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创建经验交流材料
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笔者基于实践认为,要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办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
一、创新思路,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积极“融入”
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谈帮扶工作,就工会能力谈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积极融入上着力。
(一)积极融入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去
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工作,是工会组织始终牢记宗旨,进一步发挥好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以人为本工作基点的具体实践。因此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关心职工的疾苦为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党的温暖和工会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克服暂时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样性决定了帮扶工作的广泛性。工会组织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的同时,勇于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善于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做强、做大、做优工会的帮扶工作。采取自筹一部分,向同级政府(行政)申请一部分,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及广大职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工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加大对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及社会人士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气氛,做到一家有难,全社会帮扶,实现多赢。
(三)积极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工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对“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报告、情况专报或三方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时反映基层企业的愿望和职工的呼声,为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关部门对多项政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正落实工会源头参与、监督保障职能。应积极参加各类公用事业听证会,结合实际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职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职工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载体,探索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要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具有整体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体,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帮扶的救助系统
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应直接面对所有求助的困难职工,通过特困救助、免费职介、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四个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快捷帮扶和一站式服务。应抓延伸,实现紧急救助与网络帮扶的有效衔接,形成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动等办法多方融资,集中资金、物资、岗位,集中援助的服务方式,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困难职工实施入户帮扶、现场帮扶、岗位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绿卡”跟踪帮扶制度
“绿卡”跟踪帮扶制度是工会系统自下而上界定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包保,责任到人的一种帮扶管理模式。它以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为主要方式,把一定区域内特困职工和孤老退休职工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并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建立起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微机网络,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三)构建依法协调、法律帮扶机制,拓展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部分职工生活致困和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职工劳动权利被非法剥夺,造成生活困难,有的职工因为企业拖欠大量医疗费而致困,有的职工因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工会组织应着眼于建立依法协调、法律帮扶工作新机制,通过法律帮扶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难题。
三、创新再就业渠道,切实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
(一)做到认识到位,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政治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是一件关涉国计民生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工会应始终把促进再就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容,作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新的工作招法、更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把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推上新水平。
(二)措施到位,为开展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面对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和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对工会组织的真情期盼,工会组织应把握变化,超前研究,着眼长远,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要结合区域实际,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及时制定了再就业工作规划,出台推进工会系统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充实再就业工作队伍。要强化就业培训,加大再就业政策宣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动态,采取结构分析的办法,按照市场需求开展了“订单式”培训,紧盯“市场行情”,做到“供需对路”。要把再就业培训与劳动部门推行的劳动岗位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围绕岗位转,人才紧跟订单走,使经过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不仅能及时找到工作,而且与岗位供求相一致,提高培训就业率。各级工会要整合社会资源寻求岗位,特别是积极与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联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工会再就业基地,建立空岗联系制度,及时推荐条件合适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工会应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经营领域,在促进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双赢”;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联合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实现用工信息集约化,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发挥再就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实现“1+1群”的规模效应。要依法监督,保障职工劳动就业权,工会组织要在企业改组改制中积极维护,认真履行源头参与和监督保障的职责,坚持对改组改制方案、下岗分流方案、企业用工方案,依法落实职代会的权利,严把职代会审议、通过关,既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也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总之,工会组织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去探索和创新,构建起党委领导,行政主导,工会运作的工作格局,发挥自身优势,汇集社会合力,才能有情有形地把帮扶工作做好、做实。惟有形成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为主旨的工会纵向帮扶网络;形成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的横向快捷帮扶系统;形成以物质帮扶、资金帮扶、岗位帮扶、法律援助、助学帮扶、医疗帮扶、协调帮扶为内容的全方位的立体帮扶体系,才会从根本上提高工会帮扶能力,开创工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篇: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交流材料
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笔者基于实践认为,要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办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
一、创新思路,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积极“融入”
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谈帮扶工作,就工会能力谈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积极融入上着力。
(一)积极融入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去
