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通用12篇)
《练习二》 篇1
练习二(2)扬州市花园小学 韩亚芹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4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2、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并能熟练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配套课件,思考题小黑板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基本训练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4、一个旅游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 (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今天我们进一步地来学会用学习过的除法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二、拓展练习
1、练习二第6、7题。先自己读题,说说题意。条件是啥,要求啥问题?第6题说说“每个花坛里红、黄两种颜色的月季花同样多”就是指啥?然后自己先说一说解题思路,同桌再说,要求绝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说。第7题要求达到人人独立会说会解答。2、练习二第8题。自己读题,说说要求平均每人每天安装多少台就要怎么办?指出:两种办法都对,但当我们在计算过程中遇到还没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可以换一种办法来思考。3、练习二第9题。自己先读题想想遇到此类问题应该先怎么办呢?小组中先讨论。全班交流,说说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4、思考题。(1)题目中对商有啥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2)题目要求啥?小组讨论后汇报。 说说解题思路,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先讨论,再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 5、补充题(1)商业大厦的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2)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 三年级 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 四年级 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你能提出啥问题?做完这道题,你有啥想说的?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啥? 《补充习题》第8页和《小学数学练习与测试》第8页。 评价总结 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二》 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1-5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2、在整理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熟练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并能沟通这些算式与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巩固1-5的乘法口诀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巩固1-5的乘法口诀
1、 整理口诀。
(1)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1-5的乘法口诀。
(2)齐读1-5的乘法口诀。
(3)观察: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3、4、5呢?
2、记忆口诀。
(1)记忆: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办法熟练记忆口诀。
(2)采用各种形式检查记忆效果。
(3)交流记忆办法。
(4)同桌利用口诀卡片记忆。
二、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1、沟通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问:每句口诀可以运用于哪两个乘法算式。
2、计算练习
(1)口算卡片(适时问: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数字卡片(师出一张,生出一张,计算两个数字的积,并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3)同桌利用数字卡片或口算卡片进行训练。
3、比比谁的速度快。
(1)独立完成课本第15页第4题。
(2)校对;任选几个算式,说说用了哪句口诀。
哪两个算式用的口诀相同?
5+5为啥不是25?是几个5相加?你能改成乘法算式吗?
(3)请也对也快的同学简介经验。
4、独立完成第15页第3题。
三、沟通口诀与特殊的乘加、乘减算式之间的联系。
第15页第5题
1、独立计算出结果。
2、交流:先算啥,再算啥
3、3*3+3
(1)先算啥?也就是几个3相加?
(2)再加一个,现在是几个3相加?
(3)练说:3个3相加,再加1个3,共是4个3,也就是三四十二。
4、4*4-4 5*2-2 5*5-5 1*5+5
四、课堂小结
同桌互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啥收获?
课前思考1:
第2题可以根据题目意思做成教具,组织学生反复练习。练习时,可以要求学生说算式和得数,也可以要求说说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第4题可以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独立完成。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绿,并适当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速度。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说说每道题分别要算啥。
课前思考2:
第1题:要求学生背出1-5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初步整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
第3题:通过乘法计算进行式与数比较大小的练习。
第4题: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课前思考3:
要通过练习让小孩进一步熟悉口诀,能用口诀来计算乘法,能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及相关的乘法算式。
课后反思1:
学生能够通过口诀来做相关的练习,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相对比较枯燥一些,也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所以注意力不是那么集中,可以对一些练习改变一些形式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反思2: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会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运用问题不大,但是呢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5+5也算成了 5乘5,不加思索和考虑,教师因该及时提出学生的这一不足,要求他们学会审题,看题要细致、认真。
练习课练习必须到位,一是每个小孩都要参与,都经历练习,二是练习的内容要到位,要基本全面,如果可能可以根据小孩的掌握情况,进行一些拓展。学生在自主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到学生中去,一方面可以了解小孩的练习情况,更重要地要进行指导。此外板书和回答尽量让更多的小孩都有表现的机会。
课后反思3:
1、这节课学生都能背熟1-5的乘法口诀。
2、在计算时,还要提醒学生看清题目的运算符号,有些学生乘法做加法,加法做乘法等。经常提醒学生,让学生养成一个细心的好习惯。
《练习二》 篇3
教学目标:
1、能从数学情境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进行解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强化问题意识,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第15页第6题第(1)小题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啥?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呢?
