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教案(精选17篇)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物,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2、交给学生观察办法,使观察有目的,为自己的习作服务,学生“有东西可写”。
3、通过肯定和激励,展示和交流,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4、学会使用简单的修辞和积累的好词、好句子。
5、消除学生习作的心理,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明确作文基本要求,把“趣”事讲出来。
教学难点:抓住“趣”,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再观察或者在探究,得出详细情况或结论。老师准备作实验的东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有趣的发现》 “趣”就是乐趣、兴趣。 “发现”就是自己观察了解到自己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二、引导说趣:
1、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啥有趣的发现吗?开动脑筋,回忆一下,有没有啥事情让你很感兴趣?这些趣事可以是你最近观察到的,也可以是你以前观察到的,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你在电视中观察到的,可以是有关动物、植物的,还可以是有关风雪雷电的,还可以是春夏秋冬的。总之,只要是真实的有趣的发现就可以。
2、学生用一句话简介自己有趣的发现。
3、怎么样才能给大家简介清楚自己的发现呢?你希望简介的同学从哪几方面简介自己的发现呢?
(在哪儿?发现了啥?到底是怎么回事?……)
4、理清顺序:观察发现 —— 探究 —— 结果、启发
(有趣、疑问)(再观察、释疑)
三、演示举例引导说趣:
1、做盐水浮鸡蛋的试验。
2、共同讨论简介办法。
3、解决问题办法有:问、查、再观察、也可借助观察工具等。
4、找学生简介刚才的实验,评价,修正,补充。
四、相互说趣:1、先自己练说。2、同桌互说。3、全班交流,评价。
五、趣事感想:通过你的观察和听同学简介,你有啥感想?
第二课时
一、写作要求:
1、写出自己的发现。给自己的文章起个有趣的名字。
2、内容紧扣题目。突出“趣”,让别人觉得有意思,乐意读。
3、观察的经过是重点,要写具体。
4、写出自己观察后的感受或者结果。
5、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6、注意分段,加标点。
二、学生快速打草稿,老师巡回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三、自己修改,要考虑到怎么样写更有“趣”。
四、同桌互改,欣赏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同时给对方提出好建议。
五、全班交流,读出自己文章中最得意的内容,共同分享。
六、自己再改——摘抄。
(注:为了增加学生习作兴趣,学生可以给自己的习作配插图,也可以制作标本夹在里面。表扬佳作,佳句,好词等)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2
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具准备:电脑光盘、小黑板、每人课前准备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简介达尔文。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提问:达尔文是谁?
(他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2、啥是“著名”?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
(有名,对,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推翻了上帝造人的谎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对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插图,达尔文在啥地方干啥?(他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
2、简介太平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积达17968万平方千米。
3、啥叫“考察”?(就是观察、调查)
4、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小岛?
(四周是望不到边的海洋,达尔文站着的地方是一片陆地。所以这是在一个小岛上。)
5、那么,小岛上的气候怎样?(经常刮大风)
你怎么看出来的?(花草树木在风中摆动得很厉害,海上的风浪也很大)
6、他考察的具体内容是啥?(研究昆虫)
对,他面前就飞舞着许多大蝴蝶。那么。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啥现象?
(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7、达尔文觉得很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啥?大家讨论讨论
(讨论后小结:除了“翅膀特别大”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就没有翅膀小一点的昆虫,这不是很奇怪吗?)
8、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中情况中选择,你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吗?(如:我每天早晨起床,要么读书,要么背诗。)
8、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达尔文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
2、指名分句朗读
3、出示一组句子,比较一下有啥不同。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讨论后小结:第一句只是说了这么一件事,到底这项工作是容易还是困难,并没有说具体。第二句中的“许多”告诉我们达尔文捉的昆虫数量多、种类多。“反复”说明他观察比较了很多次,非常认真。“终于”说明他研究的时间很长,克服的困难很多,很不容易。)
4、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么样的人?(他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爱动脑筋。)
5、达尔文找到的答案是啥呢?请读下面的三句话,看看简介了几种情况。
(一边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一边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讨论讨论“不大可能、很容易、逐渐”等词语的含义)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讨论;你能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啥?啥样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8、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段有几句话?(只有一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象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觉得达尔文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准备好有关科学家的一个小故事,下堂课开一个小故事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复述课文,进行写字指导,讲讲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 略)
附板书: 7、有趣的发现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3
教材解读:见《新课程 新设计》第71页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读懂二,三自然段,并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9个字,认识一个新偏旁"车",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复述课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蚂蚁,蝴蝶,蜻蜓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
1,小孩子们,平时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现在,你们用心观察一下教室,你能发现比以往有啥不同吗 (教室后的展板和图书角重新布置过了)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2, 相机引导:小孩子们真会观察,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许多新的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科学家的伟大发现.(板书:有趣的发现)
3,齐读课题.
4,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就是说学习最可贵的是能提出问题,你能从"有趣的发现"这个课题中发现问题吗 (学生质疑)
二,初读全文:
1,师述:小孩子刚看到课题,就有这么多的发现,相信小孩子们读了课文会有更多的发现.
2,提出读书要求:
(1)读的时候要尽量把每句话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几遍.
(2) 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3,述: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找到的答案)
4,学生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哪一段发现问题,就读读相关的段落.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语,教师也可根据生字出示新词.
2,学生互帮互助学生字新词.
3,教学生字"百,文,反".
四,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百,文,反"的书写.
2,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有条件的阅读有关达尔文的书籍.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
1,第一自然段
(1)自读
(2)你读懂了啥 给"著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2,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读的遍数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相信小孩子们通过读,一定能读懂课文,不信试试看.(学生自读第二段.)
(1)达尔文在哪里发现了啥
(2)谁能用正确流利的朗读把达尔文的这一有趣发现告诉大家呢
(3)学生围绕"正确流利"评价.
