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一篇: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 第二篇: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 第三篇: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 第四篇: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 第五篇: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动员会上的讲话
-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查报告
取消农业税费后,怎样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遏制农民负担反弹?湖北省谷城县实施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乡镇机构和人员精简为突破口,大大转变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探索出一条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相适应的乡镇机构改革新路。
最近三年来,谷城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64%,机构编制大大压缩。同时,把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公共服务组织,通过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量化考核指标等方式,构建起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制。
--乡镇机构臃肿 农民负担沉重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全县有10个乡镇,43万亩耕地,55万人口。据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启合简介,20*年,谷城县一般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口少则500人,多则上千人。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综合配套改革前,紫金镇仅乡镇一级的领导干部就有22人,城关镇仅镇财政所就有70多人,就连谷城县石花镇城建所的在册工作人员都达到99人。襄樊市委常委、谷城县委书记周霁说,税费改革后,这些人依然在打擦边球,不收费就没有办法生存。过去上面有一个部门、下面就要对应一个,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不高、乡镇机构职能不清晰,必须把乡镇党政机关人员压缩,合理设置机构布局,才能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四大措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从20*3月开始,经过两轮改革,谷城县在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乡镇机构设置,统一设立“三大办”: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实际,谷城县重新界定了乡镇机构职能,划分了职责范围,撤销了乡镇政协机构。改革后,乡镇机关内部拉开了收入档次,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每年工作最好的机关干部与一般的机关干部相差1500元。
二是缩减乡镇机关人员编制。现在,谷城县10个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395名,实际在岗353人,分流646人,比改革前全县乡镇机关干部减少了64%,同时,后勤服务一律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
三是精简领导班子。通过实行领导班子交叉任职,乡镇领导干部得以全面压缩。同时,县里对超配领导干部进行调整,其中改任乡级助理、干事45人。以紫金镇为例,改革后的领导职数只有书记兼镇长、副书记兼副镇长、副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两位党委委员兼副镇长、宣传委员7人。
四是分流人员待遇落实到位。分流的乡镇机关干部中,很多在40-50岁之间,上有老、下有小,既没有出去闯荡的年龄优势,也没有达到退休年龄。为此,谷城县决定,对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统一按其档案工资标准的60%发放。同时,对积极分流的干部按70%发放档案工资。整个改革建立在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把政策交给大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几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实现了既定的“减人、减事”的目标,成效非常明显。
--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
谈起改革前乡镇事业单位的状况,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云说:“基本上是人心散了,党委、政府为农民服务的线断了。”城关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国政说:“我们不知道干啥,收入也没有保障。”当时,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很不满意,比如,农民购买假种子、假肥料等情况没有人能去进行真正有效的管理。
按照谷城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整体部署,谷城县将全县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各乡镇把财政所和经管站合并,民政所撤销,职能转到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撤销乡镇残联、党校、社会保障服务所,其他站所整体转制为中介组织。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有计生、城建、文化、广播、农水、农技、农机、兽医等8类站所71个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转制。
为解除乡镇事业单位等被改革对象的后顾之忧,谷城县在全县乡镇事业单位内,全面推行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谷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魏开杰告诉记者,到2005年底,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的2768名职工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单位应缴的1250万元和个人应缴的1213万元全部收缴入库,职工参保率、基金收缴入库率、养老保险手册发放率全部达到了100%,确保了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方面举措构建公共服务新体制
在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谷城县主要有三项举措:
一是规范服务方式,明确公益职能。除各乡镇畜牧兽医中心实行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制外,其他服务中心一律实行委托服务制。县里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乡镇站所转制后承担的43项公益职能。对公益职能,政府购买服务,预拨10%至20%的财政投入,最后考核通过、农民认定后,一起算总账。现在由各乡镇站所转制而成的服务中心充满朝气。这些单位的职工,过去每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现在大多数提高到600多元。
