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疆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宇宙的边疆

宇宙的边疆-(通用14篇)

宇宙的边疆- 篇1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作者卡尔•萨根,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本文选自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宇宙》的电视片是一个传奇,这本书同样如此。它与电视片相辅相成,但并不完全是一个脚本,而是一部独立存在的巨著,是时间、虚拟主机、地球、生命、人类和文明的历史,是一首真正的宇宙史诗。节选部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解说词,更是一篇讲述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作品,是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文。本文主要是向我们简介有关宇宙的知识,作者将“宇宙”这个大问题谈得深入浅出,使人读来有一种美的享受,并能激发诗意的Lenovo。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宇宙的边疆

  剖析:“边疆”在词典中的意思是“靠近边界的领土”,通俗一点理解的话就是“界限”,是一种具体的东西,那么宇宙的边疆是啥呢?这是个非常抽象的问题。宇宙究竟有没有边呢?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得知,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是没有边的。它的浩瀚、它的深奥令我们人类惊叹不已,人类在他的面前显得更加渺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类已知的宇宙最远的地方距离地球80亿光年,从这里可以推算出,宇宙还有许多我们所未知的事物,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2.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剖析: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这样”指的就是宇宙永远在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行着,不受任何人的影响,它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宽广,不是谁能改变的。正是它具有这样的特点,具有这样特殊的“魅力”才吸引着我们不断地了解它,引导我们不断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此句放在文章开头,为下文的说明作了必要的铺设。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也要富于想象。

  剖析:这里是说怀疑和想象在探索宇宙中的巨大作用。因为宇宙非常神秘,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所以作者认为探索宇宙所具备的条件是怀疑和想象。因为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则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4.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愿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呢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剖析:“本能”是天生的本领,这里应是指人们对自然的直观感觉。这句话作者用了一系列比喻修辞手法,其中把整个宇宙比作是“大海”,把探索宇宙比作“还乡”,把宇宙的奥秘比作“天神”。这几句话是说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责任、愿望、意义以及信心。我们人类需要探索宇宙的愿望很迫切,尽管在探索宇宙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还是很有意义的。

  5.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虚拟主机。

  剖析:这里用了几个确切的数字“18.6”“30”“10”来说明光传播的距离之长,能够让人们有确切的印象,另外“约”字的运用,也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更能够看出作者思维的严密。

  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中国谚语               加几个空格,居中排

  6.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剖析:这里是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尘埃”是微不足道的、渺小的、微之也微的,也不具有啥代表性。地球以外还有其他的行星、恒星或星系,还有更广袤的、寒冷的宇宙真空。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虚拟主机永恒的黑夜里。

  7.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剖析:这里是说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宇宙无边无垠,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极其有限,我们所见到的星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较多的是我们现在所没有了解的,“已知的”只是了解了广袤宇宙的极其有限的一点,我们的探索就是要以我们已知的为出发点。

  8.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剖析:“这样的大距离”指的是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像地球这样的有人居住的行星在整个的宇宙中显得太小,就像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再者离我们太遥远,很难被我们发现,所以作者说“消失得无影无踪”。

  9.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虚拟主机里,但是呢,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剖析:“这样的星球”指的是地球,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在第九段中作者提出了疑问:宇宙中有若干个恒星,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啥我们会这么幸运呢?所以作者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因此宇宙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去研究,肯定在某些星球上还会有很多像我们人类这样生存的生物。

  10.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

  剖析:这里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太空比作大海,把星系比作岛屿,来说明星系是悬浮在太空中的,而星系与星系之间虽然是邻居,但相距却很遥远。进而形象地说明了宇宙的广袤和辽阔,饶有情趣。

  二、重点语段

  1.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布莱斯•帕斯卡)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t•h•赫胥黎)

  剖析:一般的说明文引用别人的话,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说明对象。但是呢本文开头引用这两段话,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这句话暗示着作者的探究源于这种意识,一种自我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居功,进而去探索更多的人类所不知道的事情。“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未知世界是浩瀚无穷的,所探索的疆域也是浩渺无穷的,因此我只是“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就如同牛顿所说的“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小孩。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非常谦虚,认为自己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真理面前,还是显得特别渺小,没有啥值得夸耀的。

  用这两段话可以更好地说明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宇宙的无边与浩渺。

  2.“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至“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剖析:这里讲述了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充满活力,并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呢这还远远不够,未来需要人们更加努力。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轻松愉悦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奥秘和人类探索宇宙的久远的历史,进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起人们探索宇宙的欲望。作者用了一些经典性的语言,更使文章增色不少,并也很有哲理性。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3.“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至“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剖析:这一段文字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宇宙中的恒星作了细致的说明。

  第一,从密度和体积上说明。如:“……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也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者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

  第二,从形式上说明,分为孤独的星和有伴侣的星。如:“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

  第三,从亮度上说明。如:“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第四,从亮度的稳定性上说明。如:“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

  第五,从旋转情况来说明。如:“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第六,从光彩方面说明。如:“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

  第七,从年龄方面说明。如:“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作者是从以上七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作比较的说明办法对恒星加以说明的,语言形象、生动、贴切、有趣,给人印象深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恒星的存在状态。语言既充满了感情,也有文学色彩。

  4.“经过一番漫游之后”至“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剖析:作者先从宇宙的中心写起,慢慢地向地球接近,最后回到了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妈妈,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突出了地球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抒发了作者对地球的赞颂之情。“痛苦”与“不安”表现了人类对宇宙奥秘了解甚少的苦闷心理和需要继续探索的欲望。

