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和其他(精选5篇)
十八岁和其他 篇1
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办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七八岁是个啥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小孩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怎样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沟通,怎么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中国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爸爸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爱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小孩”,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小孩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小孩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小孩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小孩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小孩”(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小孩”、“自己的小孩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啥?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爸爸归纳的原因吗?你是怎样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的父母也是怎样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三)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见《学习与评价》)
苦学 乐学
蒋士铨 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
被不出书被爸爸罚跪,妈妈训斥 幼时用柳枝拼字
诵诗作为闲时游戏
我为病中妈妈诵读
考取举人
我 “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 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 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1、作者对小孩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
(1)我 挺秀的树 自负
你 ? ?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品题
作者为啥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啥要写到“其他”?
本文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Lenovo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四、总结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小孩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啥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小孩的爱。而小孩怎样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五、艺术特色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怎样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小孩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十八岁和其他》
一. 教学要点
1)布置预习任务,请学生的家长协作完成《十八岁和其他》的教学:看完本文,标出文中最能引起共鸣的语句,与小孩交流。如有可能,也给自己的小孩写封信,说说心里话。
2)熟悉文本《十八岁和其他》,引导学生从家长与子女两个角度,畅谈阅读感受以及和父母交流后的想法。
二.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 一个人从脱胎于世,便构成了他与父妈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缘分,于是有了漫漫人生路上相依相守、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与责任。
对这个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些人来说,你可能就是整个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位爸爸对小孩的爱的箴言——《十八岁和其他》。
(二)解题:
本文选自《台湾散文精粹》。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中国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等职。
本文是一位爸爸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回忆过往,对小孩的成长写下的感言。以感性的文字表达了理性的观点,以平等的态度向小孩倾诉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建议。
(三)教师阐述本课的教学计划
课堂教学部分,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部分,是在课外完成:学生和家长之间,能以本文为桥梁,更好地进行沟通。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大屏幕]
自读提示:
1、你喜欢东东的爸爸么?为啥?
2、标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你对自己的父母满意么?为啥?
4、尝试换位思考:假设你是父母,将怎样面对小孩与你的“代沟”以及他的逆反心理。
文章思路结构: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小标题是一部分。
第一部分,诉说自己面对小孩十八岁时的心情 。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两代人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第三部分,谈读书的苦和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小孩提出读书的建议。
第四部分,规劝自己的小孩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五)归纳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逐渐从“家长制”向“忘年交”的角色转换。调研显示,当大学生和父母“产生矛盾”时,八成人会选择和父母“积极进行沟通”,只有13%的学生选择“冷战”方式来解决;当问及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一般会充当啥角色时,父母单方面给予“忠告”的只有37%,另有63%的父母会采取“像朋友一样和我分担”、“视情况而定”、“作为旁观者,让我自行处理”。
春节晚会上一首《让爱驻我家》让许多人感动不已,当我们每一个人沉浸在内心的感动和反思时,我们才发现,其实亲情一直在我们心中,它陪伴我们度过生命中每一刻快乐和不快乐。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将心中的话大声说出来,告诉父母,我们爱他们,也将永远记得他们的爱。
(六)拓展练习:
欣赏满文军的《懂你》,如果让你拍摄以自己的亲情故事为素材的mtv,你会选取哪些生活片段? 体会亲情。
(七)布置作业:
预习《我的四季》
我的四季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 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呢,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也怎样度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板书课题]
二、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 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啥。
2. 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3. 学习抒情散文,还要明白文章用了啥写作手法。比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三、 自读研讨:
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办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讨。
投影自读提示:
1. 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么样的特点?
2. 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
(一)通过第一遍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明确:1.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2.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妈妈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挖荠菜》。《挖荠菜》所描写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么样想的,也是怎么样做的呢?
明确:1.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文中这样写到:“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也将怎么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课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天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3.还能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在遇到干旱时,她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么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可见,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4.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怎样检点自己。她说: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己。我也明白: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怎样去面对。
5.从“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这句话我们可以以体会到在作者的人生夏天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三)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也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是啊,不经历风雨,也怎能看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啥启发?
