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案例有感(精选16篇)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
曾听过《坐井观天》的课堂教学,其中有这么一段:
……
师:小鸟和青蛙谁说的对?
甲生:小鸟说的对。
乙生:我不同意,我以为青蛙说的对。
丙生:小鸟和青蛙说的都对。
(此刻,众生哗然。听课的教师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文中小鸟和青蛙对“天有多大?”展开了争论。这段实录是学生的评判。在我们成人看来,天的确无边无际,大的很,小鸟说的对。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无疑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怎么处理呢?请接着看:
(师也出乎意料,若有所思,停顿片刻后,即向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很好。如果能把理由说出来那就更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甲生:(信心十足)小鸟说的对,因为天确实大的很
乙生:(迫不及待)青蛙说的对,因为它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底那么大的天,它说的是实话,也没错。
丙生:(按捺不住)小鸟和青蛙都把各自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都很诚实,应该都对。
师:(点头肯定)好!几位同学都说出了各自的见解和感受,说的有道理。
此时,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以“燎原”。如果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抱定小鸟说的对的观点用个人的主观意志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当头一棒,势必会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将因此而被彻底浇灭。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暗暗给这个教师叫好,被他的匠心独运所折服。听课的教师也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师:大家再想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口,他会看到啥?说些啥?大家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好,说的棒。
(学生各抒己见,兴趣盎然)
……
在这一案例中学到了讲课老师的高明之举:他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虚拟主机,想象的余地。学生毕竟是小孩,,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而《坐井观天》也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学寓言就得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小孩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教师对童心童趣的激活足见其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在这位教师的感动下,我也仔细阅读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章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此鼓舞启迪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改主旨。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2
学习目标:
1 、分角色朗读对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发挥想象,理解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远教资源上下载多媒体配乐课件一组,青蛙、小鸟图片一套,白纸一张。
课前 3分钟:
播放《数鸭子》歌曲,师生一起唱游(师活泼的舞蹈,生快乐地摹仿,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建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气氛)
一、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坐井观天》(板书)。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么样呢?(师边讲述边画井,并随机贴青蛙、小鸟图)
二、初读熟知
1 、师: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啥事而争论?
(生读课文,很认真)
师:小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谁能大胆地告诉我们故事讲的谁和谁?他们为啥事而争论?
生:课文讲的是青蛙和小鸟的故事,他们争论天有多大。
师:你学会了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真为你高兴。
(板书:天多大)
2 、师:他们是怎么样争论的?请小孩子拿起笔,再次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用“ ”勾出他们的对话。(生读课文勾句子,师巡视)
师: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愿意把你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出了他们的三次对话,师在屏幕上出示三次对话。
师:你勾得真准!小孩子,你们勾对了吗?勾对的朝老师笑一笑。(很多小孩子笑眯眯地望着老师)笑得可真甜!错的也没关系,待会可别忘了加油哦!
三、精读课文
1 、①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孩子自由朗读第 1次对话,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啥?
(生自由读)
生 1:我知道了青蛙不知道小鸟从哪儿来。
师:你真会读书!
生 2:我知道了小鸟从天上来,飞了很远很远。
②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啥符号?
生齐:问号。
师:谁想读读它。
生 1:(读)你从哪儿来呀?(只读通顺了,但没感情)
师:你读得很流利,要是把疑问的语气送到句子里就好了。
生 2:(读)你从哪儿来呀!(有疑问语气)
师:不错,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要是把“哪儿”强调就更棒了!
生 3:(读)你从哪儿来呀!(很棒)
师:掌声送给她!像她这样练习练习。
生练习。
师:一起读读。(生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只充满疑问的青蛙。小鸟回答说。
生:(读)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小鸟从 来,飞了 里,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
(生 1读得很有感情)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叫“我问你答”,好吗?
师:你从哪儿来呀?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好玩吧!找你的同桌试一试。(生积极地游戏)
2 、师:小孩子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请看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
生读句子,质疑。
生 1:青蛙为啥说天只有井口大?
(师板书:井口大?)
生 2:小鸟为啥说天无边无际?
(师板书:无边无际?)
生 3:大话啥意思?
师:小孩子们真会提问,请小孩子抬起头,看看天花板,和你自己比较天花板大,还是小?你们看到的是全部还是部分?
生:天花板很小,我们看到的是全部。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请小孩子拿出准备好的纸,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说说现在卷起圆筒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啥不同?
