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12篇)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了解人民币的作用,知道购买物品时要付钱。
3.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婴儿有购物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的人民币。
2.物质准备:
教具:各种大小不同的夹子若干,布置成夹子商店,每个夹子分别标有1~10不同的价格;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婴儿用书》人手一册,记录纸,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夹子商店。
——教师带领婴儿进入布置成夹子商店的教室,引导婴儿观察室内有啥?每种夹子多少钱?引导婴儿认识汉字“元”。
2.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和硬币):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上有啥?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钱吗?
——引导婴儿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有图案和数字,以及我们国家的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勤,叫人民币。让婴儿知道人民币上有国徽,就代表了我们国家,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教师:这些钱一样吗?啥地方不同?
——让婴儿知道人民币时用来购买物品的,引导婴儿了解每种人民币的面额。
3.兑换人民币。
——教师指一个标价为4元的夹子:如果我想买这个夹子,可以怎么样付钱呢?
——请婴儿思考并用人民币示范,引导婴儿观察并讨论他是怎么付钱的?为啥要这样付钱?
——继续引导婴儿思考其他的付钱办法。如:可以付四个1元的钱,也可以付两个2元,还可以付1个2元、2个1元。
——请个别婴儿说说想买几元钱的夹子,可以怎么付钱?
4.婴儿操作活动。
——请婴儿选一个夹子,想一想可以怎么样付钱,然后在纸上记录下来。
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结合班级中布置得“工艺作坊”中的出售物品,让婴儿进行购物游戏,以充分调动婴儿的积极性和对钱币的兴趣。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婴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婴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对婴儿渗透爱祖国、爱故乡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习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故乡特产,。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婴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五、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安静律动《请你像我这样做》。
2、谈话,揭题。
(师出示压岁包)小孩子们,请猜一猜这是啥?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啥?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婴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孩子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啥的呢?啥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师小结:看数字可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其实在我的数学奇妙屋里还有很多的办法,快跟我来一起看看吧!
4、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及种类。
①、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及数字。
100元 红色 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人民大会堂
50元 绿色 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布达拉宫
20元 棕色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桂林山水
10元 蓝黑色 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长江三峡
5元 紫色 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泰山
1元 橄榄绿 正面:国徽毛主席头像
背面:西湖
5角 紫色 正面:国徽苗族壮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1角 棕色 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
背面:国徽
②、了解人民币的种类。
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③、教育婴儿爱护人民币。
5、游戏:看谁说得快也准。
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婴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6、赞故乡,买特产。
刚才大家在看到人民币上那些美丽的景色时都很激动,其实我们的故乡洋县也是一个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不信,就快快坐上我的“快乐大巴”一起去瞧瞧吧!注意,今天还有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哦!Let’sgo!
①、逐一了解故乡的各个景区。
梨园景点--------开明寺宝塔---------蔡伦墓---------华阳
②、了解故乡的特产。
黄金梨、香菇、紫薯、五彩米、土蜂蜜、枣糕馍等。
③、帮助外国小孩子购物,正确使用人民币。
婴儿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按照每种特产的价格快速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
7、小结婴儿的收获,并教育婴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节约开支,不乱花钱。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婴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婴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啥?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啥?(人民币)人民币有啥用途?
(三)引导婴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啥特征?
(四)婴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孩子,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也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婴儿进行操作,并请婴儿出自己是怎样兑换的。
二、组织婴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婴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孩子,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么样购物的。
三、组织婴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孩子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婴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婴儿当售货员,部分婴儿是顾客。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孩子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孩子事先考虑好,要买啥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婴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婴儿讲述自己买了啥东西?用了多少钱。
五小结,结束活动。
1、人民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用过了钱之后就要洗手,因为钱有很多细菌。
2、组织婴儿听音乐(小汽车)结束活动。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啥?有啥用呢?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例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婴儿观看,请婴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婴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婴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婴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婴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婴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
3、……
延伸活动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婴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婴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孩子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婴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中国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婴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简介。
2.教师简介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婴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婴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简介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婴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婴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婴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婴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婴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婴儿,让婴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6
认识人民币
教学设想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强化社会内容,强化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要在课堂上体现教学办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了教材呈现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 从学生生活出发,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导入 部分,直接引入,通过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以便进行下一步教学。换钱游戏,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关系。最后通过鸭鸭的卖商品,让学生体验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
二、 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三、 重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一是看大家掌握的情况,而是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46页~49页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知识为实际生活服务,对学生爱护进行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
教学难点 :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鸭鸭图、人民币贴图、实物贴图:1分、2分、5分、1角、2角、五角、1元硬币等。
学具准备:人民币学具,分币若干。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
1、 简介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民币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亲自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并不多,课前学生向家长或到社会上去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导入 新课。)
导语 :我们到商店去购物时,一般要用到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设问:同学们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吗?(根据学生的叙述贴出人民币贴图。)
学生简介自己了解的情况,并用钱展示一下。
2、 分类(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渗透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
引导: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孩子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学生把钱进行分类.
