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精选17篇)
看云识天气 篇1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飘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也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也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啥云,就将出现啥样的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季,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季,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呢,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研讨与练习
一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________。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二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开展活动。
1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天内,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2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分类积累。
读一读,写一写
峰峦 预兆 轻盈 均匀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千姿万态 变化无常
看云识天气 篇2
青岛 展茂春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简介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 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么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简介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么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么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简介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简介的。例第3段,把“薄云”也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简介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简介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办法?运用这些办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办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办法)
对于修辞办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办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办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简介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啥,后说啥,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办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 篇3
执教者:程璐
执教时间:2003年4月10日上午第三节
执教地点:郑店中学初二⑹班教室
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一课时
操作: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 ,检查预习(3分钟)
1、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 ,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呢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行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行,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办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
二字雅词: 峰峦 招牌 点缀 预兆 轻盈 绫纱 鳞波 崩塌 弥漫 征兆
四字雅词: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白云朵朵 阳光灿烂 乌云密布 大雨倾盆 丝丝缕缕 朦胧不清 密密层层 连绵不断 群峰争奇 耸入天顶
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
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简介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天气? (粗略板书)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简介。
简介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
3、学生发言,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边演边完善板书)
4、小结:通过自我简介,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
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也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也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五、第五个教学板块:寻读,课外延升(2分钟)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办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办法。
附:板书设计 (略): 作者邮箱:
看云识天气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设想
1.安排一教时。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3.预习要求:
(1)认真看“阅读提示”,把握本文学习的两个重点。
(2)掌握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语(会读、会解释)。
(3)朗读课文,注明段的序号。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问:从课题看,本文说明的内容是啥?
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二)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句停顿)
(三)正音、正率和解词
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则)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不断(注意加点字写法》
解释词语:
姿态万千 点缀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四)统观全文,了解结构
提示:联系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思考这一课是怎么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么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办法和注意事项。
问:课文第一段是怎么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总——分——总”的结构。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问:从第一段,看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可以举哪些例?
学生先自读,再发言,归纳。
(l)为了具体写“姿态万千”,用了八个比喻。结合课后练习二,说明这些描写准确而生动,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
为了具体写“变化无常”。作者用“有时……美丽”,“有时……阴森”,“刚才……阳光灿烂,一霎间……大雨倾盆?进行对比。
(2)用词非常准确、生动。
例:各种云运动时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飘”在空中,有的整齐地“排列”着,有的“来来去去”,有的满满地“盖”住了天空;写天气变化用“点缀”、“笼罩”;“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准确。
(五)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问:第2段上下文有何关系?起啥作用?
学生发言,归纳。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层”“阴雨风雪”——承上说明“云的各种形态”,启下引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第3.4、5、6段。
思考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同学讨论,明确。
分为两层:第一层(第3—5段)说明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h层(第6段),说明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按课后练习一的要求,边看课文,边境表。可以补充每一类云的“位置”一栏。
┌───────────┬─────┬────────────────┐
│云种类│ 云的形状 │位置 │天气的情况 │
├───┬───────┼─────┼────────────────┤
│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天气晴朗│
├───┼───────┼─────┼────────────────┤
│卷积云│像粼波 │很高 │它不会带来雨雪 │
├───┼───────┼─────┼────────────────┤
│ 积云 │像棉花团 │XX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
├───┼───────┼─────┼────────────────┤
│高积云│像羊群 │XX米左右│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天晴 │
├───┼───────┼─────┼────────────────┤
│卷层云│仿佛白色调幕 │高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
├───┼───────┼─────┼───────────── ───┤
│高层云│像毛玻璃 │低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
├───┼───────┼─────┼────────────────┤
│雨层云│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
├───┼───────┼─────┼────────────────┤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 │马上就会下暴雨 │
└───┴───────┴─────┴────────────────┘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气的关系与第2段是相照应的。“象征”“预兆”用词准确。
问:怎样说明这部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同学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归纳。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也不雷同。
默读第6段课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啥作用?
是过渡句、也是中心句。边读课文,边填表。
┌──┬───────────────┬────┬────────────┐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光彩│天气征兆│ │ │
├──┼───────────────┼────┼────────────┤
│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
├──┼───────────────┼────┼────────────┤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 │
│ │ │ │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一 │
├──┼───────────────┼────┼────────────┤
│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
├──┼───────────────┼────┼────────────┤
│ 露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
└──┴───────────────┴────┴────────────┘
问:这段没有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细致的描绘,怎么样使语言鲜明生动的?
