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第一课时[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2 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影响   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图片、录像);谈话法;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请学生回答:你知道这些武器最早在哪次战争中被使用吗?生答:氯气,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导弹、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师: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新课教学(一)浩劫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活动一:读图文,析原因。表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  1870年 19xx年英国 31.8% 14%德国 13.2% 14.3%书本漫画:图7—1设问:上述图文资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图文生动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当时德国的统治者还宣称: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地带边界有很多任务要完成”,还有人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象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英国和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盟,以壮大力量,压倒对方。于是,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逐步形成了,战争一触即发。2.过程(1914—1918)活动二:小组竞赛——比比你的观察力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师:仔细观察形势图,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从中获得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多?学生可以获得的信息有:(1)战争的爆发地是:萨拉热窝。(2)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首,一方是协约国,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首。(3)在一战过程中,欧洲战场上始终保持中立的国家只有:西班牙、阿尔巴尼亚、瑞士、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国。(4)重大战役有:▲着重介绍凡尔登战役。(播放录像资料)(如果缺乏录像资料,可出示相应图片,由了解此战役的学生介绍。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问:通过观看录像,有关凡尔登战役你了解到什么?(每个同学限讲一点)在学生发言后出示:3.结果及其影响这场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如何呢?活动三:师生同阅读阅读以后,由学生概括一战的结果和影响,特别突出一战给人类带来惨重的损失,使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以及苏俄的诞生。活动四:唇枪舌战在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但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造成3000万人的死伤,3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普林西普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罪魁祸首观点二:普林西普无须承担一战爆发的责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承转: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人们并没有吸取这一教训,仅仅过了20年,又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爆发了,人类又一次经受了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的洗礼。这就是——出示:(二)浩劫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活动五]阅读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妄图称霸世界。2.简况[活动六]七嘴八舌话二战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示意图》要求:阅读二战形势示意图,结合你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关于二战,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重点介绍:(1)时间:1939—1945(2)战争的发动者:德意日法西斯(3)重要转折点: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示图片或录像)(4)性质:一场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战斗(5)结果:意德日法西斯相继投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但是战争让6000万人失去生命,交战双方物资总损失40000亿美元。适时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使用及其危害。(1945年8月6日,美机在广岛投下当量为2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日本居民死难78150人,受伤和失踪51408人。8月9日,美机在长崎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居民死难23750人,受伤43020人。)[活动七]讨论:为什么反法西斯战争能最终取得胜利?一方面突出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另一方面强调法西斯反人类的本质必然使它走向失败,而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必然取得胜利。承转: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进步,争取持久和平是亿万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3.联合国的创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  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主要创立国:美英苏中等(可以补充:当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资料)第二课时[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有更系统的认识,并能更深刻地认识战争带来的灾难,从而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观念;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科技的两重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难点:科学技术的两重性新课导入  叙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0世纪初爆发的两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它们就是——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叙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审视这两次世界大战方方面面的情况吧。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下)新课教学(一)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活动一:比一比,填一填。    不同点类别对象 根本原因 起止时间 战争发起国 重大事件 结果 性质一 战            二 战            相同点……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大量新式武器运用于战争,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的进步?——科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二)科技与人类问: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科技促进人类生活的实例吗?生举例后,再追问:科技是否对人类生活只有促进作用?