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精选7篇)
《知错就改》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与“勇于认错”一课同属一个德目,是在要勇于认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呢,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不能,就会助长错误的发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课文讲的是小学生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立即改正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孙芳和周丽犯的错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而她们能够积极改正。故事中人物的年龄与二年级学生接近,这样利于学生体会教材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利于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法建议
1.备课时,教师应对学生中利于进步的事例有所了解,以便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2.本课第一个栏目“想一想”,可以让学生对“勇于认错”一课有所回忆,这样利于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使教学增强连续性。
3.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角色,体验孙芳、周丽急于练习跳皮筋准备参加比赛时的心情;听了李爷爷的劝告立即改正错误后的心情。这样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4.“读一读”栏目中的名言和谚语,让学生抄写在功课表旁,或制成书签,时刻提醒自己。
5.建议将“议一议”“讲一讲”栏目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教学中使用。“讲一讲”栏目可以让学生为故事配画外音,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对“小错不改会犯大错”道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导入 新课。
1.提问:
(1)上节思想品德课讲的是啥内容?
(2)能承认错误是具有啥好品质的表现?
(诚实、勇敢)
(3)能承认错误对自己有啥好处?
(是改正错误的前提)
2.小结并过渡(要点):
(1)小学生年龄小,懂得的道理不多,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怎么样对待这些错误。
板书:错误
(2)能承认错误是诚实、勇敢的表现,是一种好品质,并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犯了错误首先要承认。
(3)我们犯了错误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错误、承认错误的阶段。
板书:认错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承认错误以后也应该怎么样做呢?平时,同学们是怎么样做的?
板书:及时改 慢慢改 不改
二、打比方,喻明道理。
1.引言。
同学们在认识错误也就是知错以后,往往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及时改正;第二种是准备慢慢地改;第三种是不改。下面,我们就打几个比方,看看这三种不同的做法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呢?
2.《小虫和大船》的启示。
(1)边讲故事边演示投影片。
故事内容同教材“讲一讲”栏目文。
投影片共2组活动抽拉片。
第一组:①木板上有一些小虫眼。②钉在木船底。③木板上的虫眼变大,变多。④虫眼连成一片。⑤形成大洞。
第二组:①木船在海上航行。②木船沉入大海。(同“讲一讲”栏目图)
(2)讨论:
①大木船为啥沉了?
②这个故事说明了啥道理?用虫眼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懂得了啥道理?
(3)小结要点:
①开始时船上的虫眼很小、也很少,后来发展到很多,连起来就变成大洞。海水涌进来船就沉没了。这说明小问题不解决,会酿成大祸。
②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
板书:不改 大错 错多 危险
3.《小树苗》的启示。
(1)讲《小树苗》的故事,同时演示图片。
故事内容略。
图①一棵弯的小树,一棵弯的大树。
图②一棵直的小树,一棵直的大树。
(2)讨论:
①小树苗长弯了,老爷爷是怎么样做的?
(扶直、捆好。)
②老爷爷为啥把小树苗扶直捆好?(演示图①)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过几年再捆行不行?(演示图②)
③从小树苗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啥启发?
(3)小结要点:
①小树苗树干细、软,变弯了容易矫正过来。树越长大,树干越粗,弯曲的部分越不容易矫正。
②这和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一样,错误小容易改,错误少容易改,初犯时容易改。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4.“铅笔道”的启示。
(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比较轻的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再让学生在纸上同一地方反复画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
(2)谈一谈体会,受到啥启示。
引导:
①只画一次的铅笔道留下的痕迹和反复画铅笔道留下的痕迹有啥不同?
②擦起来有啥不同?擦后结果有啥不同?
③如果把这些铅笔道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从中受到了啥启示?
(3)小结要点:
初犯错误,由于留下的“痕迹”浅,最容易改正,这样才容易进步。
板书:进步快
如果不及时改,反复犯错误,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板书:不易改
5.学生小结。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参考板书内容。)
(2)通过比较,你知道知错以后,怎么样做最好?为啥?
板书:就改
6.读课题,说一说是啥意思。(把“就”和“及时”用线连起来。)
三、学习课文.指导行为。
1.读课文,看插图。
2.讨论:
(1)孙芳和周丽犯了啥错误?她俩原来是怎么样想的?犯错的原因是啥?(缺乏爱护小树的知识和保护小树的意识;想问题不周到,只想到方便自己。)
(2)如果不及时改错有啥危害?
(3)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错了是怎么样做的?
(4)她们能及时改正错误有啥好处?