  审美鉴赏

  优美生动的语言

  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有人认为“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科普作品能这样恢宏、优美、光彩夺人,像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触及心灵深处”,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评价。

  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轻松愉悦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渺无边、宇宙的奥秘、宇宙的久远的历史,进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起人们探索宇宙的欲望。

  用了比喻的修辞办法,把整个宇宙比作是“大海”,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是向大海“涉足”。把星系比作是“贝壳”——动人的发现物,比作“珊瑚”——永恒的产物。把地球上的人比作“尘埃”,“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尘埃”是微不足道的、渺小的,是我们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宇宙中的“尘埃”则更是小之也小、微之也微的,用“尘埃”的小来衬托出宇宙的大,宇宙的浩渺。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妈妈一样在呼唤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它。

  文章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是有文学色彩的,这在说明文中并不多见。如“只要一想起宇宙……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用“晕眩颤栗”来形容人们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那种激动的心情。再如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作者用了一些经典性的语言,更使文章增色不少,并也很有哲理性。如“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也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优美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刻抽象的科学知识解说得浅显易懂,具体可感而也充满趣味。

  日积月累

  一、学海拾贝

  关键语句

  所谓“重点句子”,是指在文章中作用较大,即对文章内容、形式、布局、思想倾向等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或句群。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一是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力的句子;二是内涵丰富、表意深刻、含蓄的句子或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三是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重要过渡句等。

  对这类句子的理解和解释,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含意,对它们的含意、作用、效果作出解释。理解时,一要统揽全篇,把重要句子作为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句子含意;二要结合文章布局,抓住关键句出现的位置、方式,分析其含意、作用;三是抓住句型特点,看是领起性的、承接性的,还是总结性的、论断性的、警策性的、强调性的,再以句型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含意。

  二、典题精讲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人类能主宰地球、驾驭生物,是因人有智慧、能思维。弈棋常被视为最有代表性的纯智慧活动,世界棋王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今天,棋王易位于计算机,人们不禁要问:机器能思维吗?思维是人类的专利吗?智能机器仅有几十年的历史,如再发展几百年,也许很难想象那时的人工智能的水平和情景。看来,如果有朝一日在我们自以为优越的那种重要品质上超越我们,我们就要向自己的创造物双手捧出那唯一的特权!有人甚至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总有一天电脑要超越人脑,使人类成为机器的奴隶。

  a.当机器在优越品质上超越人类时,人类就将无法控制机器的思维能力。

  b.当机器也具有思维能力以后,人类就将承认思维不再是人类的专利。

  c.如果某一天机器在各方面超越人类,机器就将使人类丧失思维能力。

  d.如果某一天机器具备了人类的重要品质,机器将享有人类的所有权利。

  指点迷津:这个题目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阅读时,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理解句意。从原文可知,画线的句子中的“特权”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智慧、思维这一专利,“双手捧出那唯一的特权”这句话,联系上下语句可知并不是人类丧失思维能力,而是机器也具有了人类一样的思维能力。a、c、d三项则明显违背了原文。

  答案:b

  2.(XX年高考江西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强劲的太阳风“吹”向地球的时候,会对地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引起地球磁场的变化。强大的太阳风能够破坏原来条形磁铁式的磁场,将它压得扁而不对称,形成一个固定的区域——磁层。磁层的外形像一只头朝太阳的“蝉”,“尾部”拖得很长很长。而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还可以激发地球上南北极及其附近上空的空气分子和原子。这些微粒受激后,能发出多种形态的极光。巨大的冲击还能强烈地扭曲磁场,产生被称为“杀手”的数码湍流。这种数码湍流不但能钻进卫星内部造成永久性破坏,还能切断变电器及电力传送设施,造成地面电力系统全面崩溃。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还会使地球上空电离层受到干扰,引起磁暴,给无线电短波通讯、电视、航空和航海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在磁层亚暴期间,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孤,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陨灭。1998年5月发生的一次太阳风使美国发射的一颗通讯卫星失误,导致美国4000万个寻呼用户无法收到信息。

  a.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

  b.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

  c.没有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磁场是不会变化的。

  d.地球磁层的形成需要具备强大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场两个因素。

  指点迷津:a项中的“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式的”应为“地球磁场原本是条形磁铁式的”。“条形式”和“条形磁铁式”不一样,前者只讲形状,没讲啥物质,而后者则将形状及物质全说出来了,所以a项与文中意思不一致,有信息点的遗漏。b项中说“磁层中有固定的区域,其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其意思是说磁层中有形状是扁而不对称的固定的区域;而原句的意思是说啥原因产生了一个扁而不对称的固定的区域,主要是在说明区域形成的原因。c项原文无此信息。解答此题要把原句和题目中所涉及的内容作比较,从中找出不同点。

  答案:d

宇宙的边疆- 篇2

  第13课 

  一、整体把握

  1.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到小尺度虚拟主机,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但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简介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本文采用了怎么样的顺序?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

  点读 作者是按照虚拟主机顺序,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向小尺度虚拟主机推进简介的。

  第一部分(第1~7段),简介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标志性的语言——“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8~10段),简介星系(星系群、子星系、银河系)。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家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第三部分(第11~14段),简介恒星。标志性的语言——“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

  第四部分(第15~16段),简介太阳系和行星。标志性的语言——“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第五部分(第17~18段),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标志性的语言——“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二、细部探微

  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点拨 ①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 000亿个恒星组成。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②作比较,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③打比方,如: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真的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④举例子,如:比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啥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点拨 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简介,也未尝不可。课文的简介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简介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4.联系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么样的认识呢?

