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浅谈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浅谈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浅谈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

浅谈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意志的形成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所以,小学德育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德育内容,优化德育办法,建立科学的德育目标。本文围绕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最终体现在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促进学生过有品位、有尊严、有道德的生活上。对当前小学德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和阐述,从营造学校育人气氛、教师素质、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家校合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求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强化德育管理,提高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德育;现状;对策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基础阶段。少年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起始阶段。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的变化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广大少年儿童的意志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进而导致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价值观念、自信心及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然目前的现状必须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因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所以,小学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剖析,并据此探讨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办法,力求小学德育的最大化效益。      
 一.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道德的实效最终定位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回归生活为核心理念,提倡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各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的指导下,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正确分析了小学德育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增强了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科学素质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综观当下的学校德育,大多是照章办事,上传下达,应学救急、应对检查,使德育流于表面和肤浅。加之学校教育环境的差异、教师素质的高低、家庭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社会、学校认识不同步、不一致。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认知水平不足, 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估计不足,因而导致了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和配合不当。学校组织教育活动,往往是在社会,上级的统一要求下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单向地发起,重形式不重实质,重行动不重实效。此外,中小学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得还比较牢固,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学工作上去了,班级的德育工作也就无可指责了。强调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德育计划,保证德育时间,明确方方面面的责任等等。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大多数是人人有责得不到落实,尚未形成有效的规范和常规。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把学生活跃的身体局限在学堂里,各种提高班分割了小孩应有的快乐假日,社会上各种价值观念的喧嚣混淆着儿童的判断,小孩成了也苦也累的人群。学校教育是全方位进行的,如果忽略了德育为首;忽略了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循序渐进,推己及人的原则。使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必然造成德育成效低下,对此我们应予以注意。
 (二)道德教育内容庞杂,忽视主体活动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学校德育内容日趋丰富。从德育的范畴来看,心理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都成为学校德育涉及的领域;从具体内容看,传统美德教育、国情教育、“五爱”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内容都进入了学校德育。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学校德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呢,内容庞杂,缺乏系统性,怎样整合极为广泛的内容,推进学校德育课程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容丰富的同时是办法的灵活多样,民主性、实践性等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大量涌现,已经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但是呢,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忽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玩好动,充满探究的热情,过分强调思想改造,片面强调“晓之以理”的灌输,忽视通过“循循善诱”去激发学生在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机制,经常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自我需要和内在机制对立起来。因而大多数教师仍然长于“管”和“灌”。而短于“放”与“导”,所以,小学灵活多样的德育办法有待于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作为自觉主体,参与实践活动,不断内化道德认识,滋养道德情感,澄清模糊判断。分享人生感受,调适道德行为,实现自我检视,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
(三)师表形象有偏差,直接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教师的职业道德队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生活道德偏差,事业道德偏差,修养道德偏差,学习道德偏差等等。良莠有别的素质,严重制约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其原因是教育者的道德立场和道德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许多方面确实不适合或不能帮助今天的学生顺利地解决他们的道德与学习中的难题。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不讲办法,用时间加汗水拼出“质量”,或用有偿补课这一形式来提高学业成绩,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忽视生活化的思想品德知识传授,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现代道德教育应关注这种受教育者的地位和需要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方式办法,否则就会导致道德教育价值的失落。
(四)把道德与生活割裂,小学生思想道德令人担忧。
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是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小学生的教育仍以教师的权威教育为主,不尊重、不听取学生的辩解和质疑的较多。不少学校的德育办法没有按照儿童品德形成的特点,即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而是按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把道德与生活割裂开来。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发生质变的过程中,小学生有了更多耳濡目染的机会,也有更多接受不可控强烈刺激的可能,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在他们身上发生了明显的作用。学生道德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自我意识强、逆反心理强;苛求社会和他人为其提供更多的条件,却缺乏社会责任感;认识事物只会横向比较,不会纵向分析。这些使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在 “双重效应”背景下“学坏容易、学好难”导致了学生的一些普遍弱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较差,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这些缺陷已经成为学生有道德之知,而少道德之行、道德之情和道德之信。这种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实践活动的教育。
(五)德育评价制度滞后。
目前,小学德育评价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生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没有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平时的好人好事记录本上记录的只是拾到东西交公、帮助他人扫地等,流于形式,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评是班主任说了算等,德育评价制度的滞后,造成了德育目标的模糊,学生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六)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实生活中社会对学生寄予了很多期待,当环境污染严重时,会要求学校强化环保教育,会要求学生上街清理垃圾;当人口问题突出时,会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强化人口教育,并动员学生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当交通状况拥挤,安全问题突出时,会要求学校强化安全教育并动员学生上街执勤,当社会公共文明卫生出现问题时,会要求中小学强化文明卫生教育并动员小手拉大手,走街串巷宣传文明卫生习惯,制止成人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凡此种钟,使中小学生任务繁重,承受了其年龄特征不该承受的过多压力。其思想根源就是将基础教育定位在不仅要求学生认识世界,而且要求学生改造世界上。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位教育专家就社区教育环境现状作了专题调研,设计了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1)你认为社区教育环境中,值得肯定的现象有哪些?(2)你认为对你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对第(1)个问题的回答寥寥无几。对第(2)个问题的回答趋于一致的意思归纳起来有6个方面。一是校门车辆堵塞严重,放学、上学时安全得不到保证;二是网吧多、无人管,学生随便出入,未成年人不准上网吧的条款形同虚设;三是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在赌博、谈码、说码、买码。四是社区邻里之间沟通少,甚至关系紧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五是书报、书刊等文化市场中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堆满货架,兜售广告令学生想入非非;六是执法部门做事推诿,加重了教育的负担和压力。这些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产生了消解作用。学校辛辛苦苦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社会上却是纷繁复杂,家庭教育不合理对学校的教育都起着负面效应,即所谓“5+2=0”(五天的学校道德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教育,其效果等于零)。所以说,家庭教育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不高,势必影响到学校德育功能的实现。