学生讨论,明确。
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
最后读第7段课文,说说每句话写了啥,怎么样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回答,归纳。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办法;局限性;还要依靠天气预报。——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办法和注意事项。”
提示:最后两句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看云识天气 篇5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简介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么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比如:
a. 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么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 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 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内容
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啥内容?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么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简介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研读赏析
①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办法、语言准。从 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a.共有几种类型的云?b.表格怎样设计得简洁明了?巳也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设计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虚拟主机。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办法。比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③合作探究
a. 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啥?
b. 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怎样?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办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办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啥?——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④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出示投影)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
问题组: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啥作用?
c.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啥?
d.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e.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b.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d.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e.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么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办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办法,语言准。
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办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简介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点 评
此教案突出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去感悟文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鲜明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本教案设计颇有新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贴切自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课前的积累到课堂中对问题组的研讨以及反馈回顾,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可以说,本教案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应用说明文,是很好的课例。但是呢本课设计一课时内容比较多,如果设计两课时也是可行的。
看云识天气 篇6
青岛 吴乐琴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简介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么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比如:
a. 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么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 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 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内容
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啥内容?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么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简介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研读赏析
①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办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a.共有几种类型的云?b.表格怎样设计得简洁明了?巳也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设计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虚拟主机。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办法。比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③合作探究
a. 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啥?
b. 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怎样?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办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办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啥?——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④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出示投影)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
问题组: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啥作用?
c.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啥?
d.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e.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b.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d.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e.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么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办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办法,语言准。
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办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简介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
点 评
此教案突出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去感悟文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鲜明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本教案设计颇有新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贴切自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课前的积累到课堂中对问题组的研讨以及反馈回顾,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可以说,本教案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应用说明文,是很好的课例。但是呢本课设计一课时内容比较多,如果设计两课时也是可行的。
看云识天气 篇7
.《看云识天气》教案 10-11
.《看云识天气》教案9
.《看云识天气》教案 7-8
.《看云识天气》教案6
.《看云识天气》教案 5份
.《看云识天气》说课稿
.《看云识天气》课堂教学实录
.《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分析
.《看云识天气》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看云识天气》基础训练
.看云识天气·评估测试
.《看云识天气》综合能力测试题(2)
.《看云识天气》综合能力测试题
.《看云识天气》同步练习
《看云识天气》rm音频课文朗读
《看云识天气》ppt课件
《看云识天气》ppt课件(2)
《看云识天气》ppt课件(1)
看云识天气 篇8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简介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 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么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简介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么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么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简介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简介的。例第3段,把“薄云”也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简介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简介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办法?运用这些办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办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办法)
对于修辞办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办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办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简介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啥,后说啥,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办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 篇9
○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简介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 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么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简介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么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么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简介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简介的。例第3段,把“薄云”也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简介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简介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办法?运用这些办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办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办法)
对于修辞办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办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办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简介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啥,后说啥,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办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看云识天气 篇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过程与办法:1、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3、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天气状况的谚语及自然现象【教学办法】比较法、研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在生活中有许多谚语正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看来云是天气的“招牌”的确不错,为啥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作者的解读吧。二、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划出本文的过渡句或中段落中心句并给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总写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第二部分(2-6)具体简介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进而说明怎么样看云识天气。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2、云有哪些形态和光彩呢?它们分别有啥特征以及分别预示着怎么样的天气状况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类别
特征
天气情况云的形态晴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卷积云像鳞波它不会带来雨雪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阴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着将要下雨或下雪雨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云的光彩晕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3、自然拓展过渡:云真是变化多端,很奇妙。它离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气预测者。但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预示天气。你发现或听说过吗?它们预示着怎么样的天气呢?明确: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蜻蜓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4、质疑设悬通过刚才的学习,以及同学们对谚语和自然现象的收集,我们发现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细小的事物,都会发现它蕴藏着的独特的魅力。但当我们需要将它们描述出来,也怎么样才能做到精彩、生动、有趣呢?那我们下节课再来品读。
第二课时一、承上课时导入二、品味语言1、用一个词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优美2、生动优美的语言主要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体现的呢?试在文中找出来并举例说明。(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 (4)用词准确: 问: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也不雷同。(5)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三、解析办法1、手法的运用是为了将语言变得生动优美,那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还得讲究运用一定的说明办法。比如:打比方、分类别等等。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试举例说明,并说说其作用。(1)打比方。例:①“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啥云,就将出现啥样的天气。”(“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②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2)分类别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3)作比较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办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四、小结 本文简介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同时,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说明办法使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耐心思考。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细心思考,一样可以从小事情中发现大道理来。 【板书设计】云是天气的“招牌” 总 形象 打比方云与天气的关系 分 生动 分类别看云识天气的意义 总 准确 作比较
看云识天气 篇11
教学目的:
一、进一步学习用总说和分类办法说明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和朴实生动语言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二、认识气象观测服务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意义。
教学重点:
用分类办法说明事物和生物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教学难点 :气象观测的有关知识。
教学关键:同重点。
教学办法:
指导学习结合课后练习题自己阅读,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本文分类说明事物的办法。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二、指导预习。
1读本文的“学习重点”。
2分析文章的题目。
3读课文,边读边将文中生字、词勾出,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上词在本文中的意思。
4结合课后练习一,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本文层次结构。
5参阅课后思考题及练习二(表一、表二),细读课文认识并掌握本文分类说明事物的重要办法。
三、研习新课:
结合课后练习一,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说明“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可以。
一层(第一句话)二层:中间内容。
三层:(最后一句话)
第二部分(2—6)具体简介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跟天气的关系,进而说明怎么样。
第三部分(7)说明的意义和局限性。
四、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搞清楚文章的说明顺序。即先说明啥后说明啥顺序清晰地显示出来了。谁能回答,本文先说明啥,后说明啥。
——先说明云的变化跟天气的关系,后说明云上的光彩现象跟天气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同学们思考第一部分三个层次的意思各是啥,按照怎么样的顺序说明的。
——小结:第一层概括写天上的云变化无常;
第二层具体说明天上的云姿万千;
第三层是对前两层内容的总结。
第一部分是按照总述——分说——总结的顺序进行的。
同学们可将三个层次的内容补写在课后练习一上。
总之,第一部分总括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就全文的说明顺序而言,也是采用了总——分——总的办法。
是怎么样说明云的形状跟天气的关系的?用了哪些说明办法?其主要说明办法是啥?
