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我听见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考一考大家,黑板上的这个句子,缺少了什么?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标点!师:这里加何标点最为恰当?为什么? (生疑惑,但众说纷纭)生1:句号。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师:似乎很有道理,还有不同意见吗?生2:叹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感叹句。(底下学生谁也不服,引起争辩)师:不要着急,我们到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生发现文中答案是叹号)(部分学生仍然不肯接受)师: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考虑,探究一下用叹号的原因。 (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希望从中找到答案,片刻开始举手发言)生3:老师,我发现这是小亨利在爬悬崖过程中,进退两难之际的心理活动。师:看出了句子出现时人物的处境,哪个同学能深入谈谈当时亨利的心理状态?生4:“我”当时已在啜泣,又恐惧又疲乏。生5:还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师:可能当时有人在,情况还会不大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谈谈。生6:那时开始暮色四合,周围变得苍茫、昏暗,又非常寂静。师:说得多好呀,在这个时候“我听到杰利和父亲的声音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生7:得救了!肯定十分欣喜,激动。师(满怀激情):这种景象就像茫茫大海里的一个落水者,他在绝望之中看见了远处渐渐驶近的一条般,肯定会冲口而出:船!此时该不该用叹号?生(恍然大悟):该!师:通过对一个小小的感叹号的分析,我们捕捉到了那么多的信息,今天老师就是要教给大家这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读书方法。接下来,我们还是从感叹号入手,看看这些感叹号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深意?生8:我找到一处感叹号“嗨,我们现在就去吧!”这里用叹号是因为,同伴们在号召杰利一起去爬悬崖,是一个祈使句。师:说得挺有道理,还能想得更深吗?生9:对小伙伴们来说,爬悬崖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师:你的意见是这处标点不仅仅是一种呼唤,也反映了说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吗?(生点头)其它同学能不能设想一下听话者当时的心态?生10:我想听到这句话的人肯定惊心动魄。师:为什么?生10:课文第四节写着,“我”小时候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母亲也时时告诫“我”不要去冒险。听到小伙伴们的挑衅当然心惊肉跳。师(带头鼓掌):非常精彩,看来同学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这样吧,我们小组合作起来,去找另外用感叹号的地方,按刚才的方法去刨根究底,到时交流。(生自觉分组,热烈讨论)师:我看大部分小组都已准备妥当,现在能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了吗?生11:老师,我代我们小组的同学说说那句“来呀!”的理解。这是好朋友杰利对我的鼓励,也是一种激将法。让“我”不要做胆小鬼。师:言下之意?生11:你不来就是胆小鬼。(其它同学会意一笑)生12:我说那句“我来了!”面对他们的挑衅,“我”下了决心,似乎宣称“我不(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是胆小鬼,虽然体弱多病,但还是很要强的。师:这个性格也促使我后来战胜因难,爬下了悬崖,对吗?还剩最后一处了,哪一小组的同学来?生13:我们都觉得这个“再见!”跟平时的招呼没什么区别,因此没什么好说的。师:是这样的吗?提示一下,你们看这里主要从谁的角度出发,用上叹号的? (生似有所悟,沉思片刻之后,几个学生举手发言)生14:如果从听者的角度出发,好象被人抛弃了,所以同伴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听在心里却如雷贯耳。师:我们把这两个字置换一下,可以怎么说?生15:你一个人呆着吧!生16:我们不管你了,你这胆小鬼!(生哄堂大笑)生17:我补充一下小亨特当时不仅被抛弃了,还受到了嘲笑,讽刺。师:当时我再也无法往上爬,在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小伙伴们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再见”就离我而去了,以致我又惊又怕地被困在崖上,直到父亲和杰利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我是完全陷入困境了。那我后来又是怎样走出困境的呢? (板书:陷入困境、走出困境)生18:在父亲的指引下。师:能再说得具体点吗?生18:父亲对我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师:刚才这位同学把父亲的一长段话念给大家听了,能不能概括一点说?生19:父亲指点我最科学、最可行的方法!师:概括得很精当,不知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父亲刚看到我时说的那句话:“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这句话给你什么感觉?生20:似乎与当时的场景不符。一般人看到儿子身处险境肯定会大呼小叫的,不可能这么平静,但这位父亲那么平静而且还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真是不可思议。(一语既出,众人哗然)师:说得很有道理嘛,难道你们还有其它意见?生21: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的理解不正确,当时父亲如果大呼小叫的话,对我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增添“我”的恐惧。说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也是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有助于消除恐惧。生22:而且从文章看,这位父亲非常懂得教育孩子,他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凭自已的力量战胜困难。师(顺着此生的话锋):结果我不但顺利地从悬崖上下来了,而且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同学们,什么时候你会说“我很有成就感?”生23:自已通过努力,战胜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之后。师:如果父亲当时不是让“我”自已一步一步走下来的话,“我”会有这么大的收获吗? 生:不会。师:通过对父亲看似十分平常的语言、动作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位父亲确实十分难得。如果不去细细品味的话就很有可能突略这点。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除了先前分析过的标点之外,其实作者的很多语言都值得我们好好赏析。你们还能试着举出几例吗?(生埋头看书,思考)生24:老师我发现这里的“啜泣”,用得很好,好像已经不单单是伤心了。师:那还可作何理解?生24:他走下悬崖之后的喜极而泣。生25:他被小伙伴们抛弃了,看到父亲好像要倾诉自已的委屈。师:历险的余悸,被抛弃的委屈,脱险后的欣悦,当然还有对父亲的感激。开的头不错嘛。继续。生26:这里的心理活动很真实。刚开始“我下不来”是完全没有信心的,接着“似乎能办到”再到“顿时有了信心”,最后是信心大增。师:什么东西促使他的心理活动有层次的变化呢?生26:“我”的处境变化,我的心理也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师:还有另外的地方吗?(生默不作声)师(提示):你们看这个“似乎”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态?生27:不敢确定,跃跃欲试,小心翼翼。师:“我”经历了这件事后,得到的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的是什么?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相应语句。生(齐读最后一段)师: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28:我们碰到任何事情,都要着眼于最初,走一步,再走一步。遇到困难,不要畏难怯步,而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而后,会有战胜困难的快乐。师:一个小小的感叹号,一个“似乎”,一个“啜泣”已经够我们咀嚼、品味许久了,其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小事如果你细细去想的话,也能悟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学会从生活小事中领悟道理的本领。这篇文章作者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他从爬悬崖这样一件小事,告诉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踏踏实实克服困难的道理,采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生29:以小见大。师:不错,这种以小见大,以事寓理,对作者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写作手法。课文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谁还说过类似的话?生(齐背):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师:作者在57年前学到的这个经验令他终身难忘,对我们同学来说肯定也是受益非浅。但同学们能否再进一步思考一下,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之外,还需要些什么?今天就把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完成,写在课堂练笔本上。板书: 于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细 陷入困境为者常成 微 走一步,再走一步 行者常至 处 走出困境 见 (以小见大, 以事寓理)精神
推荐站内搜索:价值观演讲稿、公务员试题、辽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公务员考试答案、山东高考信息网、成人高考录取时间、2021年下半年报名时间、演讲稿400字六年级上、干净短句暖心8字、公务员考试题库、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实录
文章链接:
https://678999.cn/9778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