(4)假如你是达尔文看到这一奇怪的现象会说啥 想象说话.
3,精读第三段.
(1)师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然后找出原因来.
(2) 问:答案是啥呢 (出示:第三段内容.)引读:原来……(师相机依次出示三种昆虫图片:蚂蚁 蝴蝶 蜻蜓)
(3) 引读:小孩子们蚂蚁多幸运,幸运就幸运在没长翅膀.你为它们感到高兴吗 再读读这句话.再引导学生读"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
(4) 还有一类昆虫,它们也比较幸运,像蝴蝶,它们也不容易被淹死,为啥呢 引读: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也生存了下来.述:瞧,翅膀大也翅膀大的好处,再读读这句话.
(5) 有一类昆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是……引读:可怜的是……
(6) 是呀,它们可怜就可怜在长了翅膀,偏偏翅膀也长得小,所以它们只能灭亡.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同情.
(7 表演:老师现在变成可怕的大风了.你们就是没有翅膀的昆虫,大风来啦——(师故意扇起大风)相机问学生:你们怎么还不下海 (指名学生回答)
(8) 同样演示其它两类昆虫.
(9)小结:这就是达尔文的有趣的发现,能适应岛上生存环境的就能存活下来,这就叫做:适者生存.(板书)
(10)达尔文怎么会知道的呢
出示:因为他捉来很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指名读,注意读出达尔文那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小结:正是因为达尔文不断的去观察比较,才发现了这个秘密的.只要我们像达尔文一样,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也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秘密.
4,学习第四小节
( 1)出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2)这个有趣的发现是啥
(3)教师简介达尔文的研究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段.
三,作业:
1,课堂作业:做《补充习题》14页
2,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三 课 时
一,复述指导:
由逐段复述到连贯复述
二,写字指导:
学习生字"达,较,存,容,易,研,究"
认识新偏旁"车"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一课一练》
3,课后搜集科学家的故事,适时开个小小故事会.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4
(一)设计意图和思路:
我所执教的《有趣的发现》一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活动主题一:我发现……的第一课时。
1、设计意图:
本节课,所有的活动环节都围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主线开展。让所有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不仅感受到快乐,而且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2、设计思路:
一开课,我播放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爱看、爱唱的《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卡通形象蓝猫就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出现了。
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想寻找到有趣的发现,就要从认真观察开始。于是我采用了“比眼力”的游戏导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游戏,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潜意识中已经感受到: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有趣的发现。
在活动过程中,我共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观察实物找发现和大自然探秘。这三个环节,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不仅让学生有充分活动、观察的时间,还有静下心思考、交流的虚拟主机。
在“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观察身边的一些小小的现象开始的。课前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亲自动手查阅、课堂上的交流,科学家的故事会给学生以启迪和信心,并能激励他们进一步去研究这些现象。
有了这种意识,就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我设计了蓝猫送礼物,观察实物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创设一种神秘的气氛,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发现的欲望。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些花、鱼、乌龟、标本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课堂上引入了活物,更能激起学生们观察的兴趣。学生们将观察到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并也从发现中感受到了快乐。让学生在乐中学就是这节课的主旨。
为了将学生发现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于是设计了第三个环节“大自然探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将难变易,我再次邀请了蓝猫。让学生们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积极讨论研究自己小组想去发现、探究的领域,然后跟随蓝猫共同乘坐热气球去寻找有趣的发现。在小组交流中,强化了组组间的合作,这样让学生可以从同伴那里了解到更多有趣的发现。在汇报时,小组采取了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汇报。有集体的、一人代表的等等。小组间不仅有合作,而且还有竞争。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充分地表达了出来。这时候,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发现的准确性,对错误性的知识予以纠正。
为了进一步延伸,我将问题走入了生活,提出了“你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有趣的发现?”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让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是《品德与生活》学科的目标。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并养成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整节课,在蓝猫的陪伴下,学生们度过了快乐的40分钟,教师也从学生的发现学到了知识。
(二)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有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养成爱提问的学习习惯。
(2)乐于参与小组的观察、讨论活动。
(3)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发现。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4、过程与办法:
(1)体验观察实物、发现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办法进行发现。
(三)分析学情:
二年级段正是学生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年龄特点,我校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学生们已经具有最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审美能力,能从自己的直观观察中,寻找到有趣的发现,并能较好地进行口语表达。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能较有组织地进行讨论、交流。但本班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方面还需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的歌曲,让学生跟唱,提起课堂气氛。
2、做游戏:比眼力。
师:看样同学们都很喜欢蓝猫。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两幅蓝猫图片。让我们来比比观察力,以小组为单位,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两幅图片上的四处不同,看哪一组找的最快、最准确!(集体交流,进行反馈)
[小结]同学们,看样通过观察,我们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蓝猫共同去神秘的世界,寻找更多有趣的发现吧!(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二、活动过程:
1、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师:同学们,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开始的。蓝猫为大家带来了一些科学家小时候的图片,谁愿意把你认识的、知道的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简介给大家?
(1)学生简介
(2)简介其他的科学家
[小结]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2、观察实物,发现现象。
师:今天,蓝猫为我们每个小组都带来了礼物。这些礼物都藏在了桌子的后面。想知道是啥吗?那就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上来拿。现在就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从蓝猫为你们准备的礼物中你也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1)小组观察、交流。
(2) 集体交流。
(3)谈感受:通过观察,你们寻找到这么多有趣的发现,谁想说说自己现在的感受?
[小结] 从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观察和发现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现在就让我们与蓝猫共同乘坐热气球,将快乐放飞,进一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吧!