——表一是从云的形状、云的动态方面说明云的形态同天气的关系,用了比喻和分类的说明办法。主要是分类说明的办法。
小结:(板书)——分述。
第一层:云的形态变化跟天气的变化关系;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
特点
二类
特点
卷云
轻
高
薄
卷层云
低
厚
密
卷积云
高层云
积云
两层云
高积云
积雨云
第二层:云的光彩现象跟天气变化的关系;
晕——风雨的象征;
华——由小变大预示趋向晴朗;由大变小预示阴雨;
虹——在东方:有雷无雨;在西方:将有大雨;
霞——朝霞在西:阴雨进袭;朝霞在东:天气晴朗。
总之,这部分用分类说明事物的办法组织材料,条理井然,云和天气的关系说得清清楚楚,的办法讲的明明白白。
板书:
说明顺序:
总说:(1)看云可以识天气;
分述:(2—6)怎么样;(分类说明云和云的光彩)
总说:(7)意义与局限
第二节
教学目的:目的一。
教学重点:同上节。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关键:目的一。
教学办法:同上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导入
这一节我们再来欣赏本文的语言特点,修辞办法等。请同学们再熟悉一遍课文,看看文章还用了啥办法说明云的形态特点的。
——比喻修辞。
划出来比喻句,然后分小组交流并体会它们的作用是啥?
1准确,生动而形象的写出了各中云的形态特征,使读者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2增加文章的趣味,便于读者根据这些形态特征识辨天气的变化。
3增强读者的审美情趣。
总之,说明文运用比喻,目的在于说明事物的特征。一是准确、生动,表现在准确使用了表示时间、范围可能等副词上。请同学们从书中查找一下,并用着重号标出;二是多次引用谚语。在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部分内容中多次引用,请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明确理解啥是谚语及使用谚语的好处
作业 :练习二、三。
板书:
生动的比喻:说明事物的特征。
喜闻乐见的谚语:简洁、通俗的表达内容。
看云识天气 篇12
宋丽梅
教学目的:
一、 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办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办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么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啥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啥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啥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么样,是啥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么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啥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季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啥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怎样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么样?预示着啥天气?
3、引用谚语有啥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啥意义?
