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通用15篇)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通用15篇)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通用1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通用15篇)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通用15篇)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1

  仙桃市东方小学 蔡长青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科技成就”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几百字简介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起初一定会兴趣盎然,但一旦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这种兴趣也会稍纵即逝。学习这样的科普性的课文,教师应怎样抓住学生兴趣,怎样既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科技的未来,更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浓郁的语文味,才是处理好这篇教材的关键所在。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解了有关20世纪科技成就的资料,对课文作了初步预习后,有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孩子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啥?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Lenovo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而呼风唤雨的世纪也是个啥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啥?

  生:课文写了我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么样呼风唤雨的?)

  师: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收获。不过,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但学会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啥问题?

  生:为啥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生:20世纪是怎么样怎么样呼风唤雨的?

  生:我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怎么样生活?

  ……

  师:(根据学生质疑,老师肯定并疏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己细细朗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啥?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笔把那些句子或语段画下来,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师:(在学生一阵潜心默读之后)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师体会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啥?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你画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啥?好,谁先说?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

  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

  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生读)?

  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啥?

  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听到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啥不同。

  出示: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数码计算机。

  生回答(略)。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吧!

  生:我从三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

  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生: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很好,你们还听出了啥?

  生:作者用“千”和“万”来说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说出了诗的意思,还说出了,作者引用诗的目的。赞叹科技发展快、成果多。请你读一读吧。生读。

  师: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请你们Lenovo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在过去没有发达的科学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是怎么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炎热的晚上,人们摇着树叶扇子,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有的在屋外乘凉,还直说这天气真热……

  师: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酷暑难熬的画面。谁能这样说:古时候,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没有……只能……)。

  生:过去,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你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学生自由读)。

  生:老师,我发现作者用过去与现在相比,来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懂作者的写法,作者就是用对比的办法在表达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你的意见很有价值。就这样,谁来说你还体会到啥?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中体会到20世纪的人类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这段中,作者也是用对比的办法来写20世纪人类了不起的。

  师:因此,你感到——(生:自豪!)你认为人类——(生:了不起!)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师齐读第4自然段)。

  师:大家已经自豪、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生:不可以)如果去掉,相信你们能把它代替的内容补起来。

  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把课文读了一遍,只是没读“等”字)

  师:老师是说,我们把“等”字换成其他的文字。(显然前面的学生没明白老师的用意。)

  生:20世纪,洗衣机、电冰箱、加湿器……

  师:好,你已经明白了。让我们象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

  生;(恍然大悟)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

  生: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

  师:是的,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人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继续吧!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科学的赞美。(学生读句子:罗素的话)

  生:我从这段的“的确”、“正在”和“必将继续”几个词语中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科技的感激。

  师:也是两位会读书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划下这些重点词,写下这些体会。是的,20世纪是一个——(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既饱含着赞美,更多的是感激科学的发展,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来总结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通过读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课文就理解得更深了。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会吗?

  生:会。

  师:下面让我们也象科学家一样,用“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说说,未来会是啥样呢?可以借用和模仿书本中的语言。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三、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办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等”字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怎样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

  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文中你体会到啥?”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然后,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啥?”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四、专家点评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语文教学改革的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有关于语文教学应奠基固本的观点,“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教学落实”的“三实”观点。对于语文教学怎样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这一案例可以给大家很好的启示,整个教学从“感知—质疑—感悟—交流”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言语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改变改观”的学习品悟等等。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简介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么样的言语表达的。

  办法引导的朴实。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习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都是对语文学习习惯与办法的引导,显得朴实。

  朗读指导的落实。阅读教学从始至终应贯穿“读”。在教学中从整体读,到词句、语段的交流读、品读,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朗读指导。如学生分别品读其中“自豪、骄傲、赞美、科技发展的快、变化大的惊叹”等等,同时体现了朗读的个性化。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让过头的“鼓励”与“赞扬”来维系教学,而用能引发学生心灵之弦的评价与肯定来恰当回应学生,既是对学生感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个性朗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纵观案例,整个教学简单而扎实,很好的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领悟与语言训练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定制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2

