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通用13篇)
《摇篮曲》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婴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婴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
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啥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也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啥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啥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母亲在哄宝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母亲在哄自己心爱的宝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婴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婴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贝,天黑了母亲要哄宝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母亲哄你们睡觉心里怎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父亲小母亲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婴儿也来扮演母亲父亲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婴儿变换动作。(婴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婴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 篇2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婴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婴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啥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也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啥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啥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母亲在哄宝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母亲在哄自己心爱的宝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婴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婴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贝,天黑了母亲要哄宝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母亲哄你们睡觉心里怎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父亲小母亲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婴儿也来扮演母亲父亲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婴儿变换动作。(婴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婴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 篇3
教学设计沙湾中学 商海青一、 教材分析:本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14册第四单元。勃拉姆斯的这首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妈妈对小孩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类型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应用各种手段查找知识的能力。2、 通过对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3、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4、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轻柔声演唱2难点:分析综合中外的异同四、 教学流程程序 教师活动预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钢琴弹奏旋律 和着音乐走进教室,找好位置坐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导 入 新 课打出幻灯片(妈妈哄小孩入睡)问:通过图片你Lenovo到啥?自由发言(母亲、小时候、入睡、歌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聆 听 体 验1、播放幻灯片打出问题:表达了啥样的感情? 2、幻灯片:为了表达的感情,用怎么样的力度和音色演唱好呢? 3、请用你想象的处理办法试一试。 1、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首妈妈哄宝贝入睡唱的歌,表达了妈妈对小孩的亲切祝福。2、讨论得出:速度徐缓,力度较弱。 3、提出自己创作的歌曲方案,用自己的办法处理歌曲1、初步体验歌曲,为下面的歌曲学习打基础。 为学习歌曲、总结歌曲特点做良好准备。 通过亲自体验把握歌曲的演唱情绪。 歌 曲 教 学范唱,要求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个你认为合适的动作。边听范唱边做动作(有的模仿摇摇篮、有的模仿抱孩子……)启发学生充分的进行想象1、 弹钢琴,2、 播放录音3、 要求用轻柔声演唱歌曲1、模唱2、跟录音一起唱3、用轻柔声演唱改变以往一句一跟的歌曲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完整体验。演 绎 歌 曲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歌曲的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动作、歌唱、用节奏伴奏……)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综 合 阶 段欣赏中外:(一)声乐曲:1舒伯特2东北民歌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莫扎特聆听两首1、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2、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妈妈对小孩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3、总结得出:是一种音乐体裁。培养学生查找知识的能力 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歌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欣赏中外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摇篮曲》 篇4
教案
课题:《摇篮曲》
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的表演情绪
2、了解摇篮曲
3、了解欧洲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
1、体会摇篮曲温柔的曲风
2、掌握F大调
课型:综合活动课
教学办法:启发提示式、示范法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 问好
2、发声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最幸福的不过是在母亲的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的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所有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母亲 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啥样的画面。
三、进入新课
简介作者: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 德国作曲家。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1862年,他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导、乐队指挥。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1、 学习F大调
2、 节奏 为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琴上弹奏, 学生模仿节奏型,可自创。
3、 视唱
4、范唱(多媒体)
5、唱谱
6、读词 有感情的朗读
7、再次收听范唱(带问题)
-----------用怎么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表达了啥样的情感?
