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节征文妈妈节征文妈妈节征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妈妈节征文

妈妈节征文_2020新版妈妈节征文由本站 会员“xyzmli”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作用。

我用幸福做成花蕊,把甜蜜做成花瓣,把健康做成花叶,把开心做成花茎,用短信编织成一朵最漂亮的康乃馨,只想把最早的祝福送给你,妈妈节快乐。一起来看看妈妈节征文5篇精选,欢迎查阅!

 妈妈节征文1

妈妈节来临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做了一个关于妈妈的梦。

一个桃红李白的清晨,爸爸扶着犁杖,吆着青灰色的驴子踢踏踢踏走过村街的时候,阳光穿过木格窗子,正水一般在堂屋里流淌着。娘挽着发髻坐在织机上,双脚一起一落,织机就发出“唧唧—唧唧—”蛐蛐般的鸣叫声。娘再一甩手,木梭就鱼儿般在棉线里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杼前后拨动,土布就一丝一缕地向前延伸着……

娘---我大喊一声,惊醒了。但娘劳作的身影却定格在梦境古朴的画面里。

儿时,我最爱看的就是娘织布、纺线线。

秋后,爸爸弹回棉花,娘盘腿坐在蒲团上,依着簸箕条条凸起的舌面,先把蓬松的花絮搓成一根根棉条(捻子),而后就开始纺纱了。娘纺线的样子很好看:她左手扬着捻子,右手摇着纺车。纺轮一转,手里的捻子便徐徐“吐”出一条棉线,一会儿一个大穗子就纺成了。

娘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纺线。那时候的夜晚大多没有电,为了省油,娘便和邻居的六妈、五娘借着月光纺线。时间久了,她摸黑纺出的线都也细也匀。秋夜,明月如盘,树影婆娑。农妇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干活。要是谁家碰上儿娶女嫁需要赶活计,那就更忙乎的没了早晚。做好的饭凉了,饿了再去热;手中的棉线断了,躬身再去续接。一笸箩棉捻纺完了,时常天光也亮了。月光下,我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斗鸡跑累了,一个人不敢去睡,就伏在娘腿上听故事。纺车吱扭,纺轮嗡嗡,萤火虫打着灯笼在枣树上胡碰乱撞。听着听着,我很快就甜甜地入睡了。

多年后,听秦腔传统折子戏《三娘教子》,方知娘的辛劳和不易。

娘为儿白昼织布夜纺线,

一两花能挣几文钱。

你奴才把捻子带线齐揪断,

舍了份量短工钱……

戏中薛乙哥逃学回家,织布养家的三娘观见天色尚早,查问儿子学业,劝其用功。不料乙哥以三娘不是亲生相回应,引出三娘满腹委屈,几欲放弃教养。家人薛宝从中解劝,协同三娘讲明道理,终使乙哥醒悟,发奋上进。多年以来,三娘以耕织之艰教子育人的故事,备受百姓褒赞。看了这出戏,娘的养育恩情,我也何以敢忘?

线纺完了,接下来就是染线、浆线、经布一系列流程。所谓经布,就是要把纺好的纱根据要织的布的花样及厚度,缠绕到一根轴上。经布的时候,场面很壮观。那一刻,娘侧身牵线,步履轻盈,几十个缠满纱线的筒管在娘的带动下,就像一群等待喂食的鸡仔,毛茸茸的围在她脚边欢蹦鸣叫。

把线轴固定在织机上,就开始织布了。织布,讲究的是力道和巧劲。会织布的人,用劲小、织得快、布平整。初学的人,忙了手里顾不了脚下,三两下就会乱了板路。那时乡下嫁女儿,讲究陪嫁多少这样的布料。当嫁妆抬到男方家里的时候,当地的三姑六婆会打开女方的衣橱,对陪嫁过来的织物的数量及品相作评判,而这也是关乎脸面的事,所以跟娘学织布的邻里姐姐真不少。我家没有女孩,娘看不清时,常常让我帮她穿针引线,她们看到了,我总是得到“臭小子”的笑骂。

年节快到的时候,布也就织成了。冬日的暖阳下,爸爸帮娘折叠、拼接、捶平。娘细心地扯平、剪头、掐量。他们的动作和谐默契,脸上都漾着掩不住的喜悦和兴奋。乡间有句老话,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土布里织进的不只是艰辛和期盼,还有绵绵不尽的人文积淀和情愫。

织好的土布素淡清香,厚重平朴,几何形的图案和花朵明丽生动。娘一部分缝制家人过节的新衣,一部分为哥哥们准备结婚的被褥。粮食紧缺时,爸爸还背着它上北原换粮呢。许多窘迫的日子,就是这样在娘创造的欢乐气氛里变得红红火火、大有奔头。

