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
- 第二篇:第一朵杏花__教学设计
- 第三篇: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苏教版
- 第四篇:第一朵杏花教案
- 第五篇:第一朵杏花
-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敬请期待好文网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作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 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学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人物说话的神情,评评同学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学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度?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第二篇:第一朵杏花__教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发阅读兴趣。
1、 图上画的什么花?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多美的杏花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眼前的杏花吗?我们还会想到什么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 画上的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有谁留意过这样的问题:杏花何时开?第一朵杏花何时开?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竺可桢爷爷就十分留意这些细致的问题,那么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从他的行为中,我们又能领悟到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来一探究竟。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竺可桢。
二、介绍竺可桢。
竺可桢:浙江人,中国气象学、地理学奠基人。他率先对台风、季风、农业气候等进行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很多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有的用于天气预报。竺可桢特别重视调查研究,他常年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燕子飞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1974年2月6日,他临终的前一天,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在病床上写写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亲自去观测温度,是根据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了“局报” 两个字。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乃至今后,都会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长久地绽放光彩。 那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竺爷爷?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十页。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一读:一株吹皱曾经精确仰起脸估计掌
握绽开明媚兴冲冲大概规律郑
重程度顷刻间
(2)读多音字曾、兴。(课件出示)
四、自由读课文的1-16自然段,思考:
1、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两次,一年前,一年后
2、文中哪些章节是描写竺爷爷第一次看杏花的呢?
请同学来读一读竺爷爷的第一次看杏花时的情景。(生读1-5)两者对话,一者旁白
3、哪些是第二次看杏花?(读)
4、出示最后一节,自由读一读竺爷爷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1、读这段话思考:你知道他为什么非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
(搞科学研究)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竺可桢爷爷哪些优秀的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五、读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如果让你给它分分段,该怎么分?么诶段又讲了什么?
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大段?按什么顺序分?每段讲了什么?(时间顺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花的时间。
第三段(16)竺爷爷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的变化规律。
2、掌握文章的整个脉络之后,请同学们来说说现在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了呢?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前准备:课件。
一、复习巩固,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一个()的竺可桢爷爷。课文1-15自然段的小故事正是表现了人物的这一品质。这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两个大段,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刚刚我们提到竺可桢是一个非常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人,那文中是怎么具体体现的呢?他是否还具备其他的品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第一次看杏花。发生在上面情况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画出关键词。出示“院墙。。。。花瓣儿。”
二、讨论交流。
(一)、第一大段中抓住以下内容: ▲“泛出”——杏花颜色并不浓烈,说明刚开就被发
现——细致 ▲“数了数”——不只是欣赏,而是在细致观察。“四朵”是杏花开放的数目,很准确。“不同程度”是说花开姿态不一,这么细微的差别都能发现——观察极其细致 ▲“又来看花”——是一种长期的行为——严谨认真,坚持不懈 ▲“弯下腰来”——对孩子态度亲切 ▲“习惯地问杏花哪天开?”——一直关心事物的细微变化——严谨认真、坚持不懈 ▲“第一朵哪天开?明年你可要留心点”——严谨认真,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先自由回答: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2、出示对话部分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什么时候?”“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1)这段对话很特别,没有提示语,你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情来读好它吗?
2)再读,准确把握人物的对话语气。
3)如果硬要加上提示语,你会结合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正确填写吗?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同桌讨论,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4)思考:这里为什么不用提示语?
(小孩急切想要告知竺爷爷观察结果,竺爷爷急切想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没有用提示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两人急切的心态。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1)先试着回答。 2)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3)结合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句式:我注意到_____________,我是这样想的____词意或联想________,这样写正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课文中只是他常年一丝不苟进行科学观察的一个小故事,但是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2、课文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为题?还可以只用其他的题目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课堂作业:
1、填空:《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___竺爷爷记录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一个小故事___,表现了他____坚持不懈、一丝不苟___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改写句子。你怎么会不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呢?(改成陈述句)时间飞快,转眼又是一年。(改成比喻句)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用关联词将两句合并)
3、“时间像_____,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_______柳梢,吹___了小草,吹________了河水,吹____了杏树的花苞。”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______________,这时运用了____________地修辞手法.
