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精选13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四年级下册)
3、课时:第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根据地名,了解特色。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词,理解词意。
(3)标出自然段,尝试分段。
二、教学课题
18、沙漠中的绿洲
三、教材分析
《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本文简介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恶劣的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一片片绿洲,营造出美好生活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分为四段,其中通过耳闻、目睹,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文章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办法
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中,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就“以读带讲,读中领悟”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外,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从课文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入手,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中心句,创新设置,组织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师生沟通、生生互动、互助,从旁认真组织,积极指导,巧妙点拨,使学生不仅能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充分运用百度搜索,搜索了许多有关阿联酋迪拜的图片,制作了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地情景,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其独特魅力。
五、教学过程
18、沙漠中的绿洲
组织教学(课前调节课堂气氛,进行脑筋急转弯游戏。)
一、 读题回顾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沙漠中的绿洲(齐读课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沙漠(课件出示:)有怎么样的印象?用一词、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
(板书:不毛之地,环境恶劣)。
二、 过渡新授
1、你看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都相信天使,可天使并没有给他们厚待,而是给了他们一片“不毛之地”。但是呢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建起了绿洲。(课件:)文中哪些地方简介了绿洲?这地方美吗?哪些词语更能突出它的美?
(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2、谁能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
3、由这两幅图你想说些啥?(有疑问的?有赞颂的)
疑问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赞赏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打开《学习手册》合作探究,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题。
问:第1题:哪个词最重要(板书:精心),解释:悉心照顾、周到、用心。
读:第2题:体会有啥说啥?
听:任务明确了吗?听清下列步骤,第一步一边听录音,一边用简洁符号画出答案,第二步:小组长带领组员,有序完成任务,比一比哪组效率最高!
4、出示:(1)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读到这,我们就会Lenovo到文中的一句中心句。(齐读最后一节的第一句)是啊,多像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说这叫啥?(板书:呵护)就是因为他们的呵护,绿树才成阴,鲜花才遍地。
5、出示:(2)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a、哪些代价?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也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b、发现了啥?
建设绿洲艰巨、复杂,代价昂贵。
c、“纵横交错”是啥意思?哪些事物的样子是纵横交错,用词造句。(课件出示:
6、讲到这,想一想阿拉伯人建设绿洲的目的是啥?
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为啥这样说?说到这,你们说,他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能不精心种植吗?(板书:种植)还有哪些地方体现精心。
7、出示(3)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a、指名读。
b、这下面都有自来水管,还需要浇水?
c、讲解两个“不”的含义,师感叹:想让它更漂亮可真离不开工人辛勤的浇灌。(板书:浇灌)
d、正是由于阿联酋人民细心呵护,精心种植,辛勤浇灌,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才有了今天良好的生存环境。
8、闭上眼,刚才所讲的,好象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能不能试着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如:城市风光,培养小孩、爱护小孩、园林工人为小草“洗脸”)
9、说的多美,阿联酋人民就是凭着智慧与决心,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太多奇迹。(课件出示:)看!他们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塔——迪拜塔,建造了世界上最豪华的宾馆——七星级宾馆(课件出示:),他们还在沙漠里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大室内滑雪场。
10、这样的绿洲何止这些?文中一词从哪里看出?(星罗棋布)
所以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了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地方,我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三、 课外拓展
1、好一个生机勃勃的大都市,老师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呢?(想)要去就要找一个导游,谁愿试试?那你们先说说,在你们心目中导游要有个啥标准呢?
2、看到你们的表现,我不禁想到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回去再领着家长游玩一番。
3、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希望同学们也阿联酋人民一样爱护我们的校园,那你要从哪里做起呢?
四、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不毛之地,环境恶劣
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精心 呵护 种植 浇灌
六、教学反思
上完《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后,我觉得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整体的教学设计能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用不同的办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共鸣,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表现比较活跃,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首先,我创设了一个环境恶劣的沙漠情境切入,过渡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绿洲,让学生认识到“沙漠中的绿洲”的美丽,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份美丽是来之不易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接着,就自然地引出了重点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和怎么样爱护它们的。在这一重点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出示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付出;在体会阿联酋人民怎样爱护花草树木时就让学生说感受。这样学生就积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来,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最后,指导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怎样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联系我们的实际谈谈自己在学校环境保护中的看法和做法,这个内容源于学生的实际他们也就有东西可讲,所以同学们都很踊跃发言,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但在这一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学生读的机会和演的机会还不够多,学生品词品句还不够深入。还有就是让学生做导游简介迪拜街头风光,但还是时间的不允许只让一名学生做导游,就匆匆收场了。这也使我认识到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调控,不断在一节课中完善,并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受益。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2
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吗?我个人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想到了这个问题,也不停地问自己。老师们阅读这篇文章会发现阿联酋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花的代价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这是许多国家的人无法想像的事实)、“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炎,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也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还有为园林浇水的“黄马甲工人”。读到这些内容,会让我们想得很多。
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会被“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里的第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话感动,因为他们读到这些语言,想到现状,会发现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老师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抽取文章之筋,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这些话的意思,他们一定会慨叹阿联酋的伟大,会慨叹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因为良好的生存环境是需要花代价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能读到建设,读不到一点破坏,建设是要花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坏只需要一刹那。人们为啥不去破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觉遵守的规则,他们把花草树木当作人来看待,当人来培育。美是怎么来的?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探讨这个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其实也美育之过程。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具体,那就是要花大代价,要真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这种美的训练,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抓住!
