走,也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 —— 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 ——  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向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鬼子、可爱的故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 ——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 三 ) 景物描写:

  文章开头部分二、三段的景物描述有啥特色 ? 这样写有哪此好处 ? 请谈出你多方面的见解。

  思维提示:

  ( 1 ) 进行发散思维,可以从创造意境、渲染气氛、增强赞颂的艺术效果、为以下情节作铺垫等方面思考。 ( 2 ) 注意在艺术效果方面纵深开掘,求得较深刻、较新颖的见解。

  思维参考资料:

  轻风、明月、凉爽的小院,这幅景色画的底色无疑是清丽柔和的。在这清丽柔和的背景上,我们也看到了一幅绝妙的鲜明生动的水粉人物画,画面上有一编席的女人;“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优美动人的比喻,很快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水面,还有那乳白色明朗的月亮,轻盈,缥渺,和谐。这里,作者摈弃了一切艳丽的色泽,只用一种颜料 —— 白,来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水天一色的透明世界,并借助于浪漫主义手法,以挚诚的感情,把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刻画成了飘然欲飞的仙子,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神奇的一笔。至此,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渐入佳境,从清静的小院子里不觉走到了一个风雅雍容的女人身边。于是,我们自然要同她一起来感受“雾”的温润,“风”的凉爽和“荷叶荷花”的清香了,作品写雾“笼起”,风“吹过”荷叶荷花的翩翩摇曳,由静态写到了动态,由色写到了香,进而由物象美写到了人情美:勤劳的水生嫂在思念着心上的人……笔墨是那样的经济,而其中的意味,却也是那样的幽远。隽永和荡人心绪。

  【妙文赏析】   

  平时,我们练习,大都是有依托,打的也是固定目标,在各种条件下的射击虽然也练习过,但不够熟练,更没有经过实弹射击的锻炼。现在是舢板,目标两头晃,迎着阳光眼发花,气球在闪动着耀眼的波涛上起伏跳跃,距离也是200米,射击的难点确实很大。再加上机枪没有梭子,不能参加射击,优秀射手阿洪嫂因为枪摔坏了,也不能参加,这次可真是对我们民兵的普遍射击水平的一次大考验呵 !

  第一排枪声过后,消灭了四个目标,第二排枪声过后,也消灭了三个目标,我对射击的效果很不满意。我说:“沉住气,瞄准了再打 ! ”结果第三排枪声过后,还是只打中了三个,还有两个目标在水上漂动,好象在取笑我们。这时方书记说:“全排停止射击 ! ”然后对大家扫了一眼说:“你们哪一个来把这两个目标消灭掉 ! ”方书记也来考核我们单个民兵的射击水平了。可是大家都显出缺乏信心的样子,以期待的神情望着我,好象说:“这几个目标消灭不了,就没脸回家了。”

  我想的却是另外的问题 —— 这次演习我们搞得太不象样子了,我很恼火,恼谁 ? 恼我自己 ! 因为我们没有达到党对我们的要求,没有实现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惭愧而也难过。    我盯着两个浮动的气球,两眼象在冒火。这哪里是气球 ? 这分明是特务水鬼的脑袋 ! 这是陈占整的狗脸 ! 就因为我们集合得不快,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组织的不好,不能及时上船追赶,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射击技术不精,让他们逃走了 ! 这是我们民兵的耻辱 !

  不,绝不能让他们逃掉 ! 我毅然举起了手中的枪。我打了一发子弹,消灭了一个目标;当我正在瞄准最后一个目标时,方书记忽然说:

  “海霞,你的左臂‘负伤’了,单臂射击 ! ”

  民兵们都替我着急,可是我并没有慌张。这不是因为我对单臂射击进行过练习,主要是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我把枪口抵在船板上,用一只手推上了子弹,右臂举起枪来,竟然一枪就打中了。

  民兵们高兴得齐声喊道:“打得好 ! ”竟然忘记了演习中的不快,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

  【思维体操】

  邮票被风吹进大海了吗 ?

  集邮家罗斯的房间面向大海,前后都有窗户,他有两张珍贵的邮票,今天上午放在写字台上,写字台前窗台当时打开着。不料风太大,与这扇窗相对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把一张邮票吹到窗户外,带进大海里。风停了半个小时之后,探长霍尔来访,罗斯约他在房前的海滩口散步,谈了这件令人惋惜的事。

  霍尔边听边低头观察看着海滩下的海鸥的足迹,从足迹看,这只海鸥起飞时面朝大海,半小时前的退潮海水没有抹掉这些足迹,说明海鸥飞走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霍尔问:“是您亲眼见到邮票被吹到大海里的吗 ? ”罗斯说:“不,是侍生告诉我的,他说幸好他及时按住了另一张。”霍尔说:“那张邮票还在。”

  霍尔根据啥作出这样的判断 ?

  答案:

  海鸥是逆风起风的海鸟,海鸥的足迹说明风是从大海方向吹来的,而不是陆地,所以那张邮票绝不会被风吹进大海。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 了解孙犁及“白洋淀派”的艺术风格

  2 .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疏密有致安排材料以及采用纵剖面的写法

  3 . 体会人物对话对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欣赏文章质朴、清新的语言

  4 . 借鉴文章出色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以致用

  5 . 词语积累:惦记、藕断丝连、影壁、凫水

  【动脑动手】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 一 )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

  1 . 对上段地话显示的五位青年妇女的个性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 . ①乖巧伶俐  ②质朴憨厚  ③稳重谨慎  ④性急冒失  ⑤忸怩羞涩

  b . ①质朴憨厚  ②性急冒失  ③乖巧伶俐  ④稳重谨慎  ⑤忸怩羞涩

  c . ①稳重谨慎  ②乖巧伶俐  ③忸怩羞涩  ④质朴憨厚  ⑤性急冒失

  d . ①忸怩羞涩  ②性急冒失  ③稳重谨慎  ④乖巧伶俐  ⑤质朴憨厚

  2 . 给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加标点。

  3 . 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办法。

  4 . 这几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看主要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 二 )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也薄也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有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 . 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其作用是啥 ? 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 .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势。

  b .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c . 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和地点,而且暗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d . 通过写和平宁静下的夜景来说明战争是残酷的。

  2 . 对文中“缠绕”、“跳跃”两个词表达作用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 . 衬托水生嫂编席时的愉悦心情。    b . 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 . 表现水生嫂的勤快,不知劳累。    d . 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给人的美感。

  ( 三 ) 甲: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

  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的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也如碧空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丙: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也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也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 . 甲文和丙文都有描写划船水声的内容,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填空:

  ( 1 ) 丙文写妇女寻失不遇的回归途中,轻轻的划船,一橹一橹,一声一停,水声_______,节奏_________,这水声传达出妇女们的__________情绪。

  ( 2 ) 甲文写妇女们归途中遇到日本鬼子追赶,这时的划船声,一声紧一声,水声_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很好地表现出妇女们______________的品格。

  2 . 用简练的语言分析乙文和丙文的写景各有啥作用。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比较甲、丙和乙文,回答下面问题:

  ( 1 ) 用简练语言指出甲、丙与乙文的不同风格。

  甲、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一 ) 1 . a  2 . , —  —  !   3 . 反语 

  4 . 交待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二 ) 1 . d    2 . c

  ( 三 ) 1 .  ( 1 ) 舒缓;均匀、缓慢、轻松;少许的失意

  ( 2 ) 高亢、急促;紧凑、整齐;沉着、镇静、临危不俱

  2 . 乙文:写月下荷塘的美,为作者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

  丙文:创造一种平静而富有诗意的气氛,与下文的紧张形成鲜明对照

  3 .  ( 1 ) 甲、丙文: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乙文:描写细腻,富有神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2 ) 甲、丙文:写出抗日必胜的信心

  乙文:写在大革命失败之际,为了表现苦闷中偷来的片刻淡淡的喜悦。

  【创新园地】

  1 . 有位作者曾将我国18部古典名著巧妙串连,编成一首韵味十足的七言诗,你能说出这首诗中包含的是哪18部名著吗 ?

  东西三水桃花红,

  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

  聊斋史书西厢镜。

  同学们思考后,可将你的答案反馈给我们。

  【参考答案】

  “东”: ( 清代 ) 蔡元放《东周列国》        “西”: ( 明 ) 吴承恩《西游记》

  “三”: ( 元末 ) 罗贯中《三国演义》        “水”: ( 明 ) 施耐庵《水浒传》

  “桃花”: ( 清 ) 孔尚任《桃花扇》          “红”: ( 清 ) 曹雪芹《红楼梦》

  “官场”: ( 清末 )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儒林”: ( 清 ) 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瓶”: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 ( 明 ) 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 ( 明 )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今古”:“抱翁老人”《今古奇观》

  “聊斋”:薄松龄《聊斋志异》            “史书”:司马迁《史记》

  “西厢”:王实甫《西厢记》              “镜”: ( 清 ) 李汝珍《镜花缘》

《荷花淀》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以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本文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作的特点。

  (三)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作者是怎么样描绘荷花淀优美的景色的?这些环境描写有啥作用?