  点拨 (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是一个不限永恒的时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2)宇宙真空之中,广袤寒冷荒芜而也一片黑暗。(3)整个宇宙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4)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虚拟主机中。(5)宇宙有无穷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5.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这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点拨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很多,但并没有冲淡说明的文字,而是和说明契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简介,反而使简介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一、中心主旨

  作者意在通过本文告诉我们: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的浩瀚、它的深奥令我们人类惊叹不已,人类在它的面前显得更加渺小了;人类已知的宇宙最远的地方是距离地球80亿光年;宇宙还有许多我们所未知的事物,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二、写作特色

  1.说明办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

  较多使用的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办法。如“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也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中便包含了以上几种说明办法。

  2.语言准确严密。

  比如:“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虚拟主机。”用了几个确切的数字“18.6万英里”“30万公里”“10万亿公里”来说明光传播的距离之长,能够让人们有确切的印象,另外“约”字的运用,也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能够看出作者思维的严密。类似的语言还有很多,如“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5亿年旋转一周”,“银河里大约有4 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等等。这些数字以及约数都能说明文章语言准确而严密。

  三、结构图解

  宇宙的边疆宇宙第1~7段星系第8~10段星系群子星系银河系恒星第11~14段太阳系和行星第15、16段地球第17、18段浩瀚无边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旋涡(wō)灵魂(línɡ) 搁置(ɡē)  宏观(hónɡ)

  b.战栗(lì)  海滨(bīn)  茫茫(mánɡ)  纤细(qiān)

  c.星系(xì)  遗忘(yí)  广袤(mào)  宗教(zōnɡ)

  d.高耸(sǒnɡ)  甲烷(wán)  隔绝(ɡé)  凉爽(shuǎnɡ)

  答案 b

  解析 “纤”应读“x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淹淹一息  迫不及待  好大喜功

  b.前途无量  碧波荡漾  欢渡春节  神秘莫测

  c.气势磅礴  生机勃勃  茫无际涯  直截了当

  d.穿流不息  人才济济  无影无踪  出乎意料

  答案 c

  解析 a项淹淹—奄奄。b项渡—度。d项穿—川。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________的。

  (2)从一个星系际的________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虚拟主机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

  (3)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________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a.微乎其微    优越    典范

  b.微乎其微  优势  典型

  c.微不足道  优越  典型

  d.微不足道  优势  典范

  答案 c

  解析 “微乎其微”侧重说小,“微不足道”侧重说不重要,与前面的“无关紧要”呼应。“优势”是名词,指有利的形势,而“优越”是形容词,指优异、优良。“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强调具有代表性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银河里大约有4 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也巧妙。所有这些恒星对于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b.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c.从整个宇宙来看,不但地球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适用于地球的我们所熟悉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答案 b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将“对于”放在“所有这些恒星”前面,并在“地球”前面加逗号。c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地球”应放在“不但”前。d项语序不当,“我们所熟悉的”应放在“适用于地球的”的前面。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不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呢,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也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呢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虚拟主机,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虚拟主机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5.第一段中“我们的小小行星”是指啥?第三段中“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中“大海”是指啥?(4分)

  答案 “我们的小小行星”指地球。“大海”指宇宙。

  6.第三段中说“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这句话是啥意思?(5分)

  答案 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研究还很肤浅。

  7.在说明“宇宙辽阔无垠”时,主要用了啥说明办法?(4分)

  答案 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办法。

  8.这段文字的开头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分)

  答案 探索给我们知识,而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探索使我们了解宇宙,而对宇宙的了解,决定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三、课堂延伸(18分)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①北极光是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最瑰丽最神奇的景观。

  ②现在我们知道,极光的形成是距地面100~300公里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的结果。太阳风是太阳释放出的一股粒子流(数码和质子),它以150万公里以上的时速运行,最终被地球磁场捕获。进入地球磁场之后,这些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并向磁极运动。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碰撞,带电粒子的能量转移到大气分子上,使之发光,形成了绚丽的极光。极光的颜色取决于被碰撞原子的类型,如果光线是蓝色、紫色或红色的,被碰撞的应该是氮原子,如果粒子与氧原子碰撞,极光则主要呈绿色。

  ③极光的形状和颜色千变万化,在天空中呈现出帐幕状、弧状、带状、射线状和云状等多种形状,光彩夺目,令观赏者大为着迷。极光常常在地球磁极附近的一个椭圆形区域内移动,可以延伸到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美国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这一椭圆形区域的大小取决于太阳风的强弱和速度 。在每XX年一循环的太阳活动盛期,这一区域面积最大。

  ④极光也在白天出现,但由于阳光太强,肉眼无法观察到。只要大气和磁场条件与地球相似,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能够产生极光现象。由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显示土星的极地地区同样出现了红色的极光。和地球一样,土星上的极光也是太阳风进入土星大气层的产物。

  ⑤XX年2月份,在芬兰距北极圈250公里的卡克斯劳塔宁上空出现了极为壮观的极光。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夜空很晴朗,人们抬起头,看到了一团形状奇特的绿光。当人们边走边寻找最佳观测点的时候,时间仿佛停顿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抬头看天,把这当做一次难得的、不容错过的良机。

  ⑥在这一地区,从9月初到第二年的4月份,一年中约有200个夜晚能够看到极光,但要具备几个基本观赏条件:天空无云,并没有任何影响视线的光线,因为城市的灯光会使人看不到亮度较弱的极光。最强烈的极光亮度能跟月亮相媲美。

  ⑦但极光也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它会使罗盘失效,使通信卫星运行失常。1989年,太阳引发的一场地磁风暴就使得加拿大魁北克的600多万居民遭受断电之苦。

  9.本文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办法。(4分)