设问:你是根据啥分类的?
(板书:纸币、硬币
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就一起研究元、角、分。
二、 元、角、分的关系
1、 角和分的关系
导语 :我们先来研究角和分的关系。角和分有啥关系呢?请小孩子动手摆一摆,如果碰到困难了,可以请教同桌或者请教老师,好吗?
(1)1分1分的数,数到10分。
问:猜一猜,10分是几角? 板书:1角=分
(2)拿出2分
1个2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2分2分地数,几个2分是1角?
(3)拿出5分
1个5分可以换几个1分的?
如果5分5分的数,几个5分是1角?
(通过数一数,使学生了解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和进率。知道1角=10分)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有几个1分、2分获5分组成1角?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A、分组操作,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B、汇报交流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全班找了10种不同的办法,说明了还是集体的力量大。
(由于学生对角和分的关系和进率理解比较片面的,所以安排了用“5分、2分、1分各若干个组成10分”这个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更深刻体会1角=10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元和角的关系
导语 :我们知道了1角=10分,猜一猜1元=角。(板书:)
(抓住元与角、角与分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出示投影片做练习:
1元可以换个1角。 1元可以换个2角。
1元可以换个5角。 100元可以换个10元。
5元可以换个1元。
指导练习。(投影片)
3角=分 2元=角
7角=分 1元=分
三、 实际应用
1、 购物活动
师:(一边叙述,一边贴商品图)鸭鸭开了一家水果蔬菜商店。它卖了一个萝卜6角,一个西瓜8元、一个iPhone4角、一个胡萝卜7分。
顾客每次买两种商品,应付多少钱?
学生根据选购的商品,说出应付的钱数。
(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学们自己搭配选择,不仅进行了知识方面的练习,培养了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2、 想一想:
买一瓶矿泉水要1元4角,如果给售货员2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为鸭鸭解决了这么多题,鸭鸭真高兴。鸭鸭要回家了,你不想对鸭鸭说些啥吗?还想对同学们说些啥?
五、互相评价: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觉自己怎么样?别人怎么样?请分组完成评价表。
六、板书设计 :
元、角、分
纸币 硬币 1元=角 1角=分
教学反思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新教材特点,渗透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导入 新课,通过学生叙述来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程度,这个环节实施起来比较顺利。二是通过鸭鸭买商品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生生互动,在轻松、愉悦中学会了怎样使用人民币。小组活动时,怎样使小组讨论落实到实处。二是,怎样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注:此篇获区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案一等奖)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7
这是叙事性案例研究——《认识人民币》的第三阶段(新行为阶段)由邹晓桃老师执教的一节课。邹老师在前两次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全组成员的讨论研究,反思上节课的教学环节实行怎么样,进行改进,以求新理念的落实。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小孩子到商店购物的情境,学生马上Lenovo到要用钱,产生学习动机,并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后,也创设买价值6角的本子和价值1元的笔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办法,学生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在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老师创设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情境,学生的学习情绪到了高潮,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怎样取币、付币、找币,体验1元钱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么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么样付款。这些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拿一拿自己最喜欢的人民币,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汉字、拼音、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办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付款活动,买6角的本子、1元的笔,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激发,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币办法,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啥,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怎么样付2元4角钱快,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也体现算法优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8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 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呢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啥呢?总结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办法。对于1元的人民币比较熟悉,但对于面值大的人民币,小孩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小孩认知出现了混乱,如: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小孩们经过观察、比较终于能很快辨认了,非常高兴。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的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困难。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么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呢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也小也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40几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怎样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孩子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等理解困难,所以课后我还设计一个“红领巾小卖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怎样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的办法。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9
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啥,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伯尔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在小学一年级4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96.5%,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83%,参加过10元以下购物付款的比例则为64%,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进行了本课教学——
一、准备阶段:
1. 收集“商品”:让学生自带一些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
2. 布置“商店”:将课桌布置为柜台,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别放好。
3. 提供给每人若干人民币。
二、实施阶段:
(一)争当小小营业员。
1. 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让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2. 多媒体显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么样以此兑换1元的人民币?