明确:作者在人生的秋天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呢,她没有灰心丧气。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啥,收获啥,而是在于追求啥的过成。”我想在今后,我们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们也会正确面对。(四)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很好。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
明确:1.作者的人生春天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季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季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季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2.春天,播种希望;夏季,战胜磨难;秋季,感悟收获;冬季,发挥余热。
3.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四、 创造、展示
教 师:反复阅读和感悟后,同学们对课文一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理解通过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们设计板书,用实物投影展示,黑板也由学生板书]
五、 自由朗读
同学们设计的板书形式多样,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哪个季节感悟最深刻,你能有感情的将你最喜欢的段落为大家读一读吗?
[三、四位同学读课文]
六、 挖掘主旨
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也有何理解呢?
明确:1.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2.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生命呢?我想起了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有过一番精辟的论述,他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季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过去我们的学习很盲目,缺少目标,自己也缺乏毅力,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会再盲目,更不会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我想,我们懂得了怎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教 师:对于《生命的意义》中,那段经典的论述,同学们还能记起吗?好,我们大家来试着齐背一遍。
齐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也将怎么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七、小结:同学们,人生的四季是短暂的,青春更是转瞬即逝。我想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更加懂得怎样面对生命,怎样珍惜青春。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在过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认真的生活,无悔的付出,那么,在未来,我们也会坦然地对自己说:哀叹和寂寞的,将永远不会是我!
【教学构想】
按照新课标的特点,本课教学按“朗读、领悟、赏析、延展”四大块来层层推进。
“朗读”是基础环节,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其次要注意多种朗读方式的灵活运用,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做一些指导,使学生有感情的读文,达到“美读”的要求。
在“领悟”的环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评价,注意渗透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
“赏析”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延展”就是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同时也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3. 体会文中形象、生动的词语及富有哲理的语句,进而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生命四季”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年年有四季,但每一个人的四季却也迥异的。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
二、朗读
1. 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感情。
2.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生示范朗读,几名学生各选择读一季的内容,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 举例示范朗读要点。
5. 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三、领悟
1. 师:文章以“生命的四季”点明题旨,那么“春、夏、秋、冬”各寓意人生哪个时期?
2. 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结合本文思考每个季节具有怎么样的生命特点,从文中找出依据。同时谈谈每个季节中作者所持的人生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感知,赏析文章。)
3. 师:大家有过作者这样的人生感悟吗?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季,写一段话说说你在这一时期将怎样去做?
(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讨论。)
四、赏析
师:本文许多语言有生活哲理。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诸多思考,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你欣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或欣赏的理由。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后再朗读。)
五、延展
1. 师:在作者眼中“生命的四季”、在你眼中生命如啥?谈谈你的看法。
2. 在四季中任选一季,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绘你眼中这季的景象。字数100—200字。
(写完后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六、学生读“生命的春天”,“生命的秋天”,试背诵。
七、作业
1. 从网上或书籍中找寻其他有关描写四季的文章,选取片段与本文比较,写出异同点。
2. 背诵“生命的春天”、“生命的秋天”两段。
[板书设计]
我的四季
张洁
春——少年时期——播种劳累
夏——青年时期——艰难探索
秋——中年时期——获取收获
冬——老年时期——检点品味
十八岁和其他 篇2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
(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小孩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也对小孩寄予了殷切的希望。那作者流露了怎么样的心情,也寄予了小孩啥希望呢?
(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啥?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 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1、 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爸爸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2、 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
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啥?
探究三
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
课后练习与提高
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小孩的雄心和梦。”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十八岁和其他 篇3
十八岁和其他
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办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七八岁是个啥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小孩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怎样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沟通,怎么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中国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针对各个版块,小组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爸爸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爱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小孩”,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小孩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小孩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小孩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小孩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小孩”(第1节);“会情愿溺爱你”(第2节);“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小孩”、“自己的小孩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节)。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啥?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爸爸归纳的原因吗?你是怎样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的父母也是怎样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三)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补充阅读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见《学习与评价》)
苦学 乐学
蒋士铨 每日夜读直至鸡叫一遍
被不出书被爸爸罚跪,妈妈训斥 幼时用柳枝拼字
诵诗作为闲时游戏
我为病中妈妈诵读
考取举人
我 “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 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 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1、作者对小孩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
(1)我 挺秀的树 自负
你 ? ?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品题
作者为啥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啥要写到“其他”?
