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啥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啥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啥?或是有啥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也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啥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啥?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么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啥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啥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啥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文言文阅读测试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发展关系到高考语文改革的整体进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辕北辙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南辕北辙》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南辕北辙》阅读答案及翻译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南辕北辙》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

  《南辕北辙》参考答案:

  一、1.想要    2.何、啥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翻译: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啥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也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呢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啥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办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强化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进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啥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办法。第一小题是简介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啥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例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啥?”“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么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啥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也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3)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啥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4)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南辕北辙、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语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还记得学习寓言的办法吗?

  二、理解题目意思。

  1、出示辕和辙的课件,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啥发现?(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学习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1)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 北 目的 行动)

  (2)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啥?理解生字“硬”,“硬要“啥意思?给“硬要”换一个词语。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啥?(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执迷不悟)

  (3)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啥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1、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2、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3、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你同意他的“理由”吗?为啥?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啥?(“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 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 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一个啥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啥?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么样?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啥?后一个“越”强调了啥?(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结果适得其反。)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呢„ 尽管„可„ 无论„„都„„ 不管„„都„„ 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啥?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xx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xx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个例子说说。

  五、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好动是小孩的天性,“动作”能成为语文教学中高效的辅助手段。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我就把表演引进课堂学生为了表演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一下,必须读好“剧本”--课文,必须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故事的情节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就自然产生了,对课文内容也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我要学”的意识被唤醒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次次的尝试表演中,对课文内容熟悉、理解一次次加深,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后。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利用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小孩们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南辕北辙》。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完课文后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没想到学生并不需要教师按部就班的引导,自己通过读书不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对话,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更能自己通过读书、感悟明白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并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延伸到生活中。还能辩证地思考问题。更可喜的是,当小孩们说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时候,郭云鹏质疑说:地球是圆的,所以即使南辕北辙也能到达目的地,这个故事有些过时了。接着我让小孩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最后的结论用小孩的话说就是:即使南辕北辙有时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所付出了时间、人力、物力不知要比要正确的目标多多少倍,所以做事不能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例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南辕北辙》教学片断及反思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小孩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新课改革的魅力所在。比如在教学《南辕北辙》一文时,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课堂情景如下:

  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南辕北辙》这一课,和以往一样,课进行得非常顺利。正当我要对这一课进行小结时,一个平时十分调皮的学生举起了手。

  “向尚,你有啥啥问题?”

  “老师,我认为这篇课文不对,因为他这样走,也能走到楚国去。”

  教室里发出了哄笑声。

  “真的,老师,他如果一直走,就可能绕地球一圈,就到了楚国。”向尚红着脸争辩。

  学生们都不解地望着向尚。

  正在这时,也一个同学举起了手,“我认为向尚说的对,因为地球是圆的,麦哲伦就曾经环球一周。”

  向尚高兴地说:“我也是这个意思。”

  “麦哲伦是谁?”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麦哲伦是……”

  向尚声音响亮地向同学们简介了起来,其他学生听得也津津有味。

  “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是不肯罢休,都争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书呗!”向尚自豪地回答,这个一向被同学们认为不听话的学生第一次尝到了被人佩服的滋味。

  正在向尚得意的时候,张佳反驳道:“我认为这个人也不能到楚国去,因为他的钱可能不够多,没到楚国就花完工了。”

  “对,还有可能遇到大海,没有船,就不能走了。”

  “还有可能没到楚国,那个人就老死了。”

  学生们都笑了。

  “看来,前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是非常有趣,那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学习到啥吗?”

  一阵沉寂。

  “老师,我从中知道了每一个人做事要有自己的正确目标。”

  “我知道了多看书能获得很多知识。”

  ……

  新课改提倡开放的课堂,要求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呢?从这一个课堂片断中不难看出,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善用教材,善待学生,让新教材真正地成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让宽容充斥我们的课堂,进而让学生在语文这个小课堂中去真实地感受生活这个大课堂,为学生发挥个人的潜能提供充足的时间,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假如你遇到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你想对他说些啥?

