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1
〖教材分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对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简介。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春节习俗,充满了民俗文化的风情。〖教学目标〗 1.能够将课文中生字的字音读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文读流利。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学情分析〗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也很喜欢,因此可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思路〗 虽然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也很喜欢,教学中,首先运用生动的画面(图片和课件)再现春节的热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带领学生走进“作业超市”,进而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 录像播放:春节人们联欢的场面以及挂灯笼、贴对联、选购中国结、舞狮子、敲锣打鼓的场面。 师:看完画面,你想到了啥,一起来说一下! 生:过年了,春节到了。 师:板书:春节春节你熟悉吗?来说说吧。 生1:春节可以放鞭炮 生2:春节要贴对联 生3:春节可以收到压岁钱 生4:春节有许多好玩的,春节还要回老家探亲,和老家的人一起过节。 师:提起春节,咱们真是有说不完的话,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课件: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儿的春节? 生:老北京(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想去看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出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点评:导课热闹而富有感染力。生动的画面伴随欢快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带进春节特有的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师:课文读完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1:“色如翡翠”是啥意思? 生2:就是颜色像翡翠一样青绿。 生3:啥是腊八蒜? 生4:就是在腊八这天泡的蒜,到了年底就可以吃了。 师:你可真会读书,你的解答非常正确。 生5:“截然不同”啥意思? (师板书:截然不同) 生6:就是一点也不相同的意思。 生7:冰灯是啥? 生8:用冰做的一种灯,中间放上蜡烛或灯泡。 生9:“守岁”是啥意思我不明白。 (师板书:守岁) 师:看来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明白,那一会儿我们再来看看到底啥是守岁? 点评:质疑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互动的虚拟主机和对话的虚拟主机,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你问我答,配合默契,合作自然。 (二)学习生字 师: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自己读一下。 师:看到“假”字,你想提醒同学啥? 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假,假如;一种是假,放假。 师:谢谢你对大家的提示。[点评:点拨巧妙,回答精彩,评价亲切。] 师:生字读得这么好,送同学一串鞭炮吧,来我们一边放鞭炮一边读生字,看谁读得也快也好。(课件:生字游戏――点爆竹) 生:抢读生字。(爆竹爆开,出现词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指名一排同学按自然段接读,教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点评:教师不只关注发言的同学,更关注了听讲的同学。] 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啥印象? 生:热闹。 生:喜气洋洋。 师:板书“热闹”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 生:结束了。 (板书:腊月 热闹 正月十九)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八、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点评:放手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思路。 (四)研读课文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画画描写热闹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 师:画完了吗?把你画的句子推荐给大家。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生1:到了除夕可真热闹……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师:看来除夕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的夜晚可真热闹。谁来把这个段落读一下? 生:读第4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1: 我觉得××读得不太好,他的句子读得不流利,没有读出除夕的热闹,那个“鞭炮声日夜不绝”没有读好。 生2:我觉得××读得还可以,但是呢他读得不够热闹。 生3:我觉得“团圆饭”这一句应该读得很好吃,叫人很想吃才行。 生4:我补充一下。“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句话应该读得再快一点,因为团圆饭很香,那些人就像闻到了香味,走得很急。(师默许地点头) 生5:我觉得应该读出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很喜欢新衣服的感情。因为过年的时候我穿上新衣服我就很高兴。 生6: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 生7: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应该读得再香一点,因为每一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 点评:通过以上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评价已经不单纯去评价别人读书的好坏,而是伴随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评价,把评价与交流阅读体会结合起来。 师:你会读了吗?就像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己试试吧。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有感情读课文。 师:谁想和她较量一下? 生2: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除夕一段)。 师: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守岁”是啥意思,谁来说一说?? 生1:“守岁”就是过年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 生2:“守岁”就是除夕的晚上,出门在外的人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看联欢晚会,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师:老师再来补充一点,“守岁”就是到了除夕夜,人们点亮灯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块聊天,一整夜不睡觉,期待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重温守岁的情景,再一次感受当新年的钟声敲起时的场面吧。(《春节晚会》片断:12点钟声响,人们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看到了吗?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课件上日历翻到了大年初一)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你画的这段中热闹的句子。 点评:“守岁”一词的处理非常巧妙。首先通过师生交流初步理解了意思,也通过《春节晚会》12点钟声敲响的片断播放,再现了热闹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的美好回忆,也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大年初一”一段的学习。 生1: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你来看一下,为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生1: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孩子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 生2:大年初一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除夕人们在家里做年菜。 生3:除夕的晚上那一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庙会也开放了,可以看美景。 生4: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很悠闲。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人们很忙碌。 师:真是不得了,你用“忙碌”和“悠闲”这两个词概括了除夕和大年初一截然不同的景象。 师:(小结)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 师:你想读啥?(问男生) 生:除夕的热闹 师:(对女生)那你就来读读大年初一。 生: 两人分别读课文4、5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生1:我觉得男生读得好,他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女生读得好,她的声音很洪亮,而男生的声音很小。 生3:我觉得他们读得都很好,男生读得很有感情,女生的声音很洪亮,他们都读得很流畅。可以说他们各有特色。 点评:教师抓住“截然不同”一词,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既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截然不同”的意思,也把大年初一和除夕的景象做了细致的比较。男女生比赛的读书,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 师:老师就送给他们一个“旗鼓相当,各不相让”的评价,好不好?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生:元宵节。 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啥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啥。 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生1: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元宵节的月光很明亮,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所以说元宵节是最热闹的。 生2:我来给他们补充一下,元宵节还要吃元宵,所以很热闹。 生3:元宵节有很多的灯,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很好看。