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精选12篇)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1
8.1
班级
高二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任课教师
课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讲课时间
教材内容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进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下一框题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过程与办法目标:(1)通过列举事例、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学生特征分析◆高二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教学办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宜昌的百年沧桑(19xx年、1980年、XX年宜昌城市图片)提问:从宜昌的百年历史中,你感受到了啥? 教师:宜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新课讲授】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活动探究: 观看视频《生命演化》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它说明了啥?教师总结: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是一个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是一个前进的、上升的过程。②这也说明了一个怎么样的观点呢?——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活动探究:p61展示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19xx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此时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的耻辱,国家濒临灭亡边缘;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思考:中国的历史变迁,说明了啥?教师:中国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把它扩大到全世界、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也是怎么样的呢?人类社会也是发展的。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从低到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如果我们达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之后,人类社会还会继续发展吗?当然会啦。只要世界末日不来临,人类不灭亡,人类社会是会不断向前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发展的,那么还有啥是发展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以下的数学知识应该刻画在你人生线段上的啥位置? ①从1数到10; ②25×25=625; ③x+20=18,求x; ④判断x2+y2=1是啥样的图形 ; ⑤学会判断x>3不是命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这个关于数学知识的坐标轴说明了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教师提问:你还能举出那些人类认识发展的例子呢? 1、对唯物主义的认识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天命不可测——人定胜天——可持续发展;3、对雷电的认识:“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 “电母”“持镜”,形成电光——“雷为天怒”——雷电属自然现象——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人类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第一目小结:现在我们来对刚才所学内容做一个归纳总结。我们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哪几部分?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那么这三大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从刚才的探究中得到了那几个结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认识,都是发展的,所以我们归结出发展的一个特点:发展的普遍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哲学原理。除此之外,发展是不是只是一时的,暂时性的呢?一个事物是不是今天发展了,明天就不发展了呢?不是的,发展是不断的,是永久的。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人类社会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之后还会继续发展,人类的认识也是不限发展的,自然界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么样的结论呢?——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我们知道了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那么到底啥是发展呢?我们怎么样来理解发展呢?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探究活动。活动探究:展示图片: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 教师提问:袁世凯称帝、新中国成立都是发展吗?——袁世凯称帝是变化,新中国成立才是发展。那么运动变化是发展吗?运动变化和发展之间有何关系呢? 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确定一位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 ①共同点: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承认了绝对运动②区别(性质不同):运动和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改变;是没有方向性的。发展:是向前、进步、上升性质的变化,它揭示了运动变化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是有方向性的。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事物的运动变化
前进、上升
发展
向后、下降
倒退判断: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机器工具代替手工工具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e、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发展的是abef 运动变化的是:abcdef所有发展都是运动变化,但是呢反过来就不是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而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发展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2)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但是呢对于新旧事物,也有一些人形成了这样的看法认为:①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②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③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那么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能否举出一些反例来反驳这些观点呢?思维拓展:判断新旧事物的三种错误标准,即:(1)时间标准: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新旧(禽流感、非典、甲流)(2)现状标准:以事物的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的完善来判断一事物的新旧。(比如:第一台火车18XX年问世,丑陋笨重,行走吃力,没有马车快。)(3)旗号标准: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科学算命,披着科学的外衣,实质上还是算命,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的体现。)巩固练习:判断以下哪些属于新事物?a、计划经济 b、经济全球化c、基因工程d、航天技术e、千年虫f、疯牛病g、机器人抢险 h、“大锅饭”概念 (bcdg)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三、发展的意义教师提问:如果没有发展,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世界如果没有了发展,就不会有进步。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课程小结】 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课本,回顾一下今天所学习的内容,等一下我会给你们布置一个小任务。 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拿出一张白纸,回忆今天所学的所有内容,用一分钟时间给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画一个知识框架、一个知识体系。我们等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在黑板上写出来。 l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 1、含义: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发展的意义【知识迁移】怎样理解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a、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二者是统一的。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b、事物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例如说,我们现在班里有结对学习,这是不是一种联系呢?当然是了,这样一种联系可能是竞争关系、也可能是互助学习关系,但是呢无论是竞争还是互助关系,都会促进双方学习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一种变化发展。所以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c、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 例如说,现在老师来到葛洲坝中学实习,杨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我和杨老师之间就建立了一种联系,我在向杨老师学习怎么讲课,我们之间是师生关系。但是呢如果以后我找工作,找到了葛洲坝中学的工作,那么我和杨老师就变成了同事关系了。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它是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的。 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现在请同学们把学案拿出来,完成这节的相关内容。教学后记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2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发展的普遍性
(2)运动的基本形式
(3)事物发展的道路
◇理解:
(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分析:
(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
(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
(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办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
(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二、【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也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办法点津】:
(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也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第一框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它说明了啥?
