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精选15篇)
守财奴 篇1
张连生
守财奴[一]
一、教学目标 :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办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四、教学办法:
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爸爸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思考[1]:守财奴是怎么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思考[2]:\"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思考[3]: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思考[4]: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四、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守财奴[二]
一、教学目标 :
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
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办法,培养描写人物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
葛朗台人物形象把握
四、教学办法:
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研习新课
思考[1]: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思考[2]: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思考[3]: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二、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三、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1]
守财奴 篇2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幼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啥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简介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爸爸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守财奴 篇3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幼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啥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简介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爸爸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守财奴 篇4
巴尔扎克
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然后学生自读注释,老师补充: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爸爸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妈妈也被折磨至死,她也被爸爸哄骗放弃了妈妈财产的继承权。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呢,在印度赚了一笔钱也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也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简介作者: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阅读第 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么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
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8.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9.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0.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11.讨论难点: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诚,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板书总结
交代 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 爱财
发现梳妆匣 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 骗财
提出
诱骗 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 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 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守财奴 篇5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2.把握作品的主题,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3.训练学生通过分析动作、语言及细节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4.引导学生品味含义隽永的词语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1.梳理作品主要情节
让学生快读阅读全文,之后梳理作品的主要情节。
学生总结后教师小结:
作品围绕葛朗台“爱财—骗财—守财”这一线索,设置了三个主要情节:
(1)抢夺梳妆匣
(2)诱骗继承权
(3)看守密室
2.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抢夺梳妆匣”部分
(2)讨论
①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
(“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幼儿”)
②这些动作与他的年龄是否相符?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在儿女面前哆嗦”“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死前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等等,这些都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动作)
③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啥影响?
(“抢夺”这一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了葛朗台疯狂攫取钱财的丑态,表现了葛朗台贪婪、凶狠、自私的特点。这场风波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加速了太太的死亡,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3.分析葛朗台的语言,揭示人物性格
①“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视钱如命)
②“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人与人之间就是金钱关系)
③“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至死不变的贪欲)
④“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对金钱的占有狂,十足的)
4. 总结、拓展
结合课文练习三,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案点评:
通过理清小说情节脉络,品味、鉴赏小说中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葛朗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二)
导入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简介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爸爸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守财奴 篇6
yanzi
一、作者简介:
(一)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小说都收在《人间喜剧》中。《欧也尼• 葛朗台》是其中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通过吝啬鬼—葛朗台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泼留希金(果戈里《死魂灵》)、葛朗台。这四个吝啬鬼 写得都很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的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就是葛朗台。
二、故事梗概:
葛朗台是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本来是一个普通的箍桶匠,在大革中大捞一把而起家,复辟时期也采用投机倒卖、重利盘剥等手段一跃而成为索漠地区的首富。对金钱的贪欲是他唯一的生活目的。他克扣家人的食物、用度,省而也省。当他得知他的兄弟—巴黎的葛朗台已经破产之后,把远道来投奔他的侄儿赶出了家门。而此时欧也尼已深深地爱上堂兄弟—查理•葛朗台,她拿出自己6000法郎的金洋送给查理,让他去印度发财,查理留给欧也尼一个金的梳妆匣。葛朗台知道后,暴跳如雷,把欧也尼关进屋里不许他出来只给清水和面包。可怜的葛朗台太太受了惊吓,从此一病不起。这使得葛朗台烦恼不已,不是因为担心妻子的病,而是担心妻子死后,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遗产,这样他的财产就会被分走一半。他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女儿放弃了继承权呢?看课文。
三、分析课文:
1、读小说第一感觉、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进一步理解、评价作品的基础。读完课文之后,你一定会觉得课文中有些片段有些细节非常生动,令你过目不忘。请举出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片断或细节,说说它为啥让你印象深刻。
①葛朗台抢女儿的梳妆匣——深刻反映了葛朗台自私自利、惟金是图、见钱眼开的性格,一看到金子眼睛就闪光,反映了他爱财的一面。
②葛朗台归还女;而梳妆匣——反映了葛朗台的虚伪。
③葛朗台临死前看到法器的神态和动作——反映了葛朗台嗜金如命,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④葛朗台临死前每天都要看他的金子——表现出他在临死前依然不忘占有金子的性格。
⑤最后说的一句话“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反映了他已泯灭了人性,与亲人之间毫无亲情。
⑥葛朗台抢梳妆匣是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这两个动作——表现了葛朗台为了金钱可以不顾父女的亲情。
⑦临死前抓十字架——表现了他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性格。
⑧骗继承权——表面看觉得平淡、味道不大,可实际上这也深刻地反映了葛朗台对女儿妻子毫无亲情可言,而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在“抢梳妆匣”这个场面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是那句?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幼儿。”
第二课时
3、为啥你们觉得这句话特别生动,特别形象?好在哪?
①“纵”、“扑”两个动词用得好;
②比喻好
③课文中作者对葛朗台有四种称呼: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我们试一下,换一下称呼行不行?
a“葛朗台一扑一纵”,好不好?
不好,一点感情色彩都没有。
b “老家伙一扑一纵”,好不好?
不好,因为老家伙是对人的一种轻蔑的称呼,带有嘲弄的意味,这种称呼往往出现在人物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作者感情压抑不住的时候,这里矛盾冲突刚刚开始,有点欠火候。
c“箍桶匠一扑一纵”,好不好?箍桶匠与葛朗台有啥关系?
不好。葛朗台原是箍桶匠,由箍桶匠发家,由一个粗野的不文明的下流社会的人慢慢爬上了上流社会。这个称呼会让我们想起他是怎么发家的,怎么暴富的。把它和“老头儿”比较一下,不足就明显了:“老头儿”重点在哪?“老”。多大岁数?76。76岁的老人如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深思。
4、还有,大家一起看,葛朗台把梳妆匣抢到手之后,他说了啥?“啥东西,奥,是真金!金子!”这几句话联系在一起理解,葛朗台在讲“啥东西”的时候,知不知道梳妆匣是真金的?