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生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咚作想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 生5:街上有各种冰灯,孩子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 生6:我提一个问题,如果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 生5: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生6:那要是刮呢? 生7:老铺的灯笼会拴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生8:元宵节那天的风会很小。因为元宵节明月当空,是晴天。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除了灯还有啥? 生:还有月光。 师:(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头顶明月当空,地上灯火通明,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 点评: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元宵节”一段的学习,通过合作和展开辩论,理解了元宵节是春节高潮的原因,解决了不明白的问题。 师: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课件播放花灯图片:宫灯花灯冰灯龙灯)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看到的灯。 生: 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五光十色 …… 点评: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兴趣。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学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 (引读)元宵一上市, 生: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师:除夕是----- 生:热闹的 师:可没有----- 生:月光 师:元宵节呢-----生:恰好是明月当空。 师:处处----- 生:张灯结彩 师:整条大街-----生:灯火通明 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师:家中也有灯-----, 生: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 师:除了看灯------, 生:人们还会吃元宵 师:预示着----- 生: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生:正月十九。 师:春节就结束了------ 生:人们也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师:同学们可别遗憾,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2004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的春节是怎么样过的,我们的春节也有哪些习俗呢? 下面进入我们的作业超市: 大屏幕出示作业: 1.写一写你们家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2.画一画你们家过春节的情景。 3.选择和春节有关的佳词佳句积累下来。 4.搜集和春节有关的图片、传说故事等,小组合作办一份春节的手抄报。 点评:“作业超市”是一种创意,它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虚拟主机。“超市”里的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活泼的形式和贴近学生特点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了课堂。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渗透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在讲授《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努力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趣盎然,感受语言的魅力。 《老北京的春季》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如果不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很难体会到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因此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读书上,运用观看画面、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男女生比赛等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比如学习除夕一段,学生在评价同学读书时这样说:“书上写到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我在过年穿上母亲给我买的新衣服时,特别高兴,所以在读这句话时我觉得应该读的高兴点。”“鞭炮声日夜不绝,应该再读的再热闹一些,因为鞭炮这一家响过之后,那一家也放起来了,响声不断,所以要读再热闹一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家家都做年菜,香味都飘了出来,感到特别香,应该再读得香一点。”学生的精彩发言,充分体现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形成各抒己见的课堂气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也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设计了“你认为他读的怎样”“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比如在学习元宵节这一部分,学生有如下的发言:“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还有叮呼作响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街上有各种冰灯,孩子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我提一个问题,如果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虚拟主机,在自主合作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但通过上课,发现在评价学生时,语言还不够丰富,评价还不够及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增强应变的能力。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2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 师:看万画面,你想到了啥,一起来说一下! 生:过年了,春节到了。 师:板书:春节春节你熟悉吗?来说说吧。 生1:春节可以放鞭炮 生2:春节要贴对联 生3:春节可以收到压岁钱 生4:春节有许多好玩的,春节还要回老家探亲,和老家的人一起过节。 师: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今天我们跟老舍爷爷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课件:老北京过春节的几幅图片。板书课题:老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里的春节? 生:老北京(再读课题) 师:想去看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出来,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那位同学来说说你的问题? 生:色如翡翠是啥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就是颜色像翡翠一样青绿 生:守岁是啥意思我不明白 师:(板书:守岁)还有问题吗? 生:冰灯是啥? 生:用冰做的一种灯,中间放上蜡烛或灯泡。 师:一会儿我们还要来看看到底啥是守岁? 二、生字 师:相信课文中生字的读音你们都认识了,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生字) 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看到“假”字,你想提醒同学啥? 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假,假如;一种是假,放假。 师:真了不起,知道这是一个多音字。生字读得这么好,送同学一串鞭炮,跟随鞭炮读生字,看谁读得也快也好。(课件:游戏——点爆竹) 生:(抢读生字) 三、初识课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 (一排同学按自然段接读,教师对朗读中的错误随时纠正)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得同学也很认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很好。 师: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啥印象? 生:热闹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板书腊月),一直持续好长时间,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怎么样了? 生:结束了 (板书:腊月热闹正月初九)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 (腊月初八、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师:老师把重要的日子做成了日历,咱们来看一下,齐读一下吧。 (课件:日历。学生齐读) 四、研读课文 师: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部分,画画描写热闹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 师:画完了吗?把你画的场面推荐给大家。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生1:到了除夕可真热闹……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我觉得除夕的晚上大家都做年菜,穿漂亮的衣服,还放鞭炮,所以很热闹。 生2:我给她补充一下。到处是酒肉的地香味,出门在外的人都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很热闹。(默许地点头) 生3:门外贴着红红的对联,屋里贴着年画,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我觉得很热闹。 师:看来除夕的事情可真多,除夕的夜晚可真热闹。谁来把这个段落读一下? 生:读第4自然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a: 我觉得aaa读得不太好,他的句子读得不流利,没有读出除夕的热闹,还读得太快乐,那个“鞭炮声日夜不绝”他读成了“鞭炮声日夜不绝”,不好。我想读一读 生b:我觉得aaa读得还可以,但是呢他读得不够热闹。 生c:他还读错了一个字…… 师:老师认为aaa读得挺流利的,可没读出热情。你觉得应该读出啥样的热情? 生:我觉得出团圆饭应该读得很好吃,叫人很想吃才行。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很喜欢新衣服的感情。因为过年的时候我穿上新衣服我就很喜欢。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酒肉的香味飘出来的感情,因为过年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师:你会读了吗?就象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己试试吧。