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在《婴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一视同仁,关爱‘特殊小孩’”,要求婴儿教师要能够平等地对待全体婴儿,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婴儿的爱是教师的职业天性,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对班中的每一个小孩我们心中需要有个“天枰”,客观、公正的对待他们。但是呢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出现,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师爱该怎样的呈现?对于特殊小孩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关爱?
的确,怎么样去爱小孩是我们的专业素养之一,记得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不能因为同情而教育,而是要以博爱、哲学、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让我想起了他——小宇。细细回想,对这个小孩从一开始就有了特别的情愫:第一次接触这个小孩时,给我触目惊心的是他的手,长期的吮吸手指,大拇指上的肉凸出来一大块。后来渐渐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一直和母亲生活。为啥他频繁的吃手指?是缺少安全感,用这样的办法来缓解情绪和压力。小宇平时典型的表现就是好动和攻击性,因为他的好动影响了班级小孩的秩序,因为他的“不友好”常常使其他的小孩无缘无故的受到伤害,我几次利用下午小孩离园的时间与他的母亲进行沟通,向他的母亲“告状”,但他的母亲在言语中似乎不是特别理解我们,小宇母亲觉得既然小孩送到了婴儿园,老师就应该管好小孩,无时无刻的“盯好”他,几次沟通都没有达到“实质的进展“,小宇还是我行我素,在班级里时时的闯祸,与家长的沟通没有起到积极地效果,反而多次的“告状”,他母亲觉得是我们老师的责任,认为我们没有公平的对待小宇,感到委屈的同时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言行:对小宇我们从一开始就很同情,很少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他,因此我们的关注是肤浅的,只是为了提醒他不吃手指,只是为了不让他去影响别人等等,没有深层的思考为啥他有这样的行为?在班级里,小宇经常是批评的对象,经常有小孩向我告状:“小宇也打我……”,久而久之,其他小孩都认为小宇是个坏榜样,有时班级里小孩哭了,即使不是小宇干的,小孩们也都是先说道:“老师,肯定也是小宇打的吧!”,在家里,由于小宇是离婚的家庭,他跟着母亲,但母亲经常上夜班,平时都是由外公接送的。为啥我们就不能对宽容多点、鼓励多点、表扬多点呢?其实小宇这个小孩的情商还是比较高的,对老师有礼貌,也喜欢帮助大家做事情,就这样我改变了以前的方式,对于小宇的犯错我基本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对于小宇的好的表现我是小事夸大,并经常请小宇做小老师、小组长,给他戴上“高帽子”,就这样小宇和我建立了信任,我在她的母亲面前也是尽量说他的好的表现,并希望家长在家里能多多教育。后来,小宇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有了很大的进步。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于班中的“特殊小孩”,我们应该以“博爱的精神”去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哲学的思想” 去分析、解读他们的行为;用“科学的办法”来帮助他改掉不良习惯。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婴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提到:“作为婴儿教师,只要保持一颗童心,才能成为一个拥有真正生命意义的人,才能理解小孩、接纳小孩,并以自己的热情影响小孩。”曾经的我一度渴望长大,而现在的我却不愿“长大”,因为我选择了做婴儿老师,选择了做一个“小孩王”,每天和小孩们在一起,收获了快乐获得了充实,想知道我“返老还童”的秘密吗?
秘诀一:和小孩们同一阵线
带小孩们出去散步时,小孩经常会关注小蝴蝶、小蚂蚁之类的昆虫,这时的我便和小孩们一起看一看、玩一玩。记得有一次春季,校园里种植的油菜花开的正黄,引来了许多蜜蜂,小孩们一下子就被蜜蜂吸引了,一边看一边讨论道:“这是蜜蜂吗?会蜇人吗?怎么抓不住啊!”我便说道:“我来捉一只怎样啊?”当我用空瓶子捉到蜜蜂后,小孩们便拍手欢呼:“老师好棒啊!”