中小学语文教学在美育方面重视的是不够的,我们也清楚美育的内容并没有写入语文课程标准,当然我们在实施三维目标时,那情感的训练,其实内涵着美。这一课,我们把美育的内涵引进来,通过反复的阅读引导,学生就能感受到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体的,美是要靠人类创造、保护,美是有规则的……
我们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时才能有绿洲?我们能创造如此的绿洲吗?这是这一课的阅读起点,学生沿着这个起点走,带上绿洲之美前行,那未来就是“生活更加美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啥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 劣适 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也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啥?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么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 恶劣 侍弄 适宜 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啥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啥?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也是怎么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也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啥?能简介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么样简介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啥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啥?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呢,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啥?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啥?
(2)阿联酋人民为啥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啥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0
《沙漠中的绿洲》课后随感
我有预感,这几个星期就该轮到我行政听课了。这两个星期总是提心掉胆的,终于,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上个星期多嘴向戴主任打听了一下,啥时候到我,没想到传出去竟成了我“积极”要求听课,我无从解释……
今天我上的课文是19课《沙漠的中的绿洲》,一篇讲述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进行绿化建设的文章。初读感觉文章记叙行的文字或许会让小孩觉得枯燥乏味,所以课前我就想方设法的要弄一些新鲜的教学形式。在课前导入,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词语:“沙漠”、“绿洲”。学生对这两个词语非常的熟悉,我的问题也呼之欲出:“沙漠在你印象中是一番怎么样的景象?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一下吗?”学生们积极性随即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漫天黄沙”,有的说“一望无际”,有的说“杳无人烟”……今天大家都很积极,我也特别兴奋。相同的问题,换了一个词语,在问到“绿洲”时,小孩们也一一进行的表诉,我很满意,也很高兴,精彩的开课让我我信心倍增。整个课堂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着,我无意看到领导在微笑,知道自己要进状态了。接下来的几个环节都按照预想的教学设计进行,特别是在理解阿拉伯朋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所以他们花大量金钱铺设草皮、买土买水时,弄了一道我并不擅长的数学题目,还夸了一下小孩们在数奥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这时他们就更加有动力了,我说:“老师推算了一下,我国农村现在培养一个小孩要两万元,那一棵树也需要两万,我数数,你们算!”话匣子一打开,同学们积极性来了,“一棵!”,“两万”;“两棵”,“四万”;“五棵”,“十万”;“一百棵”,“两百万”……我立即让学生们结合课文插图,猜一猜这个中心花园会有花多少钱?学生们说的答案自己也很吃惊,甚至说到了一亿!我说可能吗?学生回答我可能,理由是中心花园不只这一个,还有许多,所以花掉的钱会更多。整个环轻松活泼,学生很同意理解了。另一个得意之处是对“纵横交错”的理解,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然后请学生动手上黑板画一画,紧接着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像这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学生们举了很多,有高速公路、铁路、高架桥、铁路、还有学生举了网络,我立即反应:“对,说的没错,尽管我们看不见,但它的信息传输也是‘纵横交错’的。”由于在生字的环节花了一些时间,最后的造句这一环节没有完成。整个教学环节很有层次性,这一点也得到了戴主任的肯定。由于是自己的班级,跟学生的交流非常的融洽,师生的良好关系得以体现。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的。首先是中年级的识字教学没有把握好。对字词的理解过浅,面面俱到反而没有突出重点难写的字。生字共7个,对“劣”字,可以从字意上去理解,“劣”是差的意思,“恶劣”就是非常差,组一个词语,“恶劣的环境”,学生就能够理解字词的意思了;在字型上,对“挖”、“填”、“侍”等字的讲解没有抓好,学生只注意了“填”字中间要三横,其他两字印象不深。其次是话题太多,常老师也这样提醒过我。看来要改掉这个毛病还需要时间。非改不可。讲到沙漠种树,我不知道怎么就问了一个打岔的问题:“为啥不种仙人掌?”学生回答很好:“可以进行光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乘凉”、“可以绿化环境”等等。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生思路不清晰。 还有就是对自由朗读一个环节,我让学生站起来读,学生的动作在小小的教室里相互打扰,使得学生不能静心思考。这个在故事性文章中可以使用,而在叙诉性的文章中,有一些不合调。教学方式特别,但要为学生服务,因课而异,这是把握自由阅读的标准罢。
老师要把课上好,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我在努力,争取每上一课都有所得。
做的好的要保持,做得不好的要改正!相信自己,能做到的!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5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
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吗?我个人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想到了这个问题,也不停地问自己。阅读这篇文章会发现阿联酋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花的代价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这是许多国家的人无法想像的事实)、“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炎,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也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还有为园林浇水的“黄马甲工人”。读到这些内容,会让我们想得很多。
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会被“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里的第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话感动,因为他们读到这些语言,想到现状,会发现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老师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抽取文章之筋,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这些话的意思,他们一定会慨叹阿联酋的伟大,会慨叹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因为良好的生存环境是需要花代价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能读到建设,读不到一点破坏,建设是要花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坏只需要一刹那。人们为啥不去破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觉遵守的规则,他们把花草树木当作人来看待,当人来培育。美是怎么来的?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探讨这个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其实也美育之过程。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具体,那就是要花大代价,要真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这种美的训练,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抓住!