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aaa 生:有感情读课文 师:谁想和她较量一下? 生:有声有色得读课文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味,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师:刚才有同学不明白“守岁”是啥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举手,要求回答。守岁就是过年的晚上大家一起吃饭。 生:守岁就是除夕的晚上,出门在外的人赶回家里来,吃团圆饭。看联欢晚会,等着新一年的到来。 师:那么守岁你明白了吗?让我们重温守岁的情景。(vcd片 春节晚会,12点钟声响,人们欢庆新一年的到来。)看到了吗?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来到了。(课件上日历翻到了大年初一)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你画的这段中热闹的句子。 生: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孩子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你来看一下,为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呢? 找到了吗?找到了你来读一下。 生: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孩子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想说? 生1: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生2:除夕的晚上没有月亮,黑乎乎的,大年初一明月当空,人们可以出去。(学生小声议论,教师未做表示) 师:你们俩说的都是除夕在家里,大年初一都走出门,还有补充的吗? 生3:除夕的晚上哪一家都是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人们都很忙,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庙会也开放了,可以看美景。 生4: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很闲。除夕的晚上要赶做年菜,吃团圆饭。 师:除夕的晚上是热闹的,贴年画,穿新装,红红的对联,日夜不绝的鞭炮。而大年初一是比较悠闲的,人们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看美景,还可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谁想来读一读除夕的热闹和大年初一的悠闲?好我们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同学来打擂台。男生推荐……? 生:aaa 师:女生推荐……? 生:bbb 师:你想读啥?(问男生) 生:除夕的热闹 师:(对女生)那你就来读读大年初一。对男生:好,开始 生:两人分别读课文4、5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生1:我觉得aaa读得好,他读得很流畅,也很有感情。 生2:我觉得bbb读得好,她的声音很洪亮,而aaa的声音很小。 生3:我觉得他们读得都很好,aaa读得很有感情,bbb的声音很洪亮,他们都读得很流畅,但是呢aaa要是把日夜不绝读成“日夜不绝”就更好了。 师:也就是说各有特色,老师就送给他们一个“旗鼓相当,各有特色”的评价,好不好?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撇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 生:元宵节一学生读课文 师:除夕,大年初一过后,元宵节到了,春节的高潮到了。哎,同学们,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啥呢?让我们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为啥,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 生:讨论(教师下巡视) 师:好,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么样的。(ss你们小组吧) 生1: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元宵节的月光很明亮,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所以说元宵节是最热闹的。 生2:我来给他们补充一下,元宵节还要吃元宵,所以很热闹。 生3:元宵节有很多的灯,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很好看。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生4: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等里还有丁动作想的小铃铛呢……灯很多,所以很热闹。 生5:街上有各种冰灯,孩子子们好奇,大人们就会带着他们去看,街上人很多,就会很热闹。 生6:我给hhh提一个问题,如果元宵节那天刮大风,灯笼不就全部刮跑了吗? 生5:不会,元宵节那天不会刮大风。 生6:那要是刮呢? 生7:老铺的灯笼会刮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生8:元宵节那天的风会很小。就是刮大风,老铺的灯笼会挂得很牢的,不会刮跑。 师:老铺的灯会挂得很牢。即使有风也不要紧。元宵节除了灯还有啥? 生:还有月光 师: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月光是很好的。元宵节到处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老北京的灯会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我们这里也有灯会,来,看看去。(放花灯图片:宫灯 花灯冰灯龙灯) 师:各种各样的花灯,令人耳目一新,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生:(结合各种图片齐读图片下成语) 灯张灯结彩灯伙通明灯红酒绿 师:老北京的春节就要结束了,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读一下最后两段。元宵一上市, 生: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师:除夕是 生:热闹的 师:可没有 生:月光 师:元宵节呢, 生:恰好是明月当空。 师:处处 生:张灯结彩 师:整条大街 生:灯火通明 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生: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师:家中也有灯, 生: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等里还有丁动作想的小铃铛呢…… 师:除了看灯, 生:人们还会吃元宵 师:预示着 生: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 生:正月十九 师:春节 生:就结束了 师:人们 生:也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时好好看看我们的春节是怎么样过的,我们的春节也有那些习俗呢? 下面进入我们的作业超市: 大屏幕作业 1、写写你们家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2、…… 3、…… 4、…… 5、…… 生:一生读作业 师:下课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3
〖教材分析〗《老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对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简介。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春节习俗,充满了民俗文化的风情。
〖教学目标〗1.能够将课文中生字的字音读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文读流利。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4.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学情分析〗 有关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也很喜欢,因此可从学生自己过春节的经验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思路〗虽然老北京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但春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学生也很喜欢,教学中,首先运用生动的画面(图片和课件)再现春节的热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后,再整体感知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在读书讨论中,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热闹、大年初一与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后带领学生走进“作业超市”,进而达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日夜不绝”、“守岁”等词语。2.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放课件。)师:你看到了啥?感受到啥?师: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过春节,体会老北京的传统习俗。(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生:齐读课题。师:这是哪儿的春节?(指课件)生:老北京 (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师:是现在的北京吗?不是,是许多年前的北京,所以叫它 “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想去老北京的春节看看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18小声的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注音,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小声的读文。师: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呢?生:提醒大家“色如翡翠”的读音。师:小老师提醒的好,跟着读/谢谢你对大家的提醒。生:全班读。师:课文中的词语带上音节,你们会读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课件)生:自由读、齐读。 师:去掉音节,能读准确吗?生: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 师:认识了新词,那就高高兴兴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么样,哪个小组愿意带我们去看看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生:开火车读文。 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听的过程中有问题请举手。 生:读文,倾听。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随文指导朗读: 2段---师:从腊八开始,经过一个月后,蒜就泡的?醋也有?快流口水了吧,我们品品它的色和味吧。 (生齐读该句) 3段--- “年假”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啥假期呢? “年根”是啥时间呢? 师:(生读后)读得真好,听的也认真,鼓励他们和自己!师:听了六位同学的朗读后,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啥印象?(板书 “热闹无比” ) 师:让我们走进春节去热闹一番。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持续的时间长,到了正月十九,春节才结束。