2、怎样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 : 看 云 识 天 气
(观察) (推测) (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分—总] [现象]
条理清楚 高、轻、薄 层次分明 形态 分类)
分说:怎么样。 低、密、厚 (先总后分)
(分类) 光彩:晕、华、虹、霞 [本质]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 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 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 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幻灯片内容:
(一)、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 (二)、云的光彩同天气关系 (略)
看云识天气 篇13
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啥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么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词语: 峰峦:山峰和山峦。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崩塌:崩裂而倒塌。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万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变化无常:没有规律的出现新的状况。 三、初读,整体感知: 读课文,整体把握: 1、从题设疑:云和天气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 (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梳理结构: (1)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简介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在段首。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关系展开说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啥云,就将出现啥样的天气。”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也将“薄云”也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简介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2)完成结构图(投影) 四、精读文章,深入探究。 1、练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不同形态和不同光彩的云的特点。 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简介。 简介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学生回答,幻灯片同时展示云图)
其他示例: (1)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2)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3)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离。
教师总结:在“各种云”的简介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云,而且也学会了看云识天气。 2、完成表格,进一步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3、请问今天天空挂的是哪种云,将会有怎么样的天气? 4、品味欣赏 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只就文中的某一点进行赏析,也可以不用此句式,自己随便说。(学生回答)(1)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 开头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姿态万千。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写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密切,说明看云可 以识天气。 “有时像一片洁白的羽毛”,用比喻手法,说明卷云的洁白和轻盈。 “像棉花团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说明积云的形态。 “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运 用比喻,动态的描摹卷云的产生。 “卷层云慢慢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 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通过比喻,动态的描摹高层云的演变 过程和形态。 好处:这些比喻,一具知识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别说清了四种薄云 各自的形态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可读性强。 拟人: “最轻盈、站得最高”用拟人手法,将卷云人格化。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 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运用拟人,动态的描摹雨层云的演变过 程和形态。 好处:这些拟人手法,动态的描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 演变过程,既有知识性,也有形象性,可读性强。 谚语: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伴有 晕,天气就会变坏。 “东虹轰隆西虹雨”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 将会有大雨。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说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 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好处:运用谚语来说明光彩与天气的关系,显得准确、生动、简洁。 说明办法: 比如:分类别:将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类加以说明,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打比方: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 作比较:“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也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也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办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 好处: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 词语准确: (1)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表示时间的词: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也不雷同。
(2)文章最后两句话“但是呢,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识别天气,有的办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小组讨论并交流。 六、总结: 本文简介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作业:1、仿写 示例: 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__ ,像__,像___。月光照在地上,像__ ,像__,像___。暮色四合,周围的群山,,像__ ,像__,像___。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篇14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是一篇简介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第一部分(开头),总说云的形态变化,说明为啥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小节),讲怎么样,是课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结尾),说明观测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特点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课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自然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也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么样。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也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这里有一个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也就是说,先说啥,再说啥,后说啥,才有助于把的事理说清楚。
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的目的。
三、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简介或解释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发展过程以及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向人们简介知识。因此,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才能给人以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在一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也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l.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办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学习建议
1.抓住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中心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几种修辞手法,进而领会
这种说明文的特点。
3.了解几种主要的说明办法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办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办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么样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此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解决办法:
1.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制表的办法,并结合讲解,进而使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云层、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2.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云与天气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讲讲、读读、写写、练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啥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
(-)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怎样。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办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简介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么样。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啥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啥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进而说明为啥可以。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简介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进而说明怎么样。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啥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总分总)
(2)怎样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也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也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小到大晴
华环大到小阴雨
虹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7.同学交流怎样。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啥说明办法?
说明办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啥说明办法?
说明办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办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办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么样。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也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啥,再说啥,后说啥,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的目的、办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八、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近几年来,有关酸雨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酸雨对我国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②啥是酸雨呢?它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怎样来清除它的危害呢?
③酸雨是指因大气污染而产生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露等。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稀硫酸和稀硝酸,另外还有有机酸。酸雨的形成虽然有诸多复杂因素,但根源在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对流层后,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在暖湿静风等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富集,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而形成硫酸、亚硫酸或硝酸、亚硝酸,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
④酸雨给森林、土壤、湖泊、农作物等带来巨大危害,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灾害之一,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
⑤酸雨破坏植物气孔,使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林木的大面积死亡。欧洲、北美、亚洲等大面积的森林受到酸雨的危害;我国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每年都有大面积林木受酸雨危害枯萎或死亡,江苏、浙江等省森林受害面积达128万多公顷,每年林材损失达6亿元,生态效益损失更高达54亿元。
⑥酸雨破坏土壤结构,中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⑦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质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物难以生存。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地的许多湖泊正变成生物难以生存的“死湖”。
⑧酸雨对文物、古建筑的破坏程度令人吃惊。世界上许多千古不朽的建筑物、雕像等,被酸雨腐蚀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像希腊的雅典女神、意大利科洛西姆斗兽场、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卢沟桥上的石狮等等,数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遗迹,在数十年间成了酸雨的牺牲品。
⑨酸雨更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科学家们测算,由于受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的铝、铜、锌、镉等金属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几十倍,人类在饮用这种水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毒害。含酸的空气也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比如,巴西的库巴坦布有20%的居民因受酸雨毒害而患有哮喘、支气管炎和鼻炎,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高达38%。
⑩防治酸雨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的排放,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情况下,应尽快改变我国对能源利用的传统方式,加快对煤炭液化、气化等技术的研究及生产步伐,强化二氧化硫的排放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环保投入,治理酸雨污染,防止酸雨扩大;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开发低污染新能源,特别是在水能丰富而酸雨危害严重的西南地区加快水能的开发……
⑾1998年初我国提出“向酸雨宣战”,经过两年的集中治理,一些污染重灾区如重庆、沈阳等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积极行动,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扼杀这个来自空中的“杀手”,我们的夭空会更蓝。
1.请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l)千疮百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牺牲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它的特点。
3.本文采用________顺序来说明。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请各举一例。
5.第⑨自然段简介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说明。
6.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上课前,带着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展开想像,从颜色、形状、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绘云,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导入 新课
(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同学们听)
同学们,你们听完后有啥感觉?(生动)为啥会有这样的感觉?(使用了多种修辞办法;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写法。)对,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种修辞办法相结合使用的作用。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办法的运用及作用。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办法,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等,同时还用了拟人、排比、引用、对比的修辞办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l.复习提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啥说明顺序?