3、大自然探秘。
师:蓝猫会带大家去神秘的海底世界、动物王国、植物园和神秘的天空遨游。现在用最快的速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去哪里
(1)发气球,确定分组。
(2)小组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3)小组汇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汇报。
[小结]同学们通过小组间积极的合作,寻找到了那么多有趣的发现,团结合作的力量就是大!并这些有趣的发现,让我感到惊讶!
4、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发现。
师: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呢?
(1)学生集体交流。
[小结]通过交流,我发现我们同学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三、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我和蓝猫共同祝愿大家:只要你们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不懈努力,都会成为世人瞩目的科学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基本按照课前的设计思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贯穿整节课的蓝猫卡通形象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积极力。
一开课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歌就给学生一种新奇,激发了他们探求的欲望。我认为随后的“观察实物,发现现象”这一活动环节是我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活物的引入,不仅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且真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实物上,让学生们可以从眼前最实际的东西中,寻找到他们有趣的发现。这些实物是以“蓝猫送礼物”的神秘方式呈现出来的。神秘、新奇、有趣,这些都为本环节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我采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一个个有趣的发现说给自己的同伴听,通过与学生们的近距离的接触,我听到了一个个“唏嘘”的惊叹声,看到了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这就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他们喜欢这些动物、植物、标本,喜欢这种自由的活动方式。课堂中,我拿出了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观察、发现、讨论、交流。在小组汇报中,每个小组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汇报。有的小组长代表汇报,有的派两名同学汇报,有的小组组员轮流说……实物投影的显现与学生有趣发现的有机结合,为课堂增色不少。小组汇报方式的选择,也是学生学习办法的培养。通过汇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强化学生小组学习办法的总结和交流。
在评价方式上,为了奖励学生,我将蓝猫卡通标志作为奖励,谁积的标志越多,说明谁就离科学家的目标越来越近。在语言评价上,我力争使评价方式多样、评价语言丰富。我对每个学生的发现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我对学生说:“你的发现真令我震惊!”“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我从你的发现中学到了知识!”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从评价中享受到快乐。
在板书设计上,我将蓝猫卡通形象作为主角,将学生在最后总结出的一些发现的办法、途径写在了黑板上。这样不仅与上一环节紧密相连,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活泼与新奇。
从整个活动的组织中看,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就在“大自然探秘”这一环节上。从前面观察实物这个小点展开,向更大的领域延伸、扩张,学生发现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毕竟这一环节学生所发现的是学生心目中的、生活中所了解的,要通过学生抽象的想象去感知。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由于前面课堂上时间把握有些误差,所以这一环节就比较仓促,学生们未能在充足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发现充分表达出来,只是一些表面上、肤浅的认识,因此这一环节的小组合作就没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学生的发现也没能进一步的深入下去。为了给下一课时作好铺垫,这一环节应该让学生将知识领域扩大,将知识面拓宽,并将这些较抽象、存在于学生脑海中未能呈现在面前的事物与实际生活更好地联系,而且这一环节学生们有趣的发现,也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方面靠拢。
因此,通过这节课我认为,小组合作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真正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学生学习办法的指导上,我还要继续探索新的办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课后点评:
课后点评:
《有趣的发现》一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活动主题一:我发现……的第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巧妙地设计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培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vcd片,“星星眨着眼,月亮像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彩虹来架桥……”通过让学生边听主题曲边看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广阔而也神秘的宇宙虚拟主机,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趁热打铁,出示了两张蓝猫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找出两幅图片上的不同之处,学生兴趣盎然,学生积极性、积极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创设情景,善于发现。
学生在了解了科学家小时候故事后,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信心。接着教师将蓝猫的礼物:游动的金鱼、爬行的乌龟、色彩鲜艳的盆花等分发给学生,“你仔细观察后也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积极学习兴趣更加高昂,纷纷将自己的新发现与教师、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拔,将观察的办法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办法,了解了事物特有的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发现的品质。
三、贴近自然,深入研究。
在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办法基础上,教师将学生的视野引领到更大的虚拟主机,让学生明白,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变化,都具有规律性,这都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研究。因此,教师设置了“大自然探秘”这一环节,用小组学习方式对“海底世界”“动物王国”“植物园”“神秘太空”四个板块,让学生将自己在平日学习中搜集和积累的知识、看到的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搭建了资源共享的平台。教师注意进行适时点拔,总结出发现问题、进行研究的不同办法,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联系生活,勇于探究。
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这一问题的抛出,也引起了小小的波澜。学生将自己平日里看到的现象进行了交流,教师不时的追问,及时的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观察了解的浅显,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欲望。
五、大胆创新,提高效率。
在进行生活中的发现这一环节时,学生将看云识天气及动物是怎样歌唱的等等现象,进行了集体交流,这部分内容正是教材中出现的,正因为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避免了在课堂上浪费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方面。如:有的小组成员在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时,其他同学不注意听、看或提问,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本课的设计很好地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紧紧围绕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趣”中动,“趣”中学,电教手段地合理应用,更使课堂设计锦上添花,使学生在发现中体验到了不断探究的乐趣。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5
课题:有趣的发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堂“百、达、文、反、较”等10个生字,认识“车”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生存、容易、研究。(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读中贯穿词语训练。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二、解题.
三、 初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 五、教学生字一、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啥了解?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1)"有趣"是啥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啥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齐读课题.
1、自由练读文章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读通文中的长句.
(3)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问:你在字音上有啥要提醒大家的?
(2)(出示二类生字词)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长句子。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啥故事 1.(出示生字卡片) 2.分析字形.