  主题:科学的力量——呼风唤雨

  步骤:在阅读中感知科学呼风唤雨的神奇力量;

  从生活体验中激发爱科学的热情;

  在美好的憧憬中树立乐于为科学而奋斗的理想。

  教学内容:《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课时,初读课文、生字新词已在第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的:

  1、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理念:

  1. 扎根语文课堂,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抓住“呼风唤雨”这个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词,通过自主阅读、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自己的语言情感,进行笔记、说话、写作等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2. 突破时空限制,精心创设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彰显个性,使学生有自由的发展虚拟主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强化学科整合意识,在语文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触摸“呼风唤雨”

  师:(板书:)谁能读准这个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真能干,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读得非常准。下了些工夫吧!

  生:“呼、风、唤”这几个字很拗口,我读了好几遍,现在读顺口了。

  师:你这种办法好哇,我们大家都来练练。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在你们的印象中谁能呼风唤雨?他们都靠啥来呼风唤雨?

  生:神仙、道士,他们一作法,就会刮风下雨。

  生:海龙王也有超人的法力,能呼风唤雨。

  师:同学们说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呼风唤雨的事,(课件出示文章第1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应该是一个啥样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感受感受。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并初步感受“呼风唤雨”。)

  [设计意图:自然质朴的直入课题,有的放矢的研读易错字音,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巧妙的引出重点词,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齐):是人类。

  师:人类靠啥呼风唤雨呢?

  生(齐):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这两个问句,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叫——

  生:设问句(批注)。

  师:你们来问,我来答,听听我答出了啥语气。

  生: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师:当然是人类。(自豪的)

  生:靠啥呼风唤雨呢?

  师: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骄傲的)

  师:从我语气中你听出了啥?

  生:自豪、骄傲。

  师:你能比我更骄傲,更自豪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试试。

  (师生有感情地合作读第二自然段的设问句部分。)

  [设计意图:由设问句自然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在师生合作读文中掌握设问句的语气和用法,培养读书批注的习惯。]

  师:具体地说,人类是怎么样利用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的呢?

  生: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来呼风唤雨。

  (课件出示辨析例句:

  “发现   发明  

  鲁班(   )茅草的叶子上有许多小齿,可以轻易划破人的手,就模仿茅草的叶子(   )了锯。”)

  师:会选吗?

  生填词辨析。

  师:“发现和发明”的意思相同吗?

  生(思考): “发现”指的是本来存在的事物被人们找到,“发明”指的是以前没有的事物被人们创造出来了。

  [设计意图: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二、感受“呼风唤雨”

  师: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用“——”勾画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 潜入深海 ,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 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这些是人类的发现; “20 世纪 , 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 、 高速火车 、 远洋船舶等 ”是人类的发明。

  师: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用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生:我喜欢“登上、潜入、洞察、探索”这几个词,感觉特别整齐,好读。

  生:我觉得“登上”一词用得特别好,感觉到月球上就像上台阶一样容易。

  生:我觉得“潜入”用得好,把人类在深海里的轻松自如写得活灵活现。

  师:“洞察”可以换成“观察”吗?

  生:不行,“洞察”是观察得很清楚,人类连百亿光年外的天体都能洞察,足见人类的力量大。

  师:真是会思考的小孩,读书就是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才会有收获和发现,以后我们在作文时也要注意炼词炼句。接下来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规范地书写在积累本上,看谁写得最漂亮。

  生书写词语。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批注勾画的读书习惯,从文中学习遣词造句的办法,积累语言和写字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师:女生美滋滋地朗读“人类登上月球……地球村”,男生边听边想:哪些发现或发明是你听说过、见过、使用过的?还有哪些是你不了解的?提出来和同学交流交流。

  女生读文,男生听、思、批注。

  师:看看吧,这就是二十世纪的发现和发明。(播放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的发现和发明的视频。)

  师:读了这段文字,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何感想呢?把你想到的和身边感受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天天都能看电视,我最喜欢“探索与发现”这个节目。

  生:我喜欢“动物世界”,我从中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物趣事。

  生:我喜欢上网,我可以在网上和母亲聊天。

  生:我一爱在网上下象棋,那里高手可多了。

  生:我坐轻轨火车,据说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

  生:啥是原子核?