8、 完整唱完全曲 用富有弹性的、温柔的声音演唱--------解决重点问题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摇篮曲的演唱情绪与办法,体会到了勃拉姆斯这首摇篮曲的风格,我们被勃拉姆斯所做的这首细腻的歌曲所打动,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回去后,大家可以查找还有多少首摇篮曲,不妨找出来做做比较,看看他们的曲风有啥不同。
《摇篮曲》 篇5
课程简介: 小孩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父亲母亲都曾抱着小孩或守护在小孩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小孩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可是现在的小孩有几个也知道幼时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呢?有多少小孩也知道感激父母的疼爱呢?在此,我想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在亲情教育中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目标: 1.人文目标: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能力目标: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情感目标: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 1.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2.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课程资源: 中外若干首摇篮曲,课件,亲情相片,竖笛,钢琴
课程理念: 创设情境,在感受亲情音乐是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实施: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母亲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啥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母亲,你想采用啥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啥?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啥?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
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 ,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曲
3,再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个有啥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也称催眠曲。原是妈妈在摇篮旁为使幼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妈妈对小孩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也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幼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音乐家小故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也多也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到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3, 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平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4, 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啥样的情感?以“母亲,我想对您
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母亲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
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摇篮曲》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唱会歌曲:节奏、音高及一字多音处准确无误。
2、指导学生唱好歌曲:通过不断学唱,能用多种形式(唱、奏、演、说)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懂得感恩及孝敬父母
3、初步感受《摇篮曲》,让学生会用慢速体会歌词意境,并能用深情、轻柔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宁静、和谐、温馨的画面。
教学重点
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演唱《唱给母亲的摇篮曲》,用歌声表达对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
3—5的跳进,一字多音的准确歌唱。
教学准备
教师:钢琴、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设计意图: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点,为新歌建立一种认知概念)
1、欣赏歌曲《摇篮曲》。师放背景音乐《摇篮曲》(第一段):“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你一边仔细听一边随音乐做做动作。
2、了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在这歌声中,你是怎么样做的?”师请一生示范并回答。生:“轻轻拍。”师:“哦,你是在轻轻的拍,用了轻柔的力度。(板书:轻柔)我还看到有的同学是这样的……说明他的速度是……?对,很缓慢。(板书:缓慢)那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么样的感受?”生听歌曲做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生答:“很美、优雅、优美。”(板书:优美)(设计意图:生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对歌曲的感受。)
(设计意图:生用动作表现对歌曲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3、听《摇篮曲》第二遍。师带学生律动并启发:“让我们继续来体会歌曲的优美。”生听歌曲。“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写的《摇篮曲》。摇篮曲是夜晚时母亲哄小宝贝睡觉的歌曲,它的音乐特点就是(生读):优美,缓慢,轻柔。”(师同时用动作和姿态来引导。)(设计意图:了解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4、让小孩想象唱给母亲的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小孩们,小时侯母亲的摇篮曲伴随我们长大,我们今天也为母亲唱一首摇篮曲,你会用怎么样的情绪唱给母亲听呢?”(生猜)“那请你带着这样的音乐特点来读读歌名。”(设计意图:运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课题)