不知道。他开始并不知道这是真金,只是眼前黄澄澄的一闪,于是就“一纵一扑”如老虎一般扑上去。像这样我们反复品位语言,葛朗台的形象在我们脑子里越来越鲜活。
5、小说中不仅有人物语言的正面描写,还有许多侧面的、隐蔽的描写。在抢梳妆匣双方矛盾斗争白热化的时候,有一个侧面描写,烘托了葛朗台的嗜财如命,找出来?
仆人拿侬嚷到“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言外之意是葛朗台从不讲理,拿侬是一个深知葛朗台为人的人,她都看不过去了,可见葛朗台吝啬疯狂到了怎么样的程度。
6、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认为比较平淡饿场面——骗继承权。这部分有两处侧面描写,请大家找一找。
①“骇呆了的公证人”——公证人克罗旭是很了解葛朗台的,这时候他都被骇呆了,可见葛朗台的吝啬作风已到了怎么样的程度。
②“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拿侬和克罗旭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从下文看,这是他故意装出来的,是为了欺骗欧也尼的同情。
第三课时
7、“骗继承权”这个场面让人目瞪口呆,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这个场面和前面的“抢梳妆匣”不同。“抢梳妆匣”不仅有动作、语言,而且语言往往配合着动作、神态,描写是立体的。而“骗继承权”这个场面更多的是对话,没有啥人物的神态动作。但读过之后,展开想象,却感到人物的神态动作好象在脑海中鲜活起来。我从课文中挑选了四个最能表现葛朗台此时心态变化的句子。这四句话在原文中都没有神态动作,我也从课文中找了八个描写葛朗台神态动作的句子,这些神态动作都表现了人物特定的心理。仔细揣摩每个句子都能和哪个神态相配?
语言:
第一句:“好小孩,现在你承继了你妈妈啦,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
第二句:“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第三句:“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小孩说吗?”
第四句:“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妈妈,你肯无条件抛弃继承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恩!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动作神态:
①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
②一边说一边把钱拈着玩
③在女儿面前哆嗦
④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
⑤脑门上尽是汗
⑥他搓着手
⑦瞪着金子的眼光
⑧冷笑着
第一句: ④ “差不多”并不是真的慈祥,是装出来的。是虚假、欺骗。
第二句: ③ 乍看是紧张,实际是装出一副可怜相,利用女儿的感情向女儿施加压力,更多的是一种要挟。
第三句: ⑤ 表示紧张,把公证人的话打断,实际是怕公证人说出真相,女儿不答应。
第四句: ⑥ 高兴、喜悦
葛朗台就是这样从欺骗——要挟——紧张不安——小心地巴结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再往下看,有个动作妙极了“抓起女儿的手往自己手里一拍”,为啥要“抓”?
生怕女儿反悔。再往下他实在是太快乐了,幸福到了极点,于是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女儿,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们把想象投入小说,人物就是如此的鲜活起来。其实这些动作神态是根本不需要的,是我们根据对话配上去的。换言之,这里的对话已经精妙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怎么样的动作,怎么样的神态。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高尔基曾经说过,他非常佩服巴尔扎克,佩服他小说中的语言,以为并不需要人物的神态动作,也能想象得出人物的模样。这部分就是绝好的例子。
8、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所有的叙述语言不读。三个人物:葛朗台、欧也尼、公证人。
这是爸爸在对女儿说话吗?这是充满了欢乐、荡漾着温馨的家庭吗?这里除了欺诈、贪婪、对金子的饿无休止的攫取与占有,除了瞪着金子的眼光啥也没有,我们眼前一片漆黑,我只看到丧失了人性的灵魂在狂舞,看到了金钱社会中的家庭的苦难”。请大家思考,葛朗台这样做是有意的预谋还是无意识的?
无意识的。从葛朗台的性格来看应是无意识的这是一个完全被金钱毒化了的灵魂。当妻子死后,对他来说到了生死关头,他无法忍受自己的钱到了别人手里,哪怕是女儿。于是他的精明,他的工于心计,狡诈、虚伪、吝啬,他的一切的一切,这个从社会底层爬上来的人物一生所积聚的习惯,全部本能的放射出来,毫不掩饰。不是因为他是个漫画式的夸张人物,也不是他事先想了好多办法来骗女儿,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这里作者写出了这种赤裸裸的对金钱的攫取和占有,写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对人性的扭曲。
9、在读小说的过程中还需要比较,需要思考,以获得评价。小说写了两个人物的死,一个是葛朗台,一个是葛朗台太太。写两人的死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有遗言,都是对女儿说的,两个人的遗言都是他们人生哲学的告白。第二,作者对两个人的死都有评价性的话。现在大家从他们遗言的内容和作者的评价两方面来比较一下不同之处。
两个人遗言的内容不同。
作者对两个人的评价也不同。对葛朗台太太的是赞扬,对葛朗台是讽刺、批判。由此能看出两个人物的关系。对比:作者赞扬的是葛朗台太太,她是美、善、人性的化身,
批判、揭露的是葛朗台,他是丑、恶、兽性的化身。美丑的对比,揭露、批判金钱社
会的罪恶。
10、读完课文,我们也获得了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不过还有一个人物没有接触到:欧
也尼。根据课文中有限的线索,大家推断一下,她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
她的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她继承了妈妈善良的天性,然而后天也接受了爸爸吝
啬作风的熏染,所以她的性格具有两重性。她的结局可能是命苦的,因为原文说他
妈妈临死前“最后几眼似乎暗示女儿将来的苦命”。
她守着家产在寂寞空虚中度过了一生。
作者邮箱:
[1]
守财奴 篇7
[导学新概念]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野心勃勃的老葛朗台从箍桶匠成为暴发户的发家史,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
小说节选部分前面的情节是:葛朗台的弟弟在巴黎因破产而自杀,侄儿查理来到索漠城投奔他。欧也妮为了帮助堂哥查理,把她积攒的钱送给了查理,立即被葛朗台软禁起来,每天"只有清水面包,没有取暖的火“。随之他也借故逼走了查理。查理临走时,把妈妈留下的梳妆匣留给欧也妮保管。就在这时候,葛朗台太太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欧也妮就要继承妈妈的遗产,他就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可"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于是他决定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以便自己到死都能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
《守财奴》虽是从《欧也妮·葛朗台》中节选来的,可它的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学习时可以先梳理故事情节,从不同的情节中去把握老葛朗台性格特征的不同侧面,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学习这篇小说,还需要仔细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传神的动作描写。
[资料显示屏]