  生: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生:我知道前不久我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现在已经正常工作了!

  师:是啊,老师这儿正好带来了昨天“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课件出示“嫦娥1号”首次拍摄到的照片。)

  生:哇!真了不起啊!(由衷地感叹)

  生: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得太快了!

  生:我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真是太舒适、太方便了!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阅读文本——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在生生互动中深刻的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迅猛。]

  师: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仅仅是这些吗?你还知道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把收集到的资料用“20世纪………”的句式说给同学听听,说话时注意用上准确的词语。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风扇、空调、烤火炉、把春季搬回了家。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洗衣机,使妈妈不再那么劳累!

  生:20世纪,人类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远离了疾病的折磨。

  生:20世纪,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人类的生活从此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模拟优美范句说话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师:是啊,面对这样辉煌的成就 , 这样巨大的改变 , 你的心情怎么样呢?请让我们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

  生齐读:“20世纪……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 (高兴 、激动、自豪 、幸福地)

  师: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的成就说也说不完,作者不可能一一例举,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这种办法叫做“举例说明”。(板书)

  生在书上批注。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地点渗透了说明办法,使刚接触到说明文的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了课标中的“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办法。”的教学要求。]

  三、梦想“呼风唤雨”

  师:在那上百万年的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找出具体说明人类在20世纪以前,在科技不发达时的生活情况的语句,用“~~~”勾画出来。

  学生阅读勾画。

  生: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人类过去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生:非常艰难。

  师:你能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吗?试试吧。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你也许能看到些啥呢!

  生读文想画面。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啥?谁来说一说。

  生:那时没有电灯,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

  生:那时没有电扇、电视,人的生活很贫穷。

  生:我仿佛看到了《锄禾》中描绘的景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师:想了解古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我特别有幸乘坐着时空返回机回到了古代,实地考察了古人的生活,现在,我就来当古人,你们来当小记者,把你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吧!

  生:尊敬的古人,请问你们吃些啥啊?(好奇的,纷纷举手)

  师:吃的吗,连白米饭也不能常吃到。那时候没有打米机,只能人工用碓舂米,一个大劳动力一天也不过舂百十斤米。

  生:太难了!现在用打米机十多分钟就能打上百斤米。(同情的)

  生:那时没有电灯,请问你们用啥来照明呢?

  师:用菜油灯,在碟子中放一茎灯草,点燃了照明。它的光十分微弱,还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照菜油灯,一般百姓只能借月光或摸黑。

  生:囊萤夜读中的车胤还用萤火虫来照明呢!(举手补充)

  生: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你们出远门怎么办?

  师:骑马,坐轿,乘船就算是最好的了。请问记者先生,现在你们从荣昌去重庆来回得多长时间?

  生:3个小时就足够了。

  师:这么快呀!我爷爷年青时贩运货物到重庆,来回得10天左右。

  生:啊!(不约而同地惊叹。)

  ……

  师:我们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社会里,一切只能顺从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们也有美好的愿望,我多想拥有一双千里眼,看到远方的景象啊,亲爱的记者先生,你们能帮我实现梦想吗?

  生: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球。(发言十分踊跃)

  生:还可以用卫星扫描。

  ……

  师:我多想有一对顺风耳,听到远方的声音。

  生:使用电话和手机,你可以和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对话。

  生:还可以用语音聊天,不花一分钱的哟,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

  师:我多想变成一个腾云驾雾的神仙,在一瞬间到达遥远的地方啊!

  生:你可以坐汽车、火车、飞机。

  生:宇宙飞船更快!超爽,真正的腾云驾雾的感觉!

  ……

  师:真没想到啊,以前人们总认为这美好的想法就象梦一样遥不可及,只能是幻想而已,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那么多幻想——

  生齐:纷纷变成了现实。

  师:“谁也没有料到”用前文的一个词来说是——

  生齐:出乎意料。

  师: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愚公移山能实现吗?

  生:能,挖土机可以来帮忙。(自豪的)

  师:修万里长城还要征集十万民工吗?