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学生质疑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自已读读词。 1、正音:"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读平舌音;"容"声母是"r"
"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4、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后,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6.齐读课文
学生学着概括课文内容。 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鸟---岛 交----较 穷-----究 在-----存 开----研
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初步了解达尔文,激发兴趣。 理解课题。 认读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初步知道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易、达、 存较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的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办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19 有趣的发现
2、 解题:“有趣”是啥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啥?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 范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啥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啥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 当堂巩固。
1、 熟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啥?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啥?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啥?“反复”说明了啥?“终于”说明了啥?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啥?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 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 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 指名学生读课文。
3、 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 指名试复述。
三、 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 ) 校( ) 容( ) 应( )
复( ) 较( ) 究( ) 因( )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 ) 有趣的( )
认真地( ) 著名的( )
仔细地( ) 重要的( )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所以( )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办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19 有趣的发现
2、 解题:“有趣”是啥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啥?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 范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啥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啥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 当堂巩固。
1、 熟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啥?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啥?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啥?“反复”说明了啥?“终于”说明了啥?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啥?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 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 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 指名学生读课文。
3、 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 指名试复述。
三、 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 ) 校( ) 容( ) 应( )
复( ) 较( ) 究( ) 因( )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 ) 有趣的( )
认真地( ) 著名的( )
仔细地( ) 重要的( )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 ),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 )所以( )
那些翅膀不大昆虫,由于( )便逐渐地消失了。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7
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二、三自然段。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认识了一个叫达尔文的人,老师想考考小孩子,你对达尔文了解多少?(课前作业:布置学生搜集达尔文的资料)
出示:达尔文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啥叫著名呢?
著名:象这样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的,这么有名的就叫著名。
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
过渡句: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这位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的小故事。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插图
提问:小孩子们来观察一下,图上的达尔文在干啥呀?
生答:在小岛上考察
出示: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2.那啥叫“考察”呢?
考察就是观察、调查的意思。
今天让我们也来做一做小小考察员,去观察一下,有啥有趣的发现。
出示课件:观察昆虫,2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的,一种没有翅膀的。
3.小小考察员们,你们有没有啥特别的发现呀?看一看哪个小孩子的观察最仔细?
生答:只有2种昆虫,一种答翅膀的,一种没翅膀的。
你们的观察真仔细!和达尔文当时的发现一样呢!你们瞧:
出示句子:引读: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岛上有几种昆虫呢?生答:2种 有没有第三种呢?是呀,所以我们书中用了“要么…要么…”这个句式。
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
过渡:当达尔文有了这个有趣的发现后,他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第三小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达尔文是怎么做的。(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
指名回答,生读: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2. 比较句子:
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这两个句子,哪个好呢?好在哪里?
许多:许多好在哪里?
出示:昆虫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都会干些啥
终于:终于也好在哪里?
这容易吗?是啊,太不容易了。但是呢工夫不负有心人,你们瞧,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过渡:我们来看那么达尔文找到的答案到底是啥呢?
出示:谁来读一读?生读。
3.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他们的情况分别是怎么样的?
出示表格: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 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4.请小孩子们看一段动画,边看边想,这个岛上为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生答:岛上经常刮大风
原来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哦~~原来这2种昆虫能够适应环境,所以生存了下来,而那个翅膀小一点的呢?是不适应这个环境,所以被淘汰了。出示:这就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科学研究有啥帮助呢?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1.通过第四自然段的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象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1、你觉得达尔文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呢?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8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发现》。
首先说一下教材
《有趣的发现》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充满探索意味的叙事性作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达尔文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发现了岛上的昆虫翅膀都不同。于是,他亲自去岛上观察,终于被他找到了昆虫翅膀不一的答案。在这篇课文中,达尔文以一个智者的形象出现,他既是一个科学家,而在学习此文时,对于天真的小孩们来说,他更是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科学,走向生活,探索问题答案的朋友。此文通过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一方面是在赞扬达尔文仔细观察,勇于探索,亲自实践去找到答案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在号召我们的小孩要学习达尔文的这种仔细观察,乐于探索的精神。当然,课文还传达给小孩的另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必须要学会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你。这篇课文一共有四个小节,可以按照这四节分为四部分来教学。
第一部分:(1节):讲述了英国有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第二部分:(2节):讲了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第三部分:(3节):讲了达尔文由观察到的现象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联系,发现岛上昆虫的体型特点与能否适应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有趣的发现”。即“适者才能生存”,进而点明题旨。
第四部分:(4节):指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了重大作用。“非常重要”强调了达尔文后来之所以能在进化论方面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并为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与这一发现是分不开的。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达尔文事迹的学习,学习他那种仔细观察,勇于亲自去探索,实践的科学精神。也使学生在脑海中牢记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因此,我将第三条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学设计