二.新课:学习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四步来熟悉并学习好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师:“真优美!来,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曲是不是和我们的猜想一样。”生初听音乐。
2、听歌曲内容。师:“歌曲优美、缓慢、轻柔,给我们展示了我们对母亲的爱,随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中一个也一个感人的瞬间。”生复听音乐。师:“你最感动的是啥?”生回答:“我最感动的是小孩给母亲披棉袄。”“他把桌子当成摇篮来摇。”
3、听歌曲旋律,用手画旋律线并哼鸣。师:“夜空中,繁星点点,连星星也想用唱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来,我们用lu跟着星星一起唱出我们的感动吧。”生边唱边画旋律线。
4、小声跟唱。师:“小孩们的声音真美!让我们一起再用优美的歌声让母亲进入甜美的梦乡吧。”老师引唱,学生一起轻声连贯的演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设计意图:从老师身上学会处理歌曲的办法)
1、通过提问来分段解决、处理情绪。
(1)师:“夜!多么宁静、多么安详,连小虫子低声的吟唱也听得清清楚楚,来,让我们一起轻声演唱第一段吧!”教师带领学生演唱第一段。
(2)心里充满对母亲的爱来学习第二段。师问:“这么美的夜里小女孩为母亲想了些啥?”生:“她想把桌子当成摇篮来摇。”师:“因为她爱母亲,那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爱来唱唱第二段。”
(3)内心带着心疼的感觉来学习第三段。师问:“小女孩也为母亲做了些啥呢?”(生答)“那她一定非常心疼他的母亲,你能唱出这种感觉吗?来,唱给老师听听。”生演唱。
2、老师范唱。
(1)师范唱(加上动作、表情和情绪)师:“听着你们唱,老师也想唱了,你们想听吗?”师唱歌曲。(设计意图:用老师正确的范唱来引领学生)
(2)找出老师的优点。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生答:“有动作。”师:“是啊,我就是根据歌词的内容来演唱的。”生答:“唱得很优美。”师:“老师是根据摇篮曲的音乐特点来演唱的。”
(3)生学唱,并歌表演。师:“其实,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比老师唱得还好,敢来挑战勾老师吗?”生:“敢。”师:“那我们同座的两个小孩一个来扮演母亲,一个扮演女儿,一起来边唱边表演,好吗?”生表演唱。(设计意图:学生找到老师好的办法并学习,如:加上动作来处理歌曲)
(4)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师:“小孩们,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来唱的这首歌,那这种演唱形式叫啥?”生答:“齐唱。”师:“现在我们再来换一种演唱形式,只唱第一段。我请一个小孩来唱第一句,全体女生唱第二句,所有小孩接着唱完。”生实践唱。师:“刚才的演唱形式小孩们知道叫啥吗?”生答。师:“叫领唱。老师再告诉大家一种演唱形式:女生唱一句,男生唱一句,这叫对唱。一起来试试第二段吧。”生实践唱。师:“我们再来用一种高难度的形式唱唱吧,左边的小孩先来唱,右边的小孩后来唱,这叫轮唱,敢来试试吗?”生实践。(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多种演唱形式)
四.出示课件照片。师:“在你们的歌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母亲的爱,当然母亲也爱着你们,真是幸福的一家,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师出示课件照片,生欣赏。(设计意图:激发爱心)
五.为歌曲加打击乐器。
1、师伴奏歌曲第一段。师:“夜深了,当劳累的母亲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你最想对母亲说啥?”生:“母亲你辛苦了。”师:“你们真是孝顺的小孩,为了使歌曲更加好听,老师想了个小办法,小孩们想听吗?”(放伴奏,师加入打击乐)(设计意图:师为生示范打击乐器的演奏办法及伴奏型)
2、学生演奏第二段、第三段。
(1)学习拍击节奏型。师:“你注意听了吗?刚才老师是怎么样伴奏的?”(生用手拍击)“小孩们听得真仔细,老师是用这种节奏型来伴奏的,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师哼唱歌曲,生拍手)
(2)师点出这种乐器的音色是符合这首歌曲特点的。师:“小孩们,你能准确喊出这两种小乐器的名字吗?”生:“碰钟、三角铁”师:“真不错!我们人能唱歌,这些小乐器也能唱歌,说说这些小乐器唱歌时音色有啥特点?”生:“轻柔。”师:“非常好,这两种乐器的音色正符合了这首歌曲的意境,所以老师选择了这两种乐器来进行伴奏。”
六.拓展。(设计意图:再次深化母爱,从《小脚丫》这部公益广告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观看公益片《小脚丫》。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是非常爱母亲的好小孩,而且每个小孩子都用不同的方式爱着母亲。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孩子是怎样爱他的母亲的。”生:欣赏《小脚丫的视频》。
2、生用说的形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师:“广告中的小男孩是个肯用心、懂事的好小孩,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小孩也和他一样。老师想听一听,你也是怎么样爱母亲的?”生畅所欲言,师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亲的爱却是无止境的,让我们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回报我们的母亲吧!”(随音乐出教室)
课后反思
《唱给母亲的摇篮曲》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极强的歌曲,歌曲表现了主人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所以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启发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在歌曲中既得到情感陶冶,也在从中学会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教学中,始终以审美为核心,以互动为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情感人,让每一个人都获得美的享受。
我的预设是让学生深刻体会妈妈的爱。可以把这种感情放到表现歌曲当中去。首先我给大家欣赏轻柔、优美的《摇篮曲》,然后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然后也让小孩们Lenovo小时候母亲的关怀。接着导入歌曲。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深情,我先用多媒体播放FLASH展示母亲因为在辛苦工作在桌子睡着了的情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在进行教学时要把握歌曲深情、轻柔、宁静的基本情绪,多媒体再次展示:布满星星的夜空,我给母亲披花袄情境,讲解歌曲中的结束句,虽然只有一个字,是用哼鸣来演唱的,但是呢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着我们对母亲深深的感情,因为我们对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经过画面的展示和老师的启发,学生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母亲工作的辛劳和平时对我们的种种关爱。