  生:不用了,我们有起重机和塔吊,比巨人和大力士还厉害呢!

  [设计意图:创设“采访古人”这一情景,返回时空,以突破学生因时代差异了解古人生活艰难这一难点;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中感受科学成就之大。]

  师:20世纪的成就,用一句诗来形容它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件展示诗句意境。)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这样的雪景真美啊!如果用诗人写的雪景来比喻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 , 那这个成就是怎么样的?

  生:太大了!

  师: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男女生来比一比吧。

  (生赛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出“忽如一夜”“千树万树”)

  师:是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了不起的科学技术,多么伟大的世纪!

  师:祖先的幻想 , 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 , 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办法 。

  师:你们再读读整段话 , 看谁能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

  生练读 , 再指名读书(略)。

  师:美好的愿望能在 20 世纪一百年中纷纷变成现实 , 我们也怎能不说——

  生: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课文第三自然段写20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否与课文内容无关,可以省去?为啥?

  生(思考):文章第三自然段说明古人生活之艰难,第四自然段说明了今人生活之舒适,古今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我们更感受到20世纪是多么了不起。

  师: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

  生读文体会。(略)

  师:大家发现没有 , 这两段话用啥办法在告诉我们 20 世纪的成就?

  生:举例 、对比。

  师:有啥好处吗?

  生:更加直观 , 了解更清楚。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发现说明办法。]

  四、超越“呼风唤雨”

  师:回顾过去,人类历史已经有——

  生:上百万年了

  师:20世纪仅仅只有——

  生:100年。

  师: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辉煌的成就、巨大的改变全靠

  生齐:——科学技术。

  师: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生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师:生在这样的时代,是生逢其时。我们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让我们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略)。

  [设计意图:在饱含感情的朗读中以读代讲体会文本,升华了感情。]

  师:我们得谢谢那些敢于大胆想象的古人,更要感谢那些无数在科学领域无私奉献,默默工作的科学家们。是他们创造了这个奇迹——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课题)

  师:只有敢想敢做,才能创造出奇迹,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小孩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还想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些啥梦想呢?

  (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发言十分踊跃。)

  生:我想发明一种治疗近视眼的药水,现在的小孩子患近视的特别多,我要让他们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师:你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我就觉得戴眼镜特别不舒服呢!

  生:我觉得现在的楼房特别占地特别多,我应该造一种可以移动的房子,就像汽车一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种房子价格便宜,冬暖夏凉,舒适极了。

  师:真是一种大胆的想象,祝你成功!

  生:我想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想飞哪儿就飞哪儿。

  ……

  师:小孩们,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21世纪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将来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把21世纪变成神通广大的世纪!这就是老师最想对你们说的话。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梦想,大胆想象,激发起用科学创造奇迹的热情,坚定为科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作业设计:大胆想象21世纪科学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自拟题目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参考题目:畅想21世纪              神通广大的21世纪

  21世纪,我要……        21世纪的一天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

  科学技术            举例

  幻想 →  现实       对比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一起欣赏过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过大自然的神奇,如我们学习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还随着童话作家走进过奇妙的童话世界,感受过那里的真、善、美,如《巨人的花园》,《幸福是啥》,也体味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给予是快乐的》这些课文,但更让我们震撼的是雄伟的万里长城和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这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亲爱的同学们,语文课堂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那么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走进呼风唤雨的语文课堂,下面我们继续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一下(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啥?

  2、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出文中的中心句。

  3、课件出示中心句

  4、生读中心句,并说出读后的疑惑。

  5、学生带着疑惑再次自由读文。

  6、小组合作:用波浪线画出特别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结果

  (1)引导学生理解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这么大的改观。

  (2)在学生的汇报中引导点拨学生区别“发明”和“发现”。

  (3)引导学生理解“20世纪的科学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科学成就之大,科技发展之快。

  (4)交流课文中简介的20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学生自己所查阅的20世纪的科学成就,进而让学生感受到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之迅猛。

  (5)在汇报的同时引导点拨学生总结作者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所采用的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办法及运用这些说明办法的作用。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么幸福、快乐、充实、舒适,都是20世纪给我们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归根到底是啥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呢?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学生在全班交流关于21世纪的科学成就,感受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学生想像新的世纪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纪,将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奇迹。

  五总结全文

  1说说学文后的收获,做为小学生的我们面对新的世纪也该怎么样做呢?