  分析:小说先是对优美的夜景作描写。这段著名的景物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即环境)、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既写院子里,也写了院子外的淀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干净的很,水生嫂身下编成的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不限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编席的劳动场面诗化了。紧接着小说通过水生嫂的眼睛来写淀上的风光:银白的湖水,笼起的薄雾,新鲜的荷香,粉红的荷花……这幅画面景物描写是清新、明丽的,色调是清净、银白的。作者抓住了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事物,来展现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将读者带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这里的景是充溢着人物心中情的景,是景情相生的,因而使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小说中还有两处景物描写:一处是几个妇女到马庄探夫未遇,羞红着脸摇船归途中的正午淀上风光,“已经快到了晌午了,万里无云……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没有一只船”暗示了湖面情况的异常,进一步勾画出白洋淀伏击战的典型环境,也为下面到来的激烈战斗蓄势;另一处重要描写是插在妇女们为摆脱鬼子的追赶,把船奋力摇入荷花淀里的时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的景物描写暗示了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也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克敌制胜的信心。同时对荷花形象传神而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着白洋淀妇女成长的前途——粉色的荷花箭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的粉妆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故乡的战士。

  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①为人物提供一个明朗清新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起烘托作用;②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③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二)阅读描写伏击战的段落,具体说明作者是怎么样把紧张战斗的情景和日常生活的情趣糅合在一起的。

  分析:激烈的伏击战是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的,是在女人们探望丈夫的途中发生的。战斗打响以后,女人们发现“枪声只是向着外面”,“才也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发现了“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荷花变成人了”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当“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全神贯注瞄着敌人射击时,妻子们却在紧张的战斗中找自己的丈夫,使整个场面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写战士们欢笑着打捞战利品过程中也有了许多细节描写。作者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中的摸鱼糅合到一起,当水生好像带着很大的气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后,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后来“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也捞出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一个丢来,一个丢去,渲染了胜利的欢乐气氛,也传达了年轻人之间那种相亲相爱而也略带戏谑的情感。总之,作者把战斗情景与生活细节糅合起来,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作者是怎么样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

  分析:孙犁长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青年女性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他效法鲁迅,喜欢用白描手法,如写水生只写了穿着白褂、黑裤,戴一顶大草帽,而水生嫂的外貌我们则一无所知,但人物形象却依然在我们心中活跃起来了,主要在于作者以富于性格化的细节动作尤其是对话,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灵美。如写水生嫂月夜下编席,她“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也薄也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短短两句话,不仅活画出人物优美的劳动姿态,矫健的身影,似乎荡漾于人物胸中的青春的活力也依稀可见。当最初听到水生要去参加大部队的消息时,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矛盾的:她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细腻而也深刻地暗示出这个消息对水生嫂心灵的震动。接下去关于水生参军问题的对话,可以看出水生嫂内心矛盾是交织在这样两个方面的:一方面是对丈夫的爱和依恋,作者以“你总是很积极的”一语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对丈夫走后家中可能出现的“难处”的考虑和思忖,战争和动乱,上有老,下有小,她要一个人承担起家庭和生产的两副重担。但是呢,这一点并没有让它从水生嫂的口中直接倾诉出来,而是以水生之口出之,不仅使水生嫂思想境界因之得以提高,而且使水生内心世界显得更丰富,一笔并写两面。另一方面,这是革命斗争形势需要,如果让敌人在门口安上据点,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同时丈夫是庄里党的负责人、游击组长,理所当然要走到前头。

  正是在这激烈的内心矛盾中,水生嫂作出了自己的抉择——“你走,我不拦你”,表示支持丈夫参加大部队。因为水生嫂毕竟不是那种心胸狭小,只知道恋个人和家庭小天地的旧式妇女,而是在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里觉醒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型妇女的典型,她知道丈夫为啥当兵,为谁打仗。因此,她深明大义,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毅然决然挑起了家庭和生产两副重担,让丈夫安心去打仗。当水生嘱咐她,“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一句,水生嫂啥也没有说,只是“嗯”、“嗯”流着眼泪答应了他。毋庸多言,谁都可以体会得到这其中人物该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奔涌着怎么样起伏的情感波涛啊!作者以极精炼的笔墨,揭示了人物纯洁、健康、美丽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课文中对话的作用是啥?

  1.小说把对话和叙述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地交待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写水生夜晚归来时的夫妻对话,点明了淀里斗争形势的变化和水生参军的情况,既补充交代了未经叙述过的情节,也成为下文在荷花淀里伏击敌人的伏笔;写水生嫂在对话中对丈夫流露出的依恋,则是以后她和另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写几个青年妇女划船回家的对话,也引出她们秋天组织起来同敌人并肩战斗的情节。

  2.对话传神地表现了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如“夫妻话别”一场的对话: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水生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后说的话,话中既带有责怪也有赞扬,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去参军打仗,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经过水生的劝说,水生嫂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为了让丈夫放心,她自觉地承担任务。

  总之,“夫妻话别”中的对话,生动地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爱丈夫、爱祖国的农村妇女形象,也刻画出水生这样一位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爱祖国、爱家庭、事事争先的革命战士形象。对亲人的爱和对祖国的爱这两种伟大的感情就这么自然地统一在朴素的语言中了。

  也如,伏击战胜利结束,几个妇女在回家路上的对话,表现出她们在战斗中受到教育,不甘落后,想和丈夫比个高低的自尊心理和勇敢、好强的性格。

  (五)本文选材与剪裁特点是啥?

  分析:《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么样和日本鬼子打仗(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怎样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清风、明月、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形成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的意境,既清新脱俗,也含蓄隽永。作者笔下的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没有啥惊人壮举与豪言壮语,但她们的勤劳质朴,热爱生活,真挚多情,深明大义,同仇敌忾,在一系列“小事”中得到生动真实的表现。在“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部分中,妇女们的表现是平凡也不平凡的。作者于此写出了她们的成长,这一切,显示了作者选材与剪裁的功力。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

  (概述后老师简单的评一下。)

  (二)提问:故事情节以啥为线索,按啥顺序安排?

  明确: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天——冬季。

  (三)提问:小说分三部分,每部分讲些啥主要内容,用简要的话概括出来。

  明确:(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四)老师提示:这篇小说很有人情味,人物形象也很生动。作者是怎么样写的,很值得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我们从上面概括的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情节是围绕夫妻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先是妻子支持丈夫参军,再就是妻子惦记丈夫要去探访,回来途中遇上敌人,无意中把敌人引入我方的埋伏圈,使伏击得到全胜。人物在这过程中得到刻画,人物在这战斗中成长,人物性格也在情节展开中得到发展,下面我们就人物刻画分析几个问题:

  1.小说主要写啥人物?

  明确:小说主要写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

  [1] [2] [3] [4] [5] 下一页  

《荷花淀》教案 篇3

  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夫妻话别。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①个层次(“月亮升起来”到“丈夫还没有回来”),写水生嫂在月夜编席,等丈夫归来;第②层(“很晚”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写水生夫妻话别;第③层(“第二天”到“上船走了”),写水生嫂和乡亲们送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探夫遇敌。这部分也可分成三个层次。第①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写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第②层(“到了马庄”到“也唱起来了”),写她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复杂心情;第③层(“她们轻轻划着船”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她们遇敌后,巧妙、勇敢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助夫杀敌。第①层(“她们向荷花这里摇”到“不久”),写妇女们在荷花淀与丈夫巧遇和游击队伏击的情况;第②层(“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写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和打算;第③层(“这一年秋天”到结尾),概述妇女们在斗争中迅速成长的情况。

  这篇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诗歌般意境展现战争时代人物心理,社会风貌,作为小说,可称为别具一格。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说不追求离奇的情节。也不刻意雕琢人物,而采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人物的情操。

  3.写作手法

  ①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作者没有简介她们的相貌、姓名,但是呢她们勤劳、纯朴的本质,她们爱国、爱家、爱亲人的真心都跃然纸上。文中话别一场是最精彩的,作者用自然、真实的语言表现出水生嫂,这一农村妇女的大义。胜利歼敌后,妇女们与民兵战士的一场对话也很有代表性。战斗胜利了,水生没有对妇女们说一句话,而是奋力去追那盒饼干。然后吆喝着说“出来吧,你!”“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当小队长询问他,这些妇女是不是他们村的时,水生仍没好气地说“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语气比前一句强调得多,但不满与批评的情绪溢于言表,但就在这一句好似轻视的话语后,水生将那盒饼干丢在女人们船上。这处对水生的言语、动作描写,将他积极上进,以战事为重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但同时那丢饼干盒的动作,也真实地勾画出一个细腻,深沉,热爱亲人的血气男儿的形象,这形象让人感到可爱可敬,也真实动人。