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描写资产阶级发家的过程中;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形象,暴露了资产阶级的一些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巴尔扎克曾对各色各样的贪婪作了透彻的研究。"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鬼形象之一,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一个著名的典型,早已脍炙人口。
巴尔扎克把资产者嗜钱如命的本质真是揭露得淋漓尽致。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葛朗台就是这样一个资产者的典型。
(《外国文学参考资料》)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梳理故事情节,看看在不同的情节中葛朗台分别都有怎么样的表现。
《守财奴》的主体情节有三部分: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和看守密室。在一二部分中间穿插了葛朗台太太病故一事,在二三部分穿插了教女儿管家的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需考虑以下两个问题:首先,为啥要写葛朗台抢夺梳妆匣,而不直接写他回家后就巴结诱哄女儿?其次,怎么从语言、动作和细节等方面来描写葛朗台。 先说第一个问题。葛朗台本来是拿定主意要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的,可当他轻手蹑脚地走到妻子的房里时,他一眼看到了梳妆匣里的金子,于是他忘掉了预想中的一切,不顾一切地扑向了梳妆匣。这一情节的设计,印证了前面提到的葛朗台的执著狂:"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把葛朗台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再说第二个问题。动作描写有:"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幼儿。"年龄已达76岁的老葛朗台,看到金子之后,动作是何等的敏捷、迅猛,既形象地层现了葛朗台贪婪地攫取金钱的丑态,也真实地表现出他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有:"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啥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写出了看到金子后的狂喜,也写出了他的薄情寡义。在葛朗台看来,人与人之间只存在二种交易的关系,没有啥人情可言。语言描写还应注意葛朗台太太和拿侬说的话,即"上帝呀,救救我们!和"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前者刻画出了葛朗台的凶残嘴脸,后者则显出他的蛮横和霸道。细节描写有:"他到密室去拿了一把路易来摔在床上。"在葛朗台看来,家庭里的夫妻关系、父女关系都需要金钱来维持,所以他"拿了一把路易来“。之所以"摔在床上“,是因为从他的内心来讲,他是不愿意随便拿出一文钱来给他人的,现在是没有办法。
第二部分也应重视两个问题:一是他那反常的行为动作,二是他的语言。前者如:"葛朗台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写出了等待欧也妮在放弃财产文书上签字的紧张,生怕女儿改变了主意。还有:"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如此夸张的动作,揭示出葛朗台心中的无法抑制的喜悦,他终于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应好好地感谢她。后者如:"得啦,小孩,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作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在葛朗台眼中,金钱就是生命,当女儿放弃财产继承权后,他就觉得有了命啦。同时,他不仅认为堂兄妹之间是交易,就连亲父女之间也是一种交易。一个被金钱扭曲了的灵魂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第三部分写葛朗台看守密室,也应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超乎寻常的听力和视觉,一是始终未变的占有金钱的语言。在葛朗台82岁时,老家伙患上了风瘫,他不能自如动弹,可守财奴的脾气却变本加厉。他大多数时间"迷迷糊糊神志不清“,可每当收钱的时候,便立刻清醒“。他还有令人吃惊的听力,"他连狗在院子里打呵欠都听得见“"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跟睛里“,只要能睁开眼,"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我们不难看出,是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维持着葛朗台行将就木的生命。
总之,从葛朗台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可以看出,葛朗台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极端自私,对妻子对女儿都是这样,他从不考虑妻子女儿的心理需求,只想着自己的金子。葛朗台也是一个十足的拜金主义者。他聚敛金钱,守护金钱。他认为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只要给钱就可以解决。当太太死去之后,"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他的眼中、脑中只有金子,没有人性,没有情感。是金子让他作出了与年龄特征不相符合的举动,是金子让他作出了与病情特征不相一致的动作。金钱主宰着他的一切,金子就是他的命。小说正是通过描写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还应说说两处穿插的作用。第一处穿插交待葛朗台太太的病故,使得情节向诱哄继承权发展,同时也可见葛朗台的吝啬。明知太太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但他还是舍不得花太多的钱医治太太的病。第二处穿插交待教女儿管家,仿佛就在安排后事一般。一般人一死百了,啥都不再牵挂,即使牵挂,更多的也是在感情上,但葛朗台牵挂的还是他的金子。他训练女儿,只是让她为自己管理钱财,"到那边"还需欧也妮向他交账,把葛朗台嗜财如命的守财奴本性刻画得人木三分。同时这一交待也为小说后面写欧也妮作了一个铺垫。
设计B
学生自读小说,能复述基本情节内容,集中做两件事:
第一,欣赏品味小说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和一些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如:"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咄,咄,咄,咄!“"看比动手更要不得。“"人生就是一件交易。“"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到那边来向我交账!"细节描写如:当欧也妮答应在文书上签字时,他生怕公证人克罗旭的多嘴使欧也妮翻悔,他说:"一言为定。"然后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一"拍“。当教士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他竟在让他亲吻那镀金的十字架时,"作了一个骇人的“"抓"的姿势。这样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是十分传神的。
第二,就小说中葛朗台的种种表现让学生做一些评价,目的在于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对主题的把握。设计C让学生简介小说节选部分之前的内容,突出体现葛朗台吝啬性格的情节、语言和行动。然后再拿读本上的泼留希金与葛朗台作一比较,谈谈这两个吝啬鬼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也可:以说说自己知道的文学作品中的其他吝啬鬼形象,以期加深对葛朗台性格的认识。
[1]
守财奴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仔细体会葛朗台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分析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二)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葛朗台个性化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啥?
