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通用12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1
道理: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小松鼠:盲目自大。他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功劳在于大山,在于别人的奉献。
风伯伯:和蔼可亲
首先,了解下每段写了点啥?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四个)
其次,大小松树、风伯伯和大山爷爷给你留下了啥印象?
第一段:一大一小两棵松树长在哪里呢?填空:
1.山下住着( ),山上住着( )。
2.小松树住在( ),大松树住在( )。
不同的句子,表示的意思却是相同的(填空)
3.我的朋友是小红。
小红是( )。
4.这本就是我的书。
( )。
(还是有小孩不太明白,颠倒位置的时候 不要多字少字)
第二段:这段话有啥给你留下特别印象的?
1.喂:对长辈很不礼貌的称呼
2.朋友:看不起的味道
3.很远很远:远处有山有水有云,景色秀美,让人心旷神怡
4.你呢:小松树明明知道大松树看不见美景,还要这么问,很得意洋洋。(小孩自己能想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填空:( )的小松树
5.(看插图)大松树生气了吗?为啥不生气?他在想啥?为啥啥话也不说?
大松树觉得自己作为长辈,没必要和小辈计较,看着得意洋洋的小松树,大松树觉得他还没长大,还不懂道理。真是一棵慈祥的大松树。
第三段:风伯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觉得风伯伯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1.功劳是谁?你觉得大山爷爷怎样?
2.托是啥意思?做做动作
3.比比两棵树到底相差多少,理解”高多了“
4.用”比“说一句话
5.摸着头,小孩:说明风伯伯十分和蔼可亲,虽然小松树很没礼貌,盲目自大,但是呢他还是耐心讲道理
第四段:小松树听了,会怎么做呢?
1.惭愧”说说意思。你啥时候感到惭愧?说一句话(有小孩不太会说)
2.小松树还说想点啥?说点啥呢?
可以对大松树说。可以对风伯伯说。也可以对大山爷爷说。注意礼貌用语。
(简单说说 小孩的用词还是不精准 准备明天再去给他们一点词语)
总结:要读好文章就要边读边想象,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把人物特点读出来。
其次,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因为“言为心声”
最后,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性格,还可以通过感受他们的动作、神态去进一步熟悉他们。
识字:孩 难写
作业:背诵默写第八课词语 背诵第八课 交饭钱137.5元 捐款(尽量准备零钱)
课上:完成习字册第八课 小练习册第八课 大练习册第八课的一——三大题
托:花托,托儿所
回:回头、回话、回答、来回
爷:爷爷、爷们、大爷
多:多么、多少、多心、多云
伯:伯伯、伯父、伯母、大伯
松:松动、松子、松树、松土、松果、松散、松手
泥:呢绒(ni第二声)
孩:小孩、孩子、孩儿
答:答话、答非所问、答应(答第一声)
一、读拼音,写词语。
sōnɡ shù hάi zi huí dá yé ye
tuō zhù bó fù xŭ duō diǎn tóu
二、比一比,再组词。
答 回 送
笔 会 松
三、照样子,填句子。
山上
有
一棵小松树。
水里
天上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山下的松树你。你能看得远,那是把你起来的呀!