二是各乡镇和县直主管部门,将各项服务活动量化成具体考核指标,在与各服务中心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委托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务要求、经费数额和考核兑现办法等事项。制度的创新使服务中心员工的工作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例如乡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过去只是在办公室里等着农民来,现在必须下到田里去直接服务农民。只有农民接受了服务,满意签字,农机服务单位才能收到政府的拨款。
三是重新界定农村公益投入标准,打足经费,实行资金直达。过去全县10个乡镇每年共下拨农技推广费用28万元,而现在按照全县43万亩耕地,每亩1元多的标准,将全县农技推广费用总额提高到40多万元。在结算方式上,县财政对这些转制后的服务单位实行年初预拨款、半年一考核、年终结总账的办法。目前,谷城县已按照全年预算20%的比例,向各服务中心预拨了启动经费,保证了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的运转。20*年谷城县乡镇公益事业经费预算为627万元,与20*年相比,增长了约30%。
--政府工作效能明显增强 新机制活力显现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谷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了重新界定,基层政权结构得到了优化。陈启合告诉记者,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斩断了乱收费的根子,切断了随意进人的源头。改革到位后,机关干部普遍增强了危机感。现在,县里设立了乡村干部寻访问事制度,变农民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积极与群众沟通,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
襄樊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吴长华说,谷城县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目前留下来的乡镇干部队伍,素质比较高,用引导、服务、示范的方式发展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现在谷城县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空前密切,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圆满完成了改革之初确定的各项目标。
周云告诉记者,以前镇里各站所在资金上是“以钱养人,一年缺半年的粮”。20*年,县财政对城关镇各服务中心的投入,比改革前多投28万元,全面实现了“以钱养事”。
县乡两级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服务中心增加收入、服务人员提高待遇创造了条件。新型考核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通过推行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农民签字认可制度,让农民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第二篇: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我们于2014年8月6日至10日对我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转变乡镇职能,更新乡镇事务的管理理念”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考察和剖析。调研后,我们认为,全区按照服务主体社会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监督管理系统化、考核评价规范化、经费保障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的运行模式,即“农民点单、政府买单、服务竞单、农民验单”模式;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包括准入机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新机制的运行;保障“以钱养事”资金,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做到专款专用;强化农村公益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总的特点是:我区乡镇综合改革方向明确,进度较快,质量很高,程序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本文来源本站 WWw.HAoWOrd.COm)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于2014年5月启动,按照“先班子后机关,先行政后事业”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实施改革。到05年底,全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取得了初步成果,达到了“六个到位”的改革目标。即班子职数调整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到位、分流人员精简到位、全员养老保险到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14年4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考核检查中,考核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省“以钱养事”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委、区政府被评为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在2014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
1、机关改革坚持做到“一个规范三个精简”。即规范乡镇机构的设置,精简职数、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区13个乡镇场领导机构全部按“三办一所”的规定设置到位;领导职数由170名调整到113名,精简职数57人,减幅33.5%;机关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到37个,减幅41.3%;行政机关由770人精简到431人,精简339人,减幅44%。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了编外借、聘用人员。
(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运行情况。
从2014年底,在全面完成规范机构设置、人员定岗分流等改革任务后,我区开始全面转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经过2014年一年的探索,全区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已基本建立。在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过程中,我们着眼“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服务主体建设,在面向市场、实行整体转制,人员退编、实行聘用制的基础上,把服务主体从一开始就推向市场,实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
上一篇文章: 述职报告的写法下一篇文章: 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调查报告本站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