分析:葛朗台为了金子(财产),葬送了妻子的生命,断送了女儿的幸福,破坏了家庭的和睦,最后连自己也被金钱送进了坟墓。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学生对“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就有了具体完整的印象。这时再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而且,小说显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进而明确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金钱万能,金钱万恶”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文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分析: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全文的故事情节:开端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女儿的矛盾冲突;接着作者在刻画他爱财如命的性格特点过程中,描写他与女儿之间冲突的第一回合:为了占有金子,他不顾女儿的爱情,不顾妻子的病苦,不顾佣人的劝说,眼睛里只有金子。直到听到“太太死过去了”,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才放开了梳妆匣。葛朗台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第二回合是围绕继承权展开的。葛朗台在他太太尸骨未寒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继承权问题。为了继承权,他变得失去了常态,“在女儿面前打哆嗦”;他可以当面撒谎,把一个要他命的重大问题,说成区区小事;他可以诱以小惠。假意许诺“按月付……大利钱”;他掩盖事实真相,甚至阻止公证人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总之,在他的眼中,“人生就是一件交易”,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要完成这项交易,就要撒谎,就要欺骗,就要玩弄手段,就要不顾廉耻,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不例外,直到“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他才心满意足。综上所述,葛朗台与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就是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作者所着力刻画的葛朗台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就不是一个葛朗台了,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其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三、教学过程 设计
(-)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自读题注,然后补充以下两点:
第一,《人间喜剧》是作者连续创作的九十余部小说的总称,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描写细腻、内容丰富的文学巨著,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与课文相关的情节。
索漠城里的银行家格拉桑看中了葛朗台的财产,想娶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做儿媳。为了同样的目的,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要把欧也妮嫁给他的侄儿——索漠初级裁判所所长。这两家为了争夺欧也妮展开了一场恶斗。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他们都到了葛朗台家,在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面前献殷勤。也就在这天晚上,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爸爸破产而投奔葛朗台家。查理与欧也妮一见钟情,并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于是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查理向欧也妮告别之际,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把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也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金钱送给查理以后,家庭里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风波,在这次家庭冲突中,葛朗台大发雷霆,欧也妮吃尽了苦头,她妈妈也被折磨至死,她也被爸爸哄骗放弃了妈妈财产的继承权。(这是小说的高潮,课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葛朗台死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但是呢,在印度赚了一笔钱也回到巴黎的查理,却抛弃了欧也妮,要与名门贵族攀亲。欧也妮忍受了命运也一次的打击,幽居独处,过着清冷、孤独的生活。
(二)研习新课。
1.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简介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余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指导学生阅读第 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么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是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待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3.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4.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区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冷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的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5.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
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花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6.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7.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象,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彩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
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8.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叫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9.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0.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11.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诚,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小资料]
点石成金变丑为美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进行比较
—郧县中学 吴平安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都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贪婪、吝啬的典型。对他们做一个简略的“平行比较”,有助于对各个典型总体上的把握,进而深化对每一个人物的理解与认识。
三个守财奴中,若讲“年纪”,夏洛克比其他两个要“大”三百多岁。当这位犹太富商在威尼斯发放高利贷的时候,正是充满了血腥气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的出现的重大意义首先就在于,他是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者第一次在戏剧舞台上的亮相,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到“创业”初期资产阶级特有的精神面貌:在积聚财富的发家过程中,夏洛克身上体现出极端的残酷性与恶毒性。为了发财致富,他敢于以任何手段,包括用血淋淋的人肉,去扫除横亘在面前的障碍。另一方面,当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在历史舞台上初露头角的时候,它必然急于为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寻找根据,因而也带有明显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夏洛克操起肮脏营生,干着罪恶勾当时,从未心慈手软,可是一旦言之于口,似乎还不免有几分羞羞答答,躲躲闪闪,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引证一番《旧约》故事,替自己壮壮胆,以“撑起堂皇的门面”来,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行径,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宗教外衣。