  ②景物衬托了全文的气氛,也烘托了人物性格。

  文中多处景物刻画,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尽言纸上。文中还有多处细小的景物描写,如妇人们划船探夫的路上有一段对菱角的描写“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也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也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一处写得嫩小,也充满生机的菱角,给人一种平静也安祥的生存的快感,与当时妇人们欢乐、期盼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的气氛,但紧接着就是遇敌的紧张。文章有张有驰,很吸引人。

  【重点语段研读】

  课文开篇,夫妻话别一场。

  文章开篇描绘是一幅美妙的月夜编席图,在银白的月光下,一位俏丽的小媳妇坐在洁白如云的席子上,手指灵活地编动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幅图画是如此静谧、安祥,让人无法忘怀,生活的美好,故乡的美好,亲人的美好,这一切却也偏偏发生在生死话别的时刻。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就深深唤起读者对祖国、亲人的热爱之情。就在这恬静的月夜,水生夫妻话别。这一场话别中有一处很精彩的动作描写,水生没话找话地搭讪了半天后,终于小声说出了重要的话“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串动作描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生嫂内心复杂的、也激烈的感情,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离开丈夫,尤其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呢他关心国家的危难,水生嫂是深知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虽未说一句话,但这位妇女内心的爱、内心的焦虑、内心的豁达都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解题指导】

  参见【课文解析】和【重点语段研读】。

  [1]

《荷花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熟悉阅读小说的一般办法。

  2、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的作用。

  3、使学生了解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思路设想: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办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①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②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含蓄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③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2、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授内容:

  一、上课开始时简介作者及显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作者:孙犁,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个作家群,被称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二、检查预习:(学生回答)

  1、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2、标题:①夫妻话别  ②、探夫遇敌  ③助夫杀敌故事情节: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重点讨论: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听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⑵它们构成了一幅啥样的图景?⑶这段景物描写有啥作用?

  2、鉴赏讨论: 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故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气氛,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啥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也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Lenovo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也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小孩,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有侧重地赏析了小说《荷花淀》里的三要素,详细分析了“夫妻话别”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五、练习: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⑴、“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

  ⑴、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也显示了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性格特点。

  ⑵、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啥作用?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六、板书:

  荷花淀

  孙犁

  (孙树勋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派”)

  月(皎洁)

  席(洁白)   构            作       

  景       水(银白)   成   清新     用      展现精神面貌

  雾(薄)                           提供活动背景

  物      风(清新)        宁静           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花(新鲜香)              

  追问          体贴、温柔          

  对                      机敏、稳重            1、反映人物的心理,

  赞同          顾大局                  思想变化和性格。

  话                      明大义                2、交待事情经过,

  应嘱          吃苦耐劳                 发展故事情节。

  勇敢

  [1]

《荷花淀》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Lenovo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办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季,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办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天──冬季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啥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啥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景色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故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气氛,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也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也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也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啥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也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Lenovo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也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小孩,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也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也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啥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也问爹问小华的,婆婆母亲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2、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啥其它两段不适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也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行。”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二、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也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鉴赏生动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也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也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故乡的热爱与自豪,而那“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景色。相形之下, 《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辞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炼含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故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

  《荷花淀》隽永如诗,清新如画,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将水乡儿女的民族大义与夫妻间的浓情蜜意,融进在凝练精妙的细节描写之中,实为一曲洋溢着激情,饱蘸着至爱的英雄之歌。

  五、简单小结: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参考资料

  《荷花淀》句式修辞例谈

  《荷花淀》的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可以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如果我们要在记叙文中写进人物对话,也不能不学习运用这些句式。

  (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可以说,省略句是对话的常态。请看课文中的句子:

  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啥还不回来?”

  这一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答案在谓语,省着让答者填。答者用谓语回答,而主语正可承前省。如果要求生活对话都用完全句,那是不可想象的。例如: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在哪里?”水生说:“他们几个还在区上。”这就有点像外国人学汉语会话了。这段对话的内容是水生嫂探听游击队的消息,可是水生吞吞吐吐,他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水生嫂追根究底的心理。于是最后一个问话不但内容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形式上改用了完全句,可以看出这句话的份量不一样,显得郑重其事,不像一般生活对话那样随意、轻松,它给水生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要避重就轻、含糊其辞,这个问题你非得老实回答不行。

  (二)倒装句。人物对话也常用倒装句,特别是主谓倒装。《荷花淀》中有两处经典倒装句:第一处是水生在上述水生嫂问话后,还想掩饰,于是笑了一下。水生嫂很敏感,知道笑里有文章,就问:“怎么了,你?”第二处是一场战斗之后,水生们从水里打捞了战利品,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这里,一个疑问句,一个祈使句,它们和感叹句一样,都是倒装句的常用句型。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说。具体到课文,前一句表达了水生嫂急切的心情,在这样的问句中,谓语远比主语重要,说者总是迫不及待地先说出谓语,然后再补上主语。后一句,课文上接着补充叙述:(水生)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大凡用倒装句总是有些特殊的语气的。如果我们在记录人物对话时适当用一些倒装句,可以再现生活,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思想、性格等,甚至传达出某种环境气氛。

  (三)超短句。李裕德的《新编实用修辞》中称其为“极端省略句”。这种句式的修辞意义主要不是节省语言,而是传达出某种情绪,如惶恐、愤怒、惊讶等。看课文中的例子:“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这是妇女们发现敌船后紧接着的两段对话。很明显,前一个妇女的语气还比较从容,她虽然有意外发现,但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她还可以相对平和地组织成一个完全句,她也许只是抱怨在风平浪静的晌午怎么会出现一只“船”呢?第二个妇女就不同了,她的敏锐的目光分明已经发现了敌船的标记(也许是膏药旗或大炮啥的),她的“唉呀”只是脱口而出,语速很快,“日本”二字就组成了一个超短句,不但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了她的发现,而且真实地传达了她内心本能的惶恐、紧张(这不能说明她胆怯,这只是一种“下意识”)。如果把这个超短句换成:“那可不就是日本的船么?”就根本不能传达出原句丰富的内涵了。

  (四)残缺句。残缺句是相对于完整句的。完全句与省略句是根据成分是否省略划分的。省略句虽然省略了某一种或某几种成分,但它还是完整句,因为它在观念上是存在着被省略的成分的。残缺句就不同了,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忌讳或特殊环境的需要而有意“造”出来的(少数时候由于说话人的语言或知识修养不足也会无意识地制造出“残缺句”)。它不仅是语法上的“残缺”,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残缺”。这种句式在语法上说是不规范的(在这一点与省略句也不同),我们在正常说写活动中是不能随便制造“残缺句”的,文章和对话中存在不合理的“残缺句”,是语言修养欠缺的表现。但是呢在特殊情况下,人们也可能甚至只能说出“残缺句”来。比如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说的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就是一个出于忌讳的心理而制造的“残缺句”。《荷花淀》一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残缺句”。当几个女人去探夫时,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埋怨起丈夫来,一个妇女说:“可慌哩!比啥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慌”是方言“高兴”的意思。这个年青妇女大概新婚不久,还有点害羞和腼腆,想说“娶新娘(或新嫂)”都说不出口,讲到“新”字就跳过去了,结果留下了一个半截子句。正因为这样,才更有生活气息,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乃至于一定的时代特征。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办法琐谈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也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 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办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办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 ”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 、“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 ”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 ,也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 传达出不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二、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小孩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 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也看着豆,自己摇摇头 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小孩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 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也虚荣 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办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 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三、前呼后应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 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 ,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第三次,包扎所里,“ 我看到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 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 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详略有致

  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可以写得详细,有时可以写得简略。《林 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 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从 “偷听”者角度讲,店小二妻虽在门外,但心里紧张,既要偷听,也要防止被人发现;而后者林冲,身在暗处 ,无须防备,尽管细听。从谈话者角度讲,前者心怀鬼胎,怕人听到,密谋声低;而后者自以为阴谋得逞,免 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因此,店小二妻子只能听得藏头落尾,似是而非,而林冲当然听得真真切切。正是 作者这样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才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五、对比展示

  鲁迅的小说《祝福》有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祥林嫂眼神前后不 同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她初到鲁镇时,是“顺 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前”时,“她顺着眼, 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 寡、夫死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 自私的人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她只是 “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 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细节的对比描写,还可以用来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鸿门宴》刘邦献礼情节,项羽与范增两人态度 各异,一个安然收下“置之坐上”,一个则“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显示出前者幼稚,轻信,缺乏心计也 自视不凡,后者则显得独具见识也急躁易怒。

  六、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段,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办法。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 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 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比喻生动形象,真如浮雕一般现 于读者眼前。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人们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 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七、运用反复

  读过契诃夫小说《变色龙》的读者,一定会记得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因为小说反复四次描写那 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与“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 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 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 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也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也变了:“哦!……叶尔德林老 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 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 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也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如此 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八、借用标点