于2014年8月6日至10日对我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 “转变乡镇职能,更新乡镇事务的管理理念”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考察和剖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后,我们认为,全区按照服务主体社会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监督管理系统化、考核评价规范化、经费保障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的运行模式,即“农民点单、政府买单、服务竞单、农民验单”模式;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包括准入机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新机制的运行;保障“以钱养事”资金,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做到专款专用;强化农村公益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总的特点是:我区乡镇综合改革方向明确,进度较快,质量很高,程序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乡镇的地理未知,经济情况省略,请大家酌情添加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于2014年5月启动,按照“先班子后机关,先行政后事业”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实施改革。到05年底,全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取得了初步成果,达到了“六个到位”的改革目标。即领导班子职数调整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到位、分流人员精简到位、全员养老保险到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14年4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考核检查中,考核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省“以钱养事”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委、区政府被评为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在2014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乡镇机构改革情况。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
1、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做到“两转三建”。即转变单位性质,转换人员身份,建立社保制度,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公益性服务考评机制。2014年改革时,全区13个乡镇场直属事业单位由166个精简到13个,减幅92%,有143个原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服务组织;原事业单位1681人(在编在岗、含延伸派驻机构)中有1387人转换身份、退出事业编制,减幅76%,并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2、机关改革坚持做到“一个规范三个精简”。即规范乡镇机构的设置,精简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区13个乡镇场领导机构全部按“三办一所”的规定设置到位;领导职数由170名调整到113名,精简职数57人,减幅33.5%;机关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到37个,减幅41.3%;行政机关由770人精简到431人,精简339人,减幅44%。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了编外借、聘用人员。
3、延伸派驻单位坚持做到“两定三统一”。即定机构、定职能,统一定编、定岗、定员。通过改革,全区13个乡镇场共核定延伸派驻单位编制205人。其中:国土资源管理所编制52名,林业管理站编制13名,交通管理站核定编制40名,水利管理站编制33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编制36名,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编制31名(实际上岗21人)。通过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共有195人上岗(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岗位暂时空缺10人),564人转制分流,并按政策得到妥善安置。
4、财政所、经管站合并坚持做到“一个比例两个落实”。即由原财政所和经管站在编在岗人员按同比例实行竞争上岗,落实竞争上岗人员、落实人员分流政策。改革前,全区原财政所、经管站共有437人,其中财政所213人,经管站224人。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了200名上岗人员,最终原财政所上岗91人, 经管站上岗109人。上岗人员按照规定合并,统一了工资标准,统一了工资发放渠道,统一了工作任务;237名落岗人员按政策分流,财政所和经管站改革后的分流人员,原来经组织、人事部门明确,具有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身份的,按照机关分流政策执行;原来属事业单位人员的,按转制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政策执行。
(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运行情况:从2014年底,在全面完成规范机构设置、人员定岗分流等改革任务后,我区开始全面转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经过2014年一年的探索,全区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已基本建立。在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过程中,我们着眼“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服务主体建设,在面向市场、实行整体转制,人员退编、实行聘用制的基础上,把服务主体从一开始就推向市场,实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
1、是合理安排项目,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本级“以钱养事”经费比上年增加。我们狠抓了2014年和2014年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本级“以钱养事”经费比上年增加,确保省补资金全部到项目。由于经费保障有力,全区“以钱养事”工作中的物化投入、服务报酬、养老保险全部落实到位。2014年,全区共安排公益性服务 1120项,涉及8个行业和部门。2014年共安排公益性服务1180项,比去年增加60项。2014年全区“以钱养事”经费共计909.7万元,比上年实际数增加364.6万元,增长66.9%。其中,乡镇本级实际支出624.7万元,比上年实际数增加79.61万元,增长14.6%。省拨“以钱养事”补助资金275万元、区级安排朱湖农场补助资金10万元,均于2014年底前全部拨付到公益性服务项目。2014年全区本级“以钱养事”经费预算640.3万元(不含省补资金),比2014年实际数增加15.6万元, 增长2.5 %。对照省定标准,从我区实际执行情况看,做到了“两个高于”:1、高于省定标准。其中,种植业平均每亩2.24元,畜牧防疫平均每户2.97元,水利平均每亩1.7元,农机平均没亩1.96元,其他项目也全部高于省定标准(省定标准:种植业每亩不低于1元,畜牧防疫每户不低于2元,社会事务服务项目按乡镇、育龄妇女人数和优抚、特困、五保、低保对象人数确定养事金额;文体广播电视服务项目按全区总人口数确定养事金额,文化体育每人不低于0.5元);2、高于上年支出。本级所有项目经费全部高于上年实际支出。