在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的基础上,教学设计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小孩们,你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啥有趣的发现吗?”一开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我所抛出的这一问,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预计学生肯定会不加以思索,踊跃回答。而这一效果正好是我想要的。本来,在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内。会觉得科学味的文章难教。但我这样一问,使小孩们的身心立刻放松下来,课堂内的气氛变得不那么严肃,小孩也就会在乐中学习了,我的目的达到了。接着,我板书课题 “有趣的发现”。课题中有一个二会字 “趣”。所以,教学时,我注上拼音,让学生读准 “趣”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纠音: 出示生字词
bǎi dá wén fǎn fù jiào cún róng yì yán jiū
一百 达尔文 反 复 比较 生存 容 易 研究
2在朗读纠音,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课标指出,二年级的学生要能够完整讲述简短的故事了。所以,我的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让我的学生练习说,说不好不要紧,但要敢表达,我会在一旁作指导。我就想为我的小孩们提前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主问题提出
课程标准指出,在培养小孩思维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小孩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会抛出一个疑问。达尔文的发现是啥呢?他是怎样发现的?这是全文教学的一个主问题。主问题,按照我的理解,它就等同于我们的脊梁,因此它是课文教学进程的核心。它对于小孩和作为教师的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对于小孩来说。它适应了小孩们身心发展的特点。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很容易分神,也往往读书,听课没有目标,常常知识跟着附和。因此,这样的主问题,可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知道老师说要做啥,而自己也要做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对于老师,主问题作为整课的核心,它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把握住课文的重点。况且,问题一提出,小孩们还会由于好奇心的趋势,立即去读文章,对文章有进一步的感知。 (三) 研读课文,深刻领会
重点研读第三小节,体会达尔文执着的探索精神。
① 对比,感觉自己的不足
先让学生切合自己的实际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问题时,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吗?预计:一些学生说有,但由于小孩的阅历不足,大多肯定说没有。于是,老师再话题一转说,我们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有,一起来看看。这时,不用老师说,小孩们在心里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
② 紧扣“许多”“反复”“观察”“比较” “终于”,体会达尔文的执着。
重点句子出示: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先让学生说自己读后的感受,这时候我们老师要充分珍惜小孩的言语,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初步的理解。
③ 想象性表演,升华理解。
让小孩们想象达尔文会怎么样观察,谁来给大家看看。这样的表演,由于是直观性的,给小孩留下的影响会更深。当然,因为是课标指出的。也要发展小孩的想象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小孩们先是通过自己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在脑海中想象,完成了一个内化过程,接着,我会让他们说,完成了一个外化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小孩的表达能力。
④ 对比学习
首先,让小孩们读一下达尔文找到昆虫翅膀为啥不同的答案,也就是后面的三句话。我一边出示几个画面(1、没有翅膀的昆虫停住不动的画面,2、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在风中的画面,3、翅膀不够大的昆虫的画面),这里出现的画面而不是课文文字,一是考虑到大片文字吸引不了二年级小孩们的长时间注意,二是图片配合风的声音更有利于激发小孩的兴趣,也容易让他们理解课文,然后看表格填空,自己再说说为啥不同?最后,对比一下,选择一个说你想对它说的话。表格如下:昆虫翅膀(有趣的)发现
⑤ 朗读感悟
本节学好了。我要求学生朗读。因为,朗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听听小孩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畅谈体会,加深感悟
教师是课程的推进者之一,教师能走多远,紧接着,小孩们就能走多远。当然,别忘了我们的小孩,他们也是课程的推进者之一。小孩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是不会也不可能用言语直接表达的。但作为老师的我们知道,在进行了刚才那么有趣的表演之后,小孩的热情仍旧高涨,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仍然处于颠峰状态,能动性小孩促使他们想要学到更多。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会抛出层层递进的两问:①你们觉得达尔文发现昆虫的翅膀不同后就亲自去岛上探索,观察的做法怎样?这个问题提出以后,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其实,从表面上看,小孩们的确是在谈着自己的想法。但实际上,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他们自己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我们知道,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这个时候,承接着小孩们所说,老师再简明扼要地帮助小孩总结此文的主旨,起到升华作用。
(五)启发想象,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内意思的理解和掌握那时远远不够的。拓展延伸可以帮助小孩对文章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因此,①我会请小孩们说说学了这文后感受。可以预计,小孩们肯定会说要学习他的科学精神。这样,小孩们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了,比任何的思想教育起到的效果都要好。当然,②我还会让小孩们说说对昆虫有啥想说的话没有?以此引导出“要学会适应环境”这一说法。因为相对于前一主旨重要性是次之的,所以无须花太多时间。③简介自己知道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事迹。
说说本课教学的注意点
1、 生字词教学的注意点:比较的“较”,车字旁要注意写法(笔顺和笔画的变化),达尔文的“达“,里面的“大”,把捺改成点。
2、 朗读感悟的注意点:要将句式中的练习和朗读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
附板书:
昆虫(有趣的) 发现
没有翅膀,翅膀残缺的 不容易被风吹走
翅膀特别大的 能生存下来
翅膀不够大的 逐渐消失
仔细观察 勇于亲自探索实践的科学精神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孩子,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 、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小孩子对达尔文有啥了解吗?(简介达尔文)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啥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2)看了课题,你们有啥要问的?(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句子。(3)标上自然段序号。.(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
1、自读、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
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啥故事。(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观察、自学生字.
(2)交流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生字口头扩词。
2、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
教后反思:
一、设计意图:
1.丰富语言积累,拓展课外知识。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 语言的过程。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课外知识,积累有关词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2.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读中思,读中。
二、反思不足
在此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回顾执教的过程,自觉得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虽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读书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但课堂中总感觉到缺乏读书的气氛,读书不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生成”源于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学生通过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所领悟到的。很多时候,教师的大脑转动还赶不上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多么需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亮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和完善自我,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0
《有趣的发现》是语文S版第六单元的作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写自己发现的有趣的事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古语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没有生活的源头活水,我们的作文就成了一滩死水。”我在讲清作文要求后,就让学生进行习作,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草稿,质量很差,学生都不知道从何入手,学生的大多数没有进行观察,也就没有啥发现,也就没内容可写。怎样才能选择一种普遍的发现进行有效的作文知道呢?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我决定让学生观察一次盐水能增加水的密度,增大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这样的实验,再动手自己做一次实验,再进行作文指导。
上课时,我先把一个油桃放入两杯清水中,观察油桃沉入水底,接着往一杯清水中加入大量的盐,搅拌使盐水融化在水中,再观察油桃的变化,看着油桃慢慢浮到水中,然后问学生是啥原因,我再把其中的科学常识简介清楚,最后,让学生自己来做一遍实验。做完实验后,我为这次作文,开一个头,让学生接着往下进行口头作文,再请学生复述作文,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正式的习作,这样学生就更加清晰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作文交上来之后,我发现这次作文普遍很好,就连平时不会写作文的学生都写的内容清晰,语言流利。由此可见,充分的课前准备,充分的观察,有效的办法指导,语言的训练很重要。希望下一次作文能放手发挥学生更大的积极性,作文可以多样化一些。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良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破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关键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读中贯穿词语训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啥了解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啥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啥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读通文工中的长句.
