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精选17篇)《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精选17篇)《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精选17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精选17篇)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精选17篇)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

  一、原文填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_;每有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醉而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蔽风日;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以乐其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天氏之民欤?

  二、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名  ________,自号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_____(时代)著名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字词释义

  不知何许人:                                 不知何许人:

  亦不详其姓字:                              亦不详其姓字:

  因以为号焉: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箪瓢屡空:

  箪瓢屡空:                                 晏如也:

  以此自终:                                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                         以此自终: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若人之俦:                              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以乐其志:

  【词类活用 】

  不详其姓字:

  亲旧知其如此:

  以乐其志:

  【一词多义】

  许:

  以:

  之:

  言:

  其:

  【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以古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黔娄之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5.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暗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翻译】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课文理解】

  1.概括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2

  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办法,进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 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两题或三题)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作者邮箱: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3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啥文章?

  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

  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时发现一个问

  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啥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办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渊

  明所处的时代是啥样的呢?

  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陶渊

  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是啥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

  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啥也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啥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简介一下这种读书办法呢?

  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生笑)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啥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

  部种上糯米,知道为啥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

  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生:“造饮辄尽”是啥意思?

  (师简介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造:造访,到。辄:浅尝辄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是啥意思?

  (师适时讲授翻译办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办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

  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景色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么样的图画呢?

  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也是怎么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

  帮助你记忆的词语?

  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

  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么样的语调去课文呢?

  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怎样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也是怎么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生:看注释知道的。(生笑)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办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

  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啥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 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啥?还欣赏啥呢?还评价啥呢?

  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 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啥要积累它?

  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简介一种积累的办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进而形成知识板块。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师生在配乐背诵中下课。)

  [刘湘玉评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办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赵磊老师的这堂课,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办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的办法(知人论世读书法,入情入境读书法,立体读书法)、译的办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直译和意译的翻译办法,猜读法)、背的办法(重点词语背诵法,线索背诵法)、积累的办法(卡片读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亲和力,散发着一种感染力,师生在积极、友好的交流中,质疑、探讨、辩论、创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由课堂的主角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 中来,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独待的看法。

  从学生“口锋如刀”的争辩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从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生机勃勃,学生的思维在交锋中已迸射出闪亮的火花。师生在对文本进行二度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办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种批叛的思维,一种人格的影响,这才是最可珍贵的。

  [课后谈]

  也说说“办法”

  刘占泉

  过程与办法,无疑应该特别重视,使这个维度发挥出应有的制约作用。但是呢,“办法”不能与“过程”脱节,——我们是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办法”,形象地讲,即:授之以渔的目的是逮住鱼,不是逮住一堆“办法”。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赵磊老师执教的文言阅读课,我觉得特色是鲜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点并妥善解决、指导背诵、利用卡片来积累语句等,尤其做得扎实、漂亮。读的是文言文,所运用的学习办法也应该合乎文言阅读的特点,满足相关的教学需要,这方面赵老师把握得准确,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自觉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例如,翻译方面的“信达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知人论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思想内容之“睛”点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节适当删刈一些,集中力量顾及课文本身的文字,诵读美读,含英咀华,或许可以更从容,更细致,更扎实。

  由此我想到,学习“办法”与运用“办法”的有机联结,其背后还有一个要害问题,即怎样在文言教学领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算笔大帐,不能不叫人触目惊心:现在上中学的学生,小学六年几乎没有怎么接触文言语料(极个别的实验学校除外),这当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种战略上的失误。木已成舟,我们一时还管不了。但看到矛盾,尽力弥补,还是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中学六年,在语文课时锐减的情况下,要为文言教学设置“特区”,想方设法针对其特殊需要来调整战略安排。具体讲,就是充分照顾到文言阅读与白话阅读的差别,在咀嚼文字、积累语料、增强语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气力。准此,文言教学的主要办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些可以挪到白话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搅和在文言教学的极其有限的课时里恣意延伸扩展?