我们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时才能有绿洲?我们能创造如此的绿洲吗?这是这一课的阅读起点,学生沿着这个起点走,带上绿洲之美前行,那未来就是“生活更加美丽!”。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第1课时)
这次,我有幸代表盐都参加盐城市教科院组织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所执教的是《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作为一名执教者,我觉得备课、磨课的经历是痛苦的,但收获颇丰。
此次研讨活动使我对一直认为生冷的第一课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一课时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它虽没有繁杂的教学环节,没有花俏的教学手段,却有着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它的朴实无华正是现在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现就《沙漠中的绿洲》一课,谈谈我的收获。
一、理解词语重办法
指导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给小孩词语的意思,还不如教会他们理解词语的办法。因此,教师可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教给他们不同的理解办法。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有“盐碱”“霎时”“星罗棋布”等生词,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式理解了“霎时”;引导学生先关注字形猜猜“盐碱”的意思,再联系文中的语句来补充理解,最后借助图片、资料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盐碱”的认识;在理解“星罗棋布”时,教给学生拆字解字理解词语表面意思的办法,再通过看图、说感受理解了词语的比喻意。
这样的设计避免了解词的枯燥无味,还使学生掌握了多种理解词语的办法,真正做到了扎实、有效。
二、质疑、解疑抓重点
中年级段的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生能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层次清晰,但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易概括。到底应该怎么样设计才能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呢?我与备课组的几位同仁经过反复思索,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1)、为啥要在沙漠中建造绿洲?(2)、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样建成的?两读课文后,再让学生解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问题的答案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水到渠成了,效果很好。
三、赏说结合促有效
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求我们“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要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欣赏迪拜街头风光”为契机,借用《三顾茅庐》一课中的句式“来到_______,只见__________”的句式,让小孩用上一段话来描述迪拜的街头风光,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赏景与说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四、评价语言意指导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作用,还可起指导的作用。如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一位学生简介了阿联酋的资料,我这样评价:“你查的资料非常翔实,而且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不简单!”其实,就是暗示其他小孩在交流资料时不必机械地读,而要学会概括。也如在学生用一段话简介迪拜风光时,我相机设计了这样一些评价语:1、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表达的效果;2、你很注意观察和表达的顺序;3、你围绕了一个中心词——“绿色”来说话,主题鲜明;4、你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很形象,很生动……这些看似简单的评价语不仅鼓励了学生,还将一些写作技巧渗透其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当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存有许多不足,虽已有“眼中有学生”的意识,但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还是不够,若能对学生生成性的发言予以关注,加以引导,课堂定会更精彩。另外,对于时间的分配还欠合理,以至于最后一环节的说话训练有些仓促,还不够扎实到位……
总结下来,我还是用那句话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6
青口镇中心小学 吕继香
教材简析
《沙漠中的绿洲》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文章。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积极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自己去发现问题,逐步解决问题,在阅读、表达中获得自主发展。因此本课的教学重在以文章的重点句段为载体来强化训练,让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真正地感受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懂得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教学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进程:
一、看图说话
1.仔细观察画面,用你积累的词语或优美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你看到了怎么样的景色。
2.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环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美丽的风光不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是阿联酋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说到沙漠,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啥样的画面?
3.展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说一说这里沙漠的特点。
阿联酋人民是怎么样把这块不毛之地变得这么美丽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运用语言和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此次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二、感悟壮举
1.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在阿联酋听到了啥?
(1)学生自由读书,画出最让你惊讶的句子。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提纲挈领,强调整体把握,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2)汇报交流,点拨重点部分。
句1: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低得上培养一个小孩。
老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在我们这里培养一个小孩至少需要五万元,照这样计算,建造一个公园需要多少钱呢?我们先数一数这里的树,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再一起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1)此时,你想说啥?相机理解“代价”的意思。
(2)这么多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你能通过读书来告诉我吗?
①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水、花草树木。
②挖去原来的砂石,换上新的泥土。
③还在地下埋上自来水管。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一根自来水管能花多少钱?引导学生找出“纵横交错”一词,到黑板上画出“纵横交错”。说出哪些线是“纵”,哪些线是“横”?