生 1:刚才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 2:刚才看,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圆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口那么大。
生 3:我们的视线被圆筒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齐):井口大。
师: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擦掉问号)
3 、师:小鸟为啥说天无边无际呢?请小孩子观画面,看哪位小孩子看得最仔细,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啥?
(生观画面,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还不时发出感叹。)
师: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啥?(出示句式: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 。)
生 1: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草原。
生 2: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高山。
生 3: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长城。
生 4: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大海。
生 5: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城市。
生 6:小鸟飞呀飞,它看到了高楼。
……
师:小孩子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他从没有见到天的边际,所以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擦掉问号)。小鸟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东西多,知道也就多。
生: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东西少,知道的也就少。
师:对,这是一只见识广的小鸟;这是一只见识少的青蛙。
师:啥叫大话呢?
生 1:假话。
生 2:夸口。
生 3:吹牛。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是真的,谁能把不相信的语气送到句子里。
生 1:(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生 2:他只把句子读通顺了,不相信的语气没读出来。
师:你能试一试吗?
(有感情地读)
师:像他这样练习练习。
(生练读,然后齐读)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该怎么样读呢?自己试一试。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也来争论争论,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男女分角色读)
4 、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孩子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啥笑?
(生读)
生 1:青蛙笑小鸟说的是错的。
生 2:青蛙笑自己说的是对的。
生 3:小鸟笑青蛙错了,还认为自己是对的。
生 4:小鸟笑自己说天无边无际是正确的。
师:怎么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生:让他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师:对,眼见为实,让他亲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啥?会说些啥?(出示句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生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到天无边无际,说:“哇!天真大呀!”
生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美丽。
生 3: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想,这下可好了,我也能和小鸟一样,到各地去看看。
……
师:小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
(生读)
四、扮演角色,再现情境
师:你们真的真的很棒,相信你们的表演会更精彩,老师是故事中的小鸟,你们是井里的青蛙。
(师加上动作、表情,生只有语言)
师:老师的表演怎样?
生:老师表演得很棒,因为老师加上了动作,还有表情。
师:老师相信,你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后,一定也很棒。同桌的小伙伴表演表演吧!
(生加上动作、表情表演)
五、总结全文
1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鸟还是青蛙。
生 1:我喜欢小鸟,因为小鸟知道得很多。
师:你的收获可真不少。
生 2:我也喜欢小鸟,因为小鸟知道青蛙错了,他乐于帮助他。
……
2 、师:小鸟是让人敬佩,他为了锻炼自己,飞过了许多地方,获得很多见识。如果小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就一定能成为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
青 蛙 图
小鸟图
板书: 坐井观天
无边无际 见识广
天多大? 井口大 见识少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3、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啥地方就啥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 有多大?
青蛙在啥地方? (井底)
小鸟在啥地方? (井沿)
(五)、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啥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么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啥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啥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到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啥会错了?错的原因是啥?小实验:卷起圆纸筒看屋顶有多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六)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啥,做些啥?(先自己练习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
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附件1:板书:
13 坐井观天
青蛙 (有多大?) 小鸟
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4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小孩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小孩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教师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iPhone,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景色,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啥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在此案例中教师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虚拟主机,想象的余地,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教师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啥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进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5
一、选字组词。
坐 座
( )位 ( )车 ( )下 一( )房子
台 抬
( )灯 ( )阶 ( )头 ( )起
二、比一比,再组词。
娃( ) 错( ) 沿( )
蛙( ) 借( ) 铅( )
三、课文同步。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填一填。
青蛙认为:天不过( )那么大。
小鸟认为:天( ),大得很哪﹗
2、选一选:“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 )。
a.天是无边无际的。
b.小鸟才知道天真正有多大。
c.眼界不开阔,见识短浅,却也妄自尊大的人是可悲的。
d.青蛙不知道天有多大。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6
自读自悟 充分想象 深刻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教学片断与评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有一定难度。我认为,应该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了些啥?
生:我知道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看法。
生:我知道了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理解得很好。你们还想知道啥?