问:一共有多少个呢?怎么样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
问:你是怎样进行计算的?说说3、5、15、3*5各表示的意思。
问:我们是按怎么样的步骤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小结: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立刻列式解决问题,而应该分几步走。第一,读懂图意,第二,想“几个几相加”,第三,列式解答。
2、第15页第6题第(2)小题。
问:你们知道我一共带了多少朵花吗?
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
汇报:第一步读懂题意。
(有4盆花,每盆两朵,求一共有多少朵)
第二步想“几个几相加”
(4个2相加)
第三步列式解答。
3、第16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按怎么样的步骤解决问题的?
二、解决稍复杂的数学问题
1、第16页第10题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求啥?
问:也就是要求“几个几相加”呢?
列式解答。
2、第16页第11题。
问: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汇报交流,板书问题。
分别解决每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啥收获吗
课前思考1: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提醒学生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有些题目要让学生把题目的意思说清楚,然后进行解答。
最后一题是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提问,交流,解答。
课前思考2:
第6、7题的图意比较容易理解,是几个几相加一目了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
第8、9题需要适当指导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弄清图意后,再联系乘法含义列式解答。
第10题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可能通过画示意图的办法帮助他们思考。
课前思考3:
练习时一定要让小孩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交流活动。6-7题较容易,可以简单交流。8-9题需要引导小孩去观察、去收集和整理信息,通过交流理清题意,再用所学的办法加以解答。第10题,如果个体思考有困难,可以利用小组的力量,开展交流。同时老师可以提示小孩通过画图的办法来理解题意。
课后反思1:
今天的练习题以解决问题为主,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说清图画里的事物是几个几,就很容易用乘法算式来解决了。
同时,在列式以后,教师还可以反过来问学生算式的意思,各个数字表示啥意思。进而进一步理解题目的解决策略。
最后一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解答、交流。
课后反思2:
学生能够理解题意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对于最后一题开放题,学生也能根据每一种事物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小孩参与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需要老师去调动。我的经验,要让每一个小孩都觉得老师下一个问题该轮到我回答了,如果小孩都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了,就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老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小孩勇于表现,乐于参与,再加之积极性的评价,小孩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这就是课堂学习所需要的。
课后反思3: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都能说出几个几相加,并能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最后一题是开放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提出了全部的乘法计算的问题。
《练习二》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的1~5.
教学目标 :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二.练习
1.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 34+3 2+25 20+25
34+30 2+52 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啥不同,分别怎么样计算?
2.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
(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 65+30
56+3 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
如: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4。不计算,比大小。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办法比大小。
集体交流比较的办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办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办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5.5。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啥?求啥?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么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么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啥?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 布置。
《练习与测试》。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平有所提高.
《练习二》 篇5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读音节,画出含有ü的音节,并复习相关知识。
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辨析两组词的细微差别,在选词填空。
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病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题
指名读题目,说说练习要求。
回忆有关ü拼音知识的顺口溜。
根据这个知识,找找哪些音节是含ü的并画出来。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
练习。
自由读,齐读。
第二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道题该怎么做。
找到纵横交错,看书上对带点字的有哪几种解释?
小结办法。
1, 读词语,认准带点的字。
2, 读带点的字的几种解释。
3, 选择正确的解释。
用自己的办法自学后面两题。
第三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题的训练要求。
读一读,想想词义。
指名回答,选择正确的解释。
小结办法:
读—查—想—选
练习
第二课时
第四题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回忆见过的几种病句,用过的修改符号:删除符号、调换符号、增加符号、改正符号。
请一位同学读这几句话。
思考:有啥毛病,该怎么改?
完成练习。
第五题
审题,指名说说题目的要求。
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领读。
轻声齐读。
思考:
怎么样才能很快记住每个成语中的前后两字后面的字?
教师说成语,学生说成语的大意。
再读,边读边想象。
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第六题
审题,说说题目要求。
看图,编故事,讲故事。
指导。
按顺序看漫画,思考:
开始两只小花狗是怎么样的?接着发生啥事?结果怎么样?
思考:怎么样才能讲的生动呢?