秘诀二:和小孩们打成一片
在户外游戏时,我经常和小孩们一起做游戏、玩跳绳皮球等等,有一次集体游戏活动中,只见小君一组连输了几次,我便说:“老师和你一组好吗?”他们疑惑的看着说:“老师也会玩吗?”我点点头说:“看!老师帮你们赢回来!”,在小孩们一片加油声中,我像个小孩一样跑着、跳着,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但不同的是,现在的我是一名婴儿老师,在我的眼里看到了小孩以及小孩眼中的世界,一切是那么美好。
秘诀三:和小孩们好好聊天
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和小孩们说一说有趣的话题,例如:开学第一周,和小孩们聊聊话题“新年里到哪里玩了?在假期里最喜欢做啥事情?”,一个小孩说道:“我最喜欢睡懒觉!”我便说道:“老师也喜欢的,在假期里晚一些起来的确很舒服!”。再如:在角色游戏时,“小舞台”里一个观众也没有,演员们都“垂头丧气”的不开心,我便说道:“看我做的机器人然怎样!”听到我的动作,小演员就议论开了,“老师!你的机器人不高级!”“老师,你有没有看过这样的机器人”……不一会儿便吸引了很多观众!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最近看了一本《给婴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婴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怎样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怎样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婴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婴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呢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小孩在婴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小孩来园,不重视婴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小孩在婴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小孩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婴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婴儿园小孩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婴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么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怎样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么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怎样解决与婴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小孩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小孩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小孩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近一个星期以来,我正在读《做一个专业的婴儿教师》里的“婴儿园本研修”部分,这部分内容使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展婴儿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进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这些努力使我们对婴儿教师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婴儿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教育规律,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知道要做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爱心、信心、恒心这“三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师一定是热爱小孩,善于研究小孩、会呵护小孩心灵、受小孩喜欢的好老师。
书中谈到婴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仅是不同往日,婴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婴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小孩的自由学习。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小孩思维的发展。让小孩失去了自由探索的虚拟主机。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小孩做,而是过多的帮小孩做,导致小孩们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啥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婴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小孩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小孩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小孩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小孩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小孩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习,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教师读《备课新思维》有感
近日读了《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中的《备课新思维》一书,心中有很多感想,现想与大家同分享。备课无论在啥时代都很重要,撇开学生因素,一个教师一节课活动的成败就在于备课是否成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各领域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婴儿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明确和协调的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常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婴儿的学习动机等等。对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认真参加,吸取各项经验,丰富自己理论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出: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让每位学生都有其“个性”发展,每一个人的优点各有不同,应针对每位婴儿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只有这样考虑婴儿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说:大班的语言活动看图讲述《一只袜子》,这是一节看图讲述活动,针对大班婴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小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的内容,并注意到细节部分,这也是考虑到大班婴儿要重点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能连贯的表达自己所看的图片等。因每个婴儿的能力各有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婴儿希望他不仅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还需丰富故事的内容,说出好听的词语。这部分的婴儿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用鼓励的语言去让她们自己发现图书细小的部分,给予较少的指导语;而表达能力较弱的婴儿则需要她能够连贯的说出故事内容即可。备课时老师要给予多点指导语言。
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也应体现“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进而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课程标准关注婴儿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婴儿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现在婴儿的数学活动与婴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内的减法运算,老师在备课时会考虑到利用婴儿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超市的场景,每人手上有10元钱,超市里的商品都有明确的标价,“我拿10元钱去买2块钱的橡皮,我还剩下多少钱?同时转换成减法运算就是10-2=8”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有趣性,也将繁琐的数学活动变得简单化,让婴儿更有兴趣去积极地学。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针对新课标的理念,我认为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其特点的,向婴儿高效的传授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类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课堂教学室一个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过程,它受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办法和教学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超越特点的教学情景的模式来套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备课对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教学活动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节,只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许多不足,请谅解。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新教师读后感:读《托幼班创造性课程》