  鲁迅的小说《家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 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共有六句,其中却有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 别深的有两处

  (1)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2)当“我”问他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小孩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也不太平 ……啥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也不好’”。

  第一句写闰土的变化,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 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 。第二句分明是写闰土性格变化的社会根源,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也断断续续,正是“饥荒,苛税, 兵,匪,官,绅”把他折磨成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闰土的血泪,包含 了人生的辛酸。

  孙犁与“荷花淀派”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腕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

  《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荷花淀》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的写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小说的语言(包括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和整体上的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解题: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也名西淀,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二)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艺术风格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也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情节结构:

  预习提问1:《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也是怎么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预习提问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通过啥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预习提问3:怎样按情节划分层次?(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办法之一。)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月亮升起来"-——"上船走了")开端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发展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她们向荷花淀里摇"——结尾)高潮、结局、尾声

  (四)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天──冬季

  2.明线暗线分而也合,合而也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五)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崐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水生嫂具有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坚强忠贞的劳动妇女。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

  的传统美德,也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思想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语言和景物的描写特色。

  一、研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荷花淀》便是典范。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也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语言学习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 :1、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2、诗味盎然的环境描写;3、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

  我采用“领悟式学法”——教师精讲“夫妻夜谈”,让学生领悟并总结分析人物对话的办法:

  1.熟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分析;

  2.抓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嗯”等;

  3.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

  4.以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第二部分的“商议探夫”。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独立分析第三部分的对话,并仿写一则人物对话片断 。

  由悟法、试法到用法,由阅读理解到尝试写作,并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彻底攻破教学重难点。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Lenovo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啥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问:“怎么了,你?”这是啥句式,水生嫂为啥会这样问?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呢,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故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3)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么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也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板书:

  明确: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景色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也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也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简要总结、精讲多练。

  一、 主题思想:小说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农村青年妇女的群体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 艺术特色:

  (一)追求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塑造上刻意雕刻。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 善于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刻画场面。

  (三)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等作用。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随课练习

  一、《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也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答案: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啥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二、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答案:(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也薄也细,在她怀里跳跃着。答案:(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也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答案:(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答案:(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1—4题。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

  “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出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也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也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也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

  1.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也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4分)

  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答案

  1.(1)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3分)

  (2)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3分)

  2.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意思对即可,4分)

  3.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意思对即可,4分)

  4.BC(B项“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C项“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应为“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答对一项得2分,多选不得分)

  [1]

《荷花淀》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Lenovo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难点:以充分运用Lenovo和想象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办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三、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四、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只能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二、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1.认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2.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办法。

  3.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4.充分运用Lenovo和想象的办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

  1.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四、重点探讨。

  1.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提示: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怎么样鉴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首先应领会写的是啥样的景,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上下文来理解它为人物创设的活动背景。其次,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领会画中之意,理解景物中蕴含着有关人物的丰富感情,体味它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第三,理解景物描写,画面情景的转换,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阅读和鉴赏时,还必须充分运用Lenovo和想象的办法,只有插上Lenovo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才能深刻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意旨。

  (1)放朗读录音或范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2)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啥样的图景?

  讨论明确: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啥作用?

  讨论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故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故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气氛,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Lenovo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叙述人的语言由一人读),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啥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也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Lenovo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也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小孩,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讨论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4.概括“荷花淀派”的创作特色。

  (l)简介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一九四五年后,他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为题材,在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这篇小说。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一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他的小说散文集。

  (2)学生回答“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呢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3)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五、布置作业 :

  1.课后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2.情景作文,要求突出对话的个性化。试围绕谈理想或其他话题写一段对话。

  板书:

  课文检测题

  一、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叶象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也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啥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三、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也薄也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也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注:以上练习中括号里和横线的文字是参考答案。

  [1]

《荷花淀》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

  *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丝还连着。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解题: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新颖          1.淀:浅浅的湖泊

  美丽          2.荷花淀: 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

  提挈          3.歼灭鬼子的伏击战在这里发生

  荷花淀  4.用亭亭玉立的荷花象征年轻可爱的抗日战士(铜墙铁壁、哨兵、荷花变成了人),象征年轻美丽的

  寓意            抗日妇女

  深刻          5.荷花是美的,预示了作品轻松、优美的基调,对抗日群众寓有赞颂之意

  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七·七”事迹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抗战以后参加晋察冀边区的革命工作,这时还只有二十多岁。他的《白洋淀纪事》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荷花淀》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解放后,在天津从事编辑工作,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也被称为“诗体小说”。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情节结构: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办法之一。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天──冬季

  2.明线暗线分而也合,合而也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 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 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 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憙拑

  第二课时

  总结写作特点: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景色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也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也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二、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也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也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也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也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三、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啥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 ”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1]

《荷花淀》教案 篇9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 一 ) 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白洋淀派” ( 即“荷花淀派” )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揣摩的办法让学生欣赏本文,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艺术特色: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进而理解小说的思想意义,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二 ) 教学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首先,指导学生用10 — 15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 ? 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要求随手将精彩的地方划出来。

  接着,提问检查速读效果。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为啥说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而不是水生 ? 水生嫂从啥样的起点出发,往哪个方面成长 ?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进而初步认识水生嫂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接着,简介孙犁小说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 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表达中心思想有啥作用 ? 通过朗读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精妙,进而加深对水生嫂这一形象及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 三 ) 因教学时间限制,可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时的对话及“探夫”前的对话描写进行鉴赏。其他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靠以练代讲,“举一反三”。

  【指点迷津】

  本文教学难点是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 ? 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

  《荷花淀》是一篇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都描述敌我双方的殊死战斗,情节曲折复杂,文中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哀鸿遍野。如《铁道游击队》、《吕梁英雄传》、《地道战》、《地雷战》等。孙犁则另辟蹊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抗日战争。他不写敌后抗日游击队怎么样和日本鬼子打仗 ( 文中虽涉及打仗,但不是主要的 ) ,而是写抗日根据地的一群年轻妇女怎样在战争环境里锻炼成长,他不以游击队长水生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们作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塑造她们的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他不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精心选择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及事情,作为小说的主要材料。所以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断壁残垣,看不到硝烟烈火,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清风、明月、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进而形成了一种散文式的格调,具有诗歌般的意境,既清新脱俗,也含蓄隽永。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 一 ) 对话描写:

  1 . 说说“夫妻话别”一节中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啥作用 ?

  思维提示: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

  答案要点:

  a .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 ” ——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b . “你总是很积极的。” —— 这是水生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后说的话,话中既带有责怪也有赞扬,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c .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 ” —— 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是要去参军打仗,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d .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 深明大义,她爱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和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她所要得到的安慰只是丈夫能明白家里的难处。言为心声。这一段对话描写,细腻而也真切地写出了水生嫂复杂的内心活动。读了这一段,水生嫂这个平凡而也不平凡的人物形象就在我们面前站起来了。

  e . “爹呢 ? 小华呢 ? ” —— 故意岔开话题,怕立即把参军的事告诉妻子,妻子一时接受不了。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识大体、明大义的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这样一个革命战士形象。

  2 . 下面几句话分别反映了人物啥性格特点 ?

  a .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 .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 .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 .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 .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啥看头啊 ! ”

  思维提示:结合语境,揣测弦外之音。

  答案分析:第一个妇女说:“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说得委婉含蓄。“听说”二字告诉别人不是她自己存心积极打听的;声明“不拖尾巴”是怕别人讲她拖尾巴;不说自己想见见丈夫,而找了“忘下了一件衣裳”的借口。可见这个妇女的性格特征是文静而内向,说起话来不露痕迹。第二个妇女则不一样:“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毫无掩饰,不绕弯子。她明明白白地告诉别人,要去和丈夫说句“要紧的”话。显然,这个妇女的性格是心直口快,爽朗直率,感情较为外露。水生嫂讲:“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提出了大家没想到的问题,提醒大家去的路上不安全。这说明水生嫂性格稳重、谨慎,考虑事情比别人全面。但究竟去不去呢 ? 她却没讲出来,感情是含而不露。读者能想得到,水生嫂也是希望看到丈夫的,之所以不讲,是担心大家的安全。“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 我们快去快回来。”从语气上就可以看出来,这话自然是第二个妇女说的。急迫的心情溢于言表,所以不免有点冒失,看来缺乏冷静也是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最有情趣的是第四个妇女的话:“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 有啥看头啊 ! ”羞羞答答,忸忸怩怩。明明自己想去,却说本来不想去,而是婆婆叫她去的:

  “有啥看头啊”一句,则更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她那种忸怩含羞的神情。她爱面子说没啥看头,可她无意中说出来一个“再”字却告诉别人,她已去看过丈夫了。现在是也一次想去了。品味一下她的话,完全可以断定她是腼腆的新婚媳妇。我们说作者不愧为写人物的高手,短短一席对话,就写出了几个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写得那么逼真,传神,真所谓闻其声如见其人。

