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培养模式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简析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应突出培养主体
研究生培养模式包含诸多因素,它的内涵甚深外延甚广,是个复杂的规范教育系统。学界纷纷从不同角度来界定它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在批判继承传统看法的基础上,刘鸿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规模质量,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胡玲琳博士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而形成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它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特性的一种总体性表现。①综合学界的观点,研究生培养模式概念主要涵盖“培养啥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两方面。但是呢,这些解释恰恰偏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谁来培养”。因此,完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念应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主体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包括相关教育政策)和理论的导向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通过协调运行构成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各有机要素而形成的复杂规范教育系统。实践证明,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往往是因为教育主体习惯忽视自身及自身的责任所致。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应强化过程监督与管理
周叶中等一些学者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培养过程、管理制度、质量评价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②归纳学界的观点,我们认为,相互紧密关联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过程监督与管理、质量评价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尤其要强调培养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培养目标是核心要素,是其他三大要素的实施依据,具有指导作用。培养方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过程监督与管理是关键要素,它制约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影响培养质量,它起到督导和纠偏功能。质量评价反映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起到检测和促进作用。通过四大要素的相互影响,达到要素之间的最优整合,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科学优化。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类型
(一)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学徒式。19世纪中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德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研究所,出现了学徒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学生以科研助手的形式与导师在研究所或实验室从事相对独立的研究工作,主要采用的是导师负责制。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个性化、非正规化的特点,这种培养模式与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它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没有设置系统课程,不利于研究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新兴交叉学科知识;二是规模小,研究方向单一,学术视野狭窄,缺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
2.专业式。19世纪下半叶,美国研究生教育借鉴和模仿欧洲大学的经验和模式,形成了专业化培养模式。它强调培养过程的形式化、标准化和专门化。它兼备了理论性与应用性,长期贯彻应用性的培养目标。硕士生培养阶段,重视教学的作用,强调课程的学习。专业式培养模式能在更大范围上把研究生教育与社会
需要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它是正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根本方向,成为其他国家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榜样。
3.协作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重要战略都集中于振兴经济和发展科技。普遍认识到,光靠大学培养研究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紧密结合的科技生产的社会需要,于是出现了大学与工业联合培养研 究生的协作式培养模式。它要求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统一,强调培养应用型和开发型人才。实行大学与企业的合作管理,建立起了研究生教育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③协作式培养模式具备很强的针对性,能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二)多样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产学研结合。它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生产、教育、科研主体为了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质量,根据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要,将生产、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为研究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④这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的对口性、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及实践中的科研开发与技术应用的高度统一性。
2.联培。所谓联培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由重点院校和没有研究生招生权但拥有优厚的物质条件的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由重点高校对联招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实行高质量管理标准,学生在重点高校修满基础课学分,然后在两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地方高校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⑤它充分利用重点高校或科研院所雄厚的师资力量、健全成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实现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的优劣势互补,带动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发展。
3.“链式”模式。“链式”培养模式以培养为当前经济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研究生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依据研究生研究方向的扩散性以及研究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循环性特征,并结合“问题培养”模式和“导师组”模式的优点,把导师(组)、高年级研究生和低年级研究生相结合,使之构成层次性的链式关系。⑥“链式”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形成纵向指导链,并使指导链产生协同效应。
4.多元互补型。多元互补型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的“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⑦进行整合凝练而形成的互补型模式。它主张对学徒式模式的改造、对专业式模式的巩固强化及对协作式模式的积极推广并直接服务社会的生产生活。多元互补型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借鉴和吸纳各传统培养模式的精髓即博采众长,以实现多元互补功用的最理想模型。
推荐站内搜索:心烦的日志、湖南大学考研分数线、2012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陕西自考成绩查询、安全伴我行演讲稿、执业药师考试报名时间、江西自考准考证打印、河北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妈妈的爱 作文、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