本书是由艾米·劳拉·多伯罗、劳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写,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在婴儿园中题“课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背景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无疑给我们一种新的观念震荡。这一课程以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为依据,充分关注了家庭、社区和托幼机构之间的关系,关注了保教人员、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关系,以优质教育的思想,系统构建了托幼机构的创造性课程。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所谓理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标。有些追求和目标基于对婴儿和婴儿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评估。与其他年龄段的课程一样,设定婴儿发展的目标,是落实课程理想的主要步骤,也是保教人员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拟定各类工作计划。本书所展示的计划较为具体、直观,也有示例,清晰明了,有操作性。《托幼班创造性课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将一般的婴儿发展目标落实到特别的婴儿身上,为设定个别化目标,真正考虑“为小孩及其家庭定做课程”。这个过程,是以评估特定婴儿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该书详细地说明了评估婴儿需要和行为并确定目标和行为的进程,示例生动、有趣。尤其是对婴儿观察和对观察资料整理的一些办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此外,该书提出给婴儿规划一个能满足他们需要且是传递正向信息的环境,主张“将婴儿的家长和文化带入托幼机构”,这些观点,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机构环境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以婴儿为本、以婴儿发展为重的原则。该书还在保护婴儿的安全及给予婴儿行为知道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是现实的。当规划。环境等转化为婴儿和成人的行动时,婴儿的发展就成为可能。《托幼班创造性课程》详细地说明了在一日生活中怎样了解婴儿的需要,怎样满足婴儿的需要,怎样知道婴儿具体的行为,怎样调整婴儿特定的情绪。涉及婴儿的交往、睡眠、饮食、玩耍、制作、欣赏、模仿、扮演、阅读、律动、郊游等等日复一日的具体行为。涉及特定活动的准备,涉及婴儿在活动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婴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现象,涉及婴儿在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困惑,涉及可能产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当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对婴儿行为的鼓励、引导策略。该书在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体生动的。
看完《托幼班创造性课程》,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婴儿教育课程方案,是扎根于婴儿生活的,是能真实反映婴儿的需要和能力的,并有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可以在其系统的指导策略中感受到理论的力量,也能在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们长期的实践和思考。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最近婴儿园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幼师方面的书籍与法律法规文献。这些天的读书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好处,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多读书,可以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我们变得更聪明,才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也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多读书,也能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不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阅读中,我系统的了解了关于婴儿教师的一些专业性知识,其中《做一个专业的婴儿教师》一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更是列举了一些老教师多年经验的实际案例,对于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事情的处理技巧等有很大的帮助。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抓伤”事件,一起简单的抓伤事件,由于两个老师的不同态度以及说话的技巧,事情也经过了两三个转折,这就告诉我们说话之前要先考虑好该怎么样说,组织好语言,不然出口之后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同时也告诫我们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谨性,应为我们要面对的家长是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不是单一的从事一个职业的,面对不同的人也要有不同的处事技巧,学会了这个才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自己也能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另外,我们无论是面对面对家长和小孩,都要用心,无论啥事情,只要用心就能做到。尤其是对我们的小孩,毕竟跟跟我们朝夕相处的还是小孩,我们用心对待小孩,家长也会感觉得到,对于我们的工作,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些都是相关联的。另外,虽然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但我们尽量不要表现出来,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尽量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我感觉如果用几句话来形容我们的职业的话,最合适的莫过于“微笑面对每一天,真诚对待每一位家长,爱心呵护每一个小孩。”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个性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也萌生了一丝期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个性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小孩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理解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婴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婴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超多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构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小孩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样才算是给了小孩幸福?怎么样样才能够让小孩感受当下的幸福?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的答案:
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_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理解:
给小孩当下的幸福,就就应让小孩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就应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小孩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到小孩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小孩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小孩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小孩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小孩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小孩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小孩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孩子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小孩的记忆中,并不是小孩自我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忙小孩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小孩和另一个小孩并没有啥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小孩。但是呢,透过小孩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小孩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忙到一个小孩成长,了解小孩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务必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一样才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他自我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小孩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忙,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怎样让一个有困难的小孩得到真正的帮忙,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忙一个小孩,不仅仅仅是指,对着小孩微笑,问他我能够帮忙你吗,实际上,帮忙的好处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小孩,更要蹲下心来看小孩。