3.小结要点。
(1)孙芳和周丽能及时改正错误,不仅保护了小树,而且也懂得了遇事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应想到维护他人、社会的利益。
(2),才能进步。
(3)像孙芳和周丽这样,能做到就是好小孩。
四、辨析练习,深化认识。
1.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啥?
小宝和大伟在陈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俩立即向陈阿姨认了错,还给陈阿姨送来了玻璃。
从此以后,大伟再也不在别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宝仍在那儿踢球。
2.答案要点。
(1)大伟做得对。他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改正彻底,这样进步快。
(2)小宝做得不对。他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后,他还可能碰碎别人的玻璃或惹出别的祸。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行为不改,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这样下去还会犯更大的错误。
五、谈作会,联系实际。
1.联系自己的事情,说一说这样做的好处。
2.联系自己或别人的事例,说一说知错不改的危害。
六、总结全课,引导实践。
1.读读下面的名言和谚语,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1)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2)聪明人,糊涂人有错就瞒。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3.你知道自己还有啥缺点、错误没改吗?你准备啥时候改,怎么样改?为啥?
4.结束语(略)。
板书设计
六
《知错就改》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四幅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先在总体上看懂四幅图的主要意思,搞清图上画着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啥事。这四幅图画面生动形象,图意清晰明了: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重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
难点:抓住每幅图的主体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词语。
2.知道要讲文明,不能乱丢果壳。
训练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小孩子,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类课文,叫“习作训练”课。(板书:习作训练)也就是学习怎样写文章的课。今天的主要内容是看几幅图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2.整体感知:
在小黑板上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观察。
(1)这幅图主要讲谁?(小男孩。因为第1幅图出现的就只有小男孩。在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
(2)主要讲小男孩的啥事呢?要求:大致上讲清图意。
(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妹妹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师:这四幅图的题目就叫“知错就改”。板书:知错就改。
(3)再次看图,局部了解。
刚才我们已看懂了这几幅图主要讲小男孩的事。那么:
这件事发生在啥地方呢?引导学生看图l。(小男孩挎着书包,可见是个小学生,他走在放学路上。板书:放学路上)
这件事由啥原因引起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事物进行分析Lenovo。(图上画着花坛和人行道,可见小男孩是边吃香蕉边穿过马路和人行道,他把香蕉皮扔在人行道上。板书;起因:乱扔香蕉皮)
这件事的经过怎么样?引导学生看图2、图3。(第二幅图画着一个小妹妹跌倒了,旁边还画着香蕉皮,可见小妹妹是不小心踩着了香蕉皮才滑倒的。第三幅图的主体画上画着一个少
先队员扶起正在哭的小妹妹。小妹妹为啥哭了?可以想象她一定摔疼了。少先队员看看哭得伤心的小妹妹,也看看旁边助香蕉皮,她会怎么说?图上稍远处还画着小男孩回头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小男孩一定听到小妹妹的哭声并听到少先队员说的话了。这时,他会怎么想?联系第四幅图的意思可以推测小男孩一定认识到扔果皮的危害了。板书:滑倒、扶起、看到)
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引导看图4。(小男孩回过身捡起地上的香蕉皮,把它扔进了果壳箱,可见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小孩。板书:结果:赶快跑去)
(4)第三次看图:要求用一、两句话,把每幅图说正确、说清楚。
指名说,师生评议、补充。
图1:小男孩走在放学路上,他左手拿着一只香蕉正住嘴里送,右手将香蕉皮往后一扔。
图2:有个小妹妹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一下子倒在地上。小女孩疼得哇哇直叫。
图3:一位少先队员看到了,马上走过来,把小妹妹扶起来。小男孩看到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图。4:小男孩赶快往回走,拾起香蕉皮,向果壳箱跑去。少先队员和小妹妹看到了,都笑了。
(5)第四次看图,讨论明理。
①这件事谁做错了?错在哪里?引导看图l、图2。
②后来他是怎么改正的?引导看图4。
⑧这个小男孩开始“扔”香蕉皮,后来“拾”香蕉皮,为啥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错就改”。
(6)第五次看图,连句成段。
师:小孩子,刚才我们说了每幅图的图意,接下来,看哪个小孩子能干,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但一定要注意在各幅图之间加上恰当的词句,把各幅图的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前后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①自由准备。
②指名说,评议。
②同桌互说。提醒同学们: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自己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板书:
知错就改
主要人物:小男孩
地点:放学路上
起因:乱扔香蕉皮
经过:滑倒、扶起、看到
结果:赶快跑去
第二课时
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请小孩子看图,回忆上堂课我们是怎么说这四幅图的,轻声对自己说一遍,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把4幅图连起来说。
2.抽查叙述,老师评议。随学生口述,教师再次板书,强调事情的六个要素。
3.练习写作。