  生:我想对他说:“你应该听从朋友的劝告。”

  生:我想对他说:“你走的方向反了,到不了楚国。”

  生:我想对他说:“你错了,要及时改正,这样你才能到达楚国。”

  生:我想对他说:“如果你听朋友的话,你很快就能到楚国了。”

  …………

  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

  说:“你虽然带的钱多、马夫好、马也好,但你走错方向了,永远也到不了楚国了。”

  生: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几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搞清楚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有多么好,也无法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标。

  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

  你想去楚国,可是从家走的时候方向错了,而且你的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可能你想,绕一圈就能到得了楚国,可是地球一圈是40076千米,就是你的马能跑到200千米,也得跑200380天,相当于562.8651685年,你能到得了吗?

  不听劝告,自然也会得到不听劝告的惩罚。你要是听了,现在你肯定能到楚国了。你说你的马好,赶车人的本领大,盘缠带的多,这些都不是理由。如果这样就能到你去的地方,那所有人都会这样了。方向错了就大错特错。

  我很想知道你不接受别人的劝告是为啥。难道别人说得都不对,就你对?如果你不是这样想的,那就请你反过来走正确的方向。如果你不想这样,那你就不可救药了。我还是希望你自己改正,这样你就会认识到自己犯了哪些错误,你就会立刻改正。

  我想对去楚国的那个人说

  我想对去楚国的那个人说:“我觉得你应该听朋友的劝告,就算你往北边走可以到楚国,但是呢你的命也不可能有那么长,所以你更该去珍惜时间。人们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有钱也怎么样,钱买不了时间,钱也不是万能的。我希望你不要再这样走下去,不要以为优越的三个条件是万能的……”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寓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也知道了许多寓言故事,知道了哪些呢?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掩耳盗铃》、《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的故事。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故事《南辕北辙》。

  生: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辕是啥意思?辙是啥意思?

  生:老师我想问一问:南辕北辙是啥意思?

  师:这两名同学真善于动脑,相信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爱问是小孩们的天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造的开始。老师不仅要保护小孩的好奇与爱问,更要培养这种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播放录像,初读感知。

  播放录像,形象感知:播放《南辕北辙》的故事,看完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啥?

  生:我看到一个人应该往南走,他却往北走,方向错了。

  生:我看到这个人的朋友劝他,他根本不听。

  师:读一读课文,看通过读你也有啥收获。

  生:我也知道了这个人的朋友叫季梁,他多次劝他的朋友,但他的朋友就是不听。

  生:我还知道了季梁的朋友到不了楚国。

  [直观、形象的图画,学生由看、听到说再到自己尝试着去读、去悟,兴趣被激发、迁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也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三、学文识字。

  1.刚才读课文时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你是用啥办法学习的。

  生: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

  生: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一点也不透风,还能组词“坚固”、“牢固”。

  生: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它的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生:“奔驰”的“驰”我在“驰中牌”肴驴肉包装袋上见过。

  生:我们小组发现“梁”和“高粱”的“粱”,上半部是一样的,下半部不一样。

  生:我们给“恳”找了许多朋友“跟、根、很、狠”,我们能给它变字形小魔术。

  [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发挥,在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交流中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得以体现。不难发现,发自学生口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教师备课中不曾有的。]

  四、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读文交流,汇报读书收获。

  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解”就是“不理解,不明白”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这个人虽然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但他的方向错了,结果是到不了楚国的。

  生:我想提一个问题:“固执己见”是啥意思?

  生:“固执己见”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劝告。

  生: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犟”。(生笑)

  生:“诚恳”是啥意思?

  生:非常真诚。

  生:我从“季梁再次诚恳地说”中体会到了季梁多次劝说他的朋友。

  生:我从“不怕,我的马好。”“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体会到了这个人一点儿也不听劝。这就“固执己见”的表现。

  生:我真想教育教育他。

  师:你怎么教育他?