答: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都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是啥说明办法?
答:分类别的说明办法。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是啥说明办法?
答:打比方的说明办法。
(4)天气晴朗的云有啥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啥特点?
答:轻、高、薄;低、厚、密。
(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么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
答: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6)给下列字注音。
燚yí 霎shà 刹chà(那) 晕yùn(圈) 盈yíng
(7)解释下列词语。
峦:也小也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轻盈:轻巧优美。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弥漫;布满。
2.分析本文寓准确于生动的语言特点,研究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啥?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啥?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例如:还有的像峰峦,像刚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2)比较下边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动的地方,认准确生动的角度说说改动之处的优点。
①组改动的地方有:山一峰峦,水一河川,棉花一雄狮,原句和修改句虽然都用了比喻,但就准确、生动而言,却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及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棉花、薄纱,有形而无生命,不及雄狮奔马,具有动态特点,更能突出云彩的形象,更能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云块变幻、飘动的实况。
②组改动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到——都躲藏了起来。修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办法,比原句既准确也生动形象。
③组原句和修改句意思虽然相同,语言则完全变了,修改句运用了比喻,把云比成“招牌”,使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更明确、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说明两者有关系,但不能准确说明关系的性质。
④修改句改“气候”为“天气’,原句“气候”用词不准确,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候情况,“天气”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的气候情况,所以用“天气”为宜。
3.本文之所以在语言上既准确也生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不断地锤炼语言。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作过多次修改,那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所描绘的云的句子,进行修改。
4.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分析:这段描摹了夏季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就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在描摹天气动态方面相当出色。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动词(争奇、变黑,崩塌、弥漫)。
5.生动的语言不仅是因为使用了比喻以及动态描摹事物,还有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的多种修辞的使用,在文中找出例子来体会作用。
(l)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比喻、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2)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也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对比,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的印象。)
(3)站得高的云,叫卷云。……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拟人,使被说明的对象具体生动形象。)
(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对比、引用,引用谚语可简洁、通俗地说明有关问题。)
6.准确的说明语言。在本文中,作者准确地使用了表示时间、范围等副词,在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l)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2)但是呢,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春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3)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个钟头内便下雨或者下雪。
(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以上加点的词表明天气的阴晴变化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也不是绝对的。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楚,开头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再详细说明怎么样,这一部分采用分类别的说明办法,依次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些象征天气晴朗的云的位置、形态特点以及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依次说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阴雨风雪预兆的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然后就云上的光彩现象——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文章结尾,说明了的目的及局限性。强调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文章不仅通过多种修辞办法的运用和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摹来体现生动具体形象,还借助于词语的锤炼,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来体现准确性,寓准确于生动之中,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借鉴的。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题。
答案:一、略
二、1.修辞办法有:比喻、排比、对比。比喻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具体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对比的作用是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印象。
2.“出现”、“凸起”、“争奇”、“耸入”、“崩塌”、“弥漫”、“下等”,这些动词准确地描摹出夏季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也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这一系列动态描写相当出色。
3.从你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中挑出一个有趣的来,用朴实的语言说明它的功能或者操作办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有趣,在班上作交流、比赛。
看云识天气 篇15
青岛 吴乐琴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办法的应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简介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么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比如:
a. 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么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 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 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感知内容
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啥内容?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么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简介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研读赏析
①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办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②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填表,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阅读中思考:a.共有几种类型的云?b.表格怎样设计得简洁明了?巳也可以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设计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在班上讲述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教师进行总结,通过设计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课文。
教师总结指导: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种。只要顺序合理即可,设计的简洁些、详细些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虚拟主机。
学生讨论填表后,教师进一步指导:通过表格的填写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说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气的关系,同时有一定的合理说明顺序——总分。为了将事物事理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办法。比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的准确性,
请同学们研读讨论。
③合作探究
a. 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啥?
b. 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怎样?