合理的想象不仅渲染了歌曲的情境,表达了歌曲的情感,而且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性、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演唱时,学生能用轻柔的歌声完美地唱出对母亲的一片挚爱与真情。在教学中,出现了这个样一个问题在教唱到56|5-|夜深了这一句时,有些男同学有喊唱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带领同学们分析歌曲.第一遍初听歌曲后提问:摇篮曲是谁唱给谁听的?啥时候唱?应该用啥样的声音唱?第二遍听录音,学生回答.摇篮曲是母亲唱给小孩的,晚上哄小孩睡觉时唱,应该用很弱,很轻的声音唱.教师总结:摇篮曲一般都是母亲唱给小孩的,而这首摇篮曲是小孩唱给母亲的,歌声中充满小孩对母亲不限的爱,我们应用深情轻柔的声音来演唱.第三遍听录音,学生小声哼唱旋律.第四遍听录音,学生跟唱旋律.通过分析,学生改掉了喊唱的坏习惯,能够用较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教学当中,为了启发学生对母亲的关爱,对母亲的深情,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家庭来表演情景剧,使学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接着再播放录音,视觉和听觉的交替的展现,引发学生由表象进入形象思维,
而这一课的不足之处也就出现在这一环节,在创编活动时,有的同学很内向,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如其他学生,教师应在这时给予他们多多的鼓励,使他们敢于想象,勤于思考,勇敢自信,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着意关注的。总之,只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小孩们的潜力就能够得到的发挥。
本节课的设计以真实、朴实为主,让学生扎实的学习歌唱、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会审美、学生感悟,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感谢、学做善良的人、学做品德高尚的人。如果再让我上一次,我设计更多的教学亮点、更高效的教学办法,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摇篮曲》 篇7
《感受摇篮曲》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鸡东县新建小学张丽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音乐欣赏课。下面,就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展开说明。
一、 对比欣赏,引入新课
1、听音乐进课堂,师生相互问好
学生随着《拉德茨基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精神饱满的走进教室。师生相互拍手进行问好礼仪式。这种形式可以使气愤活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共融于这种活跃的课前气氛中。
2、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在学生进入到座位后,我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并引导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
3、思考交流
播放完《摇篮曲》后,我提出了问题: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学生进行讨论、发言,谈自己对两段音乐的感受。
4、小结、点题
通过学生的踊跃发言,我对学生的感受与看法给予了肯定。然后简要简介《摇篮曲》的作者,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揭示课题,提出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
二、 复听音乐、加深感受
1、复听舒伯特《摇篮曲》,提出问题
通过课件再播放一遍舒伯特的《摇篮曲》我采用“闭目法”,力图消除视觉干扰,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并在欣赏后运用多媒体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谈自己所想,给学生信心,让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产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2、加深感受,情感升华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扬,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出妈妈在安慰小孩入睡的画面,配乐进行小结。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摇篮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感受,情感得到了升华。
3、简介作者由来
通过画面和音乐结合,简单简介作者及作品的由来。这种形式可使学生对作者加深印象,产生创作的想法和欲望。
三、 实验体会、得出结论
1、欣赏《命运》、《欢乐颂》、《勃拉姆斯摇篮曲》片段。运用图乐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比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2、师生探讨、发表见解
通过三首乐曲的对比欣赏,我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参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3、小结
为了加深学生对摇篮曲特点的印象,我运用多媒体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用“智慧姐姐”的口吻,小结摇篮曲的情绪及特点。
4、加深感受
在“智慧姐姐”小结摇篮曲的特点之后,我也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摇篮曲,然后引导学生用优美、抒情地情绪演唱《小熊宝贝摇篮曲》,进一步体会与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四、 巩固与创新性运用
1、 欣赏《东北摇篮曲》
运用多媒体直接引导学生欣赏《东北摇篮曲》
2、 小结
播放完,我告诉学生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摇篮曲。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由民歌改编而成的摇篮曲。然后小结出摇篮曲具有摇荡的韵律感,节奏比较平稳的歌曲,我们都能用做摇篮曲。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产生创作机制,为下个环节作铺垫。
3、 创作性学习
(1)集体改编《乃呦乃》
(2)鼓励和启发学生根据熟悉的歌曲进行自由改编摇篮曲。
4、 展示与表演
鼓励学生上来表演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并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做父亲母亲的艰辛
五、 结束语:
通过这节音乐课,老师相信大家都能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都能更加关心和爱戴我们的父亲母亲;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能在学校这个大摇篮中,努力的锻炼自己、健康的成长,长大以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我们最伟大的妈妈——祖国。最后,祝愿同学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欢乐!