  2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课文再读一遍,再次感受一下呼风唤雨的20世纪。

  3回家把课文读给长辈们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实现愿望)

  人类

  ↙↖

  科技→发现和发明

  21世纪是一个改天换地的世纪(再创奇迹)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4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小语界同仁:

  大家好!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简介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学生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也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开课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简介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办法的好材料。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的时空。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借助自学提示和汇报时的相机指导,教给办法、明确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学生自学时的盲目低效,也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语文课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设计了两组语言训练,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内容采用文中的表达方式叙述出来,使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不再是单纯的资料展示,而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成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加深体验、揣摩表达办法的载体。

  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教材之所以便教利学,教材里的泡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 ‘发明’有啥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也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积极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到第一课时的教学容量,我把它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把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相信会有好的效果。

  (临场经验不足,学情把握不足,没有更机敏的调控课堂出现的点,例如:  )还年轻,教学之路还会很长,相信通过这次大赛的砺练,今后我会扎实走好每一步,恳请各位评委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努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办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出示课件,并简介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简介,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么样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啥问题吗?

  (教师梳理问题)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啥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啥意思?或找个近意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例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                                                                         )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啥说明办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啥?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啥词,啥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啥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   现在   将来

  幻想   现实     ?

  作比较

  [设计理念]

  其一,词语教学,彰显年段特点。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较低年级应当更多地开始关注“义”的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解决读音字型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义”的教学,如:“呼风唤雨”的理解;解决读音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注重办法的引领。如:“原子核”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农耕社会”一词,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理解词语;“程控电话”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呢,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办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办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办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啥?引领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学主线]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办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6

  一、解题导入

  1、板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啥?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2、初读:

  师:大家的Lenovo很有趣,是啊!由这个词语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今天,老师要带着各位到20世纪去瞧瞧,因为有人说它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咱们去应证一下。打开书 。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二、检查自读

  1、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你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提出来咱们来挑战挑战!

  2、生读。

  评价: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不准。

  三、整体感知

  1、师:读通课文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你读懂了啥?

  生:课文写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

  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

  师: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么样呼风唤雨的?

  四、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

  师:我们现在是21世纪,那20世纪是哪些年?

  生:1900到1999。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呼风唤雨啊?

  生:有时候还不能。

  ⑵ 师:是的,除了这些还不够呢,可是为啥课题会这么写呢?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浏览课文,哪段文字能让我们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着强烈的感受。

  (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① 师:现在你知道高科技的产品还有哪些了吗?

  生:太空飞船、航空母舰、因特网……

  师:这里是用的啥表达办法简介的?

  (举例子)

  师: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谈谈你的感受!

  生答。

  师:那就带着你的这份自豪读一读吧!

  生读。

  师: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② 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生:磁悬浮列车……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不过语言的表述上却没有课文那样有味道,让我们像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③ 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

  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啥?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啥?

  生:汽车、飞机。

  ④ 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生: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⑤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也是怎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呢,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啥。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生: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啥都没有怎么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⑵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呢,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师:除此以外,古代还有啥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⑶ 师:是的,古代人们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咱们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们有这么幸福的日子全*现代科学技术啊。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说一说 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⑷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呢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多么不可思议啊!那就带着这种惊讶的语气再读一读!

  生读这句话。

  ⑸ 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

  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

  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

  师:*啥来呼风唤雨呢?生──*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还有啥发现?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

  生:20世纪100的发明和发现使生活大大改观,改变程度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我听出你把“发现”和“发明”读得特别清楚,它们有啥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3、师小结:

  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路爷爷一样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句话。

  六、总结升华情感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也是怎么样的呢?“21世纪是_______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3、师总结:

  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我们的努力,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办法。

  【学习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往;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会怎样呢?今天让我们结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

  电脑住宅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啥?

  (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chǔpēngrèndàozōngpàn

  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综合判断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简介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啥功能?是怎么样工作的?