(课件)在这期间,还有许多重要的日子和特殊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用横线勾出还有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勾画。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日子和活动。生:汇报(师:像老师这样用简洁的话勾出来) (四)研读课文 深入探究 师:(指课件)同学们,看,老北京的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你想去体验吗? 这6个重要的日子里,你喜欢哪一天呢?就读哪个自然段,边读边勾句子。 生:读 勾画 〈4自然段〉师:你为啥喜欢除夕?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哪个段在描写除夕呢?(4自然段)师: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生: “家家、”(生想:春节的这个时候,我们每家也都在准备——腊肉 香肠,有啥味? )师:还从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生:那鞭炮声彻夜不绝。 (生想:有鞭炮、冲天炮。)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师:哦,除夕哪天各种鞭炮声从十二点开始,一点、直到天亮,响个不停,这就是彻夜不绝,真热闹啊!生:读该句“鞭炮声彻夜不绝”。师:除了鞭炮声,还有啥热闹之处?(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师: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回到春节的现场一起来守岁,手拿出来,一起倒数迎接新年。(课件,生倒数)师:对呀,从零点钟声开始一直到天亮,人们围坐在一起辞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师:小孩们,除夕夜你们一家在做啥?师:老北京除夕这天,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看庙会、守岁等等〈板书:热热闹闹辞旧岁〉。把书拿起来把热闹的除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来,读第四自然段。(齐读)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小结) 老北京的除夕真热闹! 〈5自然段〉 师:除夕过了,谁再来说说你喜欢啥日子?为啥?老北京的大年处一,你们喜欢吗?师:(配乐插图)这就是老北京的大年初一。你看到了啥呢? 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人们可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师指导有顺序的看图)师:你们不仅说话完整,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师:大年初一时,老北京的人们走出家门,有的逛庙会,有的看美景,还有的去拜年,到处都是热闹的味道,老北京春节的味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五自然段。师:小孩们,你们用朗读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大年初一,谢谢你们。师:同学们,大年初一的人们高高兴兴的逛庙会。除夕时人们忙碌而热闹的准备着,这让我们感受到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生:截然不同师:真能干!你们的感受和老舍爷爷一样的,让我们把自己和老舍爷爷的想法说出来。(生读句)大年初一,人们(板书:高高兴兴迎新春) 〈6自然段〉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还有哪个日子吸引你?为啥?生:读句。师: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一起到元宵节逛逛,各种各样的彩灯都挂起来了,处处喜气洋洋,你们想去看看吗?走!(课件)生:看灯。师:你们想用哪些词语形容热闹的灯景呢?生:说词。师:你们真是积累好词的能手。师:除了课文里说到的灯,想像一下还有啥形状的灯呢?生:想象。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置身五彩缤纷的灯海可真舒服。此时,我们虽然不能做灯,但我们能用朗读来体现灯的美丽。生:自由读、分组读(4个组),引读。(看课件)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老北京的元宵节是如此热闹,难怪老舍爷爷说“元宵一上市,春节的?就到了。生:读中心句。师:除了看灯,人们还会?(生答)元宵节时我们也要吃元宵,因为预示着。。。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引读)师:在元宵节里,老北京的人们 〈板书:快快乐乐逛元宵〉 〈7自然段〉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生答)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换来快乐的生活。 过年了,你们也张大了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师:小孩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年吧。生:读该段。 小 结:总结全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三个月,2008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龙泉的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4
老北京的春节对晋江的小孩来说陌生大于熟悉, 怎么上?多途径查找资料应该是最佳上策,但查找资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速度慢不说,而且复杂多样的网络提供的资料也难以筛选……
——是谁设下的“圈套” 学生在“多向互动”中提出好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通过阅读就能解决。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于是我建议小孩们多读几遍书,从书中找答案,在我的一句:看看谁能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通过读课文就把自己难以明白的问题弄懂。马上,同学们有的一个劲往书里钻,有的若有所思……看着一个个小脑袋恨不得“挖”出宝贝来时,我心里欣喜若狂,哎,你们落入圈套了吧? 是不是有新的发现?问题一出,“精灵鬼”王斯尘说:从《老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中知道,大街小巷到处有表演,我就想到——国庆节林老师你到北京参加全国辅导员风采大赛,你不就是表演木偶而且你还说大家都很喜欢呢?所以我觉得过春节时,最好是有机会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掌中木偶,让大家瞧瞧晋江人的厉害。此言一出,“晋江木偶”便随着哈利波特的那根“魔杖”到春节乐园里转一个来回,“精明眼”振毅来个回马枪:小木偶表演好,可以增添过年的一项游戏…… 正当大家兴致勃勃谈论晋江春节怎么过时,班上的小博士鲍国俊低头不语,平时像这类激烈讨论哪里少得了他呀,可此时他却苦苦思索着啥……于是,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博士今天你遇到啥难题啦?小博士一听直摇头:我读了课文,再加上整理了网上查找的资料,我发现过年有好也有坏:好的是过年是中国的特色,坏的是春节大人拜年总不忘送礼,真希望大人换种方式,例如送数码贺卡啥的。小小年纪能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着实不易,且此发言足此牵一发而动全身,“态度百变”的文听此时也频频点头,说:“可不是,过年了,不管离家多远的人,总要赶回家过年,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这点很好,但是呢有的人过完了年还要千里迢迢出门去,来回奔波,钱也花得多,真不划算……”话匣子一打开,怎么也关不住,没等文听坐下,富有爱心小天使之称的姚雅莉接过话“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好,但如果只是母亲一个人在准备年夜饭就很不好了,我建议全班应该一起做,特别是小孩子要参加,我们林老师设置的蓝丝带不正是教我们懂得感恩吗?……——都是鞭炮惹的祸 45个小孩,45种声音,他们奏起“百鸟朝凤”,各鸣佳音,我顺势一问:没错我们要学会用感恩的心面向生活,那你在课文中有发现哪些值得感谢的人和事?这时教室——恬静的学园也书香满溢,过不多久,一双双小手也高举过头等待发言,“态度百变”的文听抢先一步:从课文中我知道了,在鞭炮声中过春节,人们更欢乐了,所以我们要感谢制作鞭炮的人,而且我们如果没有买他们辛苦做的鞭炮,我们会更对不起他们,他们就是为了生活,才赚钱的呀……没等文听说完,反对声四起: “如果有人不小心被你放的爆竹烧伤,我们放得开心,受伤的人却要在全家团圆的时候住院好几天,大家的年也会过得不快乐了,他们不能成为我们感恩的人。” “很多爆竹一起放时,浓烟滚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那“噼啪、砰“的巨响更是吓死人”“以前我也知道放鞭炮危险,但没想到鞭炮还有这么多的环境污染,也脏也吵也危险,以后我要少放。”“不,以后不要放了,多可怕呀,我母亲说被炸伤的人有的眼球被摘除,有的被截肢,都变成残疾人了”……小孩们你一言我一语让学园流淌着一泓活水,让我更加相信其文本把辽阔的虚拟主机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学生,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学生,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还问题生成的虚拟主机 在这平等丰富的信息场里,一个个有个性思考的小孩在语言锤炼中成长,而我也为抓住小孩的每一次灵感闪现而激动不已,可当我沾沾自喜时,我发现鲍国俊不仅默不做声而且还两眼直往天花板瞧,于是我在国俊面前挥挥手,说:你在想啥呢?愿意告诉我吗?小博士说:过春节,我们都很喜欢过,刚才经大家一说,让我觉得过年好危险,我想,如果爆竹能变一变,发明更健康、好玩、安全的鞭炮,那小孩子就会玩得很开心。小博士一说完,班上那帮“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小家伙就说:那怎么才算是健康、安全的呢?小博士回答到:制作的材料可以换一换、改一改,林老师,我建议大家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绿色鞭炮,看看哪个小组最厉害。这么有创意的提议我当然是点头称赞的喽,可我也知道不要把千差万别的小孩揉成面团,送进“流水线”,打造成形状、大小、颜色,乃至口味都相同的“汉堡包”。因此,我说:我们将这次活动定为“阳光春节a计划”,你们可以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究,看最后谁能引领大家过个阳光春节,学会快乐语文。在我的一声令下,小孩们策划的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现采撷“绿色鞭炮”小队的活动片断与大家分享: “绿色鞭炮”小队的七名队员忙着设计自己的绿色鞭炮,他们的的请教家长,有的上网络资源搜寻信息,有的到图书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燕玲:今天国旗下讲话时,老师提到“让健康消费进我家”,我觉得可以制作一种绿色鞭炮,它的内部由录音机组成,装上带有鞭炮的录音带和闪光灯,一开开关就也闪光也有鞭炮声,也带劲也环保。铭杰:可以设计一种鞭炮是空心的,里面装入一些小石子,使用时使劲地摇动这种鞭炮,鞭炮就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多卫生。…… 课后,小孩们把零用钱省下来买材料,能找到的材料就千方百计寻找,文听同学在征得父亲同意后拆了一个能说话的小狗玩具,斯尘同学从小时候的玩具中找到了马达,当他们得意地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绿色鞭炮给我参观时,我的心再一次被这些花花绿绿的鞭炮,被小孩的心灵所感动,这呈现的是一份多么难得的精神食粮。 “阳光春节a计划”的活动还在继续,我的感动也时刻满溢学园,虽说是语文课,但所动态生成的问题却是下一节课“查找资料、研究问题、开展活动”的一个新起点,同时,学生多方对话的过程也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厚实底子,在多向对话的过程中,也让我明白45个学生就有45个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值得“深深挖掘” 的一面,每个学生都是值得我“细细品读”的一本书,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及精彩对话都将把我领入一个美丽新世界。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5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提要:《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小孩们感受到春节的那种热闹气氛,我就先让他们说说故乡春节的特色,再来进行对比感受。因此我把落脚点放在了读书上,运用观看画面、学生评一评、教师语言渲染、男女生比赛等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比如学习除夕一段,我首先让大家讲一讲我们当地除夕的特色,通过对比感受北京春节的不同,同时感受过年的热闹气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而且能将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成为备课的一个难点。我也把落脚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设计了“你认为他读的怎样”“小组交流”“男女生比赛读后,让学生当评委谈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精彩的发言,独到的见解,有滋有味的读书声充溢课堂。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春节的热闹,我在教学“春节的高潮”一段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元宵和除夕有啥不同?”学生们很快地回答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紧接着,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一个导演,你会准备哪些道具拍摄老北京的元宵节?你准备拍摄成一个怎么样的元宵节?问题一出,学生们兴致一下子来了,都热烈地讨论着。汇报时,学生们都能根据文中的描述,抓住关键词句,如灯多、人多、热闹等特点进行布景,营造出了一个处处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完后,再以选旁白演员为名,让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此段,感觉学生们读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预期。可见,若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老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简介了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风俗习惯,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漏出过大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然后再练习略读课文,找出春节“开始”“高潮” 和“结束”的时间。再细读课文,精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中心句。小组议论: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除夕为啥这么热闹?重点朗读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元宵节的灯有多有美有神奇。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天?引导学生尽量说得具体些。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6
之一
作者:蓝色雨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啥。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办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 蒜 醋 假 夕 鞭 戚 逛 驴 恰 盏 预 吉
(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 大蒜 香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恰好 几百盏灯 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
老北京的春节从啥时候开始?啥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啥?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故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 初一 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学后记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啥印象?(热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啥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啥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8
老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简介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本一
一、教材简析: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简介。全文共7个自然段。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开始、结束的描写,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二、基础性目标: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及5个新词。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
三、发展性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师还将适当放手,给学生留下小组合作的虚拟主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学法:
学生在课下要做好充分的预习,熟读课文,对课文及一些有关春节的知识做一了解。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办法学习本篇文章。
学生可以将故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出借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风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和说知道的传统节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课文分析:
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印象,通过找描写春节“开始”“”和“结束”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填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三)深入分析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找句子,谈感受,来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忙碌、以及快乐,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通过“”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我也设计了和故乡春节的比较,是学生和北京的春节拉近距离,亲身体会,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五)最后设计了过春节应注意些啥和制定春节计划,来告诉学生过一个安全、和谐、有意义的春节才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真正目的。
不足:课程设计,本人要求尽善尽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但课堂中总会出现新情况和设计时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还很多。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案范本二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师:让我们再走入课文,去体会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多姿多彩。
二、品读课文句段,体会感情。
1.小组交流自己欣赏的句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2.班上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从饮食描写来欣赏春节的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2)从场景描写来欣赏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从人们的活动方面来感受名俗文化的深刻。
3.再朗读,再体会。
4.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领悟表达特点,学习写作办法
1.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法。
2.课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3.小练笔:《我们的春节》
(1)写前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说自己过春节的经历
(2)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春节的特点,要有详略。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
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形近字组词
{逛( )狂 ( )
{拜( )掰( )
{宵( )霄( )
作业安排: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附录:
(一)《北京的春节》教学建议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 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办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啥,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自我问答:
阅读教学怎样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答:阅读教学始终要做到读与写的结合。我通过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中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形式在读中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气氛,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老舍先生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春节,写春节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放课件。)
师:你看到了啥?感受到啥?