本文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Lenovo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四、总结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小孩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啥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小孩的爱。而小孩怎样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五、艺术特色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怎样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小孩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十八岁和其他 篇4
十七八岁是个啥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小孩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怎样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沟通,怎么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中国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小孩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啥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小孩的爱。而小孩怎样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以自读体悟的形式来读此文。设计以四部分,下达四种要求,来让学生边读边悟。后以讨论的形式来解读要求和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四种要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读体悟。交流、讨论。总结全文。教师点拨。
读时还要划出有关词语。
第一部分:共四节,前三节请你各用一句话来概括文段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小孩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小孩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1段作者把十八年的光阴感同于昨天和今天的区别,实际上是父母之爱最真切地表露。但在字里行间,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这份父母之爱当作功绩来叙述,而是在与小孩的对话里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作者对小孩的那种理解与尊重。
第2段延袭了这种写法,“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杂夹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小孩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第3、4段写自己面对小孩健康成长的欣慰和开怀,以一个至友的身份祝贺小孩十八岁生日。
第二部分:回答------造成两代人矛盾的原因有哪些?(p21 二 2题)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向小孩指出在两代人的冲突中,许多做父母的“错”依然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二层为小孩分析在两代人的矛盾中,一部分是父母的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并以自身的经历谈到当年自己盲目反抗母爱今日悔之莫及的感受;三层告诉小孩,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地交流与了解。
第三部分:读书,苦在哪里,乐在何处?
第三部分,对小孩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提下向小孩提出读书的建议。
这一部分作者为小孩谈读书,实际上也是谈人生。在小孩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以自己对读书的理解表达了对小孩的同情,同时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我”虽然同情你的读书之苦,但“我”不能不鼓励和要求你,甚至鞭策你尽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只有今天忍受了读书之苦,你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对小孩充分理解与尊重的体现。
第四部分:请画出三句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小孩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这一部分作者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小孩展开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戒小孩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再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小孩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小孩惜时如金。
特别说明,文中的父子平等交流,成为朋友,是一种理想的境界。现实中,中国的传统父子间沉默的较多,我们不能因此怪爸爸不开放不现代,要多理解上一代人。理性地分析问题是本文的特点之一。我们也要有理性看问题的态度。
可补充的内容及句子。俗语:多年父子成兄弟。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歌词:
家兄酷似老爸爸啊,一对沉默寡言人,闲来可曾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亚洲人传统的父子关系之一斑)。
小标题的运用。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怎样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包含了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表现了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谈话式的行文方式。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小孩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十八岁和其他 篇5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近“大师”
(一) 走进作者
杨子,本名杨选堂,1921年生,广东省梅县人。暨南大学商学院毕业。历任《前线日报》《中国时报》《新生报》《民族晚报》主笔,并任教职,兼涉政界。曾任中国台湾大学讲师、中兴大学副教授、台湾省政府编译室主任、中央银行行务委员等职。后任《联合报》副社长、社长、中国论坛发行人、《联合晚报》发行人。现任联合报系副董事长。