经过同学们这么一说,我终于相信了,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的确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真叫人惊叹!我觉得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应当改一下,想一想:怎么改?改后读一读。
(3)说说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指导朗读:正如阿拉伯朋友说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讨论:为啥说阿联酋人民爱花草就是爱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植树造林与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交流情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在迪拜游览,作者看到了啥?
句2: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我啥?
为啥他们这样爱护花草树木呢?
句3: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你们就是小草、小花、小树,忽的一阵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们眼睛都睁不开。小草、小花、小树满身,满脸都是尘土,此时,你最想干啥?
师:园林工人从路边的水箱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小花、小树脸上,身上的尘土都洗得干干净净了。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此时,你最想对园林工人说啥?
(1)谁能用朗读,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2)再次理解“代价”(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感悟园林工人“笑”的含义。
(3)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座城市绿洲吗?你怎么知道的?相机理解“星罗棋布”的意思,并体会阿联酋人民为改造环境付出的代价。
【设计意图】再次创设交流情景,培养学生想象、朗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啥?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和小树,你会对游客说啥?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感知语言,运用语言,达到“我口”说“我心”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作业设计:(二选一)
1.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2.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或图片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创造性地整理资料,进行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运用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语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简介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如下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到位,学生兴味盎然。怎样在导入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阿联酋现景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学生们一看到这幅图,一脸灿烂。有的说:“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有的说:“这里草绿花红,天空一片纯净,碧蓝碧蓝。”然后我也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里沙漠的特点。有的学生说:“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黄沙,太阳都被遮住了。”有的说:“到处是一片昏暗,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看到同学们满脸忧虑,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么样把这块不毛之地变得这么美丽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读是语文课的精髓,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语文课是一个对话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打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在互动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真正展示自我,释放本真。
三、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我的教学过程来看,注意遵循了以上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啥?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啥?”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的教学实践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7
三月二十四日参加了包河区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评比大赛。通过这几年的外出听课,知道咱们包河区现在是新人辈出,许多年轻的老师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可是在教学方面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鲜明的特色。知道自己应该是这次参赛选手中的老大姐了,也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并无任何特长,可是为了让自己的教学生活能够多一些色彩,也为了抓住这“青年”称号的尾巴,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这次比赛。
应该说在接到课题后也精心地备了课,并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试教。当时就有老师说前半节有点儿拖沓,造成后半节时间不够,目标不够明确,显得有点儿乱。针对试教存在的情况和几位老师给我提出的新的建议,我也把教学思路进行了调整,可还是担心时间可能会很紧张。我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的《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希望通过自己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生字,理解字词,知道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能够熟读课文,初步感知阿联酋人民为了改造环境所付出的艰辛。在教学办法上也没有啥新招,只是希望踏实而扎实的进行教学,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可是在卫岗小学上完了这节课后,感觉实际效果和自己预料的相差很多。
应该说卫岗小学的四一班的小孩还是很配合我的。让他们自己预习课文时,都在认真的读书,完成预习任务。让他们回答问题时,不管是自己积极举手的,还是我随意点名的,都能够立刻站起来并大声地回答,课堂上,没有小孩违反课堂纪律。可是,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十分对不起他们,因为占用了他们一节课的时间,还是不能指导小孩们熟练的诵读课文,甚至还有部分小孩生字词读得都不是太熟,感觉小孩们在一节课之内没有学到啥,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反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己的设计不够合理,每一步的目标不够明确,造成花了时间但效果不明显。例如教学生字词的时候,分三组把生字组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沙漠中的绿洲》,课文简介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见,这是培养学生语感,强化学生写作技巧的佳篇。
阿联酋属西亚国家,它的地形特点及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学生体会“沙漠怎样变成绿洲”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根据四年级教材的实际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目标3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新课前,我激活学生已有的积累,交流对沙漠的认识。继而指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对多音字“漂”进行指导,了解它的两个读音,运用多重办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不毛之地、纵横交错”;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侍弄、恶劣、源源不断”等词语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名读、小组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本文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色。我还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堂作业,找到“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为下节课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以课文中心句为品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拓展延伸,读写结合”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复习导入,寻找切入点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组阿联酋各城市的图片,配以生动的解说词,请学生边看边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谈谈沙漠的绿洲留给自己的印象。这时我适时进行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么样把沙漠变成绿洲,使沙漠中的人们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呢?”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最能概括阿联酋人民做法的的句子。学生不难发现第七节中那两句话“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相机出示这段话,启发学生读中质疑,教师梳理为两个主要的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很精心?他们为啥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围绕着以上两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向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鼓励学生为每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如“城市风光”“培养小孩”“爱护小孩”等等,并找到相应的段落,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用心地读一读,抓住重点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边读边想象,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组内议一议,谈谈自己独特的体会。为交流汇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回顾“培养小孩”的历程,体验那人们坚定的信心。