①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②小黑板上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要用得恰当,注意不一定每个词全都用上,也可换成其他词语。
②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4.选一部分交流,评议。
①对写得具体的、条理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可进一步要求丰富词语。
②对写得较含糊、内容也不具体的,抄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们共同修改。
5.同桌互改。
6.誉抄。
7.上交。
8.批改。(为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分不宜过低,能把事情写清楚、写通顺的就可打优。对于差生,如果作文不符要求,经面批修改后进步,打及格。使差生的成绩逐步上升,激励写作热情。
《知错就改》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与“勇于认错”一课同属一个德目,是在要勇于认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呢,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不能,就会助长错误的发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课文讲的是小学生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立即改正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孙芳和周丽犯的错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而她们能够积极改正。故事中人物的年龄与二年级学生接近,这样利于学生体会教材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利于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法建议
1.备课时,教师应对学生中利于进步的事例有所了解,以便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2.本课第一个栏目“想一想”,可以让学生对“勇于认错”一课有所回忆,这样利于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也使教学增强连续性。
3.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角色,体验孙芳、周丽急于练习跳皮筋准备参加比赛时的心情;听了李爷爷的劝告立即改正错误后的心情。这样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
4.“读一读”栏目中的名言和谚语,让学生抄写在功课表旁,或制成书签,时刻提醒自己。
5.建议将“议一议”“讲一讲”栏目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教学中使用。“讲一讲”栏目可以让学生为故事配画外音,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对“小错不改会犯大错”道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导入 新课。
1.提问:
(1)上节思想品德课讲的是啥内容?
(2)能承认错误是具有啥好品质的表现?
(诚实、勇敢)
(3)能承认错误对自己有啥好处?
(是改正错误的前提)
2.小结并过渡(要点):
(1)小学生年龄小,懂得的道理不多,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怎么样对待这些错误。
板书:错误
(2)能承认错误是诚实、勇敢的表现,是一种好品质,并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犯了错误首先要承认。
(3)我们犯了错误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错误、承认错误的阶段。
板书:认错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承认错误以后也应该怎么样做呢?平时,同学们是怎么样做的?
板书:及时改 慢慢改 不改
二、打比方,喻明道理。
1.引言。
同学们在认识错误也就是知错以后,往往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及时改正;第二种是准备慢慢地改;第三种是不改。下面,我们就打几个比方,看看这三种不同的做法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呢?
2.《小虫和大船》的启示。
(1)边讲故事边演示投影片。
故事内容同教材“讲一讲”栏目文。
投影片共2组活动抽拉片。
第一组:①木板上有一些小虫眼。②钉在木船底。③木板上的虫眼变大,变多。④虫眼连成一片。⑤形成大洞。
第二组:①木船在海上航行。②木船沉入大海。(同“讲一讲”栏目图)
(2)讨论:
①大木船为啥沉了?
②这个故事说明了啥道理?用虫眼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懂得了啥道理?
(3)小结要点:
①开始时船上的虫眼很小、也很少,后来发展到很多,连起来就变成大洞。海水涌进来船就沉没了。这说明小问题不解决,会酿成大祸。
②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
板书:不改 大错 错多 危险
3.《小树苗》的启示。
(1)讲《小树苗》的故事,同时演示图片。
故事内容略。
图①一棵弯的小树,一棵弯的大树。
图②一棵直的小树,一棵直的大树。
(2)讨论:
①小树苗长弯了,老爷爷是怎么样做的?
(扶直、捆好。)
②老爷爷为啥把小树苗扶直捆好?(演示图①)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过几年再捆行不行?(演示图②)
③从小树苗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啥启发?
(3)小结要点:
①小树苗树干细、软,变弯了容易矫正过来。树越长大,树干越粗,弯曲的部分越不容易矫正。
②这和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一样,错误小容易改,错误少容易改,初犯时容易改。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4.“铅笔道”的启示。
(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比较轻的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再让学生在纸上同一地方反复画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
(2)谈一谈体会,受到啥启示。
引导:
①只画一次的铅笔道留下的痕迹和反复画铅笔道留下的痕迹有啥不同?
②擦起来有啥不同?擦后结果有啥不同?
③如果把这些铅笔道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从中受到了啥启示?
(3)小结要点:
初犯错误,由于留下的“痕迹”浅,最容易改正,这样才容易进步。
板书:进步快
如果不及时改,反复犯错误,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板书:不易改
5.学生小结。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参考板书内容。)
(2)通过比较,你知道知错以后,怎么样做最好?为啥?