研究经济兼长文学,以笔名杨子在报刊开设“杨子专栏”“杨子漫谈经济”“杨子论衡”等专栏,颇受欢迎。著有散文《精神的裸体》《回首拥抱那人》《被宠爱的感觉》《男人的诞生》《春孕》《水柳的诱惑》《感情的花季》《昼夜记》《香囊》《相亲》《杂花生树》《惊喜》《描梦记》;小说《变色的太阳》(曾拍成电影)《欲神》《魔象》《浸酒的花朵》;经济论文集《经济理论活用》《经济理论的落实》《经济小品》。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十七八岁是个啥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小孩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怎样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沟通,怎么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中国台湾作家杨子以自身的感受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和他们的父母提供了一种操作交流的平台。
二、走进文本
(一)文面把握
1、重点词语
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沉湎(miǎn):沉溺。
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小孩)。
惆怅(chóu chàng):伤感,失意。
抹煞: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怪癖(pì):古怪的癖好。
摭(zhí)拾:拾,捡。
涉(shè)猎:粗略地阅读。
翱(áo)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枝桠(yā):枝杈。
2、把握文意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的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小孩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文章四个部分,循循善诱地教育小孩,希望小孩能积极进去,健康成长。
十八岁:这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小孩十八岁的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小孩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和理解在文字里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小孩不够了解的责备”“东东,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依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些话是爱与理解的集中体现。
两代人的矛盾:这一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读书的苦与乐:为小孩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小孩提出读书的建议。但这样的要求不是一种强制和命令而是一种同情基础上的劝说。作者说,你们处在一个“憎厌的读书环境”里,“我”当年读书的“闲趣”是当前为考试、升学、烦恼紧张的你们所难以想像的。这都是作者对小孩充分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青春:这一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小孩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作者在这里仍然以尊重的口吻和商量的语气与小孩展开对话,以自己青春时的梦想与人到中年时的感触劝诫小孩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并在文章的最后最后一次表达自己面对小孩成长时的快乐,勉励小孩惜时如金。
(二)关键突破
十八岁
1、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爸爸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1) 焦急忧虑(2)激动喜悦(3)辛劳(在“青春”版块中)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是啥:“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小孩”,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小孩引起的“焦急忧虑”或“激动喜悦”都已转眼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再把握小孩童年的惆怅”。(见第三段)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作者用诗人的话来形容养育小孩的十八年光阴,自己沉湎于养育小孩的巨大幸福中,猛然间惊讶时光之飞逝。
(3)第四段中“这样的心情”指:“时常把你看作缠绕身边的小孩”(第1段);“会情愿溺爱你”(第2段);“高兴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谈的小孩”、“自己的小孩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令人满意开怀”(第3段)。
3、交流父母养育自己的片段。
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啥?
(1)流行观念的影响;(2)父母的愚昧与落伍;(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
(4)缺乏沟通、理解、平等。(根本原因)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爸爸归纳的原因吗?你是怎样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你和父母产生过矛盾吗?有了矛盾后你是怎样处理的?你的父母也是怎样去做的?你认可他们的做法吗?(让学生明确平等、对话、理解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
读书的苦乐
1、理解文意
苦学
乐学
我
“十年寒窗”、“光宗耀祖”的传统压力
曾祖母的“读书最乐”,引我共鸣
涉猎古今中外名篇,废寝忘食,读书“闲趣”
儿子
喘不过气来的考试与升学的逼迫?我希望儿子做一率性的读书人,但现在?
2、我的态度:“同情”却不能不“鼓励”,甚至“鞭策”,希望考取大学。
3、探讨: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然后思考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青春
1、作者对小孩的希望:(1)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2)惜时如金。
2、延展:
(1)我 挺秀的树 自负
你 ? ?
(2)《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挑战自我
作者为啥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啥要写到“其他”?
文章是杨子在儿子18岁生日时写的,文章四个部分,并不是正面直接描写18岁,而是写由18岁引起的有关两代人矛盾、读书、青春等内容。可见,18岁只是一个契机。其实可以Lenovo的东西还有很多,而作者独取四部分,与儿子平等对话,可谓取舍有道。
小标题的运用有何作用?
十八岁的青春有许多内容可写,怎样安排文章结构很重要。作者把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化为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时光。尽管并非是青春的所有内容,但小标题的运用的确给人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文章的行文方式有何特点?
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小孩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种行文远离了板起面孔的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这种谈话式的行文方式决定了文章语言的特点是啥?