(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探究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怎么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
(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探究:(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啥启示?
◇探究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1)“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为啥被打破?它说明了啥哲学道理?
(2)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是这样,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1)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略。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本知识.最要求同学们维时要从自然界是发展的从知识整体性上理解把握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挂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三个角度理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两类,不可混淆。事物的运动只有进的、上升的才是发展,下降的、倒退的运动不是发展。
2.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举例说明发展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1)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啥哲学道理?
(2)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探究提示:(1)说明事物在不断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略。
教材设专家点评讲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运动变化分前进的、上升的和下的、倒退的运动两类,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课堂练习:简要回答怎么样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1)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解析:本题从知识的完整性上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理解这一问题时抓住“实质”“前进性”“方向性”等关键词,注意区分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那种倒退的、下降的运动变化则不是发展。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3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能力目标:我们应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发展的实质
【自学过程】
学习过程 问题设计
知识梳理
一、 发展的普遍性
1、 自然界是发展的
无机物
自然界总是处在________
有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来的产生、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人类社会是一个_____
资本主义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1、探究一p60 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2、 沧海变桑田说明了啥道
理?
3、自然界为啥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
4、我国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它们有何区别?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一个人的知识积累都经历着由__________、由______
____到______________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解读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区别:运动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重强调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发展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运动、变化既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既有量变,也有质变;而发展则要通过质变实现,是事物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运动引起变化,变化有前进的也有后退的,而发展是指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5、为啥说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说明了啥道理?
7、图示三者关系
自我检测
1、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也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
①邯郸学步 ②一箭双雕 ③吐故纳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是( )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不属于发展的是
a、用计算机算命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
4、下列事件能够反映事物是发展的是
a.用电脑算命 b.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造成恶劣影响。
c神州七号成功发射,中国人实现太空漫步
d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增长严重减速。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显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 ,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答案c d a c 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4
一、 教学内容
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进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呢,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三、 设计思想
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虚拟主机。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2.过程与办法目标: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框题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多媒体连续播放多幅画面。包括动植物演化过程的图片、人类进化的图片;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进步的阶梯示意图;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人类对机器人研究的深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①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它说明了啥? ②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1、 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探究:①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②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啥启示?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课堂探究:①“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的神话为啥被打破?它说明了啥哲学道理?
②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是这样,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也是如此,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活动设计:请学生上台展示课前所收集的关于“发展”的故事、俗语、诗词等。
(二)、发展的实质
1、怎么样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
◇课堂探究:①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啥哲学道理?②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多媒体显示讨论题: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多媒体显示三种图示:如果用图示来表示发展,请说明哪种图示代表发展。
鉴于这种认识,多媒体出示选择题,请同学判断画面上哪种观点代表发展?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浪子回头金不换
d、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e、树欲静而风不止
2.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日新月异科技。
课堂反馈:通过上述学习,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我们成长中的困惑?
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师设问: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教师引导: 荆人处事办法有何问题?
教师:是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教师设问:哲学上把世界分为哪几大领域?