    从以上的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看出,这些困惑着学校德育正常进行的因素,既有社会环境影响,也有学校影响的失衡,也有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品德教育需要确立开放的课程观,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情感德育理论为依托,确立走向学生主体活动的品德教育观。我们“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积极性。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办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根据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经验及对德育现状的研究,制订小学德育的对策,以适应小学德育工作的需要。
   二、小学德育的对策
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现状,有的放失地制定对策,全面改进当前德育工作现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一项首要任务。对小学阶段的小孩来说,他们的生命正处在为一生成长奠基阶段,办教育,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社会的变革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要把师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放到培养人的生命自觉地高度去思考。小学德育对策的制订,①要体现优良传统,也要反映时代特点;②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少年儿童特点。③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④要不断完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形成时时、事事、处处、人人都是育人的格局。
(1)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气氛。“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组织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共,力求是有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并从小事做起。学校要创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同时,要抓住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放松,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满足于当代小学生扩大视野使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气氛,藉以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把学校真正办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2)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小平同志的指示揭示了教师对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理智化的教师应该学识渊博,行为规范,处事公正,有父母般的爱心,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形成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自己定位于做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其次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育人的水平,服务工作的能力,明确育人职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效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育人的质量。
  (3)因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的 全程参与者和主体,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和空间比学校的任何部门和人员都长,在时空上具有同一性和互溶性。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最了解、最清楚,因而做工作具有及时性、针对性,也最具有号召力和说服力。班级是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和教学过程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德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教育部室完整的德育。”“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德育内容课程化石学校实施德育内容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加大实践环节,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强化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德育目标内容、计划和办法成为广大教师自觉操作的规范,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参与社会服务。组织、引导他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尝试进行道德抉择。
(二)教育需要“完整”定位,目标要靠活动实现。
基础教育的对象——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还不能从事社会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应该是“直接培养人才”而应该是,为人才成长打基础。这就决定了其培养的目标定位只能是人才素质的底座,即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或者说完整的现代人。完整的现代人体现在“五个方面”;完整的身体、完整的人格、完整的心理、完整的知识结构、完整的适应力。这“五个完整”的获得主要不是靠灌输,而是靠体验和实践。从目标达成的过程来看现代道德教育的办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开设独立的道德科目,将道德内容以理想、品德的形式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等办法巩固和强化传授效果的办法。间接法是指不开设独立的道德学科,通过以社会科为中心的全学科和课外活动以及“道德实践”、“生活指导”等全部教育活动进行道德教育,进而使学生自然地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品质的办法。这两种办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单靠其任何一种办法都不能达成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将直接法与间接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相互补充。要想达到二者的结合,一是按照各级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体系而设置独立的德育课,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强化养成,在养成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是推行学科道德教育渗透,通过各科材料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三是通过课外活动寓道德教育于学校及社会的全部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角色内化活动,激情感悟活动,移情矫行活动,经验分享活动,自觉探究活动。社会实践中体验、思考、认识、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规范自己的行为。
   (5)构建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评价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对德育教师的评价要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德育评价要改变全部量化的形式,要重视过程的评价,尤其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由班主任单独评议的方式,评价要呈现多元化,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缩短评议时间,评议的时间由一学期一次改为几个星期一次,及时反馈给家长;评价的办法宜采取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记录袋等,让评价真正能起到提高德育质量的促进作用。
   (6)强化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为避免“5+2=0”的现象出现,学校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指导,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社会公德实践中成长进步,争做文明小公民。应强化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学校要有计划安排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活动,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所了解,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以亲子活动为特色,持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吸引众多儿童和家长参与,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同时,应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参与课外德育实践活动。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向家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学校少先队也强化宣传力度,利用班内外墙报、广播等宣传媒体,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德育教育知识,整合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成效。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
[2] 《试论基础教育的本质》作者:程斯辉
[3] 《基础教育与为人力资源强国奠基》作者:刘达中

推荐站内搜索:作风转变心得体会、山东教师资格证成绩、我的乐园作文300字、中秋节的来历、辽宁科技大学专升本、安全伴我行演讲稿、贵州自考成绩查询、山东成人高考网、心情不好的日志、寒假日记200字、

浅谈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浅谈小学德育现状与对策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23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