语言朴素、真挚。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就是靠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后无法不为之动容。
四、探究不限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父母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孩成长的关爱完全可以不用我们一般人惯用的强制约束手段,而是向小孩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啥是爱呢?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小孩的爱。而小孩怎样去理解父母的这份让人感动一生的爱意?同样,也需要理解与尊重,也需要对话与交流,在相互的交流里学会对父母感恩。
与父母共同阅读《十八岁和其他》,写下与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或写一封给父母的信;也提倡父母写给小孩信或者父母写给老师信。
附一: 家长写给小孩的信
做学习的主人吧,儿子
儿子: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父亲母亲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也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小孩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虚拟主机,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小孩,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小孩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最强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小孩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也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呢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好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小孩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小孩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小孩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小孩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小孩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小孩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小孩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啥?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小孩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办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小孩的关系是否融洽。小孩,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呢,小孩,高中的学习是很关键的,与初中完全不一样,这是人生一大转折,在这个阶段中,你要学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能力转化在更加具体繁重的新知识的学习上。
小孩,不管啥时候,自己总要心存目标,有了目标,你才会进步,是吧?与同龄人相比,你比较单纯,忠厚老实,你是个懂事听话的小孩,但是呢,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远大的目标,这是非常不好的。现在,你即将十八岁,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希望你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眼前,表面上你是离开父母,但实际上我们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你的关心。你应该充分利用目前较为自由的虚拟主机,充分发展自己,要学会给自己经常加压,要常静下心来反思总结自己: 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做得怎么样了,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等等。在必须做的和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人的一生中,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更是一种态度。它比课本更重要,比课堂更重要,比没完没了的习题和考试更重要,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学习要讲究效率,生活要讲究规律,不要死记硬背。
小孩,值得庆幸的是,你一直遇到优秀的老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呢,你不能全部依赖老师,还得靠自己!始终让自己处于最佳状态,积极学习,热爱学习,独立自主,身心健康,这才是你将来成功的秘诀。
努力吧,小孩,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母亲
.4.6.
附二: 学生在阅读完文本与父母交流后的感受或写给父母的信
片段一
这就是妈妈的十八岁吗?除了一样是十八岁,与现在的我有啥相同之处吗?
“那时候,我是很想读书的!”我听出妈妈声音中异样的颤动,发现在妈妈眼睛里闪动着一种晶莹的东西,我的心也随着颤动了一下。
我的十八岁,憎恨书包和题海;妈妈的十八岁,向往着课桌和书本。我的十八岁,读书是一种准备,一种不能逃避的苦役;妈妈的十八岁,读书是一种奢望,一种在梦境中的理想。
珍惜十八岁。
今天,我央求妈妈送一句话给我的未曾到来的十八岁。她欣然允诺: 珍惜!
就两个字?已经足够了。我有老师的教诲,父母的爱抚,朋友的关怀,美好的时光是上苍最大的恩赐,我们身上更是背负着两代人的憧憬。没有遗憾的十八岁篇章需要我们自己去书写,让我们带着希望走向未来,去迎接收获!
片段二
我长大了,父母也希望我有所作为,但不干涉我的志愿。他们希望我能干我喜欢干的事,快乐地生活。对于这一点,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能这样想。父母希望我的青春岁月永远纯真、满足和快乐。青春多彩。父母希望我在青春时期有美好的回忆,不留下遗憾。父母的这些希望会是我精神的动力、奋斗的源泉,我也会在青春时期好好生活,争取不留下遗憾。
“人生如有知己,应以自己的小孩为最”这句话对妈妈感触最深。父亲母亲,让我们共同敞开心扉,成为挚友!
片段三
读着读着,父母的脸色开始严肃起来,那是因为我们已读到了“读书的苦乐”。父母深刻地体会到现在我们读书不容易,无奈的他们也从一旁鼓励我,为我加油,同时也警示我要尽力地去学去做,不要松懈,要坚持到底,不断超越自我,做一个无愧于心的人。这是父母对我的希望,也是我对自己的期望。我要努力,我要无愧于心,尽管最后我不是最好的,然而我已做到我人生中的最好,生命之花会因此更加绚烂,人生会因此更加充实,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我知道我的父母会为我感到骄傲与自豪,即使我不是人们眼中最耀眼的那个。是的,就是这样。
这是一次沟通,一次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一次有意义的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它让我与父母更清楚地了解对方,消除两代人的隔膜,更坚决地信任和关爱对方。
附三: 家长写给老师的信
老师:
您好!您辛苦了!