教师设疑:辨别这些画面分别属于哪一领域?
教师总结:无数事实证明,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思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教师提示:怎么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复习联系的观点,指出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展开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上台演讲,或用投影仪展示所收集的诗句等。
教师简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事物的运动变化,事物的运动变化分前进的、上升的和下的、倒退的运动两类,只有那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是发展。
图示表明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曲折性前进。
教师点拨:牢牢把握发展的实质。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但它们是暂时的,我们要树立信心,不悲观、不动摇,坚持发展的观点,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学生回答:因为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
生答:荆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未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生答:分为三大领域,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
学生回答:动植物演化过程的图片、人类进化的图片属于自然界领域;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进步的阶梯示意图属于社会领域;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人类对机器人研究的深化属于思维领域。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说明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生答:我们感觉到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变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学生回答:
(1)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略。
学生讲孙权劝学的故事。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学生回答:(1)说明事物在不断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略。
学生回答:a项是一种倒退变化的过程, d、e项都只体现运动变化,不符合发展实质,b、c项是一种进步的变化,是人的新生,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畅所欲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树立愿意与教师沟通的意识。
启发学生的思维
步步引导的训练方式,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教学办法突出学生自学、自研、自教能力,强调训练学生的独立、自治与自创精神。
训练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技能。
联系社会生活,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
促进师生间的认识和情感交流。
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图示显示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发展的理解。
通过对比,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通过自我对照,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七、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实效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活动,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问题的设计与活动的设计。本节课的设问都是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乐趣,且问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设计以讨论和体会为主,在活动中,学生放飞了心灵与才思,更好地展示与锻炼了自身多方面的才能,进而促进了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即努力实现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参与”: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涉及哲学的一般性理论,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而且问题的设计与活动的开展较多,课堂中似乎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环节放不开,没有彻底地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大力探索怎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5
【课标内容要求】
本框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观点:
1、基本概念 :发展
2、基本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发展的普遍性 ◇理解:发展的实质
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的实质;难点: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教学办法及手段】:演示法、自主阅读、合作讨论、讲解法。
手段:多媒体、讲义。
【教学过程】
一、 发展的普遍性
探究活动一:(播放生命演化历程视频,社会发展示意图、人类对雷电现象的认识过程视频)
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它说明了啥?
2、你认为人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3、社会发展示意图说明了啥?
4、人类对雷电现象的认识过程
以上共同反映了啥哲学道理
感悟:(1)自然界是______的。
(2)人类社会是______的。
(3)人的认识是______的。
二、发展的实质
探究活动二:(投影显示生物的演变、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人的认识变化过程)
生物的演变、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探究:1、这些变化说明了啥哲学道理?
2、谈谈你对发展概念的理解。
感悟:正确理解发展的______
(1)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和旧事物
①含义:
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出示相关画面和试题)
正确标准:
错误标准:
议一议:
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参加音乐会,可节目刚演出不久,他就打起瞌睡来,这是女主人推了他一下,问:“先生,你不喜欢音乐吗?”赫尔岑摇了摇头,说:“这种低级轻佻的音乐有啥好听?女主人惊奇地说,这里演奏的可都是流行的乐曲啊。赫尔岑平心静气地反问:“难道流行的东西就是高尚的吗?”。女主人反驳:“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
赫尔岑听了这句话,风趣地回答:“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说完,就走了。问:女主人为啥会陷入困境?
(3)思考: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关系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
别 含义不同
侧重点不同
联 系
【知识总结】:略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的办法论要求: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课堂练习】:
一、 简答题: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及各种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切实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乃是西部大开发之根本。力争用5-XX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
请用你所学的哲学道理来分析上述材料。
二、辩析: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就是发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6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办法】归纳法、探究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春季的故事》mtv。《春季的故事》是一首颂歌,歌颂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万象更新,歌颂改革开放展开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新画卷。这从哲学上看体现了一个啥哲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黑板板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体现了啥哲学道理?