生:我想知道它俩为啥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很好。下面,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生:还有一点,文中说“小鸟飞了一百多 里”,“一百多里”既说明小鸟飞了很远的距 离,也说明了“天很大”。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的确很大。
生:天,无边无际。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你们为啥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啥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事实上天的确很大。
师:对。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明白了。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我来补充,还因为青蛙整日坐在井里看天,从来没有出去过。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学生按四人一组,一人担任引读,另两人分别读青蛙和小鸟的话,一人担任评委。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点评:这一片断教学,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天有多大”,学生既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也有了多媒体画面直观而形象的感知,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错觉的客观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师: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点评: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培养语感。]
生:它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它们的笑各有啥含义。
生: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生: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生: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生: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教师指名两学生分别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并说出这么读的理由)
生: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对自己的看法很肯定、很自信。
师:理解得真好。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
生:我觉得“是”“看一看”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小鸟很有耐心、很讲道理。
生:我来读读小鸟的话。(生朗读)
生: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婉转一些,要读出很善意地劝告的语气,这样突出了小鸟很有耐心、乐于帮助青蛙。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揣摩青蛙、小鸟“笑”的不同,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自读自悟,训练了学生的“悟性”,满足了儿童内心的一种需要。学生通过读,情感得到熏陶;通过读,深刻了解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为深入了解寓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也明白了:学而不问,自以为是,是青蛙看问题片面的主观原因。]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怎么样的呢?这时它会怎么样想呢?投影仪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 。于是,对小鸟说:“ 。”小鸟说:“ 。”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哇!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它不好意思地对小鸟说:“对不起,是我弄错了。”小鸟说:“没啥,你以后多出来看看,有错就改还是好青蛙。”
生:青蛙跳出井一看,天真大啊!心想,外面比井底好玩多了,以后我要多出门看看。它对小鸟说:“是我弄错了,我真不该和你争。”小鸟说:“没关系,以后不要老呆在井底,常到外面来看着走走,就不会再闹笑话了。”
生: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天的确大极了。它的脸刷的就红了,心想:小鸟说对了,我确实错了。它不好意思地说:“小鸟,我为刚才的固执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快到我家喝点水吧!”小鸟说:“你有勇气承认错误,我愿意和你做好朋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点评:这一延伸的练习设计,既是读写结合的一次小练笔,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也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理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强化了对寓意的理解,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发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宗旨。
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语感。《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积极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2. 小组合作,强化了积极参与、相互交流。这一片断,教师多次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宽了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虚拟主机,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积极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3. 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创设想象。《试用修订版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7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利用插图,激发他们积极读故事,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主旨,就是要落实《课标》的要求,重点研究怎样在课堂上,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内容分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寓言,讲述的是一只没有跳出过井底的青蛙和一只天天飞到东飞到西见识多的小鸟争论天有多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说天是无边无际的。通过这件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其中以角色对话为主,因此,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
文中“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应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等办法帮助学生读懂词语。
本课要认读“沿、信、际”3个生字,会写“沿”等8个字生字,其中有些生字是既要认也要写的字,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办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词语等办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了解意思。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在第一阶段要学习独立识字。目前,学生已经是二年级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的办法。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办法独立识字。
二年级的学生,读书已经能够达到正确、流利,有相当一部分小孩还能够达到有感情。因此,课文朗读也应放手,让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针对本课的内容,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利用学过的识字办法认读3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学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啥会有不同的看法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办法:朗读、讨论、表演、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习准备:ppt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读3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词语“沿”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故事,能够理解不能自以为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引入
师说: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看看是啥?(一口井)
里面住着一只小青蛙,它每天就只能在井里看着外面的蓝天,突然有一天,
一只小鸟飞过来,落在了井沿上,于是,青蛙和小鸟就对上话了,那他们在
说些啥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坐井观天》。
2、揭示课题: 13 坐井观天 ( 教师板书 )
生:齐读课题。
师:那谁能说说观的意思。
(设计情景小故事的方式导入,能将小孩们的兴趣激发起来。)
二、教师范读,美的享受
师说:现在就请小孩子认真地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教师配乐朗读)
听老师读完了,你们想不想赶快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小孩美的享受,激发小孩求知的欲望。)
三、借助插图识字
师说: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些字你认识了吗?
1、多媒体出示生字,“井沿”。指名读,齐读。出示一句话: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2、“无边无际”,指名读,齐读。出示一句话: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孩子们知道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吗?出示图画。除了天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啥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
3、“不信”。指名读,齐读。出示一句话:小鸟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4、检测学习效果:游戏,老师说:井沿的沿在哪里?学生找出生字卡片,并拼读。
四、正确书写
1、字我们都认识了,你会写吗?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
出示生字卡片,“沿”。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说出字的结构。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写到右上几字的时候,强调一下,和生字几的区别。
3、学生书空,说笔顺。
4、展示写的好的同学。(或者有问题的)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图形能帮助小孩快速理解词语意思,还能提高小孩学习的兴趣。)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问:好了,现在你们就可以自己学习课文了,打开书60页(强调拿书的姿势)读之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全文。并动笔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②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啥事?