  生:你的方向错了,即使你的马再好,旅费再多,车夫技术再高,也到不了楚国。

  生:我能想像出这个人以后的情景:这个人走啊,走啊,有一天,他的马跑不动了,旅费也花光了,车夫也累坏了,他们只好坐在了地上,这时他后悔极了,心想:我明明走错了,怎么就不好好想想呢?朋友啊,我当初听你的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生哄堂大笑)

  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生:我觉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如果你走在路上,一个陌生人骗你说:“你奶奶病了,正在医院里。叫你去呢。”你能听吗?对别人的劝告要分析。

  2.体会寓意。

  师:现在大家明白“南辕北辙”是啥意思了吧?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个人他去楚国明明应该往南走,可他偏偏往相反的方向去,结果他是到不了楚国的。

  生:我想“南辕北辙”就是你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你的目标的。

  生:我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一点启发:方向错了,是到达不了目标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的情感被真正激发,热情的火焰被点燃,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辩论,学习知识、产生情感的体验比教师的讲更深刻,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看大家跃跃欲试的样子,一定读得比他们好,那就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吧,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看看谁是你们小组的“今日之星”。(生小组内读,互评。)

  [在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去读,会有更多感悟,可谓情由心生,加上小组内加动作表演性的读,既做到了全体参与,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很多的字,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啥事,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五、课外延伸。

  1.学生自主设立作业:我想有感情地读课文;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父亲母亲听。

  2.布置作业:搜集寓言故事读一读,下一节课讲给同学听。

  〖教学后记〗

  我在教学之前,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完后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我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没想到学生并不需要教师按部就班的引导,自己通过读书不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对话,还能展开想像,更能明白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并进一步延伸到生活中。看来,只要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也受到很多启发,真是教学相长。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认读四个生词,理解“盘缠”的词义。

  3、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询问学生每天上学都怎么来到学校,有坐公交车来的吗?坐几线车?如果让你上道对面坐车,能按时到校吗,为啥? (让学生初步体会如果方向错误,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

  师:但古代有一个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边,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达目的地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师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解释文题

  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也是啥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

  师: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词

  师:课文都读完了,有不认识的词吗?这课生词很少,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出示书中4个生词,指名领读。)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盘缠”。

  (三)讲读课文

  1、 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这几个词。

  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回答的话,用~~~~~线画出,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并板书“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这几个词。

  5、练习朗读四次对话。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

  6、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

  7、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啥呢?

  8、这个人虽然马快,车夫好,盘缠也多,但是呢他方向错了,再好的条件也只能使他离楚国越来越远,而且他还不听别人善意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国的。

  9、师: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啥意思吗?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啥道理呢?

  四、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教师再拓展几个寓言,让学生查找并了解寓意。

  五、板书设计:

  方向错误越走越远 不能到达

  马 快

  车夫好

  盘缠多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也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呢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啥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办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强化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进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啥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办法。第一小题是简介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啥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例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啥?”“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么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啥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也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4)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啥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5)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过程:

  谈话:看看你的语文书和用品都准备好了吗,我看我班的同学很聪明,这堂课像课间那样开心快乐,目光聚焦到我这里,喜欢故事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寓言故事。喜欢吗?

  齐读课题,能读地轻快点吗?指读指读,闭着眼睛说出这个成语,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要求:声音读出来,第二个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有的同学读完第一遍,已经读第二编了。

  读两遍的举手,请你读第一段,看看谁听的最认真,奖励读第二段。

  指读第二,第三段,第四段有点难读,请你想一想,其他也想一想。

  生读,你再想想,他很——奇怪,你能读出奇怪的感觉吗?他怎么都想不通。齐读。

  我觉得还不够奇怪,你再试试看。有点了,你再试试看。眉头都皱起来了。是啊,齐读。

  你读得最认真了,奖励你读第五段。

  奖励你读第六段。这时候你——更奇怪了,再读。。

  奖励你读第八段。我有点不明白了,啥是好把式?