2、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体现了啥哲学道理?
3、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体现了啥哲学道理?
4、有人说:“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三)合作探究
1、发展的普遍性
合作探究内容:发展的普遍性
教师提问:哲学把世界分为哪三大领域?
学生回答: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的三组图片分别属于哪一领域?多媒体逐步展示三组图片。
师生共同探究出三个结论: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教师设问:同学们是怎么样理解发展的普遍性的呢?由学生对发展的普遍性进行归纳。
学生回答:略
自然界是发展的
多媒体展示: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教师总结:
教师设问:我们这个时代是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同学们也享受到了发展为我们所带来的实惠,那么同学们能否从以上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吗?
学生举列:
2、发展的实质
合作探究内容:
(1)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问:我们之所以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因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并将继续向前发展。由此同学们思考一下:究竟啥是发展?
学生回答: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教师设问:这是不是发展呢?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图片:
活动设置“动动脑、动动手”:用一种线条来表示啥是“发展”。
活动设置“练一练”:多媒体显示一个选择题。学生自己分析答案
多媒体展示:练一练: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观点代表发展?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本框知识结构
(四)感悟提升:请同学们以发展为主题,题目“我想对……说”,(说话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兄弟姐妹、老师、父母长辈、国家领导人等等)上台发表一分钟的演讲。
板书设计:
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前进、上升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7
政治: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
第八课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3)运用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自然界是不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2、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选择题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历史上,我国的草原曾经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
a.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的荒化
b.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2.下列说法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的有( )
①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变化过程 ②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至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过程 ③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 ④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酸雨增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世界上第一台铁路蒸汽机车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跟火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今天,马车仍然按照原速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列车时速已达300口500公里。这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发展速度快慢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c.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d.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4.下列选项属于发展的是( )
①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②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③21世纪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的到来 ④企业维持“粗放式”再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这说明( )
a.发展就是思想意识的进步
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d.没有人的认识的发展,就没有物质世界
6.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连续跨越几个台阶,从基本消除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这主要说明( )
a.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
b.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物质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7.从原始人的石刀、石斧,到传统手工工具,再到近代机器工具,再到现代的机器人,生产工具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说明( )
a.没有前进的、上升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
b.生产工具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
c.辩证法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上理解发展
d.人类社会是个不断循环往复的不限发展过程
8.《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随着政府对非法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非法传销机构开始频频“变脸”,这使很多致富心切也信息闭塞的农民遭遇诸如“人际网络”、“入户网卡”之类的新名词时,往往上当受骗。“变脸”后的传销( )
a.是新事物,因为它的形式是新的
b.是新事物,因为它打着新旗号
c.是旧事物,因为它违背了市场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d.是旧事物,因为它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和打击
二、非选择题
9.“发展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就是发展。”你同意这一观点么?谈谈你的理由。
10.材料一:XX年7月9 b,中国国家在出席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 时,强调中国政府一向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消费模式。
材料二:XX年11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国务院总理重要文章《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文章呼吁:“今天的人们,只要还有一点长远眼光,还在为子孙后代的福祉考虑,就必须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赢得较快的、更长久的发展。”
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道理,简要说明我们为啥必须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8
我们政治科组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这个学期先上必修4《生活与哲学》,本册书理论性强,概念多,逻辑层次明显,可以花巧的地方不多,原本按进程选定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目题,但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上好一节公开课,形式和内容应该是完美的统一,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互动过程,这样可以把概念性的问题上 “活”。所以最后决定改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框题作为汇报课内容。
这个框题的内容相对而言,难度不大,知识点涵盖少,学生可以结合的生活例子很多,但是呢容易产生不少理解误区,但是呢这也正是可以做文章的地方。为了最大限度的展示政治课的教学优势,结合我的师傅曾云珍老师及科组其他老师的指导,我的教学设计模式如下:
1、利用刚结束不久的60周年国庆阅兵大典视频(片段)导入,以我国近期阅兵中武器装备的变化,引出世界是永恒发展这个主题。