五、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再组词。
囗 父
辶 彳
六、选择正确的答案,在( )里打“√ ”。
1、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
① 小松树长得特别高。 ( )
② 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 的 。 ( )
2、大松树看不远,是因为:
① 大松树在山下,处在低处。 ( )
② 大松树长得不高。 ( )
七、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作业。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用“ ”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2、数一数,风伯伯共说了 句话。
3、完成填空。
第一句是说 比 高,第二句告诉小松树长得高,看得远是 的功劳。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2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一、字词得到落实。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办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小孩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朗读得到重视。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小孩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触体验。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小孩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几点想法:
1、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2、评价鼓励的恰到好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进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从三维目标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感情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在教师导读中习得读书办法,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思维。2、在诵读中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完成这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趣”字先行,调动学生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在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黑板上画的是啥。然后告诉学生在这座大山里住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我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用图画和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学生们各个情绪高涨。让小孩说说图上画了啥,然后板书课题,在板书时,老师有意把“小松树”的小写得很小,把“大松树”的大写得很大,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趣味,在小孩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
怎样让小孩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啥?从哪儿知道的?”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小孩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办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小孩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气氛;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联系生活,实现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小孩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之前,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上,他会看到啥呢?这一设计,说的是小松树,实际上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基于文本,体会到小松树的骄傲之情的由来。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这对理解文本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经过风伯伯的教育,感到了惭愧,转变了态度。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学习三个生字。
我试图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对话、动作,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明白其中的道理。重点抓住三处: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和最后的“惭愧”。考虑小孩的年龄特点,我在开头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指一指哪里是山上,哪里是山下。哪一棵是大松树,哪一棵是小松树。让小孩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铺垫。在朗读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话时,通过重点词语“多高、很远很远”等词语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感悟小松树的骄傲。在理解风伯伯说的话,让学生看图体会风伯伯的表情和动作,并试着演演,然后带着表情读,在小孩读了“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后,让学生想象“惭愧”会是怎么样的表情,并试着表演一下,然后带着表情读。一年级小孩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带着表情表演读,使小孩内心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有助于帮助小孩进行感情朗读。
我感觉总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读中感悟的过程中,如果加一些让学生想一想:松树自己觉得那么高,他的心里很高心,很得意,他的表情会是啥样子的。让小孩在读了小松树的话后,想象小松树说话时会是怎么样的神情,并试着表演一下,然后带着表情读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所以虽然自己心中有了重点,但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突显出来。而且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匮乏,不丰富,没有达到激励的的作用。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语速过快,这对于一个低年纪的小孩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发展。虽然这节课还留有遗憾,但通过这个过程,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以后要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3
在上完公开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我深入学生中间检查了几位成绩一般的小孩子的读书情况:
生1:山上有……(不会读)
生2: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读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复)我长的多高哇(读成ya)!……
生3: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轻声读不准)。
我实在是没有心情检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能够会读书,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读书。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第一范文究竟应该以啥面目呈现给小孩们,怎样让每个学生都会读书?在之后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多给学生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改进
生:山上有一棵……
师:别紧张,接着读好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有进步了,能再读一遍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也进步了,能把这些字音读准了,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正确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果然如此,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别的小孩子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案例
师:请小孩子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惭愧”是啥意思?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的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啥感到难为情?
生:他知道自己错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这句话看出来的。“低下了头”说明了他不好意思。
师:开始,小松树是怎样啊?
生:他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是大山托住他的。
生: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
生:他很神气,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是他长在山顶上才显得那么高。
师:小孩子真聪明。起初,小松树就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后来小松树的想法也怎么会发生变化的呢?
生:是风伯伯教育了他,使他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现在,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生:我刚才真没礼貌,我要向大松树说对不起。
生:如果没有风伯伯教育我,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高呢!
生: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啊!
