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和本讲探讨的主要问题0.5′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探讨的话题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围绕这个话题,探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分别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有哪些?1. 课题名称2.本讲探讨的主要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以地形为例,探讨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地形为例地形对聚 落的影响 5′ 这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图,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那么从图上来看,我国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与地势三级阶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最大,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的密度其次,而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分布的密度最小,没有特大城市的分布。4.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特大城市分布图由此可见,我国特大城市分布的密度与我国大的地形状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主要的地形类型来看,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上主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从地形上来讲,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较多,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的联系,还能节省城市的建筑投资,所以平原往往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那么,我们国家地势第一级阶梯上为什么会没有特大城市的分布呢?我们知道,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主要是由青藏高原组成,青藏高原上多山,平均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导致了气候寒冷,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青藏高原上虽然有城市分布,但城市的规模小,没有形成特大城市。那么,从地形角度考虑,青藏高原上的城镇又应该大多分布在什么地方?并且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从地形角度来看,青藏高原上的城镇应该大多分布在河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并且土壤比较肥沃,水源也比较充足,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是在热带地区,在海拔很低的地方,气候很闷热,是不利于人们的居住的,城市反而大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主要处于热带的巴西这个国家,城市大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上。接下来我们再看一幅图片,给的是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兰州市的地形与城市分布图,从图上来看,兰州市的城市布局和空间形态有什么特点?这与兰州市所处的地形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发现,兰州市地处山区,城市主体主要布局在黄河谷地,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型城市,由于南北两侧为山地,城市发展被迫沿着谷地向东西方向延伸,形成条带状的空间形态。5.兰州市地形与城市分布6.地形影响聚落的密度、规模、布局和形态通过上面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形影响着聚落的密度、规模、布局和形态,不仅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会通过影响其他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而起着间接的影响。例题 2′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题目,以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要求完成三个问题。先看第(1)个问题:图中有哪两种主要地形类型? 从图上来看,200米等高线以东区域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等高线非常稀疏,属于平原地形;200米等高线以西区域最高海拔超过了500米,加上等高线很密集,属于山地。7.例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再来看第(2)个问题,图中居民点的分布密度有什么特点?从地形上来看,平原地区密度大,山区密度小。最后再来看第(3)个问题,图中 a地成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结合图例和a地附近地理事物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a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以上优势条件促进了a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除地形外,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聚落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从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该区域的铁路线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这也说明了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形对交 通运输线 路分布的 影响 3′这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和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图,那么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的密度与地势三级阶梯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综合两幅图片,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的密度:第三级阶梯上最大,第二级阶梯上其次,第一级阶梯上最小。这说明了我国主要交通线分布的密度与我国大的地形状况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8.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和中国主要铁路线分布图接下来我们再(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看下面的四幅平原和山区公路线的分布景观图片,从图中可以发现,山区和平原的交通线路在布局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发现,山区的公路线很弯曲,往往呈“之”字形分布;平原地区的线路比较平直,并且交错成网;从第②幅图片中还可以发现山区的交通线路主要沿着河谷地区布局。 从地形角度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少;而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多,与平原地区相比,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更高。9.平原和山区公路线分布景观图那么从地形角度考虑,为什么山区的交通线路大多布局在河谷地区?这是因为河谷地区的海拔较低,坡度比较平缓,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节省工程投资,另外也能提高通车的安全度通过上面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地形影响着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形态,另外对交通线路的走向也起着重要的影响。10.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密度、布局、走向和形态例题 2.5′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一道题目。某区域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打算建一条连接甲、乙两城镇的铁路。三条备选线路中,你认为哪一条最合理?请说明选线理由。从图上来看,①线路基本上是沿着河谷地带分布的,地势起伏较小;①线路经过河流的次数只有一次,②、③线路经过河流都有两次,①线路桥梁建设投资相对较小;①线路虽然比②线路长,但比③线路短;另外①线路联系的城镇最多并且经过煤炭资源产地。通过综合比较,我们选择第①条线路。 11.等高线地形图上3种线路备选方案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因素除考虑地形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河流等其他自然因素以及人口、城镇、资源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响在不断减弱,目前一个区域是否修建交通线,主要取决于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形对商业网点形成和密度的影响2′地形除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有着深刻影响外,对工农业、商业等产业活动也起着明显的作用。我们来看下面的平原与山区的商业网点分布图,谈谈地形对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密度的影响?譬如,从农业生产上来讲,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由于产品类型的差异导致了地区间大规模的商品流通,从而出现了商业网点。由此可见,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商业网点形成的必要前提。12.平原与山区的商业网点分布图那么平原和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呢?从图上可以发现,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要低于平原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山区地形崎岖,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小,并且交通闭塞,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 总结过渡 0.5′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形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制约作用;当然,我们人类也可以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一些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属性1.5′接下来我们以水资源为例,探讨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首先来一起回顾一下自然资源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可见,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自然属性;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又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从时间角度来看,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属于历史范畴,表现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然,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接下来我们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水资源为例 14.自然资源概念不同历史阶段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这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分布图,从图上来看,它们在分布上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特点呢?