2、学生预习后,分三小组结合各种材料(生物图片、漫画、诗词、名言等)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角度讨论分析后,由第四组得出结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3、从辨析“变化一定是发展吗?”得出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进而理解发展的实质:前进上升的变化。
4、从对新旧事物的分析加深理解发展的实质。
5、练习巩固
6、情感教育:在歌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中理解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总体上,整节课的流程还算顺利,较之刚进常中时,我显得更加从容大方,能够自如的驾驭课堂,把握知识的叠进及重难点。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师傅曾云珍老师,还有李小平老师以及所有科组其他一直给予关心支持的老师。
但是呢,我的教学经验还是稚嫩的,在课堂上还是有很多不理想的表现。
1. 这节课时间没有很好掌控,在还有30秒下课的时段,我没有灵活的安排好空白时间,尾巴处理的不干净,甚是遗憾。
2. 语言过于主观,很多词语未经严谨的思虑,而擅自使用,这和哲学思维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同时,在以后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精炼,避免重复。
3. 对于知识的网状结构理解的还是薄弱。
诚然,教学的成功是永无止境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再接再厉,相信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能够理智的认清自己,厚积薄发,争取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9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坚定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
三、知识梳理:
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 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 的科学。
是唯物辩证法的也一个总特征。
2.发展具有普遍性。 是发展的; 是发展的; 是发展的。这就要求我用 看问题,反对用 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 和 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是 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事物都有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提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 和 的趋向性。运动、变化、发展都表明事物不是 的、不是凝固不变的; 是运动、变化,但只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也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可见(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b.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3.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也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
①邯郸学步 ②一箭双雕 ③吐故纳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是( )
①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 ④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对于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一定是变化 ②变化一定是发展 ③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④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党的xx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线路方针政策,做到既不割断历史、也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超越阶段。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从实际出发看问题
7.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适时进行修改。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③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①④
8.陕西省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7%提高到30.9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说明( )
①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 )
①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 ②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 ④计算机算命 ⑤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 ⑥计算机网络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④⑤⑥
10.在下列运动变化中,符合发展观点的有
a.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过去一些人根据生辰八字算命,现在是科学算命
(二)问答题。
11.在xx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辨析: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不可分割,联系构成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五、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能体现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
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后者
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不限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事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a.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c.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5.推动经济社会也好也快发展,必须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即立足长远考虑)、积极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的普遍性
②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联系的观点
③增强预见性——立足长远,是全局目光的体现
④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积极性——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问答题。
6.湖北省郧西县黄姜连续三年供不应求,商贩们上门抢购,每亩收入3000多元,种姜比种粮效益强10倍。今年伊始,郧西县农民弃粮种姜,租地开荒,扩大种植面积。但2月20日郧西县政府下达紧急指示,要求农民稳定种姜面积,走加工增值之路。其依据是:本省许多县市以及周边河南、陕西等地一些县纷纷前来考察、购种,准备大力发展黄姜。
请用所用哲学道理分析郧西县发展黄姜产业的做法的正确性。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发展的实质,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二)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教学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办法:讨论法、综和分析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今天,我们学习发展的观点。
(二) 进行新课
一 发展的普遍性
学生讨论:动物演变史的过程说明了啥?
1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学生阅读p60“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
点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学生讨论: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了啥?
2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学生活动:阅读p62小字后讨论:
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这一“永恒定律”的神话被打破说明了啥哲学道理?
3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这就是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二 发展的实质
1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讨论:变化一定是发展吗?
结论:
例题 哪些属于发展,哪些属于变化?
