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精选13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吗
相机简要简介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也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啥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啥(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办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也快也准确.指得快也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啥用(挑粮上山.)为啥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啥(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啥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啥是"山高路陡"啥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呢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也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啥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也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也让你体会到了啥(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啥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啥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办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办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啥.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军井肩
战士担
板书设计: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吗?
相机简要简介朱德及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也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啥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啥?(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办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也快也准确。指得快也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啥用?(挑粮上山。)为啥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啥?(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啥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啥是“山高路陡”?啥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呢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啥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也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也让你体会到了啥?(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课文里的一个“找”字,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四、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啥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8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啥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办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办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1)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啥。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军井肩
战士担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啥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啥也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啥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啥?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啥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啥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啥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啥意思?
(3)战士为啥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啥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啥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啥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啥也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也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啥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啥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啥?(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啥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也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啥?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办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4
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
这样的任务便落到了一些身强力壮的干部战士身上。朱俊才因年纪小,个头小,本不能参加挑粮任务,但因此时已是朱德的通讯兵,加上朱德也是挑粮人员中的一个,便被破格选用了。
从井岗山去茅坪的路是标准的羊肠小道,很不好走,加之敌人还经常在途中伏击设卡,因此挑粮十分危险。那时,朱德经常在晚上和毛泽东研究敌情与一些作战方案,休息时间很少。为朱老总的身体着想,朱俊才多次劝他别去挑粮了,朱德总也不同意。
一天晚上,朱俊才和一位山东籍战士(只记得姓李,比朱俊才大2岁)、一位湖南大庸籍战士(不记得姓名了)商量怎么样才能让朱老总不去挑粮。那个姓李的山东战士说: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不就行了?没扁担朱老总怎么挑?!朱俊才一听,这主意不错,便偷偷拿出朱德下山挑粮用的毛竹扁担,趁夜送到了山下约15里外的一个叫毛四明的农民家里藏了起来,并告诉他,这扁担放在家里谁也不要说。
回到井岗山上时已快晚上12点了,朱俊才心里特别高兴:这下朱老总可得好好歇歇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后,朱德见找不到扁担,急得逮人就训。朱俊才也得意也害怕,得意的是,朱老总不能挑粮了;害怕的是万一露馅,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一天,朱俊才正在洗衣服,朱德走过来,对他说:走,跟我去山下走走。两人来到山下,朱德直奔几个老乡家,最终还是找到了被藏了几天的扁担。后来,朱德下山挑粮前,借毛泽东的毛笔,在扁担的里面写了几个字"朱德扁担,不能乱拿",这才高高兴兴下山去。
事后,朱俊才左想右想感到办了错事,心里不踏实,便积极承认了藏扁担的事。朱德听完后笑了:你姓朱,我也姓朱,咱们是一家嘛!我跟大家一样要吃饭穿衣,为啥你们能干我不能干啊!◆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5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其意义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了语言符号,而是在其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悬浮于文本的表层,不能用简单的“是啥”、“怎样”来机械地处理文本。我们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腾或脉脉隐含的感情脉搏,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义,使学生能在激荡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绪中对人生有所顿悟。
《朱德的扁担》一课,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其挑粮之艰难。可是,我们这些小孩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就算我讲解了很艰难,学生在学习下一自然段时,就无法感受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吗?”学生根本没这个概念!因此,我举出身边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来回那么远,学生马上说:“哇!那么远啊!我们坐车还要好长时间呢!”我也问:“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 ”生:没有,这么远,我们走得话,到那儿的话可能要天黑了。 我接着说:“那战士们要挑着粮食来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啥感受呢?”学生马上回答:“累呗!”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小孩真的没吃过苦,干脆让这些小皇帝们来试试!于是,我提议来个亲身体验,我要请一个学生来表演。学生们十分踊跃的就举了手,我挑了个身材挺健壮的吴长松,给他身上背上两个书包,谁知他对大家说一点也不重,那这样,我也给他加了个书包。于是他开始围着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开心的看着,他也很高兴的快走,前几圈都挺顺利的,刚到9圈,他速度就明显的放慢了,我说:“运粮可不能耽搁,山上的战士们还等着呢?”于是吴长松也开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叫他起来,他继续背着书包走,终于走完了20圈。这时,我问大家:“你们看我们的同学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大家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他的呼吸都不稳了”“他头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学摸摸吴长松的背,那个同学说:“背上都湿了,还很热”,我请表演的吴长松说感受,他说:“我觉得真累,手都酸了,脚都疼了!”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吴长松背得很轻松吗?战士们肩上的粮食更多,走的路更远,遇到的困难更多,你能想到他们会遇到啥困难吗?”马上,有学生就说:“他们走的山路会很高,路会很窄,要是下雨的话,就更滑,更危险了。”吴长松很积极的举手,他说:“他们走那么远,草鞋会磨破,脚会打起泡的!”还有学生说:“路上有许多送动的石头,会绊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交的” 我连忙说:“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都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样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让这代的小皇帝们体验到战士们那辛苦的路程。这段虽不是重点段,但从这里所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难得的。所以,一篇课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果。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向我们简介了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革命故事,让学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小孩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也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孩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啥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孩子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进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为了再现人物鲜活丰满的形象,也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有效的引导,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很多情况下,由于小孩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此时,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了《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
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可在课堂中,正在为这些词语怎么样引入学生的视野中而犯愁,却发现课堂预设之外的惊喜不断涌现。
课堂中,我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小孩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也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孩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啥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的送给他一副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孩子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进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很多情况下,由于小孩们的词汇量有限,一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悟,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 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啥?它可以用来做啥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3、 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 针对课题,你有啥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 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啥事情?