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工作,是工会组织始终牢记宗旨,进一步发挥好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以人为本工作基点的具体实践。因此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关心职工的疾苦为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党的温暖和工会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克服暂时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样性决定了帮扶工作的广泛性。工会组织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的同时,勇于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善于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做强、做大、做优工会的帮扶工作。采取自筹一部分,向同级政府(行政)申请一部分,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及广大职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工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加大对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及社会人士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气氛,做到一家有难,全社会帮扶,实现多赢。
(三)积极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工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对“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报告、情况专报或三方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时反映基层企业的愿望和职工的呼声,为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关部门对多项政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正落实工会源头参与、监督保障职能。应积极参加各类公用事业听证会,结合实际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职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职工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载体,探索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要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具有整体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体,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帮扶的救助系统
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应直接面对所有求助的困难职工,通过特困救助、免费职介、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四个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快捷帮扶和一站式服务。应抓延伸,实现紧急救助与网络帮扶的有效衔接,形成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动等办法多方融资,集中资金、物资、岗位,集中援助的服务方式,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困难职工实施入户帮扶、现场帮扶、岗位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绿卡”跟踪帮扶制度
“绿卡”跟踪帮扶制度是工会系统自下而上界定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包保,责任到人的一种帮扶管理模式。它以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为主要方式,把一定区域内特困职工和孤老退休职工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并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建立起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微机网络,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第三篇:积极创建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调查研究报告
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笔者基于实践认为,要真正实现帮扶工作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办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
一、创新思路,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的积极“融入”
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谈帮扶工作,就工会能力谈帮扶效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积极融入上着力。
(一)积极融入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作中去
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生活,做好帮扶困难职工特别是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工作,是工会组织始终牢记宗旨,进一步发挥好新时期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以人为本工作基点的具体实践。因此要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同时,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重,以关心职工的疾苦为重,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把党的温暖和工会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使包括困难职工在内的广大职工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克服暂时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二)积极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困难职工的帮扶需求多样性决定了帮扶工作的广泛性。工会组织要在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的同时,勇于跳出自我循环的小圈子,善于借助“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合力,做强、做大、做优工会的帮扶工作。采取自筹一部分,向同级政府(行政)申请一部分,组织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及广大职工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帮扶资金和物资。工会组织应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加大对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及社会人士义举的宣传报道工作,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扩大其社会知名度,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困难职工,人人参与帮扶工作的良好气氛,做到一家有难,全社会帮扶,实现多赢。
(三)积极融入到整个社会保障大体系中去
要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新体系过程中,发挥工会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面对“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的执行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相继推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调研报告、情况专报或三方协商会议等多种方式,向政府(行政)及时反映基层企业的愿望和职工的呼声,为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促使相关部门对多项政策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正落实工会源头参与、监督保障职能。应积极参加各类公用事业听证会,结合实际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和职工承受能力等因素,代表职工提出有根据的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创新载体,探索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要在构建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的实践中,努力摆脱过去多年来形成的帮扶工作的观念定势和思维惯性,认真研究分析新时期帮扶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以科学务实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创新帮扶载体,探索出具有整体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的帮扶困难职工新模式。
(一)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主体,建立快速知情、快捷帮扶的救助系统
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应直接面对所有求助的困难职工,通过特困救助、免费职介、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四个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快捷帮扶和一站式服务。应抓延伸,实现紧急救助与网络帮扶的有效衔接,形成横成片、纵成网、广域覆盖的帮扶工作格局。要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发动等办法多方融资,集中资金、物资、岗位,集中援助的服务方式,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对困难职工实施入户帮扶、现场帮扶、岗位帮扶、助学帮扶、医疗帮扶等,通过一件件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桩桩具体工作的落实,让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全面推行“绿卡”跟踪帮扶制度
“绿卡”跟踪帮扶制度是工会系统自下而上界定帮扶对象,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动包保,责任到人的一种帮扶管理模式。它以层层签订包保责任书为主要方式,把一定区域内特困职工和孤老退休职工的帮扶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人头,并按照家庭状况清、特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要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建档立卡,形成规范的特困职工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建立起特困职工动态管理微机网络,做到随时发现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