前不久,携妻带女去民俗村游玩,女儿对古老的织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是拍照,也是请阿姨示范,等到自己坐在织机上的时候,却一下都不能操作。唯有妻手扶机杼,脚蹬踏板,还有些许织土布的范儿。

一日,和农林局工作的一位文友说起土布。她说,土布蕴含的商业价值和传统文化,越来越显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市上已建起了织纺专业村,成立了金梭子纺织公司。我听了很是欣慰,看来作为传统工艺的土布真的要焕发青春了。

妈妈节征文2

每次在饭馆吃面条时,我都会想起妈妈做的裤带面,并和饭馆的面条比较一番。虽然现在已经离家多年,但依偎在妈妈身边,吃她老人家亲手做的裤带面的生活片段好像发生在昨天。

我小的时候家庭生活挺困难,记忆中一年也吃不到几次妈妈做的裤带面。妈妈是地道的陕西人,可以做出味道极其纯正的裤带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爸爸发工资的时候,每次听说下午妈妈要做裤带面的时候,我绝不会出去疯玩,口水都会在嘴里停留一下午的时间,我努力不让口水流下来,眼巴巴的等着宽宽的面条出锅的那一刻。惟恐离开一会儿就会失去长久的期待。妈妈笑话我是馋猫、没出息,我才不管那么多,老老实实的陪在妈妈身边,看着妈妈和面、揉面、扯面、下锅,我就负责给煮沸的汤锅里加水。

妈妈先是用韭菜、鸡蛋或者肉丁炒一锅哨子,然后才开始揉面。我每每趁妈妈揉面的时候偷偷的用勺子挖点肉哨子塞进嘴里,鼓起腮帮子,还不敢使劲的咀嚼,怕被妈妈看到。后来有一次偷吃的时候看到妈妈嘴角露出慈爱的笑容,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小动作一直被妈妈看在眼里。

妈妈用力的揉面,一遍也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再把面团切成一条一条的形状,抹上点菜油,就可以扯成裤带的形状了,面条也长也宽且劲道。然后妈妈把扯好的裤带面放入含有煮开的沸水中,裤带面和沸水一起上下翻滚,这时候我的心情是最难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锅里的面条,心里想着:“怎样还没好?差不多熟了吧”。大约5分钟左右,裤带面就出锅了,每次这个时候,我都固执的要用大碗,总以为大碗能多盛些,可是每次看到爸爸碗里的面条比我的多,我都不服气,吵吵着要妈妈多给我盛些,妈妈笑着也不说话,总是给我盛满一大碗,加入早已炒好的肉哨子,我就立即狼吞虎咽。

半碗下去,我那小小的肚皮就已经溜圆了,这时往往眼谗肚子里饱,吃饱了总是还想吃,可实在是吃不下去了,妈妈才端起我的碗把剩下的面条倒进爸爸碗里。这时候我就抹着油乎乎的嘴巴,问妈妈说:“咱们明天还吃裤带面吧”。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面条再也没有啥稀罕,可儿时的记忆却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年,我出门在外,吃过了许多山珍海味,也吃过更多种类的面食。当我吃着这些面条的时候,不知为啥总也吃不出妈妈做的那种黏黏的味道。每逢过年过节回家的时候,总是早早的给妈妈打电话要吃裤带面,妈妈也一定会把面条盛在碗里等着我,等我卸下行囊、迫不及待吃着那熟悉的味道,看到坐在一旁问长问短的妈妈那烟灰色的面孔和斑斑白发,我禁不住热泪长流,我知道:这就是妈妈的味道。

妈妈节征文3

每当我想起妈妈,我的笔就跪着爬行

----题记

在我十六岁的那年冬季,妈妈迎来了她四十岁的生日。我送给她一只纸叠的帆船,里面放了四十只纸鹤,代表着妈妈度过的四十年岁月。每一只纸鹤里面写有一句祝福,并在船帆上写下:祝母亲生日快乐!妈妈高兴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妈妈过完生日的第二天中午,放学后我冻的哆哆嗦嗦的回到家,妈妈已把做好的饭菜摆在了桌上,我捧起热乎乎的饭碗便狼吞虎咽的大吃起来,吃饱了才想起不见妈妈吃饭。走进里屋,看到她正在缝制一件红绸面的棉袄,“呀,这么漂亮,这是给谁做的?”我问妈妈,妈妈头也没顾上抬,“给你呗,还能给谁。”“你不会吃完饭再做呀,饭都凉了,这也不是赶制嫁妆。”我厚着脸皮跟妈妈耍贫,妈妈白了我一眼,骂道:“疯丫头,说这话脸都不红。”随后告诉我,下午她要回娘家,万一晚上回不来,她走之前把晚饭做好,我放学回来一热就行了。