这幅画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个重点部分,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和理解层次,我着重对这部分进行了点拨。首先,引导学生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相机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通过指名读、齐读,引发学生的疑问:为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呢?鼓励学生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的句子汇报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的汇报中,我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如:“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办法来体会,可以结合书中插图,可以抓住“白花花的”“硬硬的”等词语,可以抓住“!”可以通过朗读再现等等,来感受那“不毛之地”的一片荒凉的景象。再如:抓住“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也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中的“买来……买来……买来……挖去……填上……埋下……”采用边读边想象的办法,体会那巨大的困难,巨大的代价,大到培养一课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这时,再来回读这一段,学生能够更深地体会到阿联酋的人民不怕困难,改造环境,建设绿洲那坚定的决心。
(二)再现“爱护小孩”的画面,感悟“精心侍弄”的场景
相信在重点点拨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更多的阅读办法,所以这一画面,我鼓励学生以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自学交流其中,我重点安排了了一个想象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公园里的小树,小草,小花, “呼呼呼-------”一阵狂风吹过,黄沙漫天飞舞,沙子迷住了眼睛,弄脏了脸和头发,这时觉得怎样?想干啥?好,我就是园林工人,让我拉出大皮管,打开水龙头,“沙沙沙------”一阵雨雾洒下来,把你们淋得干干净净,感觉怎样?这么一洒,树叶更绿了,小草更翠了,鲜花更艳了。你们就更漂亮了。你们想对我说些啥?让学生交流后,通过朗读再现这一画面,学生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走入“城市风光图”,感受迪拜的美丽、洁净
“有了艰苦的开发,园林工人的精心侍弄”自然有了好的环境。这时,我将以“只有园林工人才这么爱护花草树木吗?你从哪里看出?”引领学生走入如今的迪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在感悟“城市风光”时难度不大,这里仍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结合课前所看的图片,抓住“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没有一片绿叶”等词句来体会,也可以朗读来再现画面,在前后的对比中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迪拜这座城市的美丽、洁净及人们环保意识。
三、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在总结课文时,学生再一次看到阿联酋那美丽的绿洲,感受到这儿的人民对花草树木像小孩般的精心呵护,一定深有感触。此处,我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此时此刻,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最想说些啥呢?请你写一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此外,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如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写有关环保的公益用语等等。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板书设计: 19 沙漠中的绿洲
花大代价
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精心侍弄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9
学科
四下语文
主备人
郭育梅
复备人
田素梅
审核人
苏立新
学习时间
课型
展示提升
课时
1课时
习惯养成
展示大胆,倾听认真
学习目标
1、我会写“价、劣、挖、填、漂、侍”6个生字,会认“碱、霎”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意思。(重点)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我会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
一、 谈话导入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读课文,边读边查,我会给加点字注音。(展一:易读错的字。)
(展二:易写错的字。)
代价 恶劣 挖坑 填土 漂亮 侍弄
二读课文,我会理解词语(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字义相加法等)。(展三)
侍弄:
星罗棋布: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三读课文,我能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展四)
( ) ( )
漂 埋
( ) ( )
四读课文,我能读正确、流利。(展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独特的方式进行)
五读课文,我能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展五)
三、展示交流我参与!
温馨提示:要将自己觉得解决的最棒的、最出色的地方展示给大家;或者将自己还疑惑不解的问题展示出来和大家共同探
四、达标测试我最棒!
一、根据句子意思写出成语、
1、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
2、形容交叉错杂的样子。( )
3、指贫瘠、荒凉的地方。( )
二、两组互相抽查朗读情况。
学(教)后一得:
学习 评价
内 容
自我
小组
组间
综合评价
认真完成自学任务;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展示,且做到仪态大方,声音洪亮,阐述有条理;能认真倾听、思考,提出有创新的问题或建议。
最炫班级 最牛小组 最佳的我
学科
四下语文
主备人
郭育梅
复备人
田素梅
审核人
苏立新
学习时间
课型
展示提升
课时
2课时
习惯养成
展示大胆,倾听认真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我能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难点)
学习重点
目标2
一、谈话导入
二、自主学习我能行!
1、我的预习收获:
2、我不明白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我快乐!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精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一、感受沙漠的恶劣,迪拜的美。
1、感受沙漠的恶劣
阿联酋原先是啥样子呢? 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感受迪拜的美
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在这片沙漠中建造了星罗棋布的绿洲!让我们到其中的一城市迪拜看一看!文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迪拜的美?
二、精读课文,了解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1、阿联酋人民是怎么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怎样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读课文四至六段,思考:阿联酋人民为啥那样爱护花草树木?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展示交流我参与!
展示办法提示:
1、我愿意把我的探究展示交流。
2、在展示时,我会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关键的段落把内容说清楚。
3、别的同学展示交流时,我会专注地倾听,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补充、质疑和点评。
五、达标测试我最棒!
1、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 )。
2、完成课后第5题。
学(教)后一得:
学习 评价
内 容
自我
小组
组间
综合评价
认真完成自学任务;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展示,且做到仪态大方,声音洪亮,阐述有条理;能认真倾听、思考,提出有创新的问题或建议。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文字,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读好课题。沙漠中竟然建起了绿洲,真让人不可思议,更令人赞叹,能读出这种味道来吗?