  ( 二 ) 细节描写: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答案分析:丈夫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呢,“明天”就走,也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 —— 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 ——  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向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的不测风云、可恨的鬼子、可爱的故乡……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 ——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描写的意义。

  ( 三 ) 景物描写:

  文章开头部分二、三段的景物描述有啥特色 ? 这样写有哪此好处 ? 请谈出你多方面的见解。

  思维提示:

  ( 1 ) 进行发散思维,可以从创造意境、渲染气氛、增强赞颂的艺术效果、为以下情节作铺垫等方面思考。 ( 2 ) 注意在艺术效果方面纵深开掘,求得较深刻、较新颖的见解。

  思维参考资料:

  轻风、明月、凉爽的小院,这幅景色画的底色无疑是清丽柔和的。在这清丽柔和的背景上,我们也看到了一幅绝妙的鲜明生动的水粉人物画,画面上有一编席的女人;“她象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两个优美动人的比喻,很快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境界。“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水面,还有那乳白色明朗的月亮,轻盈,缥渺,和谐。这里,作者摈弃了一切艳丽的色泽,只用一种颜料 —— 白,来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水天一色的透明世界,并借助于浪漫主义手法,以挚诚的感情,把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刻画成了飘然欲飞的仙子,给宁静的画面添上了神奇的一笔。至此,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渐入佳境,从清静的小院子里不觉走到了一个风雅雍容的女人身边。于是,我们自然要同她一起来感受“雾”的温润,“风”的凉爽和“荷叶荷花”的清香了,作品写雾“笼起”,风“吹过”荷叶荷花的翩翩摇曳,由静态写到了动态,由色写到了香,进而由物象美写到了人情美:勤劳的水生嫂在思念着心上的人……笔墨是那样的经济,而其中的意味,却也是那样的幽远。隽永和荡人心绪。

  【妙文赏析】   

  平时,我们练习,大都是有依托,打的也是固定目标,在各种条件下的射击虽然也练习过,但不够熟练,更没有经过实弹射击的锻炼。现在是舢板,目标两头晃,迎着阳光眼发花,气球在闪动着耀眼的波涛上起伏跳跃,距离也是200米,射击的难点确实很大。再加上机枪没有梭子,不能参加射击,优秀射手阿洪嫂因为枪摔坏了,也不能参加,这次可真是对我们民兵的普遍射击水平的一次大考验呵 !

  第一排枪声过后,消灭了四个目标,第二排枪声过后,也消灭了三个目标,我对射击的效果很不满意。我说:“沉住气,瞄准了再打 ! ”结果第三排枪声过后,还是只打中了三个,还有两个目标在水上漂动,好象在取笑我们。这时方书记说:“全排停止射击 ! ”然后对大家扫了一眼说:“你们哪一个来把这两个目标消灭掉 ! ”方书记也来考核我们单个民兵的射击水平了。可是大家都显出缺乏信心的样子,以期待的神情望着我,好象说:“这几个目标消灭不了,就没脸回家了。”

  我想的却是另外的问题 —— 这次演习我们搞得太不象样子了,我很恼火,恼谁 ? 恼我自己 ! 因为我们没有达到党对我们的要求,没有实现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惭愧而也难过。    我盯着两个浮动的气球,两眼象在冒火。这哪里是气球 ? 这分明是特务水鬼的脑袋 ! 这是陈占整的狗脸 ! 就因为我们集合得不快,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组织的不好,不能及时上船追赶,让他们逃走了 ! 就因为我们射击技术不精,让他们逃走了 ! 这是我们民兵的耻辱 !

  不,绝不能让他们逃掉 ! 我毅然举起了手中的枪。我打了一发子弹,消灭了一个目标;当我正在瞄准最后一个目标时,方书记忽然说:

  “海霞,你的左臂‘负伤’了,单臂射击 ! ”

  民兵们都替我着急,可是我并没有慌张。这不是因为我对单臂射击进行过练习,主要是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我把枪口抵在船板上,用一只手推上了子弹,右臂举起枪来,竟然一枪就打中了。

  民兵们高兴得齐声喊道:“打得好 ! ”竟然忘记了演习中的不快,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

  【思维体操】

  邮票被风吹进大海了吗 ?

  集邮家罗斯的房间面向大海,前后都有窗户,他有两张珍贵的邮票,今天上午放在写字台上,写字台前窗台当时打开着。不料风太大,与这扇窗相对的窗户突然被风吹开,把一张邮票吹到窗户外,带进大海里。风停了半个小时之后,探长霍尔来访,罗斯约他在房前的海滩口散步,谈了这件令人惋惜的事。

  霍尔边听边低头观察看着海滩下的海鸥的足迹,从足迹看,这只海鸥起飞时面朝大海,半小时前的退潮海水没有抹掉这些足迹,说明海鸥飞走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霍尔问:“是您亲眼见到邮票被吹到大海里的吗 ? ”罗斯说:“不,是侍生告诉我的,他说幸好他及时按住了另一张。”霍尔说:“那张邮票还在。”

  霍尔根据啥作出这样的判断 ?

  答案:

  海鸥是逆风起风的海鸟,海鸥的足迹说明风是从大海方向吹来的,而不是陆地,所以那张邮票绝不会被风吹进大海。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1 . 了解孙犁及“白洋淀派”的艺术风格

  2 .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疏密有致安排材料以及采用纵剖面的写法

  3 . 体会人物对话对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欣赏文章质朴、清新的语言

  4 . 借鉴文章出色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以致用

  5 . 词语积累:惦记、藕断丝连、影壁、凫水

  【动脑动手】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 一 )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到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

  1 . 对上段地话显示的五位青年妇女的个性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

  a . ①乖巧伶俐  ②质朴憨厚  ③稳重谨慎  ④性急冒失  ⑤忸怩羞涩

  b . ①质朴憨厚  ②性急冒失  ③乖巧伶俐  ④稳重谨慎  ⑤忸怩羞涩

  c . ①稳重谨慎  ②乖巧伶俐  ③忸怩羞涩  ④质朴憨厚  ⑤性急冒失

  d . ①忸怩羞涩  ②性急冒失  ③稳重谨慎  ④乖巧伶俐  ⑤质朴憨厚

  2 . 给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加标点。

  3 . 第五位青年妇女的话用了_______的修辞办法。

  4 . 这几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看主要起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人物形象而言,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 二 )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也薄也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有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1 . 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其作用是啥 ? 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

  a . 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势。

  b . 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c . 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和地点,而且暗示下文,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d . 通过写和平宁静下的夜景来说明战争是残酷的。

  2 . 对文中“缠绕”、“跳跃”两个词表达作用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 . 衬托水生嫂编席时的愉悦心情。    b . 表现水生嫂编席技术的熟练。

  c . 表现水生嫂的勤快,不知劳累。    d . 表现水生嫂编席动作给人的美感。

  ( 三 ) 甲: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

  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的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也如碧空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丙: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也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也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1 . 甲文和丙文都有描写划船水声的内容,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填空:

  ( 1 ) 丙文写妇女寻失不遇的回归途中,轻轻的划船,一橹一橹,一声一停,水声_______,节奏_________,这水声传达出妇女们的__________情绪。

  ( 2 ) 甲文写妇女们归途中遇到日本鬼子追赶,这时的划船声,一声紧一声,水声_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很好地表现出妇女们______________的品格。

  2 . 用简练的语言分析乙文和丙文的写景各有啥作用。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比较甲、丙和乙文,回答下面问题:

  ( 1 ) 用简练语言指出甲、丙与乙文的不同风格。

  甲、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一 ) 1 . a  2 . , —  —  !   3 . 反语 

  4 . 交待故事发生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二 ) 1 . d    2 . c

  ( 三 ) 1 .  ( 1 ) 舒缓;均匀、缓慢、轻松;少许的失意

  ( 2 ) 高亢、急促;紧凑、整齐;沉着、镇静、临危不俱

  2 . 乙文:写月下荷塘的美,为作者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

  丙文:创造一种平静而富有诗意的气氛,与下文的紧张形成鲜明对照

  3 .  ( 1 ) 甲、丙文: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乙文:描写细腻,富有神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2 ) 甲、丙文:写出抗日必胜的信心

  乙文:写在大革命失败之际,为了表现苦闷中偷来的片刻淡淡的喜悦。

  【创新园地】

  1 . 有位作者曾将我国18部古典名著巧妙串连,编成一首韵味十足的七言诗,你能说出这首诗中包含的是哪18部名著吗 ?