资本来到人间,经过几百年发展,当它人格化为葛朗台老头时,已经是一个个人刮目相看的庞然大物了。他由一个地位低下的箍桶匠,一跃成为一名商界巨子,不但经营地产,发放高利贷,还从事国际贸易,染指金融证券,甚至出任过市长,在政界露过头脸,已不单纯是一个生意人了。他像老虎和巨蟒一般吞噬着金钱,胃口之大,。心肠之狠,城府之深,手段之高,与夏洛克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他背弃誓约出卖存酒;看准行情玩公债投机;他能在全城人不知鬼不觉中抛售黄金,一夜之间牟得暴利。凭着对社会深刻的洞悉和对人心入微的体察,他几乎无往而不胜,聚积起一个人在十九世纪可能聚积的最庞大的财富。他也无须效颦前辈,去引证啥《圣经》条文,为自己的巧取豪夺,蚕食鲸吞辩解了。而是对自己的心机和手段,暗中欣赏,为之陶然。
三个守财奴中,倘排“辈份”,泼留希金要算最高的了。他虽与葛朗台同是十九世纪初叶的人,却还生活在俄国专制主义农奴制度的萌庇之下,是一个拥有上千个魂灵的农女。主,是最腐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标志着民族意识觉醒的十二月党人的起义虽然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毕竟已到了黄昏暮年。泼留希金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王国中的公民,他的愚昧、昏庸、狠琐、畸型,特别是他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处处都在显示一个病入膏肓的制度在行将就木之前的征兆。
世间的守财奴都视快快发财为人生的唯一幸福,把金钱的损失看作人生最大的痛苦。三部作品中都并非偶然地出现了主人公与至亲骨肉在金钱问题上的冲突。夏洛克纵然腰缠万贯,对独生女儿却一毛不拔,甚至禁止她恋爱结婚。当后者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感召,从地狱般的家庭出走之后,使夏洛克大悲大恸的不是失去了女儿,而是携走了他的金银珠宝,寻访下落也不免破费钱财。泼留希金对儿子抱有“偏见”,觉得他要输光自己的财产,连其死活也毫不注意。他对女儿也怀有“猜疑”,害怕女儿女婿会挥霍自己的产业,对她的私奔同样不屑于寻访。葛朗台在独生女欧也妮的婚姻恋爱和财产继承权上,更是威胁、软禁、欺骗、蒙哄、剑拔弩张地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终于逼死了妻子,断送了欧也妮一生的幸福。
殊途同归,这些冲突的结果,最终是使家庭的温情全然被淹没在利己主义的冰水之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取代了自古以来奉为神圣的人伦关系。不过钱财在这三个守财奴手中,所起的作用却大不一样。夏洛克视金银如公羊母羊,懂得要像“母羊生小羊”一样,毫不怠慢地叫“母金生子金”;葛朗台更深话“钱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生产。”他已经领悟了资本在流通中增值的奥秘。尽管夏洛克让金钱生息的手段是一种封建主义的剥削方式,葛朗台的活动带有更多的现代资产阶级的色彩,但他们都力求把钱财转化为资本。可是在泼留希金的庄园里,它却只能变成肥料和垃圾,化为尘埃和石头,以至于连这位农奴主都“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啥了”。除了征收地租之外,他所能做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在乞乞科夫收购死魂灵时,低三下四地乞求多增加几个戈比而已。
像文学史上许多不朽的典型一样,三个守财奴都不是性格单一的类型化、定型化的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侧面和主导性格方面的统一。莎士比亚无意于把夏洛克写成一个十足的魔鬼,他虽是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者,同时也是一个生活在基督教社会里的犹太人,他的肩头同样承受着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若干世纪以来所承受的种族的和宗教的迫害。他不免在稠人广众之中被人骂作异教徒和杀人的狗,长袍和胡须上被人吐上唾沫,甚至像野狗一样被人踢来踢去。这未尝不能博得观众和读者的一点恻隐之心。巴尔扎克则把撒旦一般恶魔的力赋予了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他在黄金的巨流中左右逢源,可是必要时却也会耳聋口吃,装愚守拙。他不仅把索漠人玩于掌上,而且“开巴黎人的玩笑”。他干预亡弟的破产案,是因为“想把巴黎人捏成齑粉,非得找些材料让他施展一下狡狯的本领不可”。作为资产阶级的暴发户,葛朗台是从劳动人民中分化出来的一员。从他身上似乎还能隐约窥见昔日箍桶匠的影子,他可以修理楼梯,看侄儿钉几口很好的箱子,“凡是不用花钱的地方他都很阔气”。相形之下,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则带有更多的否定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必须予以全盘否定的。
艺术典型作为主客观的统一,除了上述的“再现”因素之外,必定还有“表现”的因素,它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评价,渗透着作家的情感和理想。对于人文主义理想在“快乐的英国”的实现,莎士比亚是充满信心的,但是呢现实生活中与这一理想相悖的丑恶和污秽,却也是一个艺术家的敏锐直觉越来越难于回避的。他在安东尼奥和鲍细霞身上倾注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而夏洛克的冷酷、自私、吝啬和对金钱的贪欲,则处处显示出与这一理想的格格不入。因此全剧的基本冲突,就是“人性”与“非人性”的冲突。然而夏洛克终于在法庭上败诉,有情人亦终成眷属,人文主义原则胜利了。夏洛克的出现像一个不和谐音,但人文主义理想在不和谐中求得和谐,保持了莎士比亚早期戏剧中乐观愉悦的主旋律。
巴尔扎克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云诡波谲的政局和光怪陆离的世相,简单地归结为人们毫无节制的“情欲”,而一切情欲之中对金钱的贪欲,则始终是他最得意的题材。我们在葛朗台身上感觉到的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法则的冷酷无情,正是巴尔扎克“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通过典型化所形成的强烈艺术效果。
[1] [2] 下一页
守财奴 篇9
把文学鉴赏 引入语文课堂
——
(课前投影巴尔扎克肖像)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李健吾先生说,这四个吝啬鬼写得都非常好,其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学生讨论)
守财奴 (法)巴尔扎克
鉴→赏 鉴←赏
守财奴 篇10
守财奴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简介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爸爸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么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 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 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守财奴 篇11
学习目的:
一、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二、认识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金钱观
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
学习难点:
把握作品主旨,针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崇洋媚外思想严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实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习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故事性强,人物性格明显,便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应布置好学生预习,了解与本文相关的前后情节,熟悉课文内容。
二、以学生探讨为主,老师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三、借助多媒体学习手段,发挥其生动、直观、大容量的学习优势。
四、一课时完成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通过资料了解有关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及《欧也妮.葛朗台》
2 、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把握文章内容。
课前投影演示:“语文课堂三提倡”——提倡活跃与创新,提倡自主与质疑,提倡合作与交流
一、导语(展示课件):
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也有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叫贾弘义,一日想烤鸭吃,却舍不得花钱买,便趁机挝了一把,挝了一手油,回家来一顿饭咂一个手指头,已经咂了四个了,没想到睡觉时被狗舔了最后一个手指头,结果心疼得一病不起。在外国文学中,也有类似的吝啬鬼形象 ,其中就有被称为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还有就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这四个吝啬鬼吝啬的作风,各有特色,而其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二、研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展示课件)
1、葛朗台是个怎么样的人?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葛朗台的特征。
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第一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
2、文章中通过哪些片段表现了葛朗台的这一特点?