板书:就改
6.读课题,说一说是啥意思。(把“就”和“及时”用线连起来。)
三、学习课文.指导行为。
1.读课文,看插图。
2.讨论:
(1)孙芳和周丽犯了啥错误?她俩原来是怎么样想的?犯错的原因是啥?(缺乏爱护小树的知识和保护小树的意识;想问题不周到,只想到方便自己。)
(2)如果不及时改错有啥危害?
(3)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错了是怎么样做的?
(4)她们能及时改正错误有啥好处?
3.小结要点。
(1)孙芳和周丽能及时改正错误,不仅保护了小树,而且也懂得了遇事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应想到维护他人、社会的利益。
(2),才能进步。
(3)像孙芳和周丽这样,能做到就是好小孩。
四、辨析练习,深化认识。
1.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啥?
小宝和大伟在陈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俩立即向陈阿姨认了错,还给陈阿姨送来了玻璃。
从此以后,大伟再也不在别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宝仍在那儿踢球。
2.答案要点。
(1)大伟做得对。他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改正彻底,这样进步快。
(2)小宝做得不对。他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后,他还可能碰碎别人的玻璃或惹出别的祸。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行为不改,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这样下去还会犯更大的错误。
五、谈作会,联系实际。
1.联系自己的事情,说一说这样做的好处。
2.联系自己或别人的事例,说一说知错不改的危害。
六、总结全课,引导实践。
1.读读下面的名言和谚语,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1)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2)聪明人,糊涂人有错就瞒。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3.你知道自己还有啥缺点、错误没改吗?你准备啥时候改,怎么样改?为啥?
4.结束语(略)。
板书设计
六
《知错就改》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与“勇于认错”一课同属一个德目,是在要勇于认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呢,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不能,就会助长错误的发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课文讲的是小学生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立即改正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孙芳和周丽犯的错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而她们能够积极改正。故事中人物的年龄与二年级学生接近,这样利于学生体会教材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利于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法建议
1.备课时,教师应对学生中利于进步的事例有所了解,以便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2.本课第一个栏目“想一想”,可以让学生对“勇于认错”一课有所回忆,这样利于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使教学增强连续性。
3.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角色,体验孙芳、周丽急于练习跳皮筋准备参加比赛时的心情;听了李爷爷的劝告立即改正错误后的心情。这样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4.“读一读”栏目中的名言和谚语,让学生抄写在功课表旁,或制成书签,时刻提醒自己。
5.建议将“议一议”“讲一讲”栏目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教学中使用。“讲一讲”栏目可以让学生为故事配画外音,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对“小错不改会犯大错”道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导入 新课。
1.提问:
(1)上节思想品德课讲的是啥内容?
(2)能承认错误是具有啥好品质的表现?
(诚实、勇敢)
(3)能承认错误对自己有啥好处?
(是改正错误的前提)
2.小结并过渡(要点):
(1)小学生年龄小,懂得的道理不多,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怎么样对待这些错误。
板书:错误
(2)能承认错误是诚实、勇敢的表现,是一种好品质,并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犯了错误首先要承认。
(3)我们犯了错误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错误、承认错误的阶段。
板书:认错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承认错误以后也应该怎么样做呢?平时,同学们是怎么样做的?
板书:及时改 慢慢改 不改
二、打比方,喻明道理。
1.引言。
同学们在认识错误也就是知错以后,往往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及时改正;第二种是准备慢慢地改;第三种是不改。下面,我们就打几个比方,看看这三种不同的做法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呢?
2.《小虫和大船》的启示。
(1)边讲故事边演示投影片。
故事内容同教材“讲一讲”栏目文。
投影片共2组活动抽拉片。
第一组:①木板上有一些小虫眼。②钉在木船底。③木板上的虫眼变大,变多。④虫眼连成一片。⑤形成大洞。
第二组:①木船在海上航行。②木船沉入大海。(同“讲一讲”栏目图)
(2)讨论:
①大木船为啥沉了?
②这个故事说明了啥道理?用虫眼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懂得了啥道理?
(3)小结要点:
①开始时船上的虫眼很小、也很少,后来发展到很多,连起来就变成大洞。海水涌进来船就沉没了。这说明小问题不解决,会酿成大祸。
②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
板书:不改 大错 错多 危险
3.《小树苗》的启示。
(1)讲《小树苗》的故事,同时演示图片。
故事内容略。
图①一棵弯的小树,一棵弯的大树。
图②一棵直的小树,一棵直的大树。
(2)讨论:
①小树苗长弯了,老爷爷是怎么样做的?