(3)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
1自已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啥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读平舌音.
"容"声母是"r"
"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 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2)(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后,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6.齐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
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啥故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鸟---岛交----较穷-----究在-----存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及相关情况说明: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第七课《有趣的发现》。课文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一次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发现了只有适应了环境的变化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对于本班学生来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点他们都能做到。但对于课文中表现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可能并不能很准确的把握。其次,四人小组内讨论问题的学习办法并不陌生,关键是怎样更好的配合,怎样有效的自主学习,这些都学要强化练习。 几点说明:文章中安排了一些句式练习,如“要么----要么---”“因为---就----”,这要求用别的句式来表达与其一样的意思,这对于他们要求过高了点,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教者就有意的安排了这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办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复述第三自然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可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体会达尔文认真思考仔细观察的科学精神。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备注 明确自学重点(3分钟) 自学重点: 通过达尔文对岛上昆虫的研究,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体会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并学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复习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叫----,哪位同学能够再向大家简介这位科学家? 课件呈现课题 围绕重点自学 (25分钟) 自学办法 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通句子。 2.用“——”画出达尔文在岛上发现了啥奇怪的现象? 3.用“~~”画出经过研究,他知道了啥?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达尔文是怎么样进行研究的? 小组交流 办法:交流,补充,总结,质疑 全班交流 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点拨。 关注小组按照要求学习,并随机对文中“要么----要么----,因为----就----”进行小组说话练习。 以引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话,点拨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件呈现自学办法 (师) 汇报:指名分段朗读,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讨论自学未解 (2分钟)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而定,教师不强加。(考察与观察区别) 适机处理 若是出现疑问,可让别的小组帮助解决。 点拨自学得失 (3—5分钟)
1 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表扬 2 这个有趣的发现指的是啥? 3觉得达尔文是个啥样的科学家?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一个高度) 巩固自学成果 (3分钟) 完成练习 出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 (2分钟) 7 有趣的发现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3
作者:陆彩霞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1
《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教学小记
陆彩霞 发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之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之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读懂词句之间的关系和意思。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卡、田字格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车”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存、研、较、达”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我们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请问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他就是——
2、(出示达尔文像)并简介: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啥了解?(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讲解)
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是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4.解题:
(1)“有趣”是啥意思?啥是“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查找、观察后才看到的。)
(2)你有啥想了解的问题?(发现了啥?这个发现有趣在哪儿?是谁发现的?他是怎么发现的?) 教师在相关的地方打上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
过渡:让我们轻轻打开书本,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1、请大家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读第二遍时,要求: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点一下,根据课文想想它的意思。
2、小孩子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也想来读这篇课文,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师朗读课文)
3、现在也请大家来把把课文读一读,好吗?(齐读课文)
三、分自然段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过渡:大家读得真认真!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啥?(出示:英国 著名)这两个词语,你能读好吗?自己练练,指名读。(注意后鼻音和翘舌音)谁来说说“著名”是啥意思?能不能用其他词语来代替?
3)能把句子读好吗?齐读这一句。(读出著名的、让人尊敬的语气。)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达尔文怎么会那么著名呢?他到底做了些啥呢?
1)请小孩子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2)达尔文做了啥?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点击第一句话变颜色: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女同学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小岛 考察) “小岛”是怎么样的?点击看图片。(海洋里被水环绕、面积比较小的陆地。)啥是“考察”?(细致、深刻地观察)让我们把第一句话再来读一读。
3)达尔文观察到了啥呢?接着来看第二句话,(点击第二句话变颜色: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男同学来读一读。达尔文究竟看到了啥呢?谁来说说?指名回答。(点击:要么……要么……)
要么……要么……是啥意思?(只有两种昆虫,不是翅膀大就是没有翅膀,)
4)我们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有很多的昆虫,它们的种类也很多,可是在这个小岛上就只有这两种,所以达尔文觉得——,能把这种奇怪的语气读出来吗?自己先练习一下。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两种昆虫,感到很奇怪,于是就去寻找其中的原因,他找到了吗?听老师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1)达尔文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一句话)啥是“反复”?“反复观察比较”也是怎么样的?指名学生说说。
2)是啥原因呢?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点击:生存 容易 逐渐 消失)理解词语的意思。
3)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有啥意义呢?齐读这一段。注意长句的停顿。
2)(点击词语:研究)理解:(探求事物的真相、本质)
6、现在请小孩子把整篇课文读读吧。齐读课文。
四、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过渡:课文我们小孩子已经读完了,还认识课文中的词语老朋友吗?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有趣 一百 著名 小岛 考察 反复 达尔文
比较 因为 淹死 生存 容易 研究 而
生字小孩子也想看看你们是否认识它们,瞧,它们也来了。
2、出示本课生字:(抽读、开火车读。)
百 达 文 反 较 存 容 易 研 究
3、指导书写
1)请学生看书上“存、研、较”的笔顺。
2)师示范书写,学生一边看书,一边看黑板。
达:先写“大”,把最后一笔捺变成点,注意先写“大”。
存:半包围结构。和熟字“在”比较。
研:左窄右宽。石字旁中的“口”写在左下格,右边“井”的两横写在横中线上面。
较:左窄右宽。把“车”的横写成提,右边“交”的撇要注意避让,捺脚可以舒展一些。
4、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第一课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合理有效地安排好第一课时”。那么我觉得第一课时,肯定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正确。因为读书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一课时就要读得扎实,读得有层次。所以,我首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通读顺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遍是把生字词语的音读准,并自己想想词语的意思。在初步理解课文时,也采用了很多办法让学生自由读,再读给同桌听,学生自主读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但是呢在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小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时“这个词语啥意思?”这个问题问太多了,没有换一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有的词语理解也不到位,还有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充分,例如我要让学生理解“著名”是啥意思,还可以换啥词?“要么……要么……”换个词语等,自己觉得很简单,想学生应该回答出来,可是结果学生的答案却在我的意料之外,说明自己在备学生这一头还还欠缺了一些。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有趣发现。
2、指导学说读好三个因果关系的复句,进而领悟适者生存的道理。
3、指导书写部分生字,掌握部分生字字型。
【教学重难点】对三个因果复句的朗读和理解。理解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有趣的发现》一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谁能来当小老师领大家一起读呢?