2、师:小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谁能大胆的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有几个自然段,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啥事?
(生回答:这个故事有7个自然段。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
3、师说:你们都同意吗?教师板书:天有多大?(生回答:同意)师:小孩子们真会读书。
(设计意图小孩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小孩自主阅读,读中感知。)
六、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问:那青蛙和小鸟它们眼中的天到底是多大你们想不想知道?请你们在朗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老师建议你们用直线划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划出小鸟说的话。
师问:故事中,一共有几次它们的对话?通过这三次对话,谁能说说它们眼中的天到底是多大的?教师板书:井口大。无边无际。
1、分析第一次对话
①师:你们同意吗?(同意) 看来大家读的都很认真。他们的意见为啥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说的?谁愿意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你们是这么画的吗?(是)小孩子们可真棒!那谁能说说通过这次对话你知道了啥?
(生1:我知道了,小鸟从天上来的。生2:我知道了,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②师:你从哪知道的?你读读。你真会读书!青蛙说的话后边是啥符号?
(生回答:问号)
③师: 谁能把文句的语气读一读。(读的好的,掌声送给他)
大家一起读读。我好象都看到那只充满疑问的青蛙了。
小鸟回答说。(教师指屏幕,生读: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一百多里呢,那么远,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⑤你们读的真好听,老师也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一起读读了。那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吧,叫“我问你答“,老师当青蛙,同学们当小鸟,好吗?
师问:你从哪儿来呀?
生答: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设计意图(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小孩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2、分析第二次对话
①师问:小孩子们读的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更精彩(出示第二次对话)
②师:请两位同学读读。你们知道啥是大话吗?(假话,吹牛)
恩,就是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那你能把不相信的语气读出来吗?
那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啊。一起读读。你们想想青蛙不相信小鸟,小鸟可着急了,谁能把着急的语气带进小鸟的话里读一读。
③好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看看小鸟是不是在说大话。请小孩子看看房顶,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屋子的房顶。现在请小孩子拿出你们的生字本,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然后透过圆孔看房顶,说说现在卷起圆筒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啥不同?。
(生1:刚才看到的房顶很大,现在看到的房顶很小。)
(生2:刚才看,房顶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圆筒看到的房顶只有圆筒口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小鸟是说大话呢吗?(不是)
那你们知道谁对谁错了吗?
⑤师:现在让我们也来争论争论,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师:你们看,青蛙自己不知道,还不相信别人,总认为自己的就是对的,它这样做对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成为青蛙那样的人。
设计意图(让小孩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帮助小孩树立正确的观点。)
3、分析第三次对话
①师:虽然我们都知道了青蛙是错的,但是呢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孩子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他们在笑啥呢?
(生自由读)
谁能说说它们笑啥呢?
(生1:青蛙笑小鸟说的是错的。)
(生2:小鸟笑青蛙错的。)那你们知道青蛙为啥会犯错吗?
生答: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到天,它看不到别处,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你从哪知道的,你读读。那小鸟是怎么说的(它让青蛙跳出来看看)。
师:恩,你们同意吗?(同意)青蛙听见了小孩子对它的召唤,说:“那好吧,我就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师: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你们猜它会说些啥啊?
(生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说:“哇!天真大呀!”)
(生2:小鸟你说得对,天真的是无边无际的。)
师:小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吧!
七、角色表演,情感定位
师:小孩戴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同桌互相试试)表演后小孩评议。(并奖励)
设计意图(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和采访的形式,给小孩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让小孩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八、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1、小孩们青蛙之所以会犯错误,是因为它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而小鸟知道的东西多,见识也就多。那学了故事后,你想说些啥吗?
(生1: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要多学一点知识,要见识广一点。)
(生2: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不能自以为自己啥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2、老师总结:老师希望小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留个作业,回家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亲母亲听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九、板书:
13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天
有
多
大
?