  东西三水桃花红,

  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

  聊斋史书西厢镜。

  同学们思考后,可将你的答案反馈给我们。

  【参考答案】

  “东”: ( 清代 ) 蔡元放《东周列国》        “西”: ( 明 ) 吴承恩《西游记》

  “三”: ( 元末 ) 罗贯中《三国演义》        “水”: ( 明 ) 施耐庵《水浒传》

  “桃花”: ( 清 ) 孔尚任《桃花扇》          “红”: ( 清 ) 曹雪芹《红楼梦》

  “官场”: ( 清末 )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儒林”: ( 清 ) 吴敬梓《儒林外史》

  “金瓶”: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 ( 明 ) 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 ( 明 )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今古”:“抱翁老人”《今古奇观》

  “聊斋”:薄松龄《聊斋志异》            “史书”:司马迁《史记》

  “西厢”:王实甫《西厢记》              “镜”: ( 清 ) 李汝珍《镜花缘》

《荷花淀》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熟悉课文:

  一、导入  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也名西淀,在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

  但在本文里也是怎么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季,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分析情节线索:

  1、 让学生概括文中几个场面的内容:

  ① 月夜编席②夫妻话别③探夫遇敌④助夫杀敌⑤学夫杀敌

  2、 让学生找出这篇小说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崐──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天──冬季 

  3、明线暗线分而也合,合而也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4、小说要表现那些人物?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第二课时

  分析课文:

  一、赏析景物描写: 

  1、学生集体朗读:从“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并思考: 

  ⑴、 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⑵、 它们构成了一幅啥样的图景?

  ⑶、 这段景物描写有啥作用? 

  2、鉴赏讨论: 讨论明确: 

  ⑴、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 

  ⑵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⑶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益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眼里,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体现了她对故乡的爱。 

  ②、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③、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气氛,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再品味: 

  二、鉴赏人物对话: (注意神态描写)

  1、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中的对话描写,思考问题⑴: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三层: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 

  2、鉴赏讨论: 

  ⑴、问:请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啥作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也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总是”有自豪也有嗔怪。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Lenovo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也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也表现了她的忠贞。 

  3、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小孩,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4、作用:a:反映人物的心理,思想变化和性格;b:发展故事情节,交代事情经过。 

  板书:

  追问          体贴、温柔           

  对                   机敏、稳重            

  赞同          顾大局                  

  话                    明大义                

  应嘱          吃苦耐劳                 

  勇敢 

  5、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么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也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小说的主题:描写了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表现了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

  四、艺术特点:语言简洁传神,充满诗情画意。点面结合,剪裁得当。

《荷花淀》教案 篇11

  教案

  教学基本要求

  一、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育点 

  ◇ 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 体会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点 

  ◇分角色精彩地朗读对话

  ◇分析、体会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

  ◇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

  (3)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重点与难点 :体味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 

  三、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本文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

  ◇由课文描写战争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即小说诗化)引出“白洋淀派”。

  二、 整体阅读指导

  ◇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作品的主要人物是谁:水生?水生嫂?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 刻画人物办法?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

  三、 语段赏析

  ◇简洁朴素的对话描写

  1、当水生告诉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军,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她的温和、顺从、贤惠,其中有一丝嗔怪,更有一份理解与支持,不满意的口气表达了满意的心情。)

  2、当水生说家里的事靠她多做些了,她鼻子有些酸,但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没有豪言壮语,却深明大义,家里的重担自己挑,全力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同时对水生的理解、体贴感到心慰。)

  3、分角色研读以下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体味含蓄而也委婉的生活化的人物语言。

  “听说她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因为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听着,才不留心而被划破;参军去部队,本是意料之中,“明天”就走,也在意料之外,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她克制依恋之情,坚强自若。细腻、丰富的感情全由这一个简单的细节而显露。)

  2、学生分析下面细节描写作用,并比较与一般战争小说的区别。

  “她们看到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叶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在打捞战利品时,战士们“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也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1、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这哪里是写战争?分明是诗的语言,抒情浓郁,诗意盎然,引人入胜,作者把劳动场面完全诗化了、美化了。是的,作者把一场战争完全诗化了!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2、学生寻找类似景物描写的语段,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培养鉴赏能力。

  3、讨论文中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铺垫情节展开,增添文章诗意。)

  四、人物与主题

  讨论并分析

  ◇一群农村青年妇女形象的代表——水生嫂形象(勤劳、纯朴、温顺、善良,深明大义,勇敢自强。)

  ◇小说表现的主题: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

  五、总结与引申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孙犁作品的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白洋淀派代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正如茅盾所说:“用谈笑风生态度去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其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荷花淀》教案 篇12

  (本课于2003年11月荣获浙江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教学设想:

  《荷花淀》是传统名篇,被赞誉为“诗体小说”。相对于主题美、情节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作品中简洁传神、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是更大的亮点。但是呢,作品所反映的时空背景离现代的学生毕竟较为久远了,怎样在一教时内让学生走入文本,品味人物语言?我认为最快捷有效的办法是朗读。因为文字的静默无声天然使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隔阂,而朗读的声情并茂本身就有利于沟通。因此,本课将把朗读作为探究人物的主要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象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朗读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3.尊重学生在阅读欣赏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小说,能列举几部印象深刻的,并说出它们的主人公吗?

  生:《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

  生:《简。爱》中的简。爱。

  生:《苔丝》中的苔丝。

  二.目标定向:

  师:昨天,老师也请大家阅读了一篇小说《荷花淀》,大家都读过了吗?你认为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妇女。

  师:但是呢,这群女人却和以上大家提到的主人公有所不同,我们找不到有关她们的外貌描写;甚至,她们连名字也没有。这是为啥呢?说说看。

  生:可能因为她们太普通了吧。

  师:哦,普通人就连名字、外貌也不需要啦?

  生: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她们的语言在头脑里想象她们的形象。

  生:大概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师:两位同学的观点是说,作者这样处理给我们留下了阔大的虚拟主机,可以驰骋我们的想象。究竟哪一种看法更为准确客观,还是让我们走近这群荷花淀妇女,走进水生嫂的内心世界,来寻求解答吧。

  分析和理解小说的人物,有多把钥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今天我们应该动用哪一把呢?

  生(齐答):语言。

  师:哦,很一致嘛。为啥呢?

  生:文中有很多处人物对话。

  生: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

  师:说得很对。那么,把握人物语言的最便捷最有效办法是啥?

  生:我想┄┄是朗读吧。

  生:应该就是朗读。

  师:这么肯定?为啥?

  生:因为人物语言是说出来的。我想不会有比朗读更好的办法了。

  师:很好,那就照你说的办。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来到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和丈夫之间的那一段对话。

  三.朗读品味夫妻话别中对话,探究把握水生嫂形象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生:朗读(略)。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怎样?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么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小孩,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生找,齐答:“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纯朴善良、任劳任怨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我试试。(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众生笑。

  师:看来,你不仅准确地理解,还能准确地传达。其他同学还找了啥句子?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准备读,其他同学充满期待。

  生读(略)。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不是很满意。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 “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 “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师:说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

  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我也想用我的声音我的情感来传达我对水生嫂的理解。我想找一位男生来合作一下,大家给我推荐一位。

  生兴奋,推荐。

  师生朗读

  从“女人抬头笑着问”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的对话部分。

  生热烈鼓掌。

  师:我想知道同学们鼓掌的理由。

  生:因为我觉得你读得蛮不错的。

  生:你让我透过水生嫂的这些语言能想象出水生嫂的形象。

  师:哦,真谢谢你的鼓励。那你给我说说水生嫂是怎么样一个人?

  生:理解支持丈夫,吃苦耐劳,淳朴善良。

  生:还有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任劳任怨。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故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啥呢?

  生齐答:探望丈夫。

  (一)、商议探夫

  师:这里的五句话应该推荐几位同学来朗读?五位还是四位?

  生:(经过阅读)四位。

  师:言为心声,啥人说啥话,大家来判断一下哪两句应该是同一个人说的?自己先读读看。

  生:第一句和第五句。

  师:为啥?

  生:因为这两句话都表明自己本身不想去。(此回答引来许多反对之声)

  师:看来你的想法很独特,很多同学有不同的见解。

  生:说第一句和第五句的人其实都是想去的,她们都在找借口(其他同学频频点头)。我认为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因为说第四句话的人最急切,那么也应该是她第一个提出要去的。

  生:我不同意。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从语句的顺序看,第二句说完以后,水生嫂提出了一个顾虑,于是她也紧接着再说。

  生:我也认为应该是第二句和第四句。因为各人的语言反映出个性不一样。比较起来,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人最为直爽,显得心直口快。

  师:说得好。那么说第一句、第三句和第五句的也分别是啥性格?

  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也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

  师:作为男同学,对女人的心理把握得如此准确,实在难能可贵。那我就请你帮我推荐四位女同学来朗读这五句话。

  四个女生朗读,其中读第五句时引来一阵笑。

  师问读第五句的同学:刚才同学们的笑声表明你读得很有意思。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生:还可以。

  师:你很含蓄,很谦虚。你认为你表达出的感觉是啥?