一是抢夺梳妆匣(夺财),二是骗取继承权(骗财),三是看守密室(守财),四是临终言行(殉财)
(二)鉴赏语言,感知形象
1、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抢夺梳妆匣”这部分,作示范引导。(展示课件)
①主要情节
②刻画人物的办法
③经典语言赏析
④小结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办法,分小组讨论分析剩余的三个片段
设计宗旨:鼓励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化被动为积极,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拘泥于答案正确与否。
3、 教师总结课文:葛朗台为财而活,为财而死。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亲情,没有家庭,没有伦理道德,没有人性。钱才是他自始自终唯一所爱的东西,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奴”者,何也?《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奴”是指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生自由的人。那么葛朗台就是受金钱役使而失去自我、失去人性的变态的人。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的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有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十足的拜金主义者。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三、对比鉴赏(展示课件)
以《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终片段与葛朗台“临终言行”作比较,分析人物以及表现手法
四、总结:以“金钱能买到————,但不能买到————”的形式,造几个句子。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结束本课。
五、布置作业(投影)
根据课文中有限的线索,推断一下,欧也妮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写一篇想象作文,题目自拟。
守财奴 篇12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简介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爸爸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么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 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 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附:板书设计 (外形像问号,中间是“钱”)
[1]
守财奴 篇13
南京市人民中学 杨洁
教学设想: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是人物鉴赏的重点,本课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1、了解情节,认识守财奴形象及社会意义。2、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鞭挞拜金主义的现实主义立场。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1•投影出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临死片断,请学生指认中国超级"吝啬鬼",由此引出"世界四大吝啬鬼"。其中吝啬鬼中的典型代表吝啬鬼中的吝啬鬼是葛朗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2•激趣:葛朗台的性格也何止吝啬二字所能涵盖了的,读完全文,说说你觉得他还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二梳理情节
1•作品用丰富多彩的情节集中地表现守财奴的性格,大大小小的情节组成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梳理故事情节,看看葛朗台在不同的情节中分别都有怎么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抢夺----
诱骗----
看守----
抓取----
引导学生通过抓动词完成动宾短语的填写来理清故事情节。
抢夺----梳妆匣
诱骗----继承权
看守----密室
抓取----法器(镀金的十字架)
三分析人物形象
•本课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学习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行动。为避免分析流于琐碎和面面俱到,各部分有所侧重,抓人物富有个性化的动作集中在"抢夺梳妆匣"和"临终抓取镀金十字架"中,而抓个性化的语言放在对"诱骗继承权"的分析上。
a.抢夺梳妆匣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幼儿"(纵和扑;比喻的替换);"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儿跟梳妆匣,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妈妈床上"(盯摆和推,不符合年龄特征);"箍桶匠马上把梳妆匣扔在床上"(扔以及前后态度的对比)
b临终抓取法器
"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抓"与"触碰摸"的比较)
c诱骗继承权
教师质疑:如果说"抢夺梳妆匣"中老葛朗台是个抢劫犯,那么这个部分他也扮演了诈骗犯的角色,他精心设计了一个也一个骗局,如愿以偿地从善良单纯的女儿手中骗取了继承权。他动用了哪些骗术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下一天早上,欧也妮更有一些新的理由……"直至"他搓着手,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觉得很高兴",其他同学思考。
欲擒故纵法("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乖乖,这可不关我的事")
情感诱骗法("要是对你可怜的妈妈,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父亲的姑娘")
引导学生比较这一部分和"抢夺梳妆匣"对话描写的不同,学生分析比较后得出这一部分葛朗台的语言缺少表示神态动作口气等的提示语。
"是啊,是啊,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
"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小孩说吗?"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添出合适的提示语,要能彰显人物性格特征。(放飞学生想像的双翅,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四释题
课文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作者是富于深意的,的确,在这个家庭中充斥着冷漠虚伪欺诈专制等,生活在如此的家庭中,欧也妮心情怎样?("葛朗台小姐的愁闷忧苦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入选课文的时候,编者加了"守财奴"这一题目,也是匠心独具,"奴"就是"奴隶",葛朗台一辈子"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他的执著狂",他的守财奴本性至死不变,在"看守密室"和"临终抓取法器"中达到高潮。
五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六反馈练习
要求:拟写寻人启事
假如葛朗台走失了,请代欧也妮拟一则寻人启事,要能够有葛朗台的典型特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等,注意细节描写。字数在150以内。
教后记:课堂容量较大,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兴奋中,特别是根据原文人物语言添加合适的提示语更刺激得学生摩拳擦掌,直至结尾拟写寻人启事,也掀起了高潮。
作者邮箱:
[1]
守财奴 篇14
4 守财奴 教学设计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出色的画幅之一”,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资产者的一个典型——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这个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嗜钱如命,他是金钱欲的化身。作者通过葛朗台的发迹,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新旧交替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日益得势和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和惟利是图的阶级本性,概括了资产者发家理财的一些主要特征。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投机商人葛朗台的形象,极端贪欲和极端吝啬是他的最显著的性格特征。他凶狠狡诈、精明能干,不择手段发财致富,保留着早期资产守财的特点。
课文节选自第五章《家庭的苦难》。作品首先概括地简介了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著狂,揭露了他爱财如命的本质。然后具体地记叙葛朗台凶狠地抢夺金梳妆匣,虚伪地哄骗、剥夺女儿的财产继承权的经过,以及患疯瘫病后仍然整天守着金子,在临终前拼力抓取镀金十字架等细节,突出了葛朗台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本性。