学生可以讨论并畅所欲言,也许所说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胆讲述,教师都应表示赞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办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许多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办法,不仅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用词准确,“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吗?为啥?——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④反馈交流
学生再次速读课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题目,交流思考,看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出示投影)读课文,理解概括交流对以下问题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组思维更敏捷,
问题组: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内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啥作用?
c.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啥?
d.根据课文举例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单一例即可)。
e.举例说明看云识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b.这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d.雨层云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e.论述有理即可。
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么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办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办法,语言准。
延伸作业
用本课学过的说明办法,写一篇小小说明文,向同学们简介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拟。 -
点 评
此教案突出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去感悟文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鲜明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本教案设计颇有新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点突出,难易适度,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贴切自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课前的积累到课堂中对问题组的研讨以及反馈回顾,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中,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可以说,本教案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应用说明文,是很好的课例。但是呢本课设计一课时内容比较多,如果设计两课时也是可行的。
看云识天气 篇16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是一篇简介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第一部分(开头),总说云的形态变化,说明为啥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小节),讲怎么样,是课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结尾),说明观测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特点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课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自然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也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么样。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也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这里有一个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也就是说,先说啥,再说啥,后说啥,才有助于把的事理说清楚。
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的目的。
三、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简介或解释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发展过程以及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向人们简介知识。因此,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才能给人以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在一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也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l.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办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学习建议
1.抓住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一中心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几种修辞手法,进而领会
这种说明文的特点。
3.了解几种主要的说明办法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办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办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么样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此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解决办法:
1.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制表的办法,并结合讲解,进而使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云层、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2.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云与天气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讲讲、读读、写写、练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啥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
(-)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怎样。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办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简介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么样。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啥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啥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进而说明为啥可以。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简介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进而说明怎么样。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啥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总分总)
(2)怎样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也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也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
名称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
两千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
两千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名称
形状变化过程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华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小到大晴
华环大到小阴雨
虹
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7.同学交流怎样。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啥说明办法?
说明办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啥说明办法?
说明办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办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办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么样。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也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啥,再说啥,后说啥,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的目的、办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八、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近几年来,有关酸雨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酸雨对我国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②啥是酸雨呢?它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怎样来清除它的危害呢?
③酸雨是指因大气污染而产生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露等。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稀硫酸和稀硝酸,另外还有有机酸。酸雨的形成虽然有诸多复杂因素,但根源在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对流层后,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在暖湿静风等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富集,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而形成硫酸、亚硫酸或硝酸、亚硝酸,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
④酸雨给森林、土壤、湖泊、农作物等带来巨大危害,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灾害之一,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
⑤酸雨破坏植物气孔,使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林木的大面积死亡。欧洲、北美、亚洲等大面积的森林受到酸雨的危害;我国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每年都有大面积林木受酸雨危害枯萎或死亡,江苏、浙江等省森林受害面积达128万多公顷,每年林材损失达6亿元,生态效益损失更高达54亿元。
⑥酸雨破坏土壤结构,中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⑦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质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物难以生存。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地的许多湖泊正变成生物难以生存的“死湖”。
⑧酸雨对文物、古建筑的破坏程度令人吃惊。世界上许多千古不朽的建筑物、雕像等,被酸雨腐蚀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像希腊的雅典女神、意大利科洛西姆斗兽场、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卢沟桥上的石狮等等,数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遗迹,在数十年间成了酸雨的牺牲品。
⑨酸雨更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科学家们测算,由于受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的铝、铜、锌、镉等金属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几十倍,人类在饮用这种水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毒害。含酸的空气也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比如,巴西的库巴坦布有20%的居民因受酸雨毒害而患有哮喘、支气管炎和鼻炎,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高达38%。
⑩防治酸雨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的排放,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情况下,应尽快改变我国对能源利用的传统方式,加快对煤炭液化、气化等技术的研究及生产步伐,强化二氧化硫的排放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环保投入,治理酸雨污染,防止酸雨扩大;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开发低污染新能源,特别是在水能丰富而酸雨危害严重的西南地区加快水能的开发……
⑾1998年初我国提出“向酸雨宣战”,经过两年的集中治理,一些污染重灾区如重庆、沈阳等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积极行动,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扼杀这个来自空中的“杀手”,我们的夭空会更蓝。
1.请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l)千疮百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牺牲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它的特点。
3.本文采用________顺序来说明。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请各举一例。
5.第⑨自然段简介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说明。
6.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上课前,带着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展开想像,从颜色、形状、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绘云,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导入 新课
(配乐朗诵第1自然段,同学们听)
同学们,你们听完后有啥感觉?(生动)为啥会有这样的感觉?(使用了多种修辞办法;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写法。)对,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种修辞办法相结合使用的作用。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办法的运用及作用。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办法,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等,同时还用了拟人、排比、引用、对比的修辞办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l.复习提问。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啥说明顺序?
答: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都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是啥说明办法?
答:分类别的说明办法。
(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是啥说明办法?
答:打比方的说明办法。
(4)天气晴朗的云有啥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啥特点?