  因此,我非常赞赏赵老师采取诵(美)读课文的作法,他叫学生体会陶潜作文时的心境,读的时候,模仿于漪老师笔下那位国文先生“头与肩膀左右摇摆”,鲁迅笔下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摇头晃脑,——这实质上是在强调用读文言的腔调来读文言。当今,这样教文言,属于另类吧,我却赞赏这样的“另类”,以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门的时候,把文言语料和白话语料用同一种读法来读,朗读和教读,都是不对的。赵老师还用其他办法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句,掌握背诵的“敲门”,积累文言语感。这些,都是文言教学本身所特别需要做的事情。Lenovo到近些年经常接触到横生枝节的文言阅读课,不好好学“文言”,却在其他方面装点得花团锦簇,的确有喧宾夺主的弊病,浪费了文言学习的宝贵时光。

  总之,首先要算大帐,叫“办法”种种有所附属,有自己的依归。我认为,“办法”永远是第二位的东西,是为养成能力而服务的。就像游泳的办法、捕鱼的办法一样,一是要真正于学习办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运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将办法变为习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必须学会游泳,必须捕到鱼,否则“授之以渔”就成了一句空话。鉴于今天的母语教学现状,这层道理,在文言学习领域里,尤其有必要广为宣讲。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4

  教学内容: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办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简介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四、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么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3、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第一段:  

  何许:啥地方。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好的读书办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强化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曾不吝情去留: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平乐道。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颇示己志: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请学生逐句翻译第一段,师订正补充。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生齐读课文引入:  

  二、师生合作通释第二段:  

  1、重点字词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不是赞扬的意思。)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黔娄: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想聘他为相,他不受,齐王派人送去黄金百斤,想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他死时衣不蔽体。他的妻子也很贤德。陶渊明痼在《咏贫士》中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其言:指黔娄之妻说的话。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啥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名利。喜欢读书,不过不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好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去喝酒总是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说走就走。[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自我娱乐(以消遣时光),(从文中)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坚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呢,还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呢?(其实这两种百姓都过着非常美好的生活)

  五、作业设计:  

  1、理解成语“不求甚解”的意思。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记住下列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下列带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把;连词,来。  

  b、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     得到;益处。  

  c、亲旧知其如此。以此自终。     代词,这;代词,这。  

  d、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代词,指五柳先生;助词,的。  

  4、下列各句中“其”指代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指黔娄之妻。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五柳先生  

  第三课时  

  一、问题研究:  

  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啥“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办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至(4)条概括起来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4、作者为啥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啥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参考意见: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五、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东晋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六、作业设计:  

  第一部分:课后练习说明:

  1、背诵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啥。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增加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等等。“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啥”,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指书中的旨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期,期望。)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拓展性练习,意在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沟通本课与学生以前读过的陶渊明诗作的联系。此题没有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有关陶渊明资料的能力。谈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是一种口语表达的练习。  

  4、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见前边译文。  

  第二部分:类文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啥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同”老师传

  听妈妈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5

  每次考试的时候,阅读理解题目都是占有很大的分数比例的,要是平时不好好练习的话,很有能丢掉这些宝贵的分数,下面小编为了大家能够考到好成绩,特地整理了《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希望同学们好好练习!

  《五柳先生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也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 畜:蓄养

  5.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因为不愿束带拜见都邮,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兮辞》。

  6.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分)

  答:

  ②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3分)

  答:

  《五柳先生传》参考答案:

  4、A(B赡:供给,C造诣:去(的地方)D畜:存,储存)5、C(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

  6、①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啥地方的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何许、以为,各1分,大意1分)

  ②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不久)就自己辞职回家了。(亲、堪、解归,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也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既拒绝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来拜见,也就从未去拜访过这些人,所去过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庐山游览观光而已。

  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他,至于(陶潜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他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季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存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文集流传于世上。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6

  一、走近陶渊明

  1、导入:初一时,我们曾学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大屏幕显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诗不但写出了田园劳作之乐,更表达了诗人不要在污浊的社会中失去自我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陶渊明就是这样做的。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过着一种安贫乐道的隐士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大屏幕显示课题)

  2、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和停顿。

  3、识记字词(朗读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读的好,首先要读准文中的每一个字。下面,我们一起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短褐hè 箪dān 汲汲jí 俦cháu 觞shāng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文章注释,弄懂文章大意。

  二、解读陶渊明

  1、齐读课文,让学生翻译课文大意。

  2、解释加点的字:

  亦不详其姓字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⑴五柳先生把名利看得很淡,文中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在恬淡的隐居生活中,他有三大爱好。

  ⑵这三大爱好是: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读书办法,即读书时不死抠字句。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的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文章哪些句子写出五柳先生的贫困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这些描写,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学生熟读第一段,争取当堂背过,对读的好、背的快的同学予以奖励)

  ⑶赞语的实质是啥?