(板书设计 )《感受摇篮曲》
节奏平稳速度较慢
安静抒情优美
《摇篮曲》 篇8
优秀教案 课题:歌曲《唱给母亲的摇篮曲》选材:选自《唱给母亲的摇篮曲》课型:综合课或多媒体综合课(第二课时)教具:综合课:钢琴,电教板,录音机及磁带,dvd机,图片,挂图,有不同他*的画,自己准备的道具。多媒体综合课:电脑,课件,投影大屏幕,钢琴或数码琴。教学内容:1、了解音乐速度对歌曲表达的重要作用以及简单的运用。2、学习歌曲《唱给母亲的摇篮曲》教学目的: 1、通过不同的歌曲片段的回顾,使学生掌握音乐速度对歌曲感情表达的重要性。 2、学唱歌曲《唱给妈 妈 的摇篮曲》,能用慢速体会歌词意境。并能用深情,轻柔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歌中宁静的,和谐的,温馨的画面。并鼓励学生要尊老爱幼,并养成关爱它人的习惯。 3、培养学生即兴创编舞蹈及表演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速度在歌曲中的运用的重要性。并能即兴情境表演。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部分利用多媒体观看一段录像(录像中的学生没有一个好习惯,采用反面教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课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使学生产生悬念。进而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没有多媒体,可要求几位同学现场表演母亲睡着后,自己的一言一行,反面的)(二)新课教学部分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我们观看了一段录像,录像中的同学回家后,看到累倒后熟睡的母亲,他的所作所为正确吗?有何不正确的地方呢?由学生展开讨论后回答。(他不应叫醒母亲)(他不应大声喧哗)(他不应在家拍皮球)等等。老师可灵活引申到其它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去。我们今天要看看歌曲中的主人公看到母亲睡着后是怎么样做的? 3、请看大屏幕或黑板。 (1)放出母亲熟睡后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正在帮母亲盖被子的场景。电脑解说:"小南帮母亲盖完被子后,觉得做了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想着想着就哼起了歌儿。"接着放出歌曲《唱给他*的摇篮曲》。让学生在轻柔,宁静的环境下欣赏完第一遍歌曲《唱给母亲 的摇篮曲》。办法:在欣赏过程中多媒体的画面出现小南关心他*的不同动作和表情神态。(与课前观看的录像内容进行对比)。 (2)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提醒学生在唱到四分休止符和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好。让学生比较拖足3拍半和不拖足3拍半的感情对比及思考怎样进行感情的处理。 (3)分析2/4拍歌曲的风格。讲解结束词"呣"在歌曲中的作用与感情处理《能进一步深化母女之间的感情和自己更得意的内心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那段歌词。办法:可小声放歌曲的伴奏音乐,老师要引导深情,慢速读 (5)用"呣"模唱歌曲的旋律办法:看着大屏幕画面,小声地用气息垫住,顶着模唱 (6)学唱,,《唱给妈 妈 的摇篮曲》歌词.办法:教师唱词,学生唱谱.第一段,然后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自学第二,三段歌词 (7)突出重难点.唱出有四分休止符和连音线的句子及掌握结束词 "呣"的演唱. (8)用深情,轻柔,温馨的感情演唱《唱给母亲 的摇篮曲》 办法:分组演唱,每一段用一种速度,由学生回答唱完歌曲后的感受.对回答问题好的一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9)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遇到同样的事会怎么办.并创编第二,三段歌词.同时参考屏幕上欣赏到的画面用自己的道具自编自演.把你心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如: "看着母亲笑,坐下了,心里哼着他*的歌,母亲听到了,睡得更熟,更香了"(10)感受他母亲的歌的唱法办法:看大屏幕(或听录音),欣赏或回顾《母亲的心》《鲁冰花》《母亲的吻》等歌曲片段,模仿《母亲的歌》自创歌词. (11)德育教育办法:请学生看屏幕再现母亲伏在桌上睡着了的情景,童声童语解说:"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回到家中也应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应学会关心母亲,关爱他人,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母亲,回报祖国."(三)小结部分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唱给谁的歌?2、《唱给母亲的摇篮曲》它应用怎么样的情绪,力度,速度演唱?(四)布置作业1、请学生模仿《唱给妈 妈 的摇篮曲》自编歌词《唱给父亲的歌》.2、回家后把《唱给妈 妈 的摇篮曲》唱给母亲听.让母亲签字.(五)教学后记1、学生对音乐速度在歌曲处理中的运用了解甚佳.2、学生对深情,轻柔的歌声唱法掌握还不够到位.应要坚持每天深呼吸,练气息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往往有其心而无其力)3、自从运用《走进音乐世界》新课程后.学生对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已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即兴情境表演的能力,达到了新课程中创作实践的要求.
《摇篮曲》 篇9
一、 教学内容:
的对比欣赏、表现及创作。
二、 教学目标 :
1、 情感目标:通过对摇篮曲、进行曲这两类体裁乐曲的欣赏、表现和创作,养成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并适当培养其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探究、表现音乐的兴趣。
2、 过程目标:通过课堂内外以及师生互动的体验、探究、合作,进行好欣赏、表现及创作。
3、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在已有技能的基础上表现音乐,同时以自主、即兴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 教学过程 :
1、 开课;
2、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进而谈一谈所知的摇篮曲和进行曲的知识;(通过课前准备,学生以从书本、杂志、词典和网站等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
师:“小孩们,今天这节课张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听一听、谈一谈,一起来表现一下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音乐形象完全不同的乐曲。(播放CAI课件)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找一找、去准备一下自己喜欢的歌曲或乐曲,并搜集相关的资料,不知道都准备的怎样呀?”