您向我推荐的《十八岁和其他》,我已经认真仔细地读了。我为杨子细腻的文笔所叹服,更从他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家长心灵深处的责任和希望,也感受到了家长伟岸广阔的胸怀和视野。感慨之余,兴笔而发,向您倾诉我深藏已久的心里话。
我的小孩将近十八岁,她也将要成长到“逆反”心理的时期,做家长的无不为此担心。小孩是我们的希望,在我们没有实现的梦想中,她是我们的梦想!
现在的小孩,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直系兄弟姐妹。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成长在父母之间的。大人的一举一动,生活中琐事给小孩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相当大。家长在生活过程中呈现在小孩面前的优缺点是最现实而直接的。家长的言传身教会给小孩在成人前形成巨大的影响,因为懂得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一不小心给小孩造成负面影响。
小孩在一天天地长大,父母在一天天地老去,但我很高兴。因为小孩的进步远比父母的进步要快得多。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最新的教育,他们是时代的骄子,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我仍在不时地检省自己,因为小孩一直处于父母的臂膀之下,我一时的疏忽,可能会让小孩成为永远长不大的人。如果我们所有的父母都犯一些类似的错误,那么,长江的后浪何在?社会的进步也会在哪里?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对待小孩的成长,就要像对待自己的成长一样。要用最现代的知识,最理智的态度给小孩多一分理解和支持,给小孩放飞理想、勇于创造、开拓前进的环境和机会。把我们的下一代真正扶上道路、步入社会,就像让一滴水溶入大海那样。
老师,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艰难困苦的。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当小孩不能够理解其中的涵义时,我们就会现身说法,就会拿前人成功的例子来鞭策和鼓励他们,用我们过来人的亲身体验,加上拳拳责任心和殷切希望去打动小孩幼稚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人生道路上茁壮成长!
老师,我真的是这样想的!我也好感激您给了我这样一次谈心的机会!祝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家长敬上
XX年4月6日
课堂测试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炫耀(xuàn) 涉猎(shē)怪癖(pǐ)初露(lòu)
b、枝桠(yā) 溺爱 (nì)晨曦(xī) 蓬莱(péng)
c、横蛮(héng)感触(chǔ) 茁壮(zhuó) 宠爱(chǒng)
d、说教(shuō) 桉树(ān) 甫健(fǔ)纯真(cú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
a、鞭策 沉湎 急燥 意犹未足
b、惆怅 诧异 抹煞 引吭试啼
c、琐碎 迷惘 遨游 容销金镜
d、眷恋 懊悔 翱翔 壮志消残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b、小孩,现在你是十八岁了,你告诉我把自己比作啥?
c、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
d、我读过一个爸爸因对小孩无端发脾气,伤了小孩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4、为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选择填入恰当的句子。( )
(1) ,我漫步于参天古木之中,发现一大丛新长的桉树,枝椏上翘,新芽竞长,欣欣向荣。
(2)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 。
a.(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 (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
b.(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 (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
c.(1)春夏初交,群峰碧绿 (2)涉猎其中,其乐融融
d.(1)群峰碧绿,春夏初交 (2)其乐融融,涉猎其中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b、怎么,昨天和今天,竟是十八年的光阴了!
c、冬冬,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
d、你度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小孩,多珍重!
6、下面各句话中,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杨子,本名杨选堂。历任《新生报》、《中华日报》、《中国时报》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
b、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罗亭》(1856)、《高老头》(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c、乔治•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描写下层社会生活和文坛人物著称,如《黎明的工人》、《德谟斯》、《新格鲁勃街》,但这些小说的影响远不如他的散文集《四季随笔》有名。
d、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前苏联作家。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钦差大臣》等。
拓展阅读
(一)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小孩,我希望我们不致有这么令人不愉悦的关系。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你也许听过、读过父母干涉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无论你怎样指责这一类的行为,你依然不能抹煞它根本的动机——关怀子女的幸福。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东东,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爸爸》的书(你可以在我的书架上找到),在他的描写里,他爸爸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呢,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小孩,我从小丧父,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机会服从或反抗爸爸。但是呢,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小孩,我可能有许多错误,你也可能有许多错误,可是,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避免流行的“父与子”观念的感染,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轻率地对父母下评断。而我,当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够对你们“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属于你的时代。
小孩,我真希望你们兄妹,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让我们共享你们的喜乐,分担你们的烦恼。
1、第二段中作者为啥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
2、“两代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怎么样才能改变“两代的矛盾”?
