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策讨论时,一定要设一个最终拍板人,其他人可以建议。相互埋怨会摧毁决策者的信心和感觉,会让结果更糟。
“我们的老板经常争吵”,“我们的创始人和投资人关系不好”……创业公司的员工经常有类似的抱怨。其实这是创业公司的常态。
创业公司从零起步,所有的规则和体系都没有建立,运行中几乎所有的事务都需要管理团队及时决策。如果没有默契的决策模式,争吵就不可避免。
从理论上讲,决策应该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而非正常情绪下的决策,大多数都会导致失误。所以,第一原则是:先冷静,再决策。
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欲望,尤其是那些自信的人,更容易患有“完美强迫症”。但一家创业公司很难有足够的资源和基础追求完美,在决策时往往面临难以取舍的无奈,这种无奈是大多数创业者“焦虑”的根源,也是决策过程中的障碍。所以,第二原则是:鱼和熊掌无法兼得。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对任何事只要看一眼,就会形成映像。这种映像很真实,但这种真实有最大的欺骗性。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决策,不过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能了解事情的全貌。在多个人开会决策时,最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而这些意见都是各自的真实感受。寓言“盲人摸象”的情形其实每天都在上演。所以,第三原则是:真实的未必是正确的。
团体决策其实是最难的事情,几个不同背景的人去讨论一件事,其中大多数人具有决策权力却没有决策的背景知识。如果今天讨论营销问题,而同时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具有同样的话语权,结果将非常不幸。在决策讨论时,一定要设一个最终拍板人,让知识背景与决策话题最接近的人做决策拍板人,其他人可以建议,但要一致尊重最终拍板人的决定。所以,第四原则是:设定好合适的最终拍板人。
“定标,这事我该怎样决定?”我经常被其他创业者问这样的问题。他犹豫了,为啥犹豫?是因为以前他曾经做过错误的决策,被埋怨过。创业过程充满了很多不确定性,没有人能确保不犯错误,甚至错误的决策要比正确的决策次数多得多。相互埋怨会摧毁决策者的信心和感觉,会让结果更糟。所以,第五原则是:绝不相互埋怨。
“我们的投资人非常讨厌,不了解情况,却指手划脚。”也有很多创业者这么向我抱怨,投资人几个月才到公司一次,对情况并不够了解,却参加公司最重大问题的决策。而作为投资人怎样想?他们每天见很多人,对行业的宏观局面非常了解,也会看到很多成败的案例,当然希望将经验和教训告诉自己所投资的公司。既然公司的治理结构赋予创业者和投资人对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力,双方就必须进行良好的合作才能成功。为了让投资人支持创业者的决策,就必须尽量让他们多了解公司的情况。如果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怎样可能有一致的决策呢?所以,第六原则是要求创业者的:不要对投资人隐瞒任何信息。
作为投资人,也必须有一种心理准备:无论你多么有经验,只能提建议,不要替创业者决策。宁愿创业者犯错误。所以,第七条原则是要求投资人的:不要越俎代庖。
创业之路异常艰辛,压力很大,前途未卜。大家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下讨论和决策,和气的气氛是一种奢望。但是呢,无论争吵多么激烈,一定要记住:都是为了成功。不要将工作中的争论带到平常的人际关系中。
推荐站内搜索:参观企业心得体会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库、感伤日志、考研准考证号是考生编号还是报名号、普通话演讲稿、江苏教育网成绩查询、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教师考试、福建自考成绩查询、无私奉献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