……
(点评:新课标对于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的两点表述,即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本课这一教学环节以学生搜集、探索音乐未知领域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积极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a、 在组内同学中进行交流;
b、 哪些同学来说一说?”
分组上来谈一谈、唱一唱、奏一奏
《军队进行曲》 (舒柏特)
《摇篮曲》 (莫扎特)
学生在展示中要提到啥是摇篮曲,啥是进行曲,以及它们的一些特点。
…… (教师随意的加以板书)
(点评:这也是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推荐,自己的表演,拓宽了音乐的表现渠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积极性,同时也愉悦了课堂气氛。)
3、 欣赏、表现《摇篮曲》,欣赏《威风凛凛进行曲》,再次强化学生对两类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CAI课件)
a、 引入:
师:“好。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谈的也比较具体。在这里,张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首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b、 欣赏并表现《摇篮曲》 (勃拉姆斯)
※ 师:“第一首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于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这是一支广泛流传的经典乐曲。乐曲采用大调式,4/3拍子,简单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妈妈对小孩深深的爱。我们来听一听。”
※ …… (CAI课件。抒情柔美的乐曲配以宁静、祥和的风光与亲情摄影、绘画作品)
※ 出示曲谱,听范奏熟悉《摇篮曲》旋律;
※ 用哼鸣演唱,表现出乐曲应有的情绪。
c、 欣赏《威风凛凛进行曲》 (爱尔加)
※ 师:“接下来要感受的是英国作曲家爱尔加于1901连创作的《威风凛凛进行曲》。这首进行曲因为它非常非常形象,非常非常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乐曲也是大调式4/2拍,速度较快。它分三个部分表现了热烈欢快的气氛和辉煌、庄严、壮丽的场面。是不是呢?我们来听一听。”
※ …… (CAI课件。画面配以世纪大阅兵队列行进图片。)
(点评:新课标关于“综合”有这样的表述: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的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而本课这一教学环节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真正做到了以聆听为主的综合性感受。)
4、 理解的不同特点。
a、 师:“现在我们也感受了两支乐曲。那么张老师就要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啦。啥是摇篮曲呢?啥是进行曲呢?它们有一些怎么样的特点哪?”
b、 ……学生分别说一说;教师板书;
c、 展示总结性图标。 (CAI课件)
5、 综合学习活动。
※ 师:“同学们已经感受、理解了摇篮曲和进行曲这两类形象、情绪截然不同的乐曲。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们知道,诗歌、散文这一类文学作品也能够很好的表现人们的思想与情感。那么张老师就要请小孩们来写一段话或一篇短小的文章,它们的整个的感觉、整个的情绪要和摇篮曲或进行曲的情绪相一致。最后选择摇篮曲或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朗诵给我们听一听。”
※ …… (学生进行创作)
※ 请同学表现自己的作品。
(点评:新课标注重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与联系。本课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强化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之间的综合与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学生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6、 总结,下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你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来欣赏、感受、理解了两类不同体裁的乐曲——摇篮曲和进行曲。在这里,张老师要说,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它是非常奇妙,非常美好的,今后我们要接触更多体裁更多类型的音乐,从中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成都市实验小学青华分校 张 胜
《摇篮曲》 篇10
课程简介:
小孩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父亲母亲都曾抱着小孩或守护在小孩床边哼着摇篮曲,让小孩在幸福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可是现在的小孩有几个也知道幼时的自己是如此的幸福呢?有多少小孩也知道感激父母的疼爱呢?在此,我想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在亲情教育中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目标:
1.人文目标:感受情感、崇尚自然、感悟真情、热爱生活。
2.能力目标:哼唱摇篮曲、用竖笛演奏摇篮曲,了解摇篮曲风格、感知其音乐要素。
3.情感目标:领略摇篮曲意境、体验深深母爱、父爱,懂得感恩。感悟艺术真谛。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展开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亲情,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激发同学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2.体验不同地域摇篮曲的音乐情绪,感知其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
1.声情并茂地哼唱、演奏摇篮曲。
2.摇篮曲情绪和风格的把握。
课程资源: 中外若干首摇篮曲,课件,亲情相片,竖笛,钢琴
课程理念: 创设情境,在感受亲情音乐是学习音乐知识。
课程实施:
一、讲述亲情,分享亲情
展示几个同学儿时的照片或和母亲的合影(做成幻灯片),猜一猜他们是谁?并由照片的主人说说背后的故事。(背景音乐一直播放摇篮曲)
二、扮演亲情,选择音乐
1、给学生欣赏两幅小宝贝入睡的画。表现的是啥亲情?