青蛙 井口大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8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讽刺了“眼界狭小也自以为是”的人。这样一个很简单、意思很明了的故事编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多年。我们的教师一年也一年地教这个故事,一拨也一拨的学生学这个故事,每年都有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青蛙的眼界狭小也自以为是;我们不能做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的教育。
然而,最近听了《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一个二年级小男孩在讨论“青蛙与小鸟关于天很大的对话”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青蛙说的有道理。”究竟青蛙说的也没有道理呢?老师对这个问题没置可否,转而也让其他学生接着谈自己的认识。在谁都没有注意“青蛙说的有道理”这一意见的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得出了 “天很大,青蛙见识狭窄,自以为是”的结论。
这个小男孩的意见,这个教学片断,引起了我的思考,并由此产生了许多Lenovo。
第一、“青蛙说的也没有道理?”
我思之再三,答案是肯定的:有。在青蛙看来,“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事实就是这样。它生长“井底”这样一个环境,它不能改变那样的一个环境,谁也无法改变它“狭小的眼界和狭窄的认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人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与它所接触的事物、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人们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与认识世界,将客观世界“加工改造成主观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认识主体”看来,没有错误。世界上任何真理都有局限性,在人们没有认识到其局限性时,会坚持真理。青蛙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听课的客人,我知道那个小男孩不能像我这样论述“青蛙所说话语的合理性”,我不知道那个小男孩为啥会这样说,但我推想,他一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听过十几次这节课,他是我见到的唯一这样说的学生。
既然青蛙的话有其合理性,我们的教师应该怎么对待他呢?在我看来,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强调的目标就是应该抓住这样的时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落实。
第二、《坐井观天》还可以讽刺谁?
《坐井观天》讽刺了“像青蛙这样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应该讲,我们这样的理解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谁挖了这口井呢?挖井的人造成了青蛙的眼界的狭小。客观的环境使青蛙不能跳出去,导致了它自以为是。因此,挖井的人是不是应该替青蛙“承担一些责任”呢?
当然,是青蛙自己跳下去的还是它天生就生长在井里还是别人把它扔下取得我们无从查证。那么,我再举一个“四角天空”的例子。小学语文教材中还节选了《家乡》的片断——《少年闰土》。其中,有一段“我的感慨”: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小学生都能读懂:“我”和“我的朋友”像井底之蛙,渴望见到广阔的世界。这“高墙”是谁修筑的?封建礼教。封建礼教该批。
那么,我们现在的学生呢?我们的学生说出了很有道理的话,因为跟老师理解的不一样,跟参考书上写的不一样,不同样被老师“有声”或者“无声”地给“限制”了么?教师不是仍然在“教书本、做书本练习,不许学生看‘闲书’、不许学生去玩耍么?”久而久之,这“限制”就会成为“井”或者“高墙”。可惜,我们的小学、我们的中学甚至我们的大学的教师,时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学生“挖井”、“筑墙”。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教育目标的关键:教师转变观念,先毁井,拆墙。
第三,谁是“井底之蛙”?
可笑的问题。眼界狭小,自以为是的人呗!那么,我们的一些老师真的眼界开阔、虚心么?不然。时下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的一些老师知道的真的不比学生多,甚至比学生少,少许多。但是呢,这“一些老师”仍然在“自己并不懂时”批评学生“见解或问题的可笑、幼稚”,还在拼命地将学生的认识“往自己准备好的答案上拉”。这,难道不是自以为是么?