2、昨天老师也请大家回家读了课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达尔文的新发现到底是啥?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有一次,达尔文来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他发现了啥呢?
2、根据回答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感到很奇
3、小孩子感到奇怪吗?(奇怪)那么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注意指导:要么……要么……,特别,很奇怪)
三、学习第三小节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然后找出原因来。
2、 根据回答出示:·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也能生存下来。
·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地消失了。
3、分析:(1)小孩子,你们知道为啥翅膀大的昆虫能生存下来吗?(因为它们的翅膀特别大,顶得住大风。)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吗?(因为这些昆虫的翅膀特别大,有顶抗大风的能理,所以可以生存下来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朗读)(2)那么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为啥也能射干农村下来呢?你能用“因为……所以……”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吗?你们找一下,这句话中没有用因为……所以……,用的是啥呢?(由于……就……)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3)那些昆虫为啥会逐渐消失呢?出示相关句子,指读这句话。
4、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有没有发现啥呢?或者你知道了啥呢?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5、交流:引导学说呢感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就是能力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没有能力的人会被社会淘汰,不能生存下去。所以我们小孩子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6、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吧?
7、那么达尔文怎么会知道的呢?(1)出示:因为他捉来很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2)指名读,注意读出达尔文那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3)师小结:正是因为达尔文不断的去观察,才发现了这个秘密的。我们小孩子应该怎么样做呢?(学生发挥)
四、学习第四小节
1、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注意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
五、复述课文
1、小结:(板书)达尔文从考察时发现这个有趣的事情,到后来进行观察比较,最终得出了答案。
2、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来把课文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话讲一遍呢?(学生自由发挥)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说说怎样记忆
3、师范写,生临摹。
【教学反思】
按上述设计,我进行了《有趣的发现》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在进行第三段的教学时,先是自读找出共有几句话,然后找四名同学分句朗读,接着以第二句为例,围绕“啥样的翅膀,因为啥,结果怎么样”找重点词,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然找出了“没有、不能飞、不大可能”这几个词语,并顺势找出第三、四句的重点词。最后,也再次读了一遍课文,教师用从第二句话中找到的词语说了和第二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让学生练说第三四句。学生有词语作基础,有教师的示范,顺畅地说了出来。说完之后,我就揭示了这就是复述。并让学生试着复述第一、二自然段,由于准备充分,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总结了抓住关键词复述的办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紧扣“发现”,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读,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3、利用“考察”、“发现”、“要么……要么……”“奇怪”等。以这些词为空破口,进入文章进行语言学习。
【活动方案】
活动一:探究发现昆虫奇异现象
1、读读课文,说说岛上有啥奇异的现象?自读第2自然段。
2、想想这里写了几种昆虫?(3种。翅膀大的、翅膀小的、没有翅膀的。)
3、当大风吹来的时候,它们会有啥样的遭遇呢?
(1)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生边说边表演,其乐融融。
生:我的翅膀太小了,狂风一吹,我的小命就难保了,(说着往旁边一倒,面带恐慌的神情)想不到掉进海里,淹死了。(鼓掌)
生:我是一只没有翅膀的昆虫,大风来了,我就躲在岩石下、草丛中,仍然可以继续爬行。(说着竟钻下了桌肚里…)
生:我最自在。没有风的时候,我自由地飞翔;大风来的时候,我就飞到安全的地方。(一边说,一边用两只小手不停到煽动)
活动二:探究发现找答案
1、达尔文为解昆虫奇异翅膀之密,都做了哪些实验?
默读3自然段第1句话,画出相关词。
2、只要我们像达尔文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奇怪的事情。
例如:小红发现母鸡总是围着鸡窝转,感到很奇怪。
还有:奇怪!太阳怎么不从西边出来呢?
活动三:探究办法复述课文
1、整体把握,抓好纲目,归纳大意:
(1)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2)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3)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4)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板书,抓关键词回顾各部分内容
逐句引导读懂,理出线索: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特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检测反馈】
出示投影: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6
课文《有趣的发现》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新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前一阵,我们教室后面的小树上叶子一下子全没有了,我们班有不少小孩子都在看,你们看到了啥?
生:树上有许多毛毛虫在吃树叶。
师:哦,你们找到了树叶不见了的原因,这是你们的发现。
师:我们现在再去看这棵小树,也看到了啥?