具体作法:一是以统筹保来源。农村公益服务实行区乡财政分级预算,在不改变所有权、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基础上实行区乡财政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服务经费兑现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二是以项目定预算。区里出台了关于“以钱养事”的文件,明确了经费来源,并由人大审议列入预算,专门下发了《关于***2014年度“以钱养事”经费预算的批复》的文件(孝南常字[2014]6号)。明确规定,政府对农村各项公益性服务经费的投入必须高于上年,实行减人不减经费,而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加大投入。在服务内涵上,明确农村公益性服务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财政筹措经费;在服务的内容上,明确以鄂发[2014]14号文件中列出的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为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各乡镇场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在程序上,明确规定由乡镇政府和区直业务主管部门提出乡镇公益性服务内容,对于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性服务项目,临时安排。
2、强化服务中心内部工作人员责任,实行竞争制、准入制和合同制,做到“三制”配套。为了提高中心服务人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人员责任心,各服务中心内部一是实行竞争
上岗制度。2014年12月全区统一组织了竞争上岗考试,择优录取825人进入服务中心。二是实行准入制度。由区人事局和各主管局共同组织,面向社会公开进行。凡符合下列规定条件之的,发给相应的《***农村公益事业执业资格证书》,没有《执业资格证书》者无资格参加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的承包。《执业资格证书》一证管三年,实行滚动管理。每年由区人事局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免费审验,审验不合格或逾期不参加年审者,一律取消执业资格。全区第一批已发给相应的资格证472份,其余人员经过考试合格后也分批颁发相应的证书。三是实行合同管理制度。除乡镇与服务中心签定委托服务合同外,各服务中心还与中心服务人员签订服务合同或劳务合同,对服务内容、质量、数量、报酬、奖惩等作出了具体约定。服务中心根据服务人员工作能力、工作强度、工作范围与服务人员签订合同,约定双方责任和义务。合同规定,按日历进度完成工作任务、不出现重大事故的,发给基础报酬,基础报酬一般占合同约定报酬的80-60%(各乡镇不等),并预留20-40%的绩效报酬,按年终考核结果兑现。
3、建立和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到项目。在建立和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工作中,我们始终牢牢抓住合同签定、项目确定、考评细则、农民签字、专班考核和奖惩兑现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确保了省补资金和本级资金到项目。农村公益性服务的项目,全部由乡镇场与服务中心签订合同,明确约定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包括服务内容、经费标准、时间要求、考核估算、兑现办法等事项。2014年的所有服务合同在2014年12月底前签订完毕,全区共签订“以钱养事”服务合同84份,签订劳务合同825份;2014年服务合同也续签到位。各乡镇场与区直业务主管部门共同拟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做到了三结合,即:定时考核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全体服务对象和服务对象代表结合,乡镇与主管部门结合。日常考核以乡镇政府为主,年度考核由区直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联合进行。探索建立了村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导小组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行服务对象签字登记制度、服务项目台帐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结果公示制度。考核必须有服务对象签字认可。对服务对象签字根据项目实际,采取服务对象直接签字认可制和农民代表签字认可制。实行农民代表签字认可制的农民代表应具有公认性、平等性、广泛性、责任性、义务性。2014年全区平均对每个服务中心完成了8次不同层次的考核,从考核结果看,服务质量,服务效果都比改革前有明显进步,受到95%以上服务对象认可。在年终考评中30个服务中心达到了优秀等次,54个达到了合格等次。
4、转制人员和延伸派驻单位人员全部办理养老保险,建立保障机制。按照《***乡镇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意见》(孝南政办发[2014]60号的规定),通过宣传发动,公开缴费政策,公示测算结果,完善参保手续,及时发放保险证等措施,对全区符合条件的13个乡镇场及6个垂直延伸单位人员实行了全员投保。采取年初列入预算,年末具体落实的办法,保证续保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2014年应参保2305人,应补缴个人账户资金2120.6万元(单位1040万元、个人1080.6万元),实际参保2305人,实际补缴个人账户资金2120.6万元(单位1040万元、个人1080.6万元)。参保率、缴费率、发证率均达到100%。2014年新增退休32人,调出、死亡5人,算断分流247人,应续保2014人,应征收保费2014人,实际征收保费596万元(单位425.8万元,个人170.2万元);实际续保2014人,实际征收保费596万元(单位425.8万元,个人170.2万元),续保率达到100%。
三、改革经验
在建立“以钱养事”的新机制工作中,我们分三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取得初步经验。
在乡镇场对“服务中心”层面上,我们坚持做到“一个标准,两块支付,三方认可”,一个标准即以事多少为标准核定养事金额,两块支付即分月按进度支付和年终按考核结果两部分支付,三方认可即农户、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后确定合同完成情况。
在服务中心内部管理层面上,我们坚持做到“两设两取”,即:因事设岗,根据服务中心事情多少设置岗位类别和数量;因岗设分,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设置分数;按岗取人,服务中心内部公开竞争岗位,定岗定人;按分取酬,依据个人所得分数换取报酬。具体操作,一是确定项目。畜牧防疫、水利建设、计划生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水产、农机等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分别划分成若干个具体项目,进行统一规范,突出“养事不养人”,全部推行服务项目化管理。二是竞聘上岗。通过申报岗位、公开招考、中心运作等办法,科学整合和有效配置“服务中心”人力资源,解决好项目服务的技术力量,保证政府委托的服务能够真正做到“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三是严格考评。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服务业绩考评,确保考评结果公平公正。在考评主体上,区、乡、村三级分别成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考评办法上,实行中心、农户、乡镇、主管部门四级综合考核;在考评监管上,建立考核评价工作责任制、全程公开制、责任追究制,强化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四是按质取酬。严格按市场经济的办法规范“服务中心”人员的收入分配,形成按劳取酬、按质取酬与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相结合的分配格局,既鼓励多劳多得,也实行过错赔偿、责任追究,保证服务质效。