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生举例后,引出: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导出——    活动二:唇枪舌战话科技正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于人类反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毁灭着人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科技发展本身无害,关键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们应该把科学技术用于提高人类抵御灾害的能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一句话:我们应用科技造福于人类。 承转:两次世界大战的另一共同点是他们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干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三)图说法西斯暴行活动三: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收集反映德意法西斯暴行的图片,一组收集反映日本法西斯暴行的图片,并分别给收集到的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可用实物投影仪、幻灯片或黑板报形式呈现。展示完以后,由学生谈他们看后的感受。自然过渡到——(四)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战争?活动四:我为和平献计策。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引导学生概括出:1.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        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3.        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小结:略第三课时[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教学要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早爆发的地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实质及影响;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情况难点:经济危机的实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的处理办法;经济危机与二战策源地形成的关系新课导入  叙述:环顾1929(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全铲倒在地;密西西比河漂满牛奶;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豆烧毁或倒入大海;丹麦毁灭了11700头牲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呢?出示课题: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新课教学活动一:新闻联播(设置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课前准备:1 .把学生分成四组,选出各组组长。2.由四位组长讨论确定各组报道的地区(或国家)及主题地区如:西欧、美洲、非洲、亚洲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主题如:商品被销毁;银行挤破门;失业的人们;工厂纷纷倒闭等3. 各小组成员围绕本小组报道的地区及相应的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写成新闻报道稿。4. 有条件的话可由各小组把相关资料特别是图片、图表、地图等制作成幻灯片作为各小组新闻报道的相应的背景活动过程:1.两位同学担任新闻联播主持人2.可由主持人读各小组已准备好的新闻报道稿,也可以由小组派代表作为外景地记者做“现场报道”。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使用教材p91图7—9(寻找工作的失业者)和图7—10(挤满取款人群的银行)其他可供参考的图片、地图、图表: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外贸缩减 46.2% 40.6% 28.4% 16.5% 8.4% 1/3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2/3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活动二:国际观察(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实质、影响等的理解)课前准备:1.选择一位同学担任主持人。2. 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作为资深记者参与现场分析。 3.主持人与各小组代表查阅资料,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过程:1.主持人致开场语。2 .“资深记者”上场。3. 每位同学都是现场观众,他们可以提出他们有关经济危机的疑惑,并要求解答。4.如果观众提不出问题,则由主持人提问。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用好书本“母女的对话”:母女两人的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种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堆积如山,造成浪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教材p92图7—11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孕育的。活动三:我来想办法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国家元首,你所领导的资本主义国家正陷于危机之中,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矛盾有哪些?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设置本环节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把握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并为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埋下伏笔。小结:1.XX年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人民都将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你所在的班级也将举行一次即兴演讲比赛,请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主题撰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演讲稿。2.19xx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1)你认为格雷伯爵所说的“灯光”是指什么?(2)为什么“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这说明了什么?3.列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时]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2—3 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十月革命这一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难点: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新课导入:从上一课的内容过渡——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20世纪的上半期,世界发生了剧烈的震荡。那么,这些剧烈的震荡表现在哪里?生:世界大战的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师:面对剧烈的震荡,人们在思索着问题的症结,那么,你认为这些震荡出现的症结在哪里?生:战争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师追问:生产的产品相对于什么而言是过剩了?生: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师:在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下,劳动人民做牛做马,却只能获取极低的报酬。综合大家刚才的分析,震荡出现的症结所在正是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 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方案一: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方案二: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俄国人民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出示课题: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新课教学:1.