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小孩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忙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小孩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忙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忙,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应对这类小孩,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小孩,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啥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啥样的状况。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帮忙小孩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忙他的人给他带给能够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怎样对待一条金鱼,怎样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怎样与人一齐做一个事情,怎样表达自我……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么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群众中表达自我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搞笑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小孩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齐哭,一齐笑,一齐学习,一齐思考,一齐感悟,一齐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小孩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能够温暖小孩心灵的光,引领婴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小孩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就应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小孩,真心将自我的生活和小孩们融汇在一齐。
婴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小孩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婴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必须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透过自我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我心中的理想婴儿园教师。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对于成长于文化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以前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来,不论在啥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_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此刻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贴合他提倡的白话文就应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资料,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主角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能够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留意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办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演讲稿,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向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_,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也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礼貌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职责、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怎样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怎样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指南》虽然细化描述了婴儿在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指向性和显示可操作性,但是呢它并不是就简单的“说明书”,《指南》同时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正确明白其教育理念是婴儿教师和家长学习。运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补教师专业空白,开启家长固化思维的工具。
一、快乐地玩,有效地学。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婴儿生活的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是经过多方论证和考量的。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构成自我决策的潜质并实现自我的价值,游戏会使得儿童体验成就尤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法力支援,《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从事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二、放慢脚步,慢慢成长
“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要尽可能让儿童在充裕的时刻自由发展,成长虽缓慢却发展彻底。
三、扬起所长,补齐缩短。
每一个儿童有自己的独特学习风格,只能所长各不相同。引导婴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扬长避短”为“扬长补短”,建立对婴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并最终实现面向全体、全面的和谐发展。
篇8:
阅读是艺术,正因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们透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有书相伴的人生必须是快乐充实的,有“阅读”习惯的人必须是感恩快乐的。同样,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能够从阅读中得到,每一天给自己留一点时刻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乐趣。
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师,如果一向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持续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正因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坚持阅读,就能够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享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只有在博览群书、遍赏芳华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开卷有益”的妙处和“万里清风来”的意境。从这个好处上讲,享受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后,我深有感触。干了十几年的婴儿教师,有许多的艰辛,同时也有许多的收获,正如雷夫在书中所说:“教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我是一个好老师,但仍然无时无刻不感到教学的坚难,无时无刻,因为我必须想方设法教学生怎样在一个不诚实的世界里做一个诚实的人,怎样在一个不友善的世界里做一个友善的人。这是非常困难的。”是的,只有认真负责,一心搞好教育的好老师才能时刻感到教育好小孩的困难和巨大压力。作为一名婴儿教师,3-6岁的小孩是站在人生的第一起跑线上,是小孩健全人格和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作为一名婴儿教师,我也深深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通过读这本书和我平时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我认为要做好一名好老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与小孩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我认为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点,要想与小孩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首先,你不能让小孩害怕你。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拥有啥,而是因为它缺乏这样一种东西“害怕”。雷夫常说:如果他们考试考得不好,只是说明我要再给他们讲一遍,如果考试不好,他们的头发不会着火,他们的父母仍然爱他们。在婴儿园里没有考试,但小孩们也会犯错误,有时会推倒小孩子,有时会弄坏玩具,他们刚离开家庭,刚走出他们的小世界,来到婴儿园这个大家庭,如果去恐吓他们,他们就会远离你,有许多刚刚从事幼教事业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会被告诫:不要对他们太亲切,那样他们将不害怕你。是的,与小孩保持距离,让他们“尊敬”是可以使你的教学轻松许多并减少麻烦,但那样你将难以得到他们的信任,小孩们不会走到你的身边,同时你更不会体会到和小孩在一起的快乐。其次,要有爱心,耐心。爱心对一个幼教工作者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或缺乏它,那么就应该换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爱,不是同情,不是可怜,不是施舍,不是当救世主,是看到每个小孩的优点和力量,让每个小孩都有力量成为最好的自己。“我只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小孩自己拯救自己”雷夫 如是说。因为拥有了对他们的爱,你才能耐心的对待他们。如今的人们似乎都很性急,我们希望电脑运转得更快,希望用钱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在教育小孩的时候,我们就不能这么着急。要想帮助小孩们,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总喜欢指出小孩做错了啥,我感觉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小孩,今天这个小孩在哪个方面进步了,在哪里做的很好,然后在慢慢指出他们的错误,换种说法,如果你在玩完玩具后把它们送回玩具柜上那就更好了,我们应该慢下来,一定要对小孩特别有耐心,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东西,我们不能让他们一下就明白所有的东西。当小孩愿意走到我们的跟前,和我们分享他认为快乐的事情,分享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说明他把我们当朋友了,他开始慢慢信任我们了。