生1:2个5角换1元。
生2:10个1角换1元。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3. 多媒体显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么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
(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4. 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
(二)购物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物,营业员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在活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注意运用礼貌用语。
(“顾客”开始自主购物,教师在旁做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三)换物活动。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
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
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
生3:对,谢谢你。
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
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
……
(四)物换币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可以到营业员哪儿去,把手中的商品换成人民币。看看换回的人民币和原有的人民币相符吗?如不相符,检查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学生开始活动,并在换币后核对钱币是否出错,如出错,进一步思考是哪儿出了问题。)
(五)小结交流。
1. 购物后是怎么样换物的?应怎么样贴补差价?
2. 最后到手的人民币和原来手持的人民币相符吗?
3. 你遇到了啥困难?是怎么样解决的?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物,在实际购物中会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教学思考: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5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积极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经过付币、贴币、兑币的实践活动,当发现付出的钱币与兑现的钱币相等时,他们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有所差错,他们就会自己查找原因。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这,才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 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办法,并知道有不同的面值面价。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
难点:培养小孩尝试用人民币的面值换算办法。
活动准备
1、桌子(当货架)、各类商品、各类水果、蔬菜、玩具车、玩具卡片(带有标价)。
2、玩具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认识10以内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1)这是啥呀?你们认识它们吗?。
(2)你们知道这些线共同的名称吗?
2、游戏“小小储蓄员”,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办法,并知道不同的面价面值。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引导婴儿用桌子上盘中的人民币(婴儿操作盘中有若1元、2元、5元的人民币)进行正确兑换。
3、游戏“儿童超市”购物初步培养小孩的逻辑推理和等价物品的交换。
导语:今天“儿童超市”开业,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你们一会到“儿童超市”购物好吗?那老师要提个要求:
(1)拿多张钱来买一样东西。
(2)拿一张钱来买多样东西。
4、教师小结。
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例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呢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继续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2、让家长带小孩一起购物,并提供独立购买简单物品的能力。
课后通过小孩不断地练习,进一步了解到人民币的用处,同时体会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第二册教材46、47、48页“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学理念: 同伴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意图: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而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确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对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确定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按照人民币的票面面值点清钱数,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应把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确定为教学难点 ,因为学生没有乘除法做基础,进行单位换算要靠抽象的推理来完成.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简介,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进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书包的价格,超市买东西,换钱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积极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进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观察超市购物的画面,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处理教材.通过学生说一说, 认一认, 试一试等活动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如:说一说同桌间互相说说用一元钱能做啥?10元呢,100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一认: 互相说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1元=10角,使学生对怎样辨识人民币有了自己的办法,初步体会到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一试: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通过购物找零练习,练习币值的简单相加,初步体验付款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进一步认识1元=10角、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初次感受到同一单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的灵活性。
3、知识小结,拓展应用.
在找零练习后设计了买东西的环节,让学生根据图上的物品,自由购物,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多面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将拓展人民币相关知识作为弹性内容,主要由课件演示和教师讲解,意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认识元币,分币
3找零计算
4买东西
学前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婴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二)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婴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啥?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啥?(人民币)人民币有啥用途?
(三)引导婴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啥特征?
(四)婴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孩子,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也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婴儿进行操作,并请婴儿出自己是怎样兑换的。
二、组织婴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婴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孩子,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么样购物的。
三、组织婴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孩子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婴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婴儿当售货员,部分婴儿是顾客。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孩子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孩子事先考虑好,要买啥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婴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婴儿讲述自己买了啥东西?用了多少钱。
五小结,结束活动。
1、人民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用过了钱之后就要洗手,因为钱有很多细菌。
2、组织婴儿听音乐(小汽车)结束活动。
推荐站内搜索:江西自考网所有成绩查询、感恩老师最暖心一段话、忻州师范学院分数线、成人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感恩老师最暖心一段话、执业药师考试题库、广东电大试题库、黑龙江高考答案、周记200、qq心情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