  生:一种不好意思直说的忸怩羞涩吧。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生齐答:有。

  师:好。请一位同学来说出这种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就在她们摇着小船回家途中,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怎么办?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也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也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啥呢。请同学们注意37页上的文字。

  (二)归途说笑

  师生听录音,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

  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

  师:哦?说来听听。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也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积极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五、结束语

  师: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给我们品尝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荷花淀的女人们,让我们感受了人情人性的纯美,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六、个性化研读题:

  任选以下各题中你感兴趣的一题,课后作研究性阅读:

  1.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除了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景物美和细节美也很突出,同学们课后可以细读课文作些品赏。

  2.今天我们通过品味语言赏析了《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形象,同学们还可以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嘱咐》,理解其中的“水生嫂”形象。

  3.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其创作风格(“荷花淀派”)

  板书设计 :

  人物                               语言

  水生嫂                             体贴聪慧,深明大义,任劳任怨 

  荷花淀妇女                         真挚多情,乐观勇敢,自尊自强

《荷花淀》教案 篇1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简介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办法;

  2、培养学生运用Lenovo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故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习,梳理情节脉络

  ⑴ 作家作品

  ⑵ 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⑶ 小标题 (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 探夫遇敌(发展)--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 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啥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啥作用?

  比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⑵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也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 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呢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话描写。要求:期中考试后,你拿着一份满意或不满意的试卷给家长,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你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内。

《荷花淀》教案 篇14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故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教学过程如下: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夫妻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Lenovo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么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啥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

  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办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c“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也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Lenovo,彼此交流探讨。)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④赏析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活画出这个女人的含蓄、聪明伶俐。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听他说,敌人要在同口安据点……”是水生嫂说的,表现了她心细、考虑问题周到、善于思考的个性。

  “哪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失。

  “我本来不想,可是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活画出一个羞涩忸怩而也十分可爱的形象。

  小结:作品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白洋淀女人们的成长历程,展示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人物语言能够体现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学生对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不够准确,可以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逐个讨论。)

  2)细节描写

  分析鉴赏一个细节。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3)鉴赏景物描写:

  ①放朗读录音: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啥样的图景?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问:这段景物描写有啥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水生嫂们为保卫可爱的故乡而战,结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及和谐的气氛,也为下文伏击战环境作了铺垫。)

  3朗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节。

  这里只有两句话,一句写荷叶,一句写荷花,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托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这里是荷叶荷花,也是铜墙铁壁,是监视敌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敌人的战场。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4)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5)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4、布置作业

  ⑴赏析文中“寻夫未遇”归途中的对话描写。(举一反三)

  ⑵赏析文中三处关于“捞”和“丢”细节描写。

  四.效果分析

  经过这一堂课,学生对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能够有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略)

《荷花淀》教案 篇15

  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象铜墙铁壁。

  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丢给了他们。

  丢在女人们船上。(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荷花淀》教案 篇16

      孙犁的《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怎么样保卫家园、与日本鬼子进行斗争的故事。然而读了孙犁的《荷花淀》,这里没有战争的血风腥雨,残垣断壁,却使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热爱故乡、坚贞英勇的青年男女,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水乡景色图画, 使我们领略到了白洋淀自然风光的不限魅力,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富饶、美丽。 

      小说中的这一幅幅景色画,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而逐步向读者展开的。 

      故事开始是写水生几个青年上区里开会,由于敌人要在同口安据点,区上决定成立地区队。于是,水生他们在区上就报了名。报名后,他们怕家里人拖尾巴,大家于是公推水生回来做工作。小说的开始就是写水生嫂在院中编席,等待水生回来的情景。这时夜深人静,月色朦胧,“院子里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女人“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些景物的描写,构成了白洋淀一幅“月下之景”,以静衬动。这样美好的家园,哪容敌人来侵犯、蹂躏。不久, 水生回来了,夫妻俩围绕水生参军的事进行了商讨、谈话。水生嫂表现出一个农村妇女对丈夫的依信任、而也恋恋不舍的情感,但她始终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终于和大家一起送水生参了军。 

      丈夫们到了部队,女人们总有些藕断丝连,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几个妇女聚到水生家商量去寻找丈夫的事。商量停当后,几个女人划着一只小船,到对面马庄上去找。结果却没有找着,她们只得扫兴而归。“现在已经快到响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上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作者这里写出了一幅“水上之景”, 如果说第一幅图画是“以静衬动”,那么这第二幅图画是“情景相生”了。这些景物从侧面烘托出妇女们由“希望”变成“失望”的空荡荡的心绪。“水面上没有一只船”,预示着有紧急情况发生;“跳荡的水银”,蕴含着更大的动荡;而拂面的“凉风”,旨在使妇女们增强一种排遣忧郁的力量。丈夫没有找到,她们悠闲地划着小船回来,船两旁的水“哗”, 哗”, 哗” 地流着,还有人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也丢进水里,在途中她们不断地埋怨着自已的丈夫。 

      然而她们哪里知道, 她们的小船早被日本鬼子的大船盯上了。等她们发现时,鬼子的大船紧紧追了过来。这时她们虽然有些后悔,然而唯一可行的是往荷花淀里摇。当她们的船刚摇进荷花淀,耳边忽然响起了一排枪声,“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后来她们发现,枪是朝外面打的;不久“她们看到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随后一个个都找到了自已的丈夫。在开展战斗前, 作者有一段关于荷花淀的描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 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是一幅“淀中之景”。作者在这里用一个明喻写了大荷叶如“铜墙铁壁”, 用一个暗喻写了荷花箭是“哨兵”,给人一种警觉、安全的感觉。这景情景交融,对战斗起了衬托与渲染的作用。后来果然,妇女们经过这场战斗的洗礼,一个个变成了保卫故乡、保卫国家的抗日战土。 

      《荷花淀》的“月下之景” “水上之景” “淀中之景” 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把自然美与人物心灵美融合在一起,激励人们更好地追生美、创造美的生活。

  [1]

《荷花淀》教案 篇17

  教案设计:汪振学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Lenovo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办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季,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办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天──冬季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啥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啥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景色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故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气氛,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也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也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也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Lenovo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啥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也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Lenovo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啥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也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小孩,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 :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也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也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啥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也问爹问小华的,婆婆母亲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2、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啥其它两段不适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也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行。”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二、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也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啥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鉴赏生动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也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也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故乡的热爱与自豪,而那“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景色。相形之下, 《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辞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炼含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故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

  《荷花淀》隽永如诗,清新如画,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将水乡儿女的民族大义与夫妻间的浓情蜜意,融进在凝练精妙的细节描写之中,实为一曲洋溢着激情,饱蘸着至爱的英雄之歌。

  五、简单小结: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六、作业 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参考资料

  《荷花淀》句式修辞例谈

  《荷花淀》的语言质朴简明,内涵丰富。小说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个性色彩。如果我们从句式的角度作一点分析,可以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认识。如果我们要在记叙文中写进人物对话,也不能不学习运用这些句式。

  (一)省略句。人物对话常用省略句,《荷花淀》也不例外。可以说,省略句是对话的常态。请看课文中的句子:

  她问:“他们几个呢?”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呢?”“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啥还不回来?”

  这一段对话,几乎全是省略句。大凡问句省谓语,答句省主语。问者寻求答案,答案在谓语,省着让答者填。答者用谓语回答,而主语正可承前省。如果要求生活对话都用完全句,那是不可想象的。例如:水生嫂问:“他们几个在哪里?”水生说:“他们几个还在区上。”这就有点像外国人学汉语会话了。这段对话的内容是水生嫂探听游击队的消息,可是水生吞吞吐吐,他的答案显然不能满足水生嫂追根究底的心理。于是最后一个问话不但内容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形式上改用了完全句,可以看出这句话的份量不一样,显得郑重其事,不像一般生活对话那样随意、轻松,它给水生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要避重就轻、含糊其辞,这个问题你非得老实回答不行。

  (二)倒装句。人物对话也常用倒装句,特别是主谓倒装。《荷花淀》中有两处经典倒装句:第一处是水生在上述水生嫂问话后,还想掩饰,于是笑了一下。水生嫂很敏感,知道笑里有文章,就问:“怎么了,你?”第二处是一场战斗之后,水生们从水里打捞了战利品,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这里,一个疑问句,一个祈使句,它们和感叹句一样,都是倒装句的常用句型。当然这只是一般的说。具体到课文,前一句表达了水生嫂急切的心情,在这样的问句中,谓语远比主语重要,说者总是迫不及待地先说出谓语,然后再补上主语。后一句,课文上接着补充叙述:(水生)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大凡用倒装句总是有些特殊的语气的。如果我们在记录人物对话时适当用一些倒装句,可以再现生活,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思想、性格等,甚至传达出某种环境气氛。