答:轻、高、薄;低、厚、密。
(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么样的?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哪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
答: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
(6)给下列字注音。
燚yí 霎shà 刹chà(那) 晕yùn(圈) 盈yíng
(7)解释下列词语。
峦:也小也尖的山或连着的山。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轻盈:轻巧优美。
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弥漫;布满。
2.分析本文寓准确于生动的语言特点,研究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啥?举例说明,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啥?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识性,如“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里的比喻分别说明了卷云和卷积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读者理解,例如:还有的像峰峦,像刚川,像雄狮,像奔马……说明文中运用比喻要注意:喻体能够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2)比较下边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动的地方,认准确生动的角度说说改动之处的优点。
①组改动的地方有:山一峰峦,水一河川,棉花一雄狮,原句和修改句虽然都用了比喻,但就准确、生动而言,却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及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棉花、薄纱,有形而无生命,不及雄狮奔马,具有动态特点,更能突出云彩的形象,更能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云块变幻、飘动的实况。
②组改动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到——都躲藏了起来。修改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办法,比原句既准确也生动形象。
③组原句和修改句意思虽然相同,语言则完全变了,修改句运用了比喻,把云比成“招牌”,使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更明确、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说明两者有关系,但不能准确说明关系的性质。
④修改句改“气候”为“天气’,原句“气候”用词不准确,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候情况,“天气”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的气候情况,所以用“天气”为宜。
3.本文之所以在语言上既准确也生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不断地锤炼语言。在本文的编写过程中,作者曾作过多次修改,那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所描绘的云的句子,进行修改。
4.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分析:这段描摹了夏季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就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在描摹天气动态方面相当出色。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动词(争奇、变黑,崩塌、弥漫)。
5.生动的语言不仅是因为使用了比喻以及动态描摹事物,还有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的多种修辞的使用,在文中找出例子来体会作用。
(l)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比喻、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2)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也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对比,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的印象。)
(3)站得高的云,叫卷云。……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拟人,使被说明的对象具体生动形象。)
(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对比、引用,引用谚语可简洁、通俗地说明有关问题。)
6.准确的说明语言。在本文中,作者准确地使用了表示时间、范围等副词,在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l)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2)但是呢,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春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3)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几个钟头内便下雨或者下雪。
(4)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以上加点的词表明天气的阴晴变化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也不是绝对的。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使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楚,开头指出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再详细说明怎么样,这一部分采用分类别的说明办法,依次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这些象征天气晴朗的云的位置、形态特点以及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依次说明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阴雨风雪预兆的形态特点以及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然后就云上的光彩现象——晕、华、虹、霞与天气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文章结尾,说明了的目的及局限性。强调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文章不仅通过多种修辞办法的运用和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摹来体现生动具体形象,还借助于词语的锤炼,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来体现准确性,寓准确于生动之中,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借鉴的。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题。
答案:一、略
二、1.修辞办法有:比喻、排比、对比。比喻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具体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对比的作用是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深刻的认识和鲜明印象。
2.“出现”、“凸起”、“争奇”、“耸入”、“崩塌”、“弥漫”、“下等”,这些动词准确地描摹出夏季积云形成积雨云的过程,也是雷雨冰雹形成的过程,这一系列动态描写相当出色。
3.从你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中挑出一个有趣的来,用朴实的语言说明它的功能或者操作办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有趣,在班上作交流、比赛。
看云识天气 篇17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能力目标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2.学习常用的说明办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么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办法1.朗读法。本文虽是简介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2.观察与Lenovo。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Lenovo,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简介怎么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也是靠啥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怎样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设计(二):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啥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么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投影显示:(1)注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简介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啥?它运用了啥说明办法?(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啥?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啥关系?(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简介,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办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简介云和天气的关系。(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3.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三、具体研讨第3~6段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Lenovo,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办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啥?本质也是啥?(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朴实说明,也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办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简介,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共同点。列表如下:多媒体显示:晴天云简表云 名云的形态变化高 度厚 度天气征兆卷 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积 云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傍晚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 排列匀称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