2、播放舒伯特摇篮曲和廖昌永的歌。请学生选择
3、如果你是画面中的母亲,你想采用啥样的音乐才贴切呢?为啥?
4、如果你是画面中的小宝贝,你会喜欢哪一种音乐来帮助你入睡呢?为啥?
三、听赏歌曲,品味亲情
音乐是最能表现这种亲情的艺术,有许多音乐家写了很多歌
曲来表现这种亲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首音乐作品。
1,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曲
3,再听,多多感受,情绪、力度、速度、旋律个有啥特点?
4,谈感受,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5,引申。还有很多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听听东北摇篮曲、藏族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摇篮曲等等。
特点: 安静、温馨、甜蜜
宁静、安详、幸福
四、归纳总结,表现音乐
1,摇篮曲,也称催眠曲。原是妈妈在摇篮旁为使幼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妈妈对小孩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也有器乐作品。除了为人声创作的摇篮曲外,还有为各种乐器演奏而作的摇篮曲。这种器乐摇篮曲在内容和规模上都比声乐摇篮曲有更多的发展。器乐摇篮曲不是限于催眠和描写幼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划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
2,音乐家小故事
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 里去,也多也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到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3, 哼唱摇篮曲,我们听了这么多摇篮曲,平时最熟悉的是哪一首?在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哼唱,音量适中,安详宁静地,有表现力
4, 竖笛演奏摇篮曲,吹奏我们最熟悉的这首摇篮曲,舒缓悠扬地
五,感恩的心
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啥样的情感?以“母亲,我想对您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母亲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
《摇篮曲》 篇11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婴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婴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母亲摇宝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婴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婴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婴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婴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婴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婴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婴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贝吵醒了,请小孩子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贝不哭。”婴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婴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小孩并和其他婴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婴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孩子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小孩。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婴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婴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婴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婴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婴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婴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婴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婴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婴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婴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婴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婴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婴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婴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婴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婴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母亲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婴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婴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婴儿演唱一遍。
(六)简介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母亲摇宝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婴儿集体回答(母亲、父亲)。向婴儿进行母爱教育:父亲、母亲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父亲、母亲。
2. 鼓励婴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父亲、母亲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婴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婴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婴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曲》 篇12
第四单元 外国小花
第五课 创——《咪咪摇篮曲》
教案出处:上海教育资源库集体备课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材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第四教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歌曲处理《我的小宝贝》,能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的演唱歌曲《我的小宝贝》,并能用各种各样的队型和造型进行情景创设,学生能用do,re,mi;do,mi,sol创编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在这堂课中,学生对摇篮曲的温馨、柔和的特点已有所掌握。在创设的学习意境中,演唱歌曲《我的小宝贝》,将自身从长辈那里感受到的的亲情,再抒发到对小宝贝的爱,表现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曲摇曳的感觉,在音乐实践中深刻体会摇篮曲带来的艺术魅力。
本教时重点突出在创上,通过短小乐句的创作,律动--多彩的摇篮以及简单的歌词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同学协作表演的过程中,能分角色表演,在创设的情景中表达对洋娃娃、小动物以及小伙伴的爱,进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合作互动、各类创作能力,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教学内容】
1.唱——《我的小宝贝》
2.玩——多彩的摇篮