(扶直、捆好。)
②老爷爷为啥把小树苗扶直捆好?(演示图①)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过几年再捆行不行?(演示图②)
③从小树苗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啥启发?
(3)小结要点:
①小树苗树干细、软,变弯了容易矫正过来。树越长大,树干越粗,弯曲的部分越不容易矫正。
②这和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一样,错误小容易改,错误少容易改,初犯时容易改。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4.“铅笔道”的启示。
(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比较轻的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再让学生在纸上同一地方反复画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
(2)谈一谈体会,受到啥启示。
引导:
①只画一次的铅笔道留下的痕迹和反复画铅笔道留下的痕迹有啥不同?
②擦起来有啥不同?擦后结果有啥不同?
③如果把这些铅笔道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从中受到了啥启示?
(3)小结要点:
初犯错误,由于留下的“痕迹”浅,最容易改正,这样才容易进步。
板书:进步快
如果不及时改,反复犯错误,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板书:不易改
5.学生小结。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参考板书内容。)
(2)通过比较,你知道知错以后,怎么样做最好?为啥?
板书:就改
6.读课题,说一说是啥意思。(把“就”和“及时”用线连起来。)
三、学习课文.指导行为。
1.读课文,看插图。
2.讨论:
(1)孙芳和周丽犯了啥错误?她俩原来是怎么样想的?犯错的原因是啥?(缺乏爱护小树的知识和保护小树的意识;想问题不周到,只想到方便自己。)
(2)如果不及时改错有啥危害?
(3)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错了是怎么样做的?
(4)她们能及时改正错误有啥好处?
3.小结要点。
(1)孙芳和周丽能及时改正错误,不仅保护了小树,而且也懂得了遇事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应想到维护他人、社会的利益。
(2),才能进步。
(3)像孙芳和周丽这样,能做到就是好小孩。
四、辨析练习,深化认识。
1.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啥?
小宝和大伟在陈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俩立即向陈阿姨认了错,还给陈阿姨送来了玻璃。
从此以后,大伟再也不在别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宝仍在那儿踢球。
2.答案要点。
(1)大伟做得对。他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改正彻底,这样进步快。
(2)小宝做得不对。他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后,他还可能碰碎别人的玻璃或惹出别的祸。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行为不改,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这样下去还会犯更大的错误。
五、谈作会,联系实际。
1.联系自己的事情,说一说这样做的好处。
2.联系自己或别人的事例,说一说知错不改的危害。
六、总结全课,引导实践。
1.读读下面的名言和谚语,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1)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2)聪明人,糊涂人有错就瞒。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3.你知道自己还有啥缺点、错误没改吗?你准备啥时候改,怎么样改?为啥?
4.结束语(略)。
板书设计
六
《知错就改》 篇5
之一
佚名
教材分析
这是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四幅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先在总体上看懂四幅图的主要意思,搞清图上画着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啥事。这四幅图画面生动形象,图意清晰明了: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重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
难点:抓住每幅图的主体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词语。
2.知道要讲文明,不能乱丢果壳。
训练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小孩子,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类课文,叫“习作训练”课。(板书:习作训练)也就是学习怎样写文章的课。今天的主要内容是看几幅图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2.整体感知:
在小黑板上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观察。
(1)这幅图主要讲谁?(小男孩。因为第1幅图出现的就只有小男孩。在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
(2)主要讲小男孩的啥事呢?要求:大致上讲清图意。
(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妹妹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师:这四幅图的题目就叫“知错就改”。板书:知错就改。
(3)再次看图,局部了解。
刚才我们已看懂了这几幅图主要讲小男孩的事。那么:
这件事发生在啥地方呢?引导学生看图l。(小男孩挎着书包,可见是个小学生,他走在放学路上。板书:放学路上)
这件事由啥原因引起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事物进行分析Lenovo。(图上画着花坛和人行道,可见小男孩是边吃香蕉边穿过马路和人行道,他把香蕉皮扔在人行道上。板书;起因:乱扔香蕉皮)
这件事的经过怎么样?引导学生看图2、图3。(第二幅图画着一个小妹妹跌倒了,旁边还画着香蕉皮,可见小妹妹是不小心踩着了香蕉皮才滑倒的。第三幅图的主体画上画着一个少
先队员扶起正在哭的小妹妹。小妹妹为啥哭了?可以想象她一定摔疼了。少先队员看看哭得伤心的小妹妹,也看看旁边助香蕉皮,她会怎么说?图上稍远处还画着小男孩回头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小男孩一定听到小妹妹的哭声并听到少先队员说的话了。这时,他会怎么想?联系第四幅图的意思可以推测小男孩一定认识到扔果皮的危害了。板书:滑倒、扶起、看到)
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引导看图4。(小男孩回过身捡起地上的香蕉皮,把它扔进了果壳箱,可见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小孩。板书:结果:赶快跑去)
(4)第三次看图:要求用一、两句话,把每幅图说正确、说清楚。