  答案 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

  10.第⑤段中说:“当人们边走边寻找最佳观测点的时候,时间仿佛停顿了下来。”“时间仿佛停顿了下来”应该怎样理解?(6分)

  答案 这句话是说,人们完全被美丽的极光吸引了,脑中没有了时间概念。

  11.请简要说明“极光”的形成。(4分)

  答案 太阳释放出的一股粒子流,以150万公里以上的时速运行,被地球磁场捕获后,运动速度加快,并向磁极运动。粒子与大气层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发生碰撞,其能量转移到大气分子上,使之发出绚丽的光,这就是极光现象。

  极光是由距地面100~300公里的高层大气粒子和太阳风碰撞形成的。

  12.文章的第⑥段中,“这一地区”指的是哪里?在这里观察极光要有哪些条件?(4分)

  答案 指的是:芬兰距北极圈250公里的卡克斯劳塔宁。条件:①天空无云,②没有任何影响视线的光线。

  四、语言运用(12分)

  13.下面是《宇宙的边疆》中的文字,请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为“行星系”下一定义。(4分)

  有些恒星可能为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

  行星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行星系)是众多由岩石构成的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围绕恒星运行的星系。

  14.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更多的宇宙知识,激发求知、探索的兴趣,学校从中国科学院请来了张院士给同学们作报告。假如由你主持这个报告会,请你就此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60字)(4分)

  答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中国科学院张院士。

  张院士将给我们上一堂丰富多彩的宇宙知识课,让我们了解宇宙的奥秘,激发我们求知、探索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张院士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15.福建有一紫帽山,山上有众多变形的“心”字,寓意各异。请从b、c、d三个“心”中任选两个进行解读。答题时,写清解读对象。(4分)

  答案 b寓意“放心”,很多事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心平气和地对待。c寓意“多心”,凡事多了心必起怀疑,心上像压了石头,很难轻松。d寓意“虚心”,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应该保有一颗谦虚的心。(答案要扣住心的形状,寓意解读要符合形状特点,每个2分)

  五、随堂练笔(30分)

  16.《宇宙的边疆》吸引人的地方不仅是其中广博的知识,而且还有其充满诗意情趣的文风。关注你的故乡的特产、建筑、风貌,写一段400字左右的解说词。

  答案 略。

宇宙的边疆- 篇3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题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办法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人类文明的尺度。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志,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在科学海洋中遨游。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们简介了许多宇宙知识,发表了自己对宇宙的众多看法。行文是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的,所以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

  学情分析宇宙总是充满着神秘感,高中学生往往会被这种神秘感吸引住,学生对宇宙很感兴趣,学生对宇宙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呢我们也要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点还是处于相对比较感性的层面,真是遇到这样的文章却很少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思考。

  教法设计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也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办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Lenovo,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进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办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媒体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吗?你知道恒星为啥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吗?你知道彗星为啥拖着尾巴吗?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字音晕眩(xuàn)  颤(zhàn)栗   踝(huái)  诞(dàn)生  夙(sù)望    漩(xuán)涡   椭(tuǒ)圆    璀璨(cuǐ càn)气势磅礴(páng bó) 闪烁(shuò) 高耸(sǒng)  碧波荡漾(yàng)2.字形3.词义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气势磅礴:气势盛大。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三、走近作者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卡尔·萨根博士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科普大师,他的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曾获美国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他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奖励。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他的力作《暗淡蓝色》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XX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数以十亿记的星球》等等。⊙激发疑惑,导人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检查字音字形。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㈠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简介,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简介(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也各有侧重,各有中心。㈡本文的说明顺序 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啥顺序来简介宇宙的?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到小尺度虚拟主机,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简介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虚拟主机顺序: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呢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简介。 (2)虚拟主机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虚拟主机,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五、合作探究,理清结构㈠本文按照虚拟主机顺序,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向小尺度虚拟主机推进。全文可分哪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其特点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㈡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啥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简介,也未尝不可。课文的简介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简介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小组交流,反馈矫正。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㈢作者对宇宙有怎么样的认识?【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㈣作者对人类有怎么样的认识?【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呢人类也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㈤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简介,反而使简介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六、质疑释疑,突破难点(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目前所探测到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其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谜。因此,文题“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2)“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啥是在大海里诞生的?(1974年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帕里涅提出假设,40亿年前,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现了第一批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原始物质掉进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谓的“原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质不断地进行组合,其结构越来越复杂,最后产生了生命。)(3)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啥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虽然地球是宇宙沧海中之一粟,虽然人类的努力和付出在宇窗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4)恒星的色彩为啥可以显示其年龄?(物体颜色受物体温度的控制,星星也如此,天体温度不同,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25000℃以上,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红色恒星表面温度3600℃-2600℃。)⊙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5)杂志上看到有关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报道,而文中对此表述是“可能”、“或许”,你认为宇宙中有没有智能生物和星际文明?(科学家推测在宇宙100亿个星系中,若每10亿个行星上有一个居住着智能生命,至少也有10亿个行星上有智能生物。1960年5月7日第一个测昕外星文明信号的奥兹玛计划失败。1972年美国发射了携带人类名片的宇宙探测器,这张名片在宇窗中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辨。就目前来说,星际通信网已建立,只是还没有同外星人联系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只能用证据来说话。现在关于宇窗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6)我们的地球具有哪些条件,使其成为目前宇窗中所发现的惟一有生命的星体。(科学家基于对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反复计算了生命所必须的所有蛋白质。在某一个星球上,遇到一次偶然事件,而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概率约只1/104万,地球成为生命的惟一载体,是由其本身独特的环境决定的:①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础,不仅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只要把我们与太阳的距离缩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会热不可耐而不能生存;这段距离只要加长1%,地球就要冰川覆盖。②水是生命演化的温床,也是生命存在所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维持了一切生命。③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仅保护了地球,也使地球表面维持了适当的温度,任何行星要有一个适宜于生物生存,人类居住的大气层,必须满足多项严格的条件。④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保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⑤氧气是维持一切动物包括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如果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高于25%,地球上易爆发天然火灾,含氧量低15%,大i部分高级生物会窒息而死,大气中含氧量一直保持在21%左右。)(7)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中,地球会不会受其他天体的冲撞,地球的未来是否也会变得荒凉?(20世纪80年代以来,宇宙天体碰撞学说风行一时,科学家开始相信,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环境的突变,进而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专家估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及超过600米的彗星,原则上都可能成为地球;的潜在敌人,有可能使人类文明遭到毁灭,1千米的行星其爆炸威力可达1000亿吨tnt当量,远远超过当今世界所有核武器同时爆炸的威力。目前,宇宙中直径为1千米的危险分子大约1一颗,太阳系中直径达100米的彗星达100万颗,潜在危险很大,每年都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为1/50万,今后1XX年的可能性1/10万,人的一生中可能性1/20万。人类可以通过对近地小行星和彗星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未来可能发生的碰撞危险,并依靠人类当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防御方案,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防止灾难的发生。七、品读语旬,体昧特点本文属科普小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品味语句中体会其语言特色。1.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粗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作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质疑释疑,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虚拟主机。增强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2.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置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有的恒星旋转平稳均衡,布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3.我们探索宇窗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也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固于简介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4.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窗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么样才能探测它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八、体会本文运用的说明办法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办法?⒈列数字。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虚拟主机,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⒉下定义。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⒊打比方、作比较。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也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九、拓展延伸,培养情感1.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参考:(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进一步知道了我们和宇窗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体味语言特点,培养审美能力。⊙学生找出具体例子,教师引导。⊙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2.在以下选题中选出你喜欢的题目,课外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⑴宇宙群星知多少⑵宇航员眼中的太空⑶人类探索宇宙成果录⑷未来的太空城⑸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⑹地球的未来⑺宇宙的边疆⑻地球为何是生命载体⑼宇宙诞生及其发展⑽中国航天历程十、作业布置作者领我们遨游宇宙之后说:“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游已经开始。”那么,请你做解说员,向大家简介一下地球的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宇宙的边疆- 篇4