(2)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3)朴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办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Lenovo,既考虑静态,也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学生回答,教师示例:(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示例:多媒体显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 名变化过程形 状位 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 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光 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 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四、课堂练习投影显示: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也十分准确。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体会其表达效果。(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___________(一定 有时 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2)出现了高层云,___________(一定 有时 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3)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___________(一定 有时 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4)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___________(相当 一定 非常)的限度。(5)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___________(判断 推断 推测)天气的情况。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后面的方格内。①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②夏季,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③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④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⑤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⑥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⑦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正确句序: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办法或修辞手法。(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参考答案:1.(1)常常 (2)往往 (3)有时 (4)一定(5)推测。(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②①⑥⑤③⑦④3.(1)下定义 (2)拟人 (3)分类别 (4)引用 (5)拟人 分类别 作诠释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简介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办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六、布置作业1.阅读文段,完成习题。投影显示: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③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④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1)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过5个字)(2)人们对“晕”的兴趣主要因为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___”与它相呼应。(3)本文段依次运用的说明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从语言风格看,本文主要是___________说明。参考答案:(1)鲜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2)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3)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4)朴实2.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办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豁然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宇宙无边无垠,奥秘无穷,包罗着数以亿计的天体。探索虚拟主机奥秘是青年人未来的使命。请同学们运用比喻的办法,以通俗明白的语言,以“天空不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说明宇宙中有些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1.你还懂得其他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吗?和同学一起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更多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2.你对啥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能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一下吗?参考题目:《流星雨》《月亮圆缺与潮汐的关系》《日蚀》《极光》等3.文章在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的时候,用了八个比喻,模仿其语言形式,写一段话。4.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实地验证一下,并写一二篇观察日记。5.开放探究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海底大体是平坦的,平均深度是四千米。也有峡谷和深渊,最深的地方达一万一千米。山脉也不少,在大西洋有大西洋山脉,在印度洋有中央印度洋山脉,在北极有罗蒙诺索夫山脉。不仅有一般的山脉,在太平洋还有海底火山。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它们的游动非常有趣。海参爬行靠肌肉的收缩,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一样,在攻击其他动物时,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把水从身体的漏斗管中迅速地喷出来,还能用水的反动力游泳。还有一些贝类更妙了,它们附着在船底,做免费的长途旅游。海底的“森林”和“草地”十分绚烂多彩,有褐色的,有淡紫色的,还有红色的。这些海底植物,最小的凭肉眼不能看到。有些大海藻却长达两三百米,是地球最长的生物。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还有地球上很少的稀有金属。产量最大的当然要数盐了,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含有三千万吨食盐。海洋真是地球上矿藏最丰富的大仓库。1.文段说明了___________知识,包含___________个方面内容,具体为_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森林”和“草地”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运用的说明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海底 四 海底地形、海底动物、海底植物、海底矿藏2.海底的植物群落 表特殊含义3.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如“一万一千米”等;打比方如“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作比较如“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举例子如“产量最大的当然要数盐了”。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本文中,作者为我们简介了怎样根据云的形态、光彩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其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等,是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生活中,这样的谚语还有不少呢!“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降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处在由冷变暖的变性高压气团控制下,云层如果没有继续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系统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谚语,深化课文所学知识。二、课文赏析将“生动”进行到底——《看云识天气》的语言修辞艺术《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说明文。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简介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景色线。(1)精美的比喻句惟妙惟肖秦牧先生曾说:“美妙的譬喻真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这篇文章一开笔就连用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变化之丰。如“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样巧譬妙喻,使云形美神跃,让读者在丰富的Lenovo中既认识到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也领略到云朵美妙的景观。这样巧作描摹进行说明,寓知识性于生动精美的形象之中,可谓有一石二鸟之妙。(2)精彩的拟人句活灵活现在准确说明事物的基础上,如果合理地用上一点拟人手法,会使文章寓亲切于朴实。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形象写出了卷云“轻柔”“高远”的特点。也如“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即使人觉得亲切易懂,情味盎然,也暗示了云层变低变厚的趋势。再如“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一个“躲藏”逼真地烘托出云层之低,云块之厚,既准确也生动。(3)精当的引用恰到好处文中分别用三条谚语生动地说明天上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①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②东虹轰隆西虹雨。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第①句突出“晕”的位置性,第②句突出了“虹”的方向性,第③句突出了“霞”的时间性。这些句子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简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总之,在这篇说明文中,无论是精美的比喻句、精彩的拟人句,还是精当的引用句,这些句子如一朵朵俏立枝头的迎春花,散发出亲切喜人的芳香,使得我们在这些生动说明的吸引下,愉悦地阅读下去,沉浸在这丰富的知识性和鲜活的趣味性之中了。(《语文周报》.2有删节,作者:袁丹锐)三、阅读知识推介关于圈点勾画法作用:一是可以经常提醒你读书要细心,要用脑思考,进而加深印象,帮助记忆。二是可以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或难点、疑问随时标记下来。三是可以使真正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并由此有所发现、创造。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初读标记”。初读重点应在于把握整体精神,理解整体脉络。以读为主,同时用自己特定的符号,划出要点、难点、疑点。第二步是“重读整理”。通过重读,整理初读时划的符号,并依据符号复习要点,研读难点,思考疑点。圈点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要点; 难点; 疑点;‖重点层次;( )重点段落;?重要语病;△待摘的重要资料。当然这只是一种划法,圈点批划,不必强求一律。至于批注,包括评语、体会、质疑、阐述等,可以写在“天头”“地脚”“中缝”“页边”、篇始、篇末或段尾空白处,随读随写,灵活方便。但在有限的空白处的文字要力求简练、明白。
推荐站内搜索:小学师德师风演讲稿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查询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查询、公务员考试题库、暑假生活作文400字、湖北成人高考成绩查询、会计电算化考试题库、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新疆成人高考报名网站、中秋节300字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