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扬
岁月回望,那飞舞轻扬的青春年华恍如昨天,历历在目。
1963年仲夏,一纸高校录取通知书犹如美丽的蝴蝶翩然飞入了我那贫寒之家,顿使蓬筚生辉。试想一个寒门学子能迈进全国重点名校华东师范大学神圣的知识殿堂,是何等幸运何等荣耀啊!
华东师大的前身是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1951年由这两所名校合并而诞生,尔来已然走过了61年的光辉历程。所以她有着不凡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鲁迅先生和周扬同志都先后曾在此讲过学,前辈夏衍也曾是我们的老“校友”......我怀揣着成凤成名的梦想,满载着一船星辉就在这里扬帆起航了。
犹记得进校那一天,高年级学兄学姐们敲锣打鼓把我们迎进了庄严古朴高贵典雅的文史楼,来自天南地北操着不同方言的一个个陌生青年倾刻间成了我的同学和朋友,我们倾刻间融入了华东师大浓郁的书香氤氲的人文气息之中,不亦乐乎!
犹记当年,我们胸佩“华东师范大学”校徽走在大街上,坐在公交里,都会吸引不少公众的眼球,受到瞩目和敬慕,这枚校徽远比当今某些显赫人物的名片更有份量!但我很清楚:所有这些,都是源自华东师大崇高的声望以及人们对知识的尊崇,因此我珍惜我自律:要无愧于大学的栽培,要对得起民众的信托,千万不能玷污这枚闪光的校徽。
华东师大环境优美,在上海所有高校中堪称一流。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园林式校区,玲珑雅致的景区就有八大处,而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则是一条浮光跃金的丽娃丽妲河,她横贯校园,也穿越在茅盾先生早年的长篇巨著《子夜》里,她的恬静、妩媚和浪漫绝不亚于剑桥大学多情的康河。她是个充满了知性、灵感和诗意的地方,是一代也一代学子魂牵梦萦的地方,她就是我们华东师大文脉之所在。
我爱师大园,更在于她的教育理念,她始终秉承着万世师表孔圣人“有教无类”的宗旨,才使得我们这些寒门子弟能享受到免费深造的高规格高品位的教育和待遇。这里师资雄厚,仅我们中文系就有不少堪与鲁迅比肩的文学泰斗,如吕思勉、施蛰存、许杰、徐中玉、钱谷融等教授学者,还有许多年轻优秀的精英老师执教,在大师们的庇荫和熏染下,我们的学养焉能不突飞猛进?
然而,正当我们卓励风发追逐梦想的时候,一场场波诡云谲的运动渐次演变成了历史的闹剧、悲剧。随着北京红卫兵的南下,《炮打司令部》大字报一时把师大园搅得昏天黑地花谢叶落,偌大的校园再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浩劫中,学术权威被揪斗,校长也被折磨致死,知识被颠覆被践踏,母校此刻身心憔悴,忍看着膝下莘莘学子理想折翼而无力庇护!毕业时,我们虽然心里还有底气,但此际已是四顾茫然,任由工宣队(注1)“发落”了。我们黯然离校,大学五年的校园生活就此结束,学友们天各一方。这一别啊,竟然音讯隔绝了三十六年!
相约金秋,我班首届同学会在沪上母校举行,“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渡尽劫波的同学们已然霜鬓苍颜了。相逢相拥,一笑释然,只可惜我班已有两位才女泯然西去了,尘世的悲欢离合让大家唏嘘不已。
在座谈中,大家激情回顾各自的奋斗里程,无论是从政、从商还是从教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母校华东师大是我们毕生奋斗途中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确实,我从1968年挥手作别师大园,来到享誉“英雄煤城”的焦作市,灰蒙蒙的天空,黑魆魆的炉渣路,伸手触摸皆煤尘,一吸一呼尽黑灰。从上海到这里,我在矿上接受“再教育”,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一时无从适应,落差如此之大真是始料未及!而最令人难堪的是公众对“臭老九”(注2)的鄙夷!这一切虽然已成过眼云烟,但当时郁积于心,是挥之不去的。幸而一个信念在心中升腾:“我是(华东)师大人!”正是这一信念,让我收起眼泪,收起感慨; 正是这一信念,让我挺直腰杆,不卑不亢,工友们终于对我渐生好感,以至亲近了。
“我是师大人!”这一信念使我把焦作当成了第二故乡,使我在焦作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是师大人!”这一信念使我在三十年教 学生涯中刻苦自励,忘我垂范,为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而殚精竭虑,发热发光。
“我是师大人!”这一信念使我努力注重修养,尽力完善人格,真诚友善,豁达大度,得失面前能平衡心态,宠辱面前能淡定心志。
华东师大赋予了我懿德、嘉行、智慧和风骨,大学流金岁月的回放,使我的生命长径弥漫着一路花香。感谢母校华东师大!
推荐站内搜索:河北大学专科分数线、高考试卷及答案、日志 爱情、公务员考试试题题库、小英雄雨来读后感、自学考试时间、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变形记作文400字、考研380分相当于高考多少分、国旗下讲话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