  生:驾车的本领很好。

  如果一个人是划船的高手,我们就叫他——划船的好把式。……讲解好把式。

  两个同学齐读第九段。

  看来有点难读,我们和他们一起读读好不好、

  齐读。

  再请你读一遍,有进步了。

  奖励你读第十段,有个轻声词语,请你全出来。了“盘缠”读。谁知道盘缠的意思?

  生:铜钱,银两,

  放到家里的钱叫盘缠呢?

  生:出去旅行身上带的钱。

  木管聚焦,看眼睛亮,板书“盘缠”,解释多用舟为工具,缠在要脚尖。缠绕读,头顶上有个小点不要忘了,写三遍,看谁写得最好,奖励读最后一段。有一个人头抬得最高,有的用脑子挤了挤。字写得很漂亮啊。有同学多写一遍。

  看看谁拿书最漂亮,他好,他好,奖励大家齐读。

  这个故事好玩吗?有趣吗?你把最好玩的地方读出来。

  生:读最后一段。

  师: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桌子很硬,硬要往北走是这个意思吗?

  生:倔强、执意。

  朋友劝了他几次?

  生:三次,画下来。

  这个人回读了几次?

  生:还是三次,波浪线画下来。

  接下来高难度的挑战,谁能把朋友的提醒背下来,谁能把这个人的话背下来,我一会就请他表演。

  谁挑战:

  我们评价他们表演得怎样。听得最认真得到下一次表演机会。

  我要请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用扮演朋友,也扮演这个人。

  生齐读前三段,请一个同学表演。

  再练练谁能超过他,我大拇指送给他。

  生练习。

  这个人想去楚国,朋友劝他……导读。归结。

  故事学完了,木管聚焦到老师这里,你读懂了啥呢?你想对南辕北辙的人说啥呢?

  生:我想说,他到不了楚国。

  生:我想说……

  生:我想说……

  生:我想说……

  生:我想说……

  合上书,看到黑板来。我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很奇怪,难道这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吗?难道他准备的不够充分吗?

  生:他准备了很多盘缠

  生:他忘了准备地图,搞不清方向。

  师:准备很充分,目标很明确,原因就在于方向走错了。对了,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准备再充满,目标再明确,搞不清方向也会成功。

  默写两个南辕北辙。

  你刚才表演了故事的中间部分,你再练一练,把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也加上去。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解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齐读课题)

  1、解题:认识“辕、辙”.

  师: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啥?(都带车字旁)“辕”是车前驾牲口的两根长木头。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辙”车轮走过的痕迹,指道路。“南辕北辙”要去的方向是南方,车子却朝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二、  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a还有哪个词不理解?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盘缠”——

  “好把式”——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

  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啥意思好车夫。

  b

  三、 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师:故事的内容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啥。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师:从这一句,你知道了坐车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2、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课件出示:

  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也是怎么样回答的?

  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师: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

  5、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

  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啥?指名回答。

  四、播放历史故事《南辕北辙》,升华认识与感受。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个别学生不愿努力,却期盼着通过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好动是小孩的天性,“动作”能成为语文教学中高效的辅助手段。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表演这一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我就把表演引进课堂。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后。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利用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也是三件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在陶先生的教学思想中“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表演就是“做” 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配角”,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课堂气氛,也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心理学家盖兹曾说过:"没有啥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啥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表演正是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学生为了表演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一下,必须读好“剧本”--课文,必须将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故事的情节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就自然产生了,对课文内容也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我要学”的意识被唤醒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次次的尝试表演中,对课文内容熟悉、理解一次次加深,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南辕北辙》同课异构,教后感受颇深.