3.创——咪咪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歌表演《我的小宝贝》,以及游戏创作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摇篮曲”的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同时体会自己对洋娃娃、小动物以及小伙伴的爱。
2.尝试用do、re、mi;do、mi、sol等唱名创作符合摇篮曲特点的短小的乐句,并根据自己创编的摇篮曲,进行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摇篮曲的特点,创编短小的符合摇篮曲特点的乐句,并根据改编了歌词的歌曲,创设情景并分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随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进教室,分角色,摆造型
说明:
船歌的摇曳感与摇篮曲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此环节,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将以前学过的音乐知识与摇篮曲的音乐特点作比较,为创作乐句作好铺垫。
二、游戏活动
1.律动:采花
2.编编节奏:
(用附点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来编编节奏)
3.编曲活动:(1)do、re、mi (2)do、mi、sol
说明:
游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既能得到快乐,也能得到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歌曲表演
1.齐唱歌曲《我的小宝贝》
2.指导学生用宁静、甜美的声音演唱
3.歌表演
4.结合多彩的摇篮按小组组合表演
说明:
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玩具进行歌词创作,是简单而浅显的,但他会在表演时注入真情实感的,为情景创设打好基础。
5.根据所带的玩具,边扮演角色,边尝试创作歌词
6.小组表演,展示,评价
7.情景创设,布置环境,教师唱唱舒伯特的《摇篮曲》,学生律动,按照小组摆多种多样的摇篮造型
说明:
在学生自己布置的适合摇篮曲的环境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摇篮曲。通过教师的角色创设,引导学生进行环境的布置,既锻炼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综合表演能力,也加固了摇篮曲在学生心中的感受。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摇篮曲(曾经学过的)
2.各类乐曲片段赏析,分蓝组、红组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说明:
将学生的多种感官结合起来,体验摇篮曲、圆舞曲、进行曲、迪斯科的不同与相似,加深对摇篮曲的理解。
3.用不同的曲线来表示
4.用乐器来敲敲,编编咪咪摇篮曲
说明:
用音条乐器来进行旋律的创作,可以将创作的难度降低,然后将音条上的音再唱出来,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和音准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
5.用打击乐器来伴奏
五、小结
六、布置任务,拓展课外
说明:
将知识的学习拓展到课外,既加固音乐知识,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找找摇篮曲的音响资料,下一节课拿来我们共享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重点在“创”上,通过节奏、旋律的创作,歌词的改编、多彩的摇篮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不断的创作。本单元是对学生进行外国小曲的教学,学生初步接触了国外著名的音乐家创作的关于摇篮曲的乐曲,对于摇篮曲有了浅显的了解,能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的演唱歌曲《我的小宝贝》,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用围巾,布娃娃,水果篮还有凳子等身边的道具搭起多彩的摇篮,让学生布置摇曳的气氛创设情景,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相当浓烈,并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到了摇篮曲起伏动感的特点,为创作短小的符合摇篮曲特点的旋律做好准备。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以“听、赏、动、演、创”作为音乐感知的隐线,在生动、活泼、积极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求异求新的创造欲与创造力。在课中通过现今最流行的活动——超级pk台,让学生听辩欢快、优美的不同音乐情绪的音乐片段,并用身体表现出进行曲、圆舞曲、迪斯科、摇篮曲的不同感觉,进而用曲线总结出摇篮曲与其他曲式不同的音乐特点,并运用音条乐器及打击乐器即兴创作出短小的乐句。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学习音乐知识是最愉悦的,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用一拍、二拍的音符,来组合成两小节的节奏是不难的事,学生兴趣会很高,再加上三拍的附点二分音符,就能组合成三拍子的节奏,在创作两拍子的节奏的基础上,创作三拍子的节奏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两拍子和三拍子的知识点,同时也为创编旋律做好技能的准备。对于新时期的一代新人,要有团结协作的能力,并在协作过程中有创意,每次都有不同的组合表现。在听音乐进教室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能用各种各样的队型和造型表现《摇啊摇》,按照小组的合作,搭成不同的船的造型,在创作多彩的摇篮过程中,也用自由组合的要求做到和他人的合作和协调表现,学生在歌表演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角色的扮演,有扮长辈的,有扮小宝贝的,还有扮演小鸟、大树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互相的协调能力,并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
《摇篮曲》 篇13
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谈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体会: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小孩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经历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的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但要根据课题,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的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而我在欣赏课〈〈摇篮曲〉〉中,就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他们能用心去听赏音乐《摇篮曲》,感受音乐,并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去欣赏这首乐曲。初听、复听、再分段欣赏、最后完整欣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情绪。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之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编故事、演故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课在此达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更好的完成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Lenovo、理解认识等活动。
而“动”是欣赏作品的一种表现。音乐的律动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欣赏音乐与表演相结合感受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在欣赏乐曲〈〈摇篮曲〉〉时,我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通过动作的形式进行创编来表现出来。
上述几点只是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参与的办法还有许多,有待通过以后的教学工作不断的总结,探索。
推荐站内搜索:建造师考试网、一战到底 题库、格列佛游记读后感400字、桂林山水作文400字、公务员考试题库下载、中秋节日记300字作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2021年下半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2013成考成绩查询、关于观后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