师: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过春节,体会老北京的传统习俗。(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儿的春节?(指课件)
生:老北京 (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是现在的北京吗?不是,是许多年前的北京,所以叫它 “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想去老北京的春节看看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18小声的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注音,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小声的读文。
师: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呢?
生:提醒大家“色如翡翠”的读音。
师:小老师提醒的好,跟着读/谢谢你对大家的提醒。
生:全班读。
师:课文中的词语带上音节,你们会读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课件)
生:自由读、齐读。
师:去掉音节,能读准确吗?
生: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
师:认识了新词,那就高高兴兴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么样,哪个小组愿意带我们去看看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生:开火车读文。
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听的过程中有问题请举手。
生:读文,倾听。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随文指导朗读:2段---
师:从腊八开始,经过一个月后,蒜就泡的?醋也有?
快流口水了吧,我们品品它的色和味吧。 (生齐读该句)
3段--- “年假”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啥假期呢? “年根”是啥时间呢?
师:(生读后)读得真好,听的也认真,鼓励他们和自己!
师:听了六位同学的朗读后,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啥印象?(板书 “热闹无比” )
师:让我们走进春节去热闹一番。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持续的时间长,到了正月十九,春节才结束。(课件)在这期间,还有许多重要的日子和特殊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用横线勾出还有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勾画。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汇报(师:像老师这样用简洁的话勾出来)
四、研读课文 深入探究
师:(指课件)同学们,看,老北京的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你想去体验吗? 这6个重要的日子里,你喜欢哪一天呢?就读哪个自然段,边读边勾句子。
生:读 勾画
〈4自然段〉
师:你为啥喜欢除夕?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哪个段在描写除夕呢?(4自然段)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 “家家、”(生想:春节的这个时候,我们每家也都在准备——腊肉 香肠,有啥味? )
师:还从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那鞭炮声彻夜不绝。 (生想:有鞭炮、冲天炮。)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
师:哦,除夕哪天各种鞭炮声从十二点开始,一点、直到天亮,响个不停,这就是彻夜不绝,真热闹啊!
生:读该句“鞭炮声彻夜不绝”。
师:除了鞭炮声,还有啥热闹之处?(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
师: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回到春节的现场一起来守岁,手拿出来,一起倒数迎接新年。(课件,生倒数)
师:对呀,从零点钟声开始一直到天亮,人们围坐在一起辞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小孩们,除夕夜你们一家在做啥?
师:老北京除夕这天,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看庙会、守岁等等〈板书:热热闹闹辞旧岁〉。把书拿起来把热闹的除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来,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
(小结) 老北京的除夕真热闹!
〈5自然段〉
师:除夕过了,谁再来说说你喜欢啥日子?为啥?老北京的大年处一,你们喜欢吗?
师:(配乐插图)这就是老北京的大年初一。你看到了啥呢? 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人们可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师指导有顺序的看图)
师:你们不仅说话完整,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
师:大年初一时,老北京的人们走出家门,有的逛庙会,有的看美景,还有的去拜年,到处都是热闹的味道,老北京春节的味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五自然段。
师:小孩们,你们用朗读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大年初一,谢谢你们。
师:同学们,大年初一的人们高高兴兴的逛庙会。除夕时人们忙碌而热闹的准备着,这让我们感受到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
生:截然不同
师:真能干!你们的感受和老舍爷爷一样的,让我们把自己和老舍爷爷的想法说出来。(生读句)大年初一,人们(板书:高高兴兴迎新春)
〈6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还有哪个日子吸引你?为啥?
生:读句。
师: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一起到元宵节逛逛,
各种各样的彩灯都挂起来了,处处喜气洋洋,你们想去看看吗?走!(课件)
生:看灯。
师:你们想用哪些词语形容热闹的灯景呢?
生:说词。
师:你们真是积累好词的能手。
师:除了课文里说到的灯,想像一下还有啥形状的灯呢?