  明确:赞语的实质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再次写出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学生熟读第二段,争取当堂背过,对读的好、背的快的同学予以奖励)

  ⑷齐读下面句子,从句式方面归纳其特点。(大屏幕显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

  文中处处言“不”,恰写出了五柳先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赞扬了他高洁的志趣和人格。这是对五柳先生的赞语,更是陶渊明本人的真实写照。因为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齐读课文)

  三、我的自画像(播放音乐)

  今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拜访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让我们的心灵多了一份宁静;更让我高兴的是,我还认识了我们三中的这么多同学,你们的聪明、多思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灵气。为使我们有更多地了解,现在,请大家也来写一则自画像。首先请大家了解我。(大屏幕显示)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全文。

  2、写一则自画像,不超过200字。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积极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办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简介、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也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气氛。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二)

  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啥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1)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2)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赞曰 亦不详其姓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4)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多媒体显示)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么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么样的精神品质?

  (2)怎样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怎样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啥?“赞”语和前文有啥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简介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啥“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也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也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也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也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简介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简介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也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8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么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啥?(3分)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这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是由查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9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啥文章?

  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

  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时发现一个问

  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啥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办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渊

  明所处的时代是啥样的呢?

  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陶渊

  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是啥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

  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啥也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啥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简介一下这种读书办法呢?

  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生笑)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啥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

  部种上糯米,知道为啥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

  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生:“造饮辄尽”是啥意思?

  (师简介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造:造访,到。辄:浅尝辄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是啥意思?

  (师适时讲授翻译办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办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

  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景色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么样的图画呢?

  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也是怎么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

  帮助你记忆的词语?

  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

  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么样的语调去课文呢?

  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怎样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也是怎么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生:看注释知道的。(生笑)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办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

  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啥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 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啥?还欣赏啥呢?还评价啥呢?

  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 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啥要积累它?

  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简介一种积累的办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进而形成知识板块。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师生在配乐背诵中下课。)

  [刘湘玉评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办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赵磊老师的这堂课,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办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的办法(知人论世读书法,入情入境读书法,立体读书法)、译的办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直译和意译的翻译办法,猜读法)、背的办法(重点词语背诵法,线索背诵法)、积累的办法(卡片读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亲和力,散发着一种感染力,师生在积极、友好的交流中,质疑、探讨、辩论、创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由课堂的主角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 中来,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独待的看法。

  从学生“口锋如刀”的争辩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从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生机勃勃,学生的思维在交锋中已迸射出闪亮的火花。师生在对文本进行二度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办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种批叛的思维,一种人格的影响,这才是最可珍贵的。

  [课后谈]

  也说说“办法”

  刘占泉

  过程与办法,无疑应该特别重视,使这个维度发挥出应有的制约作用。但是呢,“办法”不能与“过程”脱节,——我们是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办法”,形象地讲,即:授之以渔的目的是逮住鱼,不是逮住一堆“办法”。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赵磊老师执教的文言阅读课,我觉得特色是鲜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点并妥善解决、指导背诵、利用卡片来积累语句等,尤其做得扎实、漂亮。读的是文言文,所运用的学习办法也应该合乎文言阅读的特点,满足相关的教学需要,这方面赵老师把握得准确,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自觉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例如,翻译方面的“信达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知人论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思想内容之“睛”点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节适当删刈一些,集中力量顾及课文本身的文字,诵读美读,含英咀华,或许可以更从容,更细致,更扎实。

  由此我想到,学习“办法”与运用“办法”的有机联结,其背后还有一个要害问题,即怎样在文言教学领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算笔大帐,不能不叫人触目惊心:现在上中学的学生,小学六年几乎没有怎么接触文言语料(极个别的实验学校除外),这当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种战略上的失误。木已成舟,我们一时还管不了。但看到矛盾,尽力弥补,还是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中学六年,在语文课时锐减的情况下,要为文言教学设置“特区”,想方设法针对其特殊需要来调整战略安排。具体讲,就是充分照顾到文言阅读与白话阅读的差别,在咀嚼文字、积累语料、增强语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气力。准此,文言教学的主要办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些可以挪到白话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搅和在文言教学的极其有限的课时里恣意延伸扩展?