(三)构建依法协调、法律帮扶机制,拓展帮扶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部分职工生活致困和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职工劳动权利被非法剥夺,造成生活困难,有的职工因为企业拖欠大量医疗费而致困,有的职工因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使生活陷入困境,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工会组织应着眼于建立依法协调、法律帮扶工作新机制,通过法律帮扶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难题。
三、创新再就业渠道,切实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
(一)做到认识到位,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政治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是一件关涉国计民生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工会应始终把促进再就业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容,作为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途径,作为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新的工作招法、更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把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推上新水平。
(二)措施到位,为开展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面对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和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对工会组织的真情期盼,工会组织应把握变化,超前研究,着眼长远,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要结合区域实际,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及时制定了再就业工作规划,出台推进工会系统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充实再就业工作队伍。要强化就业培训,加大再就业政策宣传,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要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动态,采取结构分析的办法,按照市场需求开展了“订单式”培训,紧盯“市场行情”,做到“供需对路”。要把再就业培训与劳动部门推行的劳动岗位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围绕岗位转,人才紧跟订单走,使经过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的下岗失业人员,不仅能及时找到工作,而且与岗位供求相一致,提高培训就业率。各级工会要整合社会资源寻求岗位,特别是积极与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联系,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建立工会再就业基地,建立空岗联系制度,及时推荐条件合适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工会应积极支持和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经营领域,在促进企业提高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企业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双赢”;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联合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实现用工信息集约化,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发挥再就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实现“1+1群”的规模效应。要依法监督,保障职工劳动就业权,工会组织要在企业改组改制中积极维护,认真履行源头参与和监督保障的职责,坚持对改组改制方案、下岗分流方案、企业用工方案,依法落实职代会的权利,严把职代会审议、通过关,既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也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四篇: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建设经验材料
为了使困难帮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尽心竭力为困难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石化提升工作作为,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两个保障,一个跟踪,确保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发挥作用。
两个保障:即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为了使送温暖工作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3年前,**石化公司就设立了“送温暖基金”,形成了送温暖工作的
长效机制。为了使长效机制发挥好作用,**石化不断强化工作力度,制定了《送温暖基金管理实施办法》,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的送温暖基金管理委员会,并在公司工会设立送温暖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定期召开公司困难职工帮扶会议,汇报困难职工跟踪情况,讨论确定每年所需要的困难补助资金的计划,明确筹资渠道及使用原则;通报上一年度职工困难补助基金使用情况;讨论决定本年度的困难帮扶工作。为了使“送温暖基金”具备足够的资金能力,**石化在资金筹集上下功夫,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筹集,在上级、企业及企业工会拨付部分资金的同时,**石化每年都发动公司员工开展“献爱心”活动,用员工的爱心捐款充实“送温暖”基金,据了解,仅2014年,这个公司广大员工就为困难员工捐款了11.97万元。通过多种渠道,这个公司“送温暖基金”得到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个跟踪,即对困难员工生活情况实行动态跟踪。为了动态掌握困难人员的全方面情况,确保及时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去年,**石化也进一步规范管(敬请期待本站 更好文章:wWW.HAOworD.coM)理,对每一名特困员工建立了困难员工档案表,对其家庭收入、住房情况、致困原因、自救能力、健康状况等18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统计造册。根据档案表,公司工会定期通过各基层工会跟踪了解困难员工的生活情况,并作为合理、公平、及时帮扶的依据,确保把“送温暖”基金用好,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时候。
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石化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特困职工帮扶层面和帮扶资金上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2014年,这个公司通过节日慰问、特困帮扶、金秋助学等送温暖活动的开展,对困难员工、离退休人员、员工遗孀、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以及困难家庭上学子女,共927人次,进行了近百万元的资金帮扶,有效促进了和谐企业的建设。
第五篇: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全力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救助长效机制
重视困难职工救助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职工群众的意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工作,打造了“春风行动”、“送温暖工程”和“金秋助学”等一批帮扶工作品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好困难职工的救助工作,事关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和根本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是工会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困难职工救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群众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困难职工救助工作。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要发挥“第一知情人、第一责任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职责,结合“千企大走访”活动,工会干部要经常深入到企业(车间、班组)、镇街(村居)和职工中,逐人逐户地做好摸底排查工作,重点对困难职工的吃、穿、住、医、养老、子女上学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全面真实地掌握每名职工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区别不同情况、逐户进行登记,建立详细的困难职工档案。除了市总送温暖活动建立 - 1 -
的困难职工档案信息外,各企业工会还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因病和突然遭遇重大变故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情况,及时建立档案,随时将本人详细信息、致困原因上报市总工会,确保困难职工一户不漏地纳入救助范围。排查摸底工作要深入细致,对确需救助的困难职工要及早做出安排,及时给予救助,对因工作不细、作风不实、弄虚作假等造成困难职工得不到生活救助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级工会要在全面摸底的情况下,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困难职工家中,认真做好慰问救助工作。要真正关心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从思想上、心理上给以安慰和关怀,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排忧解难。要发挥协调和服务作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不同渠道进行救助,形成长效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各级工会在切实做好救助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完善困难职工救助体系,制定规范的救助标准和程序,逐步建立起困难职工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救 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真正使困难职工能够得到有效救助,真正体现党委、政府和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关怀和温暖。
- 2 -
推荐站内搜索:面试准考证打印入口、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八个字激励短句、名人传读后感500、河南自学考试服务平台、河南工程学院专科录取分数线、假期见闻作文安全心得体会范文、句句深入人心的经典句子、博大致睿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