二、沙漠与绿洲的对比
1、出示图片,这就是阿联酋所处的沙漠,出示词卡:白茫茫的一片
2、了解阿联酋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阿联酋地处海边,地面全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咸而板结,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真是块——不毛之地。
啥叫不毛之地?(寸草不生,贫瘠、荒芜)
3、课文中的描写出示,体会朗读:
(1)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2)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是啊,阿联酋所处的沙漠是盐碱地,跟我们这边的酸性土壤截然不同,一般植物是无法生长的,所以称为不毛之地。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环境的恶劣吗?
4、过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阿联酋人们不仅生存了下来,还建立了一座座绿洲,指名读句子,阿联酋绿洲给你留下啥印象?
出示: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体会朗读: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星罗棋布
三、紧扣中心,自主感悟
(一)抓住中心,整体感受
1、过渡:这么多、这么美的绿洲全靠有绿树和鲜花,那么,阿联酋人民是怎么样对待花草树木的?请大家自由读2-7小节,找出这句话并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
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理解“精心侍弄”,读好这句话。
过渡:快速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花草的?请你划出相关句子,还可以写上你的感受。
(二)体悟中心——耳闻
1、交流一,读读,谈谈感受。
(1)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从三个“买来”体会,投入很大的财力。我们这边种树只需要买花草树苗,江阴投资10亿元打造国家园林城市,而在阿联酋,除了买花草树苗,淡水需要买,连泥土都需要买,要进口这么多材料,费用更加昂贵。
除了要花费昂贵的财力,还要付出很大精力,还要做啥呢?
(2)出示:接着他们也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他们怎么做的吗?
为啥作者不这样简洁地写,而要加上具体修饰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细细体会,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从动词“挖去、填上、埋下”和“纵横交错、源源不断”体会所付出的人力、物力。
·从修饰词体会用词的恰当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纵横交错”的水管是啥样子的?你们比划比划看(板画)
这些具体的描写不就更能看出他们侍弄花草的精心,指名读这句话。
(3)设计并建造这样的工程是多么浩大,要付出多少精力、财力、物力啊。难怪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
出示: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
·算算花费,感受代价的无法估量。
我们这里培育一棵树不是很困难,但是呢他们那边培育一棵树相当于培育一个小孩。老师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在农村培养一个小孩成才至少需要五万元,请大家算一算,他们培育一棵树就要五万元,那一百棵树呢,就需要五百万,一个中心公园少说约有一千棵树,造一个公园就至少需要五千万。一个国家该有多少个这样的公园啊!花费的代价简直是无法估量的!
阿联酋人民真了不起,带着敬佩一起读好第三小节。
2、再读中心: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三)体悟中心——目睹
1、交流二, 读读,谈谈感受。
(1)出示:“不,不!”园林工人竖起一个手指头连连摇着,也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2)老师质疑园林工人为何还要浇水来理解、朗读这段话。
2、创设情境:现在大家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狂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中心公园的小草、小花、小树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
此时你最想干啥?(洗澡!)行。
水来啦,“哗——哗——”,睁开眼睛吧,
这时小草、小花、小树们也有啥感受啊
现场采访:这棵小草,你生活在这里,感觉——
这朵小花,你怎么开得这么艳——
小树,你愿意到别处去生活吗?——
你们在园林工人的侍弄下一定能茁壮成长,那你们最想对园林工人说些啥吗?
3、在阿联酋,不仅园林工人,大家都爱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出示: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让我们一起夸夸他们。
4、再读中心: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花草。
四、总结升华
1、作者到迪拜访问,不仅耳闻了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建设绿洲,还亲眼看到了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他们为啥要这样做?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呢?