  因此,我非常赞赏赵老师采取诵(美)读课文的作法,他叫学生体会陶潜作文时的心境,读的时候,模仿于漪老师笔下那位国文先生“头与肩膀左右摇摆”,鲁迅笔下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摇头晃脑,——这实质上是在强调用读文言的腔调来读文言。当今,这样教文言,属于另类吧,我却赞赏这样的“另类”,以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门的时候,把文言语料和白话语料用同一种读法来读,朗读和教读,都是不对的。赵老师还用其他办法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句,掌握背诵的“敲门”,积累文言语感。这些,都是文言教学本身所特别需要做的事情。Lenovo到近些年经常接触到横生枝节的文言阅读课,不好好学“文言”,却在其他方面装点得花团锦簇,的确有喧宾夺主的弊病,浪费了文言学习的宝贵时光。

  总之,首先要算大帐,叫“办法”种种有所附属,有自己的依归。我认为,“办法”永远是第二位的东西,是为养成能力而服务的。就像游泳的办法、捕鱼的办法一样,一是要真正于学习办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运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将办法变为习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必须学会游泳,必须捕到鱼,否则“授之以渔”就成了一句空话。鉴于今天的母语教学现状,这层道理,在文言学习领域里,尤其有必要广为宣讲。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0

  <<五柳先生传>>教案

  武进区寨桥初级中学   陈科强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翻译语句,了解意思;品析语句,积累名句

  2、能力目标

  掌握学习古文的办法

  3、思想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导入  

  师:这一学期,我们还学习了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游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现在让我们从作者写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更直接的认识陶渊明。

  新授

  总结

  作业 

  1、背诵文章

  2、把拓展的内容收集到课外知识本上,并再收集2个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1

  《五柳先生传》学案 教师寄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学习难点:

  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学生结合上述作品,谈谈对陶渊明的认识。

  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找出生字并注音.

  嗜(  )   辄(  )    箪(  )   黔(  ) 

  汲(  )   俦(  )    觞(  )   欤(  ) 

  2、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义,提出疑问,相互交流。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饮辄尽(  ) ⑤环堵萧然(  ) ⑥箪瓢屡空,晏如也(   )

  ⑦不戚戚于贫贱(   ) ⑧不汲汲于富贵(   )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五柳先生”之号是怎样得来的?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么样的形象?

  3.陶渊明“好读书”,为啥“不求甚解”呢?

  4、应怎样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他的志趣与性格有啥联系?怎样理解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嗜酒”说明了啥? 为啥“常著文章自娱”?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3.“赞”语与前文有啥联系?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啥作用?

  五、与作者对话,走进一种境界。

  1、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啥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评价)

  六、拓展迁移

  (一)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七、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2、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5、阅读文段做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么样的内心世界?(2分)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达标测试:5、阅读。

  (1)、a  

  (2)、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3)、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23、《马说》学案

  岳家庄初级中学     李因霞

  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办法。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

  祗(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

  2、 解释字词

  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

  3、翻译句子 (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怎样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么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啥?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啥态度?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啥?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啥?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啥?

  四、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

  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啥?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啥写法?

  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怎样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么样的人才观?

  六、达标测试: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4、课内精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   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啥?你认为怎么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达标测试:4、阅读题

  ( 1)、c

  (2).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办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才,鸣之能通其意。

  (4).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24、《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岳家庄初级中学     李因霞

  教师寄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重难点:

  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2. 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开阔视野

  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1、囊萤映雪

  * 2、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3、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二、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嗜(   )    叱咄(   )  箧(   )    缊(   )

  媵人(   )  容臭(   )  烨然(   )  衾(   )

  2、《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号﹏﹏﹏﹏﹏﹏。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字:                           

  词:    

  句子: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啥?

  3、文章是怎样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4、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么样?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2、本文在写作上有啥特色?