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都具有沿河分布的特点,这也说明了在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沿着河流和湖泊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较低,而大江大河及湖泊沿岸能够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并且方便人们的使用,同时还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15.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分布
16.科技较落后的古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较低,人类主要沿河、沿湖分布和发展总体来说,在科技比较落后的古代,由于人口较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人类对水资源的数量需求不太多,水资源质量一般也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再来看下面三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1870年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发展农业生产;第一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第三幅图片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农田滴灌。以色列的国土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水资源非常短缺,很难发展农业生产。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色列发明了滴灌技术,把水和肥料通过密布在田间的管道网,由滴管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附近,极大的减少了水的渗漏和蒸发,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那么,上面的这些案例又说明了什么?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从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7.水资源利用进步示意图
18.科技较发达的近现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人类(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拓展水资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5′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目前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水资源危机对我们人类社会又有什么影响呢? 可能会带来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另外还会危害人体健康,还有可能引发国际冲突,譬如巴以地区经常为争夺水源而发生战争。
19.水资源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2′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开源方面,可以通过修建水库以及跨流域调水对水资源进行时空调节;另外还可以采取合理开采地下水、对海水进行淡化以及人工增雨等措施。节流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来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农业上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生产上加强对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提高重复利用率;以及加强水污染防治等措施。
20.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过渡 0.5′我们人类根据一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活动方式。但是自然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当自然条件发生明显变化时,就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明显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说明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1.自然条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气候变化为例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1′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1866年到xx年世界平均气温的变化图,从图上可以发现近现代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近现代全球气温总体上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22.1866年到xx年世界平均气温的 变化图全球气候在变暖是近现代气候变化的事实。我们应该认识到,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本身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正常体现,而我们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变暖的趋势起到加剧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4.5′那么,近现代的全球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来对下面所列举的6种现象进行判读并谈谈判读的理由。①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一部分岛屿被淹没;②我国西北地区蒸发变强,干旱会进一步加剧;③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动植物栖息的环境发生改变,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④冬季气温变高,采暖能耗量会减少,夏季气温变高,空调等制冷设施的用电量会增加;⑤全球气候变化还会通过一些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来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从而危害我们人体健康。
23.问题探讨:判读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关于第⑥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的中国种植熟制北界的变化图。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气温的升高,同一种种植熟制的北界总体来讲发生了北移,因为随着热量的增加,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了。所以随着气候变暖,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将会向北方移动。
24.中国种植熟制北界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我们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提高部分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和扩大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这是有利的方面;但全球气候变暖又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加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随着冬季温度的升高,又会使得农作物病虫害增加,从而危害了农业生产。
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岸带、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总体来讲,弊大于利。
25.全球气候变化(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带来的影响知识联系表格过渡 1.5′当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危害,就形成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我们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会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范围和危害程度。如果不考虑人类活动的话,自然灾害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稳定以及自然资源构成了危害,才称之为灾害。
26.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几幅自然灾害景观图,自然灾害依次是:旱灾、雪灾、洪涝灾害、风暴潮、地震、泥石流、虫灾
27—33 自然灾害景观图自然灾害的类型是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以洪涝灾害为例,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3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以洪涝灾害
为例 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3.5′ 我们来看下面的两幅图片,从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上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季风区尤其是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域。结合我国东部雨带分布大致范围图,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有关洪涝灾害方面的典型案例,我们来谈谈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对于洪涝灾害的成因,我们应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层面来认识。从自然原因方面来看,我们主要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状况。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从我国东部雨带分布大致范围图上可以看出,5月份左右雨带主要位于华南地区,6、7月份左右雨带北移到江淮地区,7、8月份左右雨带北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另外,在8、9月份左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受台风的影响,形成暴雨天气。从气候上来看,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大,尤其是在夏季暴雨时有发生;另外夏季风的强弱也导致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从地形上来看,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水文上来看,雨季时河流进入汛期,流量大,但由于地形平坦,流速慢。 从人为原因方面来看,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汇水速度加快;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另外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的损失大。我们应该认识到,同一种自然灾害,即使灾害强度相同,如果受灾区域内人口越稠密、经济越发达,那么受灾的损失往往也就越大。
35.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和东部雨带分布大致范围图
36.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表格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 1.5′刚才分析了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请再看一组洪涝灾害景观图,结合实际谈谈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主要有哪些危害?
37.洪涝灾害景观图片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冲毁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工厂,造成工农业财产损失以及人畜伤亡,有时甚至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38.洪涝灾害的主要危害洪涝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2.5′那么针对洪涝灾害,我们人类应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工程措施方面,我们应采取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固堤坝、疏浚河道,还要实行退耕还湖、积极营造防护林等措施
39. 洪涝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表关于非工程措施方面,我们先来看一组材料,结合材料所给的信息,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防灾抗灾应急体系;加强宣传,增强环保与防灾减灾意识。
40—42洪涝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图片 43.洪涝灾害主要防治措施表我们通过以上这些防治措施,可以增强区域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我们人类社(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会的危害。本讲小结 1.5′今天,我们着重探讨了自然条件中地形条件对聚落、交通、商业网点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中的水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自然条件变化中的全球气候变化给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自然灾害中的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其他方面,我们在后面几讲中再做进一步探讨。通过本讲,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时候,应该做到因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44.本讲小结
推荐站内搜索:广州大学专升本、安徽自考查询、作文《难忘的一件事》、2021年准考证打印入口、重庆自考成绩查询系统东北大学考研成绩查询、挖笋的作文、我和我的祖国作文400、陕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