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机智应用与环节反思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观摩与交流,在探索课程整合的途径、办法,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探索中,一批操作性较强的课例在知识呈现、学生学习和教与学的互动方式上展示了课程整合的发展前景,在教师培训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 尽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也有专家归纳总结模式,还有普遍看好的整合案例,但整合课并没有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原因何在?出路何在? 原因一:脱离实际应用 盲目追求精品 本来,整合课的观摩和交流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关联方式,促使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合理的应用。用具体的课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操作方式是课程整合研究的基本办法,从个别案例的研究起步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过程,这是各种观摩、交流活动存在的土壤。 最初,整合课的观摩、交流的确比较注重实际应用,但随着观摩、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做秀”、“表演”以及功利成分也愈来愈浓。教学研究、模式探索变成了一节课的“打磨”过程。想让谁“红”,就组织教师、专家一块儿“攻”一节课。为了一节课,有些学校搭上了一两个月甚至三四个月的时间。曾经有一所学校为了让整合课评上奖,教师提前半年就不上课了,全力以赴,打磨精品。 随着观摩课越来越高档,大家的味口也被越调越高,越到后来越不是那回事儿了。就说课件吧,今天你用交互多媒体课件,明天我花几百几千块钱请专业公司制作三维动画;今天你用BBS,明天我就上互动平台。这样一来倒让人们生出许多疑虑,课这样上下去行吗? “整合课当然好看,但是呢仔细想想,即使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有几个老师能够这样上课?”有的教师这么说。 上观摩课的教师也忧心忡忡:“每节课都这样上,我们就完了!” 整合课的观摩和交流活动一旦成为名利的角逐场,整合课也就变了味儿。 整合课的观摩和交流是为了探寻其普遍实施的意义。如果课程整合研究只涉及个别教师、个别教材内容,昂贵的投入只是为了提升形象,技术应用仅止于典型课的比赛或为课题模式的总结提供案例,而不去研究其可行性,不仅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失去了意义。 原因二:学校互相竞争 资源难以共享 资源的交流是整合课观摩比赛的目的之一,但现在学校之间的软件共享几乎找不到例证。看看观摩课下课铃响后,上课教师学校的技术人员眼疾手快地删除计算机上的软件,就明白了这样的话:“只要学校之间存在竞争,共享就不可能完全实现。” 这不能都怪教师。当你花费大量精力制作的软件被拿去共享后,既不通知你一声,也没有任何表示,你心里是啥滋味?于是,教师的开发成果更多地成为“家传秘方”,低水平重复开发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小“圈子”里的“惟一、第一”的陶醉不时可见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资源不交流就失去活化的土壤,不要多长时间就没有了价值。庆幸的是,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原因三:技术喧宾夺主 学科成为配角 近期不少研究者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要“回归学科”,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削弱。这并非杞人忧天。有一节小学语文《葡萄沟》的课,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小孩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惟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朗读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上成了活动课。 “现在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样上课了。” 不少教师对整合课出现的目标偏移感到迷惘。例如有的课,教师大部分时间坐在讲台前操作电脑,学生不是打字,就是读屏幕上的数码文档;阅读课学生居然不带课本,用数码文档替代对印刷文本的精读细品。师生、生生互动都用耳机、麦克风,怎么看都像是远程教育的情景。有节语文课,45分钟被切成几段师生通过BBS的交流过程。多年从事语文学科研究的专家也莫名其妙:“语文课教师为啥不走到学生跟前,教师应该和学生零距离呀!” 当很多参赛课把着力点放在技术手段怎样出新的时候,一线的学科专家对此颇有异议,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光是网络,多媒体手段有独特优势,但是呢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不能割裂。” 一(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位前几年就着手整合课探索的教师说:“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教学似乎走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导入,发现问题——上网,解决问题——收集整理资料——网下交流。搜集资料替代了语文的朗读感悟,留言板、BBS交流、在线聊天替代了语言表达的培养,这是误区!” 专家分析问题的症结时认为,“有些课不成功不是使用信息技术的错,主要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不理解教材,或对‘整合’理解片面造成的。”“教师把热情过多地落在涉及具体技术手段上,在啥地方用,用多少次,好像用得少了就不是整合,用不出新招数就不够档次。”一些教师的探索历程也表明,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早期一般都会引起过高的期望值,假如教师对学科不能够“通透”,学科特征、学科知识技能的把握有问题,就可能产生目标偏移。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一位老教师的看法是:“基础的东西还是要把握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理解学科教学的功能,根据课程目标、学科属性、学生需求,在产生需要后再选择手段,哪个是最必要的,效果是最好的,应用到啥程度。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很好地融合。” 共2页,当前第1页12教学中的机智应用与环节反思
出路:课程整合探索 应当返璞归真 整合课“该用啥用啥,啥有效用啥”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当年,有人预言“信息时代的到来,(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传统的书本、黑板、粉笔将被彻底取代”的时候,陆军指挥学院的邓祖道教授就有了“书本、黑板、投影、计算机网络‘四代同堂’”的主张,那是在一线教学中得到验证的实实在在的经验。 在最近举办的一个观摩交流中,不少评委面对整合课中出现的误区指出:“不能指望现代媒体可以代替一切,现代化手段并没有包容全部。很多生动的东西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从对一节课的精心设计,到更高视角看课程整合,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整合可以发生在有指向性的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不仅发生在教的过程中,也发生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发生在教学的各种准备活动中。也发生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发生在各种教学资源材料的准备中。 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也提出:“学生课前在网上收集到的资源拿到课堂交流,以及课后的深化拓展,同样是整合。”关注学生的权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课程整合就有了新的生长点。 所以做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我常常看到同行们为上一节对得到好评的课程整合课而呕心不已,我觉得,教师们逐渐形成这种共识,课程整合的根本是学生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关键。但愿我们的课程整合课程会上得越来越好。 共2页,当前第2页12推荐站内搜索:广东联考成绩查询、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成人高考分数查询、成考成绩查询网站、昆虫记读后感1000字、教资考试时间2020下半年考试时间、经典情感日志、国家安全教育日观后感、挖笋的作文、书香伴我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