  ⑴过度激趣:

  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简介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办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⑴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导语激励

  同学们,科学技术能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呢最美好的是能够创造美的人!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那我们该怎么样做呢?

  ……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的21世纪创造出你的神奇。

  七、课外拓展

  我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么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学校、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师:同学们,你说说你现在的生活和你爷爷、奶奶时候的生活有啥变化?那你知道吗?是啥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和科学技术有关的。一起来读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看到“呼风唤雨”让你首先想到了谁?(神仙)呼风唤雨是指他们的──法力。那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还是指神仙的法力吗?那是指啥?(科学技术)同学们,人类们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过去由神仙才能办到的事,科学技术真是太──神奇、了不起。带者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题目。

  好,同学们这个题目还不是完整的句子。谁来将它说成一个完整的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为啥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查查他们的意思。

  ⑵ 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在课文中应是啥意思。

  ⑶ 读完课文后,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并用波浪线划下来。

  2、学生自读、自悟、自划:

  检查读词语,开火车读,并随即理解: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幻想、的确、光年、因特网、原子核、呼风唤雨、农耕社会(看图说说农耕社会是怎么样的?)、腾云驾雾、潜入深海、程控电话、远洋船舶、归根到底

  理解:

  洞察:观察的很清楚。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面目。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光年:天文学上,距离单位,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

  1光年=94.605亿公里

  3、齐读词语。

  4、检查读课文情况,逐段指名读。

  5、点评。

  6、回答:

  课文的中心句: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着呼风唤雨的神奇世纪。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读感受

  1、仔细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啥疑难,也可以在书上作个记号。

  2、请学生读感受,并将疑难归类:

  (灵活处理)

  疑难预设:

  “发现”和“发明”区别。

  “改观”和“改变”区别。

  啥是“精神文化生活”?

  啥是“物质文化生活”?

  四、精读课文第四段

  师:好,接下去老师要让你找一找课文是怎么表现科学技术的“呼风唤雨”的本领。课文举了例子吗?

  引入第四自然段:

  1、找科学技术成就的例子。

  (登月球、潜入深海、天体……)

  2、你还能举一些科技成就的例子吗?(略)正是这些科技成就将我们的生活带入了幸福的境界,让我们过上了舒服、惬意的生活。有一句话说明的正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

  “理解人类的舒适和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显红色)

  ⑴ 指名读。

  ⑵ 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⑶ 王公贵族以前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没有电视……)

  师:是啥让我们过上了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生活?(人类)是的,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依*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话,深刻地体会一下。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无论是课文举了大量的科学成就,还是王公贵族的生活和今天的生活相比较,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所以我们不得不大声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好,拿好书,让我们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震撼,带者丰富的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呼风唤雨的20世纪,我们目睹了科技的日新月异,看到了它给人类生活创造的一个也一个的奇迹。那么,作为 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为创造这份奇迹做些啥呢?

  六、生字书写

  1、教师范写较易写错的字。

  2、屏显本课12个生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啥好办法记住它们?

  3、生书写。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9

  1、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呼风唤雨”可以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事实证明,人类是不能够随意支配自然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我们只能依据客观条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课文是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办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简介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办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啥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啥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第5自然段要重点理解“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对上文的概括和总结。教学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地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么样的奇迹?还会怎么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3、对于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啥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本课要求认识的字中,有的字容易读错,应加以指导。如,“哲”是翘舌音,“潜”读 qián,不能读成 qiǎn。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如,比较记忆“幻”和“幼”、“懒”和“赖”,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程、驾、控、哲”等字。学生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以后,应提供机会在词语或句子中运用生字,以巩固生字,达到会写会用的目的。

  5、课后的小练笔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拓展,目的是使学生丰富知识,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课后,让学生先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10

  【情景说明】

  本文主要简介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进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以下通过3、4自然段的对比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生活的贫乏和20世纪生活的精彩纷呈,体会到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理解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呢,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啥。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呢,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

  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简介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反思】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进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啥。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也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啥。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也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片段二】

  师: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啥感受?

  生: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彩,我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自豪。

  生:美好的神话能纷纷变成现实,是科学知识创造了这些奇迹!