7、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 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 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 简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简介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 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啥用呢?
(挑粮上山。)
2、为啥需要挑粮上山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 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啥?
(2) “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啥?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啥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么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 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 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 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 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 解决 浩浩荡荡 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
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7
师:小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
生:想。
师:那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生1:是扁担
(出示投影,老师板书:扁担)
师:你见过扁担吗?
生1:见过,我爷爷用扁担挑草。
生2:见过,我奶奶用扁担挑水浇菜。
……
师:看来,我们现在还有时候离不开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德的扁担。
(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师:我们一齐来读课题。
生:(齐读)朱德的扁担
师: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吗?
生1:朱德的扁担与别的扁担不同吗?
生2:朱德是个啥人?
……
师: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他们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也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师:那么课文写朱德的扁担啥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师:大家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有不会读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真的吗?刚才老师可是看到有几个同学不敢大声回答。可能他有困难,那么没有困难的小孩子,也一起跟着他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得可以吗?
生:好。
师:在听课文朗读录音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学生听录音)
生:我认识了“德”。
生:我认识了“朱”
……
师: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给同桌听,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课文,有谁愿意的?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声音很低)……
师:你读得很流利,要是能把声音提高一点就更好了。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投入。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读得也很好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读的都很棒。
师:你们有哪些不懂得词语吗?
生:陡
师:你们知道“陡”是啥意思吗?
生:山很高。
师:是不是山很高呢?
生:是山不好爬
师:你看看课文是山不好爬么?
生:就是山高而且不好爬,好像直上直下。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生:粉碎、储备、围攻分别是啥意思?
生1:围攻就是包围起来打。
师:对,你真聪明。就是包围起来消灭掉的意思。
生2:储备就是储存起来的意思。
生3:粉碎就是使敌人的愿望破灭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
师: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生说出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井冈坪战士脱肩)
师: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啥好办法?
(生说出好的办法)
(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师:“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啥?
生: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交流识字办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德攻粉碎陡越)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以中间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也快也准确。指得快也对的为优胜。
师:下面请小孩子们再次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师:你们都会读课文了,而且读得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把本课的生字写好呢?
(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并战士肩劝)
师: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啥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办法)
生: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师:请小孩子们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啥。
生: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生: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生: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生: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师:下面请小孩子们学着写两个,老师看,看谁写得最好。同时要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价)
师:作业是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了课文,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8
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本学期为了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新增加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这个自然段我将它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来解决。)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也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啥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讲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点拨明确了此时红军所处的严峻形势,即“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是敌人。”坚守阵地相当的困难。第二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导入时主要是复习一下上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教师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啥?
(只要说出当时坚守阵地困难重重即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当时真的是形势严峻,红军战士们在这个情况下要坚守阵地真的是非常困难。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第二自然段解读
(有因才有果,正是因为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会有这个故事的来源,所以首先要学生明确粮食的重要性。)
1、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学生自由读后师简介: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学生明白粮食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2、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问:“抽出”啥意思?(即挑选的意思)
如果你是红军的领导你会抽出哪些人去?(身强力壮、力气大)为啥?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讲解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大概是来回太仓的距离)
问:“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意思一样吗?突出一个“陡”字。
用简笔画表示出“陡”的意思。
问: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么样?你们空身爬山都觉得累,那再挑上一担粮食,走那么远的路也会怎样呢?(很辛苦)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当时形势,提一下不仅是距离遥远,地势条件差,而且还面临着敌人攻击的危险。)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这个路途的艰难。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这么艰难的事情,为啥大家都争着去做呢?