再看图想象。
自由练说。
第七题(略)
《练习二》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三)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办法。掌握了这种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 ,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办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办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孩子在干啥?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啥?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也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练习二》 篇7
练习二(1)扬州市花园小学 韩亚芹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3页。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使学生进一步正确估算、计算、验算,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进一步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准备:配套课件、练习题小黑板或卡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基本练习1、练习二第3题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啥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啥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啥不同的地方? 小结。2、练习二第1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集体反馈。 小结。3、计算并验算 536÷4 321÷3 872÷3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4、练习二第5题 引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563÷4 303÷5 426÷6 912÷3259÷6 856÷8 700÷5 214÷72、填上合适的数3、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4、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 学生回答。 讨论,回答。 学生试做。集体交流。 三、全课总结四、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练习二第2、4题2、《补充习题》第7页和《小学数学练习与测试》第7页。 学生回答。 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二》 篇8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独立阅读能力。积累词语,正确运用标点,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说话训练要点清楚,语句比较通顺连贯,态度自然大方,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阅读短文时,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读写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题:
1、学生认真审题
2、提示说明:学生5分钟准备
3、发言要求:
1)发言要要点清楚。
2)语句比较通顺连贯。
3)态度自然大方,注意表情、眼神、可适当加动作、手势。
4、学生发言,及时指导。
第二题:阅读能力训练。
1、学生阅读短文
1)带着问题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啥事?
2)我的心情变化
2、汇报交流学习办法。
作业:试做2、3题
课后反思:部分学生演讲发言的要点含混不清,层次不明。不能准确选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知识面匮乏,内容肤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词语积累,正确运用标点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正确运用标点
教学过程:
第三题:成语积累
1、带有千“万”的成语。
2、含有色彩的成语。
3、带有数字的成语。
4、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5、小节
第四题:加标点练习
1、试做
2、汇报并订正,说明道理。
第五题:想象作文。
学生试做
提出要求
学生构思
课后反思: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是让人忧心的。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看待问题的角度、深度也就不全面。缺乏想象力和全面的构思能力。
例文:(赵金霞) 用谁?
《练习二》 篇9
教学内容:p.11教材简析:练习二主要帮厨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办法,提高计算技能,同时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题安排了被除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第2题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极端,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结果检验和反思笔算的过程,提高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直观判断能力,发展估计意识;第3题有两个层次的要求,先要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进一步探索规律,体会数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安排了一道思考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办法,提高计算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计算复习:1、我们前几天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来把它们整理一下。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的除法分哪几种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首位整除 首位不整除 商末尾有0指出:这三种情况中,也都有“没有余数”、“有余数”这两种情况。分别举例:(1)首位整除:如果除数是4,首位要能整除,十位上可以是多少?不可以是多少?为啥?如果我要没有余数,个位上可以是多少?随学生回答并板书:84÷4如果要有余数的,个位上可以是多少?(板书略)(2)首位不整除:还是以“÷4”为例,被除数十位上可以是多少?不可以是多少?为啥?如果是要得到有余数的呢?(3)末尾有0的除法:末尾有0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你能举例说明吗?结合学生所举的例子指出:十位整除,个位上的数字小于除数的时候,商的末尾就会出现0。不管是哪种除法,在算完之后,都要验算,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具体在验算的时候是怎么验算的?(没有余数的除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2、连一连(p.11第1题):让学生独立练习。老师分别指名回答。做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计算属于我们刚复习的哪种情况。3、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算一算。99÷3 83÷6 92÷4 85÷868÷4 90÷2 75÷5 52÷3先要让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再让学生估计。学生估计完后,指出:估计也是计算的一个重要部分,估算的时候有各种不同的估算要求,可以是估“几十多”的,也可以是估“几十到几十”的范围的,还可以估大约是哪一个两位数的……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再解答。会估算,那我们的计算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二、解决实际问题:1、王老师准备用72元钱去买 笔记本。如果买单价是2元的,能买多少本?如果买单价是3元、4元或6元的呢?笔记本的单价2元3元4元6元买的本数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注意:表中的单价后面是有单位名称“元”的,所以算出的本数后面也应该有单位名称“本”学生独立填完表格,交流。注意观察表中的单价与本数,你有啥发现?(在钱数不变的前提下,单价越便宜,本数越多;单价越贵,本数越少。)2、 (p.11思考题)每本练习本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为啥会多付8角钱?这8角钱其实是啥?指出:我们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能灵活地选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并计算。三、布置作业:p.11第2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练习二》 篇10
教学要求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一段话。
(2)要求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郭”的第八笔是“提”,“逃”的第八笔是“横折折撇”)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小黑板。淋浴水淋淋
(2)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这两个音节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却不同。“淋浴”的“淋”念第二声,“水淋淋”的“淋”却是第一声)
(3)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啥不同?(教师向学生简介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在大多数ABB式形容性词语的重叠部分,不管原来是啥声调,一般都读成第一声)
(4)用同样的办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练习。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了解ABB式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4.反馈。
(1)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黄澄澄明晃晃毛茸茸沉甸甸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第一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②想一想:句末应填人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③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④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⑤第一句应填“啊”。
(2)指导第二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二句应填“呀”。
(3)指导第三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三句应填“哇”。
3.练习。
(1)用笔在书上填写。
(2)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同座同学互相检查,看填写的词语是否准确。
(2)齐读,体会发音特点,并说说规律。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指导。
(1)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呢……”、“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语各是啥关系?