在面向市场层面上,我们坚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社会化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即“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促进了基层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全乡基层干部都充分认识到,改革是一种手段,也是长期的过程,只有自身严格要求,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积极性,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才能不被改革的洪流所淘汰。另外,引导干部职工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学有专长的干部职工重新调整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认为论身份不如论价值,被动等待改革分流不如早点积极自谋职业。
四、问题
1、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农村服务中心对员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而新增人员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和学习,没有相关专业技能,由此在人员多的状况下,也不得不请有专业技能及特长的临时工,进而形成了有位子的无能上岗,能上岗的无位子。
2.分流人员政策不明,事业单位转制难以到位。事业单位进行转制和更名,政策不够明确,转制难到位;对“以钱养事”的具体方案不明确。分流下岗人员没有救助预案,再就业渠道狭窄,对现在工作积极性有负面影响。建议对分流人员继续完善养老保险机制,为分流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发他们重新创业的热情,帮助他们拓宽再就业渠道,使改革积极稳妥进行。
3、债务多,不良债务难以处置。当前,我区乡级不良债务共16929万元,乡平1209万元,在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综合配套改革后,乡、村难以通过自身努力对两级不良债务进行消化。一是造成乡、村运转困难,二是有的不良债务会激化矛盾,形成不安定因素。
五、建议
1、进一步明确主体思想,切实转变观念。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其事业单位的事业机构编制被取消,实行集体转制,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服务组织,原单位职工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编制,转变为社会人、企业人,应该沉着冷静的思考,积极积极迎接挑战,制订适合发展服务事业的办法和措施并着力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改革为契机,确实转变观念,破除以前的吃大锅饭思想和“等、要、靠”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工作斗志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2、实施市场化融资战略,加快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一是采用租赁、承包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将企业经营权从资产中剥离出来,通过协议形式出让经营权,使其在相应的约定期限进行发展经营;二 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领导部门的资金支持,开发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是解决好站址建设;三是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来关注事业的发展,为农村服务事业发展筹积更多的资金。
3、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争取在企业效能建设上有新突破。单位转型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较强的竞争实力和长足的发展后劲。这就需要树立时不我待的学习意识,树立为民服务也是为自己服务的发展大局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是喊口号就具有了,它需要全体成员心不断的学习和充电,学习新技术吸取新经验运用新成果,注重个人综合素质训练与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也就失去了全局意识,事业的发展将会功亏一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自觉地把服务意识放在第一位,从大局意识出发,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为用户排忧解难,服务做好了、到位了,必然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良好的信誉,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也会不断的提升。
4、建议上级政府加大对乡村两级的转移支付力度,进行逐年消债,缓解基层的矛盾和压力。
第四篇:某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我们于2014年8月6日至10日对我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尤其是“转变乡镇职能,更新乡镇事务的管理理念”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考察和剖析。调研后,我们认为,全区按照服务主体社会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监督管理系统化、考核评价规范化、经费保障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的运行模式,即“农民点单、政府买单、服务竞单、农民验单”模式;抓好制度建设,构建包括准入机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在内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新机制的运行;保障“以钱养事”资金,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公益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做到专款专用;强化农村公益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总的特点是:我区乡镇综合改革方向明确,进度较快,质量很高,程序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基本情况