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贪财、聚财的暴发户的形象。作者在具体描写这个人物形象时,使他的一言一行都赤裸裸地围绕着金钱这个轴心转。这种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对金钱的贪婪和占有欲,简直是一种变态心理;然而小说的迷人之处正是这种“变态”,使人在目瞪口呆、发笑感叹之余觉得这完全真实可信。作者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之上,放开笔墨,让葛朗台进行充分的、淋漓尽致的表演,进而揭露出其极端贪婪、极端吝啬的性格特征。
作者善于使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善于捕捉生动的人物动作,善于描写传神的细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并通过它们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这对我们深刻理解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无疑会有很大的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葛朗台的行为、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即对金钱的无比贪婪和疯狂的占有欲。
2.认识葛朗台的社会意义,即他展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能通过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2.学习刻画人物的常用办法,培养写作中人物描写的能力。
德育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每个中学生都需有正确的金钱观、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葛朗台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小说主题。
●教学办法
1.自学法。引导学生自行研习课文,如小说情节结构等,老师再相机点拨。
2.讨论法。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的理解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而求得。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及课文录音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人间喜剧》及作品有关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3.具体研习,感知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恩格斯曾说:“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的笔下就有这样一个资产者的典型,这便是世界上四大吝啬鬼之一的葛朗台。
二、解题
1.简介“人间喜剧”
出示投影: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总汇。意在表明它的内容不仅具有包罗万象的性质,而且是对当代法国社会的揭露与讽刺。“人间喜剧”忠实地记录了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波旁王朝复辟,直到七月王朝的法国历史。它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兴起与封建贵族的没落沉沦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围绕这一阶级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金钱怎样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求、追逐、争夺;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命运的捉弄,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这种社会的“合理性”和“永久性”的怀疑。《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一部代表作。
2.简介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葛朗台的侄子——一个巴黎的花花公子查理,因为爸爸破产而投奔葛朗台。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葛朗台不肯将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送查理去印度经商。元旦那天,葛朗台发现女儿把6000法郎的积蓄送给查理,怒不可遏,立刻把女儿囚禁在冷室,只给她冷水和面包。他的妻子一病不起,生命垂危,但吝啬的葛朗台因怕破费,竟不肯请医生。当他知道妻子一旦死去,妈妈的遗产按法律将由女儿继承时,心惊胆战,因为真的如此,便要了他的命。他心里七上八下,不知怎样是好。课文便从这里开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
2.学生思考:课文是以啥为中心展开情节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故事?每个故事也分几层来写?
明确:课文以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中心展开情节,通过展现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对妻子、女儿残酷无情的态度,揭露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主要写了三个故事:抢夺梳妆匣(从开头到“高声对自己说”)、诱骗继承权(从“不久”到“觉得很高兴”)、看守密室(从“话虽如此”到“兑成金子”)。第一个故事分发现梳妆匣、抢夺梳妆匣、交回梳妆匣三层;第二个故事分提出继承权、诱骗继承权、骗到继承权三层;第三个故事也分葛朗台训练女儿理财、看守密室、临终抓取法器和嘱咐女儿三层。
四、具体研习,感知葛朗台形象
1.学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葛朗台形象。
2.把学生分为三组,进行口头作文比赛。
要求:①分别以《我的爸爸葛朗台》《我的丈夫葛朗台》《葛朗台自述》为题。②内容忠实于原文。③突出性格特点。④学生互评。
(解说:通过作文比赛,学生可深刻地把握葛朗台的形象,而且参与积极,思维活跃。)
3.提问:怎样形容葛朗台的家庭关系?
学生甲:葛朗台一家缺乏温情,不是人们所向往的美满幸福的家庭。
学生乙:葛朗台与妻子、女儿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金钱关系。
教师可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精辟论述总结:“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
五、课堂小结
纵观全文,作者刻画葛朗台,紧紧扣住他贪婪、守财奴的性格特征,精心安排了矛盾冲突,以爱财——骗财——守财的完整情节,这些丰富多彩的情节组成了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竟还有一种这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反复品味小说细节,试分析葛朗台形象。
2.课外阅读果戈理的《死魂灵》。
守财奴 篇15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世界文坛上,有一些文学大师们创作小说中的主人公,由于其形象的典型性的巨大影响,他们早已超出国界,引起了各国读者的共同兴趣,守财奴葛朗台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节选《守财奴》。
指导预习
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提示”和注释①。了解课文要点和作者情况,要求学生圈点勾画,找出重点。
研习新课
1 在学生阅读注释的基础上简介作者。
巴尔扎克是18世纪到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法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也是资产阶级上升和封建贵族没落的更替时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他的小说集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长、中、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部。《人间喜剧》形象地反映了法国封建贵族阶级的没落,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历史。
2 简介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爸爸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在临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妈妈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妈妈的财产。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指导学生阅读第1段,思考:守财奴是怎么样的人?课文第1段中有哪些语句表现了葛朗台的性格?
明确:守财奴是指那种贪财无厌、吝啬成癖的人。这段中“吝啬”、“执着狂”、“专制”三个词语准确地点明了葛朗台的性格。“执着”本指佛教用语,后泛指专注于某一种事物而不能解脱,用“执着狂”来反映葛朗台对金钱如痴如醉,疯狂迷恋,真是最恰当了。关键的句子是:“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课文在第1段里就交代了葛朗台的性格,使我们对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下面的情节就是对开头这些语句的最好注释。
4 学生速读全文,根据小黑板或幻灯提示完成情节表。(见附录)
师生共同讨论完善。
讲析:随着情节的展开,葛朗台的情绪和表现是多变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金钱至上,贪婪吝啬的特点始终没有变,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葛朗台这个“占有金子”的“执着狂”的丑恶本质。
5 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看书,思考:“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指啥?可他为啥也要向女儿屈服?