生:要是我也长在山下,和大松树长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多了。
生:如果他也长在山上,他会比我看得更远。
师:小孩子们说得很好,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做一棵谦虚的小松树。
(教学反思)我先让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再弄清“惭愧”的原因,以及提高认识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理清脉络。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4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拟人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长在山上的小松树非常的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树,而和蔼的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不能过分的骄傲,要学会谦虚的做人道理。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突出每一个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几遍,但是呢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与教研组长多次讨论本课教学中对各个人物语言以及性格特点深度挖掘,并积极贯彻学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学为主的理念,认真的修改教案,制作课件。通过了这次的上课,我进行了总结,要发扬优势,并重视自己的不足。
一、解读文本
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里和不同的学生面前有着它独特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更能理解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通过对小松树语言的描写,我更透彻了解了一开始这是一个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没有礼貌的小松树。一个“喂”字,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打电话的时候,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这些小孩们说的非常的好,课堂上生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以后在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每个小细节,加深对文字的解读。
二、问题设计
同样的问题,语言设计要贴近小孩们的内心。“谁愿意来说说?你知道了些啥?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一个啥样小松树?谁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读?”引导小孩的时候要亲切温和。把问题真正的抛给小孩,让小孩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充分的把课堂的积极权交给小孩。上课时,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换多种办法耐心的去引导,相信小孩们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低段小孩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上课初,我带领小孩们读生字卡片,去拼音读词语,由易到难的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开展。在一些问题的教学设计上,采用设问,追问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大松树的默默无闻,不予争锋。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树身上的品质,引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及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的这些可爱的人们。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改进
通过课下的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词的复习巩固,要更加的的重视,做到真正的扎实牢固。课上一些重点的生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一年级以说一到几句通顺完成话为主,多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说话练习的同时,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最后的引申升华部分,出示的图片不具鲜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明白理解,以后在制作课件时要更加的留心图片的应用。课尾的练习背诵课文,对一年级的小孩来说,梯度稍高,应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小孩们想要去展示,多给予一些自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通过对课文的把握,我抓住了课文中关键的三句话来进行教学:(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通过对这三句话的朗读体验,架起走进课文的桥梁,以达到理解的课文的目的。
处理句子(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然后我问:说这话的时候,小松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学说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有的说觉得自己很高兴,显然,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而第二种则有点偏离了问题本身。于是,我利用朗读这一手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了不起也好,骄傲也好,高兴也好)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配上动作进行表演朗读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练开了,此时,我观察学生的朗读表情,尤其是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学生。接下来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然后请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同学说一说,在他的朗读和表情中,你看出了啥?学生很清楚地分辨出,只有觉得自己了不起,才会有那种骄傲的眼神和表情。通过表演朗读的形式,体验小松树的心理想法,走进小松树的内心世界,使得教学轻松也简单。
处理句子(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在刚才成功体验了小松树的内心世界是那么骄傲的基础上,乘胜追击, 抛出问题:该用怎么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啥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母亲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Lenovo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也起波澜做好铺垫。
处理句子(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句话是本课的重点句子,要充分理解课文内涵,关键就在是否能理解小松树为啥会低下了头?而也为啥会惭愧?它到底惭愧啥?我通过寻找近意词来理解“惭愧”一词,因为课文6《蘑菇该奖给谁》中,小黑兔因为没有和高手比赛而得第一名感到难为情,学生在这里很快就联系上了小黑兔,就是小松树难为情了,那它为啥会难为情呢?教师相机点拨课文一开始小松树的话语和心理,学生就知道了是小松树知道自己原来一点也不高,他在为自己刚刚的骄傲自大感到难为情呢,所以此时的小松树正低着头。
虽然对这三个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充分朗读,不断体验,但对于学生的说话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没有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在导入阶段,我先让他们玩摘iPhone的游戏,这个游戏既能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各个情绪高涨。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回忆小松树和大松树住在哪儿,再指名读、齐读,并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送回家,让他们形象地记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小松树的话,充分理解它的骄傲自大,才能为下文揭示道理打开缺口。在教学时,我通过抓重点词语和特殊标点的办法,让学生在感悟词语的过程中,反复朗读小松树的话,模仿小松树说话的口吻,还让学生配上动作来演一演,充分体会小松树的骄傲,理解“多高哇!”一词,我让学生读好感叹号,想象小松树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表情,指导朗读“很远很远”一词时,我出示了两个句式加以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表达得更好,使他们加深体会进而读好句子。但是呢在指导这一环节时也出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让学生说说为啥大松树不回答小松树的问题时,有的学生想象有些天马行空,脱离主题,而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没有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好。
第三段中让学生理解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是通过同桌互相演一演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段,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意思。让他们明白风伯伯说这一段话,他想告诉小松树啥?在这段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安排学生表演一下托起来的这个动作,
最后一段的教学,我抓住了“惭愧”一词,让学生理解小松树为啥要惭愧,它是怎么样想的?使学生在揣摩小松树想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做人要谦虚这样一个道理,可是在这一环节中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了解了寓言中的道理后再来用: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啥?也会对风伯伯说些啥?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小孩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问题提得不够精炼准确,同样的答案不同的问法,学生往往不会给你相同的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提法,不能随心所欲。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孩子,你们看,这是啥?(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学生很兴奋)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树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贴出二棵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师揭题,指名生读题,齐读课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在导入课时,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简笔画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也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上课伊始就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给激发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
(播放课文录音。)
(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我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
师:你觉得这位叔叔读得怎样?生评。
师:你要向叔叔学习啥?生自由谈。
师:想像叔叔这样读吗?请大家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读通顺每个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词或句子时你准备怎么办?
