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职业打假人造成的社会问题亟待关注
随着社会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法律意识日益增长,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动不动就拿起法律武器与侵权方对簿公堂。全民法治意识提升总体来讲是一种进步,却也滋生出了一些游离在灰色边缘的职业,比如“职业打假人”。客观上来讲,这些人对于市场的净化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的代表。当“打假者”以索赔为目的时,也要守住一定的底线。有时候合法与违法之间仅有一线之隔,职业打假就像在打擦边球,同样要面临风险。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部分法律工作者、退休执法人员成为职业打假“帮凶”。现有职业打假人逐渐呈现出团体化、专业化等趋势,诉讼内容也逐渐有了固定模式。部分职业打假人会用重金聘请部分原工商、食药、质监部门的执法退休工作者,特别是精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执法程序的老同志,以及法律专业人士担任顾问,设计投诉举报到行政复议再到诉讼的流程模板。据安吉县市场监管局消保科了解,广东某打假团队聘请了职业律师3名,并邀请了当地原老工商和质监退休干部6名作为“专业顾问”,专挑工地使用的建筑材料“下手”,投诉举报内容涉及工程质量、材料等极其专业领域,且数次投诉举报使用的举报信函格式高度统一,仅2024年三季度就收到该团伙举报3次。
二是“自媒体”舆论成为职业打假威胁执法人员“利器”,职业打假人经常注册成立类似“网络咨询顾问”一类的企业,而其中部分这类企业,或者与媒体舆论交往甚密,或者自己直接运作“自媒体”。这类职业打假人习惯线下直接上门投诉举报,并将投诉举报过程拍摄录制下来。如果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处置此类投诉举报时出现不当言行或者法律程序错误,他们在无法得到满意结果的时候,便会以“将视频录音发布”威胁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作为普通执法者,对于舆论媒体以及“自媒体”曝光般都缺乏处理经验,并一直敬而远之,缺少应对此类情况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一旦看到对方带着记者或者摄像设备,难免出现慌张情绪,进而更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
三是纪委监委监督问责成为职业打假发泄不满渠道。国家纪委监委系统改革以来,纪委监委系统力量日益壮大,监督问责机制愈发完备。从纪委监委的角度看,职业打假人和普通消费者并无二致,对于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因长期与职业打假人接触而对其产生的相 对抵触情绪,并不能感同身受。相反,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处理职业打假人的投诉举报时的消极态度和法律程序错误却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纪委监委的监督问责体制日趋常态化,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的履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但部分基层市场监管对纪委监委常态化、具体化的监督问责不能很好的适应,导致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如安吉县市场监管局梅溪分局某干部处理了一起显而易见的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因处理结果未达到投诉人心理预期,在12345系统回访过程中,职业打假人对此表达了不满,进而导致纪检监察组追责进行了诫勉谈话。
因此基层建议:
一是强化综合能力培训。不拘泥系统业务,在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的基础上,相应强化对基层执法人员與情处置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是完善相关程序体系。在法律法规层面,成体制的、统一的建立起针对职业打假人或“职业索赔人”的投诉举报的程序体系,总结分类针对容易被“职业索赔人”所使用的法律条文,专门总结一些可复制可操作的相关经验,供基层学习。
三是强化多级层面横向沟通。强化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交流,不闭门造车,让人大、政协、纪委监委等监督部门走到市场监管工作中来,并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去,彼此加深了解增加信任。
推荐站内搜索:家长会作文、浙大考研分数线、《老人与海》读后感、雨中情 作文、中级会计考试题、中华美德颂演讲稿、国庆节 日记、榜样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四川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2019成人高考、