生:树叶长出新芽了,虫子不见了。
师:这是你们的也一个发现。
(师板书——发现)
师:“发现”的意思就是——
生(抢着答):就是看到的意思。
师:对,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说的发现就是“发觉、看到”。我们对小树的观察。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原来是虫子吃掉了树叶。那么课文题目也是“有趣的发现”,课文里讲了怎么样一个有趣的发现呢?究竟发现了啥?怎样的有趣?请小孩子去读读课文。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简短的过渡语导入本课的教学。)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课文的第一节简介了科学家达尔文,我在请学生读课文之后相互讨论:达尔文是个怎么样的人?“著名“是啥意思?还可以换啥词?在学生交流反馈之后,我也接着这样问:为啥说达尔文是为著名的科学家?他是怎么会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呢?这样的提问,会换起学生对科学家达尔文的好奇,使得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达尔文。
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二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小孩们真正走进课堂,把自己化作课文内容的一分子,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想象自己处于现场,我与科学家达尔文一起观察事物。整个教学情境的铺设由始而终,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积极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分析课文的能力。用“想——说——做”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
在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由于学生非常投入:p“奇怪,我在其它地方都能看到那种吃旁小的昆虫的,怎么会在这个岛上就看不见呢?”“到底是啥原因呢?”从语气到表情,学生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啥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也是怎么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是那样的自然而活泼。
三、拓宽语境,鼓励质疑
学生不敢质疑,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自尊心理;二是紧张心理。因此,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关键是消除这两种心理。教师要善于摆正与学生相对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踊跃提出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教学中提倡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师生谈话轻松。教师的提问以启发式、商讨式为主,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谈、议自由,以开拓学生参与学习的虚拟主机,体现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变语文教学课堂为思维与各类活动的天地。
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节时,师问:你觉得达尔文找到答案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许多”“反复”“终于”,可是赵子涵却把小手举得高高:“老师,我有补充!”他的小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我觉得‘捉’‘观察’‘比较’这些词语也能体现出他的不容易来。例如观察,他必须有一定的目的去看这些昆虫才叫观察……”很显然,他已经完全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了,或者在他的眼里,正向放电影一般出现着科学家忙碌的身影呢!“哗——”其他学生被他的回答感动了,于是更多的小手举起来了:“老师,我知道‘比较’就是把一样东西和另一样东西比。”“我现在知道为啥岛上只有两中昆虫了,我来读这一段”……
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已经不再需要那样“努力”地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了,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的时候,他们应该都能体会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
虽然在上述操作中,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还不够尽善尽美,但我正在努力朝着语文教学新课改的目标前进着。
《有趣的发现》教案 篇17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课文《有趣的发现》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精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
课文的第一节简介了科学家达尔文,我在请学生读课文之后相互讨论:达尔文是个怎么样的人?“著名“是啥意思?还可以换啥词?在学生交流反馈之后,我也接着这样问:为啥说达尔文是为著名的科学家?他是怎么会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呢?这样的提问,会换起学生对科学家达尔文的好奇,使得学生急切地想了解达尔文。
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小孩们真正走进课堂,把自己化作课文内容的一分子,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想象自己处于现场,我与科学家达尔文一起观察事物。整个教学情境的铺设由始而终,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积极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分析课文的能力。用“想——说——做”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
本文要求学生复述全文,复述要在学生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学生对这项训练有个良好的开端。 我在进行第三段的教学时,先是自读找出共有几句话,然后找四名同学分句朗读,接着以第二句为例,围绕“啥样的翅膀,因为啥,结果怎么样”找重点词,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然找出了“没有、不能飞、不大可能”这几个词语,并顺势找出第三、四句的重点词。最后,也再次读了一遍课文,教师用从第二句话中找到的词语说了和第二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让学生练说第三四句。学生有词语作基础,有教师的示范,顺畅地说了出来。说完之后,我就揭示了这就是复述。并让学生试着复述第一、二自然段,由于准备充分,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总结了抓住关键词复述的办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知晓了达尔文的有趣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达尔文考察回来后,就小岛这种奇怪的现象,举行了一场发布会,你们就是达尔文的代言人,谁来发言?通过这样的一个情景创设,让学生复述了课文的重点段落。
在这个复述的过程中,学生非常投入,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轻易自然地解决了。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有关达尔文的小故事,我采用的是问题质疑法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就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而后梳理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一,达尔文是在哪里发现的?二、发现了啥?三、怎样发现的?而后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主要就是围绕这几个问题开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感悟词语。
结合问题进行朗读。当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在文本里找出原句,并进行朗读,这样把读的训练与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而没有机械的分开读与讲,这样的读有学生个人主观需要,学生读的有目的。例如,提问,你解决了啥问题?从哪些句子里找到答案?
感悟词语办法多样。例如在理解“要么……要么……”,这个词语用了引导说话来理解与运用,“反复观察比较”用了追问的形式,问,达尔文是观察比较一次吗?生:不是,师:两次吗?生:不是。师连续追问,而后师总结,他用了几十次,几百次,这样的反复观察比较,
终于找到答案了。“著名,逐渐”这两个词语用了替换的办法来理解词语。注重因果关系复句的认识。低年级没有必要对小孩们复句的理论认识,我用了说句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因果关系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文本的内容来说话训练,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进行了语言训练。例如,第三自然段里三种昆虫的不一样的结果。
翅膀 刮大风 结果
没有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大的 顶住风 生存
小的 顶不住风 逐渐消失
用因为……所以……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说说。
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所以就不大可能淹死。
翅膀大的昆虫,因为能顶住大风,所以也生存了下来。
翅膀小的昆虫,因为顶不住大风,所以就被风吹到海里,就逐渐消失了。
不足之处:
一、教师讲还是太多。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我感觉自己也犯了老毛病。当我提问完后总急着去寻找正确答案,不停的提问多个同学,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而后感觉自己都在重复与引导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的时候,都告诉自己也要给予耐心的等待,但到时总是赶着一个也一个环节连续,生怕耽误教学进度。
二、时间安排欠缺。前松后紧,这是一个毛病,前面两个自然段总感觉时间较充足,自己也就罗嗦了一些,总想把问题讲解透彻,其实有些时候却是徒劳。整节课安排的密度也太大,感悟整篇课文放在同一个课时,感觉太紧。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考察,发现了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探索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小孩对祖国纯真的爱。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列的道理,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小孩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虽然学生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不是很了解,但是呢这也不是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质疑的方式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目标,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朗读课文提高了朗读的质量。课堂中我还通过抓住重点的词语让学生理解感悟,并让学生将这些词语记忆起来,为学生的词语积累再添新砖。
推荐站内搜索:250字日记、清明节演讲稿、恐怖作文 吓死人、湖北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河南自考准考证打印南昌大学专科分数线、自考时间、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时间、三级网络技术上机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