  四、走近作者,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啥?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学习条件的优劣是怎么样看待的,结合课文与现实说说你对学习条件,主观努力与学习效果相互关系的看法

  六、达标测试

  (一)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    )。  

  2.或遇其叱(   )duō(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也请焉。  

  3.负箧曳(   )xǐ(   )行深山巨谷中。  

  4.足肤jūn(   )裂而不知。  

  5.媵(   )人持汤沃(   )灌,以qīn(   )拥覆,久而乃和。    

  (二)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余幼时即嗜学                2.以是人多以一书假余              

  3.益慕圣贤之道                4.未尝稍降辞色                  

  5.故余虽愚                    6.卒获有所闻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也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堂,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也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叵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走      (2)腰     (3)俟      (4)汤       (5)被

  2.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翻译)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乎自笔录,计日以还。

  4.选文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体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追求。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已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决?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啥?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乐中求学的精神对你有啥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答案:达标测试:(三)、阅读题

  1.(1)跑   (2)腰里系着(挂着,佩着)  (3)等待  (4)热水  (5)通“披”,穿

  2.b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缊袍蔽衣(粗袍破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5.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6.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7.①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②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25、《诗词曲五首》学案

  岳家庄初级中学     李因霞

  教师寄语: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啥?“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啥特点?描写了怎么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啥含义?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啥?这样写有啥意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啥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啥?

  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啥含义?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么样的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啥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啥?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啥含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啥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么样的形象?

  2.为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啥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啥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啥含义?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其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2、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了怎么样的内涵呢?(任选一首说一说) 

  五、达标测试

  (一)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诗人。“歌一曲”指的是____的《               》。《赤壁》作者____,__代诗人。《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____,字____,也字____,自号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诗人。《水调歌头》作者____,字____,自号____,______人,__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四字,是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____,字____,号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____。

  (二)阅读理解x kb1. com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啥?“恨”的内容可能是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啥?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答案

  达标测试:(二)阅读理解

  1.想到月宫中去也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3.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5.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6.婉约  李清照  柳永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2

  五柳先生传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a.欣然xīn 吝情lín  萧然xiāo

  b.嗜酒shì 短褐hè   俦 chóu

  c.辄zhá   屡空lǚ  衔觞shāng

  d.好读书 hào 宅边zhái以乐其志1è

  2.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句子。

  ①好读书        ;每有会意                    。

  ②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

  ③不戚戚于贫*,                    。

  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或置酒而招之。④颇示己志。

  ⑤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啥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课文难题点拨】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2.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②造饮辄醉(就,总是)

  ③环堵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④短褐寰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见课本   3.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⑥体会意旨4.见译文5.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创新能力训练】

  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3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办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办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幻灯片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么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啥“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啥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啥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齐读课文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资料链接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XX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补充注释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也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也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并品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么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到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啥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

  通过几遍朗读,

  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

  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么样的人?

  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

  "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虚拟主机,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

  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

  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四、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5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办法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1、营造气氛,指导办法

  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么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办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a.五柳先生是一个啥样的人?文章简介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啥而愁呢?

  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办法,何不尝试一下?

  b.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简介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5、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附录一: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也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6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办法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1、营造气氛,指导办法

  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么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办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a.五柳先生是一个啥样的人?文章简介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啥而愁呢?

  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办法,何不尝试一下?

  b.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简介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5、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附录一: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也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附录二: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余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醉,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娱,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附录三:

  名家谈读书

  朱熹:“凡读书,须字字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

  陆象山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王富仁:“好的书,是读过就‘懂’的,‘读’同‘解’(理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解’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一个‘甚解’的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才是一种正常的读书办法,接受方式。”

  林语堂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来便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

  附录四:

  陶渊明诗选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所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满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咏山海经》(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苦心,良辰讵可待。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7

  执教:洛城中学 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啥文章?

  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

  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时发现一个问

  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啥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办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渊

  明所处的时代是啥样的呢?

  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

  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陶渊

  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是啥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一下?

  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啥也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啥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简介一下这种读书办法呢?

  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生笑)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啥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

  部种上糯米,知道为啥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

  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生:“造饮辄尽”是啥意思?

  (师简介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造:造访,到。辄:浅尝辄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是啥意思?

  (师适时讲授翻译办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办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

  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景色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么样的图画呢?