  (三)超短句。李裕德的《新编实用修辞》中称其为“极端省略句”。这种句式的修辞意义主要不是节省语言,而是传达出某种情绪,如惶恐、愤怒、惊讶等。看课文中的例子:“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你看那衣裳!”这是妇女们发现敌船后紧接着的两段对话。很明显,前一个妇女的语气还比较从容,她虽然有意外发现,但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她还可以相对平和地组织成一个完全句,她也许只是抱怨在风平浪静的晌午怎么会出现一只“船”呢?第二个妇女就不同了,她的敏锐的目光分明已经发现了敌船的标记(也许是膏药旗或大炮啥的),她的“唉呀”只是脱口而出,语速很快,“日本”二字就组成了一个超短句,不但以最快的速度报告了她的发现,而且真实地传达了她内心本能的惶恐、紧张(这不能说明她胆怯,这只是一种“下意识”)。如果把这个超短句换成:“那可不就是日本的船么?”就根本不能传达出原句丰富的内涵了。

  (四)残缺句。残缺句是相对于完整句的。完全句与省略句是根据成分是否省略划分的。省略句虽然省略了某一种或某几种成分,但它还是完整句,因为它在观念上是存在着被省略的成分的。残缺句就不同了,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忌讳或特殊环境的需要而有意“造”出来的(少数时候由于说话人的语言或知识修养不足也会无意识地制造出“残缺句”)。它不仅是语法上的“残缺”,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残缺”。这种句式在语法上说是不规范的(在这一点与省略句也不同),我们在正常说写活动中是不能随便制造“残缺句”的,文章和对话中存在不合理的“残缺句”,是语言修养欠缺的表现。但是呢在特殊情况下,人们也可能甚至只能说出“残缺句”来。比如鲁迅的《祝福》中鲁四老爷说的话“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就是一个出于忌讳的心理而制造的“残缺句”。《荷花淀》一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残缺句”。当几个女人去探夫时,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会儿埋怨起丈夫来,一个妇女说:“可慌哩!比啥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慌”是方言“高兴”的意思。这个年青妇女大概新婚不久,还有点害羞和腼腆,想说“娶新娘(或新嫂)”都说不出口,讲到“新”字就跳过去了,结果留下了一个半截子句。正因为这样,才更有生活气息,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乃至于一定的时代特征。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办法琐谈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也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 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办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办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 ”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 、“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 ”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 ,也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 传达出不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二、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小孩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 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也看着豆,自己摇摇头 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小孩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细节,寥寥几笔,把孔乙己这 个人物思想和盘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构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基本单位,一个穷困落魄却也虚荣 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办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 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1] [2] 下一页  

《荷花淀》教案 篇18

  教师寄语: 

  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

  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 宋 — —江万里

  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学习重点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学习难点

  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提防(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一梭机枪(     ) 蹿(     )

  仄歪(    )  趴(    )    飒(    )       转弯抹角(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        

  仄歪:     

  张皇失措:     

  3、作者简介: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路导航: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2、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读这篇小说的感受,要求 用“我喜欢               ,因为            ”这样的句式说话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啥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

  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二)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三)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

  1.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2.分析写景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思路导航: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五、课堂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六、达标测试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题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到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也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啥也靠给我,我啥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描写,在全文起啥作用?

  2.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也飘回来……”体现船行的啥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么样的撑船人?

  3.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

  4.“你啥也靠给我,我啥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么样的性格?

  5.“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啥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小孩安慰她,也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啥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小孩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小孩,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6.文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么样的心理活动?

  7.文中画“       ”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8.“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啥?喻体是啥?体现人物怎么样的心情?

  9.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

  2.《荷花淀》

  一、

  1、 (dī fɑnɡ)  (ɡāo) (wěi (yào)

  (jìn)  (yāohe)  (suō)  (cuān)

  (zè)  (pā)  (sà)  (mò)

  2、寒噤: 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 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河北安平县人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 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二、1、示例:

  一个干瘦的、眼睛特别明亮的老者撑着一只小船,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运干部他不带一支枪,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样的衣服(除了那件蓝色的破旧短裤),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驰骋,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稻米和肥鱼的香味,才和歌声一起从苇塘里飘出来;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才得以维系

  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续说下文

  2、答案示例: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它具有浓浓的传奇色彩”

  “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

  “我喜欢这篇小说中的两个俊女子,因为她们小小年纪便投身革命,大菱受伤后表现得异常坚强,是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我喜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因为它富于诗情画意,例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我喜欢小说把严酷的战争与温柔的水乡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因为它具有一种摇曳的美”

  三、(一)1.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为“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

  2、外貌描写:“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语言描写:“你啥也靠给我,我啥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见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啥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啥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小孩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二)①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许诺一切靠他,一切保险;②通过敌人封锁线,老人就像一个没事人,显得悠闲自得;③送两个女孩进苇塘,他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菱受伤,确实过于自信;他觉得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也有些过于自尊④老头子发誓要讨回血债,这场极其精彩的英雄行为表明他是始终自信的

  (三)示例:(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到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2.示例:“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强化抒情韵味的作用,决非可有可无

  六、1.“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也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也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2.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3.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4.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5.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6.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7.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8.“砸着鬼子们的脑袋” “敲打顽固的老玉米” 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9.“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荷花淀》教案 篇19

  【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学习通过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烘托气氛,使情与景自然融在一起。

  【课文解析】

  1.注音释义

  席篾(miè)    奔(bēn)

  2.内容主旨

  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月亮升起来”到“上船走了”),夫妻话别。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①个层次(“月亮升起来”到“丈夫还没有回来”),写水生嫂在月夜编席,等丈夫归来;第②层(“很晚”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写水生夫妻话别;第③层(“第二天”到“上船走了”),写水生嫂和乡亲们送水生参军。

  第二部分(“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探夫遇敌。这部分也可分成三个层次。第①层(“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写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望丈夫;第②层(“到了马庄”到“也唱起来了”),写她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复杂心情;第③层(“她们轻轻划着船”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她们遇敌后,巧妙、勇敢地摆脱敌人的追击。

  第三部分(“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助夫杀敌。第①层(“她们向荷花这里摇”到“不久”),写妇女们在荷花淀与丈夫巧遇和游击队伏击的情况;第②层(“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写妇女们经受战斗锻炼后的感受和打算;第③层(“这一年秋天”到结尾),概述妇女们在斗争中迅速成长的情况。

  这篇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诗歌般意境展现战争时代人物心理,社会风貌,作为小说,可称为别具一格。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小说不追求离奇的情节。也不刻意雕琢人物,而采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现人物的情操。

  3.写作手法

  ①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作者没有简介她们的相貌、姓名,但是呢她们勤劳、纯朴的本质,她们爱国、爱家、爱亲人的真心都跃然纸上。文中话别一场是最精彩的,作者用自然、真实的语言表现出水生嫂,这一农村妇女的大义。胜利歼敌后,妇女们与民兵战士的一场对话也很有代表性。战斗胜利了,水生没有对妇女们说一句话,而是奋力去追那盒饼干。然后吆喝着说“出来吧,你!”“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当小队长询问他,这些妇女是不是他们村的时,水生仍没好气地说“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语气比前一句强调得多,但不满与批评的情绪溢于言表,但就在这一句好似轻视的话语后,水生将那盒饼干丢在女人们船上。这处对水生的言语、动作描写,将他积极上进,以战事为重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但同时那丢饼干盒的动作,也真实地勾画出一个细腻,深沉,热爱亲人的血气男儿的形象,这形象让人感到可爱可敬,也真实动人。

  ②景物衬托了全文的气氛,也烘托了人物性格。

  文中多处景物刻画,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尽言纸上。文中还有多处细小的景物描写,如妇人们划船探夫的路上有一段对菱角的描写“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也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也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一处写得嫩小,也充满生机的菱角,给人一种平静也安祥的生存的快感,与当时妇人们欢乐、期盼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的气氛,但紧接着就是遇敌的紧张。文章有张有驰,很吸引人。

  【重点语段研读】

  课文开篇,夫妻话别一场。

  文章开篇描绘是一幅美妙的月夜编席图,在银白的月光下,一位俏丽的小媳妇坐在洁白如云的席子上,手指灵活地编动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这幅图画是如此静谧、安祥,让人无法忘怀,生活的美好,故乡的美好,亲人的美好,这一切却也偏偏发生在生死话别的时刻。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就深深唤起读者对祖国、亲人的热爱之情。就在这恬静的月夜,水生夫妻话别。这一场话别中有一处很精彩的动作描写,水生没话找话地搭讪了半天后,终于小声说出了重要的话“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串动作描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生嫂内心复杂的、也激烈的感情,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离开丈夫,尤其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呢他关心国家的危难,水生嫂是深知丈夫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虽未说一句话,但这位妇女内心的爱、内心的焦虑、内心的豁达都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解题指导】

  参见【课文解析】和【重点语段研读】。

推荐站内搜索:励志日志、东南大学自考专业、专升本后悔一生全国统一考研时间、2015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河南高考分数查询入口、山西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教师考试、2013公务员成绩查询、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稿、

《荷花淀》教案(精选19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荷花淀》教案(精选19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377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