指名说,师生评议、补充。
图1:小男孩走在放学路上,他左手拿着一只香蕉正住嘴里送,右手将香蕉皮往后一扔。
图2:有个小妹妹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一下子倒在地上。小女孩疼得哇哇直叫。
图3:一位少先队员看到了,马上走过来,把小妹妹扶起来。小男孩看到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图。4:小男孩赶快往回走,拾起香蕉皮,向果壳箱跑去。少先队员和小妹妹看到了,都笑了。
(5)第四次看图,讨论明理。
①这件事谁做错了?错在哪里?引导看图l、图2。
②后来他是怎么改正的?引导看图4。
⑧这个小男孩开始“扔”香蕉皮,后来“拾”香蕉皮,为啥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错就改”。
(6)第五次看图,连句成段。
师:小孩子,刚才我们说了每幅图的图意,接下来,看哪个小孩子能干,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但一定要注意在各幅图之间加上恰当的词句,把各幅图的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前后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①自由准备。
②指名说,评议。
②同桌互说。提醒同学们: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自己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板书:
知错就改
主要人物:小男孩
地点:放学路上
起因:乱扔香蕉皮
经过:滑倒、扶起、看到
结果:赶快跑去
第二课时
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请小孩子看图,回忆上堂课我们是怎么说这四幅图的,轻声对自己说一遍,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把4幅图连起来说。
2.抽查叙述,老师评议。随学生口述,教师再次板书,强调事情的六个要素。
3.练习写作。
①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②小黑板上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要用得恰当,注意不一定每个词全都用上,也可换成其他词语。
②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4.选一部分交流,评议。
①对写得具体的、条理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可进一步要求丰富词语。
②对写得较含糊、内容也不具体的,抄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们共同修改。
5.同桌互改。
6.誉抄。
7.上交。
8.批改。(为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分不宜过低,能把事情写清楚、写通顺的就可打优。对于差生,如果作文不符要求,经面批修改后进步,打及格。使差生的成绩逐步上升,激励写作热情。
《知错就改》 篇6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知错就改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与“勇于认错”一课同属一个德目,是在要勇于认错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教育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必须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呢,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不能知错就改,就会助长错误的发展,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对他们进行“知错就改”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课文讲的是小学生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立即改正的故事。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孙芳和周丽犯的错误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而她们能够积极改正。故事中人物的年龄与二年级学生接近,这样利于学生体会教材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利于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法建议
1.备课时,教师应对学生中“知错就改”利于进步的事例有所了解,以便课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2.本课第一个栏目“想一想”,可以让学生对“勇于认错”一课有所回忆,这样利于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也使教学增强连续性。
3.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角色,体验孙芳、周丽急于练习跳皮筋准备参加比赛时的心情;听了李爷爷的劝告立即改正错误后的心情。这样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
4.“读一读”栏目中的名言和谚语,让学生抄写在功课表旁,或制成书签,时刻提醒自己。
5.建议将“议一议”“讲一讲”栏目中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教学中使用。“讲一讲”栏目可以让学生为故事配画外音,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错就改”“小错不改会犯大错”道理的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知错就改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知错要及时改正。
2.知道知错就改才能不断进步。
情感:
愿意及时改正错误。
行为:
做了错事能积极及时地改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导入 新课。
1.提问:
(1)上节思想品德课讲的是啥内容?
(2)能承认错误是具有啥好品质的表现?
(诚实、勇敢)
(3)能承认错误对自己有啥好处?
(是改正错误的前提)
2.小结并过渡(要点):
(1)小学生年龄小,懂得的道理不多,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强,犯点小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怎么样对待这些错误。
板书:错误
(2)能承认错误是诚实、勇敢的表现,是一种好品质,并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犯了错误首先要承认。
(3)我们犯了错误不能只停留在认识错误、承认错误的阶段。
板书:认错
(4)请同学们想一想,承认错误以后也应该怎么样做呢?平时,同学们是怎么样做的?
板书:及时改 慢慢改 不改
二、打比方,喻明道理。
1.引言。
同学们在认识错误也就是知错以后,往往有这样三种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及时改正;第二种是准备慢慢地改;第三种是不改。下面,我们就打几个比方,看看这三种不同的做法可能会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呢?