十月革命的原因(背景)活动一:读一读,议一议问: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生: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革命。问:那么,为什么俄国会发生十月革命?请阅读书本及相关资料,了解十月革命前的俄国。(2分钟)具体了解(1)一战前的俄国经济状况如何?(2)一战给俄国造成了哪些影响?(3)1917年3月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结果如何?思考: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国情对十月革命的爆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回答。2.过程(1)展示图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革命的胜利需要领袖的正确指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讨论: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结合本课学过的内容回答。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的到来对于俄国革命来说,就像行驶在重重迷雾中的航船看到指航的灯塔一样,有了明确的方向。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列宁在革命的生死关头为俄国指明了方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坚定了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信心。(2)播放录像:《列宁在十月》节选部分教师根据录像讲解:11月6日晚到7日早晨,20万赤卫队员、革命士兵和水兵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点。7日晚上9点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向敌人最后攻击的炮声。随着炮声,革命群众和士兵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一个堡垒发起了总攻。雷鸣般的“乌拉”声压倒了枪击声。到8日凌晨二时许,起义者占领了东宫,临时政府的十六位部长被擒获,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以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日子永远地载入了人类解放斗争的史册。概括:十月革命的基本情况——时间,主要领导人,主要参加者,最主要的特征…… 在学生概括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漫画,如3.结果  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成立了苏维埃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把银行和大企业收归国有,由工人监督企业生产。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活动二:思维激扬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4.影响、意义阅读相关资料,讨论: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俄国来说,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它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课时]“西亚病夫”的崛起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耳其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原因及“西亚病夫”的崛起过程;利用资料,把握凯末尔在土耳其崛起中的历史作用,说明历史人物在顺应历史潮流时将对历史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改革对国家与民族发展的作用。重点: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难点:凯末尔改革的原因新课导入课间: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欣赏一组土耳其的风景图。如上课铃响 :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你能谈谈你看了这些图片之后的感受吗?生:美丽、具有异国风情……师: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国家呢?生猜测。出示地图。这就是西亚国家土耳其,我们的祖国曾被蔑称为“东亚病夫”,而土耳其则被蔑称为“西亚病夫”,土耳其为什么会被称为“西亚病夫”呢?它的现状如何?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土耳其是如何崛起的?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感悟土耳其的沧桑巨变吧。新课教学:1.1922年前的土耳其播放介绍土耳其历史的短片。看完后,请学生概括:土耳其的过去是怎么样的?(1)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2)20世纪初,土耳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战败,成为战胜国瓜分的对象。小组讨论——土耳其为什么会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沦为“西亚病夫”?它与清帝国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点?2.土耳其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追随德国的土耳其成了战败国,领土被英、法、意和希腊等国瓜分。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不独立,毋宁死!"土耳其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抵抗运动。这时,一位将军毅然辞去了卖国的素丹政府授予的军职,以平民身份参加了抵抗运动,他就是凯末尔。想一想:身为高级军官的凯末尔,为什么置个人得失于不顾,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洪流之中呢?(2)过程出示教师课前绘制《土耳其民族解放运动示意图》,做简要的讲解。思考:土耳其国民军在反对协约国支持的希腊进犯的战争中,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承转:凯(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了外国军队,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他是否已经完成了他的工作,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了?3.凯末尔改革小组讨论:凯末尔为什么说真正的工作才开始?结合材料二分析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什么?各抒己见: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改革措施,才能促使土耳其的重新崛起?概括:政治——废除封建神权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经济——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工农业生产,,       思想文化上——进行文字改革,重视教育事业,破除落后观念、习俗。       ……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课堂拓展:1.土耳其从“西亚病夫”到一个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一个封建神权专制国家到现代土耳其,与凯末尔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今天我们这节课在感受土耳其的沧桑巨变的同时,也在感受凯末尔不凡的人生历程,土耳其人民至今仍在深深地怀念着他。出示以上图片,要求:拿起你的笔,在书本留白处写下你对凯末尔的评价。(字数:50—100字。)2.土耳其从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到被称为“西亚病夫”的列强的殖民地,从殖民地到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从一个封建神权国家到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三课时]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对罗斯福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评价其作用,它对消除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难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命名为“萧条时代”组、“今日美国”组、“总统先生”组、“新政纲领”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新课导入叙述:同学们对上一课学习的那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一定记忆犹新吧。