谁也不敢说自己万事全懂,我们不懂,也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像青蛙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否定别人的意见”,不能自己毫无根据地在自己的周围修筑一道无形的“墙”而“局限住自己”。否则,就是自以为是。那样的话,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将寸步难行。
(2001年12月23日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9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下就《坐井观天》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进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断一:
教师激疑引趣,导入新课:“要帮助青蛙和小鸟解决问题,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请大家先自学课文。”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进行拼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这期间,老师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老师说:“哪个组汇报自学情况?”小组长带领齐读生字词后,小组汇报提示容易读错的字音。
思考:
老师只提示“自学课文”,小孩就能按掌握的学习办法进行学习。二年级的小孩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检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积极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小孩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通过小孩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小孩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积极权更好的教给小孩,让小孩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小孩明天自己去学习。
片段二:
进行角色朗读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的很激烈吧?我们怎么样才能读好?请三人为一组,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样读才读得好?”小孩们纷纷三人为一组进行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读了好几次。小孩们练读后进行汇报,听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说说哪儿读得好,具体说说哪个词语读得好,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
思考:
1.应尊重小孩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小孩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小孩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么样读才会读好,让小孩“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小孩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进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小孩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小孩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积极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比如,小孩这样自我评价:“我觉得我读‘我天天坐在井里,不会弄错的。’读得好,我特别注意读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么自信。”这同样可以激起小孩们的自我反思。
3.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小孩,但同时得注意怎样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老师完全放手让小孩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小孩,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小孩们自学练读前,老师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小孩深入研读。老(下转第13页)(上接第22页)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怎么样读才读得更好?这样,既可以给面上小孩们模范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让小孩有平等的训练机会
老师组织小孩们三人一组进行练习,但我们发现,小孩们练习时,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小孩,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小孩,朗读水平较好的小孩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小孩的发展。老师可创设情景,让小孩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小孩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才利于小孩们整体综合发展。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和往常一样,我正在给小孩们上语文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坐井观天》。为了提高小孩们的朗读水平,我在他们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这篇课文讲的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于是我也让他们分角色阅读,我就说:“哪位小孩子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呢?”许多小孩积极举手,非常愿意读给大家听。由于课文刚读没几遍,我就请了一组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先读给大家听,也不出我所料,这三个小孩读得还真不错。听她读得这么好,下面的小孩有的也举起了手,也希望能读给大家听,为了让小孩们读得更好,我就说:“好,看谁能比上一组同学读得更好。”这样我也请了一组小孩读,这小孩确实也读得很好,而且还比前一组学生读得响亮,我就说:“你们读得真好,比上一组读的还要响亮呢!”这小孩听了甜甜地笑着坐下了。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个不曾让我留意过的举动,就是第一次我请的那组中有位朗读水平较好,成绩也较好的小孩,一脸气愤,还用鄙夷的眼光瞟了一眼刚读完的那位同学。我的心不禁一怔:这么一句表扬同学的话,就真的挫伤了这小孩的心吗?一时间,我对看到的这一幕不知怎样应对,也就没有处理,继续上课。
课后,我还在想这一问题。也许我的评价真的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呢细细想想如果小孩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生气、妒忌的话,这样恐怕在以后的竞争社会中,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我想新课标提倡人文关怀,但是呢并非不让学生不受任何磨练和挫折。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对小孩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我想我应该给全班所有的小孩特别是小孩上一堂特殊的课,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一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而且要正确地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你不可能各方面都是第一,永远是第一的。遇到别人比你好,你应该先高兴地接受这一事实,再想想他为啥会比你好,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争取,但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你才能更出色。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学生学得积极,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我适时启发、诱导,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化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办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啥问题,解决啥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啥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办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也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在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张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啥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啥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啥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0
背景: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六年制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来说,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很容易,但是呢如果要理解并体会这个成语的寓意那就比较困难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正如课文中的“青蛙”是非常片面的。因此,怎样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也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
片段一:
把学生分成7个组,(每4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要求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
师:同学们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生:读得很好。
师:怎么样好?能具体说来听听吗?
生1:老师读得很准确,也很流利。
生2:老师读得很 有感情。
生3:老师读的时候声音会变,听起来好像青蛙和小鸟在争论。
师:想知道老师为啥读得那么好吗?
生:想!
师:因为读当老师读青蛙说的话的时候,老师把自己当成了青蛙,读小鸟说的话的时候呢,把自己当成了小鸟,所以读的时候就真情流露了。你们想这样读吗?
生:想!
师:那么,你想当谁你就读谁的话,好吗?
生:我想当小鸟。
生:我想当青蛙。
师:那好!最后老师再提醒一点,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劝告的语气,声音稍小些;青蛙的话要读出骄傲、不耐烦的语气,声音稍大些。自己试一试,再读给大家听听。
反思:
学生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情感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来说,这三种活动总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动的趋向性(如好奇、兴趣、动机等)也往往对思维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因而情感活动呈现不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 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丰富的情感被激发才会有表达的强烈欲望,进而在无拘无束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语言。新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体现儿童的情趣,更反映儿童的思想。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托,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准确捕捉学生的阅读情感活动并予以适时引导。
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再次分角色朗读时,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入情入境。练习5分钟以后,当我让小组上台表演时,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斗争着要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但能够大胆地分角色朗读,有的还边读边做动作!真是有声有色,情境再现课堂之上。
但是呢后来我想,虽然我注重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小孩,同时也注意到怎样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先完全放手让小孩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小孩,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可是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他们读得并非是声请并貌,甚至有些疙疙瘩瘩。我们是否可以在引导之后,小孩们自学练读之前,我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小孩深入研读。是否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哪些地方怎么样读才会读得更好?这样设计,既可以不挫伤后进生自信心,也可以这些小孩一个模范学习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全体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再一次跟文本深入对话,改进先前的不足,注意把握住重点词句的朗读。
片段二:
师:青蛙为啥硬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小孩子们先抬头看看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的天花板是全部的还是只有一点点?