2.《小虫和大船》的启示。
(1)边讲故事边演示投影片。
故事内容同教材“讲一讲”栏目文。
投影片共2组活动抽拉片。
第一组:①木板上有一些小虫眼。②钉在木船底。③木板上的虫眼变大,变多。④虫眼连成一片。⑤形成大洞。
第二组:①木船在海上航行。②木船沉入大海。(同“讲一讲”栏目图)
(2)讨论:
①大木船为啥沉了?
②这个故事说明了啥道理?用虫眼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懂得了啥道理?
(3)小结要点:
①开始时船上的虫眼很小、也很少,后来发展到很多,连起来就变成大洞。海水涌进来船就沉没了。这说明小问题不解决,会酿成大祸。
②我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也是这样,如果不及时改正,也会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像船沉没一样,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有错不改多么危险!
板书:不改 大错 错多 危险
3.《小树苗》的启示。
(1)讲《小树苗》的故事,同时演示图片。
故事内容略。
图①一棵弯的小树,一棵弯的大树。
图②一棵直的小树,一棵直的大树。
(2)讨论:
①小树苗长弯了,老爷爷是怎么样做的?
(扶直、捆好。)
②老爷爷为啥把小树苗扶直捆好?(演示图①)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过几年再捆行不行?(演示图②)
③从小树苗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啥启发?
(3)小结要点:
①小树苗树干细、软,变弯了容易矫正过来。树越长大,树干越粗,弯曲的部分越不容易矫正。
②这和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一样,错误小容易改,错误少容易改,初犯时容易改。所以我们改错越及时越好。
4.“铅笔道”的启示。
(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比较轻的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再让学生在纸上同一地方反复画铅笔道,然后用橡皮擦。
(2)谈一谈体会,受到啥启示。
引导:
①只画一次的铅笔道留下的痕迹和反复画铅笔道留下的痕迹有啥不同?
②擦起来有啥不同?擦后结果有啥不同?
③如果把这些铅笔道比做我们身上的缺点、错误,你从中受到了啥启示?
(3)小结要点:
初犯错误,由于留下的“痕迹”浅,最容易改正,这样才容易进步。
板书:进步快
如果不及时改,反复犯错误,犯得越多,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就越不容易改正。
板书:不易改
5.学生小结。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参考板书内容。)
(2)通过比较,你知道知错以后,怎么样做最好?为啥?
板书:就改
6.读课题《知错就改》,说一说是啥意思。(把“就”和“及时”用线连起来。)
三、学习课文.指导行为。
1.读课文,看插图。
2.讨论:
(1)孙芳和周丽犯了啥错误?她俩原来是怎么样想的?犯错的原因是啥?(缺乏爱护小树的知识和保护小树的意识;想问题不周到,只想到方便自己。)
(2)如果不及时改错有啥危害?
(3)孙芳和周丽知道自己错了是怎么样做的?
(4)她们能及时改正错误有啥好处?
3.小结要点。
(1)孙芳和周丽能及时改正错误,不仅保护了小树,而且也懂得了遇事不能只图自己方便,应想到维护他人、社会的利益。
(2)知错就改,才能进步。
(3)像孙芳和周丽这样,能做到知错就改就是好小孩。
四、辨析练习,深化认识。
1.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啥?
小宝和大伟在陈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俩立即向陈阿姨认了错,还给陈阿姨送来了玻璃。
从此以后,大伟再也不在别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宝仍在那儿踢球。
2.答案要点。
(1)大伟做得对。他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改正彻底,这样进步快。
(2)小宝做得不对。他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以后,他还可能碰碎别人的玻璃或惹出别的祸。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行为不改,不利于自己的成长,这样下去还会犯更大的错误。
五、谈作会,联系实际。
1.联系自己知错就改的事情,说一说这样做的好处。
2.联系自己或别人的事例,说一说知错不改的危害。
六、总结全课,引导实践。
1.读读下面的名言和谚语,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1)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2)聪明人知错就改,糊涂人有错就瞒。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啥道理?
3.你知道自己还有啥缺点、错误没改吗?你准备啥时候改,怎么样改?为啥?