生:我可以读几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孩子请教请教。
生:我也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读课文)
(教师出示生字词)
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啦!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没学过之前,你就已经认识了。
生:我原来已经认识“棵、松”。
生:我上婴儿园时,就已经认识了“爷、伯、孩”。
生:我早就认识“回”了。
师:小孩子们认识的字真多!还有哪些字现在你通过听读或别的办法也学会了?
生:我看电视时认识了“答”。
生:我在走路时看广告牌认识了“托”。
生:学数学时,学到了比多比少,我认识“多”了。
生:我看童话故事书时认识了“低、摸、呢”。
(师即时对他们的识字办法、途径给以恰当的评价。)
师请生齐读一下认识的字。
师:(划出“摸、惭愧”)这些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先自学后教,先了解学生已认识的字,并评价、激励学生多途径的巧妙识字法,在此基础上来教学那些不认识的字。以学定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也充分了解学生,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三、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师:看,生字娃娃现在也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同桌间也可以互相讨论讨论。(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啥?
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原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它俩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啥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评价:教师通过板画、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读课文)
师:你们觉得小松树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它太骄傲了!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
师:你不仅谈了自己的看法,还能结合小松树说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一位读书小博士。
生:小松树太得意了!说到“你呢”时说不定都不用眼睛好好看大松树,只瞟了一下大松树!
师:你真会读书,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生:它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边说边做动作)
师:你加上了动作,真形象。
生:小松树太认为自己了不起了。
师:嗯,我也有这样的体会。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学生读课文。指生读。)
生:我觉得他没读出小松树没礼貌的样子,我来读一读。(学生读得有感情,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傲气的小松树。我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看老师脸上的表情,仔细听老师读的声音,觉得我读得好的就给我掌声,读得不好的地方请提出来。
(师惟妙惟肖地朗读)学生给以热烈的掌声
师:为啥给我掌声?
生:你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做到了不添字、不漏字。
生:你不仅读得有感情,还加上了表情、动作。
生:你读出了小松树那种骄傲、得意洋洋的样子。
生(读得很有感情的同学):你读得比我还好。
师:谢谢你小孩子,让我们一起进步。想知道我为啥读得这么好吗?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在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了一棵小松树,“我”站在高高的大山上,觉得自己可高大、可威风了,朝脚下看去,高楼大厦、我的那群树兄弟们矮小得跟一只小蚂蚁一样;我向远处望去能看到千里之外,可我的树兄弟们说不定只能看到一尺之外!小孩子你说我的心里该多高兴、多自豪啊!
师:小孩子,现在你们就是这棵大山上的小松树了,对着脚下的大松树来说一说。
(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练读小松树的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6
课题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教给学生的读书办法,要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懂得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的道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大松树谦虚,小松树由骄傲到惭愧的心理转变,风伯伯的语重心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小孩子,通过上世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第8课的生字宝贝,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1)开火车读。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几个偏旁?(口、子、父)
(4)书空易写错笔顺的字:孩 呢。
(在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重点,所以我复习了生字和易写错笔顺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啥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比高比看得远的事)。那我们今天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 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读了请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分别长在啥地方?(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指导看课文的插图,进一步了解它们生长的位置。(板书:小松树 大松树)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啥呢?