生:我看到了整个教室的天花板。
生:我看到的天花板很大,是全部的。
师:小小实验家们,你们说得没错,请你们再拿出你的纸(课前已准备),把它卷成一个小纸筒,再用它来看天花板,这时你看到的天花板也是怎么样的?跟刚才看到的有啥不同?
生:刚才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看到的很小。
生:我刚才看到了整个教室的天花板,而现在只看到一点点,小小的,只有这个圆圆的口这么大(用小手指着纸筒口)。
生:我知道为啥了,因为我们刚才看的时候没东西挡住我们的眼睛,现在我们用纸筒看,我们的眼睛就被纸筒挡住了。
师:你说得太好了,没错,这叫视线,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
生:所以看到的就只有纸筒的口那么大了。
师:通过这个实验,明白青蛙为啥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了吗?
生:因为它的那个视线被井口挡住了。
生:青蛙坐在井底,通过井口看天,就像我们刚才一样,通过纸筒看天花板一样,看到的都是很小的。
师:是呀,用纸筒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事物,看待事物呢呢?
生:看东西要看全部的,不能只看到小小的一部分。
生:老师,我想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了,那些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就说大象像柱子,像扇子,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一部分,而没有知道全部,所以都说得不对。
师:是呀,认识了事物的全部,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所以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提倡有活力的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使学生再一次情绪高涨,因为他们尝到了亲自动手的乐趣,自己尝试学习的乐趣,使其在实践中快乐积极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形成能力。
也正是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自由表现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的天花板的大小。此时,我再适时引导:纸张卷起来看到的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认识事物,看待事物呢?学生从便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趁热打铁,我再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也加深了学生对寓意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顺利突破,可谓“水到渠成”,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只要教师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1
一、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办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例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孩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沿、际、信”是要求会认也会写的三个字。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啥地方,认识“沿”;通过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指导书写时,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啥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啥?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扩展活动
(一)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啥。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啥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6)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啥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二)扩展活动
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啥,会说些啥?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2
师:青蛙和小鸟这次为啥事情而争论?青蛙是怎么样说的?
生:它们为天的大小而争论。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啥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一说。
生:吹牛的话叫大话,像“我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就是大话。
生:夸口的话,如“我不学啥都会”也是大话。
师:课文的“大话”指啥?青蛙为啥说“大话”?
生:课文中的“大话”指小鸟说自己飞了100多里,而青蛙不相信,就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师:“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是啥意思?
生:是说天非常小,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小鸟是怎么样认为的?
生: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师:天,“无边无际“是啥样?”
生:“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大得很。
生:“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看不到边。
师: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我们还可以说啥无边无际呢?
生:草原辽阔,可以说无边无际。
生:大海很宽,可以说无边无际。
师:谁能用“无边无际”说句话?
生:骏马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奔跑。
生:海鸥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飞翔。
师: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
生:读青蛙的话应该用不相信的语气。
生:应该用疑问的语气。
生:读小鸟的话应该用耐心的语气来读。
生:应该用诚恳的语气。
师:说得很对。读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天”“大”两个字要读重音,以突出“天很大”。下面同桌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练习读)
师:请大家轻声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它们谁对谁错,错在哪里?
师:谁愿意就这两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生:这次对话主要讲青蛙坚持自己是对的,小鸟再次说它弄错了。
生:青蛙说它不会弄错,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到天。
生:青蛙自以为是,从青蛙边说边笑中可以看出。
师:谁还能接着读。
生: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是因为青蛙不相信它的话。
生:小鸟是想让青蛙亲自看一看天的大小,来证明青蛙错了。
师:大家看投影,(活动投影,青蛙跳出井口)如果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天无边无际,他们也会说些啥?同桌分别配戴头饰,分角色练习对话。
生:(青蛙)哇!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对不起小鸟,是我弄错了。
生:(小鸟)没关系,你能知道错就改我真为你高兴。
生:(青蛙)咦,这天怎么和我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小鸟,你说对了,天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那!