  生:我觉得人类太了不起了!他们所创造的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说,我们生活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发明更多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生: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他会高兴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他会遗憾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本段教学,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面对这一切,你有啥感受?”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接着,我也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拓展思维的虚拟主机。“假如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学生也换了一个角度去感受现代生活的精彩,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这样,从自己到他人,从感受到想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感悟,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给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虚拟主机。

  【专家点评】

  正如这位教师所说的那样,这篇教学案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虚拟主机。首先是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虚拟主机。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使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进而活化语文学习。其次是有层次性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表达虚拟主机。从简单地模仿“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说话,到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收集的资料简介20世纪人类还拥有啥,再到创造性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体现了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为目的语文学科特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最后是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虚拟主机。超越文本的想象说话,既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也是文本再创造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本片断最大的亮点是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文字性”和“创造性”。真正的语文离不开生活的积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运用字理识字的办法认识“耕”,运用形近字区分“幻”。结合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啥区别”来区分发明、发现,改变、改观这两组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点语句谈自己阅读感受,激发自豪,激动的情感。

  3.在理解、品味、运用语言中,结合具体的实例体会第三、四段农耕社会和20世纪的古今不同,通过品读“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农耕社会的落后,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 通过对联系生活世纪了解20世纪的科学成就之多,加深对“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句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品读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1.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了谁?对“世纪”这个词有哪些了解?

  2、课文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你想了解些啥呢?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一读课文。

  2、生读课文

  3、读过一遍课文后,你读懂了啥?交流。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用自由朗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在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读一篇文章,就会产生初步的阅读感受,通称“阅读初感”,它是阅读者在没有受到外界任何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虽不免肤浅杂乱,却是阅读者独特的体验。

  三、再读课文,激趣质疑,深入探究。

  1、再次质疑:为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默读课文,画出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的语句,并批注感受。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学生有目的的读,有价值地获取,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要求学生默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

  四、细读品悟,体会巨大成就。

  1、交流。

  a、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句子,谈感受。(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3)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哪写发明创造呢?

  这些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样?(愉悦、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继续交流找到的句子。

  b、“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读句子,谈感受。

  (2)结合“总和、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等词语谈感受。

  体会20世纪科技成就的伟大与迅速。  

  c、对比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体会农耕社会的贫穷与落后。

  1、品读“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当时的农耕社会还没有啥呢?更进一步体会20世纪科技发展的迅速,以及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2、上百万年中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幻想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20世纪,一切都变为了现实。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就是现在的——-。

  “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

  “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手机)。

  “腾云驾雾”靠(飞机、宇宙飞船)实现幻想。

  d、理解诗句。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1)生齐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从字面上谈对诗句的理解。

  (3)结合课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这句话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诗?齐读多好的诗呀,再来读一读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4)感情朗读,读出诗情。

  【设计意图】:依读定教,设计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的读书习惯。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

  五、升华主题。

  1、小孩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的精彩瞬间吧!(播放课件)

  2、用罗素的话总结。难怪1923年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六、总结,留下思考。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写的,仅仅用了几百字就将20世纪的科技成就写得这样清楚明白,他是怎么样写的呢?用了啥样的办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交流。

  七、积累词句,指导书写。

  1、积累词语。

  (1)出示带有认字的词语,试着读一读。文中像“远洋船舶”这样的科学术语文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把它们快快找到并积累下来吧!生汇报。

  (2)出示: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区分: “发现、发明   改变、改观” 并尝试运用词语填空。

  “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是啥?(发现:本来存在的,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本来不存在的,创造新的事物或办法。)

  【设计意图】: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2、积累诗句、名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3、学习写字。

  重点指导:幻、改、耕。

  交流易错点,学生书写。

  八、拓展阅读。

  最后,老师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这本书也是路甬祥爷爷所写,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简明,通俗易懂,是一本极佳的少年儿童自然科学科普读物,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对20世纪的成就达到更多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板书: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12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啥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⑴诗句的本意。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啥?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小孩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积极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办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13

  一、说教材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简介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二、说流程

