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贺知章的著名绝句《回乡偶书》之一,上世纪就编入教材,成为人人皆知的名篇。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这首诗不仅入编小学教材,(语文版二年级上册115页的第25课),还编入了初中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65页的第25课),而且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作为教科书,“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语),但就(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这首诗在语文版教材中的两次出现,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读音,自然就是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中二年级教材中读“shuāi”(教材中如此注音)七年级教材中注释为:“[鬓毛衰(cuī)]耳边的头发疏落。”不同版本的教材注音注释不同,且各有各的依据,这无可厚非,但就同一版本出现不同的音和义,这就令人费解了。我们编排教材应该考虑传承性,要尽可能避免有争议的现象发生。 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有四个义项:shuāi。①衰退,衰弱,衰老。《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战国策•赵策四》“而臣~。”②cuī。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食饮得无~乎?”(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③cuī(崔)。等级次第。《左传•桓公二年》“皆有等~。”④cuī(崔)。通“纟衰”。古代丧服的一种。《荀子•礼论》“无~麻之服。” 先从诗律方面来看。《回乡偶书》是唐诗,属于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以外,偶句必须入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根据格律诗中绝句减半的特点,《回乡偶书》如果是首句就入韵,“衰”就应读“cuī”押平声韵“uī”;如果不是首句入韵,而是偶句入韵,则就读“shuāi”,因为末句是平声韵“ái”,且也符合唐诗“一韵到底”的格律要求。 从字义方面来看,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①将其读为“shuāi”理解为“衰老”,“两鬓斑白”而显得“衰老”嘛!这符合人的生理现象——人老是从“两鬓斑白”起,进而全白,也还说得过去;如果读“cuī”,就只能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②,将其理解为“减少”,这才与七年级教材中的注释基本相符,但似乎有悖于唐诗的格律要求。 人是“两鬓斑白”而体现“衰老”,还是“耳边的头发疏落”,这是生理学研究的问题,笔者未作过这方面的观察考证;两种注音和注释谁是谁非,本人才疏学浅无法评判。但就语文教材本身,应该注意其范本特征,注重其示范性,毕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同一版本的教材应该对古典文学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尽可能避免各年级教材有“今此昔彼”的现象发生,尽量不要让我们语文教师感到为难,更不要让语文教材在我们师生中失去它应有地位。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团泽中学 李吉勇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省自考成绩查询、18大心得体会、夺冠观后感500字、江西自考所有成绩查询、湖南省自考成绩查询、河南省公务员考试题、经典日志大全、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时间、历年成人高考试题、雷锋日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