生:(小鸟)朋友,这回你知道了把!坐在井口看天,只看到那么一点点是不对的。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呢?
生:坐在井口看天是不对行的,只能看到一点。
生:不要做井底之蛙,要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啥样,看清了再说。
师:说得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有些人看问题目光狭小,所以有限,还自以为是。这节课,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分析:
本课教学有两个特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积极获取。
2、创造了想象的虚拟主机,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啥?进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虚拟主机,让小孩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小孩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小孩接受了。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玩具熊猫、iPhone、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习:
(1)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2)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3)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 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信息世界
gàibì
井:井盖井口井沿井壁井水井底
成语故事: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8开铅化纸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
青蛙图井口那么大天有多大
小鸟图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2)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说大话”换词练习。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3)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出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iPhone,练习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也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大?谁说得对?
4.讨论:青蛙为啥会出错?
①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②练习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习: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信息世界
井
成语故事
(1)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2)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4
一、 导入 :请小孩子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啥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
二、 释题:1、 请大家齐读课题。2、 谁知道“观”是啥意思?“坐井观天”呢?
三、 理解课文内容:1、 指读,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啥事?2、 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件啥事?3、 汇报结果:板书(天 )4、 小声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用直线把答案画书上)5、 小组讨论:分别找出一个词概括天有多大。6、汇报:板书: (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7、释词:“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过渡语:同一片蓝天,为啥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呢?8、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上问。9、指答。过渡语: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所以只有井口那么大,坐在井里看天,到底啥样?让我们做个实验。10、实验:卷纸筒看天,看完后,你想说啥?11、指读最后一段: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会想些啥?说些啥?(小组讨论后指答)12、表演: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戴头饰表演)13、指导朗读:假如这只青蛙不跳出井口,它将永远看到井口那么大的蓝天,你希望看到这种结果吗?那么就请用我们的真诚把它请出来吧!① 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② 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 戴头饰表演故事。五、 揭示寓意:板书:目光狭小六、 小结.七、 练习:1. 出示投影片,说句子。2. 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啥?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5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孩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办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例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积极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啥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啥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也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啥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啥?它眼中的天是啥样?它为啥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啥?它眼中的天是啥样?“无边无际”是啥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啥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啥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啥?说些啥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啥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板书设计】
13 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坐井观天》案例有感 篇16
海盐县天宁小学 范春鹃
教学目标 :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小孩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一起读课题——《坐井观天》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请小孩子看一段录像。
二、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思考: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啥?
2、播放录像。
3、反馈。生答思考题,师板书,结合课件演示。
青蛙图 天 小鸟图
有
不过井口那么大 多 无边无际
大
小孩子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啥道理呢?要靠小孩子自己来读懂。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21页,自己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比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学生评议。
四、第一次争论。
1、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指名讲。
2、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3、既然小孩子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辩论赛,同意吗?赞成青蛙的我们称为青蛙方,请坐到左面,赞成小鸟的我们称为小鸟方,请坐到右面。
学生交换位置。
五、再读课文,找出有力的证据。
为了证明自己方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对吗?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书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个词可以作为你的证据,同时也拿出你从课外搜集的资料。
开始你们组去研究讨论吧!
六、第二次争论。
1、两组争论。
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说:“现在请青蛙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及时指点。
七、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1、刚才小孩子争论得相当精彩,看来准备都很充分,现在我们进行读课文比赛。青蛙方读青蛙的话,小鸟方读小鸟的话,直接对话,行吗?要读出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很肯定的语气。
自由练习——指两名对话——集体对话。
2、读到这里,哪个小孩子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啥意思?除了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孩子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啥错误的人呢?
指名答。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也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而今天我们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来为青蛙说话,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知识,我真佩服你们。
八、角色换位。
1、有一天,有人来井里打水,水桶盛满水往上提时,不小心把青蛙带了上来,而那只小鸟也下来喝水,因翅膀受伤无力再飞出去,这样变成小鸟(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现在青蛙、小鸟们你们看到了啥,想到了啥,也想说些啥?
2、现在请你们组里讨论,等会派代表来说,看哪边说得更精彩。请小孩子好好动动脑筋。
3、两边派代表发言。
九、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啥?
2、老师希望小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推荐站内搜索:陕西自考成绩查询、湖南大学录取分数线2021、2022教资面试报名时间、周记200字大全、三年级作文300字、教师招聘考试、自考网成绩查询、山东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教资答案2021下半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