  宇宙的边疆

  【背景资料】

  一、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二、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啥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虚拟主机和时间这两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呢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呢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不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林德以及霍金和图罗克试图要弄明白的问题。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是呢拥有负曲线的宇宙。霍金一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滋生新的大爆炸。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起源大爆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选自《大家知识随笔》,李绍明译,中国文学出版社XX年版)

  【示范教案】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简介,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简介(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也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到小尺度虚拟主机,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简介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虚拟主机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呢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简介。

  (2)虚拟主机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虚拟主机,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啥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呢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啥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简介,也未尝不可。课文的简介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简介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么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么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呢人类也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简介,反而使简介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宇宙的边疆- 篇5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备

  A.解说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简介,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简介(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也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B.本文的说明顺序

  课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到小尺度虚拟主机,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简介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虚拟主机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作者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课文说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统一的。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呢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简介。

  (2)虚拟主机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虚拟主机,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C.基础知识

  完成德阳《导学与探究》以下内容:

  1.自学“预习提示”1——2内容,用笔勾出要点。

  2.完成“基础积累”1——2题,“基础集训”1——5题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作者扣住“宇宙的边疆”这一标题,是怎么样通过对浩瀚宇宙的解说来探究“宇宙的边疆”之“谜”的?

  子问题1:在认真阅读全文基础上,完成下面问题。

  (1)宇宙有边疆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2)本文是怎么样的说明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这样的顺序有啥好处?请简要概括。

  子问题2:本文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啥特点?

  子问题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啥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子问题4:作者对宇宙有怎么样的认识?

  子问题5:作者对人类有怎么样的认识?

  子问题6: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子问题7:本文在写作办法和语言上有啥特点?请在本文找出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子问题8:怎样写解说词呢,写解说词也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三、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也属于说明文的文体范畴。

  学习要注意其特点: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关键,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

宇宙的边疆-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办法、学习办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简介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人类文明的尺度。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志,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在科学海洋中遨游。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们简介了许多宇宙知识,发表了自己对宇宙的众多看法。行文是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的,所以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

  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联系实际,了解

  过程与办法目标:辨析各种假说的区别。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难点是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也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办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Lenovo,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进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办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宇宙的边疆-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简介,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简介(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也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到小尺度虚拟主机,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简介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虚拟主机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呢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简介。

  (2)虚拟主机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虚拟主机,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啥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呢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啥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简介,也未尝不可。课文的简介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简介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么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么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呢人类也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简介,反而使简介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宇宙的边疆- 篇8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筛选出本文重要信息,,引发自己的思考。

  3、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

  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感知本文重要信息。

  【难点】

  梳理、整合解说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银河系》短片(无声音,无画面,有声音有画面)让学生感知解说词的特点1解说。学生谈观感。

  明确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兴趣,并对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直观的感受。课文重点内容的梳理,归纳。

  解说词特点的整合。释题:宇宙的边疆在哪里?宇宙的典型特点是啥?