` 4、开放题:你是怎么样看待“两代的矛盾”的?
(二)
家教 胡冬梅
儿子生日,她打算让儿子高兴一回,带他到公园玩一天,再给他买一个玩具火箭,兑现自己的诺言。
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碰碰车、飞车、数码船……很多小孩都在上面玩。
“母亲,我要坐碰碰车。”明明扯着她。
“明明!等等!”她看到车子碰得很厉害,有点担心,要是很劲一碰,人被摔出来呢!而且震动那么大,小孩能受得住么?于是想到报纸上一则消息:英国有个男孩听音乐得了脑震荡。
她就把这些跟儿子说。明明很乖,[甲]。
到了湖边,见许多数码艇在湖面极快地飞掠,她很惊叹,却也为船上的人担心。
明明说:“我要坐飞船,母亲。”
她吓了一跳,说:“不行!”接着便扳着指头数出几种发生事故的可能来,说的时候绘声绘色,声音越来越严厉。
明明听得很认真,听到后来,[乙]。
她牵着小孩远远地指着笼中的动物,要小孩万不可走近去看,并讲些蛇呀狼呀恶毒的故事,也告诉儿子小心提防。
……
出公园的时候,她问:“明明今天玩得高兴吗?”
小孩没有回答,脸上有些痴气。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丙]。
她很生气,这小孩怎么这样一副傻样,早上来时可不是这样的。她说:“走!明明!母亲带你买玩具火箭。你不是长大了要当宇航员吗?”
“母亲!我……我不要……”明明说,“我不要上天,上天会摔下来的。”她看着小孩,呆呆地在门口站了很久。
后来她走了,嘴里说着:“儿子……唉!”
1.下面三句话分别是从[甲]、[乙]、[丙]三处摘出来的,将它们回归原位置。
①就禁不住点头。
②目光里透着疑惧和惊恐。
③虽然目光留恋,但还是跟着母亲离开了。
答:甲处填 乙处填 丙处填
2.将本文的第2段“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一句换成“公园里很热闹”行不行?为啥?
3.对文章结尾“她”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儿子……唉!”),你怎么样理解?
4.谈谈你阅读《家教》这篇文章的感想。
5、探究题:比较阅读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与胡冬梅的《家教》。
6、创新题:用上“少年”、“梦”、“成年”这三个词语,围绕“梦”写一段话,不少于60字。(6分)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b(a、初露(lù)c、感触(chù)d、纯真(chún))2、a燥—躁 3 、b
4、c 5、a 6、b、《高老头》的作者是巴尔扎克。
拓展创新
1、作者把“成熟”、“独立”这两个词加上了引号,更加体现乐作者所要表达的人年轻时追求成熟、独立的那种盲目性。
2、①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时常被看作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②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的时代。③子女的盲目与急躁。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④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不能有时像朋友般的把问题摊出来谈谈。
3、作者告诉小孩,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的交流与了解。
4、略
(二)1.甲乙丙处分别填③①②。2.不行。原文的写法还暗示出“她”好久没带小孩来公园了,对变化了的外部世界感觉迟钝,至少“慢半拍”,总之,为人比较保守;同时与后文罗列的游戏“设施”相照
3.说明“她”直到最后也没真正明白儿子不再想要火箭,不再想当宇航员的原因,也说明她对儿子的表现感到失望和无奈;同时也说明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当。
4.广大家长应该更新观念,要从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竞争的形势出发,激发小孩的探索、竞争、向上的意识,使小孩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要,真正增长小孩的能力。(5分,本题不强求千篇一律,只要是从本文的思想出发,意思与文章有所联系即可)
5、略
6、创新题:略(可从梦的内容、对梦的认识等多角度扩展。)
推荐站内搜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云南省二级建造师报名时间、师范生实习日志大学英语六级查询、小孩不笨观后感、长沙医学院专科分数线、学生考试网、教师资格证下半年考试时间、环保知识竞赛题库、江苏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