(这个问题设计,进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2)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是邻居了,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们聊了些啥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画出小松树说的话。
3、指名说说你画了哪句?
教学过程
4、从小松树的话你学得小松树怎样?(板书:得意)
5、你能读出它的得意吗?
6、从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小松树很得意?
7、除了骄傲和得意还看出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8、指导读小松树的话。a、个别读。b、小组读。c、齐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运用了多读,让学生从读中悟出小松树的得意。)
9、大松树听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没有回答)小孩子们,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大松树其实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树高,但它没有回答,说明大松树怎样?(板书:谦虚)。
过渡,可小松树的话被谁听到了?(风伯伯)
(三)学习第三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的?它说了些啥?
(出示句子: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风伯伯听了,是怎么做的?(摸着小松树的头)在生活中有谁摸过你的头?他为啥摸你的头?这就是长辈对小辈的爱。
(阅读教学中,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他为啥摸你的头?然后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3、风伯伯那么的爱小松树,它对小松树说了些啥?用横线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4、从风伯伯的话中你知道了啥?
5、指导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惭愧)解释惭愧这个词,本课是指小松树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课本的插图,看看小松树的样子。
3、这时,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啥?大松树也会对小松树说些啥?
(从中进行思想教育)
4、指导朗读。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大松树 没有回答 谦虚
风伯伯 摸 疼爱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小松树和大松树》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啥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啥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父亲、母亲,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8
在教苏教版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童话故事时,我以小松树想和大家做朋友为教学情境,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学会思维、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为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单纯、理性思维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等特点,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中小孩天真、可爱,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童趣、享受到了小孩们口中散发的缕缕芳香。
片段一:愿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师:我是小松树,今年7岁了,今天我来到你们班,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抓住小孩都喜欢和别人交朋友,单纯而也善良的心理,激发小孩的兴趣,引导小孩快速的进入情境)
生齐声:愿意!
师:交朋友啊首先要认识这个人,了解这个人,才知道他是不是能做你的朋友。我们先来读读第一小节,看看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你知道了啥?
(设计意图:告诉小孩怎么样去交朋友,给小孩在生活中交朋友有个正确的引导,同时也为下面小孩思考后的回答埋下了伏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可谓一箭三雕。)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生:山上的是小松树。
生:小松树在山上。
师:小松树站在山顶上,看到了太阳从东方生起,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你心里会有啥感受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小孩充分的展开想象,引领小孩在文字之旅中徜徉,在精神之旅中陶冶。)
生:我会感觉很舒服,很高兴。
生:假如我是小松树我就感觉自己好高好高啊,太开心了!
生:我会感到很骄傲。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下面看看我们文中的小松树它说了些啥呢?
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听了老师的话,你愿意借给老师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喂”这种不礼貌的语气。把教学情境还原于生活情境,学生才能沉浸在真心真意中,如鱼得水,浑然不觉。)
可是善良的小孩们却——
生1:愿意!(大声的)
我一听,急了,是我语气的不够强烈吗?我也用“喂”不礼貌的说了一遍,对着全班说,如果是老师向这样借东西,你们愿意借给老师吗?
生齐声:愿意!
我尴尬极了,后面坐着那么多老师听我的公开课,都问两遍了,语气也到位了,为啥学生还说愿意呢?突然灵机一动,师:同学们对老师都非常的热爱呀!如果是你的同学以这种口气向你借东西,你愿意吗?
生摇着头说:不愿意!
感想: [ 这时我感觉到小孩们真是天真、可爱。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是神圣的,即使老师不礼貌,他们仍然爱戴老师。这是我备课时完全没有预设到的,却让我深深感动着,还让我懂得课堂需要灵活的变通、教师需具备课堂生成机智。]
师:为啥呢?
