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办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办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2.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铁绣钉、纸。2.演示实验材料: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教学过程】:一.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1.切身环境导入: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3.深入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5.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6.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二.过渡物质在变化1.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2.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啥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也会有啥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啥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啥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三.让 物质发生变化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在怎么样的变化呢?(学生的思维面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示的变化中,要求学生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2.各种变化中有啥相同和不同呢?(重点在自然产生的变化和人为产生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生新的物质)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石、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四.总结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2  物质发生了啥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也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办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啥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啥?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么样观察的更清晰?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啥办法分离?怎么样分离,根据所想办法选择实验品实验。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三.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3.实验:(1)说明实验办法和注意事项。(2)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3)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啥呢?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么样的变化呢?四.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过程与办法: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办法获得结论。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教学过程】:一.谈生活经验1.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2.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二.品味米饭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啥?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也甜的呢?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啥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啥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三.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啥?验证了我们的资料。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 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四.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1.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2.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办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啥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么样的状况呢?为啥?说说理由。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么样吧!3.实验:(1)我们该怎么样做这个实验呢?(2)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3)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啥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啥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办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啥现象?说明啥?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 的蜡烛上面。看到啥现象?说明啥?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啥。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呢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么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1.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2.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啥呢?课外搜集。

5  铁生锈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办法: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4.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教学过程】: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么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怎样支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怎样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么样形成的。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3.制定研究计划。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啥生锈?铁生锈与啥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新课标第一网四.总结1.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办法。2.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啥会生锈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过程和办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教学过程】: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1.简介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么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啥证据证明?生答补充。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办法之一。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简介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办法。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1  2  3  4  5    三.总结拓延1.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办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啥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啥?2.阅读43页: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办法。过程与办法:1.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2.用“科学讨论会”的办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学准备】:课前经历5课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1.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2.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3.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1)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2)出啥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啥呢?(3)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4.可以怎么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啥需要改进的地方么?5.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三.铁生锈的快慢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呢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2.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么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4.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四.防治生锈1.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么样防止呢?2.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办法,说明其原因。3.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4.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么样防生锈的?5.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8  物质变化与我们【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办法: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办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办法了解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2.演示实验材料: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2.综合填表: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及特点 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1)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啥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 哪些?(2)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简介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么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么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2.品尝后谈谈体会。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6页,当前第6页123456

推荐站内搜索:河北专接本报名入口官网、教师考试题、重庆交通大学录取分数线、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2020年随笔日记、杭州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地道战观后感、查自考成绩、宁波电大试题库、我爱我家作文600字、

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教案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8838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