  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 “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也是怎么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 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

  帮助你记忆的词语?

  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

  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么样的语调去课文呢?

  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怎样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也是怎么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么样知道的?

  生:看注释知道的。(生笑)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办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de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

  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啥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 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啥?还欣赏啥呢?还评价啥呢?

  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 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啥要积累它?

  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简介一种积累的办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进而形成知识板块。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师生在配乐背诵中下课。)

  [刘湘玉评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办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赵磊老师的这堂课,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办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的办法(知人论世读书法,入情入境读书法,立体读书法)、译的办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直译和意译的翻译办法,猜读法)、背的办法(重点词语背诵法,线索背诵法)、积累的办法(卡片读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亲和力,散发着一种感染力,师生在积极、友好的交流中,质疑、探讨、辩论、创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由课堂的主角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了不同de声音,发表了自己独待的看法。

  从学生“口锋如刀”的争辩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从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生机勃勃,学生的思维在交锋中已迸射出闪亮的火花。师生在对文本进行二度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办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种批叛的思维,一种人格的影响,这才是最可珍贵的。

  [课后谈]

  也说说“办法”

  刘占泉

  过程与办法,无疑应该特别重视,使这个维度发挥出应有的制约作用。但是呢,“办法”不能与“过程”脱节,——我们是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办法”,形象地讲,即:授之以渔的目的是逮住鱼,不是逮住一堆“办法”。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赵磊老师执教的文言阅读课,我觉得特色是鲜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点并妥善解决、指导背诵、利用卡片来积累语句等,尤其做得扎实、漂亮。读的是文言文,所运用的学习办法也应该合乎文言阅读的特点,满足相关的教学需要,这方面赵老师把握得准确,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自觉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例如,翻译方面的“信达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知人论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思想内容之“睛”点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节适当删刈一些,集中力量顾及课文本身的文字,诵读美读,含英咀华,或许可以更从容,更细致,更扎实。

  由此我想到,学习“办法”与运用“办法”的有机联结,其背后还有一个要害问题,即怎样在文言教学领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算笔大帐,不能不叫人触目惊心:现在上中学的学生,小学六年几乎没有怎么接触文言语料(极个别的实验学校除外),这当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种战略上的失误。木已成舟,我们一时还管不了。但看到矛盾,尽力弥补,还是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中学六年,在语文课时锐减的情况下,要为文言教学设置“特区”,想方设法针对其特殊需要来调整战略安排。具体讲,就是充分照顾到文言阅读与白话阅读的差别,在咀嚼文字、积累语料、增强语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气力。准此,文言教学的主要办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些可以挪到白话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搅和在文言教学的极其有限的课时里恣意延伸扩展?

  因此,我非常赞赏赵老师采取诵(美)读课文的作法,他叫学生体会陶潜作文时的心境,读的时候,模仿于漪老师笔下那位国文先生“头与肩膀左右摇摆”,鲁迅笔下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摇头晃脑,——这实质上是在强调用读文言的腔调来读文言。当今,这样教文言,属于另类吧,我却赞赏这样的“另类”,以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门的时候,把文言语料和白话语料用同一种读法来读,朗读和教读,都是不对的。赵老师还用其他办法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句,掌握背诵的“敲门”,积累文言语感。这些,都是文言教学本身所特别需要做的事情。Lenovo到近些年经常接触到横生枝节的文言阅读课,不好好学“文言”,却在其他方面装点得花团锦簇,的确有喧宾夺主的弊病,浪费了文言学习的宝贵时光。

  总之,首先要算大帐,叫“办法”种种有所附属,有自己的依归。我认为,“办法”永远是第二位的东西,是为养成能力而服务的。就像游泳的办法、捕鱼的办法一样,一是要真正于学习办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运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将办法变为习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必须学会游泳,必须捕到鱼,否则“授之以渔”就成了一句空话。鉴于今天的母语教学现状,这层道理,在文言学习领域里,尤其有必要广为宣讲。

推荐站内搜索: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库、吉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云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1、公务员准考证打印要求、捉蚊趣事作文400字、好心情日志、国家医学考试网准考证打印入口官网、砖题库、苏州大学考研分数线、草房子读后感600字、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精选17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精选17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8104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