生:想象。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置身五彩缤纷的灯海可真舒服。
此时,我们虽然不能做灯,但我们能用朗读来体现灯的美丽。
生:自由读、分组读(4个组),引读。(看课件)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老北京的元宵节是如此热闹,难怪老舍爷爷说“元宵一上市,春节的?就到了。
生:读中心句。
师:除了看灯,人们还会?(生答)元宵节时我们也要吃元宵,因为预示着。。。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引读)
师:在元宵节里,老北京的人们 〈板书:快快乐乐逛元宵〉
〈7自然段〉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生答)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换来快乐的生活。 过年了,你们也张大了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小孩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年吧。
生:读该段。
小 结:总结全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三个月,20xx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龙泉的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识字,学认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 3、读懂每一段,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过年高兴吗?最高兴的是事啥?2、那你们想知道老北京过春节是啥样吗?下面就让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带我们去感受《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读提示:标出自然段的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检查生字。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点拨重点。(1)我会认。(出示认字表词语)请每组1号、4号同学起立领读,说说应注意啥。(2)我会写。(出示写字表词语)指名读,说说应注意啥。点拨字的音形义。给生字扩词。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词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4、检查读文情况(1)同座之间交替读文,互相倾听,给予帮助。(2)你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再读课文,文中提到了哪些日子,画出来。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教师随机板书。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四、积累好词好句文中有你欣赏的语句吗?找出来,读一读。五、布置作业查找资料:我国各民族及外国过节的习俗。板书设计: 腊八(开始)――腊月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高潮)――正月十九(结束)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抓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了解老北京的民俗,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教学过程:一、回忆大意、导入新课1、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啥印象?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板书:腊月 热闹 正月十九)提起春节,咱们有说不完的话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到老北京的春节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样过春节的。 二、入境学文,精读品味(一)指名分自然段读文春节有这么多重要的日子,哪个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呢呢?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感受,把印象深的段落做出记号。(二)精读重点段1、把印象深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啥,标注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理解感悟。 3、读后在小组内交流 (二)点拨交流描写除夕的段落1、预设: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启发,你为啥喜欢?(热闹)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除夕这一段,一起来看看这一段,看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3、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的读读这一段吧。4、指名读。倾听者想象着这热闹的景象。描写大年初一的段落1、刚才谁选的这一段?请你来读一下。2、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啥意思?自己读一读,联系着上一段的内容,体会体会,大年初一与除夕的景象有啥不同。 3、学生交流。 4、师小结: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描写元宵节的段落1、老舍爷爷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这是为啥呢?让我们年用心读课文,画出描写元宵节热闹的句子,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讨论 3、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元宵节明月当空,天上月光是很好的,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太美了,怎能不说春节的高潮是元宵节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6、老北京的春节就要结束了,谁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就要来到了。我们的春节是怎么样过的,我们的春节也有那些习俗呢?你还知道我国各民族或外国过年的习俗吗?板书设计:老北京的春节除 夕热闹 初 一 热爱生活 元宵节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10
《老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真挚感人,字里行间蕴涵了对北京浓浓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简介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我主要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通过阅读,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开阔眼界;课上实施开放性教学,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虚拟主机;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老北京过年的每个习俗的来历,查找各国、各族过年的习俗的有关资料。找有关作者的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编辑成册共享等,增强了学生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故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分析: 文章按时间顺序简介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以多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学生状况: 学生的识字水平较高,能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自学能力较差。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啥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办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Lenovo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Lenovo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 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啥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省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的灯。 师:你们可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小孩。那么灯准备好了,我们把它们挂在哪儿呢? 生:挂在大街上。 生:挂在一些商店门前。 生:挂在家里 师:导演们设计好了么,可以开拍了吗? 生:还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师:我们的录像里有了各种各样的灯,还缺啥呢? 生:(一时沉默,接着读书。)一人突然举手:还得有很多看灯的人! 师:我们拍好了录像,还得配上音乐和解说。我们来练练这一段的解说词,怎样?(配乐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7、请自读课文2、5自然段,在书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给学生创造与文本对话的虚拟主机,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搜集我们的故乡过年习俗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趣味说话。 1、同学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资料,你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劳动成果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现在,我们按照资料内容的先后顺序展示交流。请个小组推荐一至两名代表。 2、学生活动: 一个同学展示了奶奶泡得腊八蒜的照片,并对奶奶泡腊八蒜的过程进行了简介:奶奶从腊月初八那天就忙着泡蒜了。她先把蒜剥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进罐头瓶子里,然后往瓶子里倒醋,再盖上瓶子盖。半个月过后,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教师及时表扬,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的现象。) 几个同学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饺的照片,看春节联欢会的照片,门上贴着春联的照片。我随即指导观察,建议大家仿照课本第四自然段进行了说话练习:到了除夕可真热闹。下午,父亲在我家的门上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吃过晚饭,我和哥哥在放礼花。礼花太漂亮了,一会儿是红颜色的,一会儿是绿颜色的,一会儿也变成了金灿灿的星星。五颜六色的礼花不断的升上天空。鞭炮声日夜不绝。母亲和奶奶、婶婶在包水饺,连小妹妹也来帮忙。八点了,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看赵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学生展示了唱大戏、舞狮子等图片,我把这部分作为一组,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练习说话:过了初六,春节的高潮就到了。许多艺术团都来到街上演出。有舞狮子的,有踩高跷的,有唱大戏的,有玩杂耍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丰富多彩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潜能被激发起来。学生个个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二、练习书写。 1、本课有九个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个“规矩”。同学们闭上眼睛,眼前能浮现出这两个字吗?其余的七个字你觉得那些字较难写?谁愿意做小老师,指导这几个字的写法呢?(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难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生生互动,使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解决。) 2、学生练习书写、组词。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可以多写几遍,好写的字可少些或不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效率。) 三、拓展练习: 查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我重视了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逐步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习的安排缺乏弹性,如在写字这一环节中,写得也快也好的同学出现了无事可干的现象。 教学评析: 首先,这节课组织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歌谣导课、录像放映、导演拍片,教学过程一波三折,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其次,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并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次,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课安排了搜集资料、资料交流、运用资料说话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验。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了思维,增长了才干。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春节,谈北京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
2、说说对北京的认识。
3、教师导入:是呀,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那里的人们是怎么样过春节的呢?