晚上,由于作业太多我很晚才离开学校。进了村口,没有发现妈妈的身影,平时这么晚了回来,妈妈一定焦急的在村口等候,我加快脚步,走进那条熟悉的胡同,里面一片漆黑,突然,我感到一阵从未有过的恐惧和莫名其妙的孤单与凄凉。我摸黑打开门进了屋,那件新棉袄已做好,整整齐齐的叠放在床上,锅里有妈妈临走时做好的饭菜。

午夜,我刚刚睡下,红窗帘被外面的车灯打照的一片血红,我一下子兴奋起来,猜想是小舅送妈妈回来了,我猛然从床上坐起来,听到“咚咚”的敲门声和小舅不寻常的催促声:“快!快开门!”,我刚把门打开,小舅一头闯进来,把我拉上摩托车就疯了似地冲出了胡同。

途中,小舅发现我没来得及穿棉袄,就把他的军大衣脱下来给我穿上,还告诉我,我妈突然吐血昏迷,已被大舅他们开车送往医院。正在这时,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是大舅的车,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连忙上了车,看到妈妈满脸血迹。我连喊几声,她都没有答应,我使劲地晃着她的身体,想让她说话。大舅拉住我,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咱们回家吧。”“为啥?为啥从医院回来?”我问,没有人回答我。

车缓缓地行走在寒冬的深夜里,夜空中有许多的星星,我看到了天空中远远的银河,想起妈妈说过的话,“银河调角,该穿棉袄”,也想起妈妈今天才为我做的红棉袄,长这么大,妈妈还是第一次为我做红绸子面的棉袄,像是出嫁穿的那种,她是在为我赶制嫁妆吧,那您以后就不管我了吗?她不再回答。对了,妈妈躺在那儿一定很冷吧,我把身上的军大衣脱下来,给妈妈盖上,然后坐在妈妈身旁,把妈妈的头抱在怀里,把自己的脸贴在冰冷的车 窗玻璃上,看着窗外清冷的夜空满天的繁星,心头突然回响起一首歌的旋律,“竹子开花喽喂!咪咪躺在母亲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当爸爸从很远的工作单位赶回来时,妈妈已被装入一口黑色的棺材。人们为我穿上白色的孝服,随后我就一直跪在棺材旁木然地看着人们进进出出。我期盼着这嘈杂的声音再大些,好把我妈妈从睡梦中惊醒;我也担心这噪音太响,妈妈一定是太累了,她在熟睡。她躺在那口黑棺材里,盖子上还钉了钉子,她醒来一定会喊叫,我竖起耳朵,耐心的等待着妈妈的召唤。

直到人们把装有妈妈的棺材放进一个很深的土坑,然后铲起黄土一掀一掀地盖在上面时,我才猛然清醒,我与妈妈是真真正正的生死别离。我大声哭喊着,“停下!停下!不能这样”没有人听我的。我不顾一切的向前扑去,大家使劲地拉住我。爸爸捧着我前几天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那艘纸船,轻轻的放在燃烧花圈的火焰里,那四十只纸鹤一下子变成了火鸟飞腾起来,随即化为黑色的灰烬在为我面前盘旋起舞,慢慢的飘落下来,那可是妈妈最后缠绕我的依依不舍的灵魂?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同妈妈相守的时间还有很长很长,以为自己拥有母爱的日子多的没有尽头。妈妈走了,我才知道自己永远地失去了她,永远地失去了拥有母爱的那份无处寻觅的幸福……

  妈妈节征文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华北平原的乡间小路上,一个齐耳短发白衫兰裙的女孩拘谨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赶往城里买订婚的衣服。带着乡土气息的微风轻轻拂过前面骑自行车的男子健壮的身躯和浓浓的黑发,后面的女孩就这样久久地凝视着这陌生的,但即将是她托付终身的男人的背影一言不发,因为这刚刚是她们第二次见面。

这就是我的养父和养母。

我的外祖父是一位曾在苏联经商十年之久的商人。回国后,拥有偌大的家产。连续迎来四个儿子地出生后终于盼来了一个千金——我的养母。也许正应了那句古话,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妈妈出生后十个月,外祖母暴病身亡,外祖父视妈妈为掌上明珠,从此再未续弦。妈妈长大后出落得如花似玉,提媒者络绎不绝,外祖父挑遍了十里八乡,终于挑选上了当时在外地当工人的爸爸。听妈妈后来说,那时农村的姑娘找一个能挣工资吃皇粮的工人真得很不容易。