  提问:作者是按啥顺序来简介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

  将文中文学性的语言抽去,读一段课文。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情趣诗意。

  要求学生任选取文中的一个图片,写一段解说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总结解说词的特点3对象听众。学生书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课堂交流。

  宇宙星系(距离我们80亿光年)、星系群、子星系(200万光年)银河系(4万光年)恒星。太阳系(1光年)行星

  学生通过感受总结特点。训练学生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

  了解说明的顺序

  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认知规律。拓展练习欣赏采石景色照,试写解说词,符合解说词的特点学生写作,展示写作实践,能力拓展训练小结,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解说词的特点:

  1、解说拓展。

  2、情趣诗意。

  3、对象听众。

宇宙的边疆- 篇9

  思路办法

  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但是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结合视觉画面,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课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要让学生借此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学生自己的思考。从古代运用天文办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有条件的话,阅读《宇宙》全书,也可以观看相关的电视片。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4.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茫茫宇宙,人类究竟处于一个怎么样的境地?我们在宇宙的中心还是边缘?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入《宇宙的边疆》。

  文本解读

  信息筛选

  自读全文,梳理内容结构。

  本文的说明顺序:

  明确: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到小尺度虚拟主机,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简介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虚拟主机顺序: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合作探究

  讨论: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呢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简介。

  (2)虚拟主机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虚拟主机,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自己命运的热情。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能力提升

  重、难点突破

  1.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啥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呢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啥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简介,也未尝不可。课文的简介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简介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作者对宇宙有怎么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作者对人类有怎么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呢人类也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简介,反而使简介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规律总结

  怎么样写好解说词呢?

  (1)要抓住被简介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运用典型及对比的手法,给人以实感。突出典型,运用对比,点面结合,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2)要眉目清楚,深入浅出。解说词多是向不了解某一事物的人进行解说的,因此,必须眉目清楚。先说啥,后说啥,怎么样说才便于理解,要通盘考虑。一般有由总到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等安排办法。在具体说明某一事物时,也可以按对象、概念、分类比较、分析、小结等步骤进行。即首先说明要简介的事物是啥(概念、定义、范畴、领属关系、分类状况、固有特征等),然后再说明需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的问题,有的还要按照生产过程简介。在纪录片的解说词中,由于“蒙太奇”处理的需要,允许随着镜头的“化出”“化入”有所跳跃,但这种跳跃,仍然有着内在联系。

  (3)要有强烈的感情,语言要形象。解说词不仅有简介、说明作用,还要有一定的感染力,要引起强烈的共鸣。解说词要表达强烈的感情,除了形象的语言外,还可以运用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段,并注意语言的音韵与节奏。

  课堂小结

  解说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应用文体,请大家课后找一些优秀的代表作品自己阅读,也可以多多尝试写作。

  作业设计

  为自己的班集体写一份班级简介解说词。

  板书设计

  设计点评

  在具体阅读科普文章时,我们要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在科学活动之外,人类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但不能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与办法、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训练也是同等重要的。本教学设计从文体的类型、特点和写作办法指导入手,强化了写作实践,具有可操作性。

宇宙的边疆- 篇10

  【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简介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 (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

  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你知道恒星为啥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

  你知道彗星为啥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

  1 、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啥顺序来简介宇宙的?

  2 、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 (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 (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 (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 (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

  1 、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啥?

  2 、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

  3 、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啥是大海里诞生的?

  1974年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帕里涅提出假设,40亿年前,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现了第一批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原始物质掉进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谓的“原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质不断地进行组合,其结构越来越复杂,最后产生了生命。)

  (3)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啥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虽然地球是宇宙的汪洋之中沧海一粟,虽然人类的努力和付出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恒星的色彩为啥可以显示其年龄?

  (物体的颜色受物体温度的控制,天上的星星也如此,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25000℃以上,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红色恒星表面温度3600~2600℃。)

  (5)杂志上看到有关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报道,而文中对此表述是“可能”、“或许”,你认为宇宙中有没有智能生物和星际文明?

  (科学家推测在宇宙100亿个星系中,若每10亿个行星上有一个居住着智能生命,至少也有10亿个行星上有智能生物,1960年5月7日第一个测听外星文明信号的奥兹玛计划失败。1972年美国发射了携带人类名片的宇宙探测器,这张名片在宇宙中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辨。就目前来说,星际通信网已建立,只是还没有同外星人联系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只能用证据来说话。现在关于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

  (6)我们的地球具有哪些条件,使其成为目前宇宙中所发现的惟一有生命的星体。

  (科学家基于对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反复计算了生命所必须的所有蛋白质,在某一个星球上,遇到一次偶然事件,而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概率约只1040000分之一,地球成为生命的惟一载体,是由其本身独特的环境决定的:①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础,不仅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只要把我们与太阳的距离缩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会热不可耐而不能生存;这段距离只要加长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盖。②水是生命演化的温床,也是生命存在所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维持了一切生命。③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仅保护了地球,也使地球表面维持了适当的温度,任何行星要有一个适宜于生物生存,人类居住的大气层,必须满足多项严格的条件。④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保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⑤氧气是维持一切动物包括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如果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高于25%,地球上易爆发天然火灾,含氧量低15%,大部分高级生物会窒息而死,大气中含氧量一直保持在21%左右。)

  (7)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中,地球会不会受其他天体的冲撞,地球的未来是否也会变得荒凉?