二、自读课文,合作认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习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
(3)集体反馈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注意要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及书写的再强调。
(5)读课文,感知内容,在读课文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分段读,其他评价。
2、学生自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5、指名反馈。
6、讨论、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7、读课文。
四、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读完课文后,对北京春节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闹、高兴、有趣等)
2、教师导入,激发兴趣:是啊,北京的春节可热闹、可有意思啦,他们都做了啥,春节里有啥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呢?
3、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 活动 你的感受 开始 高潮 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的读文,我们能够感受到春节里北京城洋溢着怎么样的气氛?(学生根据上节的感悟,自由发言)
2、作者从哪三方面具体简介了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开始、高潮、结束)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反馈自学,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啥时候?(腊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体反馈,人们都干啥呢?(学生自由反馈)
3、教师进行归纳、整理。(小孩们、大人们)
4、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忙碌、快乐)
6、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洋溢着的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7、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8、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也都干啥呢?
(二)体会高潮时热闹。
1、指名反馈:时间?
2、指名读一读,其他思考: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啥?
3、指名反馈:热闹。
4、再读一读,讨论、交流: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时的热闹的?
5、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春节高潮的热闹,也让他们在录像中了解老北京春节一些特点活动。
7、读文,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啥节目?(灯展)
8、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9、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10、拓展延伸,结合录像的内容或是收集到的资料,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二)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啥去了?
3、教师小结:所以说春节是每一个人最休闲的时候,春节一结束,每一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所以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们,在欢度春节之后,也进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情感。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故乡过年的习俗。
3、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故乡的风俗。
附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篇13
【说设计理念】
“手捧着教材,为自己,更为学生,我必须怀着虔诚而也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积极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在宝贵的课堂岁月,和学生一起,召唤我们每一个心灵的日出。”窦桂梅老师如此向我们描述她的教学生活。读着这段文字我的内心充溢着幸福;我也思索着崔峦理事长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感受到心中涌动着责任。基于对教育美好境界的追求,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营造欢乐的课堂气氛,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启迪学生的思维灵动。【说教材】教材内容:《老北京的春节》是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2单元,以“过年”为主题中的课文。语言大师老舍先生饱含深情回忆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风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新词,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时间,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过程与办法:通过朗读,品味,Lenovo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读懂课文内容,读出感情,并能仿照课文说自己故乡春节的风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关键句段的意思,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生活的美好。【说教法】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语文课堂是啥?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碰撞、交流与分享的阵地,尽管有时觉得很累,但我却愿永远诗意地栖居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是的,我也愿意,为了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结合中年级学段教学要求,我有机地把多媒体演示、情境教学、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拓展阅读等多种教学办法杂糅,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说学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征。学习本文时学生往往注重春节的快乐,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学会表达。【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音乐激趣,读题质疑。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把耳朵唤醒,把生命思绪激起,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欢快的新春音乐,把学生带进老北京的春节。在板书课题时我强调易错字“北“的书写,引导学生读题,要求读出春节的热闹、喜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第二环节:检查预习,初读课文。“预习是语文学习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检查预习时我先用字词卡片检查学生学习字词情况,再用课件重点指导“拜”的书写,培养学生规范、端正书写汉字的好习惯。再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提出要求(1)课文主要简介了啥?(2)边读边做读书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环节:精读品味,读懂课文。“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韵味优美的歌谣把学生带入快乐的春节气氛中,此时,我让学生圈出作者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并按顺序说一说。交流汇报后,我出示2个句子①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就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②到年底,蒜就绿了,醋也辣了,非常好吃。从比较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魅力。精读文本,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他们划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热闹的句子,生生互动交流。针对很多同学不明白, “除夕”与“初一”都是热闹的,可作者为啥说它们“截然不同”呢?我通过细节品读和课件情景再现老北京春节画面,帮助学生感受到除夕的热闹是忙碌的,要贴对联、年画,做年夜饭等;而初一则是悠闲的,可以逛庙会,骑毛驴等等。品析“除夕”这一段,我要求学生画出中心句,并说说围绕哪一个词怎么样写具体?通过品词析句,向学生渗透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一段话的办法,以及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进行写作指导,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训练。时光匆匆,大年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撇下脚步呢,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更精彩的是啥?(元宵节)除夕和大年初一就够热闹了,老舍爷爷却说更热闹的是元宵节,为啥?让学生合作探究。并在集体反馈中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进行语句表达能力的训练。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节的热闹,感受生活的美好,我深情地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也处处是灯火,灯月相辉映,实在太美了,怎能不说是春节的高潮呢?大家再读读春节高潮的部分,读出热闹,读出快乐,读出喜庆!在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欢乐的朗读声中,我也被感染了,和学生合作朗读,平等、亲切的气氛充溢着课堂,其效果自然妙不可言。正如叶澜教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第四环节:学练结合,走向生活此时春节闹腾腾、热烘烘、喜洋洋的气氛感染了每一个小孩,那就来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春节吧!学生仿照文中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口语训练。在评议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分享创作的喜悦。最后利用课程资源,展示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千世界的精彩!【说作业和板书设计】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我设计了“热爱文学的你,表现语言才华;热爱书法的你,展示漂亮文字;热爱美术的你,描绘美好生活。小组分工合作办一期以春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彰显集体智慧。板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把文章的时间顺序以及结构展示出来,体现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特点,而且在关键字上用红粉笔书写,既突出了语言文字的内容,也洋溢着春节喜庆吉祥的气氛。
推荐站内搜索:上海海洋大学专升本、三星智力快车题库、考研现场确认需要带什么、2017国考报名入口、广州市公务员考试时间、中考成绩查询、河南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爱的教育读后感800、2016国考行测答案、初三毕业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