生:因为他太不礼貌了。
生:朋友是应该相互友爱的,借别人东西应该要有礼貌,别人才会借给你。借完还要说谢谢。
师:看来我们班都是懂礼貌的好小孩,我们再来读读下面一句话,想想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一个啥样的表情呢?
生:很得意,很骄傲。
师:请你来扮演一下小松树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也会更加的投入,体现了新课标中朗读教学中的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生带着骄傲得意的神情,眉飞色舞的表演着,接着全班都沉浸在小松树那得意的神情和话语中。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生:我感觉到小松树这个朋友太骄傲了,我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生:我也不愿意,他自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生:我也不愿意和这样不礼貌的人交朋友。
感想: [学生从刚开始不假思索的说愿意和小松树做朋友,到愿意把铅笔借给不礼貌的老师却不愿意借给同样不礼貌的同学,以及在深入课文,深入了解小松树之后,也坚决的不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体现了小孩的童真、纯真。同时也给了小孩自己思考和体验,有了自己真实的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在恰当的等待和引导中,得到了深刻的发展。]
片段二:你会用 比 说一句话吗?
师: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还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大松树生气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回归文本,体会大松树的心眼大)
生:没有,课文中说大松树没有回答。
师:大松树心眼真大,不和小松树计较,可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生自读第三节。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多媒体演示)
(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容易体会风伯伯的话。)
“摸着头”说明了啥?
自读,指名读,范读,练读,齐读。
师:出示句子,“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练习用“比”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说话,积累语言,体现新课标中的理念。)
生1:小草比虫子高。
生2:西瓜比草莓肥。
生3:黑板比门长。
生4:大象比蚂蚁高。
感想:[小孩的回答五花八门,没有语法和规则可言,也不符合平时的表述,但从中可以感受到小孩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童真、童趣,甚至是诗情画意。给人无穷的想象虚拟主机,甚至有种童话般的感觉。和小孩们比起来,我们老师历经岁月磨练所形成的“优点”,比如考虑成熟、理解深刻、以及深谙世俗等等,有时真是自寻烦恼的根源,让我们不再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可我们教师不正是拿这些所谓的“优点 ”来教育塑造小孩的吗?我们可曾想过,小孩们的生活态度,是人类的至诚本性和天赋灵机啊!]
教学反思:
“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对人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相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这堂课的精彩之处正是这两个片段中洋溢的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平台,使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小孩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和对生活的体验。如创设了小孩与小松树交朋友的情景,小孩与大山爷爷对话的场景。
建构主义认为,小孩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小孩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喂”字的解读——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紧扣“喂”字,激活了学生经验,加深体验,进而提高感情朗读的指导效率。并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语言,练习说话,展开想象。
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这一新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能以人为本,能注重情趣的激发,充分以教材为例子,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成功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善于捕捉小孩的闪光点,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机制。在这堂课中我享受到了童趣、体验到了快乐,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首小诗——《玩具》:
无论找到啥,你总能创造出使你快乐的游戏,而我却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消磨在我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上。
在我单薄的独木舟里,我挣扎着要驶过欲望之海,竟忘却了原来自己也在其中游戏。
我们做老师的在与学生学习和游戏时,也应和小孩具有一样的心境,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纯粹的引导他们,我们也可从小孩身上感受童真,汲取营养,进而拥有快乐的人生。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啥?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是后鼻音。
呢:读轻声。
惭:读平舌音。
伯伯: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小孩”、“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啥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小孩”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啥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还有啥值得注意地方呢?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么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你有啥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惭愧”这词学生较难认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啥?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啥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啥?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么样?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啥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也谦虚也懂礼貌的小孩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10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小孩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啥?(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孩子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孩子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啥?(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啥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孩子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啥样的表现呢?请小孩子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啥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啥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孩子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孩子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啥呢?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1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松、伯、孩、托”四个一类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小松树图、大松树图、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并设问导人。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师范书空手势)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还和很多新的字词宝贝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出示:喂多高哇回答摸着托起来惭愧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齐读,出示“掌声”(动画)鼓励。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们真棒!(出示大、小松树图片,老师示演两人出来说话。)大家好,我们是……(生齐呼:大松树和小松树),听到你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好,我们也忍不住想出来考考你们了。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家在哪里吗?