从这里学生就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不怕苦难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就是红军的精神。指导朗读,把战士们争着去挑粮的那种感觉读出来,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二)、第三自然段解读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问:大家看谁走在最前面?(朱德)
看着这幅图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用来描述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让小孩子看看朱德的装扮与其他战士们有没有不一样?并体会“满满”这个词语说明了啥?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简介一下当时朱德同志的年龄,以及当时的职务是红军的军长,初步感知朱德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2、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也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道),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啥?要求学生说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是把自己也当作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
小孩子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觉得心疼吗?战士们也是和大家一样。
设计说话练习: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怎么劝朱德?听听朱德会怎么回答?
(劝说的时候可以适当点拨,点拨小孩子结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地势条件说说路途的艰辛以及险恶。并结合上一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来说。)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可是朱德同志却不听大家的劝说,他依然要去挑粮)
3、出示扁担图
看,这就是朱德挑粮食用扁担。仔细看看,你发现了啥?(朱德记)
(1)理解“记”是记号的意思。
(2)朱德同志为啥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轻声读后面的课文。联系上文劝说内容继续。
(3)战士们劝说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板书:战士藏扁担)为啥要这么做?(板书:尊敬热爱)朱德也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朱德做扁担)为啥这么做?(板书:同甘共苦)
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积极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4、引读:大家见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通过填空,加深刚才体会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三、拓展延伸
选一题:1、讲一个朱德的故事。
2、讲一个革命领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说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做扁担同甘共苦
本教学板书是为了落实教学难点所服务的。本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通过“扁担”来达到情感的升华,突破这个难点就能够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精神品质,以及战士们对朱德的尊敬热爱之情。
说特色
1、设身处地,积极思考。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强化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进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9
重点难点: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突破举措: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啥?它可以用来做啥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啥事
3、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啥用呢?为啥需要挑粮上山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4、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战士们为啥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朱德和战士们是怎么样挑粮的呢?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教师小结: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6、学习写字。出示会写字,读一读。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样记住这些字的。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挑 五六十里 (路远)
穿草鞋 挑粮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难走) 满满
做
藏 (连夜 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识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读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
3、激疑:战士们为啥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4、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啥要藏朱德的扁担?
5、全班交流。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3、联系第二白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4、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9. 朱德的扁担
敬佩
战士们 朱德
(扁担的图画)
藏 连夜做
崇敬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0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六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吗?
相机简要简介朱德及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也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啥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啥?(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办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也快也准确。指得快也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啥用?(挑粮上山。)为啥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啥?(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啥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啥是“山高路陡”?啥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呢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啥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也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也让你体会到了啥?(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课文里的一个“找”字,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四、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啥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8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啥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办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办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1)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啥。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军井肩
战士担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转载自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12
作者:沈澜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9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四
作者:沈澜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啥疑问吗
相机简要简介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也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啥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啥(dān 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办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也快也准确.指得快也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啥用(挑粮上山.)为啥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啥(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啥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啥是山高路陡 啥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呢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也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啥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也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也让你体会到了啥(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啥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啥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办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办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啥.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 ) 军( ) 井( ) 肩( )
战( ) 士( ) 担( )
板书设计: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转载自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朱德的扁担》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融入个人情感的基础上巩固用词习惯。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的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藏收学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学生请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难点、关键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经过。
2、联系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理解朱德同志为啥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学的悠悠球被老师藏收,现在请他讲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学因感冒缺席,请学生围绕他的空位讲讲那次上课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们还将认识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问题:朱德同志为啥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二、学生猜答,了解朱德历史背景。
三、围绕“藏”和“做”学习课文。
1、大家用铅笔做〈画〉根扁担在书上,快说;朱德用这根扁担干啥?
2、扁担弯了没有?〈出示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的投影。〉
3、组织学生讨论:从“弯”、“满满”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啥?
4、组织学生思考: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啥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引思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教师指导理解“翻山越玲”。
5、引导学生擦去书上画的扁担,换写一句“我”把扁担藏到哪个地方的话。
6、引导学生体会“山高路陡”,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7、朗读提示: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读表达出来。
8、一个“藏”字,让你谈体会到了啥呢?这些也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
9、小结:真是“藏中见真情”啊!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藏〉
10、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连夜也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11、解释“连夜”、“赶做”的意思。
12、升华主题:〈1〉朱德同志为啥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2〉朱德做扁担也让你感到他怎么样?
四、巩固字词。
1、教师一句一句地带读一遍,学生再试着背读一遍。
2、抽读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日记一则:写学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学缺席,课文朱德的扁担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课前老师会提问日记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别要怎么样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藏——战士们对首长的关爱
做——朱德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推荐站内搜索:初二英语周记四级官网准考证打印、成人高考试题、伤感的日志、2018教师面试成绩查询、如何写周记、最伤感的日志、我与祖国共奋进演讲稿、《老人与海》读后感、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