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农村垃圾分类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裴雪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强化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围绕这一主题,我们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保洁员和群众代表,对我县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为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常态长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编制了规划,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责任网络,逐步形成“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体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不断加大投入,使治理经费有基本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村,给予基础设施、收集转运、达标验收相应的补助或奖励。按每个村设置3-5个公益性岗位,共配备保洁员1790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即将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1座。部分乡镇通过村民自筹等方式,多方筹资,完善设备设施。如大河岸镇许家畈村,通过“一事一议”和成功人士捐助,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二)持续扩大宣传,使垃圾分类有浓厚气氛。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户外广告、暗访曝光、公开投诉电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增加农民关注度和参与度,提倡从源头上治理白色垃圾,形成良好气氛。如各乡镇中小学都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活动;大部分乡镇、村,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和QQ群,及时发布工作动态,部分村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好典型和垃圾分类知识。
(三)着力强化督办,使治理工作有外生动力。通过专项督查、暗访、聘请第三方机构考评等方式,强化督办,各乡镇对村、村对农户也开展相应的检查评比,考核结果与乡镇以奖代补资金挂钩。通过政策激励,进一步形成合力,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如九资河镇在评比奖惩上动真格;骆驼坳镇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对各村垃圾分类情况现场评分,郭家河村“一月一评比”,张榜公布。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垃圾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一些过去只在城市出现的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垃圾集中露天堆放,导致“垃圾山”恶臭熏天,蚊蝇乱飞。农村垃圾污染,严重影响村容整洁,损害村民健康,原本山青水美的农村自然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已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通过调研,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金仍然是瓶颈。农村垃圾治理经费是制约垃圾分类的一大难题。“村里靠乡镇,乡镇靠县里,而县里财力有限。”据了解,在经济发达省份,地方政府都没有列入财政预算,资金投入难以为继。像罗田这样的贫困山区县,资金问题可想而知。特别是垃圾转运、收贮、分拣等费用,没有长效机制来保障。目前,只停留在公路沿线办几个示范点,应付上级检查验收。
(二)观念仍然是制约。在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广泛普及,观念深入人心。在欧盟,农民随意乱倒垃圾是犯罪,不按规则分类,将会拒收,甚至罚款。在美国,垃圾公司深入乡村专车收集。在日本,垃圾分类非常清楚,分开投放,各放其箱。在台湾,有法律规定的强制垃圾分类,政府diy垃圾袋。在我国,虽然“秸秆禁烧”力度大,但垃圾就地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居民缺乏分类意识,能收拾好投向垃圾桶就算很不错了。对哪些是可利用、可回收垃圾,根本一无所知。从胜利张家岗村调查看,部分村民家里有2个垃圾桶,知道分开投放;仅有20%的人不再使用塑料袋。
(三)分类仍然不普及。以前,农民大多家门口有一个粪堆 “沤粪“,垃圾基本自生自灭,“白色污染”很少。现在,农村垃圾明显增多,沼气未普及,也没有专业回收机构。对垃圾怎样分,分几类,怎样处置,连具有变卖废旧意识的人都很少,开展分类处理的村不多。从三里畈镇长源冲村、新铺村张家冲等美丽乡村示范点实施来看,群众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分类程度仍然不彻底,减量效果不明显。减量的主要是厨余垃圾(10%左右)和可回收垃圾(15-25%)。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垃圾分类是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基础和前提。从源头抓起,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为此,我们建议:
(一) 由政府主导,着力拓宽资金渠道。
一要把政府投入作为主渠道。既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和项目支持,也要将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保持稳定增长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重点用于购买机械化处理场服务、形象统一的垃圾清运车、专用分类垃圾桶、垃圾袋和宣传引导等支出,实行以奖代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整合环保、畜禽养殖排污、村庄整治等涉农资金,投入农村垃圾分类。
二要把多元投入作为大方向。可以考虑借助市场力量,创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分类。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积极扶持垃圾处理龙头企业发展,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借鉴浙江金华经验,进行“干湿分离”和再利用回收,扶持一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为资源化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有条件的村,可以组织本村在外成功人士赞助、社会捐资,可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 适当收取治污费等办法,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三要把建章立制作为新思路。我国关于环境的法律法规较多,但真正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和区域的垃圾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较少。既要综合运用道德、技术、财政、法律等各种手段,也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地办法规,完善农村垃圾分类的相关机制,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二) 让乡村主抓,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一要强化分类管理。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类收集、投放要求。每个村组、自然湾落,定点设置不同颜色、不同标识的垃圾桶,将垃圾分类标准印制在上面。从源头抓起,发动农户,在家里事先按有机垃圾(菜叶、果皮)、有毒有害垃圾(废旧电池、家电等)、可回收垃圾(玻璃、塑料等)和不可回收垃圾(煤灰等)分别放置。规范垃圾收集,对可回收垃圾,在各村布置1-2个集中收集点,由乡镇组织定时定点回收,量大的有偿或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农户分类的积极性。对有机垃圾,可以堆肥,也可以单独或邻村联建阳光堆肥房。对有毒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统一清运处理。
二要构建长效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以村为1个网格单元,划分若干区块,每个区块下设若干个网格小组,每个网格小组由1-2个村民小组或若干农户组成。由驻村干部或第一 书记、村支部书记或主任为网格单元负责人,村“两委”为区块负责人,党员、妇女代表为网格小组负责人,每人联系3-5户农户,负责政策宣传、工作指导、巡查、监督等工作。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纳入《村规民约》,落实村民理事会监督、农户门前“三包”等制度,实行村民自我管理,大家共同监督。
三要建立考核体系。将农村垃圾分类作为考核乡镇新农村建设,评比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点的依据,纳入 “五讲五评五考”,与乡镇以奖代补资金挂钩。建立乡镇日常巡查、督查机制,并作为对村组干部考核内容,与工资挂钩。实行“每月一暗检,每季一督查通报、年终一考评”,对工作推进快、运行好的,通报表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重视不够、整改推进不力的,公开曝光。通过考核这个指挥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作法,调动乡村两级的工作积极性。
(三) 强农民主体,着力转变群众观念。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道路沿线标牌、数码显示屏、宣传栏、宣传册、文化墙等多种宣传形式,提高群众知晓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干部深入村组,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发挥农村“五老”人员作用,进行广泛宣传。
二要搞好典型引路。村“两委”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村民理事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和倡议,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对做得好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大张旗鼓的宣传。在指导垃圾分类上,群策群力,采用多种方式办法,使垃圾分类的操作办法家喻户晓,增强群众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要形成内生动力。让农民转变观念,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是推动垃圾分类的内因。而习惯养成,决非一日之功。必须从娃娃抓起,对在校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教育,通过学生,去引导家长和老人。对不按规定对垃圾分类的行为,进行舆论谴责。通过开展巡回表演、“小手牵大手”、万名志愿者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赢得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推荐站内搜索:教资面试准考证查询、生命的意义作文、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河南自考成绩查询、公务员考试试题、2015成人高考、江苏自考查分、中学试题、成人高考报名时间2014、吉林自考网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