  我设计的流程是:先复习、质疑。(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要求学生学会提问题,并带问题学习课文。)接着细读、探究。(让学生先感受20世纪的科学成就给我们带的舒适和方便。再通过对比20世纪前,祖先们的生活状态。进一步让学生对20世纪科学成就感到骄傲、惊喜。并紧接用视频播放科学成果,让农村的学生更直观,更明白体验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最后是感悟、拓展。(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比,更深入知道这些变化,都来源人类的伟大,科学的神秘。)

  三、说感受。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

  2、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等字、词入句式。”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没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将其调整到学完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视频资料谈感受?有的说:“20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令人骄傲的世纪。”“20世纪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这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样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简介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么样的言语表达的。

  3、读中悟,读中学,渗透读写结合。

  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考虑句子较抽像,我只要求学生读一读名句,然后与展望未来和交流小练笔结合在一起。如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1世纪是一个啥样的世纪?(不拘形式,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诗句及几句简短的话。)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说:21世纪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纪。21 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一个利用科学,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还的采用诗表达:20世纪上天入海呼风唤雨,21世纪穿越时空,无所不能。这些精彩的回答,都是来源学生对科学的赞美和向往。进而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体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4、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及课堂的“人文性”。

  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那么在这堂课上,我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时生活状况,还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当时“还没有……没有……,并收集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如:人类登上太空,潜入深海,高速列车等。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整堂课中,我时常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肯定。如:“你提出的问题真好,很有价值。”“你真是一位诗人,写出这么好的诗,让老师折服。”“你都可以与路甬祥爷爷比美了”等等。无不闪现着对学生的关怀与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由衷的“想学”。

  四、说反思

  本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要强化合作学习的指导。

  2、不能调控课堂,有一种被教案牵着走,因此在处理课堂生成东西时不能随机应便。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及问题的出现,老师不能对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及有针对性,激励性评价。

  3、缺乏经验,不能更机敏的调控课堂出现的点。如:学生说到20世纪发明火箭时,我没有很好利这一时机结合我国近几年发明的“神洲五号、六号”及“婵娥一号”探月卫星,见证祖国的伟大。

  4、要强化对自身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充电,丰富自己的阅历。才能随时对需要补充的地方进行粘贴。

  总而言之,我们还年轻,教学之路还会很长,相信通过这次活动,今后我会扎实走好每一步,恳请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努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14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 许相华】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相信学生,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发挥主体作用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学习。

  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中,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科技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奇迹?以此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学生便由此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可以用月球尘土做成香皂,供人们使用,因为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功能;可以制造能折叠的房子,如果居住地的环境被污染,可以搬到环境优美的地方;还可以研制出会飞的车,遇到交通堵塞,能飞起来……这些回答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来的。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夸奖小孩们丰富的想象力。这样一来,他们就会继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驰骋,许多想法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堂课也上的非常生动、活泼。所以,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只要你相信他们能行,他们就一定行!

  【浙江省诸暨市街亭镇小学 沈可文】

  〖打开窗户,走进生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生活化·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由于儿童生活的虚拟主机限制,生活经验积累得比较少,一些教材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生活建立一种联系,引发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一个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父亲母亲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小孩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

  【湖北省当阳市穿心小学 李冬粤 朱传莉】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启迪深思,拓展创新思维〗

  使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由于学习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以促使不同领域的信息融合、互补和泛化。进而触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二十世纪人们在科技方面取得了的伟大成就,在对原文精读细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成果方面的例子?一下子便打开了学生的话闸子:空调、洗衣机、冰箱、微波炉、磁悬浮列车、因特网、移动电话、mp4……利用多媒体,的确能启迪想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火山喷扑而出,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 篇15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深入浅出地简介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啥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进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办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啥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啥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啥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啥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办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啥,20世纪有了啥。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办法有啥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办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啥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到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么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也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 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呢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啥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也靠啥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啥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呢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啥呢?

推荐站内搜索:端午节日记100字、湖北学位英语成绩查询、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福建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考试试题网河南专升本成绩查询、贵州高考成绩查询入口网站、考研政治考试时间、28岁到34岁不建议考公务员、2022年省考报名入口、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通用1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案例(通用1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8151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