  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并未满足于使学生读懂一个故事,感悟一个道理。在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后,我立即用生动的语气向他们简介了寓言在我国的发展史,及其表达的特点,让他们在深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对寓言这种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他们对祖国悠久的文化史的赞叹之情也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很好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他们由这一个寓言故事的学习,发展到喜欢这种文学体裁,进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大量阅读这种文学作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例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课堂上, 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中,针对楚国人能否到达楚国的问题,学生产生了“能与不能”的两种看法。我及时的抓住了这一有价值的生成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同学们围绕着自己的观点以正反方为单位集思广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问题的答案也逐渐变的明朗。有句名言说的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历史背景,人生经历,知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办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小孩们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南辕北辙》。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完课文后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没想到学生并不需要教师按部就班的引导,自己通过读书不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对话,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更能自己通过读书、感悟明白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并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延伸到生活中。还能辩证地思考问题。更可喜的是,当小孩们说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时候,郭云鹏质疑说:地球是圆的,所以即使南辕北辙也能到达目的地,这个故事有些过时了。接着我让小孩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最后的结论用小孩的话说就是:即使南辕北辙有时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所付出了时间、人力、物力不知要比要正确的目标多多少倍,所以做事不能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昨天学《南辕北辙》,说到那个人能不能到楚国时,大部分的学生纷纷摇头。忽然,一双小手举起来了,是班长,他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他能到楚国。”学生哗然。我不动声色:“说说你的理由。”他理直气壮地说:“因为地球是圆的,背道而驰,花的时间会多一些,但最终是能到楚国的。”我笑了,这个观点,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是一位老师提出来的。我问学生:“你们赞同吗?”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疑惑不解。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地球,确定了两个地点。学生恍然大悟。我也问他们:“那是不是说这个人这样做就可行了呢?”学生议论纷纷,很快,几个小孩就站起来反驳:“这样做,会花费许多不必要的钱和时间,是不可行的。”“这样做,是浪费。”

  看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差不多了,我说:“那我们来分角色读吧。”没想到学生却不赞同,他们说要来表演。看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同意了。学生们马上分小组演起来。我看看他们表演的情况,选了两个比较好的来演给大家看。没想到学生也有提议,要男女生比赛。他们表演得兴高采烈,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给表演的同学提了一些意见。

  我的课堂比较民主,学生很喜欢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南辕北辙、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语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还记得学习寓言的办法吗?

  二、理解题目意思。

  1、出示辕和辙的课件,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啥发现?(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学习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1)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 北 目的 行动)

  (2)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啥?理解生字“硬”,“硬要“啥意思?给“硬要”换一个词语。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啥?(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执迷不悟)

  (3)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啥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1、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2、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3、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你同意他的“理由”吗?为啥?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啥?(“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 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 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一个啥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啥?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么样?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啥?后一个“越”强调了啥?(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结果适得其反。)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呢„ 尽管„可„ 无论„„都„„ 不管„„都„„ 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啥?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xx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xx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个例子说说。

  五、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②、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2、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3、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4、情感目标

  做啥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办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听过故事中的故事,例如“山上有座庙”。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啥故事?

  对,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解题

  1、通过课题你了解了那些知识?

  2、理解“辕和辙”。

  三、初读课文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提问:

  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

  师:课前让你们预习,你们能把课文读通读准吗?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并理解词语

  南辕北辙   季梁  遇到   行驶   楚国  不解   应该 

  奔驰    虽然   旅费   诚恳    驾车    固执己见

  ①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

  ②老师给小组长发生字卡,由小组长帮忙检查,并汇报检查情况

  四、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默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质疑:

  ①、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

  ②、季梁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那个朋友是怎么说的?

  ③、从中反映出了季梁是一个啥样的人?

  ④、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啥?

  ⑤、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师:大家看,这是我们数学课上学习的方位坐标,我们都知道上北下南,楚国在南面,马车本应往南,他却往北走,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他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与付出的行动

  ⑥、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啥呢?

  ⑦、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啥意思吗?这个故事它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啥道理呢?

  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啥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五、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能给大家讲讲吗?

  六、课堂总结

推荐站内搜索:执业药师成绩查询、电影观后感800字、湖北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成人高考报名费、公务员准考证、浙江省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我的名字作文、专升本网教报名、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2013专升本成绩查询、

《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南辕北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230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