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产生的.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但是呢,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办法来研究,基于此便产生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实施的变革等,过去熟悉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了,衡量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内容与办法,适应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怎样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高效地实现这些转变,将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课题研究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研究语文学科方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因素,为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等所做的初步探索。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几种高中语文课型下的教学形式,使之行之有效,并能构建相应有效的教学模式;找到有效的训练策略、办法、模式,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建构理论支撑框架,通过对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实验方案;建构高中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3、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有效授课方式进行有效探究。

4、形成对高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指导的具体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与学的平台;在“探究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教与学的创新,实现课堂活动的思维性、高效性是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

5、实现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普遍提高,为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保证。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研究

在国内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上海率先提出教学有效性,课程领导力的命题,这是对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的呼唤。“有效教学” 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围绕着对“效”的解析有不同说法,但主要都指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提高教学效益。有效教学的理念是: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⑤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

2、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2)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角色期望、角色背景、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用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并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国内有效教师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较之国外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行为的结构、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四)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通过对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标,以“五大观念”为理论基础,运用恰当、科学、艺术的教学手段,实行内涵式的课堂教学,有可能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和谐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让小孩的身心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发展。

3、教学实施的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教学行为策略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亮点,通过对语文教学行为的研究,揭示语文教学所特有的价值,使教学行为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数学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非一种被动的反映,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建构,学生对数学的思考,都应是一种积极建构的过程。

(二)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办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学、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办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办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办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主体性理论

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的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主体性是现代人的基本特点,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需要培养人的创造性、开拓性等特点,这些都与弘扬人的主体性有密切关系,因而怎样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人的发展理论

1986年,叶澜先生根据人发展的特殊性,用动态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提出“二层次三因素论”。她认为,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性质为依据,可以把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二个层次,三大类因素:第一层次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可能性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后天指每一阶段发展主体已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环境条件两大类因素;第二层次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现实性因素”,指的是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因此,课题组认为,个体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千差万别,导致个体在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的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等方面表现出个别差异性。这为特长培养提供了可能性。课题组还认为,活动,尤其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地、有意识地、系统地开展特长教育将造就一大批具有特长的新型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是“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其具体涵义界定如下:有效的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在社会资源耗费尽可能节约的前提下,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教得怎样样,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啥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它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流程,并依据教学进程的三个阶段具体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与教学评价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作为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正在深入研讨啥样的教学更有效,怎样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指导我们需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育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改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上一些显现的因素,而且更应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在因素。

从理论上进行探究,为啥要大 力提倡有效教学。虽然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十年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都有所改变。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当前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存在着的“教学起点定位不准,教学情境创设低效、教学问题质量不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等许多突出问题。寻求有效教学的理论支持,解决啥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以及我们怎样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从实践层次来看,探索和建构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推进有效教学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实际操作经验与借鉴。

五、课题研究的办法

由于本研究内容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故需要采用多种办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办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二)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科学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研究,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这不仅提高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三)个案研究法。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学策略的反馈信息,进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四)经验总结法。在科学教育中,进一步强化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2013.7—2013.10):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对学校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认真学习和熟悉新课程标准,建立课题研究的设想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3.10—2013.12):起步阶段。主要工作为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成立总课题组和各子课题组,各组开始工作,制订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学校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组织进行骨干培训。

第三阶段(2014.1—2014.5):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为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开展工作,以例会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组织评课选优,观摩研究课、实验课、示范课。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的交流,撰写经验总结和相关论文,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2014.6):总结验收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整合资料、数据分析、效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并报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及同行验收,着手进行成果推广和新一轮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中期研究成果

创设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

2013.8

杨继武

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论文

2013.11

杨继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问技巧

案例、论文

2013.12

杨继武

最终研究成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

2014.5

杨继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研究报告

2014.6

杨继武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钟启泉、张华的《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钟祖荣的《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陈洪友的《论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教学策略》(语文新课标2004)

鄢游华的《“两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和研究》(景德镇高专学报,2000•3),

蔡淑兰的《论教学策略研究的现状与意义》(内蒙古师大学报,1998•4)

王春华的《最优化教学策略的制定》(当代教育科学,2004•6)

李水山、王振如的《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的认识偏差与对策》(农村职教,2005•1)

甘春阳、朱丹文的《求真务实 让教师扎根农村教育》

加拿大大卫•杰弗里•史密斯的《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站内搜索:河北省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拜年日记、新疆自考成绩查询、日记大全100字、简短祝福语、研修日志 小学语文、让对方看到暖心的句子、考试网站、国庆节手抄报、2015成人高考成绩查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3037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