***是1993年5月撤地建市后,孝感市设立的唯一市辖区。全区现辖8镇3乡2场4街和1个开发区,共有村民委员会468个。国土面积1020平方公里,税改核定计税面积46.56万亩。总人口8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92万人,农村劳动力28.62万人。13个乡镇场(8镇3乡2场)计税面积46.25万亩,总人口61.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79万人。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6亿元,同比增长1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自然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2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35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3654元,同比增长10%。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于2014年5月启动,按照“先班子后机关,先行政后事业”的基本思路,分四步实施改革。到05年底,全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取得了初步成果,达到了“六个到位”的改革目标。即领导班子职数调整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到位、乡镇事业单位整体转制到位、分流人员精简到位、全员养老保险到位、“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基本到位。在2014年4月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考核检查中,考核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在2014年全省“以钱养事”检查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委、区政府被评为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在2014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主要做法
(一)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坚持:
1、机关改革坚持做到“一个规范三个精简”。即规范乡镇机构的设置,精简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和工作人员。全区13个乡镇场领导机构全部按“三办一所”的规定设置到位;领导职数由170名调整到113名,精简职数57人,减幅33.5%;机关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到37个,减幅41.3%;行政机关由770人精简到431人,精简339人,减幅44%。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全部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了编外借、聘用人员。
2、事业单位改革坚持做到“两转三建”。即转变单位性质,转换人员身份,建立社保制度,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公益性服务考评机制。2014年改革时,全区13个乡镇场直属事业单位由166个精简到13个,减幅92%,有143个原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服务组织;原事业单位1681人(在编在岗、含延伸派驻机构)中有1387人转换身份、退出事业编制,减幅76%,并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3、财政所、经管站合并坚持做到“一个比例两个落实”。即由原财政所和经管站在编在岗人员按同比例实行竞争上岗,落实竞争上岗人员、落实人员分流政策。改革前,全区原财政所、经管站共有437人,其中财政所213人,经管站224人。通过竞争上岗,确定了200名上岗人员,最终原财政所上岗91人,经管站上岗109人。上岗人员按照规定合并,统一了工资标准,统一了工资发放渠道,统一了工作任务;237名落岗人员按政策分流,财政所和经管站改革后的分流人员,原来经组织、人事部门明确,具有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身份的,按照机关分流政策执行;原来属事业单位人员的,按转制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政策执行。
4、延伸派驻单位坚持做到“两定三统一”。即定机构、定职能,统一定编、定岗、定员。通过改革,全区13个乡镇场共核定延伸派驻单位编制205人。其中:国土资源管理所编制52名,林业管理站编制13名,交通管理站核定编制40名,水利管理站编制33名,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编制36名,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编制31名(实际上岗21人)。通过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共有195人上岗(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岗位暂时空缺10人),564人转制分流,并按政策得到妥善安置。
(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运行情况。
从2014年底,在全面完成规范机构设置、人员定岗分流等改革任务后,我区开始全面转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探索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经过2014年一年的探索,全区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已基本建立。在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过程中,我们着眼“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服务主体建设,在面向市场、实行整体转制,人员退编、实行聘用制的基础上,把服务主体从一开始就推向市场,实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运作。
1、是合理安排项目,统筹安排资金,确保本级“以钱养事”经费比上年增加。我们狠抓了2014年和2014年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本级“以钱养事”经费比上年增加,确保省补资金全部到项目。由于经费保障有力,全区“以钱养事”工作中的物化投入、服务报酬、养老保险全部落实到位。2014年,全区共安排公益性服务1120项,涉及8个行业和部门。2014年共安排公益性服务1180项,比去年增加60项。2014年全区“以钱养事”经费共计909.7万元,比上年实际数增加364.6万元,增长66.9%。其中,乡镇本级实际支出624.7万元,比上年实际数增加79.61万元,增长14.6%。省拨“以钱养事”补助资金275万元、区级安排朱湖农场补助资金10万元,均于2014年底前全部拨付到公益性服务项目。2014年全区本级“以钱养事”经费预算640.3万元(不含省补资金),比2014年实际数增加15.6万元,增长2.5%。对照省定标准,从我区实际执行情况看,做到了“两个高于”:1、高于省定标准。其中,种植业平均每亩2.24元,畜牧防疫平均每户2.97元,水利平均每亩1.7元,农机平均没亩1.96元,其他项目也全部高于省定标准(省定标准:种植业每亩不低于1元,畜牧防疫每户不低于2元,社会事务服务项目按乡镇、育龄妇女人数和优抚、特困、五保、低保对象人数确定养事金额;文体广播电视服务项目按全区总人口数确定养事金额,文化体育每人不低于0.5元);2、高于上年支出。本级所有项目经费全部高于上年实际支出。
第五篇: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省、市委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并报市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在总结试点经验,借鉴周边地区改革作法的基础上,区委研究决定全面启动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按照总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街镇综合配套改革首先是按规定职数调整配备新的领导班子。为了把新的领导班子配备好,区委决定,由区委领导带队,从区直有