做一名公正的老师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我们确实要惩罚小孩,但惩罚是为了让小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我们的惩罚必须“符合逻辑”惩罚必须和不当行为相匹配。而对小孩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小孩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我们正在组织小孩们做游戏,其中一个小孩故意或违背游戏规则,那么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这个愉悦地游戏,更不能打骂或恐吓小孩来惩罚他,而应该让这个游戏更加快乐,而那个小孩在懂得游戏规则前只能在一边看着大家做游戏。惩罚公平公正,小孩们就会接受,反之,我们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人格品质比知识更重要。婴儿园是良好品质形成的初期,也是尤为重要的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婴儿人格品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坚毅、城实、勤奋等人格的良好方面要从小培养。榜样对人格品质的形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小孩们一直在注视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如果我们希望小孩们和气待人,那我们首先自己要做到和气待人。如果希望小孩们能做到认真其做好每一件事情,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婴儿园的小孩们正处于善于模仿别人的时期,他们自己还没有啥主见,善于模仿老师,作为一名幼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做一名合格的榜样。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婴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小孩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婴儿,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婴儿,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婴儿——“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小孩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小孩们需要的是啥?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婴儿时“向婴儿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婴儿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婴儿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婴儿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婴儿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老师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 。李老师说得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
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婴儿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婴儿不但是呢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婴儿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也从何说起,婴儿的个性该怎样发展?婴儿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啥不让小孩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啥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啥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婴儿教成“小大人”式的婴儿,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婴儿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婴儿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婴儿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婴儿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婴儿心灵的阳光,培养婴儿健康的人格,使婴儿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婴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呢当我面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小孩!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么样的,但是呢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婴儿教师应该做的,应尽到的一切义务与责任。李老师认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也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的教育,一个受小孩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婴儿教师。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读《与婴儿一起探索自然》有感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婴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小孩身边的婴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小孩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小孩的天性,帮助小孩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小孩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小孩问‘为啥?’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啥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小孩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小孩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小孩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怎样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 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办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別小孩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怎样从小孩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积极观察环境;怎样提供小孩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小孩怎样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小孩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婴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婴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怎样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怎样知道婴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如果一个婴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婴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婴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婴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也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婴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婴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婴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婴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婴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婴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婴儿说啥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婴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婴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婴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婴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婴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婴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婴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婴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工作之余,捧读一本自己所喜爱的书是一种最完美、最温馨的休息方式。并非因为缘自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才读书,只为从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感受书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自从园里开展了“五个一”读书活动以来全园上下掀起了读书热,大到名著、小到诗歌,每读一本书,都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营养,丰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唐诗宋词中可感受那纯正的古风古韵,体味作者那种怀才不遇,志向高洁的清高,看一本世界名著,时常也被作者那近乎完美无暇的塑造方式所感叹。