(2)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啥关系?
(4)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练习填空第(2)、(3)句。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指名逐题朗读,确定正确答案。
(2)同座的同学互相检查练习情况。
(3)齐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到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积极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画蛇添足:蛇本身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蚍蜉撼树: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3.练习。
(1)自由地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啥。
(3)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握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同座位练说。
3.练习。
(1)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练说。
(2)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办法归纳复述出来。
教后记:
《练习二》 篇11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
2、 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 熟记4条成语。
4、 口语交际:学会讲童话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继续学习部首查自法。
2、 按笔顺写好铅笔字。
3、 熟记4条成语。
教具预备:
字典、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读练习中学生和老师的对话。
(2) 学习办法:在学习中假如碰到不熟悉的字不能拆开,弄不清哪个部首的,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去找它的部首。
(3) 这儿有几个字,小猴实在找不出他们的部首,我们一起来教他。
(4) 观察“世、义、电、书、我”这几个字,找出部首,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5) 填表、汇报、交流,看谁查得最好。
(6) 小结办法。
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教师范写,教学写字的办法。
(“巾”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保持中上,防止歪斜;“盖”的第五笔也要在竖中线上书写。)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齐读4条成语。
教学过程
看图,并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熟读4条成语。 自我加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看图,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爱好。
教具预备:
教学挂图、创设环境,布置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 每人预备一个故事,在四人小组内先讲。
2、 每组选出一个人在班级里讲故事。
3、 评选“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励实践
(出示森林图。)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个“童话故事会”。(板贴课题)小孩子想不想去参加呀?(想)瞧,参加比赛的有孙悟空小组、蓝猫小组、唐老鸭小组、神龙小组、威力虎小组和蓝精灵小组。(老师逐一把小组标志放到小组桌上。)你想参加哪个小组,就到哪个小组去报到,并戴上头饰。)
二、组织交流,充分实践
1.比赛快要开始了,先请百灵鸟宣布比赛规则。(动画演示百灵鸟。)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所讲的童话故事不要太长,要生动有趣!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啥?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简介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孩子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父亲母亲听,并让他们
《练习二》 篇12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102
一.教学目标 :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这一段话。
(2) 要求学生观察每一个的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 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
3. 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
(2) 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 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小黑板。
(2) 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
(3) 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啥不同?
(4) 用同样的办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 练习: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4. 反馈。
(1) 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 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2.正确选择关联词。
3.熟记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
想一想:句末应填入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第一句应填“a”。
(2) 指导第二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二句应填“呀”。
(3) 指导第三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三句应填“哇”。
3. 练习。
(1) 学生用笔在书上填写。
(2) 学生自由练读。
4. 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呢……”、“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是啥关系?
(2) 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 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啥关系?
(4) 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 练习。
4. 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谈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意思。
(4) 学生练习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自由读。
(2) 同座位互相练习背诵。
(3) 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 反馈。
(1) 指名读。
(2) 集体练读。
(3) 集体齐背。
(4) 指名背。
(三)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一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 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啥。
(3)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 同桌练说。
3. 练习。
(1)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说。
(2) 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办法归纳复述出来。
推荐站内搜索:成绩查询入口、高自考成绩查询、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赤峰人事考试信息、个人简历百米赛跑作文、黑龙江自考成绩查询、竞聘上岗演讲稿范文、执业医师考试题库、计算机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