关单位抽调干部,组成考核组到街镇对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考核,通过认真细致的考核,为调整配备街镇新的领导班子提供可靠的依据。下面,我代表区委考核组就街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责任感
(一)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从2014年开始,我区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经过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负担不断减轻,农村分配关系逐步规范,新的农村税费制度初步建立,呈现出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的喜人局面。但是呢,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一是财政供养人数多。全区财政供养人数达到1万4,供养系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吃财政饭人多,发工资困难,一起困扰着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更为困难。二是财政收入来源窄。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业税的取消,虽然会给予街镇转移支付资金予以补偿,但街镇的财政收入短期内难有大幅度的增长,收支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三是街镇债务重。大部分街镇负债,少的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多的达千万元以上。这些情况表明,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核心就是要精减机构,精兵简政,彻底改变“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现象。否则,就必然导致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想方设法向农民收费。也会回到“收费养人,养人收费”老路,使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毁于一旦。如果不痛下决心,解决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的问题,闯过这道难关,农村的许多矛盾无法缓解。
(二)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机构设置层次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工作效率低。二是政企、政事不分,政府包揽了许多本应由企业、市场、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管的事,该管的事没管好,不该管的事管得过多。三是行政执法随意性大,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给农民造成许多不应有的伤害。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直接制约经济发展,而且还会加剧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动摇我们的执政之基。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是要从体制创新入手,扩大基层民主,实行简政放权。因此,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对乡镇机构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改革,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治理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制度保证。
(三)推进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是建立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街镇干部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的线路、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措施能否落实到基层,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总的来看,我区街镇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广大街镇干部长期战斗在第一线,任务重、待遇低、风险大,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很大变化,对街镇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街镇干部整体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对现代行政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干部官僚主义,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突出。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通过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街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办法,提高工作水平。
二、明确任务,强化配合,认真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工作
这次考核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工作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规定进行的,下面我将这次考核的目标任务向大家作个简介。
(一)考核的对象。这次考核的对象是仓埠街党工委、人大、办事处、政协班子全体成员和武装部长。
(二)考核的内容。对领导班子,主要考核近年来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及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风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二是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所表现的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驾驭能力、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本岗位发挥作用的情况和所取得的工作实绩。三是工作态度。主要考核工作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和扎实程度等。四是廉洁自律。主要考核社会交往、遵纪守法,以及“八小时以外”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等方面的情况。
(三)考核的程序和办法。这次考核工作共有三项基本程序,一是考核预告。考核组的电话号码、考核的对象等内容已经告示了。到吴店街的考核组共有6人,考核时间为一天,联系人是考核组的***同志,如有反映考核对象有关情况的,可直接与区委考核组联系。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考核工作进行监督。二是民主评测和民主推荐。民主评测在去年底年度考核时已经进行,根据有关规定,民主评测结果一年内有效。民主推荐,就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规定的条件和职数,在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中推荐产生新的领导班子成员。三是个别座谈。会后,考核组将分组进行个别谈话,听取对现任领导班子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进入新的领导班子人选的意见。个别座谈的范围主要是:人数不少于30人,对象是领导班子全体成员,6大办主任,部分站、办、所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代表。