《婴儿教育》这一杂志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从“研究与探索”中学习到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办法,从“经验荟萃”中吸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从“保育与健康”中体会怎样使小孩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更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也许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书中蕴涵着多么强大丰富的营养,滋补着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知识层次渐渐增高,总之,我会诊视我读的每一本书。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只有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这样的纪律具有灵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也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个伟大的教育原则,它不同于旧式教育里那种绝对的,不容辩驳的高压政策下的“不许动”的原则。
心得:
这一段话给我的教学路程上点燃了一盏明灯。回顾自己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也曾想“约束”小孩。当小孩们说话时觉得他们太吵了,希望他们安静。可是这种“约束”对小孩们没有任何作用。相反小孩们想说的、想做的欲望却更强烈。因为在此时我是“主人”,而小孩们是“服从者”。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外人强加的,所以小孩们的安静时一时的,只要我一离开,他们便会很快的开始交谈起来。
当我接触蒙氏教育,开始了解蒙氏时,尤其当我阅读了这段话语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小孩的办法,想让小孩遵循一些生活规则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让他成为教室的主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忘记那些“不许动”的原则,因为这种“不许动”的背后,隐藏的是小孩们那种强烈的“我要动”的欲望。所以不管用啥活动,我们都应该让小孩去动,在满足小孩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这时小孩们“安静”了,有秩序了,这是小孩们自己的纪律。在自由之后所获得的纪律。
所以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啥时候,小孩才是他自己的主人,当他成为自己的主人时,老师只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很好的发展。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母亲听老师说小孩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小孩的学校。
“巴学园”真是一所奇妙的学校,当小豆豆第一次来到这里,校长就和蔼可亲地让她简介自己,“随便怎么说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长聚精会神地听自己讲了一个上午,心情好极了。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只是浅浅的了解了一下,可是,到第二边读的时候,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也深刻的影响了我的内心思想。
读《完整的成长》,“完整”两个字首先触动了我的心弦,在书的背面,对“完整”做了件的解释。何为“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人的完整需要一个人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儿童的成长应该是完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婴儿的成长却是不完整的,怎样使婴儿做到完整的成长,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们运用正确的办法。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怎样使一个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完整的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
一、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人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 然后有精神升华。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儿童总是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这是儿童成长的开始,也贯穿婴儿发展的始终。因此,在婴儿自己创造自己的同时,我们成人要给于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儿童自己找到创造自己的办法。
二、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要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之前必须唤醒自己的身体,而唤醒自己身体的前提便是对儿童的“爱和自由”。
爱可以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在儿童自己家中,大多数小孩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依靠身体来探索外界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发展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因此,身体的自由对于小孩来说尤其重要。
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是儿童的第一个自由,这一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三、隐藏在儿童身体内的生命力
儿童体内天生就隐藏着生命力,我们不被儿童发现,是因为我们缺少生命力。然而,我们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让儿童发现自己,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我们体内的生命力”来吸引小孩的眼球。婴儿天生对“生命力”有着敏感的嗅觉。小孩的生命力指引着小孩身体的自由,如果身体被他人支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更加都懂尊重小孩的身体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续下去。
四、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理解小孩就,要了解小孩的情绪;我们要接纳小孩,就要接纳小孩的情绪;我们爱小孩,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婴儿刚刚进入婴儿园,难免会有害怕的情绪,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哭,小孩为啥哭呢?是因为这时的她心里有种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是他感到很难过,这时候老师应该了解婴儿心理的情绪,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随着婴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婴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婴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呢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孩子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小孩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呢有太多的人希望小孩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小孩、了解小孩,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小孩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婴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小孩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啥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怎样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婴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怎么样做一名好的婴儿教师》心得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么样做一名好的婴儿教师》文章,让自己也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小孩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婴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婴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婴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婴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小孩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推荐站内搜索:名著读后感、350到400分的二本大学、陕西考研成绩什么时候公布、元宵节日记 300字、江西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关于鲸的作文、小学周记范文、武汉大学考研分数线、你在我心里作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