我小时候很顽皮,对啥事都好奇,总爱问我的妈妈她结婚那天是啥样子?那时我在哪里?每次妈妈都用极不耐烦的态度打发我,“去,一边玩去,孩子子家啥都问。”后来我长大懂事了便不再问,妈妈反而乐于跟我讲了。妈妈说,她结婚那天,当宴席吃罢娘家人起身告辞时,送客出来的她竟哭了,我非常好奇地问,当新娘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为啥要哭呢?妈妈回答,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自由地接触相互了解,到结婚那天她才是第三次见到我爸爸,对他的陌生以及对日后生活的恐惧,使妈妈差点跟随娘家人一起逃回家。

婚后两年,妈妈没能为爸爸生一儿半女,在家倍受宠爱的妈妈从此在我爷爷奶奶眼里黑如乌鸦,受尽了冷落与谩骂。外祖父总归没看走眼,善良的爸爸得知妈妈在家的境况后,就把我妈妈接到了他远离家乡的工作地,从此两人朝夕相处相敬如宾。

三年后,抱养了我。

在我三四岁刚刚记事的时候,在爷爷奶奶多次写信召唤下,我随妈妈回到了河北的农村老家。那时的我已相当懂事,像一个小精灵似的讨人喜欢,全家老少抢着看护我,妈妈的地位也随之逐渐提高,不再有人给妈妈脸色看,否则我是不会愿意的,小小的我变成了保护妈妈的盾牌。

由于爸爸工作单位离家远,所以一年之内只能回家探亲一次,那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小孩子们都开始提前围绕在我周围讨好我,因为春节马上来临,爸爸就要回来了,每年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以及我所有的伙伴们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笼,我当然是提最大最漂亮的那个。夜幕中,我像一个高傲的公主被伙伴们簇拥着,在春节前大人们忙碌的气氛中走街串巷,丝毫没有了平日里对黑暗的恐惧。

我那时还不能理解妈妈幸福的心情,只看到妈妈会把珍藏了一年的化妆盒拿出来,细细的在脸上涂粉,然后抹胭脂涂口红,看着妈妈美丽的脸,我也会为所欲为的用胭脂把我的脸涂得像马戏团里的小丑,惹得正在往水缸里灌水的爸爸开怀大笑。

晚上,兴奋了一天的我实在是不想入睡,几次强行睁开如灌了铅的眼皮,看到灯下爸爸正捧着妈妈的手轻声低语,“瞧,纳鞋底儿把手都勒成啥样子了,你不会少干点。”“少干了一大家子穿啥。”妈妈嗔怒地瞥了爸爸一眼,“好了,这下我回来了,我帮你纳。”爸爸说着还真的拿起了鞋底,妈妈一把夺过来笑着说:“别胡闹了,这是你干的活吗?快休息吧。”爸爸诚恳的也抢过来,“我真的能干,不信你看。”我看到爸爸粗大的手掌上绕上了长长的麻绳,妈妈带着甜甜的笑容为我掖了掖被角,我便再也无力挣扎地被拉进了梦的大门。

早晨,当我醒来的时候,爸爸已起床为我们做早饭了,那时的农村做饭用的是柴火,冬季,冰天雪地凉锅冷灶地做饭非常受罪,只要爸爸回来了,他就不让妈妈再做饭,每次他做好饭就把冰凉的手伸进妈妈的被窝里暖热,然后为我穿衣服。

我就在这样的幸福生活中快乐地成长,妈妈也就在这样的岁月里经历着离别和相聚,重复着期盼与等待。多少年过后,回过头来,细细品味,那竟是我今生最难忘最留恋的时光。

在我抱养的弟弟十二岁我十六岁的那年冬季,妈妈与我外祖母去世时同样的年龄同样的病因,突然吐血身亡。爸爸是在妈妈去世的第二天风尘仆仆憔悴苍凉地赶回来的,当晚入殓的时候,爸爸为妈妈细细地擦净了脸上的每一处血迹,然后久久地握着这个一生也没能为他传宗接代却如此恩爱的妻子的手不肯松开,妈妈一定是很从容地穿过那个黑黑的生死隧道的,因为妈妈的面容很安详。