2、此时,我们也忍不住要赞美他们:
·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与其说——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还不如说——说话训练出示:正是因为阿联酋人民 ,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总结全课。
五、作业
观察语文书第107页题头图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用上积累的词句。
板书: 19、 沙 漠 中 的 绿 洲
白茫茫 像爱护小孩一样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精心侍弄 鲜花遍地
让语文味更浓些——《沙漠中的绿洲》教后反思
语文课必须要上出语文味,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理解字词句,进行说话训练、概括能力的训练,开展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
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我抓住了文章的亮点来设计教学:沙漠和绿洲这两个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同时出现在课题里,这本身就是一个亮点。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恰当的使用了一些修辞办法,例如衬托、比喻等。让学生在通过诵读体验情感,通过感悟,懂得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
对比读 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衬。”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为形象突出绿洲的多而美,作者不惜笔墨写下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关键词有白茫茫,恶劣,不毛之地,咸而板结,硬硬的壳等等。我采用重现画面的办法让学生朗读体味。不过,这不是教学的重点,只是一个陪衬,主角是绿洲。学生初次感受到这里的美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声。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的首府,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谁也能想到,以前这里可是一片大沙漠,是勤劳的阿联酋人民用双手和汗水建造出星罗棋布的绿洲。
抓主线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文中有一处比喻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自己的小孩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可谓全文最精妙的一笔。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那可以带动全身的“一发”。阅读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信息。那就是“爱树如子”。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来照顾花草树木?为啥爱惜呢?这就和课后的习题不谋而合了。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可以把整个课文贯通起来。从一开始的确保树木的生存,克服了种植的种种困难,到后来的更高层次精神方面美化,为花草洗脸。真的使我们感觉到这里的花草具有了生命。正如阿拉伯朋友所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阿联酋人民的付出换来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品语言 在阿拉伯朋友简介中了解建设绿洲的过程是的艰巨,这段文字是本课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的最好例子,也是感受作者具体描写和用词准确的最佳例子。先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挖去沙石”“填上泥土”“埋下水管”,然后让学生品味,作者为啥不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而要加上具体修饰的词语,最后学生体悟到就是有了“咸而板结”、“ 适宜种植”“纵横交错”“源源不断”这些具体修饰的词才能让感受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从中学到了概括的办法,也播下了要把句子写具体的种子。
创情境 “ 阿联酋人民精心管理花草树木”这个章节通俗易懂,我便通过创设情境来感受阿联酋人民像对待小孩一样给花儿洗脸、洗澡。小孩们闭上眼睛,切身地感受到了被阿联酋人关爱的花和草是多么幸福,难怪小花、小草、小树们流露出这样的真情:“我要更加努力散发魅力,不辜负园林工人对我们的栽培”,“感谢园林工人给我们这样舒适的生活,我们会更加茁壮成长”……
审视这一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朗读、说话指导不到位。我对课文教材进行了大胆的裁剪,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但给予学生练习朗读、说话思考的时间不多,指导也似“蜻蜓点水”,训练不够扎实,像赶场子似的,匆匆过场。
“语文味”是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们不必争论它们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要追求怎样使他们和谐发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心平、气顺、腿脚稳,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语文味”更浓些,进而回归本真的语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8
《沙漠中的绿洲》听课随感: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和保护的课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简介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听了王老师的课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朗读充分、形式多样。
作为第一课时,本课以多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阿联尊人民为创建美好生活环境而付出的艰辛劳动,进而对阿联酋人民产生的敬佩之情,形成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这一点教者做得很好。学生们在教者的引导下朗读充分,形式多样,让小孩们带着问题读,自由读,赛读、听课文录音等多种形式中朗读课文,小孩们的朗读有了明显的进步。
朗读中有教者的指导,只是觉得指导得略显生硬,缺乏学法的指导。如在指导小孩们读描写沙漠的句子时,教者问学生:“你们认为哪些词语要重读呢?”这样的问题来指导四年学生显得不到位,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恶劣?试着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或者说:“同学们读了这一句,你觉得沙漠里的环境怎么样,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试着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我们理解课文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并通过突出相关的词读出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着读懂课文。
二、师生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时充分注意了图片的使用。
教者准备了一些的图片、文字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出示,让小孩们较好地了解了阿联酋这个国家。特别是自己简介完后,让学生读自己收集的资料,做得很好,既检查了小孩们课前的预习情况,也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相关资料,我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去找,不是只能从老师那里等、靠、要的。
(一)运用图片资料时,插入巧妙合理的过渡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老师的第一幅图出示得很好,一下子就让小孩们通过图片了解到沙漠的环境恶劣,只是出示课题时,衔接得不够自然,可以这样导入:“沙漠中的环境如此恶劣,可是我们人类却在沙漠中营造了一个个绿洲(板书课题沙漠中的绿洲)”理解绿洲,这样就比较自然一些。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来读,也可以如此引入:“刚才我们看到了图片上沙漠的恶劣环境,那么在课文中是怎么样描写的呢,找出来好好读读。”这样由图导文,小孩们从图、文中充分体会到了沙漠中环境的恶劣,那么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面临的困难就非常大就很容易在出现在小孩们的头脑中了,那么对他们产生敬佩之情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如此的图、文、过渡紧密结合,我想效果会更好。
(二)、出示的资料图片,要讲究有效性
如王老师在引导小孩们了解阿联酋时,出示的是一个文字资料,然后让小孩们读得也是一个文字资料。这样就显得比较啰嗦,让人觉得小孩们收集的东西可有可无,因为老师都已经给了。
我以为上课前要了解或考虑到小孩会收集到的资料内容,教者要有意地避开它,让两者的内容互相补充,这样听的学生会更有兴趣,读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成就感。如这一课,教者可以出示阿拉伯半岛的地图,让小孩们从地图上去了解阿联酋的地理位置,接着让小孩读自己收集的相关文字资料,作为对图的补充,这样两方结合会更有效。
三、操之过急,往往容易流于形式。
可能是想上第一课时,可是也想表现出别的内容,于是给我的感觉就是面面俱到,却都不够到位。
其实本课在教者的朗读指导完了以后,完全可以引导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因为本课是通过耳闻目睹来写清课文内容的,在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时,可适当插入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了解文章结构的办法。再适当进行本课的一些生字教学,或者跟小孩们共学第一自然段,把第一自然段读透彻,让小孩们深刻理解到沙漠环境的恶劣,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体会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环境的壮举,打下感情基础,就可以了。
根本没有必要让小孩们说“你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啥?”这样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提出来为时过早,小孩们的回答肯定也是流于形式,再看图写话,就显得更为心急了点,这些放到第二课时中穿插进行,或在结束时,再来完成,效果会更好。
纯属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请包涵。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12
1
作者:王杨群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2
送给学生一把求知的钥匙——《沙漠中的绿洲》教后记
作者:王杨群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的提问还显意犹未尽。走出教室,身前身后还跟着几个不得答案不罢休的小孩们,这是为啥?