指名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师:恩!你们的发音真准确!谁能动手来把我们送回家呀?
指名上台贴图,师根据板书需要对大松树的位置给出建议。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小孩,我替他俩谢谢你了。
(2)倒述课文,引起思考。
词语过渡,板书:惭愧,指名读。
问:“惭愧”是啥意思?不好意思、难为情
问:文中说谁惭愧、不好意思了?小松树。
小松树为啥感到惭愧?他知道自己错了。
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起初,小松树是怎么样的?他以为自己长得高。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很了不起。
问: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山下的那些楼房啊!树木啊!人啊跟在平地上看到的有啥不一样?
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
(2)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出示小松树放大的图片。(师:他看到了小松树的动作,觉得他……,你觉得呢?)得意、骄傲的。
(3)指导读句子
师:(出示小松树说的话)他不仅样子得意,还说了好多话呢!请看大屏幕,先自由地读一读。
a、师:“喂!”平时你会这样来称呼别人吗?如果你听到一个小孩子用这样的称呼去叫他的长辈或者是比他年长的哥哥、姐姐,你会觉得他怎样?很没礼貌。
b、“多高哇”后面是啥符号?小松树说这句话时把语调扬得怎么样?(师动作引导)高高的
c、理解“很远很远”,练习abab式的词语。
师:“很远很远”?小松树为啥要把一个词语说两遍?是他不小心说错了吗?(不是!)那他是想强调啥?强调他长得高,看得远。
师:对呀!把同一个词语重复说两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时候也可以用到这样的词语,例如今天来听课的老师非常多,我们可以说……(很多很多);例如一个人长得特别高,我们可以说他长得……(很高很高)。
d、“你呢”指谁?小松树是啥语气?
e、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小松树怎样?
十分得意,很骄傲,看不起别人。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男、女生赛读。
(5)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啥表现?板书:没有回答。
问:小松树都这样说话了,大松树为啥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为啥没有回答?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他知道自己高,不想跟小松树争了。
他觉得自己大一点,应该让着不懂事的小松树……(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小孩。)
师:恩!大松树真是个懂谦让、明事理的好小孩,我们要向他学习!
(6)师:小孩子们!大松树这么谦虚,既然我们今天看到了,就让我们来仔细比较比较,说句公道话,好不好?
师:小孩子们,你们看看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啥样?看看树干……再看看松针……。(师引导用“也也”来说一说。)
师:如果说这样看还不够确切,请这样再看!(同步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问:到底谁高?(大松树!)谁?(大松树?)那为啥小松树能看得比大松树还远呢?(他是被大山托起来的。)师板:托起来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小孩,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读得真流利。这句话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么样跟小松树说话的?他说话时还做了啥?(摸着小松树的头)
b、(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曾经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过话?(父亲、母亲……)你当时心里有啥感觉?从“摸着”这个动作,你感觉到他们对你怎样?(很关爱)
c、是呀,从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对他说话,我们可以知道风伯伯教育小松树时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耐心地开导,说明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爱护。
(3)老师读旁白,学生读风伯伯的话,要求:语速稍慢,读出风伯伯慈爱的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2)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3)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啥?
他想我错了……。师:小松树知错就改,好样的!
他会对慈祥的风伯伯说些啥?对刚刚被他瞧不起的大松树,他也会说些啥呢?
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师: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记录和反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啥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啥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啥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办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简介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小孩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啥意思?
3.问:小松树为啥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啥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啥?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 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 读题 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孩子 ,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啥呢?你听到了啥?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啥?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 (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啥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也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啥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啥?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推荐站内搜索:公务员在线考试题库、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试题、建党伟业 观后感、中国人民银行报名入口、浙江高考名次查询、读后感2000字、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考研政治分数线、国庆观后感、2023年最火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