  (20世纪80年以来,宇宙天体碰撞学说风行一时,科学家开始相信,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环境的灾变,进而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专家估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及超过600米的慧星,原则上都可能成为地球的潜在敌人,有可能使人类文明遭到毁灭,1千米的行星其爆炸威力可达1000亿吨tnt当量,远远超过当今世界所有核武器同时爆炸的威力。目前,宇宙中直径为1千米的危险分子大约1200~2000颗,太阳系中直径达100米的慧星达100万颗,潜在危险很大,但每年都发生的可能性50万分之一,今后100年的可能性10万分之一,人的一生中可能性20万分之一。人类可以通过对近地小行星和慧星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未来可能发生的碰撞危险,并依靠人类当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防御方案,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防止灾难的发生。

  (质疑释疑,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虚拟主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四、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本文属科普小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品味语句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1 、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 、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有的恒星旋转平稳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3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也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囿于简介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么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体味语言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培养情感

  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

  参考:

  (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  在以下选题中选出你喜欢的题目,课外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 1 )宇宙群星知多少

  ( 2 )宇航员眼中的太空

  ( 3 )人类探索宇宙成果录

  ( 4 )未来的太空城

  ( 5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 6 )地球的未来

  ( 7 )宇宙的边疆

  ( 8 )地球为何是生命载体

  ( 9 )宇宙诞生及其发展

  ( 10 )中国航天历程

  参考书目:

  杂志:《科学画报》 《航空航天》 《太空旅游》

  《宇宙探索》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年版

  《宇宙探索》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

  《魔幻的星空》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年版

  《阅读宇宙》    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版

  《奇妙的地球》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年版

  《奇妙的航天》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年版

  《宇宙之迷与探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从宇宙到生命》光明日报出版社        年版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 、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进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宇宙的边疆- 篇11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1、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但是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结合视觉画面,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

  2、课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要让学生借此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

  3、从古代运用天文办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4、有条件的话,阅读《宇宙》全书,也可以观看相关的电视片,例如“探索(discovery)”之类的作品。

宇宙的边疆- 篇12

  【课堂引入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三题

  阅读要求:

  1、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完全客观准确地阅读原文

  2、必须在6-8分钟之间阅读完,并掌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主体内容

  3、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给重要的信息作标记

  瓦斯的开发和利用

  1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煤炭矿井的一半。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 全国煤矿重大安全事故70%以上都与瓦斯爆炸有关。

  2其实,瓦斯是储存于煤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也名煤层气,它并非仅仅是人类需要驯服的“杀手”。人们常把瓦斯利用喻为“变废为宝”——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长期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是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抹不掉的阴影,所有可以利用的能源都是宝贵的。但是呢,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变废为宝”。

  3瓦斯中的甲烷含量很高,甲烷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份额为1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煤层气利用率仅为23%,这意味着大多数的煤层气正朝天排放,其温室效应不容忽视。

  4有研究认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到的大部分温度上升与人类活动生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据估计,受气温上升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可能会下降5%—10%;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洪涝灾害都将加剧。

  5要缓解温室效应,瓦斯的开发利用已刻不容缓。而且,这一工作可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清洁发展机制”(cdm)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交易”。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各减排义务国可以选择内部消化减排目标,也可以从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代价较低,发达国家可以用资金或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减排的数量可用于抵扣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6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目前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获中央特许权的煤层气开发企业拥有全国相当面积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约占山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气权都被两家中央企业登记。这种气权、矿权分置在现实中引发了诸多利益冲突,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借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气权、矿权之争。

  7实践证明,瓦斯开发的特许权造成了瓦斯开发的垄断,增加了瓦斯开发利用的难度和成本。气权、矿权分离为煤炭生产的“先抽后采综合利用、采气与采煤一体化”设置了障碍;气权、矿权合作的艰难也影响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速度。瓦斯与煤炭伴生,气权、矿权分置使煤矿企业的地面预抽无法实施,“先抽后采综合利用”和“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也就无法进行。

  8瓦斯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效应远大于单纯的资源收益,所以不能简单的将瓦斯作为一种能源来进行开发。政府应以有效的政策支持来加快瓦斯的开发利用,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并让瓦斯从“夺命杀手”成为战略资源。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本来空排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源价格上涨。

  b.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能将白白排放的废气变为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降低瓦斯对煤矿安全的威胁,并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c.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瓦斯开发的垄断,并有利于获得国际上的财务支持。

  d.积极开发和利用瓦斯,不仅有利于消除煤矿安全的最大威胁,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利于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促进我国解决煤矿的气权、矿权分置问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我国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

  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c.获得中央特许权的两家煤层气开发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相当于陕西省含煤面积60%以上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

  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天排放的方式,能够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进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

  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放所获得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量。

  c.实现“采气与采煤一体化”使我国煤矿企业加快瓦斯开发利用的速度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

  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导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由此明确: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大纲中关于现代文必考阅读的要求

  能阅读一般论述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知识链接】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2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本文即节选自《宇宙》。

  【学习过程】

  一、阅读

  1.你听说过“卡尔•萨根”吗?查找资料,将作者的简介写在下面。(100~200字)(目标: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

  2.自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将字的注音批注在课文中。(目标:识记生字词的能力)

  好大喜功(      )      神mì莫测(      )    辽阔无垠(      )      开tuò(      )  闪shuò不定(      )   气势磅礴(      )    chuān流不息(       )     zhǎn新(      )                 璀璨夺目(      )(      )     sù望(      )         广袤(      )    荒wú(      )           旋wō(      )       匀称(      )      gē置(      )    奄奄一息(      )(      ) 冥王星(      )     甲烷冰(      )     dàn生(      )   人才济济(      )

  3.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目标: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晕眩(      )   脚趾(      )      脚踝(     )     纤细(      )     磅礴(      )

  泫然(      )   福祉(      )      蜾蠃(      )    纤夫(      )     磅秤(      )

  炫耀(      )   白芷(      )      青稞(      )     阡陌(      )     滂沱(      )