回顾这一堂课。上课一开始,我照教案进行复习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啥?举手如林。“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当几个同学已说了许多内容后,许多举起的手还是不肯放下。一看情势,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基本了解,而且已记在心里了。怎么办?照教案亦步亦趋再进行逐段精读指导吗?显然已没有必要。我迅速在心里作出了决定,立即随讨论板书:“不毛之地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师问)“同学们,看了老师的板书,你有啥问题要问?”
问题来了:“既然是不毛之地,为啥会有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呢?”“为啥要在不毛之地栽种绿树鲜花呢?”我马上喝彩,“这两个问题提得好,很有价值!”随即激将:“谁能解答他们的问题,谁就更会动脑。现在把课文翻开,快速默读课文,看看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在哪些自然段?”
课堂上聚精会神地默读。
随着一只手的举起,安静被打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在课文第三段。”(师)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争先恐后:“因为阿联酋人民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在地里埋下了纵横交错的水管,浇灌花草,所以不毛之地能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一个个回答是多么好!(师)这一切都得从国外买来,得花多少费用?(生)“培育一棵小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上大学的费用。”(师)“培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是多少?我们一起来算算帐好吗?
一个学生一年学杂费平均算约1000元;生活费4000元;学习用品500元;衣着500元;(学生插嘴,衣着不止500元)其它费用500元,共计6500元。再加上小学6年,初、高中6年,大学4年,婴儿园3年,共计19年。用6500乘以19年=12,3500(元)。也就是说,阿联酋人民培植一棵小树大约要花费十几万元人民币,那么沙漠中 “星罗棋布的绿洲”要花多少钱?(生)“啊……”一片惊讶的叫声!借此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接着反激:“是啊,培植一棵小树要花十几万元,值得吗?请你用课文中的或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
“值得。”“因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会更加美丽。”“因为有了这些绿树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为绿树鲜花会给沙漠中的人们带来许多小动物,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欢乐”……
师引导看图,面对荒漠中的座座美丽城市,你想对阿联酋的人民说些啥呢?……
至此,阿联酋人民与恶劣的大自然作斗争的可贵精神已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下课了,他们还在问:阿联酋为啥这么有钱?他们的钱用完了怎么办?……这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它引起了我的反思。
这节课能够激起学生如此高的学习热情,一是改变了逐段理解朗读的教学办法,使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老师关注了教学生不懂的,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老师灵活地把握了学生的求知动态,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激活了学生质疑、解疑、好寻根问底的心理特征,这等于送给学生一把求知的钥匙。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 篇1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3、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阿联酋人民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克服种种困难,植树种花,精心护养,进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沙漠再次感受它的恶劣。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在这片沙漠中建造了星罗棋布的绿洲!让我们到其中的一城市迪拜看一看!文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迪拜的美?“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出示课件)
(二)自学感悟,完成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重点词或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啥?
2、再读课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啥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3、假如、有一天你见到了阿联酋人民,你想对他们说啥?
(三)讨论交流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内展示交流。
(四)点拨引导
正如同学们所说,摆在阿联酋人民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但他们没有屈服,没有动摇,他们用自己的金钱,自己的智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心血和汗水,改变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他们创造了奇迹!他们多么了不起啊!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好好读读这一段文字。
生读:“他们从……树木花草的根部。”
同学们,我们一般给花草树木浇水是为了让它们有足够的水分生长,不要枯死,而阿联酋人民给花草浇水是为了让他们更干净、更漂亮,真是“精心侍弄”啊!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有良好的生存环境,生活得更加美好。
请同学们把书中的这两句话再大声地读读。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生活在沙漠的人们,竭尽全力地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却正盲目无知地把绿洲毁坏成沙漠. 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我们能做些啥?让我们牢牢地记住阿联酋人民的这句话“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四、教学结束:
作业:收集有关环保的一些标语。
推荐站内搜索:广西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2018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河北省特岗教师报名入口、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报名入口、江西高考录取查询、经典伤感日志、安徽自考查询、圆明园遗址观后感、北京成人高考分数线、内蒙古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