4.结束语(略)。
板书设计
六 知错就改
《知错就改》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四幅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先在总体上看懂四幅图的主要意思,搞清图上画着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啥事。这四幅图画面生动形象,图意清晰明了: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重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
难点:抓住每幅图的主体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训练目标
1.初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并能恰当地选用词语。
2.知道要讲文明,不能乱丢果壳。
训练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小孩子,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类课文,叫“习作训练”课。(板书:习作训练)也就是学习怎样写文章的课。今天的主要内容是看几幅图说一段话,并把它写下来。
2.整体感知:
在小黑板上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观察。
(1)这幅图主要讲谁?(小男孩。因为第1幅图出现的就只有小男孩。在四幅图中,小男孩出现的次数最多。)
(2)主要讲小男孩的啥事呢?要求:大致上讲清图意。
(一个小男孩在路上乱扔香蕉皮,一个小妹妹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滑倒了,被一个少先队员扶起来。后来,小男孩知错就改,捡起香蕉皮扔进了果壳箱。)
师:这四幅图的题目就叫“知错就改”。板书:知错就改。
(3)再次看图,局部了解。
刚才我们已看懂了这几幅图主要讲小男孩的事。那么:
这件事发生在啥地方呢?引导学生看图l。(小男孩挎着书包,可见是个小学生,他走在放学路上。板书:放学路上)
这件事由啥原因引起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事物进行分析Lenovo。(图上画着花坛和人行道,可见小男孩是边吃香蕉边穿过马路和人行道,他把香蕉皮扔在人行道上。板书;起因:乱扔香蕉皮)
这件事的经过怎么样?引导学生看图2、图3。(第二幅图画着一个小妹妹跌倒了,旁边还画着香蕉皮,可见小妹妹是不小心踩着了香蕉皮才滑倒的。第三幅图的主体画上画着一个少
先队员扶起正在哭的小妹妹。小妹妹为啥哭了?可以想象她一定摔疼了。少先队员看看哭得伤心的小妹妹,也看看旁边助香蕉皮,她会怎么说?图上稍远处还画着小男孩回头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小男孩一定听到小妹妹的哭声并听到少先队员说的话了。这时,他会怎么想?联系第四幅图的意思可以推测小男孩一定认识到扔果皮的危害了。板书:滑倒、扶起、看到)
这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引导看图4。(小男孩回过身捡起地上的香蕉皮,把它扔进了果壳箱,可见他是个知错就改的小孩。板书:结果:赶快跑去)
(4)第三次看图:要求用一、两句话,把每幅图说正确、说清楚。
指名说,师生评议、补充。
图1:小男孩走在放学路上,他左手拿着一只香蕉正住嘴里送,右手将香蕉皮往后一扔。
图2:有个小妹妹走过来,不小心踩在香蕉皮上,一下子倒在地上。小女孩疼得哇哇直叫。
图3:一位少先队员看到了,马上走过来,把小妹妹扶起来。小男孩看到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图。4:小男孩赶快往回走,拾起香蕉皮,向果壳箱跑去。少先队员和小妹妹看到了,都笑了。
(5)第四次看图,讨论明理。
①这件事谁做错了?错在哪里?引导看图l、图2。
②后来他是怎么改正的?引导看图4。
⑧这个小男孩开始“扔”香蕉皮,后来“拾”香蕉皮,为啥会有这样的变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错就改”。
(6)第五次看图,连句成段。
师:小孩子,刚才我们说了每幅图的图意,接下来,看哪个小孩子能干,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但一定要注意在各幅图之间加上恰当的词句,把各幅图的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前后贯通,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①自由准备。
②指名说,评议。
②同桌互说。提醒同学们: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学习别人说得好的地方,及时纠正自己说得不全或说错的地方。
板书:
知错就改
主要人物:小男孩
地点:放学路上
起因:乱扔香蕉皮
经过:滑倒、扶起、看到
结果:赶快跑去
第二课时
1.出示挂图,复习谈话:请小孩子看图,回忆上堂课我们是怎么说这四幅图的,轻声对自己说一遍,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把4幅图连起来说。
2.抽查叙述,老师评议。随学生口述,教师再次板书,强调事情的六个要素。
3.练习写作。
①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②小黑板上的词语供同学们选用,要用得恰当,注意不一定每个词全都用上,也可换成其他词语。
②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4.选一部分交流,评议。
①对写得具体的、条理清楚的习作给予表扬鼓励,可进一步要求丰富词语。
②对写得较含糊、内容也不具体的,抄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们共同修改。
5.同桌互改。
6.誉抄。
7.上交。
8.批改。(为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分不宜过低,能把事情写清楚、写通顺的就可打优。对于差生,如果作文不符要求,经面批修改后进步,打及格。使差生的成绩逐步上升,激励写作热情。◆
推荐站内搜索:成人高考报、2016专升本报名、过年的作文600字、福建省专升本官网、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福建成人高考、句句深入人心的经典句子、日记300字左右、2021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