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了解这场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是如何走出这场危机的。新课教学(一)危机与新政1.经济危机再回首活动一:“萧条时代”师:首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场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吧。有请“萧条时代”组上台。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美国大萧条时代的相应图片资料。从工业发展、金融市场、就业状况、人民生活等方面展示大萧条时代(即严重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承转:那么,今日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有请“今日美国”组的同学们。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收集到的反映当今美国经济状况的图片、表格等资料。质疑:那么,是谁带领着美国人民从经济危机中走出的呢?2.美国总统罗斯福活动二:课本剧表演:胡佛与罗斯福由“总统先生”小组表演。一位学生扮演胡佛总统,一位学生扮演罗斯福先生,一生扮演主持人。模拟总统竞选辩论会。其余学生扮演选民,最后举手表决。过程:(1)主持人介绍胡佛总统和罗斯福先生的简历。(2)主持人提出问题,由胡佛和罗斯福阐述各自的见解。(要求符合历史史实)(3)胡佛和罗斯福总结陈辞。(4)学生投票选举,并由不同阶级、阶层代表阐述选择的理由(事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阶级和阶层)。3.新政纲领活动三:由“新政纲领”组同学分金融、工业、农业、就业、救济等方面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和最后的结果。新政的影响: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新政还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道路。在上面三个环节结束后,播放歌曲《幸福的日子又来了》再见,悲惨的时日;去吧,倒霉的时日!我们终于摆脱了你。你好,快乐的时日!灰暗阴沈的时日啊,如今你成了过去。因爲幸福的日子又来头顶上天空又变得晴朗, 让我们再唱一首开心的歌,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现在一起欢呼吧!没有人再怀疑了,让我们告诉全世界,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你们的烦恼消失了,从此无忧又无虑。头顶上天空又变得晴朗;让我们再唱一首开心的歌,幸福的日子又来啦!(二)活动四:我们的观点1.解决美国经济危机,我的妙招——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练习:1.连线题。a列宁                        ①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b凯末尔                      ②土耳其国父c罗斯福                     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2.上题中的三个人物都对历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你最欣赏和敬佩的是哪一位,为什么?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第一课时中华民族的觉醒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3-1   描述社会生活中某种制度的延续和变迁。3-2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结果。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爱国学生,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走在革命的最前列,起着先锋模范作用。了解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的经过。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展示对联:问:你能翻译这幅对联吗?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后概括: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中国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新课教学(一)新文化运动活动一:看漫画,析含义展示漫画:请学生分析:1.你认为漫画(一)反映了什么?2.你知道漫画(二)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是指什么?“老家”住在哪里?3.在中国率先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旗帜的人是谁?学生讨论回答后出示德先生:是指英文democracy(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到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赛先生: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师:陈独秀疾呼:“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也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形象地把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比作一辆车子的两个车轮,号召青年们以民主与科学并重,19xx年,他创办《新青年》,李大钊、鲁迅等人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活动二:比一比,看谁说得好。请四位学生介绍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请学生给予评价,教师也参与)在传播民主和科学的过程中,新文化的“旗手”们提倡进行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试做白话诗、白话文。展示唐诗、白话诗、文言文、白话文,结合这两首诗和两篇文章,说说新文化的“旗手”们在当时为什么要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活动三:议一议: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认为儒家学说要求臣民忠于君主,儿子他人父亲,妻子顺从丈夫,把人变成了奴隶,是民主和科学的大敌。因此,他们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要“打倒孔家店”。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种做法?小组讨论后发言引导学生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应该一分为二的加以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结合书本p99图7—24和.9.27—28 在衢州召开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加以说明。展示图片9月27日下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衢州举行隆重的南宗孔子国际文化节开幕式。衢州祭孔大典成了一个喜庆的节日。孔氏大宗寓衢八百春秋,伴随历史的沧桑,孔氏南宗家庙屡迁、屡毁、屡建,但中华文化精神却代代相传。从上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长期禁锢人民的封建专制思想、旧道理、旧文学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的时候,一场新的运动在积压中爆发,请看(二)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展示资料(1)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不顾中国的中立地位,借口对德国宣战,派兵登陆山东及进攻青岛。次年,中国请求日本撤兵,日本断然拒绝,乃生产了中日「山东问题」。(2)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中国以战胜国资格,派陆征祥、顾维均及王正廷出席在法国举行的巴黎和会。活动四:假设你是当时的北京学生,面对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你对巴黎和会有何憧憬﹖试写出你的期望。(以50-100字为限)可事实与人们的愿望相违背,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师问:走在革命最前列,起先锋作用的哪些人?生答:爱国学生。2.五四运动的经过(有条件的可看五四运动的录像片)学生罢课:上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学生均展开罢课,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设问:(1)假设你是当时的北京学生,你是否会参与这次运动?为什么?         (2)假设你已参加了五四运动,并成为学生领袖(宣传组)试替这次运动创作:①标语一则(以二十字限);例:「取消二十一条」②口号一则(以十字为限);例:「内争国权、外除国贼」学生的被逮捕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国各阶层人民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中。