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一帆 蒙城第六中学语文组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建立鼓励式的评价机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由于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我们应该注重对评价过程中“度”的把握以及对评价对象差异性的参考,借以真正的发挥出评价机制的潜在作用。
关键词:抑扬 度 鼓励式 评价机制
现在,我国教育正处在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轰轰烈烈开展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现出现代教育的人文性特点。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现代教育的人文性特点,我认为应该构建一种与时俱进且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人文性两者共同要求对学生应该采用孤立的教育和评价方式,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无论是从生理学 、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都是提高教学和教育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评价方式。可以说,鼓励机制的建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成长期,他们的心理、生理方面比较脆弱,人文性的评价、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让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健康且迅速的成长。生理学的角度如此,教育学的角度也是这样的: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和谐的交流关系,科学人文的鼓励性话语,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凡此种种原因,促使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对教学过程 的主体——学生实施具有人文性的鼓励式评价。所以,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掌声、表扬声、声声不绝。致使许多一线教师上课时为了显现教育的人文性,没有了评价原则,是对也表扬,错也表扬。我认为这是一种教育领域的极“左”思想,这样既不能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也不能实现真正育人的效果,更为严重的是,这将滋生一种没有立场、不辨是非的错误思想。
传统的评价机制不适应现代教育,一味的鼓励教学,也不能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我们该将怎么办呢?
古人云:过犹而不及。凡事都要有个度,一味的批评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满堂的表扬声致使学生失去了是非观。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真正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主张:抑扬有度,因生施评。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说整合以上两个极端的评价思想,但它并非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效果基础之上的,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说,抑扬有度,它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个度的把握,是要求老师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机制下加以合适的评价。学生回答正确了或者做的优秀了,老师应给以充分的表扬,但这种表扬既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又可以杜绝学生的骄傲情绪。反而言之,老师的评价既要给学生以警示,又不会导致学生的灰心丧气。从而真正的大道评价的目的,推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许多一线教师曲解了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的鼓励机制,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了“啧啧”的 表扬声。回答对了表扬,回答错了也表扬,这无疑是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教师是要重视鼓励机制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拓展的作用,但也应该把握趋利避害的原则。因为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过分的夸奖则会滋生学生一种洋洋得意的骄傲心理。我们都知道,自信是人成功的第一步,但自负则是迈向成功的大敌。这正如列宁所说:“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同样,学生自信与自负的心理产生与教师的评价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进一步来说,正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可塑性较大,他们的思维中感性思维成分比例较大,而缺乏辩证全面的理性思维,稍稍的一些不正确的引导到可能引起他们思维的误导和思想的偏差。特别是,在学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时候,一些老师为了一味的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体现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及时的指正,相反,却是毫无原则的加以鼓励。这对于一个没有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思维的错误引导,甚至影响他以后的成长。
因此,我们说,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需要一个“度”
的把握,不可为了表扬而表扬,应该是抑扬有度,适可而止。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在这里我也借用他的这种教育主张,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建议采用“因人施评”的个性化评价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有其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的。正如上文所说的一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老师在实施鼓励评价体制的同时,在评价的模式和评价的语言上要讲究“度”的把握,那么同样,在对评价对象的方面就要注重“人”的个性化差别。因此说,因人施评与抑扬有度的评价思想是一脉相承,相辅互用的。再者说,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 中的一个具体的阶段,它的主体思想应该与整个教学的主导思想是相通的,即也应该符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思想。
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他们必然存在着个性差异,因而他们的性格类型和心理素质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样,如果老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采用“一刀切”评价模式,这一定会导致其中一部分的学生心理状况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评价效果的降低,达不到预期的评价目标。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类型和心理素质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措辞,力争做到“因人施评”。比如,当我们的评价对象的性格是内向型的学生,我们应该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评价方式,评价的语言应该是和“风细雨式”的点拨和引导。因为这一类型的学生心理较为脆弱,缺乏自信,如果我们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一味的批评,这样他们的心里就会受到严重的刺激和伤害,从而走向更为内向的深渊,达不到以评促进的评价目的。相反,如果我们采用温馨和鼓励性的话语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便会激起他们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力,这样便会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和挖掘到自己的优点和潜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我们班在初三刚开学的时候转来一个叫刘侠的女生,由于性别和成绩的问题,她的性格十分内向,也严重的缺乏自信,为了提高的她的自信心,在上课的时候,我特意的提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她回答正确之后,又及时的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几次之后,她的性格便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在周记上主动要求我在课堂上多提问她,现在她完全找到了自信,开始大胆的与同学交流,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当然,也有性格特别外向的学生,他们十分活跃,贪玩,常常违反校规校纪。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我们应该采用特殊的评价和引导方式,或是批评和鼓励并举,或是委以一定的职务,甚至可以采用“置之死地以后生”的特殊评价模式。因为这一类型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素质相对来说较好,他们的缺点太多又不能认识彻底,这时如果我们采用“置之死地以后生”的批评方式,会让他们清醒过来,严重的切肤之痛,可以促使他们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浪子回头”的绝好的效果。当然这种评价模式的针对性较强,不可以轻易的加以实施。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种类很多,这种模式也有它适用的空间。
总之,在教学的整个流程之中,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评价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而言之,不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推行鼓励式评价模式的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评价的实用性,真正做到。这样才能切实达到“以评促学”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全面素养”的教育目标。
推荐站内搜索:初级药师报名时间、湖北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绿豆发芽观察日记8天、2021理综答案、成人高考录取时间、国考公务员2020报名时间、吉林省高考信息网、专升本报名网站、内蒙古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幼儿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