4、课文《第一朵杏花》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使人想到了成语________。我们还知道形容时间短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需要的是__________。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这类字眼,也不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了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一个中午
板书:
第一朵杏花
又是一年
常年精确观察郑重记下
——坚持不懈、一丝不苟
第三篇: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第一朵杏花苏教版
第一朵杏花
教什么的取舍:
这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主题。《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放,孩子回答不出来。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他记下了这个日子。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中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4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会质疑;三是初步学会默读;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们在中年段的四个学期中就要有意识地训练。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更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篇课文文后的问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钢笔描红、读词语、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其中“钢笔描红”和“读词语”是生字教学,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字、积累字词。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由于这篇课文对话多,采用分角色读,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这一题训练的是学生理解词语体会中心的能力。“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训练的是学生概括能力和体会中心的能力。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预习学习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所以这部分内容我打算以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抓住朗读这条线,以读代讲,在读中指导。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生字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搜集整理竺可桢的资料。
3.分角色朗读,读通课文。
4.知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知道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中心。
5.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6.知道课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情景,能仿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读准“绽、顷、兴”的读音,理解“郑重、精确”词语的意思,生字能正确书写。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能质疑。
3.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他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主持并参加我国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西部南水北调等考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叫竺可桢,指导写“竺”“ 桢”。
2.出示竺可桢的语言,指导朗读和质疑。
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3.这篇课文写了他的一个什么故事?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1)顷qǐng刻间兴xìng冲冲
(2) 完成填空,引导学生多填,感受词语的意思。
泛出()绽开()吹皱()
(泛出新绿、粉红、红晕、酸味,绽开花瓣、笑容,吹皱河水、一塘荷花) 指导写“皱”。河水用“吹皱”,柳梢呢?小草呢?杏树的花苞呢?出示句子“春风吹绿了柳梢,吹清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朗读。梨花呢?青蛙呢?你还能说吗?指导仿写。
出示书上插图,用上刚才填的短语说说图中的杏花。
2.指名说说杏花与第一朵杏花的区别,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竺可桢和孩子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次对话。
1.怎样才能读好竺可桢和孩子的对话呢?指名回答。(根据人物的身份、提示语、注意标点符号)
2.同桌分好角色合作朗读。
3.指导读对话。
(1)教师示范读“爷爷,您又看花啦?”将重音分别放在“您”“又”“花”,让学生区别,说说哪一种读法合适?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可以看出他经常看花。所以孩子想到这些,才会问的时候强调“又”)
(2)指名做动作读竺可桢爷爷的话:“是啊,杏花开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从动作体会到什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竺可桢的亲切和蔼。)
(3)你有什么习惯?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习惯地问”让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是不由自主地问,体会到他不仅爱观察,还要进行探究。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竺可桢爷爷的不假思索。)
4.小结:分角色朗读我们要注意提示语,提示语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我们还要透过这些表情和动作,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我们才能读好对话。
四、学习第二段对话。
1.文中第二段对话没有提示语,你还能读好吗?给对话加提示语,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时一人做评论员,一人做发言员,一人做记录员,一人做组长。一人将大家加的提示语进行汇报,评论员重点评论,其余人进行补充,组长定夺。讨论时要根据上下文体会,并且要根据加的提示语反复读和感受。
2.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小组汇报朗读。评价依据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境、人物的身份。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疑惑 、惊讶、感到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竺爷爷,杏花开啦!”小孩子(高兴、大声、快乐、拉着竺爷爷)地说。竺爷爷( 激动、兴奋)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骄傲、开心)地说:“刚才。”
“是第一朵吗?”竺爷爷(惊讶、半信半疑)地问。
小孩子(兴奋、肯定、点了点头、望着竺爷爷肯定)地说:“是。”
3.同学们加了提示语能更好地朗读,但是这段对话为什么不加提示语呢?(语言短促,更能表现人物的激动和兴奋)
4.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激动。两年他们才弄清楚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高兴?理解“郑重”,想想他还会记下什么?
五、总结拓展。
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第一朵杏花为题?
2. 再次出示这句话:
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3.补充资料: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竺可帧一丝不苟,喜欢事事躬亲。
怎样教的设想:
1.借助朗读感悟文章。这篇课文围绕两次对话展开,言为心声。两次对话反映了竺可桢卓越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教学时紧紧抓住朗读这条
主线,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随着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并不是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读得正确就可以了。分角色朗读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这是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高的朗读训练,是需要教师指导。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对于两段对话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我抓住“标点、提示语、人物身份”指导,其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内心,让学生站在文本角色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能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恰当地运用语调、重音等朗读技巧,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变化。有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并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积累文中的词句。课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是却展现了美好的春色,尤其是对动词的运用,以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填词,学生会依葫芦画瓢,说出文中的词语:“泛出粉红”、 “绽开花瓣”、“吹皱河水”,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充分说,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用过这些词语,比如“泛出新绿、红晕、酸味”“绽开笑容”“吹皱一塘荷花”等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不知不觉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利用插图让学生运用这些短语、句子描绘,学生既运用了语言,也被带入到美丽的春天当中。
第四篇:第一朵杏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特别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
一、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拓展)
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
3、回顾旧知,质疑。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马上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生答)
二、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学习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问: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角色读读这段对话。(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分角色展示对话。
2、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有所不同,但都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在同学们填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在填
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挖掘人物内心。)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
3、学习重点句子。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谁来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花,我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送给谁呢?谁来帮助我?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竺可桢人物介绍。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2、学习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什么是“精确”?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当竺可桢知道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郑重)
“大概”、“也许”精确吗?“估计”、“推断”精确吗?(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再读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课堂作业。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的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们精确的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美好!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景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第五篇: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
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默认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朵杏花配套资料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3
第一朵杏花第一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学期2《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校园里的第一朵白玉兰
推荐站内搜索:日记300字左右、广东高考试题、北京考研成绩、伊索寓言读后感600字、新年日志、公务员考试题、二建试题、三国演义读后感600、阳光高考高校专项计划报名入口、续写雷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