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童作文心理发展动因浅探
甲:作文 教学心理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儿童)作文能否取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能否发挥积极性和积极性。积极性和积极性乃是个人心理动因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儿童(指中小学生)作文水平必须充分考虑他们作文心理发展动因的特点。为了揭开儿童作文心理的奥秘,让我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吧。
乙: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作出知识系统出发的研究颇有成绩,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是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小学生普遍厌恶作文、畏惧作文、不想作文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得以很好改善。能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一件“愉悦的事”,进而进人“引笔行墨、快意累累”的作文境界的学生毕竟大少。面对这种状况,努力探索儿童的作文心理奥秘,认真研究作文心理发展动因的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不过,关于这一问题,据说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理解。袁老师,是吗?
(一)动因——儿童作文地理的内部矛盾
甲:是的。我们探讨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动力和根本原因问题,必须坚持以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
按照辩证唯物主文观点,儿童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现,位于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这个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乙:这就是说,儿童作文——这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人脑的心理功能的实践活动,其发展的动因是儿童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
甲:不错。从儿童作文心理的发展来说,其内部矛盾就是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作文的新需要与他们原有作文心理水平、心理结构之间的矛盾。
(二)原有作文心理水平与新的作文需要
乙:从这一观点出发,理解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首先就得分析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弄清啥是“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啥是“作文的新需要”。
⒈原有作文心理水平
甲:先说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吧。我们知道,心理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的结果,逐步构成人的心理的完整结构及其水平。在儿童作文心理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旧的、比较稳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结构和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是包含复杂构造的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组成:
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各种作文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②语文知识、写作知识的水平,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水平;③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习惯等非认知因素的水平;④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表现;⑤注意力、心境、态度等当时的心理状态。
原有的作文心理结构及水平既有积极的因素,也存在着不足的、或有待发展的一面。
⒉作文的新需要
乙:看来,儿童作文心理内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儿童在实践中产生的种种作文新需要,在儿童的作文心理发展中,则是经常代表着新的、比较活跃的一面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任何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出于自己的需要。而任何需要,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或个体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我们应怎么理解儿童的作文需要呢?
甲:儿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会和教育对儿童的要求转化而来的。这种需要是多层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绩下降威胁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师、伙伴交流见闻感受的需要;完成集体交给自己汇报、总结、调查等任务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和称赞,获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
⒊新的作文需要与原有作文心理水平的关系
乙:作文教学心理研究指出,我们理解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还必须注意认识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也就是儿童作文新需要与原有作文心理水平之间互相依存、也互相否定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
甲:这种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在生活实践和作文教学的影响下,儿童总是在原有作文水平上不断产生新的作文需要,而原有的作文水平也总是满足不了新的作文需要,这就会推动儿童努力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水平提高了,矛盾双方达到一致,统一,矛盾得到解决。而随着儿童作文心理水平的发展,就会产生更新的需要,形成新的矛盾,推动儿童进一步提高自己。就这样,矛盾不断地发生、不断地解决,儿童的作文需要与原有作文心理水平不断处于矛盾统一的过程中,推动儿童作文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乙:以小学低年级儿童写话能力的发展为例。低年级儿童通过阅读,掌握了一些汉字、词语、句式以后,就会逐步产生书面表达的需要。在他通过努力学会用一两个简单的句子写话、写日记、写留言条以后,书面表达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书面表达能力有了提高,他感到很愉悦。但随着这种新的水平的逐步形成,他就会逐步产生新的需要。因为单*一两句话,并不能进一步满足他交流信息、倾吐感受的需要。因此,就推动他进一步去学习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学习联句成段。
(三)引发作文需要 促进作文心理发展
甲: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合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一内部矛盾,在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基础上不断引起新的作文需要,进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作文活动,促进他们的作文心理向前发展。
乙:袁老师,您举一个具体教例说明一下吧。
甲:好,让我们以一个中年级教学片断为例来探讨探讨。譬如——
学生们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被课文中所描述的小兴安岭美丽迷人的景色所打动,一个个心驰神往。执教的蔡燕老师就根据小孩们这一心理,及时组织了一次想象作文训练活动。
课堂实况 断一
甲:你看,蔡老师班上的小孩们,发言的积极性多高!
乙:是的。看得出,通过阅读课学习,学生们都很喜爱小兴安岭这个地方。对从没去过的也很喜爱的地方,谁不想去看一看、玩一玩呢?
甲:蔡老师正是抓住了学生们这一心理,采用了“假想旅游”的形式,引导学生想象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象,然后也启发学生假设想象:“到了小兴安岭想干些啥?”由于表达内容有课文为凭借,语汇、表达办法有课文可供参考、借鉴,学生们在已有作文水平的基础上经过努力达到老师提的这两个要求并不十分困难,于是,他们内心对小兴安岭的喜爱、向往之情就转化为表达欲望,为完成这次想象作文提供了心理需要。
乙:您的分析令人很受启发。像这样的作文训练设计,确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
甲:为了激起小孩们产生作文的需要,引导他们积极投人作文活动,蔡老师在这次作文训练中,还作了怎么的安排呢?让我们再看一个教学片断吧。
课堂实况 片断二
乙: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蔡老师是怎么根据儿童心理,引起他们作文需要的呢?
甲:从内容上说,无论是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假想活动的过程,还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针对具体活动对个别学生的提示、点拨,都能把学生的假想引向深人、具体,并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表达自己假想内容的欲望。从训练的形式说,蔡老师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也鼓励大家在全班交流,这对激起学生想说、要说,争取说好都很有积极意义。
作文心理研究指出,为了满足这种种需要和欲望,儿童内心会产生一种力量,推动他们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努力调动知识积累,更自觉地吸收、运用课文中种种知识,更认真地练习表达,提高自己。正是这一原因,课堂上言者侃侃而谈,听者津津有味,在全班交流时,几乎人人都举手要求发言。这情景真令人高兴。可以想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一定是具体实在,饶有趣味的。
乙:是啊,一些原来不一定想说想写的学生,经教师这么一启发,一点拨,最后也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了。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引起儿童产生作文的需要,对引导他们参加作文活动,促进儿童作文心理发展是多么重要。
乙: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儿童作文需要的强弱关系到他们一次次具体的作文活动的成败。
甲:是这样的。
推荐站内搜索:哈工大考研成绩查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中国药科大学分数线、教师资格证报名2023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2021年下半年、江西自考准考证打印、山西特岗教师报名入口、我的家乡作文300字、高考理综试题、成人高考分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