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各种工作总结、计划、报告、作文模板,尽在一路高升范文网)、xx大的重要决议,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德育目标1、中共十二大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树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观念。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3、中共“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中共“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共xx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通过对以上会议的分析总结,加深学生认识,培养学生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决心。能力训练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和动态历史观。重点与难点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难点:中共“十三大”关于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1997年召开的党的xx大,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那么,这一理论有哪些基本内容?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下面来学习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过程一、前提条件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敢于突破传统理论的认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特别是吸取“文革”的教训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决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3、邓小平同志善于把握时代主题,体察广大群众的要求,总结广大群众的创造,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形成过程1、酝酿阶段: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2、开始产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开始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始起步,这次会议标志着这一理论开始产生。 3、提出理论:1982年,党的“十二大”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取得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

回答问题:1)材料中说“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请举例说明。2)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否一致?3)这次会议有什么重大意义?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成为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二大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4、基本形成:(1)、中共“十三大”:1987年秋,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十三大在认识国庆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共十三大同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大体可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战略部署的实现,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和深化。(2)、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次大会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的航程,也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这次大会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通过以上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这一伟大的功绩应归于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任务邓小平。他不愧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5、最终形成:中共“xx大”中共xx大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大会,大会确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理论”被命名为邓削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大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十三大确定的基本路线相比,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化,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和发展。在xx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提出了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美蒋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深入。 三、基本内容:1、思想基础: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发展动力:改革。改革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精神文明建设。4、内外条件(1)内部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建立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1989年的政治风波,有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与当时的国际背景有关。党中央平息了这场动乱,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阵地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个事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2)外部条件: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坚持对外开放。5、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6、依靠力量:爱国 统一战线

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由此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成为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xx大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推荐站内搜索:1000000000字的优秀作文、高考报名网、自考 专业、成人高考网站报名入口、800字周记、2013年成人高考时间、云南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二建试题、自考成绩查询系统、常识判断题库、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38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