我和弟弟为妈妈在老家守孝一年后,离开了和妈妈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家,来到了爸爸身边。整整三年后,爸爸才与我现在的继母结了婚。继母是当地的农村人,家里有四个小孩,只有大女儿比我大一岁,正在上大学,加上我和弟弟一共六个小孩,全靠爸爸一个人微薄的工资生活,他就这样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地供养着六个完全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那也许是爸爸最艰难的岁月,但因我们都能彼此理解和睦相处,一转眼也就熬过来了。

如今,我们已全部成家立业,都有了自己的小孩,退休在继母家生活的爸爸也像当年抚养我们一样照看我们的小孩,端尿喂奶、洗衣喂饭。在继母农村家热乎乎的土炕上,常常是大的小的滚作一团,此时爸爸就笑眯眯地点燃一支烟坐在炕头,细细品尝着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真是苍天有眼,人心有秤。每当我看到近七十岁的爸爸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我总在心底默默地感念上苍的恩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拥有着父爱,让爸爸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我们回报的感激和尊敬。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继母家我的每一个姐妹对待爸爸都比忙碌中的我还孝顺尤加,事无巨细关怀备至,逢病送药、变季添衣。就连我懂事的儿子在上学前班时,都知道把我们过年给他的压岁钱一分不少的攒起来,看望外公时悄悄地把钱塞到外公的衣兜里,爸爸发现后感动的热泪盈眶。

我在经历了婚姻的痛苦和生活的磨砺后,更加体会出爸爸身为男人,无论是为人夫,还是为人父,那份尽善尽职的情感的珍贵。他一生默默无闻,平凡得如沧海一粟,但他一生都用他那颗博大宽厚的爱心长久地善待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妈妈节征文5

时至五月,天气乍暖,万物生机盎然,晶莹剔透的槐花铺满了桥山,翠绿的山上,透着点点的雪白,犹如挂满了一串串珍珠,高贵而不失典雅。闻着槐花淡淡的清香,想起了妈妈,也想起了妈妈做的槐花饭。

我出生在农村,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树很多,各家各户门前门后,都栽有槐树。外公家门口就有好几棵大槐树,当时足足有我的小腰那么粗。那时人们的生活过得还可以,槐花饭也属于是一种休闲佳肴。

每到春天花开之时,雪白的花朵,密密匝匝到挂满枝头,清风拂过,犹如少女飘舞的裙袂;也如天仙下凡,悠然地散发着淡淡清香;也如一串串珍珠,随风轻轻摇曳,洒落的花瓣,好似向人间抛撒丰收的喜悦。远远望去,整个村子都浸在花的海洋,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槐花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那个时候,我经常往外公家跑,叫着喊着要上树捋槐花。看着一串串象小铃铛一样的花朵,翠绿中略带红点的花萼,洁白的花瓣,微黄的花蕊,我是直流口水。在树上先是捋上几把,直接塞在嘴里就吃,淡淡的清香,瞬间充满了整个心房。在树上折腾上大半天,好不容易捋了一大堆,就急匆匆地拿回家让妈妈做槐花饭。

妈妈做的槐花饭,其实很简单。先是用水洗干净,然后用面粉拌匀,放点盐,最后放在大锅上蒸。蒸出来的槐花饭,有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用蒜泥辣椒汁蘸着吃,那种清香,那种味道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其实,自从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也少了,父母期盼的眼神,时常徘徊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槐花饭是你最爱吃的,我都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尝尝。”妈妈的话简短朴实,但这里饱含着对儿女的思念,也深藏着对儿女的爱,只是她不善于直接表达,但在儿女心中,这就是最伟大的爱!

一年也一年,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外奔波;妈妈却慢慢变老。妈妈陪伴了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叛逆的少年,走过了许多坎坷,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我们伤心流泪的时候,是妈妈安慰了我们;我们叛逆疯狂的时候,是妈妈包容了我们;我们失败难过的时候,是妈妈激励了我们......她现在还牵挂着子女,只想着小孩们在外工作生活,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也为妈妈想了多少?

也是一年槐花开,此时的我望着漫山的槐花,心里想着啥时候能够让妈妈尝尝自己为她亲手做的槐花饭,让她放心,远在他乡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也希望妈妈身体健康,一切都好!

妈妈节快到了,自己不能陪在妈妈身边,故写下此文,略表思念之情。

妈妈节征文5篇精选_2020最新妈妈节征文5篇

你也可以在本站 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妈妈节征文_2020新版妈妈节征文范文。

推荐站内搜索:味道作文、贵州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护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非主流女生伤感日志、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吉林自考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2021年上半年、2021年高考各大学录取分数线、爱是什么作文、主持人演讲稿、

妈妈节征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妈妈节征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9071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