区委要求,考核工作必须深入细致、全面客观,要通过这次考核,为形成一个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广大党员和群众拥护的人事安排方案打下基础。对此,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做好考核工作,需要两方面的配合。一方面是我们考核组的同志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制度办事,全面了解情况,正确分析情况;另一方面是参与考核座谈的同志,要实事求是地简介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做好考核工作就有了保证。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对我们的考核工作进行监督,共同努力把考核的任务完成好。
三、坚持条件,扩大民主,为新的领导班子成员人选安排提供可靠的依据
这次民主推荐采取全额定向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进入新的领导班子人选。大家在推荐干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二,推荐的人选要符合改革的政策规定。区委对领导班子的职数、学历要求和提名年龄界限等具体政策作了明确规定。
1、要在规定的职数范围内推荐人选。按照省委有关文件规定,区委研究决定仓埠街设党委委员共9名,具体职位是,党工委书记1名,副书记、办事处主任1名,副书记、人大主任1名,副书记、纪工委书记1名,委员、办事处副主任3名,委员、武装部长1名,委员1名,等一会大家领到表后,对照要求,认真领会思考再推荐。3、要结合目标完成情况和个人现实表现、工作态度推荐人选。对未完成计划生育目标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农民负担目标任务的责任人,在任用上实行“一票否决”。目前正在立案审查的,暂不提名进入新的党政领导班子。
4、企业干部挂职、派出所所长和其他挂任街镇党政职务及党外干部担任行政职务的,不占职数,不参与推荐竞职,待新的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到位之后,视考核情况再研究任职。
5、市管干部兼任党(工)委书记的,不参与推荐,不占职数,直接研究任职。
民主推荐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今天推荐之后,由我们考核组负责对推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推荐结果由考核组掌握,并向区委汇报。
第三,推荐干部要客观公正,公道正派。看干部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对年轻干部要重品德、重能力、重潜力、重朝气。推荐进入新的领导班子成员人选,要从班子建设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街镇改革和建设的长远发展出发,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能力强、有实绩、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推荐出来。希望大家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本街镇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公道正派,坚持搞五湖四海,坚持举贤荐能,不凭个人好恶、个人恩怨评价干部和推荐干部,积极慎重地向组织推荐干部。
四、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正常进行
这次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也比较突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改革的工作做好,区委要求在街镇综合配套改革期间,广大干部都要自觉坚守各自工作岗位,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上,放在抓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这是对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党性原则的一次重要考验。希望大家在关键时期能经受住考验,全身心地把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新的成效。
这次改革,将涉及到一些干部的职务调整,有的可能要轮岗,有的可能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干部的合理流动和新老交替,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是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体现。干部个人的进退留转问题,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情。因此,要切实强化党性,顾全大局,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自觉服从组织决定。这是对每一个领导干部,特别是对镇街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要求。
街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得到各个方面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大家给予积极支持。大家对这次改革工作有啥意见和建议,可以向区委反映,也可以向区委考核组反映。不论是民主评测、民主推荐,还是在考核中评价干部,都要坚持原则,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为考核组全面深入地考核了解干部,提供真实、准确的情况,为区委正确任用干部提供决策依据。
最后,希望仓埠街党工委要强化领导,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近期各项工作。当前,各街镇的工作十分繁重,考核工作也要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仓埠街党工委要结合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强化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始终围绕发展这根主线,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以改革为动力,确保仓埠街经济社会秩序正常运转,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频道推荐相关范文:
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动员会上的讲话
乡镇畜牧兽医站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县畜牧局关于乡镇畜牧兽医站综合配套改革情况汇报
综合配套改革综述
推荐站内搜索:江西人事考试网教师招聘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山西自考网上报名、2级建造师成绩查询、暑假日记400字、杜富国事迹观后感、成人考试网、日记500字大全、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钱学森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