工人罢工(书本p101图7—30);商人罢市(p101图7—31)3.五四运动的结果:由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表  参与者 反对的对象 斗争的形式新文化运动 进步的知识分子、学生 封建专制制度,旧文学,旧道德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改革文学五四运动 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学生、工人阶级、商人等 帝国主义、封建北洋军阀政府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游行示威(罢课、罢工、罢市) 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觉醒的:从制度层面的改良到精神层面的反思;从单纯的反帝或单纯的反封建到把反帝与反封建紧密结合。练习1.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答案或在方框内打“√”,你会成功的。五四运动发生日期: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发生地点:_______________发起者身份:_____________所持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性质:     爱国        叛乱2.   年,   创办   ,率先举起了“  ”和“  ”的大旗号码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方法认识事物。随后,  、   、  等积极响应。3.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后回答问题   (一)         (二)(1)漫画(一)反映了1919年要打倒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及章宗祥,你认为这三只拳头分别代表那三个阶层的人物?(2)你认为各阶层团结与否,与一个运动的发展有何关系?(3)漫画(二)中所指的救国利器是什么?4.五四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文化、社会、政治都有深远影响。试设计一牌纪念五四运动之纪念碑,当中写出五四运动之意义。(以一百字为限)五四运动纪念碑 第二课时历史性的转折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或经过),二次大会的召开,让学生了解中共成立的意义:“两大”——“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两新”——“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性的转折。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学习,体会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党的热爱之心,坚信党的领导。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伟大历史意义难点:对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新课导入,史料导入毛泽东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在什么政党领导下取得的?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那工人阶级又是由哪个政党来领导的呢?新课教学二、历史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议一议: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请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得出:(1)思想基础: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等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阶段基础: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  工人人数 罢工次数 规模 斗争的形式 斗争的目标辛亥革命前 60万 65次左右 几百人 分散斗争 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辛亥革命后—1919年 200万左右 130多次 几千人 同盟罢工、联合斗争 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已开始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人阶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开始以自觉的姿态,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3)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深入民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各地建立早期党组织。引导学生观察早期共产党组织创建形势图(p103图7—32),要求概括早期共产党组织分布地点的共同特点,并尝试说明原因。设问: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快速发展及其活动,表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它表明在中国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成熟了,一个统一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即将诞生。教师要强调陈独秀、李大钊在党的创建工作中的贡献“南陈北李”。大家谈: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得出: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因为大会:①确立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确立了奋斗目标: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③选举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未虽然未参加会议,但因他在新文化运动和党的创建工作中的贡献和影响,被选为书记)(2)结合书本p104图7—35、图7—36,提问:你知道有关中共一大会址及党的生日的史实吗?假如让你选会址,你会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谈的过程或谈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或引导(3)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全部完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中共二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全部完成。因为这次大会:①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②切合实际,提出当前党的奋斗目标: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日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③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80多年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未能解决的问题。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时出示歌词,要求学生从中体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师生共唱后,问:从歌曲中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有条件的可放录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意义:两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两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要求学生思索:“新”体现在哪里?课堂延伸时间 党的会议名称 全国党员人数1921年 中共一大 全国党员人数50多名1922年 中共二大 全国党员人数195名1925年 中共四大 全国党员人数432名1927年 中共五大 全国党员人数994名

推荐站内搜索:江西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我爱我家作文800字、2020河北会考成绩查询入口、绿豆的观察日记四年级、四川公务员考试时间、2021云南高考成绩查询入口、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祖国在我心中 演讲稿、江门人事考试中心、作文网 小学400字、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教案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2679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