明确:“抹脖子”这是一句个性化的语言,谁要想从葛朗台手里拿走一点钱,或者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拍卖财产,那等于是抹他的脖子。为了到死也把财产抓在手里,他决意向女儿屈服讨好。
提问:可是为啥葛朗台见到金匣子就忘了一切呢?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葛朗台动作语言的?
讨论归纳:这个“执着狂”一见到金子就头脑发热,欲火燃烧,于是不顾一切,只想占有。描写的动作有“纵”、“扑”、“叫嚷”、“撬”,当欧也妮想抢回梳妆匣时,他是手臂“摆”,使劲“推”,表现出对金子的强烈的欲望和狂热。语言上三次重复“金子”,并说“这交易划得来”。这是葛朗台看到梳妆匣上镶嵌金子时发出的狂叫,把原来对女儿将自己的积蓄送给查理的不满变为狂喜。这暴露了他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看成交易的肮脏灵魂。
提问:为啥太太晕倒,葛朗台态度就变了呢?是不是他关心怜爱妻子呢?
明确:葛朗台太太晕倒后,葛朗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语言是“下次决不了”,“咱们讲和啦”,“你要啥有啥”等,动作是扔梳妆匣,吻妻子手,拿出金路易,拥抱女儿。真是巴结讨好一起来,诱哄发誓不间断。但我们透过这装模作样的表面现象就可以发现,他只是担心妻子突然死去,唯恐失掉太太的财产。他贪财吝啬的本质并没有变,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虚伪狡诈,根本不是关心妻子。
6 讲析葛朗台太太生病的一部分。
提问:同学们仔细阅读有关语句,看一看在妻子病倒后葛朗台是不是真的良心发现,有了转变呢?
明确:葛朗台只是表面虚情假意,本质没有变。我们可以从有关语句中看出:医生来时,先问“要不要花很多钱”,为了表示自己救妻子的决心,“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郎也行。”拥有百万家产的葛朗台,尽管他不愿妻子死去,但决不肯多化一点钱,最多也只是一两百法郎。说明葛朗台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钱”字。
7 小结:课文至此,情节是跌宕多变,环环紧扣。作者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在多变中将守财奴贪婪吝啬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三。
2 分析下列复句的层次及关系:
虽然葛朗台热烈盼望太太病好,因为她一死就得办遗产登记,而这就要了他的命,虽然他对母女俩百依百顺,一心讨好的态度使她们吃惊,虽然欧也妮竭尽孝心地侍奉,葛朗台太太还是很快地往死路上走。
(答案:“侍奉”后是第一层,转折;“他的命”和“吃惊”后面都是第二层,并列;“因为”前第三层,因果;“登记”后第四层,承接)
第二教时
检查作业
研习新课
1 讲析骗取继承权一部分。
学生默读,思考:太太死后,葛朗台有哪些变化呢?为啥会有这些变化呢?
明确:葛朗台变得厉害,几小时望着女儿,常在女儿面前打哆嗦,显示出老态,联系后文我们可以为这些古怪的行为找到答案:一切都是假像,只有想骗取继承权才是实质。
请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好小孩……麻烦你照顾一下。”
提问:在骗取继承权的过程中,葛朗台也有哪些“精采的表演”呢?
讨论归纳: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化许多钱”,“按月100法朗”;最后是唯恐女儿翻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是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这一系列“精采”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在葛朗台的眼中,啥亲人,啥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引导同学深入思考:“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反映啥?
讨论归纳:这是葛朗台的世界观,他的信仰。在他眼里,父女之情,家庭关系。伦理道德,只不过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而已。为了钱,可以撒谎,可以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顾廉耻,即使亲生女儿也不例外。这句话,概括出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葛朗台丑恶的灵魂。
2 讲析葛朗台临死前这一部分。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勾画重点,加上批注。
提问:葛朗台风瘫后他的性格有没有改变?有哪些动作和细节能反映他性格的?
讨论归纳:没有丝毫改变,病后他主要是看守密室。作者通过许多传神的细节来反映他的性格:教人家把他的转椅在壁炉与密室的门中间推来推去;听到一点儿响动就要人家报告原委,连狗打呵欠都听得见,到人家送租时,就一下由迷糊变得清醒;把钥匙藏在背心里,不时用手摸一下。这些细节深刻传神,反映出葛朗台在风瘫的晚年依旧固守着那守财奴的本性。作者在语句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提问:葛朗台在临死前也是怎么样地表现呢?从中可以反映啥?
讨论归纳:“裹紧被子”,生怕别人偷了东西,“几小时用眼睛盯着金子”。尤其是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当金银法器一出现,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肉瘤也最后动了一下”;还做了个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十字架抓在手里,还要吩咐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这些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深刻表现出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性格至死不变,“死而不已”。
3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葛朗台形象特点及形象的社会意义。
明确: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有产者。
葛朗台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4 学生举例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办法。
要点: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金钱狂。
5 讨论难点:
学生阅读课文有关部分,思考:葛朗台太太是个怎么样的形象?作者对她是怎么样的态度?我们该怎么样认识?
讨论归纳:在课文中,葛朗台太太是温顺善良,恬退隐忍(甘心忍让)的贤妻良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临死之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她对宗教虔城,向往天国,但宗教却不能够挽救她。
作者对她是充满同情和赞美的。在她临死那一段里,有这么一些句子:“天国的光辉照着她,仿佛太阳照着树叶发出金光”,“死得崇高,伟大”,“像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作者是把她作为完美的形象来歌颂赞美。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反衬葛朗台的丑恶卑劣,批判这个社会的罪恶。但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理想。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尤其要注意作者宣扬超阶级人性和宣扬宗教道德的局限性。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2 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人生与追求”。
[1]
推荐站内搜索:散文《最美的遇见》、《遇见》中考满分作文、杜富国事迹观后感、成人高考分数查询、自考成绩查询2013年10月、浙江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弘扬民族精神作文、2013成人高考分数线、安徽2021高考查分时间、周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