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恐龙灭绝 d候鸟迁徙
e环境恶化 f退耕还林、还草
2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例题:判断新旧事物
a新中国的成立 b经济全球化
c基因工程 d航天技术
e千年虫 f疯牛病
g机器人抢险 h“大锅饭”观念
3 判断:
(1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 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3)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来判断新旧事物。
教学小结: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自然界、人的认识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练习
1下列不属于发展的是
a、用计算机算命
b、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c、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d、航天技术进一步完善
2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显牛羊”。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是如此葱郁茂盛,而今,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这表明
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物质是运动的 ,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具有相对性
d、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和人的意识无关
4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请运用有关哲学道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们为啥要提倡不断创新?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普遍性
2、难点:发展的实质
【教学办法】归纳法、探究法、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春季的故事》mtv。《春季的故事》是一首颂歌,歌颂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万象更新,歌颂改革开放展开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新画卷。这从哲学上看体现了一个啥哲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黑板板书: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自主学习:多媒体展示
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体现了啥哲学道理?
2、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啥样的过程?体现了啥哲学道理?
3、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体现了啥哲学道理?
4、有人说:“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三)合作探究
1、发展的普遍性
合作探究内容:发展的普遍性
教师提问:哲学把世界分为哪三大领域?
学生回答: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
教师设问: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的三组图片分别属于哪一领域?多媒体逐步展示三组图片。
师生共同探究出三个结论: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教师设问:同学们是怎么样理解发展的普遍性的呢?由学生对发展的普遍性进行归纳。
学生回答:略
自然界是发展的
多媒体展示: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教师总结:
教师设问:我们这个时代是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同学们也享受到了发展为我们所带来的实惠,那么同学们能否从以上三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吗?
学生举列:
2、发展的实质
合作探究内容:
(1)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问:我们之所以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因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并将继续向前发展。由此同学们思考一下:究竟啥是发展?
学生回答: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教师设问:这是不是发展呢?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
学生回答:
教师设问: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图片:
活动设置“动动脑、动动手”:用一种线条来表示啥是“发展”。
活动设置“练一练”:多媒体显示一个选择题。学生自己分析答案
多媒体展示:练一练: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观点代表发展?
a.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本框知识结构
(四)感悟提升:请同学们以发展为主题,题目“我想对……说”,(说话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兄弟姐妹、老师、父母长辈、国家领导人等等)上台发表一分钟的演讲。
板书设计:
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前进、上升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篇12
一是在撰写教学设计过程中,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首先认 真研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基本的教学思路。但在设计教学时,我也遇到一些困惑,例如对于导言的设计,很多参考资料上都是应用的我国古代的一个事例,很具有典型性。但是呢,我总觉得这样的事例虽然经典,但是呢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距离他们的世界实在是太遥远了。因而,我选择了时下受到中学生热捧的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为引入的例子,通过讲述“神五”到“神七”的变化,说明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实践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能因循守旧,必须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是在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我也作了大量的思考。首先是资料的选择,怎样把多媒体课件变成信息的宝库,而不是知识点简单的放映,很值得思考。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我查找了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再遴选出适合教学的素材,重新整合。其次是在课件制作的技巧上,我也得到了新的知识。特别是在查找、下载视频方面,开始感觉无从下手,后来通过网上搜索等方式,终于找到特殊的下载转换工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大有用处。可见,我对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水平也再不断发展的。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也收获很多。从开始的备课到试上,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经过思考,我更改了两次。主要是在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个主题时,怎样让学生真正明白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在发展的,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我的举例讲解来学习,这样学生容易懂,但理解不深;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理解深刻,但是呢操作难度大。经过实践,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因而,我觉得在上课时,不能自己以前怎么想的就怎么上,要有备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我以后应该倍加注意的。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竞赛活动,我感觉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课件制作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教学,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老师的水平也得到了发展,确实是教学相长,学无止境,充分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主题。
推荐站内搜索:特岗成绩查询、这就是我作文600字、浙大考研分数线、草房子读后感500字、河北自考网上报名、英语周记、甘肃省公务员考试题成人高考网址、运动会日记、教资答案2021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