  4.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1)晕眩:                                                                                  

  (2)微不足道:                                                                             

  (3)广袤:                                                                                  

  (4)奄奄一息:                                                                               

  (5)人才济济:                                                                              

  (6)茫无际涯:                                                                              

  (7)好大喜功:                                                                                                          

  二、理解

  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虚拟主机顺序、逻辑顺序。虚拟主机顺序即按照事物虚拟主机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简介,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虚拟主机旅游者,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目标:提取信息的能力)

  (2)作者探索的行踪是由远及近,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向小尺度虚拟主机推进的。具体说是:(目标:学习说明顺序)

  (3)理清说明顺序是分析文章结构的一种重要办法。根据本文的说明顺序,将全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意思。(目标:培养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部分(1—6节):                                                                                                                                      

  第二部分(7—11节):                                                                      

  第三部分(12—14节):                                                                                                                               

  第四部分(15—18节):                                                                          

  (4)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啥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尺度虚拟主机向小尺度虚拟主机推进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能力)

  三、分析探究

  6.说明文是以简介知识和说明事理为主要任务的。但有些说明文也包涵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画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说说它们在全文中有啥作用?(目标:学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7.“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所谓“整合”,是指根据题目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目标: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1)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宇宙有怎么样的认识?

  (2)从课文中筛选、整合信息,说说作者对人类有怎么样的认识?

  8.概括全文,说说题目“宇宙的边疆”有啥含义?(目标:培养综合理解、表达的能力)

  《宇宙的边疆》导学案参考答案

  【课堂引入练习】

  1.b(从文章来看,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包括两方面,一是单纯的“变废为宝”,二是缓解温室效应方面。)    

  2.d(a项中“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不当,应是“气权、矿权之争”。b项“90%以上的温度上升”说法与原文“可能性超过90%”不一致。c项“陕西省”应为“山西省”)      

  3.c(“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不当。

  一、阅读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的祖先的影子》《暗淡蓝点》《数以十亿》等。

  2.hào    秘    yín    拓     烁    bó    川    崭    cuǐcàn     夙    mào    芜    涡    chèn    搁    yǎnyǎn    míng    wán    诞    jǐjǐ

  3.xuàn   xuàn   xuàn   zhǐ   zhǐ   zhǐ   huái   guǒ   kē   xiān   qiàn   qiān   pang   bàng   pāng

  4.(1)感觉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     

  (2)非常小,不值得一提。     

  (3)①广阔;宽广。②土地的长和宽,东西为“广”,南北叫“袤”。     

  (4)形容气息微弱,只存一口气。     

  (5)德才兼备的人很多     

  (6)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7)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贬义。

  二、理解

  5.(1)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   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   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   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   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

  (2)说明顺序

  宇宙     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3)全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简介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第二部分:简介宇宙中的星系,重点简介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  

  第三部分:简介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     

  第四部分:简介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望。                          

  (4)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简介,也未尝不可。课文的简介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简介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好处: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呢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简介。②虚拟主机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虚拟主机,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三、分析探究

  6.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呢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议论和抒情使简介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7.(1)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2)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呢人类也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8.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这是一篇简介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说明文性质。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宇宙的边疆-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教学办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啥精神?

  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怀疑和

  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

  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

  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啥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8、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来”

  【板书设计】

  外形有无差别

  探勇于怀疑

  索社会形态是否一样

  宇未来

  宙

  奥智能生命

  秘富于想象

  文明现象

宇宙的边疆- 篇14

  篇一

  对于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我历来有点犯难。一是因为这类文章一不小心就讲成了科学知识普及课,失去了“语文味”,二是因为我本人对这类文章很不喜欢。《宇宙的边疆》一文,我更不知该从何入手,因为我对宇宙知识的很缺乏了解,虽然讲过一遍,早已忘却,这就证明了上一次的教学很失败。我很认真地读了两遍课文,基本意思看懂了,上网看了一些案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把自己当成无知者,我将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我先和学生们共同商量我们应该怎么学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想法,我们选取多数同学赞同的方案进行,应该要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不懂的句子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所用的基本说明办法。

  学完文章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很打动人心的句子。比如,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通过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让我们感受人类生活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更应该豁达而乐观,作为宇宙沧海之一粟的渺小的如尘埃的人更应该善待自己。

  文章学到最后,虽说我们对宇宙还有太多的为啥和不知道,但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善待自己,如果从一课一得的角度而言,也应该算一种收获了吧。

  篇二

  一、本节课特点:

  1.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进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二、几点启示:

  1.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挖掘是优秀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前提,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办法的采用等等,无不以此为基点。所以,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深入理解挖掘教材。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文本“裸读”二至三遍,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其次,参阅相关参考,广泛收集资料;再次,对收集到的材料依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不仅要精心处理具体篇目,更应该有课程意识,有“大语文观”,着眼于整个语文的教材体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以更广阔的视野整合教材。

  3.个人的精力和智慧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团队的优势,充分发掘备课组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另外,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择授课方式时,应当依据教材特点,突破窠臼,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力争课堂有亮点。

  4.语文学习应力求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形式灵活、办法多样的课外语文学习形式,适时举办一些语文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塑造学生精神。

  三、存在问题:

  1.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学生来不及当堂消化吸收;探究问题的时间短,不能进行深入的合作与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不能过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关注的更多应该是学习内容。

推荐站内搜索:法制报告会心得体会、自考个人空间、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小学周记200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000字、天津成人高考、中秋节手抄报、《遇见》中考满分作文、荣成人事考试网、一年有几次公务员考试、

宇宙的边疆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宇宙的边疆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623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